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美学--考研《中国美学史》(含《华夏美学》)考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美学--考研《中国美学史》(含《华夏美学》)考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美学--考研《中国美学史》(含《华夏美学》)考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美学--考研《中国美学史》(含《华夏美学》)考题

第一章老子的美学

问答题:

1.老子的“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请解释此话的意思,并简析其中观点对中国美学的影响。(2004、2010)

1)涤除:洗除垢尘,即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览:观照。玄:道。疵:缺点、毛病,即不合乎客观规律的思想观念。意思是: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实现对道的观照,能消除不合乎道的观念、行为吗? 2)其中“涤除玄览”的观点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对虚静的认识论有所继承和发挥。管子学派和荀子讲的“虚一而静”。庄子把这个命题发展成为“心斋”、“坐忘”的命题,建立了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涤除玄览”被直接引到文学艺术领域。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命题。“澄怀”是实现审美观照的必要条件,“澄怀”才能“味象”,“味象”的实质在于“观道”。正好和老子命题相对应。之后,陆机在《文赋》开

头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意思指进行文学创作,首先要以虚静空明的心境观照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五脏,澡雪精神。强调虚静对文学构思的重要性。魏晋南北朝以后,刘禹锡诗:虚而万景入。苏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郭熙称审美心胸为“林泉之心”。由此可见,审美心胸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理论,其最早源头可追溯至老子“涤除玄览”的命题。

2.《老子》第三十五章云:“道之于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在这段中老子提出了一个美学范畴:“味”。这个范畴在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2007、2008、2011)

1)味指听别人说话的味道,这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淡乎其无味”是一条审美标准,不是否定一切美感,而是提倡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平淡的趣味。

2)晋代陶潜、唐代王维在创作中,唐末司

空图在理论中,以及宋代梅尧臣、苏轼等人在创作和理论中,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恬淡”的思想,从而在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其最早源于老子的美学。

论述题:

1.老子有关“有”、“无”、“虚”、“实”的问题,这些论述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试述之。(2008)

1)老子认为,“道”具有“有”和“无”双重属性。从作为“天地之始”的角度看,“道”是“无”,即无规定性、无限性。从作为“万物之母”的角度看,“道”是“有”,即包含有规定性、差别和界限。“无”和“有”,都是就宇宙本体来说的。就现象界来说,宇宙万物也都是“无”和“有”的统一,或“虚”和“实”的统一。任何事物都不能只有“实”没有“虚”,只有“有”没有“无”。如果只有“实”没有“虚”,事物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它的本质。总之,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和“无”的统一,“实”和“虚”的统一。

2)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的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即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气韵生动”的命题,成了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法则。“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唐代美学家在“象”的范畴之外提出了“境”的范畴。“境”和“象”不同,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境”不仅包括“象”,而且还包括“象”外的虚空,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虚空”,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可能诞生。中国古典美学的这条原则,表现了和不同于西方古典艺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总之,中国古典美学的这条原则,最早起源于老子哲学。

第二章孔子的美学

问答题:

1.试述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命题的审美内涵。(2005、2010)

1)从表面上看,这段话指明了自然美欣赏中的一种现象,即精神品质不同的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各有爱好: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从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动),仁者则从山的形象里看到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静)。所以有这样的审美内涵:审美主体在欣赏自然美时带有选择性,自然美能否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取决于是否符合审美主体的道德观念。

2)自然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的地方,因此在欣赏自然美时就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可以把自然物作为人的道德属性的一种象征。所以,孔子认为,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所得到的逾越正事由于在欣赏中包含有这种道德内容。由此,战国和汉代学者对这个命题进行解释和发挥,形成了“比德”理论,已经涉及自然美的本质问题。自然美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它包含审美主体的思想、联想、想象的成分,也就是包含意识

形态的部分。

2.《论语·八佾》云:“子谓《韶》矣: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006、2007、2009)

1)孔子肯定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反过来,他又对审美和艺术进行规定。这段话的意思是,邵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武乐则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可见,在孔子看来,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在“乐”(艺术)中,“美”和“善”必须统一起来。

2)“美”与“善”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美”是形式,“善”是内容。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美的,而内容则应该是善的。孔子提出了文质彬彬的命题。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和善的统一。为此,孔子提出了他对艺术的审美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就是说: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只有符合“礼”的规范,它才是审美的

情感。

第三章《易传》的美学

问答题:

1.儒家诗学的“比”与“兴”,主要区别在哪里?(2001、2004)

1)就“心”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先后差别来说,兴的作用大多是物的触引在先,而心的情意之感发在后(触兴)。而比的作用,则大多是已有心的情意在先,而借比为物来表达则在后。

2)就心与物之间相互感发的性质来说,兴的作用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触引,而不必有理性的思索安排,这种感发是自然的、无意的,而比的感发则大多含有理性的思索安排,是人为的、有意的。

2.为什么说“易象”可以通向审美形象?(2004)

1)《系辞传》说:象也者像也。明确肯定《易》象是天地万物形象的模拟、写照、反映。而艺术形象也是天地万物的形象的反映。它们的不同在于《易》象的反映不一定是审美的,而艺术形象必须是审美的反映。但是,但就

它们都是天地万物形象的反映这一点来说,它们是相通的。

2)《易》象是以形象来说明义理,艺术形象则是以形象来啊表达情意。它们的不同在于《易》象和它所说明的义理并不是不可分离的,同一义理可以用不同的《易》象来说明,而艺术形象和它要表达的情意却是不可分离的,形象变了,情意也就变了。但就单《易》象和艺术形象都是以形象来表达有关社会内容这一点来说,它们是有相通之处的。3)《易经》有一些辞,本身就是诗歌,赋比兴三体都有。

以上三点看来,《易》象同审美形象有联系,它可以通向审美形象,有一部分已经是审美形象了。

3.试述《易传》“观物取象”的审美内涵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影响。(2005)

审美内涵:

1)“观物取象”说明了《易》象的来源。《易》象是“圣人”的创造,但并非圣人的自我表现,而是对与宇宙万物的再现。这种再现,不仅限于对外界物象的外表的模拟,而且更

着重于表现万物的内在的特性,表现宇宙的深微奥妙的道理,带有很大的概括性。

2)“观物取象”说明《易》象的产生,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观”就是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直接感受。“取”就是在“观”的基础上的提炼、概括、创造。它们都离不开“象”。3)“观物取象”还说明了“观物”所取的方式。观物不能固定一个角度,也不局限于某一个孤立的对象,而应该“仰观”“俯察”,既观于大,又观于小,既观于远,又观于近。影响:1)由于历代很多思想家、艺术家都把《易》象作为艺术的起源,形成一种传统的看法,所以“观物取象”也被多数人看作是艺术创造的法则。

