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

1、《土壤的成分》

1、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2、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在反思。

3、土壤上种植着很多农作物。土壤能固定植物,为植物提供水分、养分等,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

4、土壤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土壤中还生活着很多小动物,土壤是它们的家。

5、土壤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土壤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提供了居住的环境等,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壤。

6、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其形成过程很漫长,保护土壤势在必行。

7、如何观察土壤?一是直接观察土壤,用手捻、捏、搓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用放大镜可以细致地观察土壤的颗粒的大小。

8、把块状的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9、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的分层现象:颗粒大的在底层,细小的在上层,说明土壤中含有沙和黏土。

10、酒精灯以酒精为燃料,由灯体、灯芯、灯帽组成。酒精灯的加热温度为400℃―500℃,适用于温度不需太高的实验,是小学科学实验

中常用的加热工具。

11、酒精灯侧翻易引起火灾,如果操作不当,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酒精灯时,切勿往燃烧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点燃酒精灯时,应注意从下往上点,这样会比较安全,切勿用一个酒精灯靠近另一个燃烧着的酒精灯去点火,以免流出酒精引发火灾。

12、酒精灯里酒精的量应多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3部分,建议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打开盖检查火是否熄灭再次盖上。切记不能用嘴对准酒精灯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发生危险。使用酒精灯时,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酒精洒出引起燃烧,要用湿抹布扑盖或者用沙土盖灭。在做使用酒精灯的实验时,要在实验桌上准备好湿抹布,做好安全防范。

14、【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活动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活动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活动步骤】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进行搅拌,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3)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活动现象及结论】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被除数个位数学遮住,用乘法口诀推出6X8=48 最接近49,然后在后面添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一:填空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5、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 级地震。 7、煤、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8、地幔主要是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9、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 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10、科学家利用不同的(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1、(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12、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13、(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 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5、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16、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是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17、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 19、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20、(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2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2、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2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 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24、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在头的内部的是(中耳)、(内耳). 25、(耳)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26、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27、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 2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方向 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2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 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0、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 共分为(88个)星座. 31、(仙后座)是秋季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是W形), 好像一个美丽的往后坐在宝座上。 3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 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33、中国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距今约(七千)年前。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是液体、空气 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 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 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 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 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 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 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 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 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 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4.用磁铁可以分离木屑和铁屑 5.了解物质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我们可以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2.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 2011-6-16 11:38:00 | By: hz-kuxuna ] 7 推荐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是: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除以任何不是的0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计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 总和÷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份数=总和总数÷平均数=份数 2.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是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

