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简支梁施工技术摘要: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简支箱梁采用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施工,模架由承重主梁及其导梁、前后支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和吊臂、外侧模板及底模、底模架及吊杆、外侧模架、拆装式内模、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组成的承载结构体系。上承式移动模架适用于现浇梁片32m、24m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简支箱梁。采用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能自行完成支腿过孔移位,无须地面其它辅助吊机设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最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京沪高铁;上承式移动模架;简支梁;施工

1 工程概况

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位于南京市以西,桥梁跨越宁芜公路、宁芜一级铁路、宁马高速公路、等多条公路铁路线。铁路设计速度350km/h、双线无碴轨道、线间距5.0m、桥跨布置为2-32m箱梁+(48+80+48)m连续梁+

(3-24m+3-32m+3-24m+3-32m+3-24m+17-32m+3-24m)箱梁+

(48+80+48)m连续梁+(2-24m+35-32m+2-24m)箱梁+(40+56+40)m连续梁+(2-24m+12-32m)箱梁+(40+64+40) m连续梁

+(6-32m+1-24m) 箱梁+(48+80+48)m连续梁+(4-32m+1-24m+3-32m) 箱梁+(48+80+48)m连续梁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丄、八、亠 1冃I」言 1.0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x 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 结构,箱梁高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 40m 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采用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采用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 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工法特点 2.0.1 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缩短工期。 2.0.2 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 本工法荷载通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接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 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妨碍桥下交通,对地形要求不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使 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造桥机主要 性能参数表见表3。

4工艺原理 4.0.1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自立行走、模板开合,

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原位现场浇筑的施工设备。 4.0.2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自下而上可分为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梁、底模及横联、侧模 及支撑、中扁担梁、防台风装置及液压系统等组成,具体见图 4.0.2-1,图4.0.2-2。 4 3 图4.0.2-1 移动模架造桥机侧面结构图 图4.0.2-2 移动模架造桥机正面结构图 1——主梁;2——横联系统; 3――前导梁;4――后导梁;5――墩旁托架6――支承台车;7――底模;8――侧模平台;9――侧模支撑;10――中扁担梁 11――防风装置;12――托架支撑;13 ――配重;14 ――液压系统 4.0.3 造桥机工作时,整个模架在靠墩旁托架支撑的支承台车作用下,可通过竖移、横移、纵 移分别实现脱模、模架横向分离或合拢、过孔。底模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实现开合并可通过底模螺杆调整高程。

地铁车站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单侧墙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城通公司 1.前言 在深基坑侧墙施工时,侧墙多采用定型竹胶板、木模板+钢管支撑组合体系,使用过程中存在耗费工时长,材料利用率低,表观质量差、渗漏水现象较严重等缺点。 在施工武汉市轨道二号线一期工程第十八标18A 分标段工程【洪山广场站】时,根据施工工艺、基坑深度、支护要求和土质情况,选择了移动模板台车,代替传统的组合式模板,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法特点 2.1成本低廉; 2.2 安全可靠; 2.3 操作方便; 2.4工作效率高; 2.5节能环保;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车库、地下室、地下车站等单侧墙体系工程。 4.工艺原理 4.1工艺原理 1、加固原理:借助预埋的地脚螺栓+台车自重+台车斜向可调节钢锭进行加固; 2、行走原理:在台车底部设置万向轮行走装置,利用人工推动行走; 3、工作原理:模板制安、脚手架搭设一次成型,侧墙墙体分段整体浇筑,侧墙刹尖部分预留契口,后期通过注浆的方式,保证该部位砼密实度。 4.2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2 /121022.0V t F c ββγ= H F c γ=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25 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