2)“观物取象”的命题所包含的仰观俯察的观物的方式,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影响也很大。仰观俯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观照的方式。

4.《易传》“立象以尽意”这一命题的内涵。(2008)

1)“言不尽意”和“立象以尽意”连在一起,

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概念不能表现或表现不充分的,形象可以表现,可以表现得清楚,可以表现得充分。

2)“立象以尽意”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特点。象是具体的、切近的、显露的,变化多端的,而意则是深远的,幽微的。它的特点接触到了艺术形象以个别表现一般,以单纯表现丰富,以有限表现无限的特点,这对于后人理解艺术形象的审美特点,启发是很大的。

3)总之,“立象以尽意”命题,把象和言区分开来,同时又把象和易联系起来,指出象对于表达意,有着言所不能及的特殊功能,对象做了一个重要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把形象和概念区分开来,把形象和思想、感情联系起来。

论述题:

1.“赋”、“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组美学范畴,历代阐释也极为丰富,请说说你对这组范畴的美学本义的看法。(2006、2009)

1)从美学史的发展来看,赋比兴这组范畴

是对《易传》的“立象以尽意”的进一步规定。战国儒家学者提出的赋比兴这一组范畴,是讲意和象的关系,是对诗歌艺术中意(情意)和(物象)的关系的一种分析和概括,实际上也就是在审美领域把《易传》提出的“立象以尽意”这个命题加以进一步的展开。“立象以尽意”,仅是把象和意联系在一起,而赋比兴这组范畴则涉及诗歌艺术中,意和象以何种方式互相引发,并互相结合成统一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以何种方式感发读者。它们涉及审美意象产生的方式与结构的特点。甚至,这组范畴表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特点,在于重视内心的感发。

2)汉代和汉代以后的经学家、美学家和文学家,对赋比兴这一组范畴,纷纷进行解释、引申和发挥,把它们的美学本义搞得越来越模糊。

3)赋,有铺陈之意,是把要叙写的事物加以直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比,有拟喻之意,是把要叙写的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来加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兴,有感发兴起之

意,是因某一事物之触发而引出所要叙写之事物的一种表达方法。这三种表达方法,实质上是诗歌中情意与形象之间互相引发、互相结合的三种不同的关系。

4)它们都有以下共同点:1,三者都有形象的表达,也同样可以有感发的力量。2,都特别重在一首诗开端之处的表达方法。3,不只是作者的感发,更主要的是作者如何把这种感发传达给读者。

5)比兴的区别:1,就“心”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先后差别来说,兴的作用大多是物的触引在先,而心的情意之感发在后(触兴)。而比的作用,则大多是已有心的情意在先,而借比为物来表达则在后。2,就心与物之间相互感发的性质来说,兴的作用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触引,而不必有理性的思索安排,这种感发是自然的、无意的,而比的感发则大多含有理性的思索安排,是人为的、有意的。

第四章《管子》四篇与中国美学

1.试说孟子养气说的美学内涵。(2000)

1)养气是孟子提出的一种修养的方法。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并不是《管子》四篇中讲的物质性的精气,而是一种主观精神力量,是一种勇往无前、无所畏惧的主观心理状态。

2)养气的方法是配义于道。道:仁义之道。义:符合仁义之道的行为。配义于道,一方面要明白仁义之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一方面要不断地去做人应该做的事。

第五章庄子的美学

试说庄子齐同物我的美学思想。(2000)

庄子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游心于物之初),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至善至乐)。为了实现对道的观照,要“无己”,就是要排除一切生死得失祸福的考虑。普通人“有己”,所以不能游心于道,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做到,因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要想游心于道,必须经过一个修养的过程:第一步是外天下,即排除对世事的思虑;第二步是外物,即抛弃富贵得失各种计较;

第三步是外生,即把生死置之度外。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外生的阶段,就能朝彻,就能见独,也就能实现对道的观照。外天下、外物、外生也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庄子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或坐忘。心斋就是空虚的心境。气是对这种空虚的心境的形容,所谓唯道集虚,就是说只有空虚的心境才能实现对道的观照。这种观照要借助感觉器官(徇耳目内通),但从本质上讲它不是耳目的感觉,也不是心的逻辑思考,因为这些只能把握有限的事物,而道是无限的,所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心斋或坐忘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要人们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厉害观念。他把这种精神境界,看成是人生高度自由的境界。作为对审美主体的一种要求,有它的合理性。不论是从审美观照来说,还是从审美创造来讲,审美主体都要摆脱实用功利和利害得失的考虑,才能得到审美的愉悦。这可看作是审美心胸的真正发现。

问答题:

1.怎样从美学角度理解庄子的“象罔说”?(2001)

《易·系辞传》认为,概念不能表现或表现不充分、不清楚的意念,形象可以表现,可以表现的清楚、充分(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庄子对此加以修正:这个形象,并不只是有限的形象(象),而应该是有形与无形、虚和实相结合的形象(象罔)。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宇宙的真理-道。

象罔说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结构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2.庄子“庖丁解牛”的寓言包含着“技近乎道”的观点,这一观点在美学史上有何重要影响?(2003、2006、2009)

“技”就是单纯的技术性的活动,以实用为目的。“道”,就是审美的境界,超越了实用的目的。但是“道”并不外于“技”。“道”是“技”的升华。“技”达到高度的自由,就超越实用功利的境界,进入审美的境界。庄子在庖丁解牛等寓言中运用了神的概念,是指在技艺上所达到的一种神化的境界,指对于创造的自由的一种概括,就是:技近乎

道。这个“神”的概念,本质上是一个美学概念,实际上在战国之后,它也一直被作为美学概念来使用,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3.试述庄子“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命题的审美内涵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影响。(2005)

1)“美”和“丑”的本质都是“气”。“美”和“丑”所以能够互相转化,不仅在于人们的好恶不同,更根本的是由于“美”和“丑”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的本质都是“气”,都通于道。

2)庄子的这个命题,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很大。在中国美学史上,人们对于“美”和“丑”的对立,并不看得那么严重、绝对。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美”和“丑”并不是最高的范畴,而是属于较低层次的范畴。一个自然物或艺术品,只要有生意,只要它充分表现了宇宙一气运化的生命力,那么丑的东西也可以被人们欣赏,丑也可以成为美,甚至越丑越美。受此审美观影响,历史上出现了一些艺术家,着意在自己作品中

