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题题库

论述题题库

论述题题库
论述题题库

论述题题库

1. 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 资本 ---- 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 控制中国的政

治。

② 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

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并占着主导地位。

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弱。

⑤ 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 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

治权力的生活。

2. 试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批驳“殖民化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的论调。

(1)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破坏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从而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他们在近代中国也

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设施,但这不不能说“殖民化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相反,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掠夺,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2) 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造成了一些殖民地国家的“近代文明”,

但这种“近代文明”不是他们的本意,“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 。

殖民地人民不可能享受他们“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帝国主

义不可能帮助殖民地国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

(3)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剥削、掠夺的历史;是帝国主义

的侵略、压迫和掠夺,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据统计,外国在华资本总额

的比重:1894 年为 80.3%,1920年为 70.4%,1936年为 78.4%,,近代工业在

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 年为 4.6%;1936 年为 10.8%;1949 年为

17%。这个数字表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很缓慢的

(4) 历史事实表明,帝国主义的入侵,既没有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没有使

中国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不进行反帝斗争,不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不改

变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压迫和掠夺,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

3. 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

(1) 义和团运动是 19 世纪末一次自发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粉

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

民化的进程。

(2) 但义和团运动在打击外国侵略者时表现出偏狭的排斥和仇恨,同时带有强烈的

迷信落后色彩,另一方面, 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致使义和

团在战斗中被欺骗、被利用、被出卖。

4. 论述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昏庸愚昧,

①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统治中国的清王朝,

官员贪污腐化, 害怕人民群众, 甚至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②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表现在军事装备的落后

和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③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

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5.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 失败的原因

A 从容现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B 从主观上看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们提不出一共切合实

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此外,他们利用宗 教发动起义,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西方殖民这缺乏理性的认识.

(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

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的历史任务。

6.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维

持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

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

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

外壳中充分地发展起来的。

(2)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

务派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

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

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经营不讲效益,企业内部极其腐败,

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7.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 意义

A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在民族危亡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

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

制度,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

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

人们的思想解放。

(2)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

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8.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

华经济势力,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 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

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皇权,最终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没激化了社会矛

盾,加重了统治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

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青年知识分子, 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

力量,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9. 论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及其缺陷。

(1) 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它的提出对统一革命党

人的思想,动员、号召群众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并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三民主义是真正人民的真正伟大思想。”

(2) 三民主义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主张民族主义却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口

号,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主张民生主义而又缺乏使农

民获得土地的内容。

10. 试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A 从客观上说,帝国主义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

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

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B 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

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 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 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他们不但不去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 争,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 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 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2)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走不通, 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

11.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的发展的?

(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 段;中国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机日益加

深;

(2) 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 美国和日本崛起;尤其是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

威胁;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

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为中国宋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命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4) 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造共产党,并与中国

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们在帝国主义压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样日 益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日益频繁。

1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包括什么?

(1)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

的主要形式。

(2) 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 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 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

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 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 技术设备落后, 劳动生产率低。

(5)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3. 试述民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特点及其失败原因。

(1) 特点: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

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即中间道路是一种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

治国主张。

(2) 破产原因

A 帝国主义不允许

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他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 殖民主义利益,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

B 封建顽固势力不允许,中国的反动统治是十分残暴的,不能容忍任何的民主改革,往

往用暴力对民族资产阶级施行镇压和迫害。

C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斗争。

14.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分别是什么?

(1) 客观原因

A 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B 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C 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

15. (2)主观原因

A 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不重视武装,不

重视农民的作用

B 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

深刻认识,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3)共产国际的影响。共产国际由于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难以

摆脱共产国际错误的指导思想。

16. 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有哪些?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

可代替的作用。

(1)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大革命的政治口号,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

(2)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

(3)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经过共产党人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人民的 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4)共产党员在北伐中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 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 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总之,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7. 谈谈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 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A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

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B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

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C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

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 分子所不容。

总之,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 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8. 新文化主要想通过什么途径解决中国的问题?

