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北京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北京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北京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北京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北京作为首都,是各民族人民都十分向往的地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市有关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政策和法规,使居住在北京的少数民族数量持续增长,展现出了一派民族大团结的繁荣景象。

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表明,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80.1万,占全市总人口4.1%。千人以上少数民族有21个,其中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超过万人。数据显示,从1964年以后,非世居的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大于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两次普查期间,在京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增长幅度较大的分别是满族增加了8.57万人;回族增加了1.33万人;蒙古族增加了3.92万人;朝鲜族增加了1.70万人;土家族增加了1.52万人;苗族增加了0.766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壮族已成为继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之后北京市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

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仍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表现在农村相对集中在传统的民族村落,城市主要分布在环城市中心地带。而由于拆迁改造,原有的城市聚居点逐渐分散,农村拆迁后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聚居区,散杂居特征日益明显。全市16个区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和生活。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任意一个区县都至少有30个以上的民族。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有55个少数民族,东

城、西城、丰台、昌平、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大兴等9个区有40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这在全国其他城市是少见的。城近郊区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六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为49.1万人,占在京居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61.3%。在全市16个区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布最多的四个区县都集中在城近郊区,分别是朝阳区14.03万人、海淀区13.45万人、西城区7.87万人、丰台区7.18万人。

近些年,在城市拆迁改造及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随着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原城区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聚居规模逐渐缩小,杂居状况日趋突出,民族成分多元化,各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上升。同时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原民族乡村转制为城市社区,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新的城市民族聚居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在20~49%的有10个,主要分布在牛街、马甸、上地等地区,以及经历了旧村改造和市政征地的农村地区。

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10643万占全国人口的8.41%,比1990年的1523万增长了16.70%。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1617.88 满族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839.94 土家族802.81 彝族776.23 蒙古族581.39 藏族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297.15 侗族296.03 瑶族263.74 朝鲜族192.38 白族185.81 哈尼族143.97 哈萨克族125.05 黎族124.78 傣族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70.96 僳僳族63.49 仡佬族57.94 东乡族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45.37 水族40.69 佤族39.66

纳西族30.88 羌族30.61 土族24.12 仫佬族20.74 锡伯族18.88 柯尔柯孜族16.08 达斡尔族13.24 景颇族13.21 毛南族10.72 撒拉族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 布朗族9.19 塔吉克族4.10 阿昌族3.39 普米族3.36 鄂温克族3.05 怒族2.88 京族2.25 基诺族2.09 德昂族1.79 保安族1.65 俄罗斯族1.56 裕固族1.37 乌孜别克族1.24 门巴族0.89 鄂伦春族0.82 独龙族0.74 塔塔尔族0.49 赫哲族0.45 高山族0.45 珞巴族0.29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民族人口总数汉族1220844520 壮族16926381 回族10586087 满族10387958 维吾尔族10069346 苗族9426007 彝族8714393 土家族8353912 藏族6282187 蒙古族5981840 侗族2879974

北京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北京少数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北京作为首都,是各民族人民都十分向往的地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市有关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政策和法规,使居住在北京的少数民族数量持续增长,展现出了一派民族大团结的繁荣景象。 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表明,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80.1万,占全市总人口4.1%。千人以上少数民族有21个,其中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超过万人。数据显示,从1964年以后,非世居的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大于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两次普查期间,在京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增长幅度较大的分别是满族增加了8.57万人;回族增加了1.33万人;蒙古族增加了3.92万人;朝鲜族增加了1.70万人;土家族增加了1.52万人;苗族增加了0.766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壮族已成为继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之后北京市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 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仍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表现在农村相对集中在传统的民族村落,城市主要分布在环城市中心地带。而由于拆迁改造,原有的城市聚居点逐渐分散,农村拆迁后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聚居区,散杂居特征日益明显。全市16个区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和生活。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任意一个区县都至少有30个以上的民族。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有55个少数民族,东

