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土木建筑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地下工程

设计题目: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碎胀软岩支护设计专业(方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班级:06

设计人:王文远

指导教师:乔卫国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09年07 月1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方向):岩土工程班级:土木06-1

学生姓名:王文远学号:200601020326

一、课程设计题目: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碎胀软岩支护设计

二、原始资料:

1、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工程概况

2、地质条件

3、巷道破坏状况

三、设计应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1、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2、支护方案选择

3、支护参数设计

四、设计图纸:

1、巷道支护设计断面图

五、命题发出日期:09.7.6 设计应完成日期:09.7.17

设计指导人(签章):

系主任(签章):

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

系主任(签章):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一)

1 原始条件

1.1 暗斜井工程概况

新河煤矿-760水平暗斜井是由济南煤矿设计院设计。其中回风暗斜井全长851.83m,倾角250;轨道暗斜井全长960m,倾角220;胶带暗斜井全长996m,倾角210;-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设计断面均为直墙半圆拱形,支护方式为锚带网,其中锚杆直径为18mm、长为2m的等强金属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金属网为直径4.5mm、网孔100mm×100mm的冷拔丝焊结而成。

新河矿暗斜井断面图

三条暗斜井均于2005年2月16日前后破土动工,现已掘进300m左右。其中回风和轨道暗斜井破坏最为严重,后经修复之后,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1.2 地质条件

-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均位于坡刘庄保护煤柱内,其中向北邻近一采区,向东北邻近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当三条暗斜井即回风暗斜井、轨道暗斜井及胶带暗斜分别到达大约-430、-456和-512水平时,将穿越嘉祥支三大断层,该断层倾角300,落差在120m~600m之间,预计断层附近断裂构造将较为发育,也有可能伴生其它构造,另外,由于对嘉祥支三大断层勘探资料较少,对断层的赋水性、导水性、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状况、胶结程度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明,或者当工程快接近该断层时,用打超前钻孔的办法详细查明断层的赋存状况,以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前作好准备。

总之,-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将绝大部分在3煤顶板岩层中掘进,预计到达-750m 水平左右时可能穿过3煤并进入底板岩层中。

1.3围岩状况分析

-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所穿越的岩层从下往上为细砂岩、3煤、粉砂岩、中砂岩、泥岩、细砂岩、泥岩等等,而目前掘进实际揭露的顶底板及围岩却为泥质软岩,平均坚固性系数在3左右,其特征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性能大等特征,这是泥岩类中属于质量最差、最难控制的一类泥质软岩。

根据现场实际观测、岩样初步实验及数码照片的仔细研究,得出了两点初步结论: (1)三条暗斜井目前已揭露的围岩属于标准的不良地层,其特点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大等特点,对该类围岩有效控制变形难。

(2)三条暗斜井的围岩经过定量的划分,属于Ⅴ类围岩,该类围岩的力学特点是:不稳定、无自稳能力或自稳时间很短;其破坏方式为:易冒顶、易片帮、易底臌、并随时间的延续会发生较大的塑性流变变形。

1.4 围岩破坏状况

-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几乎是平行掘进,各条掘进进尺大约都在300m左右,比较这三条暗斜井围岩破坏状况可以发现,胶带暗斜井围岩破坏状况稍轻,回风暗斜井和轨道暗斜井破坏状况却极为严重,后经修复加固之后,目前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目前暗斜井的破坏状况如图1—图4所示。

图1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距掘进工作面5m处顶板破坏状况

图2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掘进工作面泥岩结构状况

图3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右帮围岩破坏状况

图4 –760m水平回风暗斜井底臌及侧帮破坏状况

根据现场的实际考察和对图1~4的分析研究,暗斜井围岩的破坏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爆破后,若支护不及时,顶板岩层便发生大面积的冒落,其冒落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测。图2~3为顶板岩层在及时支护的情况下,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顶板便发生了严重变形,下沉量达半米之多,同时还出现了喷层剥落及钢筋裸露等现象,并伴有3~5cm宽的顶板断裂缝隙,断缝深度有待测试。

(2)两帮变形也极为严重,在没有及时支护的情况下,将出现大面积的塌落或滑塌。图4为及时支护之后两帮的变形和破坏情况,虽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整体滑塌现象,但却出现了向临空间的整体移动,使得两帮的相对移近量近一米,这样已严重影响了行人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3)底板变形破坏极为严重,即底臌量大,截止到目前为止,底板累计底臌量已达近一米,出现了道轨扭曲,行人台阶松动变位等现象。图5为最近卧底之后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所表现出现的破坏状况,可见底板变形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并随着时间的延续还在继续发展,其性质具有塑性流变性。

总之,-760m水平暗斜井无论是顶板、底板、还是两帮其矿压显现都极为严重,这种矿压显现将不同于一般的矿压显现,它还具有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表现出来的塑性流变性。所以,针对这种特殊性质的矿压显现,必须采取一种特种支护体系,才能长期而有

效的控制住暗斜井变形破坏。

2 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2.1岩体自身属性

2.1.1软弱破碎围岩的定义和力学属性[1]

对于软弱围岩,一般来说通常可以分为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地质软岩是指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地质软岩强调了软、弱、松、散的地质特点,而工程软岩强调软岩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揭示了软岩的相对实质,即取决于工程力和岩体强度的相互关系。

根据原始地应力条件的分析,新河煤矿地区的岩体其特征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性能大等特征,这是泥岩类质量最差、最难控制应该属于地质软岩、V类围岩、塑性围岩。

2.1.2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1)变形破坏方式多变形破坏方式一般有顶底板下沉、坍塌、片帮和底鼓等,围岩表现出强的整体收敛和破坏,变形破坏方式既有结构面控制型,又有应力控制型,以应力控制型为主。

(2)变形量大拱顶下沉大于10cm,不到几天的时间下沉量达到0.5米,两帮挤入20~80cm,相对移近量近一米,底鼓强烈累计底鼓量已达近一米。

(3)变形速度高软弱破碎围岩初期收敛速度快,在使用施工常规的喷锚支护以后,围岩的收敛速度仍然很快,而且其变形收敛速度降低缓慢。

(4)持续时间长由于软弱破碎围岩具有强烈的流变性和低强度,巷道掘进后,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长,围岩变形破坏持续时间很长。

(5)围岩破坏范围大由于软弱破碎围岩的强度与地应力的比值很小,因而围岩的破坏范围大,特别是当支护不及时或支护不及时。

(6)变形破坏位置不一在巷道周边不同部位,变形破坏程度不同,这反映了软弱破碎围岩所处的地应力的强度因方向而异,而且岩体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变形破坏在方向上的差异性往往导致支护结构受力不均,在支护结构中产生巨大的弯矩,这对支护结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7)来压快软弱破碎围岩变形收敛速度高,在很短时间内,围岩即与支护结构接触,产生压力。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后,围岩变形破坏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下去,这是因为围岩具有流变性,在围岩流变过程中,围岩的强度降低,因此,地压随时间而逐步增长。

2.2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

影响巷道围岩变形的因素很多,总体分为地质因素和非地质因素两种类型。地质因素是影响围岩变形和稳定的基本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巷道埋深、围岩强度、地下水、

岩体结构及裂隙分布、围岩地应力、岩层倾角、特殊地质条件和时间的影响等。非地质因素是通过地质因素作用而起作用的,主要包括:巷道断面、巷道布置、巷道爆破方式、支护设计不合理的影响。