移动模架法施工

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 1、前言 国内外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状况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根纵梁支撑、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逐孔向前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该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欧,1959年在阿尔卑斯山修建桥梁时首先创用,周期达到两周一孔;1963年西德斯特拉巴格公司采用穿巷导梁(两次走行型)现浇31m跨简支桥梁;1969年德国PZ公司首先使用桥面下支撑双梁一次走行的现浇方案,用于德国Amsinck立交桥,于1973年定型,该工法亦称PZ法,其最大适用跨度为55m。现在发展到了60米。 桥面上支承实例有瑞士如根托贝桥,此桥用MSU60/90型桥面上支承移动模架法施工,其外模为悬挂式;葡萄牙瓜迪亚纳河高架桥,其桥跨为50m+5×60m+50m,采用桥面上支承柔性悬挂法。 移动模架造桥技术,日本于1968年引进,美国在1977年使用。如美国亚特兰大的马耳他高架桥,其跨度为23.4m~44mPC单箱单室连续梁。 我国交通部门1975年援外时采用。1991年在国内最早被应用于厦门高集海峡大桥。该桥全长2070m,45m等跨距连续PC梁,采用PZ公司研制、瑞士LOSINGER公司生产的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台湾省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引进或制造了该类造桥机达40台。 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成功的移动模架造桥机,在1998年成功投入使用于厦门海仓大桥东引桥1000t/42m单箱PC梁的施工;1999年京珠高速公路武汉打靶堤立交桥采用自行研制的1000t/2×3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2000年至2001年深圳通香港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用自行研制的500t/24mU型渡槽移动模架造桥机;2002年丹拉高速公路磴口黄河桥采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式1200t/5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这些实践提供了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可靠的施工技术研究并总结了成熟的施工工法。 ; 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组织比选,本桥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下行式移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模板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 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 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1.2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经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经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2.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3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样本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 3.3.2.5.1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介绍 ( 1) 主要构成: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是自带模板用于原位整孔制造双线铁路箱梁或连续梁的桥梁施工大型工装设备。 主要构成由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千斤顶、主梁、连接在主梁上的底、外模( 二者统称为移动模架) 、内模及内模运输小车组成。另在机顶配备有二台吊重为10t的移动门吊。造桥机整体结构示意图见图3.3.2.5 -1。 ①.墩旁托架: 配置三组, 每组连接支承在一个桥墩上。它支承造桥机和箱梁的全部重量并传递给桥墩。每墩最大反力为710t。 ②.支承台车: 共四台, 设置在墩旁托架上, 是移动模架不灌注箱梁混凝土时的支承结构, 台车上的液压系统可实现移动模架的纵移和横移。 ③.主千斤顶: 共四台520t千斤顶, 安装在墩旁托架上。它是移动模架处于制梁工作状态时的支点, 它将移动模架及箱梁重量传递给墩旁托架。利用千斤顶升降, 以实现移动模架下落拆除底外模和将移动模架顶升至箱梁设计制造标高。 ④.主梁: 共二组, 在制造跨度32m箱梁时, 每组长75m, 由中间40m长钢箱梁及两端各17.5m长钢桁梁组成, 在制造32m以下跨度箱梁时, 可调整其长度。两主梁间由若干片横向桁架连接, 接头设在桥梁纵向中心线上。将连接解开, 两组主梁可向两侧分开。主梁为简支支承, 灌注箱梁时它支承在主千斤顶上, 移动模架纵横移时它支承在支承台车

上。它承受模板及箱梁重量, 横跨比小于1/520。 ⑤.底模及外模( 移动模架) : 底模由若干螺旋千斤顶连接支承在主梁的横向桁架顶部, 由左右两块组成, 连接缝设在桥梁纵向中心线上, 可随主梁向两侧分开。利用螺旋千斤顶可调整底模拱度。外模按箱梁设计尺寸配置, 由若干带螺旋千斤顶的支撑及铰分段与主梁连接, 经过支撑上的螺旋千斤顶可准确调整外模位置。 ⑥.内模及内模运输小车: 内模分段装拆, 由内模运输小车上的液压系统将每段内模各块件收缩紧贴小车, 沿箱梁底板上的轨道从已制箱梁内经过端隔板孔运出至下一孔梁安装。 ( 2) 主要技术性能 ①.整机性能参数 适用范围: 20m~32m简支( 或连续) 箱梁; 施工方法: 整跨段逐孔向前现场浇注; 支承型式: 桥墩承台处支承; 现浇箱梁重量: ≤1000t; 现浇箱梁最小曲线半径: 1000m; 主梁长度: 全长75m, 其中钢箱梁40m; 机顶辅助门吊( 二台) : 起重量10t, 起升高度4.5m; 运输条件: 满足公铁车辆限界, 单件重≤15.2t; 动力条件: 380V、 50Hz、~4Ac、 60Kw; 驱动方式: 模板微调, 手动螺杆, 其余液压油缸; 设计施工周期: 10~12d/跨段; 配重: 48t; 整机重量: 658t。 浇筑箱梁状态时参数为: 允许最大风压: 1.0KN/㎡; 主梁最大挠跨比: 小于1/550; 前端墩旁托架最大反力: 700t/每墩; 后端墩旁托架最大反力: 710t/每墩; 移动造桥机状态时参数为: 允许最大风压: 0.25 KN/㎡ ; 墩旁托架