创造丑怪的形象。唐代韩愈常用艰涩难读的诗句描绘灰暗、怪异、恐怖的事物,即“以丑为美”。杜甫诗中也常描绘丑的事物和景象,并常用“丑”、“老丑”一类的字眼。书法家中追求丑怪的人更多。清初傅山直接喊出“字丑毋媚”的口号。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美学(上)

谢赫论画有“六法”之说,何谓“六法”?它在中国美学史上有何重要意义?(2000)1)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神模写。

2)意义:首先,气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气韵生动”是在元气自然论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哲学上的元气论转化为美学上的元气论。气这个美学范畴涵义有:它是概括艺术本源的一个范畴,是概括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范畴,是概括艺术生命的一个范畴。

其次,气韵生动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中国美学的元气论着眼于整个宇宙、历史、人生,着眼于整个造化自然。中国美学的元气论对艺术创造主体的要求是艺术家

要用全身心之气和宇宙元气化合。

问答题:

1.试述宗炳《画山水叙》中“澄怀观道”、“澄怀味象”两命题的审美内涵。(2001、2003、2008)

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看:先从主体方面来看,有一个条件就是澄怀,就是虚静空明的心境。这是实现审美观照的必要条件。从客体方面来说,首先要有象。象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审美形象。由于这个象是道的显现,所以味象又同时是观道。澄怀味象与澄怀观道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所以审美观照的实质乃是对于宇宙的本体和生命-道的观照。

2.略述中国美学史上“比德”观向“畅神”观的转变。(2002)

3.嵇康“声无哀乐论”的要旨及其意义。(2002)

1)第一,它承认在艺术欣赏中,不同的欣赏者所产生的美感具有差异性。但夸大这种差异性,以致否认欣赏者的美感是由艺术美

引起的,否认艺术美和欣赏者美感之间的因果联系,否认艺术美的客观存在,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第二,音乐具有形式美,即嵇康所说的声音和比、声音克谐,这种形式美对欣赏者的心理是能产生影响的。但是仅认为音乐的本质和作用限于这种形式美,把情感内容从音乐形象中绝对排除出去,把音乐同自然声响等同起来,否认音乐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则是错误的。

第三,他反对对音乐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作简单化的理解,反对无限夸大音乐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但认为音乐和社会生活没有联系,则是错误的。

2)首先,嵇康反对对音乐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作简单化的理解,反对无限夸大音乐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次,从美学史的角度看,这个命题,反映了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形象的认识和深化,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谢赫“气韵生动”的命题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请对此作出分

析。(2005)

气韵生动在六法的第一位,这是绘画创造的总原则、总要求。气韵生动的气,指的是画面的元气。这种画面的元气来自宇宙的元气和艺术家本身的元气,是它们的化合的产物,是艺术的生命。韵本来指音韵、声韵。但韵是从当时人物品藻中引来的概念,是就人物形象所表现的个性、情调而言的,是指一个人的风神、风韵。韵和气不可分。韵是由气决定的。气是韵的本体和生命,气属于更高的层次。不能把气和韵等同。就表现绘画作品来说,气要表现于整个画面,并不是表现于孤立的形象。有了气韵,画面才能生动,画面形象就活了,画就有生命了。

5.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了著名的“传神写照”命题,请谈谈你对这个命题的美学意义的认识。(2006、2009)

1)传神写照的神,指的是一个人的风神。他否定以形写神。这种画法企图通过人的自然形态的形去表现人的神,不可能表现出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传神写照首先要求要抓住表现每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的典型特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游于艺 2.妙有 3.反思判断力 4.艺术自律 二、简答 1.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第一义说 2.简述福柯的“考古学”方法 3.简述《乐记》中乐象说 4.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三、论述 1.试论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的取境特征。 2.试分析歌德、席勒在艺术分析上的不同理论取向。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游于艺 答:游于艺是孔子关于审美和艺术对人的人格修养之关系、作用的美学思想。“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得来的。在这里,“游”是游泳、遨游的意思,“艺”是指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的教育以六艺为主,主张学习不仅要掌握各种具体的技艺,而且要从掌握技能中得到艺术创造的审美感受。这表明了孔子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说明孔子对艺术在实现人的全面人格理想中的作用的肯定。 2.妙有 答:妙有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道家与佛家对于“妙有”有不同的解释。道家指的是超乎“有”和“无”以上的原始存在。无中之有,谓之妙有。佛教指的是非有之有,与非空真空的“真空”相对。这种思想起源于《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妙有”是建立在空的基础上的,空也不是完空。关于“妙有”的解释一直处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进中。 3.反思判断力 答: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一个美学观点。康德认为判断力有一种相反方向的运用,即在特殊的材料已经提供出来以后,为这种特殊去寻找适合的普遍原则,就直观而运用知识和理性,称之为反思判断力,它是为了在直观表象上引起诸种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的活动,以便获得某种愉快的情感。

华夏美学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 后汉许慎《说文解字》“羊大则美”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与善同义” “美的原来含义是冠戴羊形或羊头饰的大人……他执掌种种巫术仪式,把羊头或羊角戴在头上以先是其神秘和权威。……美字就是这种动物扮演或图腾巫术在文字上的表现。” 从实践哲学的理论看,第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制造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其根本基础;第二,它是一种系统性的符号活动,而不是条件反射或信号活动。 哲学美学的兴趣是个人身心的感性形式与社会文化的理性内容,亦即“自然性”与“社会性”如何相互渗透。 图腾歌舞、巫术礼仪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文明的符号生产。“舞蹈是原始生活最为严肃的智力活动,它是人类超越自己动物性存在那一瞬间对世界的观照,也是人类第一次把生命看作一个整体——连续的、超越个人生命的整体”(苏珊·朗格) “在舞蹈的沉迷中,人们跨过了现实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鸿沟,走向了魔鬼、精灵与上帝的世界。”(同上) “积淀”在这里是指人的内在自然(五官身心)的人化,它即是人的“文化心里结构”的逐渐形成。

从美学看,这种天人统一系统的意义就在与,它强调了自然感官的享受愉悦与社会文化的功能作用的交融统一。 周公是“礼、乐”的主要制定者,孔子是“礼、乐”的坚决维护者。 汉代的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Fingarette点出了儒家思想具有巫术礼仪的根源这一历史真实。 “礼”的社会功能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体制,其文化形式则表现为个体的感性行为、动作、言语、情感都严格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程序。 内在心理:情感、理解、想象、意念。 杜预注说:“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使不过节”孔颖达注疏说:“此六志,礼记谓之六情。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被称为子思的作品,它“完全以人的意识修养为中心,主要是对内在人性心灵的形而上的发掘”《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乐”原义大概是谷物成熟结穗,与人对农作物的收获和喜庆有关,然后引申为喜悦感奋的心理情感。 《礼记·乐记》和荀子《乐论》中说“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统同,礼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高等代数》考研2021考研真题北京大学考研真题二