2.2.1地质因素的影响[2]

(1)巷道埋深巷道埋深是确定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因素之一,直接决定自重应力的大小。当巷道围岩处于弹性状态时,围岩变形量不大,围岩变形量与自重应力即巷道埋深成线性关系。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岩体强度明显降低,围岩移近量将不断增加。由于采深增加,巷道周边的集中应力超过了围岩的自身强度,致使巷道变形加剧,巷道周边塑性区范围扩大,从而使巷道塑性区范围内岩石内聚力和内摩擦角迅速下降,引起巷道失稳。此外,巷道埋藏深度增加,使地温升高。而温度升高会促使岩石由脆性向塑性转化,也容易使巷道围岩产生塑性变形。因此,巷道维护更加困难。

(2)围岩强度岩石块体自身质量的好坏表现在它的强度、变形和均一性方面,其中强度是最主要的,所以围岩强度是决定巷道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因素。存在软弱岩石或膨胀性岩石的巷道,不仅变形与破坏的速度加快,而且变形与破坏的形式也趋于多元化。统计资料表明,在-500m水平以下,软岩巷道的破坏率占56%,而在所有变形破坏巷道中,软岩巷道占84%。

(3)地下水地下水对软弱破碎围岩稳定变形的影响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透水围岩来讲,洞室开挖形成的临空面成为地下水的排泄通道,在洞周围产生渗压梯度,在围岩中产生指向洞内的推动力。二是由于静水压力作用,饱和水部分岩体中有效压应力减小,其应力状态趋于恶化,其抗剪强度减小。三是围岩内的水降低了结构面摩擦系数和粘聚力。四是地下水溶解、搬运矿物颗粒或同矿物成分发生化学作用,使围岩强度进一步恶化。

(4)围岩地应力地应力主要有自重应力和构造运动产生的或者残留的应力两种,其对巷道的稳定主要看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的差值;主应力大小、方向;各主应力构成特征如何、以及主应力与工程相对方位,与岩层主要节理的夹角而定。在软弱破碎围岩中应力重分布后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区及松动区,引起围岩随时间而增大的大变形和挤压破坏。在洞顶表现为塌落,在侧帮产生挤压和片帮破坏,在底板产生底鼓等。(5)特殊地质条件当巷道穿过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带、岩溶地区时,巷道围岩变形大,稳定性差而难以维护,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往往地下水活动强烈,有强烈的地压现象,围岩属松软破碎的散体结构。一般来讲,强烈挤压的断层破碎带,紧密褶皱带和较宽的张性断裂以及几条断层交会的地带,是工程不良地质地段。

(6)时间的影响软弱破碎围岩变形和失稳破坏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显现,这主要是由于围岩流变性质决定,即围岩的蠕变和松弛现象。另外时间的增长加剧了围岩的弱化过程,使围岩变形增加、塑性或松动区扩大。

2.2.2非地质因素的影响

(1)巷道断面巷道断面的大小与巷道围岩变形量有密切关系。即巷道宽度增加,顶底板移近量增加;巷道高度增加,两帮移近量也增加。

(2)巷道布置巷道布置于采动影响带,受采动影响,巷道变形明显加快。而巷道受初次采动影响产生的变形又明显比受二次采动产生的变形大。

(3)巷道爆破方式采用钻眼爆破破岩,爆轰波对围岩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尤其对软岩,放炮产生的爆轰波,可使围岩产生1~1.5m的松动圈。直接破坏了围岩的整体结构,降低了围岩的强度。

(4)施工因素[3]

1)爆破掘进中的错误操作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及操作素质问题,“多打眼少装药原则”没有得到规范实施,并且由于缺少准确实验数据,以致措施中的爆破图表难以在现场实施。结果巷道围岩破坏,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同时巷道成形凸凹不平,使巷道支护力远低于设计值,在这种情况下,巷道凸起的地方就会首先被破坏。

2)工序的错误先打锚杆挂网、后喷浆、再注浆是普遍做法,施工方便,然而这种做法极不合理。第一是围岩风化破碎,使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降低;第二是打锚杆时,围岩容易片落,使托盘、网不贴岩面,托盘对围岩没有紧固力,使锚杆初期支护作用大打折扣,围岩初期变形加大,锚喷支护体系有效支护期缩短;第三是软岩极易风化,如果喷浆时间太晚,外层围岩己经破碎剥落,围岩破坏向里层层传递,最终使锚杆随岩体一起移动,失去锚固作用。

3)喷层厚度不均局部的喷层太薄,支护必然最薄弱,首先遭到破坏,才导致支护的最终失效,从而使巷道失修。

4)锚杆角偏度小锚杆打的角度太小,造成锚杆有效锚固长度减小,同时如果锚杆角度太小,则上托盘时锚杆产生剪力:如果锚固力越大,则剪力越大,最终锚杆被剪断,从而使巷道破坏失修。

5)偷工减料,不按要求施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锚杆间距过大,喷层厚度不足,造成支护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二是以次充好,或减少水泥配比,或配料搅拌不均匀,使喷层的刚度及柔韧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减弱,不但支护体不能承受设计要求的载荷,而且也不能承受设计所要求的变形量,致使巷道过早地遭到破坏。

(5)支护设计不合理

1)以锚、喷、带联合支护中的钢带为例,通常的设计往往起到相反作用当巷道拱顶处采用钢带,拱顶下沉时,如果两锚杆间距缩小,钢带不是受拉力,而是受压弯曲,并将外围喷层破坏;当巷道平顶采用钢带,拱顶下沉时,钢带受到张拉,但两条钢带在锚杆连接处对将连接锚杆剪断,造成此处支护体的破坏。

2)轻视底板支护由于底板无支护,使压力沿底板释放,底朦严重并使两帮底角向内空收敛,造成两帮的破坏失修。

2.3支护结构

按现有锚杆支护理论,锚杆支护作用主要有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加固拱理论、构造应力作用理论、提高围岩强度理论等。[4]

2.3.1悬吊理论

悬吊理论认为:锚杆支护的作用就是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定岩层上,以增强较软弱岩层的稳定性。这种支护理论应用比较广泛,但存在以下明显缺陷(1)锚杆受力只有当松散岩层或不稳定岩块完全与稳定岩层脱离的情况下等于破碎岩层的重量,而这种条件在巷道中并不多见。

(2)没有考虑锚杆安设后对破碎岩层变形和离层的控制作用。特别是当水平应力比较大时,顶板离层很大。为了减小破碎岩层的离层,保持顶板的稳定性,锚杆工作阻力必须增大。

(3)当锚杆穿过破碎岩层时,锚杆提供的径向和切向约束会不同程度的提高破碎岩层的整体强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小锚杆受力。

总之,悬吊理论在分析过程中不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而是将锚固体与原岩体分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悬吊理论只适用于巷道顶板,不适用于巷道帮、底,支护强度低。经过大量的现场松动圈测试及其与巷道支护难易程度相关关系的调查之后,结合锚喷支护机理,依松动圈的大小将围岩分为小松动圈(0~0.4m)、中松动圈(0.4~1.5m}和大松动圈(>1.5m)三大类六个小类(见表2-2所示)。[5]