四单元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1月1日元旦节2月14日情人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4月5日清明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25日圣诞节 2.一年当中1、3、5、7、8、10、12 这7 个月是31天,称为大月。4、6、9、11这4 个月是30天,是小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平年:31 7+28=365(天)闰年:31 7+29=366(天) 3.一年有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和21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16时:16-12=下午4时。 7.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时刻—时刻=时间段 8.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9.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10.典型例题。2007年2月份有(28 )天。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肝脏产生胆汁 2、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帮助消化。 3、食物在(胃里)存储被研磨分解,营养成分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4.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他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5.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1)不挑食,定时定量,(2)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3)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4)饭前便后要洗手,(5)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2《我们的呼吸》 6.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蜡烛熄灭。 8.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9.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不随地吐痰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心脏和血管》 10.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共4个腔。 11.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在人体内分布最多。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血液是运输兵 12. 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人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13.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液?(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14.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 15.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三部分。人脑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运动中枢。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16.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17.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放大作用),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近视镜是凹镜。 1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19.⑴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1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体系(非表格)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体系 平度市同和小学张永梅 【一年级上册】 ★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数5以内的数,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写1~5各数。) 信息窗2:老鹰抓小鸡(数6~10各数,理解6~10各数的意义,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会写6~10各数。) 信息窗3:拔河比赛(认识“>”、“<”、“=”的含义,学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信息窗4:快乐课堂(认识“0”,了解其意义,会写“0”。)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1:帮妈妈整理衣服(借助生活中的经验,重点学习按指定标准分类。) 信息窗2:帮妈妈放衣服(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的比较。)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信息窗1:来到花果山(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和是2~6的加法,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 信息窗2:野餐(学习和是7~10的加法,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学习关于0的加法。) 信息窗3:游水帘洞(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习被减数是2~6的减法。) 信息窗4:小猴子下山(学习关于0的减法,学习被减数是7~10的减法。) 信息窗5:小猴跳水(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信息窗6:小猴学钓鱼(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信息窗:谁的手儿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信息窗1:迎接海鸥(数数、写数、数的组成、计数单位、数位。) 信息窗2:喂海鸥(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信息窗1:猜一猜(击掌游戏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反正。) 信息窗2:小小摄影家(借助汽车图辨认从上面、侧面看物体,借助兔子图辨认从侧面、后面看物体。)★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信息窗1:运动会报名(学习9加几及相应的几加9的进位加法。) 信息窗2:领饮料(学习8、7、6加几及相应的几加8、7、6的进位加法。) 信息窗3:射门大赛(学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信息窗4:赛跑分组(学习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 信息窗5:投沙包比赛(学习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 信息窗6:领奖(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拓展知识。) ★第八单元:我换牙了——统计 信息窗:统计换牙(初步感知分类统计方法,培养统计意识。) ★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我们在(田野)、(花园里)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3、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4、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5、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2、了解土壤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器)。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 (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1)沙土中的颗粒(2)黏土中的颗粒(3)壤土中的颗粒 10、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 认识东、南、西、北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平面图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描述四个方向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以自己为中心,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行走的路线 认识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东与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东与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西与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西与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 描述八个方向的路线图以出发点为中心,先确定目的地所在的方向,看哪条路能到达目的地,然后按照先后顺序,用八个方位词来描述

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 口算除法口算 40÷4=10 400÷4=100 4000÷4=1000 240÷4=60 2400÷4=600 1.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 在商的末尾补上被除数末尾的0 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 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估算 估算323÷4≈80,可以把323看 作320,用320除以4 估算时,除数不变,可以把被除数看 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 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笔算除法两位数 除以一 位数, 商是两 位数的 笔算 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 写在十位上,如果有余数,落下来和 个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 个位上,即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 那一位的上面 三位数 除以一 位数的 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从百位除起, 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和十位 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 上,如果有余数,就把余数和个位上 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 商中间 或末尾 有0的 除法 1.被除数首位能整除一位数,被除数 的中间是0或比除数小,商的中间是 2.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能整除一位 数,末尾是0或比一位数小,商的末尾 是0 除法的 验算 466÷5=93 (1) 除法的验算: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梳理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的做实验,直到弄清楚为止。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有了科学研究,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5、科学探究六个要素: (1)提出科学问题;(2)进行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5)检验与评价;(6)表达与交流。 6.科学探究的四个步骤: (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3)实验验证;(4)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1、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3、哪些科学仪器能帮助我们观察? 答:(1)医生用听诊器帮助诊断;(2)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3)科学家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星空。另外还有放大镜、潜望镜、胃镜、潜水仪等。 4、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5、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比如超市内给食品分类,我们更容易找到我们要购买的食品。 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有:超市里给食品分类、给服装分类;图书馆里给图书分类;文具店里给文具分类;医院里给不同门诊科室分类(如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 7、给我们的文具分类: (1)按“用途”分,可分为书写类文具和工具类文具; (2)按“大小”分,可分为大型文具、中型文具和小型文具。 还有其它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颜色分类,按材质分类等等。 8、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 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9、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 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教材赏析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教材赏析

《海底世界──数数》教材赏析 胶州实验小学王清华 【教材片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开篇第2、3页】 【编写特色】 《数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开篇,是小学生入学后第一堂课的内容。学生带着热情和好奇走进教室,他们完全不知道数学课上将要学些什么、该怎样学。所以,第一堂课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快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品尝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喜欢数学、喜欢学习数学。教材选取了学生喜欢的“海底世界”的素材,能够吸引学生,引领学生学习数学。深入教材,可以感受到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儿童画“海底世界”为素材,呈现出在神秘的深蓝色大海里,有遨游海底的潜水员,有巨大的鲸鱼,美丽的鱼群,有可爱的水母、螃蟹,有漂亮的海星,还有学生喜欢的小乌龟……富有童趣的画面能深深吸引孩子的目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第一节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丰富的素材有利于引领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海底世界”这幅图不仅为学生数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对素材的设计也别巨匠心。图中生物种类不同,位置分布分上下、左右和前后。鱼儿有大有小,颜色也不同等。这样在数各种海底生物数量的同时,可以自然渗透分类、方位、大小、