城、西城、丰台、昌平、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大兴等9个区有40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这在全国其他城市是少见的。城近郊区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六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为49.1万人,占在京居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61.3%。在全市16个区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分布最多的四个区县都集中在城近郊区,分别是朝阳区14.03万人、海淀区13.45万人、西城区7.87万人、丰台区7.18万人。 近些年,在城市拆迁改造及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随着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原城区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聚居规模逐渐缩小,杂居状况日趋突出,民族成分多元化,各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上升。同时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原民族乡村转制为城市社区,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新的城市民族聚居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在20~49%的有10个,主要分布在牛街、马甸、上地等地区,以及经历了旧村改造和市政征地的农村地区。

乡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稳和我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区,西南连接汉源少数民族乡,西北交甘孜州的泸定县,这样紧邻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了大批少数民族人口无序迁入我县定居。少数民族的无序迁入,一方面为我县部分厂矿、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我县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同胞又耕种了我县大量高山地区农户的弃荒地,减少了我县土地资源的浪费。当然,少数民族人口的无序迁入在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无序迁居少数民族工作,多次组织人力对少数民族迁入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无序迁居少数民族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并收到一定效果。 今年,针对我县无序迁居少数民族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再次对少数民族情况进行调研,并决定采取更加有效、有力的措施——申报建立民建彝族乡和宝峰彝族乡,规范和加强对我县少数民族人口的管理,解决无序迁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最终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落实国家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一、我县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民族种类及人口分布情况 全县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369人,10种民族成份,其中: 居住在县城内53人(包括: 藏族21人、回族13人、土家族10人、蒙古族3人、苗族1人、羌族3人、满族1人、彝族1人);居住在农村的有2316人、567户,有彝、藏、 壮、苗、傣五种民族,其中: 彝族达到2040人,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8%;彝族人口主要集中定居在民建(976人)、宝峰(624人)两个乡,占全县农村彝族总人口的78%,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9%;傣族人口为133人,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7%;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新建乡(76人)和三合乡(22人),占全县藏族人口总数的74%;苗族和壮族人数较少,分别只有2人和8人。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回族人口最多 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只有几个人(见表2)。 表2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数变化单位:人 (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不包括浦东新

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 1、性别比相对均衡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单位:%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排名 1 上海1270.22 2 北京1067.00 3 重庆999.05 4 武汉768.10 5 天津752.21 6 广州583.89 7 西安497.38 8 沈阳488.66 9 南京480.35 10 成都439.79 11 杭州387.01 12 佛山338.98 13 济南327.55 14 哈尔滨311.77 15 长春303.94 16 唐山292.75

17 大连273.23 18 淄博271.84 19 淮安266.58 20 太原245.65 21 青岛241.74 22 郑州236.71 23 昆明220.04 24 襄樊217.67 25 无锡215.92 26 常州214.63 27 苏州212.40 28 枣庄206.16 29 石家庄204.96 30 宁波203.41 31 莆田200.81 32 贵阳194.92 33 兰州191.70

34 长沙188.98 35 临沂187.22 36 南充182.49 37 阜阳181.77 38 南昌180.99 39 吉林178.90 40 六安175.56 41 烟台168.45 42 乌鲁木齐 167.74 43 贵港167.58 44 南阳167.57 45 随州165.71 46 徐州164.55 47 福州157.64 48 泰安157.17 49 东莞156.19 50 商丘151.91

51 洛阳147.81 52 合肥146.50 53 鞍山145.54 54 台州145.00 55 齐齐哈尔 143.85 56 遂宁143.18 57 湛江143.14 58 淮南140.84 59 包头140.71 60 南宁140.39 61 宿州140.10 62 亳州139.99 63 深圳139.45 64 抚顺138.98 65 泸州138.64 66 内江137.88 67 大同137.73

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各少数民族人口统计数据

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分民族构成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20844520人,其中男性625032848人,女性595811672人。 其余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如下: 壮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 回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 满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 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 苗族:9426007人,占比0.7072% 彝族:8714393人,占比0.6538% 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 藏族:6282187人,占比0.4713% 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 侗族:2879974人,占比0.2161% 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 瑶族:2796003人,占比0.2098% 白族:1933510人,占比0.1451% 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 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 黎族:1463064人,占比0.1098% 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 傣族:1261311人,占比0.0946% 畲族:708651人,占比0.0532% 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 东乡族:621500人,占比0.0466% 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 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 佤族:429709人,占比0.0322% 水族:411847人,占比0.0309% 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 羌族:309576人,占比0.0232% 土族:289565人,占比0.0217% 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 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 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