2.3.2组合梁理论

组合梁理论认为:如果顶板岩层中存在若干分层,顶板锚杆的作用,一方面是依靠锚

杆的锚固力增加各岩层间的摩擦力,防止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另一方面,锚杆杆体可增加岩层间的抗剪刚度,防止岩层间的水平错动,从而将巷道顶板的锚固范围内的几个薄岩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组合梁)(见图4.1)。组合梁理论充分考虑了锚杆对离层及滑动的约束作用,原理上对锚杆作用分析的比较全面,但它存在以下缺陷:

(1)组合梁有效厚度很难确定。它涉及到影响锚杆支护的众多因素,目前还没有办法可比较可靠的估计有效组合的厚度。

(2)没有考虑水平应力对组合梁强度、稳定性及锚杆荷载的作用。在水平应力较大的巷道中,水平应力是顶板破坏失稳的主要原因。

3 支护设计

3.1锚注支护机理

在锚喷支护基础上或在原金属支架、砌谴支护基础上,进行壁后注浆,可以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既具有锚喷支护的柔性与让压作用,又具有金属支架和砌谴等支护方式的刚性支架的作用,组成联合支护体系,共同维持巷道的稳定性。

3.1.1其支护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

(1)采用注浆锚杆注浆,可以利用浆液封:堵围岩的裂隙,隔绝空气,防止围岩风化,能有效防止围岩被水浸湿而降低围岩本身的强度;

(2)注浆后将松散破碎的围岩胶结成整体,提高了岩体的内聚力、内摩擦角和弹性模量,从而提高了岩体强度,可以实现利用围岩本身作为支护结构的一部分;

(3)注浆后使得喷层壁后充填密实,这样保证荷载能均匀地作用在喷层和支架上,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点而首先破坏;

(4)利用注浆锚杆注浆充填围岩裂隙,配合锚喷支护,可以形成一个多层有效组合拱,形成的多层组合拱结构扩大了支护结构的有效承载范围,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如图3.1、3.2所示;

喷层组合拱厚度由喷层(δ)和岩石拱(y h )组成,

即: y 01h =E E

δ (3.1) x y 011h =h + =(E +E )E δδ (3.2)

式中,0E —喷层弹性模量

1E —围岩弹性模量

岩石均匀压缩带厚度

2212()t l a b tg α=-+ (3.3)

一般锚杆的间排距是相等的,即a=b ,且对于破裂体来说锚杆的控制角α可按45o 计算,

偏于安全,则:

t l a = (3.4)

式中,a b 、—锚杆间排距;

l —锚杆的有效长度;

α—锚杆在松散体中的控制角。

岩石均匀压缩带与喷层组合拱之间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2212y y d ())h 2h a b tg a α=+-- (3.5)

所以由锚喷支护形成的组合拱厚度为

D =+

=

222 =2y y y t d h l h h l δδδ+++-+++ (3.6)

利用注浆锚杆注浆支护后,组合拱厚度为

j D D h =+ (3.7)

式中,j h —锚注加固拱厚度,一般取决于浆液的扩散半径和注浆锚杆的长度及孔深。

(5)注浆后使得作用在拱顶的压力能有效的传递到两墙,通过对两墙的加固,又能

把荷载传递到底板。由于组合拱厚度的加大,不仅减小作用在底板上的荷载集中度而且也减小了底板岩石中的应力,减弱底板的塑性变形,减少底朦量。底板的稳定,有助于两墙的稳定,在底板、两墙稳定的情况下又能保持拱顶的稳定;顶板的稳定不仅仅取决于顶板荷载,在非破坏带中关键取决于底板和两墙的稳定,因此锚注技术支护的重点就是保证底板和两墙的稳定,从而保证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7]

(6)注浆锚杆本身为全长锚固的锚杆,通过注浆也使端锚的普通锚杆变成全长锚固

锚杆,从而将许多层组合拱联成一个整体,共同承载,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

(7)注浆使得支护结构断面尺寸加大,围岩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所产生的弯距

减小,从而降低了支护结构中产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因此能承受更大的荷载,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扩大了支护结构的适应性;

(8)注浆后的围岩整体性好,与原岩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在高应力下保持稳定而不

易产生破坏。

3.2支护方案选择

3.2.1设计课题的工程概况

根据新河煤矿矿井的破坏机理分析,三条暗斜井所穿越的岩层从下往上为细砂岩、

3煤、粉砂岩、中砂岩、泥岩、细砂岩、泥岩等,掘进实际揭露的顶底板及围岩却为泥质软岩,平均坚固性系数在3左右,其特征是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塑性流变性能大等特征,这是泥岩类中属于质量最差、最难控制的一类泥质软岩,围岩的力学特点是:不稳定、无自稳能力或自稳时间很短;其破坏方式为:易冒顶、易片帮、易底臌、并随时间的延续会发生较大的塑性流变变形,围岩的松动圈较大属于V 类松动圈不稳定围岩,松动范围200~300cm 。

3.2.2支护设计原则[8]

(1)保证巷道支护后,能够保持稳定,不需进行返修,特殊情况可考虑局部加固;

(2)从支护方案及支护机理上,要着眼于锚注联合支护,充分利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实现主动支护,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

(3)要充分考虑到极不稳定煤巷的特点,采用全断面支护,重点在于底角和底板的治理;

(4)加强对水的治理,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能,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5)支护方案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安全生产,力争尽量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

3.2.3支护方案选择[9]

从目前各类巷道的支护形式及支护效果上来看,该巷道的支护方案有三种,第一种为锚梁网和拱形支架联合支护;第二种方案是以锚喷支护和注浆支护为核心的改善巷道岩体力学性能的支护形式;第三种方案是以从根本上改变岩体结构及力学性能的以锚喷、注浆和锚索为核心的主动加固形式。

(1)锚梁网和拱形支架联合支护是一种预留刚隙柔层支护,其力学原理如图7所示。预留刚隙柔层支护从力学上讲,是在支护体内设置刚性层和柔性层,在刚性层和柔性层之间预留一定量的间隙,使其能够大幅度地吸收高应力软岩的大变形。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刚隙柔层,它具有充分的柔度和间隙适应高应力软岩的大变形,同时又在一定的时刻(间隙压密,刚柔层相接时)具有充分的刚度限制围岩的有害变形,从而使之成为高应力转化最多、围岩强度保护最好的一种支护技术。

(2)锚喷支护和注浆支护锚注支护是兼有锚杆支护与注浆加固共同优点的一种支护方式。锚注加固是在岩体锚杆加固与注浆加固的基础上,利用特种中空锚杆兼作注浆管,对岩体实施外锚内注加固的一种巷道加固方式即。根据不稳定地层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巷道采用不同类型的锚注支护结构。

1)掘巷道。对于新掘巷道均需采用二次支护的方法进行施工,且根据所用锚杆类型分为两种支护形式。一种是一次支护采用普通锚杆进行锚喷支护,二次支护时采用内注浆锚杆注浆加固及喷网带支护,要求注浆压力较小时采用普通式锚杆,注浆压力较大时采用端锚式;另一种是一次支护直接采用端锚内注浆锚杆进行锚喷支护,同时预留及保护好内注浆锚杆的孔口和螺纹,二次支护时再进行注浆加固及喷网带支护。

2)固巷道。这里主要指因局部变形破坏而影响稳定,但断面仍满足要求的巷道,或经修复后围岩仍较完整的巷道。当裂隙极其发育时可采用普通内注浆锚杆;裂隙发育情况一般时,可采用端锚内注浆锚杆,以便于加大注浆压力。

