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_导学案_第六课_修改版[1]

文化生活_导学案_第六课_修改版[1]

文化生活_导学案_第六课_修改版[1]
文化生活_导学案_第六课_修改版[1]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制作人:蔡金兵马永春黄进

【今天的努力,是明天成功的基础】

一、【课程标准】

3.9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和史书典籍。

(3)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感受中化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3)学生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三、【学习重点、难点】

(1)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点)

(2)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难点)

(3)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重点、难点)

四、【学法指导】

1、将自主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笔标注出来,课上通过小组研讨或合作探究的方式予以解决。

2、通过反馈练习,巩固基础,强化运用。

五、【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基础过关

1、中华文化的特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见课本P63

(可采取巧妙记忆法:殷周影响,春战雏形;秦划时代,汉儒至尊;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衰微,再创辉煌。)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是很有说服力的。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P66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A、作用: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B、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C、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意义

A、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意义:我国的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文化区域性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

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特点。

②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

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

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

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①含义:

②意义: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1、2010年11月27日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学者齐聚湖南省常德市,分享

对上古时期与尧舜齐名的“善卷”其人其事研究成果,探讨善卷文化对海峡

两岸发展的意义。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托人向常德市鼎城区赠送了

“善卷故里”和百德善为先,一心卷之首“的题词。

“善卷相传为尧舜时期的著名隐士,据《吕氏春秋》记载,帝尧曾被善卷的

德行达智所感动,拜善卷为师。

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认为,善卷文化对具有和谐前景

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用善卷文化构建起两岸关系的新高地,

来保护传统文化,发扬善德文化。

思考: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2、2009年2月,著名的中医学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袁家麟指出,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

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1)上述材料体现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

(2)思考中华文化为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六、【巩固练习、学习测评】

1、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B.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

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3、“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

A.受历史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受地理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是导致文化区域性的主要原因

D.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1

2

4、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和共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④

5、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 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7、“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8、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 .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 .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 .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9、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 .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 .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 .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10、(2011?广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11、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12、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霍普金斯认为,21世纪的中国,有能力利用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帮助世界各国建造更加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这肯定了

A .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B .中华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文化

C .中华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 .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13、由于各地语言的差别,由此诞生了昆、京、川、豫、晋、湘、沪、扬、淮、越等剧种以及山东快书、天津三句半、河南坠子、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评话等曲种。这主要说明

A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 .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 .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4、右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 1.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可见 A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B .孝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C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

15、中秋是中国的传统佳节,2008年开始正式成为国家

的法定假日。国家将中秋等民族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其意义在于(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 ②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④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区域特征 C .博大精深 D .源远流长

17、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

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8、近现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过程,其重要转折点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B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9、从2007年12月15日起,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对安徽境内的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考察。通过考查发现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

成为中国的“古代文化长廊”。 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

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

意识提出建议。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概述 本单元阐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力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从逻辑上看,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展开,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 本单元内部的结构关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特征一)——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见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新辉煌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征二)——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化地域差异(区域性:吴越文化、滇黔文化)——文化民族性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的衰微,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 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要引导学生以“文

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 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文化、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2—P66,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 识,初步识记 自主探究 1、古代辉煌的历程 阅读课本P62—63,思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在教材上做好标记和勾画。 2.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阅读课本64页思考问题并在教材上做好标记 ① 文字、汉字的意义是什么? ②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是什么? 3、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阅读课本第65、66页思考问题并在教材上做好标记。 ①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华文化为什么在近代思考: 1、归纳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 2文字的作用与汉字的作用有何异同? 3、判断: (1) 文字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标志。( ) (2)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再认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观察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分析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懂得文化影响需要自觉学习和主动感悟。 3、总结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体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文化素养的关系。 4、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三、知识清单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哪些方面?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 4、概括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人只要处于一个特定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说明: 2、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发挥着深远持久的正确引导。() 说明: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说明: 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广东卷]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3高考,江苏卷]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3、(2013广东揭阳一模)30.“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给上述材料加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B.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第六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的辉煌历程 2、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①文字:是文化的____________,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 ②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小区分:文字≠汉字,是人选入文代的标,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汉字与民族节日的作用不同。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_________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 (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小提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 (1)在____________领导和_________________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_____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__相协调,既保持____________,又体现时代性。 【练一练】 1.判一判:下列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文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汉字和史书典籍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5)中华文化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6)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文化生活_导学案_第六课_修改版[1]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制作人:蔡金兵马永春黄进 【今天的努力,是明天成功的基础】 一、【课程标准】 3.9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和史书典籍。 (3)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感受中化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3)学生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三、【学习重点、难点】 (1)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点) (2)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难点) (3)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重点、难点) 四、【学法指导】 1、将自主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笔标注出来,课上通过小组研讨或合作探究的方式予以解决。 2、通过反馈练习,巩固基础,强化运用。 五、【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基础过关 1、中华文化的特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见课本P63 (可采取巧妙记忆法:殷周影响,春战雏形;秦划时代,汉儒至尊;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衰微,再创辉煌。)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是很有说服力的。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P66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A、作用: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B、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C、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意义 A、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意义:我国的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文化区域性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 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特点。 ②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 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 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 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 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 ①含义: 。 ②意义: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1、2010年11月27日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学者齐聚湖南省常德市,分享 对上古时期与尧舜齐名的“善卷”其人其事研究成果,探讨善卷文化对海峡 两岸发展的意义。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托人向常德市鼎城区赠送了 “善卷故里”和百德善为先,一心卷之首“的题词。 “善卷相传为尧舜时期的著名隐士,据《吕氏春秋》记载,帝尧曾被善卷的 德行达智所感动,拜善卷为师。 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认为,善卷文化对具有和谐前景 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用善卷文化构建起两岸关系的新高地, 来保护传统文化,发扬善德文化。 思考: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2、2009年2月,著名的中医学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袁家麟指出,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 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1)上述材料体现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 (2)思考中华文化为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六、【巩固练习、学习测评】 1、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B.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 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3、“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 A.受历史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受地理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是导致文化区域性的主要原因 D.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1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重点、难点】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主学习】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历程 (1)求索目标: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历史结论:奉行“”论或“”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3)重振标志: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4)新民主主义文化:①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②主线:。③主体:。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基本内涵:①指导思想:。②根本目标:培育有理想、、有文化、的公民。③时代要求:面向、面向、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④本质特征:文化。(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特别提醒:“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 (1)灵魂: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4)基础:。 2.为什么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2)必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怎么办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鼓舞斗志;用引领风尚。 ▲特别提醒:文化多样性并非指指导思想“多元化”。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即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建

