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教案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教案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教案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教案

个性化教案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

形为:(1)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

理可以变形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a +b +c )·r (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 是三

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

4.三角形内角和为π,故有sin A >0 sin A =sin(B+ C ),cos A =-cos(B+ C )

5.三角形大边对大角,或者说大角对大边。即:若a >b , A > B ,sin A> sin B 知一推二

6.正弦值(不是1)的情况下,对应角度有两个,而余弦值与角度一一对应。 【常考考点】

1.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

2.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以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灵活运用)

【解题关键】

1.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

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通过正、余定理变形技巧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解题过程中做到正余弦定理的正确选择).

3.能利用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准确判断解三角形的情况。

4.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大边对大角)、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注意解的情况.如已知a,b,A,则

【一条规律】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中,A>B?a>b?sin A>sin B.

【两类问题】

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应注意区分.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2)已知三边,求各角.【两种途径】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

(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 双基自测

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A =60°,B =75°,a =10,则c 等于( ). A .5 2 B .10 2 C.1063

D .5 6

解析 由A +B +C =180°,知C =45°,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c

sin C , 即

1032=c 22

.∴c =1063. 答案 C

2.在△ABC 中,若sin A a =cos B

b ,则B 的值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

sin A sin A =cos B

sin B ,∴sin B =cos B ,∴B =45°.

答案 B

3.(2011·郑州联考)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

∵0<A <π,∴A =60°. 答案 C

4.在△ABC 中,a =32,b =23,cos C =1

3,则△ABC 的面积为( ). A .3 3 B .2 3 C .4 3 D. 3 解析 ∵cos C =1

3,0<C <π, ∴sin C =22

3,

∴S △ABC =1

2ab sin C

=12×32×23×22

3=4 3. 答案 C

5.已知△ABC 三边满足a 2+b 2=c 2-3ab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_. 解析 ∵a 2+b 2-c 2=-3ab , ∴cos C =a 2+b 2-c 22ab =-3

2, 故C =150°为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答案 150°

考点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

[审题视点]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或已知两角及一边,可利用正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但要注意解的判断.

解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3sin A =2sin 45°,

∴sin A =3

2.

∵a >b ,∴A =60°或A =120°.

当A =60°时,C =180°-45°-60°=75°, c =b sin C

sin B =6+22;

当A =120°时,C =180°-45°-120°=15°, c =b sin C

sin B =6-22.

(1)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

(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

【训练1】(2011·北京)在△ABC中,若b=5,∠B=π

4,tan A=2,则sin A=________;a=________.

解析因为△ABC中,tan A=2,所以A是锐角,

且sin A

cos A=2,sin

2A+cos2A=1,

联立解得sin A=25 5,

再由正弦定理得

a

sin A=

b

sin B,

代入数据解得a=210.

答案25

5210

考点二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

2a+c

.

(1)求角B的大小;

(2)若b=13,a+c=4,求△ABC的面积.

[审题视点] 由cos B cos C =-b

2a +c ,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求解.

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

a 2+c 2-

b 2

2ac , cos C =a 2+b 2-c 2

2ab .

将上式代入cos B cos C =-b

2a +c 得:

a 2+c 2-

b 22a

c ·2ab a 2+b 2-c 2=-b

2a +c , 整理得:a 2+c 2-b 2=-ac . ∴cos B =a 2+c 2-b 22ac =-ac 2ac =-12.

∵B 为三角形的内角,∴B =2

3π. (2)将b =13,a +c =4,

B =2

3π代入b 2=a 2+c 2-2ac cos B , 得b 2=(a +c )2-2ac -2ac cos B , ∴13=16-2ac ? ?

???1-12,∴ac =3.

∴S △ABC =12ac sin B =33

4.

(1)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

边进行变形是迅速解答本题的关键.

(2)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训练2】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其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且2cos 2 A

2+cos A =0. (1)求角A 的值;

(2)若a =23,b +c =4,求△ABC 的面积. 解 (1)由2cos 2 A

2+cos A =0, 得1+cos A +cos A =0, 即cos A =-1

2, ∵0<A <π,∴A =2π

3.

(2)由余弦定理得,a 2

=b 2

+c 2

-2bc cos A ,A =2π

3,

则a 2=(b +c )2-bc ,又a =23,b +c =4, 有12=42-bc ,则bc =4, 故S △ABC =1

2bc sin A = 3.