3)复巷道。指经过多次破坏修复后又出现严重破坏的巷道。此时可采用:一是锚注与锚喷的联合支护,也就是先进行注浆加固,然后涮大断面,再采用内注浆锚杆进行一次支护,最后再进行锚注加固;二是型钢与锚注的联合支护结构,也就是涮大断面,

采用型钢支架一次支护,然后用普通内注浆锚杆进行加固。

(3)锚喷、注浆和锚索为核心的主动加固形式。是掘进过程中利用锚杆及时支护,将顶板岩层组合成一悬臂梁,利用长锚索将悬臂梁悬吊固定在顶板稳定岩层中,使其不发生弯曲、断裂、冒顶。改善了巷道支护状况。锚网支护是主动支护,能及时加固围岩,并利用围岩自身强度减小围岩变形,提高巷道支护的可靠性。同时,全锚网支护将顶板组合成一整体,防止松动圈的扩大,增加了支护的安全性。而且其施工工序简单,减少了金属支架架设和回撤工作量,减轻了辅助运输中职工的劳动强度。

其支护工艺过程是开挖→初次喷射混凝土→加锚杆→锚索→复喷→锚注能有效的控制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10]

1)喷射混凝土在软岩巷道开挖初期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及时的封闭围岩,防止围岩的风化;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承载能力。

2)开挖初喷后安装锚杆一是可以阻止各岩层沿锚杆轴向移动,以实现各岩层紧密结合,从而防止离层、碎胀等情况发生;二是提高岩层间的抗剪强度,增加岩层彼此之间错动的阻力。

3)安装锚杆后加锚索,可以及时的将锚固体悬吊于稳定坚硬的老顶上,从而避免了锚固体离层及可能出现的整体下沉或跨落,加大了支护长度,提高了锚固效果。

4)然后复喷可以修复初喷后脱落的部分,进一步封闭围岩,防止围岩的风化。

5)最后进行锚注是因为此时围岩的裂隙有了一定的发育,是进行锚注的最佳时机。采用注浆锚杆注浆,可以封堵围岩裂隙,防止围岩风化;可以将松散破碎的围岩胶结成整体,从而提高了岩体的强度;配合锚喷支护形成多层有效组合拱,有效的改善了应力分布状况,使较高应力向深部转移,减少了巷道的位移量,从而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有效的控制了围岩的变形。

(3)新河煤矿的支护方案确定

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和支护技术的发展,我认为对于新河煤矿巷道围岩的易吸湿、易膨胀、易解体、易剥落以及不稳定、无自稳能力或自稳时间很短,易冒顶、易片帮、易底臌、并随时间的延续会发生较大的塑性流变变形,必须采用最高层次的锚、喷、网、注、索的支护形式,即锚网注支护才能加固围岩,封堵围岩裂隙,避免巷道琳水,保证巷道的稳定。并利用长锚索将悬臂梁悬吊固定在顶板稳定岩层中,使其不发生弯曲、断裂、冒顶,善了巷道支护状况。

3.2.4支护参数的确定[11]

锚注加固作用形成的多层组合拱结构主要由喷网组合拱、锚杆锚固作用形成的压缩区岩锚拱(图3.5)和浆液扩散形成的加固拱。不同的初始支护造成喷网层可由多种支护材料和结构组成,包括普通喷网层、喷网与支架层、混凝土或料石砌暄层等。

而喷网层组合拱厚度主要由喷层厚度和与喷层共同作用的岩石圈组成,即

00111x y E E h h E E δδδ

δ??=+=+=+ ???

(3.8) 式中, δ为喷层厚度; x h 为喷网层组合拱厚度;

y h 为与喷层共同作用的岩石圈厚度

0E 和1E 分别为喷层和岩石的弹性模量。

对于单独的锚喷支护结构,喷网层组合拱结构要承担锚杆压力锥控制范围外的破碎

岩块冒落的局部作用和支护结构整体变形所产生的应力集中。

锚杆压缩区岩锚拱厚度可根据锚杆的长度和间排距等参数确定,一般取

t l = (3.9)

式中,t 为锚杆压缩区组合拱厚度;l 为锚杆的有效长度;a 为锚杆的间排距。

在锚杆压缩区组合拱和喷网层组合拱间存在的承载能力较低的破碎岩体的厚度为

2

d a h =- (3.10) 浆液扩散加固拱的厚度j h 取决于浆液的扩散半径、注浆锚杆的有效长度和间排距及

普通锚杆的有效长度和间排距。因此,锚注加固组合拱结构的总厚度为

j y H h t d h δ=++++ (3.11)

一般锚注加固组合拱结构的总厚度也可由内注浆锚杆的有效长度、间排距和浆液的

扩散范围确定,

0H l =+ (3.12) 式中 H 为锚注加固组合拱结构的总厚;

1a 为注浆锚杆的间排;

0l 为注浆锚杆的有效长度;

j R 为注浆浆液的扩散半径,取决于破碎岩体的渗透性、注浆压力和注浆材料种类等。 一般注浆锚杆的有效长度为锚杆实际长度L 减去外露长度2L 和端锚长度1L

即 012l L L L =-- (3.13)

在松动圈内注浆,锚杆长度可根据形成的锚注加固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合理的锚注加固圈半径可使形成的锚注加固拱的承载能力满足或大于作用在加固拱的压力, 即

G R = (3.14) 式中,G R 为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注浆加固边界的临界半径;

0R 为巷道的半径;

G σ为锚注加固结构拱岩体强度;

G q 为作用在加固拱上的压力。

锚杆长度或锚注加固拱厚度应满足010G j G L R R R L L D R R ≥--++??≥-?

(3.15) (1)锚网喷初次支护参数

根据上述理论公式计算可以得到,金属网规格为1500×800mm ,采用6Φmm 的钢筋焊接而成,网格为160×160mm 。高强螺纹钢锚杆Φ20×2200mm ,间排距800×800mm 。喷浆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为C20,喷层厚度90~110mm 。

(2)注浆锚杆支护参数

顶帮注浆锚杆规格为Φ22×2200mm ,采用12''黑铁管制作,壁厚4mm ,杆体上钻有φ6mm 注浆孔,封孔采用快硬水泥药卷,排距为1600mm 底角注浆锚杆Φ22×2200mm ,排距1200mm 。底角注锚杆位置在距离底板200mm 处,向下倾角30°。 浆液材料采用单液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0.8,注浆压力为1.5~2MPa ,浆液扩散半径为6m 。

(3) 预应力锚索加固支护参数

锚索采用φ15.24mm 钢绞线锚索,长度为6.0m ,外露长度250mm 。采用树脂药卷端

头锚固,每根锚索3根,锚固长度1.5m。锚索每排一根,布置在巷道中间位置,排距

2.4m。锚索托梁采用长1.2m,孔径 16的工字钢。

3.3锚注支护施工工艺

3.3.1锚注支护施工总流程

(1)首先打顶板锚杆孔,安装顶板锚杆,然后安装金属网、金属梯子梁及上托盘,再喷90mm厚C20混凝土;

(2)接着打两帮锚杆孔,安装两帮锚杆,然后安装两帮金属网、金属梯子梁及上托盘,再喷110mm厚C20混凝土;