上海市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2000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习、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的总量与分布 1、少数民族人口快速增长,占总人口比重提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人,增长165.9%(见表1),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各个民族的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与“五普”的0.6%相比明显提高。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 (1)回族人口最多 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人口数在20000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和维吾尔族。其他民族人口都在5000人以下,有的民族甚至仅几个人(表2)。

(2)少数民族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从区域分布来看,除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加明显。与200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量超过1万人的区有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其中增量最大的是浦东新区,增加了4.3万人,目前浦东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比重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1.2%。增幅最大的区是松江区,增长了16倍以上。不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郊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见图1)。 图1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二、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概况 1、性别比相对均衡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 2、少数民族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见表3)。 表3 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和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单位:%

北京人口分布数据首次发布

北京人口分布数据首次发布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联合发布了北京人口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环线人口分布情况。数据显示,人口分布呈现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的特点,五环外常住人口达1097.9万人,占全市的51%。 数据显示:外来常住人口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超过六成外来常住人口住在四环至六环间,五环外常住人口达1097.9万人,占北京市总人口一半。数据显示,北京人口分布呈现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的特点。 人口增量增速“双下降” 此次统计局发布的人口调查报告,数据来自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据了解,2014年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在全市抽选3%的居民住户进行调查,涉及300个街道和乡镇、999个社区居(村)委会、1940个调查小区。 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36.8万人,增量减少8.7万人,增速为1.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虽然增量在缩减,但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密度也逐步上升。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比2011年增加81人/平方公里。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常住外来人口为818.7万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16万人,增量减少12.9万人,增速为2%,也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与常住人口趋势相同,常住外来人口增量比重大幅下降。 五六环间常住人口最多 调查显示,环路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展,即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7.1%;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941万人,占全市的43.8%;五环以外1097.9万人,占全市的51%。以此计算,三环到四环的常住人口达287.5万,占全市的13.4%。 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且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637.6万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的77.9%;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532.1万人,占全市的65%;五环以外422.5万人,占全市的51.6%。 具体到环路间,二环内常住人口最少,达148.1万人;而五环到六环常住人口最多,达到580.2万人;六环外常住人口次之,达517.7万。以此看来,五环外常住人口达1097.9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1%。 而具体到常住外来人口,数据显示,二环内常住外来人口仅40万,随后逐渐增加,

中国人口密度专题地

中国人口密度专题地图 点击图中layers(分层)右键 选择第一个Add Data(增加数据) 找到所需要的文件夹 点击Add(增加) 接着,我们可以点开其中的China.mdb(中国)

双击点开后有Province(省份), 再双击点开,可以看到Polygons(多边形),

双击后可在图中看到一张中国地图 如果中国地图没有完全显示出来,可以点击一下左上角的地球键Full extent整个范围

我们通过点击手掌键Pan(淘盘),随着手掌在地图上移动,我们可以看到,右下角的数字在变,可是它的单位却为Unknown units (未知单位),这时,我们就要对其赋予单位值,由于是中国地图,它的实际距离很大,所以可以考虑用千米,而如果是小的实际距离,比如一个学校,可以用米,如果实际距离非常小,如你自己手绘的图,可以用厘米,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如何给它指定单位呢,还是双击,点开Layers(分层),它会浮出这样的界面

点击General (一般),然后,在Units (单位)界面里将里面的Map (地图),Display (展示),点开,下拉,选择kilometers (千米),只有先将上面的Map(地图)选好后,下面的Display(展示)才会亮开 同理,点开,下拉,选择kilometers (千米),出现这样的界面

然后,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接着,你可以检验一下,看到随着“手掌”的移动,而出来kilometers (千米)这个单位,也许你会不小心滑到鼠标的滚轮,而导致地图“不见了”,不用担心,只要像之前那样,点击一下像地球一样的图标的手掌键Pan(淘盘),就可以了