2021新版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新版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 操作规程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2021新版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操作规程 1、岗位安全职责 1.1模架现场拼装完毕后,负责进行全移动面安全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并做好记录。 1.2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实施。 2、岗位任职条件 2.1移动模架各种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 2.2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3.上岗作业准备 3.1接受技术交底,了解施工的桥梁支座高度、孔径,移动前检查油缸的油位和各种管路。 3.2检查电路系统绝缘情况和保险丝。

3.3检查各种连接的螺栓是否松开和固定。 3.4过孔时,检查模板的稳定情况。 4、操作规程 4.1操作时必须专人指挥,所有操作人员听从指挥。 4.2当风力≥6级时,严禁过孔作业;当风力≥8级时,严禁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必须保证移动模架处于整机合拢并连接完毕状态;禁止在模板外的高空作业;当风力≥11级时,应停止任何施工作业,切断电源并拉必要的缆风绳。 4.3移动模架移动前,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现场,更不允许随意启动或操作各种控制元件。 4.4移动模架的所有移位必须在有关技术人员的监视下进行,必须解除所有影响位移的因素。 4.5模架每施工完一孔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办理签认记录。 4.6液压系统 A、启动液压泵之前,检查液压油是否达到要求,换向阀是否在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QL-0503-2011) 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赵红来刘涛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6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与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原理基本相同,本工法主要内容为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结构系统主要有:钢箱主梁、桁式鼻梁、横梁、模板系统、平台支架系统、支承移动模架主梁的支承系统、移动模架前移及横梁模板开合调整的液压控制系统。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1.2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或支承于桥梁承台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或承台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形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及竖向移动装置,完成横移、纵移及高度调整。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2.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3 模架前移及横梁、模板收折均可采用同步液压系统,操作简便、连续,工效高。 2.4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的施工需要。 2.5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3 适用范围 3.1 高墩现浇箱梁施工。 3.2 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移动模架造桥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技术标准一、施工工法 DZ32/900造桥机是在预先安装于桥墩两侧的钢托架上~拼装带有模板的钢主梁,移动模架,~利用钢主梁承重~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设计位臵上整孔现浇箱梁混凝土~经养护待初张预应力钢束箱梁能安全承受自重后~移动模架整体下降~脱去底模和外模。然后模架在墩旁托架上向前方移动一孔~再制造下一孔箱梁。预应力钢束终张可按施工组织的合理安排适时进行。而内模是在下一孔待制箱梁底腹板钢筋就位后~再从已制箱梁内用专用小车分段运出安装。二、施工工艺,一,、移动模架制梁工艺流程 造桥机拼装 底、侧模板调整 底、侧模板调整 支座安装底、腹板钢筋、波纹管安装 内模预拼内模安装调整 顶板钢筋、端模安装 砼浇注、养护 初张拉终张拉、压浆、封端 造桥机落架、脱模 内模小车拆移内模造桥机移位 造桥机顶升就位 工艺流程图 移动模架系统在现场拼装成型~进行模板调整、预拱度设臵及预压。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专用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桥位、吊车吊装到桥上作业面后进行绑扎,