(3)最后打注浆锚杆孔,安装注浆锚杆,先进行底角注浆,接着进行两帮注浆,最后进行顶板注浆。

3.3.2注浆施工流程

注浆施工时采用自下而上、左右顺序作业的方式,每断面内注浆锚杆自下而上先注底角,再注两帮,最后注顶板锚杆。注浆完毕后,根据观测结果确定是否复注及复注位置,主要是初次注浆时,注浆效果较差的个别孔或是水泥凝结硬化51时产生的收缩变形部位,通过复注可起到补注和加固作用,从而易于保证施工质量。注浆工艺流程见图5-4。注浆施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运料与拌浆即将水泥与水按规定水灰比拌制水泥浆,注浆实施前加入定量水玻璃,保证在注浆过程中不发生吸浆笼头堵塞等现象,并根据需要调整浆液参数;

(2)注浆泵的控制根据巷道注浆变化情况,即时开、停注浆泵,并时刻注意观察注浆泵的注浆压力,以免发生堵塞崩管现象;

(3)孔口管路连接应注意前方注浆情况,及时发现漏浆、堵管等事故,并掌握好注浆量及注浆压力,及时拆除和清洗注浆阀门。

3.4施工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

3.4.1树脂锚杆施工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12]

(1)钻眼前应按设计要求,定好眼位,做出标记,锚杆眼角度尽量符合设计要求,锚杆眼深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钻眼后应用压风或压水将眼中的岩粉清除干净,在煤层或软岩中打眼,煤电钻不许来回拉钻杆,以免扩大眼径。

(3)安装前应检查锚杆眼的方向、位置、深度及平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锚52固剂、杆体是否合格,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进行安装。

(4)树脂锚杆搅拌工具,可采用煤电钻或锚杆钻机并配合连接套使用。

(5)安装时,先将带螺母连接头拧紧在杆尾螺纹上,然后用杆体量准眼深,划好记号。再用杆体将锚固剂送到眼底,并保证锚固剂要搅拌充分。

(6)取下煤电钻或搅拌器,采用螺母联接头时,要等锚固剂固化后才准取下,采用六方套筒连接头时,可马上取下。

(7)锚杆尾部螺母必须拧紧,使托盘与岩面紧贴,严防松动,杆体尾部丝扣部分外露长度不能小于15 mm。

(8)在首次使用树脂锚杆前,必须进行试安装,并对一组锚杆(3组)进行破坏性拉拔试验,试装合格后,方可使用。

(9)为防止锚固剂破损,在装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箱子要立放,堆码要整齐,每垛高度不宜超过三箱。

(10)树脂锚固剂应有专人负责,集中保管,每班应根据需要,随用随领,不准乱放。(11)超过有效期的锚固剂不准使用。

(12)安装后巷道必须及时进行锚固力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进行锚固力拉拔试验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注意顶板变化,千斤顶周围严禁站人,正常检测不准连续起点。

(13)树脂锚固剂具有易燃性、腐蚀性、不得接触明火,严禁破坏其包装,严防直接接触眼睛。

(14)破损的药卷应及时装运上井,不得在井下存放。

3.4.2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8]

(1)喷射混凝土应尽量做到厚度均匀,并满足参数要求,杜绝漏喷或落喷、手喷现象,以防注浆时漏浆跑浆影响施工。

(2)组合锚杆安装锚杆间排距按设计要求,挂绳要直、紧、规范,锚杆眼深要与锚杆配套,并且垂直于岩面,安装锚杆应保证树脂的搅拌时间,并上紧托盘。

3.4.3注浆施工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5]

(1)要保证注浆锚杆孔的设计间排距,并要求垂直于岩面,底脚注浆锚杆下扎30°~45°,要严格控制孔深,使其与锚杆长度配套。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桥梁平面控制网设计 1.概述 以矿大北门的桥为原型,假定北门河流宽1.4km,现准备修建一条跨河大桥,桥梁轴线位置自定,控制点自选。 桥梁平面控制网分两级布设。首级控制网主要控制桥的轴线;为了满足施工中放样每个桥墩的需要,在首级控制网下要加设一定的差点或插网,构成第二级控制。由于放样墩台的精度要求较髙,故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应不低于首级网。 2.桥轴线长度精度与桥梁墩台定位精度的确定 (1)桥轴线长度精度 设计该大桥钢梁长度为100m,而由5个20m长的节间所组成。《铁路钢桥制造规 则》规定:怯=土炉时如=±2.12加丿节间拼装孔距误差为土 0.5mm;每一下鬥对刖jig.的倂衣阮左川 (一般取2 mm)对n节间拼装的一跨或一联甫人厂=+、/”人#装误差L和支座安装容许误差(7mm)长).Ar/ = ±J+ 5, = 土/込厂+ 每跨(联)钢梁安装后的容许误差为:对于钢板梁及短跨(W64m)简支钢桁梁、钢筋混凝土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等. 长度拼装误差按规取为:±L/5000 每跨(联)钢梁安装后的容许误差为:±8. 3mm 有14跨,则全长极限误差为:±31. lmm 取1/2极限误差为中误差,则全桥轴线长的相对中误差为:md/D=AD/2D=l/90032 由此,便可根据《测规》的“控制测边网的等级和精度”的规定来选择施测的测边网 桥梁墩台中心放样的精度要求 桥墩中心位置偏移,将为架设造成困难,而且会使墩上的支座位置偏移,改变桥墩的应力,影响墩台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因此,建立控制网不但要保证桥轴线长度有必要的精度,而且要保证墩台中心定位的精度。 工程上对放样桥墩的位置要:钢梁墩台中心在桥轴线方向的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1. 5cm?2. 0cm。 根据"控制点误差对放样点位不发生显著影响”的原则,当要求控制网点误差影响仅占总误差的1/10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分析如下: 设M为放样后所得点位的总误差;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地铁与轻轨 设计名称: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1 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 (1) 1.1 车站设计资料 (1) 1.2设计内容 (1) 2.设计正文 (2) 2.1设计目的 (2) 2.2设计内容及要求 (2) 2.3具体设计 (2) 2.3.1站厅层的设计 (3) 2.3.2站台层的设计 (4) 2.3.3出入口的设计 (6) 3.附图 (6)

1.设计任务 1.1 车站设计资料 某地铁车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人/小时)、超高峰系数如下表, 客流密度ω为0.5m2/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立柱为直径c=0.6m的圆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B型车(车长s为19.5m),列车编组数n为6辆,定员P v为144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6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t为2min,列车停车的不准确距离δ为2m,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b0为3m,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b n取1.1。 1.2设计内容 1.站厅层:①客流通道口宽度; ②人工售票亭或自动售票机(台)数; ③检票口检票机台数;

