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环保条例

广东省环保条例

广东省环保条例
广东省环保条例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2015年7月1日施行)

发布时间:2015-01-20 发布机构: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内容纠错] 【字

体:大中小】

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第29号)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5年1月13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公布,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1月13日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应当采取措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协助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做好本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有享受良好环境、知悉环境信息、参与及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有权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举报,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依法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等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省实行环境质量领导责任制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逐步开展和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任期及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使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省人民政府每年向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下达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将省人民政府下达的环境保护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下一级

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上一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上一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应当向本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措施并负责落实。

第七条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定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流域和海域,建立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组织相关人民政府实施联合防治。

实施联合防治的人民政府应当协商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制定共同实施的环境保护计划,共同处理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联合执法、预警应急工作;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八条环境保护规划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各种开发和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与本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省或者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地级以上市、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环境状况,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小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经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应当相互衔接。

第九条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严格执行。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确有必要修改或者调整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程序报请原批准机关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布。修改或者调整的内容不得低于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十条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修改,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并向社会公开。上报审批的环境保护规划应当附有公众意见以及对公众意见采纳和不采纳情况的说明。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划定环境功能区划并执行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

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省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测数据库,健全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等环境监测活动,运行监测数据库,并依法监督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活动。禁止擅自撤销或者变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的环境质量监测点(断面)。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环境监测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得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篡改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报告。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环境统

计工作。

环境统计范围内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提供环境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变造或者篡改。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处理并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之间应当实施信息共享。

第十五条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查处本行政区域内下列本应当由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处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一)造成本行政区域重大污染的;

(二)造成跨行政区域污染的;

(三)下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造成重大污染或者跨行政区域污染的行为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力的。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有关主管部门可以联合进行检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有关主管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污染环境的行为时,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及时依法进行处理并向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对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各主管部门之间应当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完善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网址、通信地址等,明确受理范围和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核查处理。对经查证属实的举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对举报人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符合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第十九条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制度,设立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审理跨行政区划环境污染案件。

第三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条本省依照法律规定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下达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指标制定本省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特征,制定本省特征性污染物控制因子的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地级以上市、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上一级人民政府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在批准后十五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本省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禁止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二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是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对其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承担责任,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企业事业单位对其环境保护工作负有下列责任:

(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负责人和环境保护岗位等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二)建立内部环境保护工作机构或者确定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三)制定完善内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防治污染设施操作规程;

(四)保证各生产环节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档案;

(六)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和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七)其他环境保护工作责任。

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明确有关人员的环境保护责任,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三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应当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将防治污染设施的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其正常运行,并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台账,如实记录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维护、更新和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及相应的主要参数。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不得擅自拆除、闲置防治污染设施。确需拆除、闲置的,应当提前十五日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拆除、闲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因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故障等原因导致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采取措施,保证污染物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方可排放,并及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运营其防治污染设施或者实施污染治理,并与受委托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环境保护责任。受委托单位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和方式,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运行和其他防治污染的情况,不得谎报、漏报、迟报或者拒报。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十五日内办理施工排污申报手续;建设项目需要试生产的,建设单位还应当在试生产前三个月内办理试生产排污申报手续。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需要作重大改变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变更前十五日内,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申报手续;排放污染物因不可控制因素发生紧急重大改变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向社会如实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鼓励和支持其他排污单位自愿公开有关环境信息。

第二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设置和管理排污口,并按照规定在排污口安装标志牌。

禁止通过非核定的排污口排放污染物;禁止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并排放污染物。

第二十六条重点污染源应当安装并正常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施,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或者损毁。自动监控设施应当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自动监控设施的管理运营单位应当保障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和有效,不得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篡改自动监控数据,并按规定保存原始监控记录。自动监控数据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确认真实有效的,作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依据。

重点污染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对污染物排放未实行自动监控或者自动监控未包含的污染物,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定期进行监测,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

第二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委托污染物集中处理单位处理污染物的,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环境保护责任。

污染物集中处理单位应当保障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建立事故应急制度;需要停止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的,应当提前三个月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并取得同意,并通知委托其进行污染物集中处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决定。

污染物集中处理单位应当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交付处理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等信息并向社会公布;发现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交付处理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重大变化,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调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垃圾收集、清运和集中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污水不能并入城镇集中处理设施以及管网的,应当单独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第二十九条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相关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存在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对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流域和行业,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污染物或者相关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十条本省应当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控制,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无污染或者轻污染产业的发展。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容量、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状况等因素,确定在全省或者部分区域内禁止建设和严格控制建设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并根据环境质量变化状况适时进行调整。

城市市区内不得建设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化工、冶金、造纸、钢铁等重污染工业项目;已建的应当逐步调整或者搬迁。

第三十一条本省按照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要求推动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加强对印染、电镀、危险废物处置等重污染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管理。工业园区应当配套污水处理、固体废物收集转运等防治污染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新建工业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入驻工业园区;未入驻工业园区的,应当配套防治污染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第三十二条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排放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重点工业企业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监管,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对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的企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进行地下勘探、采矿、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可能干扰地下含水层的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三十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区域内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制定水质控制目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区域内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质控制目标,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功能区和交接断面水质符合规定的目标。