陈独秀认为“黑暗未尝稍减…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底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 故欲改造社会就必须开民智 ,在 思想上寻求突破 ,用 资产阶级反封建改良 运动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 引 19.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 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 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阵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1)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

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

(2) 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社会。

20. 怎样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 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 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1.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论持久战》总结抗战 10 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 总方针。

22. 阐明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1)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 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 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 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 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2)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 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3)阐明人民战争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强调抗日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

23. 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战胜利,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中

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抗战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③抗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

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④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

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4. 更好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毛洋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胜利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复杂 的革命斗争中,经过艰苦的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 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洋东思想,为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提供 科学理论的指引。

(2)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发展的进程,提出每一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 中国人民指明了胜利前进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

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起中流砥柱作用, 她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 地革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全中国并建立新中国,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

先进和最强大的领导力量,没有共产党人的艰难探索、英勇奋斗,没有共产党人的前赴 后继、流血牺牲,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新中国的建立是不可能的。

25.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1) 各民主党派主张爱国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

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与共产党

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2) 中国共产党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帮助他们进步,使得民主党派人士

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

主的新中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形成奠定基

础。

(3) 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和支持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

自己的力量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A.1948 年 4 月 3 ,中共中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B.1949 年 1 月 ,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联

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

政府的主张“符合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拥护建

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C.1949 年春,毛泽东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

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从此,各民主

党派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

27.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

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2)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

争的目标和胜利的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

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3)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 把全国各族和各阶

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

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 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在

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

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5)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 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 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8.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 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 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 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 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 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 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 元.

29.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1)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 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 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5)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对外开放, 中国成为维护世界 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6)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实现 国防现代化。

(二)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 50 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试题题库: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试题题库:论述题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 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 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 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 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 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 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 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 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题库

《行政组织学》论述题题库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 第二,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 第三,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 第四,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的,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困,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职责便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这种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 第五,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政府在进行再分配方面显然处于有利地位。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 第四,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1