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解释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确认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解释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现象,确认文化素养需要培养。 3、说出文化具有的丰富形式。解释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所受到的文化影响。 4、结合实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说明我国应对文化挑战、维护文化安全的措施。 二、重点与难点: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与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的关系。 三、知识清单 1、文化的含义?区别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的特点? 3、如何理解文化的力量? 4、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 说明: 2.文化总是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 说明: 3.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高考,安徽卷]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 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 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高考,天津卷]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 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 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 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3、[2013高考,海南卷]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 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 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优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 1.了解调查报告相关知识,掌握调查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通过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实地采访调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做贡献。 2.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了解调查报告: 1.概念解说: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兼有通讯和评论的某些特点,但又与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通讯相比,二者都有大量的事实材料,而且对事实的叙述都比较完整;但通讯往往是写一连串的事件情节,有形象的刻画和细节描绘,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感人的形象来表现主题,而调查报告则侧重用事实说明问题,它的主题是由作者直接表述出来的。与评论相比,它们都有鲜明的观点,有理论色彩;但评论文章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证实其观点,而调查报告则主要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 2.类型: (1)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

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导学案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岀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___________ 的过程。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3.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 )要反对“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即一味固守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 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2)要反对“”和“”,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4?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实现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 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二)归纳背诵:文化创新的作用(P49-50 )文化创新的途径(P51-55 ) 二、合作学习(议) 1、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3、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4、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5、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6、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实践。() 7、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8、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10、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11、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 12、结合课本P54第一个虚线框内容,谈谈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13、结合课本P54第二个虚线框内容,谈谈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四、探究未知: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文化生活第九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班级:姓名:学号: ①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1)为什么: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和作用。 (2)怎么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技 (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 (2)怎么办:大力加强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3.发展文化事业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坚持把发展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为什么: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 2.怎么办:(1)开展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2)完善体系。(3)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4)青年学生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疑难解答】 1.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2.反对误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 3.注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关系

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教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教案 第六课 课标题是 一、【考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构建知识体系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见证?????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1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创造新辉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2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文艺:在世界文艺宝库 中占有重要位置科技:中国的科技长期 处于世界的前列区域性?????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 的□3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特色民族性?????中华文化呈现多种□4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5各自的民族特性 ?????包容性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意义 三、主干知识默写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是什么? 2、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 3、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4、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其意义是什么?它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什么关系? 5、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什么?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其表现在文艺和科技上。 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国文学艺

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注: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的;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实战演习】 1、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①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②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③④正确。 2、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包容性。澳门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①④符合题意。澳门文化的性质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澳门文化中西元素的主次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3、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答案C。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

(完整版)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学案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一、学习提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即文化具有普遍性。 3.文化生活: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1)内涵:“文化生活”的“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2)外延: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3)广义上的“文化”与狭义上的“文化”的不同: 前者指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和;后者专指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的程度。 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同的。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1)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才有文化,文化是。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特别 文 化 一 般第二单元是什么为什么 第一单元 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 济、政治 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中 华 文 化第四单元怎么看怎么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 族精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 生活