第三十四条本省实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能源政策,逐步改善燃料结构,开发利用低污染、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禁燃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有燃用煤炭、重油、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应当在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改用清洁能源。

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内,新建项目不得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燃煤燃油火电机组、燃煤电站和其他燃煤单位以及其他尚未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的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应当配套建设脱硫、脱硝和除尘等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第三十五条生产、进口、销售、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应当符合规定的标准,鼓励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汽车、家具、包装、印刷、电子等使用涂料的行业应当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记录生产工艺、涂料用量、生产设施及污染控制设备的主要操作参数、运行情况。

石油、化工及其他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应当推广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采取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减少物料泄漏,并对已经泄漏的物料及时收集处理。

油码头、加油加气站、储油储气库(区)和使用油罐车、气罐车等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

饮食服务、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项目,应当设置油烟净化、异味或者废气处理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

第三十六条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依法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机动车排放标准或者决定提前执行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其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定更严格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

禁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超过规定机动车排放标准或者国家已经明令淘汰的机动车。对未达到本行政区域现行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或者地方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不予办理注册登记或者迁入手续。

在用机动车应当依法进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经检测不合格,未取得有效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不得上路行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公共交通投入,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和新能源机动车及其配套设施,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行业购置、更新车辆应当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和新能源机动车。

第三十七条固体废物产生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不能自行利用或者处置的,应当提供给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利用或者处置。

危险废物产生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确需临时贮存的,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且贮存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临时贮存的时间、地点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确定本地区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优先区域隔离带,建立并实行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和管理制度,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危险废物等集中处理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造成土壤污染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部门应当责令其限制生产、排放或者停产,并责令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对已被轻度污染的耕地实施分类种植指导,采取农艺调控、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保障耕地安全利用;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其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

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应当合理规划受污染场地的土地用途,严格控制受污染场地的土地流转;未进行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进行土地流转;经风险评估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被污染场地,未经治理修复或者治理修复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不得用于居民住宅、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场所等项目开发。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确定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地区、行业和企业,加强对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加工企业的环境监管。

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第四十条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时,应当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采取措施防止粉尘、噪声、振动、噪光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工地应当设置硬质密闭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措施。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应当及时清运,在工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以及灰浆等流体物料应当采用密闭方式运送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运输车辆应当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第四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依法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其他危害环境的紧急状况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减轻污染损害,消除污染。

第四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环境风险控制,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造成损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导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威胁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紧急情况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通报当地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邻近地区的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因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过错

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而支付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承担。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发布空气重污染的预警信息,并按照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限制或者禁止部分机动车行驶、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拆除施工、停止幼儿园和学校户外体育活动等相应的临时应对措施。

第四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生态调查和区

域环境评估工作,划定生态功能区,制定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并纳入环境保护规划。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要区域、重要海洋与渔业水域等可以划定为生态功能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划定,应当向社会公布;变更功能的,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程序报批。

禁止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采矿、采石、采砂、取土,以及进行其他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活动。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控制线应当相互衔接。

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在城乡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应当保护和规划各类重要生态用地,严格保护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重点湿地、农业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和重要渔业水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

第四十七条在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水源地、湿地公园、重点湿地以及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特殊保护区域,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不得从事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格控制人为因素破坏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当同步建设完善污水、垃圾等收集清运设施,保护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从事任何生产建设活动;在缓冲区,禁止从事除经批准的教学研究活动外的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在实验区,禁止从事除必要的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考观察和符合自然保护区规划的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外的其他生产建设活动。

风景名胜区应当严格控制人工景观建设,保证服务设施和建设项目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开发房地产项目,禁止在核心景区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成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森林公园除必要的保护设施和附属设施外,禁止从事与资源保护无关的任何生产建设活动;禁止随意占用、征用、征收和转让林地;禁止种植掠夺水土资源、破坏土壤结构的劣质树种。

在地质公园以及可能对地质公园造成影响的周边地区,禁止进行采石、取土、开矿、放牧、砍伐以及其他对保护对象有损害的活动,保护地质地貌的完整性和稀缺性。

第四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环境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安排一定比例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农业灌溉水、农产品进行监测和评价。禁止使用超过农业灌溉标准和水产养殖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和养殖,禁止将有毒有害的污泥作为农用肥料使用。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在农村集中居民点设置专门设施,集中收集、清运垃圾等固体废物。

第四十九条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养殖区域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划定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畜禽禁养区内不得从事畜禽养殖业。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以及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或者未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又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五十条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降;禁止擅自圈围、侵占、填堵水面、沼泽、滩涂、洼地;禁止向农田和渔业水体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第五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清洁。

禁止在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和从事采矿、采石、取土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应当采取措施避免污染水体。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放养畜禽和从事网箱养殖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五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活动的生

态保护,明确治理责任,落实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

第五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禁止从事非法猎捕、毒杀、采伐、采集、加工、收购、出售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第五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引进外来生物物种进行安全评估,加强进口检疫工作,防止国外有害生物物种进入,并对入侵的有害生物物种采取措施,严防扩散。

第五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道路、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责任单位应当按照作业规范和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定时清扫,及时保洁,防止扬尘污染。

第五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和无害化集中处理,逐步推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并逐步建立与本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适应的投放垃圾与收运模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减少日常生活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