《高等代数》考研2021考研真题北京大学考研真题 二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第6章线性空间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种变换是线性变换().[西北工业大学研] A.B. C.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不一定是线性变换,比如则也不是线性变换,比如给而不是惟一的. 2.在n维向量空间取出两个向量组,它们的秩().[西北工业大学研] A.必相等B.可能相等亦可能不相等C.不相等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比如在中选三个向量组 (I):0 (Ⅱ) (Ⅲ). 若选(I)(II),秩秩(II),从而否定A,若选(Ⅱ)(Ⅲ),秩(Ⅲ)=秩(Ⅱ),从而否定C,故选B. 二、填空题 1.若

则V对于通常的加法和数乘,在复数域C上是______维的,而在实数域R上是______维的.[中国人民大学研] 【答案】2;4.查看答案 【解析】在复数域上令;则是线性无关的. 则 此即证可由线性表出. 在实数域上,令 若,其中,则 此即在R上线性关. 可由线性表出,所以在实数域R上,有 三、分析计算题 1.设V是复数域上n维线性空间,V 1和V2各为V的r1维和r2维子空间,试求 之维数的一切可能值.[南京大学研] 解:取的一组基,再取的一组基则 =秩 2.设U是由生成的的子空间,W是由生成的的子空间,求

(1)U+W: (2)L∩W的维数与基底.[同济大学研] 解:(1)令 可得.所以 由于为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因此又可得 且,故为U+W的一组基. (2)令 因为秩=3.所以齐次方程组①的基础解系由一个向量组成: 再令,则 故ζ为U∩W的一组基. 3.设A是数域K上的一个m×n,矩阵,B是一个m维非零列向量.令 (1)证明:W关于K n的运算构成K n的一个子空间; (2)设线性方程组AX=B的增广矩阵的秩为r.证明W的维数dimW=n-r+1:(3)对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求W的一个基.[华东师范大学研]

美学读后感

美学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美学读后感(一) 《华夏美学》关于历史的文化的书籍。还是第一次这样去阅读这样一本经典的关于我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之前有看到同学抱着满满是字的国学类的书籍还是很钦佩他们的耐心。这次读一读,还是终于领会到了一点我国家华夏思想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脉络。我有点喜欢国学。但是,也没有多少时间去通读或去研究,总是粗略的读一读,也看不到文章背科学后的思想,只是单纯的喜欢,也不是很了解内涵,不知如何领略。作者从审美角度来分析,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华夏文化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不断体会社会和大自然的道理。我一开始是怀着好奇和不了解去看这本书,一方面我认为中国人自己去研究,可能缺乏比较和客观性,并且也缺乏西方人做研究时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往往主观意识较强。 另一方面,中国历史的封建制度很长,历史很长,没有西方的各种教对权利的制约作用,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往往有消极避世的特点。刚开始阅读时,作者在介绍礼乐文化时,往往把结果当过程来说明,我个人觉得还好有点体会了。后来到在孔孟还有对统治阶级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以后,到后来庄子完全避世,屈原被权利流放,似乎印证了中国士大夫只是在追求自己个人的心灵解脱与广大人民的脱节。后来随着作者的进一步的叙述,特别是讲当禅被中国文人消

化后在思想文化上的发展改变,开始又体会到在儒家文化逐渐融合庄、屈、玄、禅之后,华夏文化思想上是那么的美。当历史进入明朝时,华夏文化开始进入近代,更加注重对个人欲望或者是个人感情的合理辩护。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内容,早已蕴含在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作者依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子的逍遥和禅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结论:中国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都是建立在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这个本体,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它是为审美的形而上学。花了很久才读完,这确实是一本既要踏下心来,还要细细品味的书籍。 美学读后感(二) 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

北京大学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 2011年北京大学MTI,CAT,TT英汉互译真题,考场真实记录——ziqijinghong手打 (考研论坛在我考研的时候给了我很大帮助,现在是回报的时候了,希望广大的后来者也将这一传统继承下去,给更多的后来者以帮助……考场上实在不会做了,于是将试题抄在了准考证上,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另外,有考TT的同学们,还将会有TT基础英语的考场记录的试题——不知道TT或者CAT直接忽略就可以了,大家敬请期待吧。PS:翻译完之后我我看了看,然后就笑了,希望自己的翻译会给阅卷老师带来欢乐。) 一词语翻译 英译汉 1. reciprocal banquet答谢宴会 2. pop concert 流行音乐会 3. black tea 红茶 4. Red-hot news最新消息 5. sanitary ware 卫生器具 6. talk show 脱口秀

7. Illegal assembly 非法集会 8. WHO 世界卫生组织 9. Business loan 商业贷款 10. lib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通才教育 11. Monetary restraint 紧缩银根 12. Triple crown 三冠王 13.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国 14. 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15. Net speak (PS: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了,各个学校的真题都有帮助的,比如这次就考了很多10年其他学校的很多原题……) 汉译英

1. 中央情报局CIA 餐馆勤杂工 busboy 3. 军事法庭Military Tribunal IMTFE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4. 新手 rookie green hand 5. 核裁军Nuclear Disarmament ICNND 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国际委员会 6. 杀人未遂Attempted murder 7. 主题公园 theme park 8. 习惯法 the common law 9. 破产申请bankruptcy petition 10. 经济指标economic indicators 11. 学费减免tuition waiver free emission

华夏美学读书笔记

一、先秦两汉 所谓“审美”,就是感知愉快和情感宣泄的人化,亦即动物性的愉快(官能感受愉快和情感 宣泄愉快)的社会化、文化化。审美是社会化的东西(观念、理想、意义、状态)向诸心理功能特别是情感和感知的沉淀。 中国传统关于美和审美的意识不是禁欲主义,不但不排斥还包容肯定、赞赏这种感性-味、声、色的快乐,但对这种快乐的肯定不是纵欲主义的,而是要求用社会的规定、制度、礼仪趣引导、规范、塑造和建构原始文化通过“祭礼”为核心的图腾歌舞巫术,一方面团结、组织、巩固了原始群体,以唤起和统一他们的意识、意向和意志;另一方面又温习、记忆、熟悉和操练了实际生产-生活过程,起了锻炼个体技艺和群体协作的能力。它严格组织了人的行为,使之有秩序、程式、方向文化给人类的生存、生活、意识以符号的形式,它是集宗教、道德、科学、政治、艺术于一身的整体。“审美”混杂在维系人群生存的巫术活动整体之中,具有社会集体的理性性质,尽管最初似乎是以非理性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此阶段哲学美学在于:由个体身心直接参与、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动物游戏本能,如何能与礼 乐这种社会性文化意识、观念相交融渗透,亦即个人身心的感性形式与社会文化的理性内容 的交融渗透。(自然性与社会性)