预应力孔道采用预埋波纹管成孔,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内模~最后进行顶板、翼缘板钢筋绑扎,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入模~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梁体混凝土振捣~桥面采用悬空式整平机整平,梁体养护采用自然养生,预应力筋张拉采用两端整拉工艺~真空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落架、脱模~纵向前移至下一浇筑孔位。 根据自行式移动模架工作原理及其结构形式~系统自行时要求桥墩高度不宜小于7m~结合设计资料对于桥墩高度大于7m的桥梁采 用支撑托架自行的方案进行现浇梁施工,对于桥墩高度小于7m的桥梁~可在其墩旁用贝雷片搭设临时支架来支承移动模架主梁~在移动模架过孔时~同样利用移动模架前、中、后悬挂完成主梁的支撑。 ? 移动模架组拼 移动模架拼装顺序:牛腿支架、主梁组装的有关施工设备、机具就位?支墩搭设?牛腿支架组装?牛腿支架安装?主梁组装?主梁吊装就位?横梁安装?铺设底模?安装外侧模。 移动模架系统拼装时要求各部件之间连接可靠~拼装完后要通过认真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并试压后方可用作上部施工使用。 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见图1。 移动模架施工断面图见图2。 移动模架施工步骤见图3。 图1 移动模架结构示意图 图2 移动模架施工断面图 后推进系统 外模 主梁横梁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概况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简称MSS,是桥梁施工的先进方法。移动模架系统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重梁支承模板,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现场浇注的施工机械。国外,最早在1969年由德国PZ公司研制在德国阿母辛克(Amsinck)桥正式使用。国内最早于1990年引进该类造桥设备施工了厦门高集海峡公路大桥。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该类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

承体系;②收折式桁梁平台;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工艺原理 1.2.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1.2.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1.2.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2 工艺工法特点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3 适用范围 高墩现浇箱梁施工。 复杂地形现浇梁施工。 水上多跨现浇梁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 5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移动模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利用桥墩为支点临时支承梁体自重,在移动模架上完成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索筋等,

高速铁路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程实例

高速铁路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广深港高铁某特大桥全长7582米,墩身为双线圆端型实心墩和薄壁空心墩,墩身高度大部分在15m以上;全桥共222孔梁体,其中移动模架施工的双线现浇简支箱梁为136孔,梁体结构形式为单箱单室等高度简支箱梁,梁长有32.89m、32m、24m和20m四种;箱梁顶宽13.4m,底宽为5.50m,翼板宽度为3.35m,梁高3.05m,梁端顶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厚。梁体砼设计强度C50,钢筋采用Q235及HRB335级。32m跨箱梁重约900T。锚固体系为自锚式拉丝体系,管道形成采用内径为90mm的波纹管成孔。支座采用CKPZ-P(T)橡胶支座。 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质主要为软土层;地下水发育,埋深一般0.5---3.5米,整体水位埋藏浅;桥址区域内除主要河道外,鱼塘更是星罗密布;故采用传统的碗扣式满樘支架的施工方法难度较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多套ZQM900Ⅰ型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进行逐孔现浇制梁;该移动模架在制梁施工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施工特点及适用范围 (一)施工特点 1、模架的移动、过孔、就位调整及模板的开合均由模架自带的液压电气系统控制完成,需要人工少,机械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液压电气系统采用集成控制,操作方便,性能稳定。 2、标准化作业,质量易于控制:移动模架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化构件,分工明确,工序简单,施工质量和精度易控制。 3、结构受力明确,安全可靠:模架主梁采用箱型钢梁,结构通