多少、比较、统计等知识,从而使本节内容的教学突破简单数数的禁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数学韵味。在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准备怎么数?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生物种类、所在位置或者大小、颜色等来分类数数,渗透分类的思想;通过引领学生对数数结果的整理、分析和交流,初步体验统计的思想方法。这样,在数数活动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就会在学生的头脑里开始生根发芽。 三、体现“数”的价值,全面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幼儿园时期都体验过数数,但是许多儿童是“唱山歌似的依次说出1、2、3、4……他们完全不了解这些数的意义。本节内容呈现的“海底世界”里的各种生物,有的多,有的少,有的有序,有的无序,让学生在“海底世界”里数数,可以把“物”与“数”对应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这一属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数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差异,全面了解学生记数、方位、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表达等多方面的已有经验,为后面的教学确定合适的起点,为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1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赏析 胶州市实验小学巩汉娥 【教材片段】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第4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一、读准字音 1、易错字音 鸳鸯(yāng) 蒌蒿(hāo) 河豚(tún) 伶俐(líng) 掠过(lüè) 沾水(zhān) 闲散(sǎn) 纤细(xiān) 莲蓬(péng) 姿势(zī) 琢磨(zuó) 衬裙(chèn) 益虫(yì) 摔晕(yūn) 捏住(niē) 2、多音字 sì(似乎) qiān(光纤) sàn(散步) āi(挨挨挤挤) gū(花骨朵儿) shì(似的) xiān(纤细) sǎn(闲散) ái(挨打) gǔ(骨头) 二、认清字形 1、形近字 崇 (崇高) 乏 (缺乏) 减 (减少) 奏 (奏乐) 宗 (宗旨) 泛 (广泛) 喊 (呼喊) 凑 (凑合) 拂 (吹拂) 聚 (聚会) 形 (形状) 掠 (掠过) 佛(仿佛) 骤 (骤然) 型(题型) 凉 (冰凉) 偶(偶尔) 沾 (沾水) 卷(试卷) 瓣 (花瓣) 遇 (遇到) 站 (站立) 倦(疲倦) 辫 (辫子) 蓬 (莲蓬) 资 (资本) 仿(仿照) 矩 (规矩) 篷 (篷车) 姿 (姿态) 访(访问) 距 (距离) 绸 (丝绸) 害 (害怕) 约 (大约) 斑 (斑马) 稠 (稠密) 瞎 (瞎说) 药 (吃药) 班 (班级) 2.词语听写 融化燕子鸳鸯惠崇芦芽短小梅子小溪 泛尽减少凑成吹拂集合聚集形状掠过 偶尔沾水疲倦纤细痕迹花瓣莲蓬胀裂 姿势仿佛跟随舞蹈停止乌黑剪刀活泼 春日轻风洒落春光湖面电线荷花清香 赶紧圆盘花骨朵儿眼前画家本领了不起飘动

