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研究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问题提出 (1)

1.2 本选题的研究价值 (2)

1.3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3)

1.3.1 国内研究现状 (3)

1.3.2 国外研究现状 (7)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0)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1)

1.4.1 研究思路 (11)

1.4.2 研究方法 (11)

1.5 本文的创新点 (12)

第2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概述 (13)

2.1 “民粹主义”概念 (13)

2.1.1 “民粹主义”概念的基本含义 (13)

2.1.2 “民粹主义”概念辨析 (14)

2.2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 (16)

2.2.1 社会背景 (16)

2.2.2 经济背景 (17)

2.2.3 政治背景 (18)

2.2.4 文化背景 (19)

2.3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历史沿革 (20)

2.3.1 “五四”以前的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20)

2.3.2 “五四”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21)

2.3.3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22)

2.4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类型 (23)

2.4.1 批判主义的复古民粹主义思潮 (24)

2.4.2 激进主义的民族民粹主义思潮 (24)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3 拿来主义的西化民粹主义思潮 (25)

2.4.4 精英主义的纯粹民粹主义思潮 (26)

2.4.5 多元主义的民主民粹主义思潮 (27)

第3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批判分析 (29)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分析 (29)

3.1.1 马克思恩格斯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分析 (29)

3.1.2 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分析 (29)

3.1.3 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分析 (30)

3.2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思想特征 (31)

3.2.1 直接表现与间接存在兼顾 (31)

3.2.2 理性与非理性二元分裂 (32)

3.2.3 批判性强与主导性不足兼而有之 (33)

3.2.4 自卑与自大并存 (34)

3.3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社会危害 (34)

3.3.1 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35)

3.3.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破坏社会稳定,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 36

3.3.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谄媚人民,破坏社会主义民主 (38)

第4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科学地对待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41)

4.1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再认识 (41)

4.1.1 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角度 (41)

4.1.2 从普通个人历史作用和“精英”历史作用的角度 (44)

4.2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消解之道 (45)

4.2.1 坚持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5)

4.2.2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46)

4.2.3 坚持普通个人与“精英”作用的辩证统一 (48)

结语 (51)

参考文献 (53)

致谢 (57)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9)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 问题提出

“一个幽灵在世界徘徊”[1],在1969年出版的名为《民粹主义:它的意蕴与民族特征》的政治学论文集序言中就用了这一标题,这里的幽灵指的就是民粹主义。民粹主义的实践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俄国和美国,自其开创以来到如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里,民粹主义一直像一个“幽灵”在世界各地徘徊,从未离开过历史舞台。如今,无论是民粹主义的发源地俄国和美国,还是民粹主义兴盛的拉丁美洲和欧洲,亦或是东亚包括中国,民粹主义都依然存在,甚至有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与民粹主义丰富的历史实践相比,民粹主义自其诞生之日起,虽然已被讨论、研究了100多年,但除了“民粹主义”(欧美语境下的populism或俄罗斯语境下的narodnichestvo)这个名称本身得到认可以外,民粹主义的概念至今仍然十分模糊。

在国内,民粹主义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等学术领域激烈争论的热点。国内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最早对民粹主义的讨论起源于对列宁1912年发展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讨论,但这篇文章在中国公开发表的时间是1927年,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流传有限,很难产生较大影响。事实上,对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研究最多也是争论最为激烈的是毛泽东是否有民粹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是否受民粹主义思想影响这一系列问题。除了作为学术领域内的研究对象外,在当代,民粹主义常常表现为一种现象或者作为一个热词出现于新闻报刊、网络媒体之上。从保卫钓鱼岛的游行示威,到疆独、藏独分子的民族分裂;从“屌丝”的风行、乌有之乡的崛起,到重庆唱红打黑的风靡,包括刚刚发生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中,都能让人感受到民粹主义的气息。民粹主义存在的地方,激进话语、人肉搜索、人身攻击等等此起彼伏。民粹主义思潮常发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内在的蕴含了人民民主的诉求和政治意愿的表达,但其内涵和外显的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思想,它的群起而攻之、“沉默螺旋”与民主的、理性的社会格格不入,这不仅会破坏社会稳定,同时也不利于民主的建立和表达。有人声称“民粹猛于虎”,

[1] G.Ionescu &E.Gellner,Populism:Its Meaning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Lond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1969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