鼓励和支持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易消纳降解的包装物、容器,对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物、容器、废油和废旧电池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第五章环境保护经济政策

第五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

第五十八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态优化区域实行以鼓励生态发展为基本

导向的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九条本省应当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机制,逐步推行居民阶梯式电价、水价制度,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并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脱硫电价和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重大节能减排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补助或者贷款贴息等支持。

第六十条本省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逐步实行排污指标的有偿取得和有偿转让。省和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监管。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应当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污染防治。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十一条本省建立和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鼓励和支持保险企业开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依法实行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十二条本省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每年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进行环境信用评价,向社会公开并向有关部门和机构通报评价结果。评价过程不得向企业收取费用。

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应当作为政府采购、公共资金项目招投标、安排和拨付财政补贴专项资金、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评优评奖、金融支持等工作的重要考量因素。对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不良的企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大执法监察频次,督促其进行整改。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没有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没有制定本级政府、本部门环境保护目标的;

(二)未按照规定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

(三)未按照规定编制、公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规定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的;

(四)因违法决策、未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等造成重大环境事件的;

(五)未依法公开相关环境信息的;

(六)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的;

(七)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

(八)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九)将环境保护资金截留或者挪作他用的;

(十)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擅自撤销或者变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的环境质量监测点(断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环境监测机构未按照环境监测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造成监测数据失实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者伪造、变造、篡改环境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停止排放污染物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吊销其排污许可证,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排放或者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依法建立载明防治污染设施运行、维护、更新和污染物排放等情况的管理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水污染防治设施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五款规定,受委托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运营防治污染设施或者实施污染治理,或者在运营防治污染设施或者实施污染治理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受委托单位在运营防治污染设施或者实施污染治理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办理排污申报手续或者变更申报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四款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设置、管理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按照规定设置标志牌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通过非核定的排污口排放污染物或者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并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七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自动监控设施的管理运营单位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篡改自动监控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污染物集中处理单位不正常运行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停止运行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污染物集中处理单位未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交付处理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等信息,或者发现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交付处理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发生重大变化,未立即报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第七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四款规定,油码头、加油加气站、储油储气库(区)和油罐车、气罐车等未按照规定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五款规定,饮食服务业经营者未按照规定设置油烟净化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治。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项目未按照规定设置异味或者废气处理装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治。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其停工整顿:

(一)施工工地未设置硬质密闭围挡,或者未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措施的;

(二)未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在施工工地内堆存的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的;

(三)未及时清运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的。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土地使用权人对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的裸露地面未进行覆盖或者绿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以及灰浆等流体物料未采用密闭方式运送或者未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或者未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依法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者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未及时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单位或者个人使用超过农业灌溉标准和水产养殖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和养殖,或者将有毒有害的污泥作为农用肥料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或者渔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划定的畜禽禁养区从事畜禽养殖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七十八条对违法排污造成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环境事件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处以罚款;直接损失无法认定的,对造成一般环境事件的处十万元罚款,对造成较大环境事件的处三十万元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和负直接责任的人员,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二)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环境事件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处以罚款;直接损失无法认定的,对造成重大环境事件的处一百万元罚款,对造成特大环境事件的处三百万元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和负直接责任的人员,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环境事件的,可以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拒不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的,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的次日起,按照原罚款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一)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二)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防治污染设施的;

(三)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

(四)污染物集中处理单位不正常运行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停止运行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的;

(五)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认为其环境违法行为已改正申请查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的次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实施查验;未申请查验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改正期限届满的次日起十五日内完成查验。

第八十条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移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移送的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第八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有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八十二条本条例所指的小区域,包括小城镇、小流域、各类经济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定保护的区域。

第八十三条本条例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目录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1) 目录 (2) 第一部分基本规范 (3) 进入规定 (3) 人员防护 (3) 实验室工作区 (4) 生物安全管理 (4) 第二部分实验室技术 (5)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5)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5) 血清的分离 (5) 离心机的使用 (5) 冰箱与冰柜的维护和使用 (6) 装有冻干物质安瓿的开启 (6) 第三部分消毒和灭菌 (7) 一、定义 (7) 二、化学杀菌剂 (7) 氯(次氯酸钠) (7) 二氯异氰尿酸钠 (8) 氯胺 (8) 甲醛 (8) 戊二醛 (8) 酚类化合物 (9) 季铵盐类化合物 (9) 乙醇 (9) 碘和碘伏 (10) 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 (10) 三、清除局部环境的污染 (10) 四、洗手/清除手部污染 (10) 五、高压灭菌 (10) 高压灭菌参数 (11) 高压灭菌器的装载 (11) 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 (11) 附录1 (12) 设备的安全性 (12) 表A1-1 可能产生危害的仪器设备及其操作 (12) 表A1-2 仪器设备相关事故的原因 (13) 表A1-3 生物安全设备 (14) 表A1-4 个体防护装备 (15) 附录2 (16) 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标准管理规程 (16)

第一部分基本规范 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危险度2级,病原体能够对人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本实验室为基础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进入规定 1、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图1)。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图1张贴于实验室门上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