二、六朝隋唐-美在深情 屈原 屈原的时代,中国南北方的文化交流、渗透和彼此融合,北方的儒家以制度和观念的形 式将“礼乐传统”保存下来,南楚故地是巫风未衰的地域,南国的保存更具有神话的活 泼性质,它更加开放,更少约束,从而更具有热烈的情绪感染力量。 屈原接受了儒家的传统,积极入世、救国济民。顽强的执著的追求人际的真理、世上的 忠实,似乎完全回到了儒家,但把儒家的那种仁义道德,深沉真挚的情感化了。 楚骚中本多悲哀,到汉代挽歌风行,把原始的礼乐传统提到另一个境地,与屈原的生死 反思接近,是上层贵族和智识者的生存自觉。它带有某种领悟的感伤、生存的自意识和 对有限人生的超越要求。 魏晋整个意识形态具有“智慧兼深情”的根本特征,深情的感伤结合智慧的哲 学,直接展现为美学风格,即所谓“魏晋风流” “心有玄心”、“须有洞见”、“须有妙赏”、“必有深情”。而所谓深情,首先就是 生死之情。

上海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电影考试

上海大学考研试题 上海大学200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影视理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每题4分,计20分) 1、电影艺术 2、影像 3、“连续蒙太奇” 4、表现蒙太奇 5、声画错位 二、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计30分) 1、移动摄影及其基本表现辐功能 2、“影戏”美学及其短长 3、心理空间与哲理空间及其差异 三、辨析并论述下题,首先判断其准确与否,然后具体阐析自己的判断理由与准确见解。(计10分) 场面调度“原指在戏剧舞台上处理演员表演活动位置的技巧,场面调度被引用到电影艺术中来,其内容和性质均与舞台演出不同,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包括镜头调度(或称“摄影机调度),是演员调度和摄影师调度的有机统一。 四、结合电影现象解释并论证下列问题(每题20分,计40分) 1、电影的商业性与非商业性的关系及其在当代电影中的各自地位 2、法国电影家雷内—克莱尔曾说“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观众会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一看就能懂的美国影片和必须动一番脑筋才能看懂的法国影片,-----为了替电影的美好前途着想,有才能的导演总有一天会设法把这两种学派妥善地结合起来,”对此,你如何理解?联系中国当代的发展,又有何感想?

上海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中外电影史 一、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孤儿救祖记》 2、长城公司 3、联华公司 4、《歌女红牡丹》 5、《神女》 6、《小城之春》 7、昆仑影业公司 8、《党同伐异》 9、普多夫金 10、希区柯克 11、黑泽明 12、《卡里加利博士》 13、法国印像主义 14、《公民凯恩》 15、《爵士歌王》 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张石川和郑正秋的创作特点? 2、什么是“新兴电影运动”的思想和艺术贡献? 3、什么是美国西部片? 4、什么是法国“新浪潮”? 5、什么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 1、试论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2、试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手、作品,以及思想和艺术特点。 3、谢晋在80年代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2002年上大电影考研试题 电影试题 2007-07-31 18:22 阅读318 评论1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四川大学翻硕考研参考书

四川大学翻硕考研参考书 川大翻译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陈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相关参考书,以供参考: 汉语写作与百科 《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杨月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自然科学史十二讲》,卢晓江,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林青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公文写作》,白延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光明日版出版社,2013年版 余秋雨:《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翻译硕士英语 《英语专业考研基础英语高分突破》,吴中东,世界图书出版社 《英语专业考研名校全真试卷——基础英语(全新精华版)》,张光明 《名校全真试卷(基础英语)》,郭棲庆 《英语笔译综合能力2级》,外文出版社 《英语专业8级改错100篇》 《英语专业8级考试标准阅读》 《英语专业8级真题详解+标准预测》 《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炼·基础英语》 《英语专八精品范文100篇》 《英语专八易考范文背诵50篇》 英语翻译基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廖七一 《翻译学词典》,中英两版,Mark&Moira原著,谭载喜译著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李文革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外教社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 《12天突破英汉翻译》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高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 《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炼·基础英语》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三笔实务》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5×4) 1、空间分析函数 2、GPS 3、四叉数编码 4、信息系统 5、OpenGIS 二、简答题(4×10) 1、空间指标和空间关系量测的主要内容 2、矢量多边形面积的快速算法(要求附框图) 3、DEM、DTM的概念及其获取方法 4、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三、综合分析题(2×20) 1、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特点与发展趋势 2、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与输入方法 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0×4) 1、数字地球 2、矢量结构 3、栅格数据 4、拓扑关系 5、缓冲区分析(buffer) 6、多边形覆盖分析(overlay) 7、数字高程模型(DEM) 8、三角法(TIN) 9、元数据(Metadata) 10、高斯——克吕格投影 二、简答题(5×8) 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主要有哪些空间分析方法。 2、简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 3、简述栅格数据的数据组织方法 4、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软硬件组成 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体系 三、论述题(20) 试论GIS项目中文档管理的意义及文档的类型(主要有那些文档)?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概念题(8×5) 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空间对象(实体) 3、拓扑结构 4、元数据(Metadata) 5、层次数据库模型

6、GIS互操作 7、四叉树编码 8、空间索引 二、简述题(5×8) 1、简述栅格数据结构的三种数据组织方法 2、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方法及特点 3、简述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特点 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 三、论述题(20) 试论网络GIS的技术特点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概念题(六选五,5×4) 1、空间对象 2、拓扑空间关系 3、地理空间中栅格表达方法 4、四叉树编码 5、空间数据质量 6、缓冲区分析 二、简述题(4×10)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矢量、栅格、DEM数据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3、属性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4、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三、论述题(2×20) 1、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及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 2、论述DEM的主要应用 北京大学2002年GIS试题 一.名次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扫描矢量化 2. TIN模型 3.元胞自动机 4.地理信息 5. WebGIS 二.简答题或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作用?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源有那些? 3.何谓BUFFER?并对下图形单元(领域半径长度如图所示)画出其BUFFER区示意图。4.请画出一下两个多边形图层的OVERLAY结果图层的示意图。 5.何谓DEM?计算以下高程栅格数据(高程单位为米,栅格单位为正方形,其边长为10米)