事业单位考试-论述题

论述题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历史的基础和起点,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2)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 (3)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条件。 (4)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论贡献?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贡献: (1)提出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 (2)提出“两个转变”的思想,强调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3)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提出“两个纲领相统一”的思想,强调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5)提出“两个基础”的思想,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6)提出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思想,强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从严治党为根本方针,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进一步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财政学《网络课程》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分析题、论述题、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答:财政支出,即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一切开支的总和。 2、财政收入答:财政收入,即公共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资金的总和,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收费收入、国有企业收入、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 3、帕累托效率答:帕累托效率是福利经济学中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常用的标准。一种资源配置,如果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使某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 4、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答: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也叫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会自动产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5、外部效应答: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 6、一致同意规则答: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在这种决策规则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对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7、中间投票人定理答:中间投票人定理: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一个唯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或公共产品会被通过。 8、税收的经济归宿答:税收的经济归宿指的是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说明由征税引起的个人真实收入的变化。 9、税收的法律归宿答:税收的法定归宿指的是谁对政府税收具有法律上的责任。 10、税收资本化答:税收的资本化指的是供给固定的耐用品价格的下降额等于未来税收支付额的现值,也就是税收合并到资产价格中的过程。 11、税收超额负担答: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由政府征税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大于政府获得的税收数额的那部分损失。 12、社会消费性支出答: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指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经费的总称。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 13、公共品答: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性的物品。 14、反弹性法则答:只要商品在消费上不相关(相互独立),最优商品税要求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即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潜在的扭曲效应也越大,税率应该与补偿需求弹性呈反比。因此应该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征较高的税率,而对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征相对较低的税率。 15、拉姆齐法则答:既然无法实现对包括闲暇在内的所有商品征收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总额税,则效率损失最小的条件是所有商品的边际税收负担相等。 使得各种商品的需求量按相同比例减少的税率产生的超额负担最小,这就是拉姆齐法则。 16、李嘉图等价定理 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付税还是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论述题:31~33小题,每小题40分(其中主体内容占30分,论述组织占10分),共120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31.论述13—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兴衰。(40分) 奥斯曼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内陆地区,后迁至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国家的冲击,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随后凯末尔领导改革,击退欧洲列强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14世纪奥斯曼不断向外扩张,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一度衰落,到15世纪中期,国力逐渐恢复。1453年穆罕默德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6世纪土耳其人向东扩张,掌握了东地中海、红海的重要商道和埃及的巨大财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成为哈里发,加强了帝国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16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帝国处于鼎盛时期,主张向外扩张,使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苏里曼一世逝世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扩张逐渐放缓。国内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西欧力量的增长、发展由欧洲前往亚洲的新航线都破坏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发展。以往有效的军事及官僚体制因苏丹的管治失当而变异,危机四伏的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下去,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终止向欧洲继续扩张步伐。 19世纪30—40年代埃及为对外扩张而与土耳其进行了两次土埃战争,自此确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西方行政学说》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西方行政学说》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1259; 2.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 3.资料整理于2019年11月20日,涵盖了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2014年1月试题] 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2015年1月试题] 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2017年1月试题] 巴纳德如何对组织定义?他所说的“组织”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认识。[2019年1月试题] 答:第一,组织的涵义:巴纳德不是仅从物质或人的方面看待组织,而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组织理论并不研究协作系统的各个方面,只研究协作系统的一部分一“组织”,即协作系统中的人的行为和人的协作关系,这样他就通过使组织概念抽象化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物质因素。他没有简单地把组织理解为人的集团,而是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第二,组织的基本特点:(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揉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5)组织工作决不仅限于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第三,组织三要素:(1)协作的意愿。协作意愿的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个人化。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但真正组成一个协作系统的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务、动作、活动和影响,所以人们向协作系统提务的意愿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个人来说,协作意愿就是参加这一系统的愿意和个人不愿意”的综合结果;对于组织来说,是它“提供的客观诱因和加的负担”的综合结果,因为个人参加这一系统而不参加其他系统就是作些牺牲,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个人的牺牲,即提供客观的刺激和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在巴纳德客观的刺激可以是物质的(如金钱),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地位、权力还可以是社会性的(和谐的环境、参与决策等);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态种主观的刺激方法,它企图通就教导、例子、建议等来制约个人的动时,用来培育协作精神的不是靠强制,而是通过思想上的反复灌输,即号诚、团结精神和对组织目标的信仰等。(2)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然推论。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如果组织成员不解协作的目的和结果,就不可能诱导出协作意愿来;同时,一个目标如果不被组织成员接受,它自然也不会导致良好的协作活动。所以,对组织目标的接受几乎是和协作意愿同时发生的。(3)信息交流。所谓信息交流指的是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在巴纳德看来,上述两个基本要素只有通过信息交流把它们沟通起来,才能成为动态的过程:组织的共同目标即使存在,如果不通过信息交流使组织成员对此目标有所了解,则没有意义;而为了使组织成员有协作的意愿,能够合理地行动,也必须由良好的信息交流。 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他所说这种“失败”的根源的分析及政策建议的看法?[2010年1月试题] 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他所说这种“失败”的根源的分析及政策建议的看法?[2011年1月试题] 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他所说这种“失败”的根源的分析及政策建议的看法?[2012年1月试题] 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他对这种失败根源的分析?[2018年1月试题] 答: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布坎南认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论 述 题

论述题 第一、试论述行政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 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产生其他具体规则和原则的规范;行政法的具体规则和原则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指导,反映和体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违反行政法基本原则或与之相抵触。 2.行政法进行原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精神贯穿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中,该精神浸透着相应的基本价值观念。 3.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普遍性规范,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整、规则; 1)行政法执法者在使用行政具体规范调整特定行政关系时,必须受行政法基本原则指导; 2)必须将基本原则的精神与具体规范所确立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行政法通过这种法意与法则的适用结合法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法行为,而且指导和调整行政法的整个立法行为; 1)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都要体现和贯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行政法基本原则对立法的指导和调整是其在执法中得以实现的保证; 3)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和规章,都需受行政法基本原则和指导; 5.行政法基本原则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场合也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这也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行政法基本原则一般不直接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 2)但是,在某些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的情况下,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处理机关留下较广泛的自由裁量余地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直接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拘束,即直接根据行政法基本原则作出相应行为和裁决相应争议。 第二、试论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行政处罚的涵义:是行政法律规范得以遵守,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得以维护的重要且必要的手段;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性行政行为,潜在着侵害人们合法权益的危险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因素,法律必须为行政处罚确立一系列制约机制和原则。 2.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测试试题与答案