④站厅层的平面布置。 2.站台层:①站台长度; ②楼梯宽度、自动扶梯宽度; ③两种方法计算的站台宽度; ④根据计算出楼梯、自动扶梯宽度按防灾要求检算安全疏散的时间; ⑤站台层的平面布置。 3.出入口:出入口数量和出入口宽度。 2.设计正文 2.1设计目的 掌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中站厅、站台层以及出入口通道的设计过程、内容和平面布置原则。 2.2设计内容及要求 根据提供的车站资料,进行车站的建筑设计及车站各组成部分的平面布置。 2.3具体设计 由基本条件可得: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土木建筑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地下工程 设计题目: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碎胀软岩支护设计专业(方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班级:06 设计人:王文远 指导教师:乔卫国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09年07 月1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方向):岩土工程班级:土木06-1 学生姓名:王文远学号: 6 一、课程设计题目: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碎胀软岩支护设计 二、原始资料: 1、新河煤矿-760m暗斜井工程概况 2、地质条件 3、巷道破坏状况 三、设计应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1、巷道破坏机理分析 2、支护方案选择 3、支护参数设计 四、设计图纸: 1、巷道支护设计断面图 五、命题发出日期:09.7.6 设计应完成日期:09.7.17 设计指导人(签章): 系主任(签章): 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 系主任(签章):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一) 1 原始条件 1.1 暗斜井工程概况 新河煤矿-760水平暗斜井是由济南煤矿设计院设计。其中回风暗斜井全长851.83m,倾角250;轨道暗斜井全长960m,倾角220;胶带暗斜井全长996m,倾角210;-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设计断面均为直墙半圆拱形,支护方式为锚带网,其中锚杆直径为18mm、长为2m的等强金属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金属网为直径4.5mm、网孔100mm×100mm的冷拔丝焊结而成。 新河矿暗斜井断面图 三条暗斜井均于2005年2月16日前后破土动工,现已掘进300m左右。其中回风和轨道暗斜井破坏最为严重,后经修复之后,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1.2 地质条件 -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均位于坡刘庄保护煤柱内,其中向北邻近一采区,向东北邻近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当三条暗斜井即回风暗斜井、轨道暗斜井及胶带暗斜分别到达大约-430、-456和-512水平时,将穿越嘉祥支三大断层,该断层倾角300,落差在120m~600m之间,预计断层附近断裂构造将较为发育,也有可能伴生其它构造,另外,由于对嘉祥支三大断层勘探资料较少,对断层的赋水性、导水性、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状况、胶结程度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明,或者当工程快接近该断层时,用打超前钻孔的办法详细查明断层的赋存状况,以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前作好准备。 总之,-760m水平三条暗斜井将绝大部分在3煤顶板岩层中掘进,预计到达-750m 水平左右时可能穿过3煤并进入底板岩层中。 1.3围岩状况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0802 学生姓名:董小勇 指导教师:贺瑶瑶 (课程设计时间:2011年1月3日——2011年1月17 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 1、课程设计题目描述 (2) 2、课程设计要求 (2) 三、设计报告内容 (2) 1.工程概况 (2) 1.1建筑设计特点 (2) 1.2结构设计特点 (2) 1.3建筑地点特征 (2) 1.4施工条件 (3) 2.施工方案 (3) 2.1土石方工程 (3) 2.2基础工程 (3) 2.3砌筑工程 (4) 2.4钢筋混凝土工程 (4) 2.5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 (7) 2.6屋面工程 (7) 2.7装饰工程 (7) 2.8板的吊装 (8) 3.施工进度计划 (8) 3.1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 (8) 3.2编制依据 (8) 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9) 4.1技术资料准备 (9) 4.2物资准备 (9) 4.3劳动组织准备 (10) 4.4施工现场准备 (10) 4.5冬期、雨季施工的准备 (11) 5.劳动力、材料、机械等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12) 6.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13) 6.1场外交通的引入 (13) 6.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13) 6.3加工厂布置 (13) 6.4布置内部运输道路 (13) 6.5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14) 7.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4) 7.1保证工程质量措施 (14) 7.2安全施工措施 (15) 7.3降低成本措施 (15) 7.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5) 四、小结 (15) 参考资料 (16)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编号:SJ000350 2016年6 月3 日至2016 年6 月10 日 课程性质:必修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场地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建筑物放样方案设计 学 院: _____________ 矿业工程学院 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 测绘工程 _________________ 地 点: 太原理工大学虎峪校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______________ 测绘1301班 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任务 (1) 1.2 工程的地理位置 (1) 1.3 工程简介 (1) 1.4 已有的测绘成果 (1) 二、............................................................. 体育馆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2 2.1 概述 (2) 2.1.1 建筑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2) 2.1.2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 (2) 2.2 平面控制方案 (4) 2.2.1 点位布置方案 (4) 2.2.2 控制网网形简介、网形选择,控制网布设方案及示意图 (4) 2.3高程控制方案 (5) 2.3.1 点位布置方案 (6) 2.3.2 控制网布设方案及示意图 (6) 三、体育馆施工放样方案 7 3.1施工放样方法 (7) 3.2体育馆施工放样方案设计 (7) 3.3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9) 3.4方案评价 (10) 四、............................................................................... 总结 10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汇本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 计算 书 姓名: 班级:勘查 学号:203 指导教师:志高 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岩土教研室 2012年6月

目录 1 荷载计算-------------------------------------3 1.1 结构尺寸及地层示意图-----------------------3 1.2 隧道外围荷载标准值-------------------------3 1.2.1 自重--------------------------------3 1.2.2 均布竖向地层荷载----------------------4 1.2.3 水平地层均布荷载----------------------4 1.2.4 按三角形分布的水平地层压力--------------5 1.2.5 底部反力-----------------------------5 1.2.6 侧向地层抗力--------------------------5 1.2.7 荷载示意图----------------------------6 2 力计算---------------------------------------6 3 标准管片配筋计算--------------------------------8 3.1 截面及力确定-----------------------------8 3.2 环向钢筋计算--------------------------------8 3.3 环向弯矩平面承载力验算-----------------------11 4 抗浮验算-------------------------------------10 5 纵向接缝验算--------------------------------12 5.1 接缝强度计算------------------------------12 5.2 接缝开验算------------------------------14 6 裂缝开验算------------------------------15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A》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02 学生姓名:李红安 指导教师:贺瑶瑶 (课程设计时间:2012年6月20日——2012年6 月25 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概况………………………………………………………………………… 1.2、地质及环境条件……………………………………………………………………… 1.3、施工工期……………………………………………………………………………… 1.4、气象条件……………………………………………………………………………… 1.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2、施工方案……………………………………………………………………………………… 2.1 施工程序………………………………………………………………………………… 2.2 施工段的划分…………………………………………………………………………… 2.3 施工准备及部署………………………………………………………………………… 2.4 施工机械选择…………………………………………………………………………… 2.5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3、施工进度计划……………………………………………………………………………… 3.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3.2 计算工期……………………………………………………………………………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1 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4.2 搅拌站的布置…………………………………………………………………………… 4.3 各种作业棚、工具棚的布置…………………………………………………………… 4.4 材料、构件堆场及仓库的布置………………………………………………………… 4.5 生活设施布置…………………………………………………………………………… 4.6 临时道路………………………………………………………………………………… 5、质量、安全、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1 质量技术措施…………………………………………………………………………… 5.2 安全技术措施…………………………………………………………………………… 5.3 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4 文明施工措施…………………………………………………………………………… 6、成绩评定表………………………………………………………………………………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以下是XX收集的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报告,欢迎查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突出能力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课程,其内容以工程测量项目实施,和职业工作需要为导向;以学生“测量技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分部分项工程测量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贯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培养从事一线施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需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误差分析方法;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仪器的检验及校正;掌握建筑工程测量项目的施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和仪器检验及校正的能力;具备测量成果计算与误差分析的能力;针对具体的工程测量项目,学生能独立提出合理的测量任务设计方案和组织实施具体测量工作。