《华夏美学》读书笔记(一)

1、【礼乐传统】“礼”、“乐”都与美学相关联。首先是“礼”。“礼”在当时大概是一套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日常生活的制度等礼仪的总称。实际上就是未成文的法,是远古氏族、部落要求个体成员所必须遵循、执行的行为规范。从而,它的基本特点便是从外在行为、活动、动作、仪表上对个体所作出的强制性的要求、限定和管理,通过这种对个体的约束、限制,以维护和保证群体组织的秩序和稳定。每个个体以其遵循的行为、动作、仪式来标志和履行其特定的社会地位、职能、权利、义务。 2、古代文献关于“礼”的大量描述论叙,从不同方面都反映出“礼”并不是儒家空想的理想制度,而是一个久远的历史系统。从孔子起的儒家正是这一历史传统的承继者、维护者、解释者。 3、“礼”既然是在行为活动中的一整套的秩序规范,也就存在着仪容、动作、程式等感性形式方面。这方面与“美”有关。所谓“习礼”,其中就包括对各种动作、行为、表情、言语、服饰、色彩等一系列感性秩序的建立和要求。人只有在“礼”中才能建立和成熟为人,以获得人性。这种人性实际即是原始群体、氏族、部族所历史具体地要求的社会性。古人所谓“礼以行之”,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当时,是具有严重的或神圣的意义的。它们都说明,“礼”是要求去直接约束、主宰、控制个性的感性行为、活动、言语和感官感受的。 4、《中庸》被称为子思的作品,它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地位无可怀疑。《中庸》把人的情感心理的“发而皆中节”提到了远远超过“礼”的一般解释的哲学高度,所突出的正是人的内在本性和个体修养。它“完全以人的意识修养为中心,主要是对内在人性心灵的形而上的发掘。” 5、冯友兰论证丧礼、祭礼(“礼”的首要部分)与表达、宣泄、满足人的情感,服务于人类作为生物群体存在有关。所以它才不是偏重于灵魂超脱的宗教,而是与感性存在密切相关的“艺术”。梁漱溟说:“人类远离于动物者,不徒在其长于理智,更在其富于情感。情感动于衷而形著于外,斯则礼乐仪文之所以出,而为其内容本质者。儒家极重礼乐仪文,盖谓其能从外而内,以诱发涵养乎情感也。必情感敦厚深醇,有发抒,有节蓄,喜怒哀乐不失中和,而后人生意味绵永,乃自然稳定。”

美术史考研历年专业试题

2002重庆大学 1.简述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三者的概念和区别。 2.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五代时期四个以上代表画家。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什么?简述文艺复兴“三杰”艺术特色。 4.佛教出入中国时佛教的雕塑风格是什么?它来源是什么?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是哪 个? 5.试比较中国文人画和西方古典绘画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差异。 6.试述二战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7.描述你所了解中国当代最前卫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并加以评价。 8.表述一个你所了解的最新艺术概念并加以评价。 2003重庆大学美术史及理论 1.简述埃及的绘画艺术、古希腊古典时期雕塑艺术最典型的程式化风格以及两地区艺术 的区别。 2.简述花鸟画在五代时期的两种主要风格的概况。 3.19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是哪里?并列举该世纪有哪些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发 展。 4.中国南北朝是绘画理论的大发展时期,请列举两位理论家及其作品的划时代意义。 5.试述19世纪末俄罗斯绘画中作重要的一个组织和两个以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6.试述后印象主义的审美着眼点和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 2004重庆大学 新艺术运动达达派 1.简述古希腊几个艺术分期的雕塑和瓶画艺术风格之变。 2.简述中国院体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发展的概况。 3.简述中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发展的概况。 4.比较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 5.三星堆铜像和中原青铜艺术有什么异同? 6.从视觉形象看,宋文化和唐文化主要有哪些区别? 7.明朝版画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是什么?

8.评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9.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主张和主要作品? 2004华东师范 名词解释 根特祭坛画巴洛克马蒂斯六法论徐渭 简答 1.“元朝三杰”的艺术风格及其差别。 2.简述浪漫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代表画家、代表作。 3.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风格。 论述 1.乔托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阐述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主张,论述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3.论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2005华东师范 简答 1.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 2.美术的社会功能 3.美术起源的主要理论流派 4.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5.美术的门类划分(根据使用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划分) 论述 1.论述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论述有关美术本质解释的主要学说。 3.论述美术史论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5美术史 名词解释 展子虔野兽派饕餮纹波利克莱妥斯龚贤拉斐尔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1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1.1 复习笔记 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 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即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时代。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和一般文化情况密切联系着。2.西方古代文化的发源 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岛屿以及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 (1)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对自由民的强取豪夺,财产日渐分化,农业的发展日渐趋向土地集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土地贵族阶级。(2)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由于战争的频繁,交通的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象雅典那样拥有海港的城邦里,农业经济日渐转到工商业经济。 4.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的文化 (1)希腊神话 ①希腊神话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里。 ②希腊神话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里。 (2)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希腊的音乐、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