2017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测试试题与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案例一】 4月12日一早,50辆出租车齐刷刷地驶出温州市运管局大院,车上的驾驶员穿着清一色的运管制服,他们中有市运管局副局长,也有各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而50多名的哥、的姐,则戴上“监督员”的红袖章,分散到火车站、动车站、机场及各个汽车站场,协助运管人员、督察人员深入一线了解出租车司机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让司机更加理解执法工作,为下一步即将推出的出租车管理提升方案收集决策依据。 在市运管局副局长张士国驾驶的出租车上,副驾驶室前方的服务证已经换上了写有张士国姓名的代办客运资格证。乘客陈女士来自苍南龙港,对运管人员与出租车司机互换岗位体验活动颇感兴趣。“你有什么体会吗?”车到中途,陈女士问张士国,张士国说:“我从早上8点半开始上路,将近两个小时才拉了四五拨客人,如果真是需要开车来养家糊口,恐怕够悬,今天的换位体验让我明白,新的出租车投放不能过快啊!”在得知张士国的身份后,乘客胡女士向他反映了出租车拒载和拼载的情况。 在温州汽车南站的站场外,三名戴红袖章的出租车司机和几名运管人员正在路口维持秩序,一辆出租车正欲停靠接客,一名“红袖章”果断制止,并挥手提醒出租车司机驶离,因为按照规定,出租车在站场周边接客,只能进场,不得在外组客。 这名“红袖章”叫李自中,是一名来自河南的出租车司机。他说,自己接客时,也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违规行为,如今作为旁观者,能更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运管人员在管理上也确实不易,希望今后这样的换位体验能多多举行,以增进相互的沟通和理解。 【案例分析】 1.运管局工作人员与出租车司机“换位”体现了什么理念? 2.请谈谈为实践这种理念,政府需要加强的工作内容。 【案例二】 刘晓形容自己最近的心情“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她奋斗3年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本以为会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进军首都”。却不料仅过了一周,她几乎对未来绝望:“我今年26岁了,两年后28岁,注定不能落户北京了。”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政策:今年北京市属各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非北京籍生源毕业生,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能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年北京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今年3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指出,北京综合承载力已随人口膨胀而进入危机状态。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这一政策只是对当前北京市属用人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的指导性意见,超出年龄指导线的毕业生,仍可按照人才引进渠道和标准申请办理引进落户工作。但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 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 6.非常规方式.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6.政府具有的特性:答:1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2公共性;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 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 它属于“公共部门”,它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 务员”。3权威性;是一种公共权威。4有机 组织性;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 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统一 的贯彻实行。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政府执 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 理的基本职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不贩国家的政府的职 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 其特定的内容。 7.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答:1集权原则, 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 置的通常原则。2公权制衡原则,主要是现 代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3议行合 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 本原则 8.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答:(1)阶 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 特定的职能性 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社 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 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 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 群众性政治组织。 10.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政治社会是政治 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1)家庭,是政治 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3)大众 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 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 肖像等)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答:(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 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 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 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 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政治社团 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 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 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 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 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 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 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 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 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 能。 12.政治权力主观构成的要素:答:1能力素 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 力的总和;2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 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3理 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社会政治 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4组织;组织是若干 个人的有机集合。 13.政治权力客观构成的要素:答:1生产资 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 以进行的必要条件;2物质财富;是指劳动 形成的物质产品;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 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 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4其他;政 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 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 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 服从心理等等。 1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答:1暴 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 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 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 (遏制)。 15.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答:1阶级分 权。2政党分权。3政府横向分权。4政府纵 向分权。 16.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答:1.权威性2. 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17.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答:1影响社会政 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 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 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 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 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 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 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一个社会里 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 等层面的必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 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 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 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18.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答:1.政治改革 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 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

最新员工保险知识培训考试题库(《保险学原理》简答、论述题答案)