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俊俏—俊美轻快—轻捷活泼—活跃鲜艳—艳丽 聚拢—聚集偶尔—有时姿势—姿态仿佛—好像 朴素—朴实洁白—雪白琢磨—思考特别一非常 2、反义词 轻快—沉重偶尔—经常纤细—粗壮 展开—合拢雪白—乌黑走近—远离 朴素—华丽灵敏—迟钝讨厌—喜欢 3、词语搭配 (乌黑)的羽毛 (轻快有力)的翅膀 (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如毛)的细雨 (烂漫无比)的春天 (波光粼粼)的湖面 (纤细)的电线 (有趣)的图画 (碧绿)的大圆盘 (雪白)的衣裳 4、量词 一(身)羽毛一(双)尾巴一(对)翅膀 一(幅)图画一(阵)清香一(个)圆盘 一(朵)荷花一(对)复眼一(辆)小车 5、四字词语 烂漫无比伶俐可爱波光粼粼翩翩起舞 四、重点句子 1、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比喻、拟人)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比喻) 3、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拟人) 五、课文回顾。 1、《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面对浣花溪一带春光而作,全诗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欢喜和热爱)。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 1.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意 义是:对观察过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意义是:对 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怎样用感官辨别不同的液体?答:一看,二闻,三尝。 5.怎样给物体分类?答:分类时首先要确定标准,再分类。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温度 计由玻璃泡,刻度,玻璃管组成。 7.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答:1.用手拿住温度计的上部。2.液泡不要 碰到容器的底和壁。3.液逐停止升降后读温度。4.度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8.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是什么?答: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 后慢)。 9.量筒是干什么用的?答: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工具,一般用(毫 升)作单位,用(ml)来表示。 10.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答: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研 究不倒翁我们采用了(解暗箱)的方法。 11.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答:海洋和咸水湖中的咸水占97%。淡 水占3%,咸水多,淡水少 12.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叫做浮力。在水中的任何物 体都会受到浮力,包括沉在水底的物体。 13.水的表面张力:水表面的水分子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 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例如:把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 不下沉;露珠是圆形的;水黾能在水面上跑。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张 力的缘故。 14.毛细现象: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空 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空隙越大,水爬升得越低。 15.我们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天气?答: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 (风向)(风力)(云量)五个方面来描述一天的。 16.风向仪由箭头、箭尾、支架、风向杆组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 向。 17.空气的成分:氧气(78%)氮气(21%)二氧化碳、水蒸汽等(1%)。 18.空气有重量。空气占据空间。 三年级下册 1.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2.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 密切配合,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骨骼具有保护人体内部器官、支撑人体、运动的作用。 5.人体由206块骨组成。 6.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 关。接触面越光滑、压力越小、接触面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反之越大。 7.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砝码。 8.磁铁:(1)磁铁具有吸铁的性质、(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中 间磁性最弱,两段磁性最强、(4)磁铁能够指示南北、(5)磁铁有 1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生字、生词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 200个字,会写1 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学文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体会,感悟形象,体会情感。学会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 查字典:在课堂上强化,引导学生熟练运用。 联系上下文理解法:进行教学时,一定关注课文中的泡泡,要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养成细读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指导联系哪里就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全文理解法:如《可贵的沉默》“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需要联系下文体会,联系全文理解。《亡羊补牢》“联系课文,我知道了亡和牢的意思。” 词素分解法; 意象还原法,如,《荷花》中的“挨挨挤挤”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进行理解; 有的时候,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可能会使用不止一种方法,如《女娲补天》中的“冶炼”一词,就不仅仅联系上下文,可能还要用查字典的方式来理解才能理解精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二、课文 第一单元

1.加强直观感受,想像画面。 2.体会观察方法、顺序。 3.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第二单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鲜艳、启程)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外表。 3.体会“排比、反复、比喻”等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通过讨论理清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 1.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效果。 2.继续巩固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4.培养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寓言故事──寓意)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 第四单元 1.读与品、读与评结合学习散文 2.积累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换位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变化,提高学生体验的能力。 第五单元 通过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六单元 1.读文边读边想,培养质疑意识,以疑促读。 2.说明文如何概括大意。(可放在学文后进行) 3.初步了解比较的说明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咀嚼和(胃)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3.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在口腔内酒被初步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二、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温水、碘酒、滴管、淀粉液。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三、问答题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1)不挑食。(2)吃饭定时定量。(3)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5)饭前便后要洗手。(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2. 为什么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答: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2.我们的呼吸 一、填空 1.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3.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4.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问答1.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要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心脏和血管 一、填空 1.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2. 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3.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填图时和试卷的左右相反) 4、血管是(管状构造),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二、问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一、填空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一、填空 1、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3、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放大)的作用。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照相机的镜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作用。 4、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蜡烛的像(到立的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到立的缩小的像;) 6.照相机和眼睛 一、填空 1、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2、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3.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7.保护眼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