也都很繁荣。 5.希腊美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文艺实践做基础 (1)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2)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的原因 ①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便日渐繁荣,这就带动了哲学的研究。 ②工商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民主力量的上升)。 ③由于希腊在贸易和战争中和斐尼基,波斯和埃及各民族发生日益频繁的接触,外来的文化思想对希腊也起了激发哲学思考的作用。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盛行时间:公元前六世纪。 2.基本观点: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的。 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4.影响 (1)这样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加以绝对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 (2)这个基本观点也影响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看法。5.对于美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 (1)他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见声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编辑本段]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李泽厚的学术探索,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具有重要影响。这种重要性,首先不在于他对具体学术问题富于新意的阐释,而在于他作为哲学家的宏观视野在美学学科建构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他率先肯定实践对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本体地位,推动50-60年代的美学讨论超越了心—物二元对立的反映论模式。他通过康德研究建立了“主体性实践哲学”,其中对使用、制造工具的物质实践作为社会存在本体地位的强调,以及对于历史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地位的正面肯定,在80年代初具有双重积极意义,那就是,强调实践的主体性,有助于消解庸俗唯物论的影响,强调实践的物质性,有助于消解斗争哲学的影响。“主体性实践哲学”对个体主体性的领悟,使其所谓社会、实践等范畴显示出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哲学教科书的特殊活力。当然,这种领悟与其立足于整体性的理论视角之间也形成了某种紧张,但这种理论紧张对年轻一代的理论思考却形成了特殊的刺激效应。为了消除这种紧张而创构的“积淀”学说,虽猜想多于证明,却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进入90年代,他又提出“情感本体”的观念,体现出追踪时代潮流的努力,只是这个观念没有带动其既有体系的整体性嬗变,也没有成为新的理论建构的阐释起点,而基本上停留在感性咏叹的层面。 (一) 李泽厚登上美学舞台之初,是以朱光潜为主要批判目标的。但50-60年代的大环境决定了朱光潜不批自倒的地位,因此,真正成为李泽厚新理论确立之障碍的,主要是蔡仪的唯物主义美学。蔡仪是从认识论立场切入美学问题的。在他看来,美是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这种属性即“典型性”;美感是我们的意识对这种典型性进行反映的结果。反映当然是第二性的,并且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在这种反映论美学的框架中,美学基本问题被归纳为心—物关系问题,美的本质被对应于物,人的活动则被对应于心的意识。因此,问题的核心,就成了美与美感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种框架的弊端在于,单纯从意识—反映的角度对审美活动进行分析,则人的地位和功能无形中就被心的地位与功能问题所取代了。取代的结果,是如果强调人在审美活动中的能动地位,就往往流于主观主义;而抗拒主观主义的结果,是常常陷入机械反映论的泥坑。李泽厚的贡献,在于将“实践”范畴引入了有关美的本质的思考中。李泽厚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自然,是因为作为类的人的“实践”改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本来是与人对立的自然变成了某种程度上是为人的自然,所谓“人化的自然”。探求美的本质,主要不能依据个体心理意识层面的所谓反映,而应依据群体人类物质实践层面的创造。这种实践的创造是过程性的,所以对美的本质的透视,不能局限于个体美感对它的横向的认识关系,而还必须转向纵向的美的历史生成过程。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李泽厚批评说:“…人?在蔡仪这里也仅是作为鉴赏者、认识者而存在,根本没有看到…人?同时也是作为实践者、对现实的改造者

美术史考研历年专业试题

2002 重庆大学简述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三者的概念和区别。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五代时期四个以上代表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什么?简述文艺复兴“三杰”艺术特色。佛教出入中国时佛教的雕塑风格是什么?它来源是什么?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是哪个?试比较中国文人画和西方古典绘画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差异。 试述二战对世界艺术的影响。描述你所了解中国当代最前卫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并加以评价。表述一个你所了解的最新艺术概念并加以评价。 2003 重庆大学美术史及理论 简述埃及的绘画艺术、古希腊古典时期雕塑艺术最典型的程式化风格以及两地区艺术的区别。简述花鸟画在五代时期的两种主要风格的概况。 19 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是哪里?并列举该世纪有哪些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发展。中国南北朝是绘画理论的大发展时期,请列举两位理论家及其作品的划时代意义。试述19 世纪末俄罗斯绘画中作重要的一个组织和两个以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试述后印象主义的审美着眼点和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画家。2004 重庆大学新艺术运动达达派简述古希腊几个艺术分期的雕塑和瓶画艺术风格之变。简述中国院体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发展的概况。简述中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发展的概况。 比较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三星堆铜像和中原青铜艺术有什么异同?从视觉形象看,宋文化和唐文化主要有哪些区别?明朝版画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是什么?评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主张和主要作品? 2004 华东师范名词解释根特祭坛画巴洛克马蒂斯六法论徐渭简答 “元朝三杰”的艺术风格及其差别。简述浪漫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代表画家、代表作。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风格。 论述乔托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阐述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主张,论述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论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2005 华东师范简答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美术的社会功能 美术起源的主要理论流派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美术的门类划分(根据使用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划分)论述 论述20 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论述有关美术本质解释的主要学说。 论述美术史论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5 美术史名词解释展子虔野兽派饕餮纹波利克莱妥斯龚贤拉斐尔简答 简述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的艺术价值。比较“元四家”山水风格异同。 简述荷兰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其代表人物。 论述试述魏晋南北朝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 试述样式主义在西方美术史上的意义。以德拉卡洛瓦为代表画家,试述19 世纪浪漫主义美术的风格特征。2005 中央民族大学 简答题 “吴家样”的特点和影响。 简述清初“四僧”的艺术特点。(清初“四王” “吴门四家”“元四家”“宋四家” )古希腊雕刻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成就。 论述题 有人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画而言,“笔墨等于零” ;又有人认为“无笔无墨等于零” 。请结合中国绘画史和当代艺术现状来论述自己的见解。(国画专业)

西方美术史考研模拟试题

西方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受伤的野牛》是_____ (国)的____ 洞窟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2、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是古代两河流域的____ 浮雕 3、古埃及三大金字塔指得是____ 金字塔、____ 金字塔和____ 金字塔。 4、“爱琴文化”在艺术史上又被称为____ 文化。 5、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是著名雕刻家____ 设计的 6、在古希腊雕刻中,与普拉克希特列斯的宁静、抒情相反,_____ 的雕刻则传达出一种内在的骚动和悲剧性的冲突 7、古罗马拱顶建筑的杰出代表是_____ 8、世界三大宗教美术指的是____ 美术、____美术和_____ 美术。

9、文艺复兴法国巴黎圣洁者喷泉浮雕《仙女》是_____ 创作的。 10、法国雕刻家乌东是使石像具有精神和生命的大师,其中要代表作品有《》、《》等。 11、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是________ ,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是________ ,而“柏林分离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 12、长期侨居国外的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三个画家是______ 、_____ 和_____ 。 13、确立俄国“情绪风景”画的画家是______,他在1892年所作的《》一画则是历史的有力见证。 14、非洲黑人木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 15、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三大文化中心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 的_______ 被称为“美洲的古希腊” 16、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著作《》和《》,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另一俄国画家________ 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奠定了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重