《保险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四、简答题(共40题) 1.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但却比其它风险的财务处理手段优越得多。为什么? 答案:指定教材P19-21。 避免是指设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它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消极技术,且避免地采用通常会受到限制;自留风险是对风险的自我承担,是处理风险的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技术,但自留风险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功效,一旦发生风险损害,可能导致财务调度上的困难而失去其作用;损失抑制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之后为缩小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常在损失程度高且风险又无法避免和专家的情况下采用。保险方式属于风险处理方式中的转嫁方式,风险管理者将不能回避或排除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转嫁给保险公司,当发生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责任给予经济补偿。相比之下,其他风险处理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使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风险损失不能得到补偿,保险比其他风险的财务处理手段优越得多,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广泛运用。 2.什么是可保风险?其要件有哪些? 答案:指定教材P21-22。 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可保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即危险。其要件是: 第一,风险不是投机的;第二,风险必须是偶然的;第三,风险必须是意外的;第四,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第五,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3.如何理解保险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答案:指定教材P30。 保险是一种平均分担经济损失补偿的活动,在分担的主体之间必然形成一种再分配关系,保险作为经济范畴,是这种分配关系的理论表现。保险的本质就是在参与平均分担损失补偿的单位和个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从近现代保险经济的主要形式看,内部关系的对立统一有:被保险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整个保险分配关系的基础;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保险分配关系的表现形式;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是保险分配关系的发展。4.如何理解现代保险的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 答案:(1)保险的三大功能是指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2)保险的三大功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保险保障功能是保险最根本的功能,也是保险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最根本的特征。资金融通功能是在经济补偿功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管理功能是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之后产生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只有在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

论述题

论述题 一、情景故事分析。请仔细阅读此故事,谈谈对你的启发。 一个美丽的德国女孩爱上了一个在德留学的极为优秀的中国青年,很快他们便坠入了爱河。然而在一次共同出外购物时,他们在路口碰上了红灯。男孩看到路上没有任何车辆,毫不犹豫信步走过了路口。这却导致了他们的分手。严谨的德国女孩这样想:他连基本的社会规则都不遵守,我怎么能将自己交与这样的一个人?无奈的青年人后来回到了中国,很快他便获得了一位同样美丽的中国女孩的垂青。又一次的出外购物,又面临了同样的情景。年轻人牢记上次的教训,静静站在原地等候绿灯。女孩却拔腿离他而去,再也没有回头。女孩这样考虑:他连这样的胆量都没有,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本资料,有人将此归结为文化上的差异,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沟通的问题——那位青年人并不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他的无奈源于他没有坚持恒定的标准。我们看到,哪怕他在相处中始终坚持标准其一,他总会肯定获得一个女孩的爱,然而由于在不同的标准间游移,导致女孩在对他的认知上产生障碍。尽管可以多角度的理解,但是我们必须针对你所要考取岗位的特点来谈。 参考本中心《以宣武区今年社区召开作文题为例谈如何做好试卷》文中所提供的思路可以按照如下思路答题:本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子对过红绿灯这一事件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但是都导致了爱情失