素质目标 在学生测量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贯彻相关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着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等,从而达到掌握和遵守建筑工程测量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法规、规范,形成依法执业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理论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做好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尤为重要,教师应以实际项目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实践课应紧扣测量岗位标准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任务分配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班级序号: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1.总体说明 (1) 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 (1) 1.2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 (2) 1.3地下空间规划的总体构思 (2) 1.4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3) 2. 地下交通规划 (3) 2.1地下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3) 2.2地下铁路规划 (4) 2.3地下公路交通 (10) 2.4地下停车系统 (12) 2.5地下步行系统 (13) 3.主要节点规划 (14) 3.1市民广场地下空间规划 (14) 3.2地下商业街规划 (24) 4.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29) 4.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29) 4.2共同沟规划 (29) 4.3共同沟的布置 (31) 4. 4雨水收集系统规划 (36) 4.5地下变电站和煤气站规划 (37) 5.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37) 5.1防空体系规划 (37) 5.2城市灾害预防 (39) 6.环境规划 (40) 6.1人文环境规划 (40)

6.2生态环境规划 (41) 7.参考文献 (43) 8.图 (44)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1.总体说明: 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CBD)位于市城区的东南部,钱塘江北岸,距离西湖风景区约4.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约18公里。所辖范围为:东临钱塘江,南靠复兴地区,西依秋涛路,北至钱塘江二桥、艮山西路,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它将平行于钱塘江的富春江路作为核心区商务发展轴,将是钱江新城最长、最繁华的景观道路;新城核心区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江形成中轴线,两侧将建设杭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新城规划具有低密度、高容积率和高绿化率的特点,将集中杭州的现代化建筑群,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杭州钱江新城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核心区块即中央商务区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 可建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游憩区。 规划区域四周围合道路除庆春东路延伸段未形成外,其余已基本按照规划红线要求建设,现状道路主要有快速路秋涛路,主干道庆春东路(西段)、清江路、钱江路、之江路和灵江路,新安江路和富春江路也在建设之中,钱江新城核心区的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过江通道:现状西兴大桥和规划庆春东路过江大桥(或隧道)。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有220KV城南变电站及其高压走廊、杭州煤气储配站用地,它们对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新中心视觉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 1.1 课程设计目的 (1)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 1.3 课程设计方案 (1) 1.3.1 方案概述 (1) 1.3.2 主要材料 (4) 1.4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5) 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6) 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9) 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12)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 课程设计目的 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荷载分类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地铁设计规范》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 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 ) 1.3 课程设计方案 1.3.1 方案概述 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1。车站埋深3m ,地下水位距地面3m ,中柱截面的横向(即垂直于车站纵向)尺寸固定为0.8m (如图1-1标注),纵向柱间距8m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2,采用水土分算。路面荷载为2/20m kN ,钢筋混凝土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 学号021******* 班级土木11-9班 姓名龙媒居士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目录 第一部分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1) 1 工程概况 (1) 1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 1.2工程周围环境 (4) 1.3周围社会交通 (4) 2 设计依据和设计标准 (5) 2.1有关的工程设计依据 (5) 2.2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5) 2.3基坑工程等级及变形控制标准 (6) 3 基坑围护方案设计 (7) 3.1围护结构类型 (7) 3.2基坑围护结构方案选择 (10) 4 基坑支撑方案设计 (10) 4.1支撑结构类型 (10) 4.2支撑体系的布置形式 (11) 4.3支撑体系的方案比较和合理选定 (12) 5 计算书 (14) 5.1标准段地下连续墙计算 (14) 5.2水土压力计算 (15) 5.2.1主动土压力计算(依据教材) (15) 5.3地连墙的入土深度确定 (23)

5.4支撑内力计算 (25) 5.5 地连墙及支撑系统截面设计 (27) 5.6基坑稳定性验算 (29) 5.6.1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稳定性 (29) 5.6.2抗渗流验算 (30) 5.6.3围护墙的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32) 第二部分地下连续墙施工组织设计 (32) 1编制主要施工流程及必要施工措施 (32) 参考文献 (37)

第一部分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1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经勘探揭示,拟建场地为古河道沉积区与正常沉积区接触带。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八个大层,9亚层及5个夹层。其中①层为近代人工堆填,②~⑤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层,⑥~⑧层为第四纪上更新世Q3沉积层。土层情况详见下表1-1: 表1-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测量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指导书 设计名称: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计划周数:2周 适用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控制测量,测量程序设计 一、设计目的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大地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测量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之后,为了系统理解控制网平差的整体过程及综合运用科学工具而安排的。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掌握控制网平差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编写代码,上机调试和编写说明书等基本技能;锻炼学生阅读各类编程参考书籍及加以编程运用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日程 在VB、 VC软件或matlab科学计算软件的平台上,选择的具体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程序设计与实现,共计10个工作日,工作程序如下: 三、设计的组织: 1.设计领导 (1)指导教师:由教研室指派教师、实验员兼任。

职责:全面组织设计大纲的实施,完成分管工作及相关技术指导。 (2)设计队长:学生班长兼任。 职责:协助教师做好本班学生的人员组织工作。 (3)设计组长:每组一人。 职责:组织执行下达的设计任务,安排组内各成员的工作分工。 2.设计分组 学生实习作业组由3~4人组成(含组长一人)。 四、设计内容 在VB、VC或MATLAB 软件平台上,按选择的设计题目进行相关程序开发 1、闭合导线简易平差、附合导线简易平差支导线计算 2、闭合水准网计算、附合水准网简易平差 3、地形图编号(新、旧两种方法) 4、误差椭圆的参数的计算与绘制误差椭圆 5、水准网严密平差 6、高斯正反算计算 7、高斯投影换带计算 8、七参数大地坐标转换(WGS84-bj54坐标转换、WGS84-CGCS2000坐标转换) 9、四参数坐标转换(西安8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西安80坐 标转换(平面) 10、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计算 11、工程投影变形超限的处理 12、遥感图像数据处理 13、曲线(曲面)拟合 14、摄影测量空间后方交会 15、****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五、上交成果 1) 小组利用vb、vc或matlab编写的软件包一个及测试数据一份 2)小组关于所开发程序设计说明书一份 3) 个人课程设计的心得一份 4)小组答辩PPT一份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导师: 时间: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建筑、结构概况 (1) 二、施工条件概况 (1) 第二章工程量计算·················································· 一、土方工程量···················································· 二、基础工程工程量················································ 三、柱工程量······················································ 四、梁工程量······················································ 五、楼梯工程量···················································· 六、预制板工程量·················································· 七、工程量清单表··················································第三章施工方案···················································· 一、施工段划分···················································· 二、工期控制······················································ 三、施工顺序······················································ 四、施工工艺······················································ 五、施工方法····················································· 六、施工时间····················································· 七、模板方案·····················································第四章机械设备选择················································第五章主要技术措施················································第六章施工总平面图··············································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表···········································

工程测量学设计指导书

《工程测量学》设计指导书〈供测绘工程专业使用〉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程测量学》是高等学校中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根据我院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完成《工程测量学》理论学习后,必须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于本学科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学科,理论教学必须与工程实践紧密相结合,因此《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将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加深学生对工程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技术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方面,是其它任何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 一、课程设计班级、时间、地点和指导教师 本次《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班级、时间、地点和指导教师如下:班级:测绘工程2011班,共70人; 时间:本学期的20周(2015年1月12日--1月16日),总计1周; 地点:本次课程设计计划在春晖书院和图书馆进行;