过严格的理论计算,抗弯刚度大,安全可靠;模架设置了爬梯、操作平台、栏杆和大风报警仪等安全辅助设施,确保施工人员作业安全。 4、移动模架施工周期短,制梁高效稳定:模架可循环使用,投入人工和辅助材料少,规模施工经济效益显著;施工周期为11天/孔 5、移动模架采用墩旁支腿支撑,占地少,施工对周围环境干扰少。 (二)适用范围 1、适用地势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地基处理困难或软基地带,如沿海淤泥冲积地带、河滩、鱼塘等地区的现浇梁施工。 2、模架主钢箱梁抗弯刚度大,变形小,可准确控制制梁标高,适合于要求严格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制梁施工。 3、移动模架制梁和走行过程中,除墩旁托架外无需设置任何桥下支撑,不影响桥下的通车、管线或通航要求,适用于城市高架桥、立交桥、跨河道桥梁、地下管线复杂的区域施工。 4、适用于经济发达和征地困难地区的制梁施工,不需要占用红线外征地。 三、ZQM900Ⅰ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总体构造 ZQM900Ⅰ型下承自行 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主要由 主梁、导梁、横联梁、扁 担梁、移位台车、墩旁托架、模板及支撑系统、液 压电气系统等八大部分组成。 四、技术参数和工艺原理 前导 墩旁托 模板系 移位台 图1ZQM900Ⅰ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总体构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 一、移动模架的组成 MSS移动支撑模架由主梁、鼻梁、横梁、推进台车、支撑托架、外模、内模、挂梁、平台爬梯等主要构件组成。 1、主梁:一套移动模架系统由两组主梁组成,分设在混凝土箱梁两翼板的下方,是支架系统的主要承载结构。单组主梁各由6节钢箱梁组成,节与节之间以高强螺栓及钢板相连,梁高3.5m,宽1.8m,总长为60m。 2、鼻梁:位于主梁的前后两端,共有四组。单组长30.5m,由2节钢桁架构成。其节块之间及其与主梁之间均为铰接,可以保证竖向和水平转动。鼻梁和主梁拼接好后整个支架总长为121m。 3、横梁:在主梁内侧,每隔一定距离就设有一道横梁,共有横梁20片,分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其端部与主梁以悬臂桁架形式结合,横梁中间以Φ32精轧螺纹钢连接。每道横梁上有四个支承点,支撑底模,使用千斤顶可调整梁体的预拱度。 4、挂梁:包括一个门型工作架及一组Φ36精轧螺纹钢、油压千斤顶。在浇筑砼时,主梁的后端部分以挂梁悬挂于已浇注砼箱梁上。挂梁以油压千斤顶直接支撑在已浇砼梁的腹板位置上。Φ36精轧螺纹钢贯穿桥梁翼板的预留孔,固定并连接挂梁和主梁。 5、推进台车:是移动模架系统的滑移的关键部分,安装在支撑托架上,并且能依靠四氟板实现横桥向位移。同时依靠自身滚动轮支撑主梁滑移。当浇注完一跨梁后,支架须向下一跨移动时,先打开横梁连接,将移动模架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主梁落在台车上,实现横向水平滑动,直至横梁和底模能通过墩身。利用主梁移动牵引装置,使主梁在推进台车上向前缓慢前进。

6、支撑托架:安设在墩身两侧,共3套;是整个移动支撑的支撑,每一个托架主要包括两个悬臂板梁、斜撑及支撑于承台上的钢立柱,通过φ36预应力精扎螺纹钢筋对拉,并与墩身固定。 7、外模:分为底模、腹板模、翼板模。整跨外模依中心线纵向分割,并通过千斤顶和横梁相连;墩顶处底模需临时加工。 8、内模:由五块模板组成,两块腹板和三块顶板,每一单元长度为3.3~5.5m,每块模板由10根不同方向的可调撑杆支撑,使得内模施工空间宽敞。内模的拆、装都是通过内模小车进行,小车在轨道上行进。 9、平台及爬梯:移动模架设有工作平台及爬梯,可到达支架任何地方;施工人员操作方便、安全。 10、主梁配重砼块:为了保证主梁在滑移过程中的稳定与平衡,在主梁外侧顶部配挂预制砼块以平衡内侧的横梁和模板对主梁产生的向内侧倾覆力距。 二、MSS移动模架的主要技术参数 1、结构参数:适用桥梁跨径30~60m;桥面板最大宽度16.9m;上部结构质量25t/m;最小平曲线半径400m;最大挠度L/400;钢材质量:Q345c/Q235;移动模架系统总质量约为733t。 2、风力参数:浇注砼时风速限制在22m/s(10级);纵移时风速限制在12m/s(6级)。 三、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 1、利用承台作为支撑托架支撑点, 模板及施工荷载由主梁承担,主梁加上 鼻梁其总长大于两倍跨径便于支架在各 墩之间移动,先进的液压设备使得移动 更加轻松、方便,模板系统与主梁联为 一体,并向桥轴线外分开,使得支架顺 利通过墩身,拆装方便。 2、当第一跨箱梁施工时,其主梁支 承于两支撑托架上,该支架后支点用两个600t千斤顶支于后面墩支撑托架上,而前支点则用两个800t千斤顶支于前墩支撑托架上。当施工中跨及未跨时,则将800t顶支点置于前一墩牛腿上,而后支点则变为在已浇注砼梁悬臂端用挂梁通过精轧螺纹钢吊起支架主梁,挂梁支于已浇砼梁腹板上。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 1 前言 1.0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箱梁高 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40m、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采用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采用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 工法特点 2.0.1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 ,缩短工期。 2.0.2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本工法荷载通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接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妨碍桥下交通,对地形要求不高。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使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造桥机主要性能参数表见表3。