败的故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清楚两个女友的价值观念或者说需求。这就给我们在社区的工作带来了启示:必须依据对象的需求来提供服务,而且也必须依据对象价值观来提供服务,从而体现分类服务的工作思路。 以上是个概要提示:上升为模式的话可以是 1.故事概述 2.发生此情形的原因分析 3.由原因引出启发 4.由启发谈你在将来工作中应该怎么做(用资料中掌握的理念来作答更好) 另掌握社区工作中应该树立的理念也非常重要:以人为本,分类服务、分类管理、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居民自己来解决问题,按照法律规章办事,整合社会资源等,这些往往在对策类试题中可以运用。 二、作文题:用“南风法则”一则小寓言故事为开头,结合寓言故事,如何提供社区服务。 本题类似于企业结构化面试中的一道题。首先必须对“南风法则”做一正确认识。 故事是说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吹掉行人的衣服,北风一吹大家都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而南风一吹,很多人就把衣服脱掉了。 大家来分析,南风和北风比赛,及时再加上东风和西风,其本质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简答论述题答案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5 分) 1、人们要在职业中承担社会的生产任务(社会分工),履行公民义务,这是指职业具有(B )P6 A、伦理性B、社会性C、经济性D、技术性 2、职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水平的意义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共同福利所担负的责任称为(A)P7 A、职业功能B、职业环境C、职业地位D、职业声望 3、关于职业分层与职业分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B )P9 A、职业分类是社会劳动分工的记录,是横向的社会职业类别划分B、职业分类是以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为标准C、职业分层是职业地位的反映,是纵向的社会职业等级层次排序D、职业分层是社会做出的,是社会的价值取向 4、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称为(A、职业选择D )P14 C、职业管理D、职业生涯规划B、职业发展计划 5、在联想技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A )P47 A、词语联想法B、句子联想法C、图形联想法D、物体联想法 6、在投射技术的具体方法中,要求被调查者以故事对话或绘图的形式构造一种反应的方法称为(D )P48 A、表现技法B、联想技法C、完成技法D、结构技法 7、通过对某一总体或某种现象的描述,发现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和出现频率的定量研究称为(A、探究性研究B )P50 C、解释性研究D、预测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 8、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条件匹配,另一种是D )(P54 A、性别匹配B、兴趣匹配C、性格匹配第1 页共6 页D、特长匹配9、在马斯洛的需求无层次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是(A、安全需求B、社交需求C、生理需求)D、尊重需求 10、在道尔顿好汤普森的职业发展阶段模型中,第二阶段是(B )P67 A、成长依赖期B、独立贡献期C、指导授能期D、策划领导期 11、在职业中期的初始阶段,职业发展呈现出由低到高逐步攀升的趋势,职业顶峰多出现在中间段,职业高峰后,职业轨迹就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整个职业发展过程呈现为一条(A )P121 C、倒“V”型曲线D、“V”型曲线A、倒“U”型曲线B、“U”型曲线 12、在人们对失业的最初反应的四种类型中,第一种反应是(B )P123 A、对公司和管理部门感到愤怒C、感到解脱B、感到震惊、不相信D、逃避现实 13、在工作重新设计的方法中,通过工作的纵向扩张,增加员工对计划、执行以及工作评价的控制制度,使员工以更大的自主权、独立性和责任感去从事一项完整的活动的设计方法称为(A、工作经验)C、工作灵活化D、工作丰富化B、工作扩大化 14、在智力结构的理论中,曾有许多不同的学说,其中瑟斯顿所提出的是(C )P165 A、双因理论B、智力三维结构模型C、群因素论D、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15、在特殊能力测试中,主要测试处理办公室日常例行工作的能力的测试称为(A )P169 B、语言能力测试C、创造力测试D、心里运动能力A、文字能力测试测试 16、在智力分类表中,智商在90~110 者属于(D )P169 A、天才B、上智C、聪颖D、中才 17、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6?1麦克利兰提出的概念是(B )P171 A、职业分层B、胜任力C、职业锚D、职业高原 18、适合从事驾驶员、飞行员、公务员、消防员、救生员等职业的人的职业性格是(C )P225 B、自我表现型C、机智型D、独立型A、严谨型第2 页共6 页 19、战略管理学派在企业竞争分析时使用的主要用来分析公司内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称为(A )P239 A、SWOT 法B、橱窗的分析法C、路径分析法D、因素分析法 20、在“乔哈里窗”中,自己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部分,也是需要开发的部分称为(D )P239 A、“公开我” B、“隐私我” C、“潜在我” D、“背脊我” 21、在麦尔斯的角色冲突的四种类型中,个人可能采取与工作规则中的规则完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时所产生的冲突类型属于(B )P259 A、内部传递的冲突B、人与角色的冲突C、互相传递的冲突D、角色负荷过重

宪法简答论述题题库

简答题题库 32.简述宪法实施的监督及其内容。参考答案: 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2分)内容包括: (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分) (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2分) (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2分)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有: (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系,使之规范化、条文化;(2分) 再次,还要求宪法必须概念清晰、含意严谨、明确界限分明、做到解释的排他性,避免使用时产生歧义。(2分)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参考答案:

(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1分) 31.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参考答案: 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3分)(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3分) (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2分) 3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3分)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分)(3)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2分) 32。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科学性?参考答案:

论述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 上篇综述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与社会性质?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等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双方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2.试论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