是通过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都属于;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和的历史中。 二、课堂探究 1.判一判:不同区域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提示:错误。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有各自特色,又有共同之处。 2.判一判: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一切现象都是文化现象。()提示: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醒:文化具有双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人和社会具有促进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对人和社会起阻碍作用。笼统地认为“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忽视了文化的双重性。 4想一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吗? 提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精神”转化为“物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人的实践,如果没有人的实践,精神永远是精神,精神不会自动转化为物质力量。 三、典型例题分析 1.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材料强调古村落、古民居对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即物质载体对文化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居”与文化的关系,而非文化的创造与产生,C项不符合题意。 2、电视连续剧《钢铁年代》以工业建设史为大背景,通过鞍钢工厂甚至幸福大院这个小窗户,透过主人公的命运和人生,让观众得以一窥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鼓舞着有梦想的人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进。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答案C。解析《钢铁年代》属于文化作品,通过播放《钢铁年代》鼓舞着有梦想的人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进。这表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B项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项说法错误。 四、模拟高考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2.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表明() A.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特色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人民大众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D.不同区域文化各有特色 4.我们通过电脑网络、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5.20世纪末,四川全兴集团宣称,在对成都锦江水井街的酿酒车间实施环保改造时,发现了600年前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于是他们追溯历史,把文化掺在酒里卖,抓住多次文化事件树立水井坊品牌形象,仅仅用七年时间便取得了骄人的

2015年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课导学案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列举中外一些主要的民族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不同的意义。 2、列举中外一些主要的文化遗产,体会其文化的历史价值。 3、解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4、列举实例,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列举实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二、重点与难点: 1、民族节日。 2、文化遗产。 3、文化多样性。 4、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三、知识清单 1、民族节日的含义与意义。 2、文化遗产的分类、地位与作用。 3、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5、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原因? 6、文化传播的途径? 7、文化传播的手段? 8、大众传媒的作用?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说明: 2.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 说明: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说明: 4、人口迁徒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说明: 五、巩固练习 1、(2013广东汕尾一模)31.深圳原创动画《卖猪》凭借独特的视觉元素、原生态的民族风格、黑色幽默笑中带泪的叙述方式,获得2012东京国际动漫节公募单元最高奖项.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由此可见() A.技术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基础 B.文化在继承后获得发屣 C.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2、(2013广东韶关一调)30.经过16载的不懈努力,2012 年7月1日,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对于世界遗产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对研究人类的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对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文化的概念 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 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三、学习方法 综合采用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个体独学第一框体味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 ①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②从形式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的部分。 2.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的产物。 ②文化史人们享有的一种。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 二.文化的力量

1.本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3.表现:文化队社会发展生产深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的历史中。 五、独学困惑 六、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 探究活动一: (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文化:喜欢的文艺节目有哪些?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活动二: 1、文化是什么?

2、归纳文化的特点。 七、学以致用 当堂检测 1.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学校有校园文化,社区有社区文化,到打开电脑,可以领略网络文化......这说明()①文化现象无时不有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文化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④所有社会现象都是文化现象。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3.蒙古族黑车白帐,逐水草而居;献哈达是藏族最庄重的待客礼仪;回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苗族服饰反映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壮族刚劲豪放的舞蹈体现了其民族性格。这表现出文化() A.一种精神力量B.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人类特有的现象D.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4~6题。 4.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

高中文化生活学案教案

高中文化生活学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目标导航】 1、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学习重难点】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课前自主学习】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民族身份 的。从和中,能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 (1)形成:。 (2)作用和功能:庆祝民族节日,是的,也是的。 3、文化遗产: (1)意义和价值:A、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 B、对世界文化说:

。 (2)保护文化遗产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和各具特色。 2、文化是民族的(个性):各民族间和、和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所以,文化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和; 3、文化是世界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有其,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的色彩。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又要, 2、原因(意义): (1)对本民族文化来说:是。它起着的重要作用,是。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2)对世界文化来说:是。他们都以其鲜明的,共同推动了。 3、怎样做: (1)原则:。 (2)具体要求: 【课堂互动探究】

文化生活第一框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 【重、难点】 【课前预习】 课前问题导学:阅读教材思考并在相应的地方做出记号 1、文化的含义、特点? 2、文化的作用? 【合作探究】 【课前导读和探究】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culture)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对人的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了“教化”的涵义。 当前得到公认的最早的文化定义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的界定:“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经验和知识;不是自然存在物,而是经过人类意识作用加工出来的东西。 (视频展示)--认识文化现象,体会体味文化 8月10日晚,第二届青奥会开幕式在南京市奥体中心举行。来自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988名学员,参加了开幕式3个篇章6个节目的演出,尤其是压轴节目《筑梦》,120名高空威亚在地面400名学员的配合下,上下翻飞、腾空飞跃,并组成了各种不同的造型 (问题思考)--请你谈谈你对青奥会开幕式的看法

——图片展示,我国的不同文化(使学生对文化有了整体印象,时时有文化,处处有文化) (阅读梳理)--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梳理领会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即文化具有普遍性 (3)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有不同的,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 ⑴文化的内涵 ①含义: ②内容: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⑵文化的特点 ①从文化的产生看: ②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看: ③从文化的载体看: (3)文化的外延 静态看: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如:、、、、、 、、、。 动态看:人们进行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点评拓展:我们所讲的文化,是指文化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能够。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评拓展 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