表3 造桥机主要性能参数表 4 工艺原理 4.0.1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自立行走、模板开合,

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原位现场浇筑的施工设备。 4.0.2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自下而上可分为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梁、底模及横联、侧模及支撑、中扁担梁、防台风装置及液压系统等组成,具体见图4.0.2-1,图4.0.2-2。 4 3 11 图4.0.2-1 移动模架造桥机侧面结构图 图4.0.2-2 移动模架造桥机正面结构图 1——主梁;2——横联系统;3——前导梁;4——后导梁;5——墩旁托架6——支承台车;7——底模;8——侧模平台;9——侧模支撑;10——中扁担梁11——防风装置;12——托架支撑;13——配重;14——液压系统 4.0.3 造桥机工作时,整个模架在靠墩旁托架支撑的支承台车作用下,可通过竖移、横移、纵移分别实现脱模、模架横向分离或合拢、过孔。底模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实现开合并可通过底模

移动模架造桥机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公示信息

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公示 项目名称:移动模架造桥机成套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完成单位:长安大学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完成人:吕彭民秘嘉川王斌华应红张春国闫朔谢毅王小山王龙奉王瑞刘兴峰陈学鲁邵雨虹高子渝江明坤向清怡李瑶党权交吴乾坤项目简介: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台或墩柱作为支撑,对桥梁进行现场浇筑的机电液一体化先进的施工装备,该装备具有不受桥上或桥下净空限制,不占用地面空间,不需要预制梁场、不影响地面交通、整体浇筑桥梁质量高等优点,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桥梁建设之中。根据现有文献可知,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者和桥梁建造者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的改进,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防滑装置、施工检测、千斤顶装置,复合式移动模架、模架的拼装、转运等)。但是进一步扩大功能、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尚需综合移动模架的施工工法、结构特点和桥梁建设要求开展深入研究。因此,项目组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从控制系统(同步油缸控制、监控)、施工工法(钢筋绑扎、双幅施工)、机构设计(例如推进小车、后横梁等)、结构性能提高(焊接性能改进、结构修复、钢箱梁极限承载力挖掘)等四个方面开展移动模架造桥机成套技术系统研究,推动我国桥梁施工机械和施工工法的技术进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本项目采用理论研究、试验研究、装备开发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进行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关键技术创新、装备开发与工程应用。实现了如下技术创新: (1)基于复杂空间避让技术和同步控制技术,发明了外模板自动折叠装置和模板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突破了双幅移动模架内侧外模板的开合模问题和复杂的模板液压系统中油缸联动同步技术难题,开发了双幅整体浇筑移动模架造桥机,首次实现了双幅桥梁同步整体模架施工; (2)发明了钢筋骨架整体绑扎吊装与浇筑并行施工成套技术,改变了现行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并研制了成套设备,工程应用后使施工效率提高30%以上;

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承式)

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上承式)

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编制移动模架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施工生产,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正确操作移动模架造桥机,规范施工。 2、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移动模架造桥机分上承式和下承式,适用于现场浇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或连续箱梁。 上承式和下承式各有优缺点和使用条件,需要根据现场条件、设计图和施工组织进行选用,但基本作业雷同,现就上承式移动模架制梁工艺进行描述。 4、移动模架构造 4.1 上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MZ900S型)主要工作原理 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是根据铁路客运专线32m双线整孔箱