全国各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全国各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10643万占全国人口的8.41%,比1990年的1523万增长了16.70%.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1617.88 满族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839.94 土家族802.81 彝族776.23 蒙古族581.39 藏族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297.15 侗族296.03 瑶族263.74 朝鲜族192.38 白族185.81 哈尼族143.97 哈萨克族125.05 黎族124.78 傣族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70.96 僳僳族63.49 仡佬族57.94 东乡族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45.37 水族40.69 佤族39.66 纳西族30.88 羌族30.61 土族24.12 仫佬族20.74 锡伯族18.88 柯尔柯孜族16.08 达斡尔族13.24 景颇族13.21 毛南族10.72 撒拉族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 布朗族9.19 塔吉克族4.10 阿昌族3.39 普米族3.36

鄂温克族3.05 怒族2.88 京族2.25 基诺族2.09 德昂族1.79 保安族1.65 俄罗斯族1.56 裕固族1.37 乌孜别克族1.24 门巴族0.89 鄂伦春族0.82 独龙族0.74 塔塔尔族0.49 赫哲族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 0.29

北京常住人口地区分布特点

北京市常住人口地区分布特点 人口地区分布是重要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它受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的人口分布,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市的人口地区分布呈现出由首都功能核心区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扩散的态势。 一、近一半的常住人口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 从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看,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最多,为955.4万人,占48.7%;城市发展新区次之,为603.2万人,占30.8%;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为216.2万人,占11%;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最少,为186.4万人,占9.5%。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了全市79.5%的常住人口。 16个区县中,朝阳区人口最多,为354.5万人,其次是海淀区和丰台区,分别为328.1万人和211.2万人,这三个区集中了全市45.6%的人口。此外,昌平区、大兴区、西城区和通州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也都突破百万。常住人口最少的区是门头沟区,只有29万人,详见图1。

二、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增长最快 四大功能区中,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增长最快,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5.9%;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4.1%;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2%;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2%。从各大功能区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看,城市发展新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比重分别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上升了5.7个和1.6个百分点,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比重分别下降了4.6个和2.7个百分点。 分区县看,昌平区常住人口增长最快,十年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0.4%;其次是大兴区和通州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和5.8%,远高于全市3.8%的年均增长率。由此可见,北京市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郊区化现象已经从城市近边缘地区向远边缘地区延伸,这与城市的产业

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及趋势。 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核心指标从年末总人口数量,年末城镇人口数量,年末城镇人口比重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北京市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现状 (1) 第二节北京市年末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北京市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北京市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北京市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北京市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北京市年末总人口数量同全国年末总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北京市年末城镇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北京市年末城镇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年末城镇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北京市年末城镇人口数量占全国年末城镇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北京市年末城镇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北京市年末城镇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年末城镇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及分布图(DOC)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分布背景介绍 编辑 分布特点

编辑 人口数目 编辑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分布地区 编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截至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达616.2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2%;草原面积300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52.4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4.46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65.9% 。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基本政策 编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生育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制定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明显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1953年7月1日为3532

北京常住外来人口的地区分布

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地区分布 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常住外来人口已占到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的1/3强,成为北京市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外来人口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常住外来人口超过百万 2010年人口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常住外来人口中,男性382.7万人,占54.3%;女性321.8万人,占45.7%,性别比为118.9。 分区县看,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常住外来人口超过百万,分别为151.5万人和125.6万人,分别占全市常住外来人口的21.5%和17.8%。与2000年相比,朝阳区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海淀区下降了5.3个百分点。昌平区、丰台区和大兴区的常住外来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分别为84.7万人、81.3万人和64.4万人,分别占全市常住外来人口的12.0%、11.5%和9.1%,昌平跃居成为常住外来人口的第三大区。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和怀柔区的常住外来人口在10万-50万人之间,其余区县的常住外来人口不足10万人。

图1 外来人口分布情况 从增长情况看,通州区、昌平区和大兴区这三个区的常住外来人口增长最快。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8.6%、18.3%和18.2%,远高于本地区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速;其次是密云县和朝阳区,常住外来人口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1.6%和11.3%;增速较低的是门头沟区和石景山区,年均增速分别为3.7%和4.8%。 二、常住外来人口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外来人口为54.7万人,占全市常住外来人口的7.8%,与2000年相比,增加25.0万人,比重降低3.8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拓展区为379.0万人,占全市常住外来人口的53.8%,比2000年增加220.8万人,比重降低7.8个百分点;城市发展新区为240.0万人,占全市常住外来人口的34.0%,比2000年增加184.7 万人,比重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延庆县 门头沟区平谷区密云县怀柔区房山区石景山区东城区顺义区西城区通州区大兴区丰台区昌平区海淀区朝阳区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分析