实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做7 份) 一、为确保实训人员自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实训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系主任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实训室的安全情况。实训教师兼任所管各室的安全员,具体负责本室的安全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防责任事故发生,如有发生,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三、实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将消防器材放在干燥、通风、明显和便于使用的位置,周围不许堆放杂物,严禁消防器材挪做他用,过期消防器材要及时更换。 四、各实训(实验)室的钥匙应有专人保管,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精密或贵重仪器、设备所在房间的门窗要有防盗措施。 五、上班时检查仪器、设备状态,下班时关好门、窗、水、电。室内禁止抽烟、吐痰和丢杂物。 六、实训(实验)室如果领用易燃、易爆、有毒、辐射等有害物品,要指定专人管理,存放地点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七.室内仪器、设备,不得擅自携出;如确需携出,须经有关领导批准;设备外借,须办理相关借用手续。 八、未经实验室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许随意动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凡使用仪器及、设备,使用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因不听指导或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仪器设备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罚。 九、做好实训室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热、防震、防爆、防锈、防腐蚀、防破坏等“十防”工作。 十、实训(实验)室如发生被盗、爆炸等事故时,要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 数控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做1份) 1、进入数控实训场地后,应服从安排,不得擅自启动或操作车床数控系统。 2、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不得穿高跟鞋、拖鞋上岗,不允许戴手套和围巾进行操作。 4、开机床前,应该仔细检查机床各部分机构是否完好,各传动手柄、变速手柄 的位置是否正确,还应按要求认真对数控机床进行润滑保养。 5、操作数控系统面板时,对各按键及开关的操作不得用力过猛,更不允许用扳手或其它工具进行操作。 6、完成对刀后,要做模拟换刀试验,以防止正式操作时发生撞坏刀具、工件或设备等事故。 在数控切削过程中,因观察加工过程的时间多于操作时间,所以一定要选择好操作者的观察位置,不允许随意离开实训岗位,以确保安全。 8、操作数控系统面板及操作数控机床时,严禁两人同时操作。 9、自动运行加工时,操作者应集中思想,左手手指应放在程序停止按钮上,眼 睛观察刀尖运动情况,右手控制修调开关,控制机床拖板运行速率,发现问题及时按下程序停止按钮,以确保刀具和数控机床安全,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10、实训结束时,除了按规定保养数控机床外,还应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必要时应做好文字记录。 车床安全操作规程(做1份) 1、操作前要紧身防护服,袖口扣紧,上衣下摆不能敞开,严禁戴手套,不得在 开动的机床旁穿、脱换衣服,或围布于身上,防止机器绞伤。长头发员工必须戴 好安全帽,辫子应放入帽内,不得穿裙子、拖鞋。 2、车床开动前,必须按照安全操作的要求,正确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必须认 真仔细检查机床各部件和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安全可靠,加油润滑机床,并作低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 的公告 【法规类别】基层组织管理 【发布部门】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1.10.19 【实施日期】2011.10.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遴选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 各会计师事务所: 为加强对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引导民间组织严格遵循《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重庆市民政局将遴选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参与民间组织的审计工作(包括年度财务审计、评估审计、专项审计)。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资格条件 (一)合法注册并获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 (二)持有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并开业满三年; (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近三年以来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过刑事处罚、行政

处罚或通报批评以上行业惩戒; (四)熟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愿意从事公益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二、报名程序 (一)报名时间:2011年10月20日至28日11时(以我局收到的书面申请材料时间为准,超过报名时间,不再接受。) (二)报名地点:重庆市民政局四楼403办公室(渝北区民安大道489号) (三)报名方式:凡符合条件并有申报意向的事务所,以书面方式递交重庆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联系人:全芳89188256) (四)报名所需材料 1、重庆市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申请表 2、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3、执业资格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4、注册会计师情况表 5、会计师事务所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遴选确定 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将在局纪检监察室的监督下,会同局规划财务处、市财政局、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相关专家对参加申报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遴选审查,审查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将在重庆市民政局公众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294436430.html,)预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将进入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 附件1.重庆市市级民间组织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备选库申请表 附件2:注册会计师情况表 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实验室安全手册

实验室安全手册 一、一般安全守则 1.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各类记录。 2.保证实验室观察窗的可视性,门口需张贴安全信息牌, 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3.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废旧物品,保 持消防通道通畅,便于开、关电源及防护用品、消防器材 等的取用。 4.实验中人员不得脱岗,进行危险实验时需有2人同时在 场。 5.进入实验室应了解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应急方式,采取 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6.实验人员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使用前,应 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及完好性等,熟悉其使用、维护 和保养方法。 7.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使用燃烧型蚊香、睡觉等, 禁止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在实验室内追逐、打闹。 8.对于特殊岗位和特种设备,需经过相应的培训,持证上 岗。 9.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临时离开实验室,应随手锁 门;最后离开实验室,应关闭水、电、气、门窗等。 10.仪器设备不得开机过夜,如确有需要,必须采取必要 的预防措施。特别要注意空调、电脑、饮水机等也不得开 机过夜。 1 1.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实验室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 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二、消防安全 (一)常见隐患 1.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存放与使用不规范; 2.消防通道不畅、废旧物品未及时清理; 3.用电不规范,随意使用明火; 4.实验室建设和改造不符合消防要求。 (二)火灾的扑救