指导教师:为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安排燕志明、张会战、郭义、孙同贺、王翔分别带队指导1、2班,另安排党晓晶辅助指导设计工作。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理论学习后的一个学术性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熟悉工程测量方案编写的要求,独立进行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的设计;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和相关的施工设计规范设计要求,保证设计的施工控制网和施工测量方案满足精度要求,并力求做到经济合理。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和综合性实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时间为一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四、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 (1)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地下矩形框架结构)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2012-7班 学生姓名:陈铁卫 学生学号: 20120249 指导教师:孙克国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 1.1 课程设计目的 (1)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 1.3 课程设计方案 (1) 1.3.1 方案概述 (1) 1.3.2 主要材料 (3) 1.4 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3) 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5) 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8) 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14)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 课程设计目的 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主动荷载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地铁设计规范》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 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 ) 1.3 课程设计方案 1.3.1 方案概述 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2。车站埋深3m ,地下水位距地面3m ,中柱截面横向尺寸固定为0.8m (如图1-1横断面方向),纵向柱间距8m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1,采用水土分算。路面荷载为2/20m kN ,钢筋混凝土重度 3/25m kN co =γ,中板人群与设备荷载分别取2/4m kN 、2/8m kN 。荷载组合按表 1-3取用,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要求用电算软件完成结构内力计算,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完成墙、板、柱的配筋。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一、目的 (2) 二、设计资料 (2) 三、隧道设计 (2) 四、管片衬砌结构设计 (7) 五、轨道设计 (12) 六、参考文献 (13)

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与横断面设计一.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地铁区间隧道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 限界和建筑限界的计算过程与影响因素,车辆类型,支护结构类型,轨道类型,受电弓知识,直线与曲线隧道计算超高的办法及其对隧道建筑限界的影响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任一速度和曲线半径下,选择车型和轨道设计,进行隧道衬砌选择和衬砌管片的选择,并且设计出管片的厚度和二次衬砌的厚度(若需要),绘出给定条件下的隧道建筑限界图(车辆轮廓线图、车辆限界图、设备限界图和建筑限界图),并给出具体控制点的坐标值,绘出单(复)线隧道直线和曲线条件下的衬砌内轮廓图,绘出衬砌设计图,绘出管片设计图等。 二.设计资料:取之于“广州地铁某线某区间盾构隧道设计”。 圆形盾构地铁区间隧道,底层参数为: 粉粘土,上覆地层高12.0m,容重18.0kN/m3,地面超载20.0kN/m3,侧压力系数0.5,地基抗力系数30.0MPa/m。 设计要求: 1)直线隧道,时速80km/h 2)曲线段隧道,时速70 km/h,半径750m,车型B1,减震轨枕。 三.隧道设计: 本隧道设计选择B1车型中的下部受流型车型,其车辆主要参数如下: 1.车辆长度:19000mm 2. 车辆宽度:2800mm 3. 车辆高度:3800mm 4. 车体重量: 1) 空车:24000kg(钢车) 2)重车:42600kg(钢车) ●车辆轮廓线 B1型计算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如下表: 点号0 1 2 3 4 5 6 27 28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组织机构与任务分工 二、施工原则要求 先按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将工程划分为基础、主体结构、内外装修和收尾竣工四个阶段。 基础工程:护坡桩、降水、挖土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垫层,做底板防水层,砌筑条形砖基础,然后铺设地圈梁。再做外墙防水以及外墙、柱、梁、板钢筋混凝土工程。 主体结构:要紧密围绕模板、钢筋、混凝土这三大工序组织施工,注意计算好支模材料 量及钢筋供应量。 内外装修:要在结构进行到一定高度插入墙体砌筑和内部粗装修,在结构完成后全面进 入外装修。组织立体交叉作业,安排好各项工序的搭接,尽量不甩或少甩破活。 收尾竣工:要抓紧收尾工作,抓好破活修理、收头,并做好成品保护。 总之,土建、水、暖、动、电、卫及设备安装等各项工种、工序之间要紧密切配合,合理安排,组织流水施工,做到连续均衡生产。 三、施工顺序(过程见后面的图示) 本工程的施工程序为:基础工程T主体结构工程T室内装修T室外装修。

1. 基础工程 定位放线T降水T护坡桩施工T挖土方T钎探、验槽T混凝土垫层T基础圈梁、构造柱的模板、钢筋、混凝土T拆模养护 2. 结构工程 标准层顺序:放线T绑扎柱子T支柱模板T浇柱混凝土T支梁底模板T绑扎梁钢筋T支梁侧模、顶板 模T 浇梁混凝土T 养护T 拆模T 砌筑墙体T 搭建预制板 3. 装饰装修工程 室内装修:结构处理T 放线T 贴灰饼、冲筋T 立门窗口T 水、电、设备管线安装T 搭脚手架T 墙面抹灰T 吊顶龙骨T 铺水磨石地面T 吊顶板、窗帘盒T 挂镜线安装、门窗扇及五金、木装饰工程T 粉刷油漆T 灯具安装T 清理T 竣工。 室外装修:屋面工程T 安装吊篮架子T 结构处理T 由二层向上抹底灰T 从屋顶向下做面 层T 首层装饰项目T 台阶、散水T 清理。 四、施工段的划分与施工流向 1. 基础工程分三个施工段,前楼(1-11 轴线)为第一段,前楼(11-22轴线)为第二段,后楼为第三 段; 2. 主体结构工程每次以前楼(1-11 轴线)为第一段,前楼(11-22 轴线)为第二段,后楼为第三段, 由下向上组织流水施工,保证砌砖连续施工; 3. .内装饰与主体工程相应,由下向上进行流水施工; 4. .屋面工程不分工,一次施工,油毡防水层施工后期做; 5. 外装饰自上向下,一层一段,以墙面分格缝处为界,从西面开始,每层顺时针 方向进行抹灰。 五、施工方法及机具选择 1. 基础工程 ①场地平整采用一台T3-100 型油压式推土机,预先将土推成堆,再用装载机将土装入汽车运走。 ②挖基槽避免边坡修整困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用一台w-100 型反挖机作业(每台挖机需技术人 员 1 人、普工12人清底修坡)。挖出的土置于场地附近堆好,回填时使用。 ③混凝土垫层、地圈梁及回填土选用JG250混凝土搅拌机2台,HJ-200砂浆搅拌机1 台,配4辆手推车作水平运输,需普工40人,浇筑混凝土垫层(厚100mm ),然后砌 筑砖基础,灌地圈梁,再回填土。 ④.技术要求及措施挖基槽后,及时清理,然后测底、验宽、检查槽底土质,校核其轴 线尺寸,不合要求的应及时处理、修正,配备 2 台HW-01 蛙式打穷机;各施工过程完成后,均应作技术检查和质量验收,做好基础隐蔽验收记录。 2. 主体结构工程包括砌砖墙、浇雨蓬与圈梁混凝土和安装楼板及楼板灌注缝等三个主要施工工程,及其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1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3 年 12 月23日 完成时间: 2014 年 01 月0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7) 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 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并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见附图) 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台附图所示,停车场的建筑面积2841.1m2,坡道面积170m2,停车区面积1800m2左右,辅助区总面积800m2(包括行人通道) 1.4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表3.0.1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格式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第 1 页 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2 2.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f f f C ?στtan ?+= 式中 τf ——土的剪切强度,MPa ; C f ——土的粘聚力,MPa ; φf ——土的内摩擦角,(°)。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3 标题名称(一级标题) 3.1 标题名称(二级标题)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计算结果见表1。 页眉和页码,五号宋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