华夏美学

艺术文献解读 --《华夏美学》读后感 09级美术学2班 高彬 11102090221

《华夏美学》读后感 【内容摘要】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含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作者渐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得出结论:中国哲学、美学和文艺,以至伦理政治等,都是建基于一种心理主义上,这种心理主义不是某种经验科学的对象,而是以情感为本体的哲学命题。这个本体,不是上帝,不是道德,不是理智,而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它既“超越”,又内在;既是感性的,又超感性,是为审美的形而上学。 【关键词】华夏美学李泽厚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道德与生命 孟子对文学创作中“气”的培养有如此观点: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这里的气不是曹丕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不是中医讲的“气”,如气功,也不是占卜讲的“气”,命数之“气”,也不是哲学讲的“气”,也不是艺术讲的“气”,六朝以“气韵生动”为绘画第一标准,孟子的“气”而是直接与个体的生命道德相联系,“气”充盈个体的感性、理性精神之中,使个体形体有了充实的内容简介。所以,孟子非常重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点正是继承了孔子的“彬彬有礼,然后君子”的文质统一观,但孟子更加重视内容的作用:“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只有精神充实个体,个体的生命人格才能够“善”、“信”、“大”、“圣”、“神”。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不单只是一个理性的道德范畴,而且还同时具有感性的品德。从而,感性与超感性,自然生命与道德主体在这里是重叠交融的。道德主体的理性即凝聚在自然的生理中,而成为“至大至刚”、“无比坚强的可能性力量和生命”。这就把由“美”而“大”而“圣”、“神”的个体人格的可能发生性过程更加重要深化了。它们作为道德主题,不只是外观,不只是感受,也不只是品德,而且还是一种感性认识生成和感性力量。“浩然之气”身兼感性与超感性认识、生命与道德的双重性质。道德的理性即在此感性存在的“气”中,这正是孔、孟“内圣”不同于宗教神学之所在,是儒家哲学、伦理学、美学的基本特征。 读《华夏美学》(李泽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9页 “日新之谓感德”:天人同构 “日新之谓德,生生之谓易”是《易·系辞上》中的一个观点,《易传》中还有易个观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卦》。 由此可以看出:“日新之谓感德”强调的是人作为主体的外在作为,即人对整个世界包括内部自然的全面征服活动。《易

书法考研试题汇总%28一%29

书法考研试题汇总(一)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书法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书法美学 2.意象 3.形质 4.气韵 5.意境 6.神采 7.书法的艺术审美 二、论述题: 1. 如何认识《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的文化美学意义? 2. 根据学习书法心得,谈谈书法线条与审美感知。 3.如何认识“金石气”的美学属性? 4.选一幅你喜欢的书法作品,从美学的角度谈谈其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书法艺术的“结构美”? 6.谈谈书法艺术的“中和美”。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书法理论批评与创作》复习题 一、简答题: 2.书法风格 3.卫夫人的“书道”思想。 4.张怀瓘的书法发展论 5.刘熙载南北书法论 6.“书法”与“书道”  二、论述题: 1.如何认识书法理论的批评标准问题? 2.试述孙过庭《书谱》关于书法批评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

3.谈谈当代书法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 4.新世纪书法的文化性与文化书法空间。 5.中国书法发展之我见。 6.试述康有为关于中国书法的发展观。 7.我看“南北书派”说。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考试试题 《中国书法文化思想发展史》复习题 一、简答题: 1. 书乐同质与书乐同法 2. “心画”说 3. 书画异同与书画互补 4. “书势”说 5. 诗境与书境 6. 书法意境与绘画境界 7. 书品 8. 书法与虚无之境 二、论述题: 1.中国书法文化输出的方式及其可能性。 2.书法之“道”与书法人生。 3.谈谈中日韩书法的关系与发展。 4.书之境界与人生境界。 5.试论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6.谈谈“雅”与“俗”。 7.谈谈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8.谈“佛”“禅”与书法。

《华夏美学》读后感

《华夏美学》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在“设计美学”的课程学习中,我阅读了《华夏美学》这一书籍,从以儒学为主的华夏文艺一审美的温故,从上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无不令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令我首先了解的是——所谓华夏美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含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渐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 从先秦两汉的“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我理解到所谓“审美”就是感知愉快和情感宣泄的人化,亦即动物性的愉快的社会化,文化化。审美是社会化的东西向诸心理功能,特别是情感和感知的沉淀。我还了解到,中国传统关于审美的意识不是禁欲

主义,不但不排斥还包容肯定、赞赏这种感性——味、声、色的快乐,但对这种快乐的肯定不是纵欲主义的,而是要求用社会的规定、制度、礼仪去引导、规范、塑造和建构。华夏艺术和美学是“乐”的传统,是以直接塑造、陶冶、建造人化的情感为基础和目标,而不是以再现世界图景唤起人们的认识而引动情感为基础和目标,所以中国艺术和美学特别着重提炼艺术的形式,而强烈反对各种自然形式。 儒家美学强调“和”,主要在人和,与天地同构也基本落实为人际的谐和。庄子美学也强调“和”。庄子哲学是既肯定自然存在,又要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哲学。庄子最主要的审美对象:无限的美、“大美”、壮美。指的是不为包括社会伦理道德在内的各种事物所束缚的个体自由和力量的伟大。而孟子的“大”指的是个人的道德精神的伟大,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庄子极大的扩展了没的范围,把丑引进了美的领域。任何事物,不管相貌如何,都可以成为美学客体,即人们的审美对象。 到了六朝隋唐,美在深情。魏晋整个意识形态具有“智慧兼深情”的根本特征,深情的感伤结合智慧的哲学,直接展现为美学风格,即所谓“魏晋风流”。到了宋元,则是美在境界。佛学禅宗强调感性即超越,瞬刻即永恒,因此更着重就在这个动作的普遍现象中去领悟,去达到那永恒不动的静的本体,从而飞跃

2017一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7一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7年广东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历史家描述(),而诗人却描述(),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 2、“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3、恩格斯说,()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4、我国古代的()认为“充实之谓美”,()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西方,“美是关系”是由()提出的,()则提出了“美是抒情的直觉”的著名观点。 5、近代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他倡导()。 6、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悲剧发生进行深入探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和()有关。 7、中国古代“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8分) 1、隐秀 2、意境 3、“心理距离”说 4、审美期待 5、人化的自然 6、逸品 三、简要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古典主义艺术在什么时期发展到极盛?古典主义艺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简谈艺术美和自然美的联系和优劣。

四、论述分析题(1题共50分) 以实例论析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历史家描述(),而诗人却描述(),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 2、“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3、恩格斯说,()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4、我国古代的()认为“充实之谓美”,()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西方,“美是关系”是由()提出的,()则提出了“美是抒情的直觉”的著名观点。 5、近代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他倡导()。 6、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悲剧发生进行深入探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和()有关。 7、中国古代“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 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美学原理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中国古代贤哲孔子提出了“兴于(),立于礼,成于()”的审美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美学著作是明代计成的《》。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按照王国维在《》中的说法,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二者中属于()。 3、作为学科的“美学”概念,是由十八世纪的()(填写国别)哲学家()(填写人名)第一次提出。因此,他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 4、我国诗歌美学中性灵派的代表人物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在批判古典主义艺术趣味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回到自然”说。 5、我国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8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