上海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有多少?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居住在上海半年以上的少数民族作了统计。上海现有53个少数民族(缺阿昌族、德昂族),共有103639人。其中,人数超过万人有回族,人数在千人以上还有满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苗族、壮族、侗族、维吾尔族、藏族、彝族等10个民族;人数在百人以上还有布依族、畲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土族、仡佬族、锡伯族、达斡尔族、水族等11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上还有黎族、仫佬族、佤族、门巴族、纳西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羌族、高山族、鄂温克族、拉祜族、傈僳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撒拉族、毛南族、赫哲族、布朗族等20个民族;人数在十人以下有基诺族、裕固族、京族、柯尔克孜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景颇族、珞巴族、怒族、保安族等11个民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上海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人口数在2万人以上的有回族(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28.3%)、土家族(12.2%)、苗族(11.4%)、满族(9.1%)和朝鲜族(8.1%)。 “六普”资料显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7.56万人(不包括其他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入籍中国的人口),比“五普”的10.36万人增加了17.2万人,增长165.9%,大大高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从人口比重来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2%。目前,上海少数民族个数达到55个,覆盖了国内所有少数民族。  2010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8,比全市人口性别比低5.61,比“五普”时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高4.34。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降一升”的趋势,即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 比“五普”时分别下降2.7个和4.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则上升了6.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老少比为29.9%,与全市总人口的老少比117.6%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比较年轻,其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市。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31.3%)比全市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其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口所占比重(18%和3.5%)分别比全市水平高出7.1个和1.6个百分点。 2 000年以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上海工作、学

北京人口居住分布

北京人口居住分布 被戏称环路“摊大饼”的北京城,多少人口住在五环内,多少人口住在五环外?他们里头多少是本地人,多少是外地人?昨天,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首次发布北京环路人口分布数据。数据显示,五环以外有1098万常住人口,占全市51.1%;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常住人口,占57.1%;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上基本一致。 57.1%常住人口在三至六环间环路分布全市有超过一半常住人口聚集在五环以外。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根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本市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7.1%;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941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43.8%;五环以外有1098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1.1%。“环路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展,即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分析。 那么是否中心城区居住了更多本地人口,而外来人口更多居住在五环外?统计数据发现,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上基本一致,但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突出。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637.6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77.9%;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532.1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65%;五环外有422.5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51.6%。 西城每平方公里站了25767人密度差异随着北京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密度也在逐步上升。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比2011年增加81人/平方公里。 分区县看,西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为25767人/平方公里;延庆县最低,只有158人/平方公里。分功能区看,常住人口密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开始向外围逐渐降低,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3953人/平方公里,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2.9倍,是城市发展新区的22倍,是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09.9倍。 央属高校人“扎堆”中心城区 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的集中以及公共服务的高质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从资源分布看,全国知名的小学、中学、大学大部分聚集在北京,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亦如此。“公共资源的聚集和分布不均,带来了交通、环境和众多社会问题。”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分析。 据市教委数据,2013年全市高校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数为102万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10643万占全国人口的8.41%,比1990年的1523万增长了16.70%。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1617.88 满族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839.94 土家族802.81 彝族776.23 蒙古族581.39 藏族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297.15 侗族296.03 瑶族263.74 朝鲜族192.38 白族185.81 哈尼族143.97 哈萨克族125.05 黎族124.78 傣族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70.96 僳僳族63.49 仡佬族57.94 东乡族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45.37 水族40.69 佤族39.66 纳西族30.88 羌族30.61

土族24.12 仫佬族20.74 锡伯族18.88 柯尔柯孜族16.08 达斡尔族13.24 景颇族13.21 毛南族10.72 撒拉族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布朗族9.19 塔吉克族4.10 阿昌族3.39 普米族3.36 鄂温克族3.05 怒族2.88 京族2.25 基诺族2.09 德昂族1.79 保安族1.65 俄罗斯族1.56 裕固族1.37 乌孜别克族1.24 门巴族0.89 鄂伦春族0.82 独龙族0.74 塔塔尔族0.49 赫哲族0.45 高山族0.45 珞巴族0.29