梁的设计和施工特点而研制,采用上行式结构,能自行完成支腿过孔移位,主梁上设置防雨、防晒顶棚,适应全天候施工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⑴整机自重:450t,⑵整机纵移速度:0.5m/min,⑶整机功率:50kW(不含混凝土箱梁施工用电),⑷工作时支点最大反力:5805kN,⑸整机外形尺寸:62.5m长×20.6m宽×5.6m桥面以上高,⑹平均施工速度:15d/孔,熟练后可达13d/孔,⑺适应曲线半径:R>2000m,⑻适应纵坡:2%。 本移动模架分为承重主梁、导梁、前后支腿、纵移辅助支腿、挑梁、吊臂、吊杆及导轨、侧模板、侧模架及底模、底模及底模架导杆、墩头散模、拆装式内模、模架防护棚、爬梯及走道结构、液压及电气系统等几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承载结构体系。 工作原理:主梁在支承油缸及托辊轮箱的支撑轮作用下,可实现升降及纵移动作;底模架及底模板在液压油缸开启机构的作用下完成底模架、底模板的横移开启及闭合的动作;模架通过挑梁、吊臂及吊杆悬挂在主箱梁底面,利用每组吊臂和侧模架之间的可调螺栓调节模板的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梁底的线型、高程。 4.2移动模架安装 ①结构安装 移动模架造桥机采用支架法安装,在搭建好的临时支架上逐节吊装造桥机主梁并拼接,主梁拼接完成后吊装挑梁、模架及模板等结构。临时支架现场自行设计安装,要求:单个支架承载力不小于25t,沉降小于10mm;根据需要拉设横向缆风绳;根据需要在支架顶设置调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枫亭特大桥移动模架 制梁 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福厦铁路Ⅱ标段二工区 中铁九局集团福厦铁路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2008年05月25日 一、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是工程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

重要标志。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我们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建立高效精干的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并从技术上入手,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实现安全目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工程施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二、安全保证措施 (1)移动模架操作安全保证措施 A、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 B、吊装前应检查机械、索夹吊环等是否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试吊。 C、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信号。 D、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生根处应做到高挂低用及安全可靠。 E、高空作业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在高空不得开玩笑。 F、高空作业穿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底鞋和带钉的鞋。 G、吊车行走道路和工作地点应坚实平整,以防沉陷发生事故。 H、六级以上大风和雷雨、大雾天气,应暂停露天起重和高空作业。

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

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 RJGF(闽)—2—2009 完成单位: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 要紧完成人:洪德松钱寅星黄丹峰 1 前言 1.0.1福州湾边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纳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箱梁高 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40m、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为了配合福州湾边大特桥南引桥的建设,提高整体施工水平,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在福建省内领先采纳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采纳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该移动模架造桥机工法为福建省首次用于公路桥梁建设,积存了成功体会。 1.0.2该工艺的科技成果差不多通过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验收鉴定,达到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先进水平。 2 工法特点 2.0.1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 ,缩短工期。 2.0.2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本工法荷载通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截了当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阻碍桥下交通,对地势要求不高。 3 适用范畴 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使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运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造桥机要紧性能参数表见表3。

表3 造桥机要紧性能参数表 4 工艺原理 4.0.1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自立行走、模板开合,

最新下承式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方案

下承式移动模架施工 技术方案

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原位整孔现浇32m简支箱梁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 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木周岭特大桥起讫桩号为DK38+471.06~DK40+401.24,中心里程为DK39+436.15,全长1930.18m,桥型布置为:(62+2×112+62)m连续梁+1-32简支箱梁+(48+80+48)m连续梁+9-32m简支箱梁+(40+64+40)m连续梁+28-32m简支箱梁。 简支箱梁长为32.6m,计算跨径为31.1m,跨中部分梁高为2.8m,支点部分梁高为3.0m,横桥向支座中心距4.7m。梁顶宽13m,底宽5.74m,建筑总宽13.4m,挡碴墙内侧净宽为9m,桥上人行道栏杆内侧净宽12.8m。梁体C50砼为316m3/孔,钢筋66t/孔,钢绞线12.4t/孔、27束/孔。 木周岭特大桥8#~17#墩的9孔32m和20#~35#墩的15孔32m简支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法原位整孔现浇施工,4#~5#墩和35#墩~48#台13孔32m简支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本工程共投入2台郑州大方产DXZ32/900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施工顺序为第9孔→第16孔、第21孔→第35孔。 二、编制依据 1、《有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 (通桥(2006)2221-V); 2、《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B10203-2002)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5、《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6、《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7、《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三、移动模架简介 图1 DXZ32/900移动模架总装图 DXZ32/900下行自行式移动模架系针对铁路客运专线双线整孔桥梁施工而设计,为下行式结构,能够自行倒装主支腿。主要由主框架总成、外模系统、内模系统、主支腿及立柱、前辅助支腿、中辅助支腿、后辅助支腿、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设施等部分组成,总图主框架中心距11米。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DXZ32/900移动模架主要技术参数表表1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中铁一局武广客专第五项目队 32m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施工承包合同书 ⑵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⑶《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⑷《铁路试验规程》 ⑸《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箱梁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单根钢绞线直径d=15.2mm管道采用波纹管成孔。 二、工程概况 中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第五项目队管段共有桥梁6座,上部结构形式 为32m 24m和(4Om+56m+40)m箱梁。其中跨径32m现浇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梁高3.05m等高度梁;箱梁顶板宽度13.4m,底板宽度5.5m,悬臂长度3.35m,悬臂板根部厚65cm端部20cm箱梁内顶板厚度30cm底板厚度28cm 腹板厚度45?105cm 三、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