1.救火原则及器械使用 1.1救火原则。扑救初期火灾时,应立即大声呼叫,组织人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扑救,同时立即报警。扑救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1.2灭火器的使用 拉开保险插销握住皮管,将喷嘴对准火苗根部用力握下手压柄喷射 注:除酸碱式灭火器外,其他灭火器使用时不能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 1.3消防栓的使用 2.逃生自救 熟悉实验室的逃生路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平时积极参与应急逃生预演,将会事半功倍。 2.1应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千万不要相互拥挤、乱 冲乱窜,应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 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2.2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湿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 离。

2020实验室教学计划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以编辑 2020实验室教学计划 以后每星期打扫一次,以保证实验室的清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做到"十防":防潮,防火、防鼠、防锈、防尘、防冻、防毒、防震防光、防水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实验室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实验室教学计划1 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2.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渝劳社发[2008]47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08.09.04 【实施日期】2008.09.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 问题的通知 (渝劳社发〔2008〕47号) 各区县(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11号)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及其专职工作人员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参保范围和条件 与在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包括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分支

机构和代表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境外非政府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社会组织(以下统称社会组织)建立或形成劳动关系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包括兼职人员、劳务派遣人员、返聘的离退休人员和纳入行政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劳社部发〔2008〕11号文件下发时(2008年3月)男未满60周岁,工人岗位女未满50周岁,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女未满55周岁的,按规定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参保登记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参保登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本通知下发后30日内,持民政部门颁发的登记证书及复印件(如《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基金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登记证书》)、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与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原

实验室安全手册模板

实验室安全手册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规定 1、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牢记的安全规定 ( 1) 熟悉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 2) 检查设备的性能, 充分考虑到使用设备的局限性。 ( 3) 工作中碰到疑问及时请教导师或其它专家, 不得盲目操作。 ( 4) 不得在实验室储藏食品、饮食、抽烟。不得将家属、小孩及亲友带进化学实验室。 ( 5) 接触危险品时必须穿工作服, 戴防护镜, 穿不露脚趾的满口鞋, 长发必须束起。 ( 6) 熟悉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疏散方法, 清楚灭火器材、紧急淋浴地点的位置。铭记急救电话。 ( 7) 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 最小化存放实验室的试剂数量, 未经允许严禁储存剧毒药品。 ( 8) 实验必须在合适的通风柜内进行, 密封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进行。 ( 9) 离开实验室前须洗手, 不可穿着实验室服装和戴手套进入清洁场所, 如餐厅和图书馆等。

( 10) 试剂溢出应立即清除。如溢出物有剧毒气体挥发, 当时无法处理, 必须及时疏散人员并封闭现场, 立即报告导师和安全部门。 ( 11) 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无堆积, 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实验台面, 一般在下班前或完成某个特定实验后进行。 ( 12) 做实验期间严禁脱岗。晚上、节假日做某些危险实验的室内应有二人以上, 方可实验。 ( 13) 及时按规定处理废弃化学品( 包括化学废弃物、过期化合物、生物废弃物) , 送往指定地点。 ( 14) 实验室及禁烟区内禁止吸烟。严禁违章使用明火。 2、化学品的储藏、保管规定 ( 1) 所有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贴上清晰永久标签, 以标明内容及其潜在危险。 ( 2) 所有化学药品都应具备物品安全数据清单( MSDS) 。 ( 3) 对于在储藏过程中不稳定或形成过氧化物的化学药品加注特别标记。 ( 4) 化学药品应该储藏在合适的高度, 通风橱内不得储存化学药品。 ( 5) 装有腐蚀性液体容器的储藏位置应当尽可能低, 并加垫收集盘。

档案十防措施

洛宁新华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 档案室“十防”措施 根据档案保护技术的要求,结合本公司档案实际,现制定“十防”措施如下: 一、防火 1、指定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工作。 2、定期检查手动灭火器,发现灭火器表压低于绿色区域时,必须及重新充装。 3、库房无人严禁开灯,下班前必须逐间检查照明灯就是否关闭,并在下班前彻底切断电源总闸。 4、紧密依靠当地消防部门,接受有关单位的检查、指导,防患于未然。 5、库房保管人员必须掌握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消防应急处置方案,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6、保持消防通道畅通,以便消防车与消防员可能及时进入火场。 二、防水 随时检查库房窗户、环廊内墙有无渗水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 三、防湿 1、加强温湿度监控,确保湿度按国家规定,控制在45%---60%的范围内。技术人员要注意对空调、加湿器运行情况进行观察、调控。