北京市人口状况

北京市人口状况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综合反映出北京市人口发展具有以下特点: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538万人;出生率为6.3‰,死亡率为5.2‰,自然增长率为1.1‰。与2000年相比常住人口增加174.4万人,增长12.8%,年均增长2.4%。全市人户分离人口超过200万;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就业结构日趋优化、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人口分布呈现城区人口向外扩散趋势。 一、户籍人口快速增长 常住人口中,具有北京市户籍的人口1180.7万人,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357.3万人。与2004年相比,户籍人口增加17.8万人,增长1.5%,是2000年以来户籍人口增加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增加27.5万人,增长8.3%。在全市增加的45.3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60.7%,户籍人口占39.3%。 二、近郊区和远郊区县人口比重上升 从地区分布看,四个城区常住人口为205.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4%;四个近郊区人口为748万人,占48.6%;十个远郊区县人口为584.8万人,占38%。与2000年相比,城区常住人口减少7.3万人,近郊区和远郊区县常住人口分别增加106万人和75.7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和2.8%。 三、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2005年,全市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年,比2000年增加0.7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62.1万人,占24.4%;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为372.3万人,占25.1%;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77万人,占32.2%;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12.2万人,占14.3%。与2000年相比,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其比重上升了6.9个百分点。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六次普查)

gaopengly2011|七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壮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 回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 满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 苗族:9,426,007人,占比0.7072% 彝族:8,714,393人,占比0.6538% 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 藏族:6,282,187人,占比0.4713% 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 侗族:2,879,974人,占比0.2161% 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 瑶族:2,796,003人,占比0.2098% 白族:1,933,510人,占比0.1451% 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 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 黎族:1,463,064人,占比0.1098% 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 傣族:1,261,311人,占比0.0946% 畲族:708,651人,占比0.0532% 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 东乡族:621,500人,占比0.0466% 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 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 佤族:429,709人,占比0.0322% 水族:411,847人,占比0.0309% 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 羌族:309,576人,占比0.0232% 土族:289,565人,占比0.0217% 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 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 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 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 达斡尔族:131,992人,占比0.0099% 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 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 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 塔吉克族:51,069人,占比0.0038% 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 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 怒族:37,523人,占比0.0028% 鄂温克族:30,875人,占比0.0023% 京族:28,199人,占比0.0021% 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 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 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 俄罗斯族:15,393人,占比0.0012% 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 乌孜别克族:10,569人,占比0.0008% 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 鄂伦春族:8,659人,占比0.0006% 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 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 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 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 塔塔尔族:3,556人,占比0.0003%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448人,占比0.0001% 其他未识别的民族:640,101人,占比0.0480%

55个少数民族各自的人口数量排序

55个少数民族各自的人口数量排序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2.9533亿人。其中汉族人口数为115,940万人,占91.59%;少数民族人口数为10,643万占8.41%。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排序(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注:壮族、满族与汉族执行同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即城市一胎,农村2胎,禁止2胎以上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 297.15 侗族 296.03 瑶族 263.74 朝鲜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萨克族 125.05 黎族 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 70.96 僳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东乡族 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纳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锡伯族 18.88 柯尔柯孜族 16.08 达斡尔族 13.24 景颇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 3.36 鄂温克族 3.05

少数民族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湖南已是拥有56个民族成份的民族大家庭。全省总人口6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增加个百分点,而同期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表明湖南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与全国相比,不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全国高个百分点,增幅也比全国高个百分点,表明湖南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民族成份的增加,民族人口的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不仅享有政治上的平等,能够并且愿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民族意愿,民族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

族间的团结更加紧密,而且也证明随着民族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已经能够承载比过去更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口与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会从两个方面制约民族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分散有关民族政策的优惠量,影响民族政策的效益;另一方面加剧了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难度,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基本情况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各少数民族构成,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满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达6 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其他44个少数民族人口共万人,占%。人口在1 000人以上的少数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