四、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安排 1、施工方案 本管段32m简支箱梁,设计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箱梁施工时采用两 套移动式钢梁模架。箱梁每一段施工都是一次浇注成型,灌注后必须进行覆盖养生,达到100%勺强度及相应弹性模量和龄期要求后按要求施加预应力并压浆后模架方可前移。 2、施工周期及作业程序 每孔施工周期为13?15d,其程序与作业时间如下: ①钢梁模架卸落、拆底模,将模架移至下一孔位置1d ②安装底模、整修模板、调整标高、预拱度0.5d ③绑扎底板、腹板钢筋,敷设预应力管道,安装锚具3d ④内模就位、管道内穿钢绞线、绑扎顶板钢筋1d

⑤浇注混凝土,养生 10d ⑥施加预应力,压浆0.5d 3、施工计划安排 茅栗铺特大桥计划从2007 年4 月初开始梁部施工,在3 月将移动模架进场进行组拼。由于工期要求,本桥计划从第26 跨开始上移动模架,向广州台方向施工,共计16 跨,其余梁跨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施工横道图附后。 黄洋水库特大桥计划于2007 年4 月初开始梁部施工,在3 月将移动模架进场进行组拼。由于工期要求,本桥计划从第9 跨开始上移动模架,向广州台方向施工,共计16 跨,其余梁跨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施工横道图附后。 五、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①先对结构物的图纸设计位置、几何尺寸、标高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②对施工所用的一切原材料,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等材料严格按照规范和监理要求的检测频率和检测手段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合格,并准备充足数量。 ③与本项工程有关的机械设备提前完成检查和调试,并确保在施工中能够正常运作;施工便道、大型临时设施在梁体施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并采取有效防汛防雨措施,确保雨季正常施工。 ④试验室在32m现浇梁开工前完成主梁C50砼配合比设计,并提供备用配合比,上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批准。 ⑤做好滑移模架拼装前的准备工作,拼装模架的所有工具必须准备齐全,拼装时所需的设备必须到位,拼装时所需的临时支墩混凝土基础在拼装模架前必须浇筑完成。 2、拼装滑移模架

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48994 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操作规程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移动模架造桥机安全操作规程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岗位安全职责 1.1模架现场拼装完毕后,负责进行全移动面安全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并做好记录。 1.2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实施。 2、岗位任职条件 2.1移动模架各种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 2.2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3.上岗作业准备

3.1接受技术交底,了解施工的桥梁支座高度、孔径,移动前检查油缸的油位和各种管路。 3.2检查电路系统绝缘情况和保险丝。 3.3检查各种连接的螺栓是否松开和固定。 3.4过孔时,检查模板的稳定情况。 4、操作规程 4.1操作时必须专人指挥,所有操作人员听从指挥。 4.2当风力≥6级时,严禁过孔作业;当风力≥8级时,严禁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必须保证移动模架处于整机合拢并连接完毕状态;禁止在模板外的高空作业;当风力≥11级时,应停止任何施工作业,切断电源并拉必要的缆风绳。 4.3移动模架移动前,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现场,更不允许随意启动或操作各种控制元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