2、随时关好库房门窗,以防库外湿气渗入库内。 四、防尘 1、做好库房内外清洁工作,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大扫除,保持库房内四壁、平顶、地面与档案柜的清洁。 2、对入库档案应采取防尘措施后方可进入库内。 3、不得随意打开库房门窗,以减少库外灰尘进入库内。 五、防鼠 1、加强库房门窗管理,阻止老鼠入库。 2、保持库房清洁,不得堆放杂物,不准将食物带入库房内。 3、定期检查、清理库房,发现鼠洞、墙缝要及时堵塞,防止老鼠从外部侵入。 4、库房有老鼠要及时进行灭鼠。 六、防光 1、不得随意打开库房门窗,以防光的直射,减少紫外线的透过量。 2、库内照明必须坚持人走关灯原则,以减少人工光源对档案的破坏。 3、尽量减少利用原件复印的次数。 4、不要在阳光下整理、鉴定、利用档案;运输档案室要采取遮阳措施。 5、展览或陈列档案时,要用复印件。 七、防虫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一、近年来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 1.1 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截至2007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万(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0名),平均每天诊疗人次280人,病床使用率55.1%,病床周转次数17.46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25天,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502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36588人,注册护士20241人。重庆市有卫生机构6237个,有病床床位73093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 2.14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23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 3.05人。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88所、村卫生室10539个,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卫生室;全市已有40个区县(自治县)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9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所,服务人口约700万。 1.2 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方面:1997~2005年,全市卫生总费用从51.10亿元上升到165.86亿元,年均增长15.78%,明显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82%的增幅。其中,1997年至2005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从3.49亿元增加到14.79亿元。 1.3 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建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点375个,在6个区县启动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建成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防制体系。全市已有25个区县完成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参公管理。出台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和8个专项预案,全市40个区县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专家库和应急处置队伍。 1.4 农村合作医疗方面:重庆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底,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已全部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达1807万人,参合率为77%。全年筹集基金9.04亿元,共有1737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药费用补偿,受益率为96.1%。建立了区县间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制度,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互联互补机 制,在5个区县开展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 相关数据见下表: 2007年重庆市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粗出生率粗死亡 率 婴儿死亡 率 新生儿死 亡率 5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 新生儿低体 重百分比 平均期 望寿命 全国12.09‰ 6.81‰33‰73岁重庆9.08‰ 5.95‰11.4‰14.6‰73.6岁 2007年重庆市人口学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构成比 (>65)岁 少年构成比 (<14岁) 年龄中位数 全国12.09‰ 6.81‰33‰ 重庆9.08‰ 5.95‰11.4‰14.6‰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的通知 【法规类别】扶贫救灾救济 【发文字号】渝民办[2005]22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05.03.28 【实施日期】2005.03.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 《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的通知 (渝民办[2005]22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民政局: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的救灾工作,提高灾民救助工作管理水平,现将《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重庆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 2.《重庆市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 二00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是指从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到灾情基本稳定期间,各级民政部门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和对灾民实施紧急救助的相关工作。为规范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按照民政部《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和《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保障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灾情管理 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后,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要求,及时收集和掌握灾情,为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依据。 (一)区县(市)级民政部门 1.建立健全联络到镇(乡、街道)的救灾应急通讯系统,确保救灾工作相关信息联系通畅,传递迅捷,为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奠定基础。 2.在自然灾害发生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填写《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通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向市民政局报告。 (二)市民政局 在接到区县(市)级民政部门灾情报告后的4小时内,完成灾情数据的审核、汇总工作,编制《重庆救灾》向市政府报告并送有关部门,同时,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数据)向民政部报告。 (三)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民政部启动应急响应或市政府实行黄色预警(Ⅲ级)、蓝色预警(Ⅳ级)时,市、区县(市)两级民政部门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市民政局须在每日15时前向民政部和市政府上报前24小时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当民政部进入三级响应或市政府实行橙色预警(Ⅱ级)时,灾区区县(市)级民政部门每2小时须向市民政局最新灾情,市民政局每2小时须向民政部和市政府报告最新灾情;当民政部进入二级、一级响应或市政府实行红色预警(Ⅰ级)时,灾区区县(市)级民政部门每1小时须向市民政局报告最新灾情,市民政局每1小时向民政部和市政府报告最新灾情。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 目的 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相关部门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 3 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责任制。 中心主任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委派一名中心副主任具体主管;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科室的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科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各级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办公室、质管办等管理部门对责任范围内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实验室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督员。 中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见图1.1-001。 4 各部门或人员职责 4.1 中心主任 ①对生物安全负总责; ②负责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 ③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④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4.2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 ①负责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②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③组织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④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 ⑤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⑥负责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技术指南及规范性技术文件并定期进行评价和更新; ⑦提供生物安全相关技术和政策咨询; ⑧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相关的技术文件。 4.3 检验科负责人 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 ②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 ③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④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⑤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 ⑥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 ⑦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理并向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4.4 实验室技术人员及实验活动辅助人员 ①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接受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②按要求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 ③按规程进行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紧急处理; ④发现生物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及时向有关上级报告; ⑤参与相关工作的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事故认定与处置。 4.5 安全监督员 ①有权力监督实验室制度、操作规程的实施,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 ②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或直接向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③做好监督记录。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 ?数据处理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作用: ?了解分析工作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异常,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特点: ?系统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至少在原则上是可知的,它们的值在相同的测定过程中是稳定的,或 者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变化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够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仪器误差----由于仪器读数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 ?操作误差----由于个人操作不够准确引起的误差。 避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选择比较完善的分析方法,用标准方法或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利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所用仪器经过校正; ?采用空白实验减少误差; ?制定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偶然(随机)误差的特点: ?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 ?偶然误差出现的机率与大小有关;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率少。 避免或消除偶然(随机)误差的方法: ?增加分析测定的次数。 过失误差: ?空气的沾污 ?容器的沾污和吸附 ?试剂和蒸馏水的不纯的影响 ?试样存储中的损失

避免和消除过失误差的方法: ?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检验和分析; ?容器的预处理按照要求进行; ?加入适当的试剂克服吸附; ?选用高级别的试剂和纯净的蒸馏水; ?按照要求保存样品。 一、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 ?数理统计方法; ?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验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一)检测有关的数理统计方法: ?平均数 ?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有效数字 ?数据的取舍 1.平均数 ?算术均数----直接计算法和加权法 ?几何均数 1.1算术均数 (1)直接计算法:当观察值的个数不多时,例如,空气检测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资料,可以直接将各 观察值相加,除以观察值的个数,算出均数。 c1+c2+c3+……+c n∑c C =――――――――――=――― n n 式中:C为均数, c为观察值, n为观察值的个数, ∑c为各观察值的总和。 (2)加权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常随职业活动的不同时间而不同。在评价劳动者在一个工作班中接触的浓度时,常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在这里时间起了“权数”的作用,它权衡了各浓度值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对均数的影响。 ?例:在某采样点,测定记录为8~9点,测得苯浓度为10 mg/m3,9~12点为50 mg/m3,12~14点为 30 mg/m3,14~16点为20 mg/m3。 10×1+50×3 +30×2 +20×2 260 C =—————————————————=——=32.5 1 + 3 + 2 + 2 8

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国邦)

实验室安全手册 一、实验室应急应变指南 1. 着火 对于金属钠、氢钠等遇湿易燃物品着火严禁用水灭火,宜使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并紧急撤离离着火源近的其他易燃物品。 2. 烫伤 实验过程中发生被蒸汽开水等高温烫伤,需立即远离高温热源,并使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并通知安环科。 3. 化学品溅到身上 对于遇湿易燃物品如金属钠用干净抹布抹去然后用白油清洗、对于其他相关化学品根据遇水不会产生强化学反应的物品需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去就医。 4. 触电 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必须首先熟悉实验室总电源开关,一旦发生触电事故,需立即脱离电源,对于严重者需立即切断实验室总电源进行施救,并通知安环科。 二、实验室操作及防护规范 (一)仪器设备的使用 1、玻璃仪器 正确的使用各种玻璃仪器对于减少人员伤害事故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中不允许使用破损的玻璃仪器。对于不能修复的玻璃仪器,应当按照废物处理。在修复玻璃仪器前应清除其中所残留的化学药品。实验室人员在使用各种玻璃器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橡皮塞或橡皮管上安装玻璃管时,应戴防护手套。先将玻璃管的两端用火烧光滑,并用水或油脂涂在接口处作润滑剂。对粘结在一起的玻璃仪器,不要试图用力拉,以免伤手。 (2)杜瓦瓶外面应该包上一层胶带或其他保护层以防破碎时玻璃屑飞溅。玻璃蒸馏柱也应有类似的保护层。使用玻璃仪器进行非常压(高于大气压或低于大气压)操作时,应当在保护挡板后进行。

(3)破碎玻璃应放入专门的垃圾桶。破碎玻璃在放入垃圾桶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4)在进行减压蒸馏时,应当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有机玻璃挡板) ,可以防止玻璃器皿发生爆炸或破裂而造成人员伤害。 (5)不要将加热的器皿放在过冷的台面上,以防止温度急剧变化而引起玻璃仪器破碎。 (6)使用玻璃瓶加热时严禁密封,需有放空口,人在实验室时不得正对着放空口。 (7)对于易燃液体使用玻璃仪器进行升温加热实验时需注意防止仪器碎裂着火。 2、旋转蒸发仪 旋转蒸发仪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使用旋转蒸发仪应注意下列事项: (1)旋转蒸发仪适用的压力一般为10~30mmHg。 (2)旋转蒸发仪各个连接部分都应用专用夹子固定。 (3)旋转蒸发仪烧瓶中的溶剂容量不能超过一半。 (4)旋转蒸发仪必须以适当的速度旋转。 3、天平 天平刻度要校正,并记录,天平的托盘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洁,避免残留物污染。 4、真空泵 真空泵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一般用于过滤、蒸馏和真空干燥。常用的真空泵有三种:空气泵、油泵、循环水泵、水泵和油泵可抽到20~100mmHg,高真空油泵可抽到0.001~5mmHg。 (1)油泵前必须接冷阱。 (2)循环水泵中的水必须经常更换,以免残留的溶剂被马达花引爆。 (3)使用完前蒸馏液先降温,再缓慢放气,达到平衡后再关闭。 (4)油泵必须经常换油。 (5)油泵上的排气口上要接橡皮管并通到通风橱内。 5、通风橱 通风橱的作用是保护实验室人员远离有毒有害气体,但也不能排出所有毒气。(1)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不能在出口处摆放。

学校实验室实施方案

实验室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校只有一名实验室管理员,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教学工作全部由任课教师承担,既承担上课又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的双重任务,他们从大局出发,克服困难,以求真务实、扎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校积极争取县站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认真落实县站的各项工作任务,学校实验室工作小组积极带领实验教师,通过规范管理行为,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过程管理,狠抓措施落实,较好地将我校的资源优势转化成教育优势。 二、工作思路 我校实验室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有力,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利用率高,效果好。围绕实验室工作的基本目标,学校实验室工作坚持了“管、教、研”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 积极与县站作好协调,加大对实验教师的管理力度,狠抓实验教师队伍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工作,真正把每一位实验教师培养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管理行家,教师学生的得力助手。 逐步建立实验教师工作实绩考核办法,通过规范管理,体现工作目标完成质量评价实验教师的工作实绩,将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向工作过程要质量,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教师根据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各年级的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任课教师加强联系,通过突出使用,提高利用率,把实验教学工作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工作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各实验教师从学期初的拟订实验教学计划到实验准备,实验改进,实验指导等方面积极认真听取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使用为突破口改进和活化实验教学,教学生会动手、会观察、会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实验室工作的措施 ㈠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领导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领导是主导,任课教师、实验教师是关键。学校实验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上级各部门的有关精神,狠抓落实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实验室工作,及时解决实验室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实验室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㈡加强教学仪器的管理工作,服务教学。

申请重庆市卫生局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须知修订稿

申请重庆市卫生局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须知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申请重庆市卫生局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 卫生许可批件须知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评审技术规程》、《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程序》、《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申报与受理规定》、《省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 申请范围 凡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生产(或委托生产)下列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生产企业。 (一)国产输配水设备 1、管材、管件。 2、蓄水容器。 3、供水设备:无负压(无吸程、叠压)供水设备。 4、密封、止水材料:密封胶条、密封圈、堵漏胶。 5、饮水机。 (二)国产化学处理剂 1、絮凝剂、助凝剂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羟基氯化铝)、硫酸铁、硫酸亚铁、氯化铁、氯化铝、硫酸铝(明矾)、聚丙烯酰胺、水解苯丙酰胺、硅酸钠(水玻璃)、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硫酸铝铵(铵明矾)。

2、pH调节剂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氧化钙(石灰)、氧化镁、硫酸、盐酸、二氧化碳。 3、灭藻剂 硫酸铜(胆矾、蓝矾)。 4、阻垢剂 磷酸盐类、硅酸盐类。 5、消毒剂 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白粉)、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 (三)水处理材料 1、吸附、过滤材料 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烧结活性炭、活性炭纤维、载银活性炭、无烟煤、骨炭、锰砂、活性氧化铝、分子筛(沸石)、硅藻土、陶瓷、铜锌合金(KDF)、二氧化钛等; 2、吸附、过滤组件 滤芯: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成型活性炭、陶瓷等。 滤膜: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3、离子交换树脂 聚苯乙烯类离子交换树脂。 4、其它 碘树脂、电解槽、电极。

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文档3篇

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文档3篇Summary document of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编订:JinTai College

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工作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文档 2、篇章2: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文档 3、篇章3: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文档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是确定实验室能力的一种手段, 经常参加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技术能力。接下来就跟小泰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吧! 篇章1: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文档

在承担日常各项检验工作的同时,我们定期参加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接受盲样的分离鉴定工作,不断地提高实际处理各种样品的能力和水平。 本中心所用的微生物检验试剂采购均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本中心的实际,由药械科负责采购,审核供应商的相关资质,并进行年度供方评价,确定合格供方。 11月我中心实验室参加山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微生物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PT-FATA-20XX- 05),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的代码为017,本实验室收到样品后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进行试验操作。能力验证计划的结果如下:样品号268实验室结果为检出,指定特征为阳性;样品号569实验室结果为未检出,指定特征为阴性;结果评价为满意。 本中心实验室每月由高资历检验人员对检测人员检测过程进行监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落实整改措施。实验室过程均进行空白对照,质控标本的检测,保证了检测质量。 本年度没有开展实验室间比对,下年度准备与兄弟实验室间开展实验室间比对。 篇章2:实验室质量控制总结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1.实验过程中的人身保护 2.实验室用电安全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 3.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 4.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 5.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 6.实验室消防安全 7.实验室其它方面的安全 8.紧急应变程序 附录: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暂行) 1、实验过程的人身保护 何人不得在实验室穿拖鞋,实验过程中长发应当束起。 2、实验室用电安全 害: 电击会导致伤害,甚至死亡; 3、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 4、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 过期的、不知名的固体化学药品也要妥善保存,交由学校统一处理;严格遵守《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暂行)》处理废液。5、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 6、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 每种气瓶都要有专用的减压阀,氧气和可燃气体的减压阀不能互用;瓶阀或减压阀泄露时不得继续使用; a.将房门关闭,尽快到容易获救的地方; b.坐在窗口旁呼吸新鲜空气; c.向窗外设法求救,但不可试图从窗门跳下求生。 8、实验室其他方面的安全 9、紧急应变程序 附录: 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试行)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main1330\displayinfo.htm发布时间:2014-11-26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校园环境、危害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实行学校、院系二级单位共同管理。 第二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是学校实验室废弃物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各单位教学、科研、生产所产生的各类实验废弃物分类贮存进行监督管理,配合环保部门对危险化学品废物进行集中处理,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处理次数。 第三条产生实验室废弃物的院、系由单位安全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废物的处理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收集、存放场地和相应设施,以及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