考点三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3】?在△ABC中,若(a2+b2)sin(A-B)=(a2-b2)sin C,试判断△ABC的形状.[审题视点] 首先边化角或角化边,再整理化简即可判断.

解由已知(a2+b2)sin(A-B)=(a2-b2)sin C,

得b2[sin(A-B)+sin C]=a2[sin C-sin(A-B)],

即b2sin A cos B=a2cos A sin B,

即sin2B sin A cos B=sin2A cos B sin B,所以sin 2B=sin 2A,

由于A,B是三角形的内角.

故0<2A<2π,0<2B<2π.

故只可能2A=2B或2A=π-2B,

即A=B或A+B=π

2.

故△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统一.即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间的关系式;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边的关系.

【训练3】在△ABC中,若

a

cos A=

b

cos B=

c

cos C;则△ABC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C cos C .

即tan A =tan B =tan C ,∴A =B =C . 答案 B

考点四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3】?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

3. (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2)若sin C +sin(B -A )=2sin 2A ,求△ABC 的面积.

[审题视点] 第(1)问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通过方程组求解;第(2)问根据sin C +sin(B -A )=2sin 2A 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将角的关系转换为边的关系,求出边a ,b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解 (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a 2+b 2-ab =4.

又因为△ABC 的面积等于3,所以1

2ab sin C =3,得ab =4,联立方程组??

?

a 2+

b 2-ab =4,ab =4,解得???

a =2,

b =2.

(2)由题意,得sin(B +A )+sin(B -A )=4sin A cos A , 即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 当cos A =0,即A =π2时,B =π

6, a =433,b =233;

当cos A ≠0时,得sin B =2sin A , 由正弦定理,得b =2a .

联立方程组???

a 2+

b 2-ab =4,

b =2a ,

解得???

??

a =233,

b =433.

所以△ABC 的面积S =12a b sin C =23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任意三角

形都成立,通过这些等式就可以把有限的条件纳入到方程中,通过解方程组获得更多的元素,再通过这些新的条件解决问题.

【训练3】 (2011·北京西城一模)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os B =4

5,b =2.

(1)当A =30°时,求a 的值;

(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 解 (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

3, 所以a =53.

(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

5,

所以3

10ac =3,ac =10.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得4=a 2+c 2-8

5ac =a 2+c 2-16,即a 2+c 2=20. 所以(a +c )2-2ac =20,(a +c )2=40. 所以a +c =210.

阅卷报告4——忽视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致错

【问题诊断】 考查解三角形的题在高考中一般难度不大,但稍不注意,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

【防范措施】 解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估算是一个重要步骤,估算时应考虑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

【示例】?(2011·安徽)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a =3,b =2,1+2cos(B +C )=0,求边BC 上的高.

错因 忽视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定理,产生了增根. 实录 由1+2cos(B +C )=0, 知cos A =12,∴A =π3, 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 sin B =

b sin A a =22,∴B =π4或3π

4.

以下解答过程略.

正解 ∵在△ABC 中,cos(B +C )=-cos A , ∴1+2cos(B +C )=1-2cos A =0,∴A =π

3. 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 ∴sin B =b sin A a =2

2.

∵a >b ,∴B =π4,∴C =π-(A +B )=5

12π. ∴sin C =sin(B +A )=sin B cos A +cos B sin A =22×12+22×3

2=6+24. ∴BC 边上的高为b sin C =2×

6+24=3+1

2.

【试一试】△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 A =2a . (1)求b

a ;

(2)若c 2=b 2+3a 2,求B . [尝试解答] (1)由正弦定理得, sin 2A sin B +sin B cos 2A =2sin A ,即 sin B (sin 2A +cos 2A )=2sin A . 故sin B =2sin A ,所以b

a = 2.

(2)由余弦定理和c 2=b 2+3a 2,得cos B =(1+3)a

2c .

由(1)知b 2=2a 2,故c 2=(2+3)a 2.

可得cos 2

B =12,又cos B >0,故cos B =2

2,所以B =45°.

【巩固练习】

1 .在锐角ABC ?中,角,A B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若2sin ,a B A =

则角等于( )

A .3π

B .4π

C .6

π D .12π

2 .设△ABC 的内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 , 若cos cos sin b C c B a A +=, 则△ABC 的形状为

(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3 .在ABC ?,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a b c 1

sin cos sin cos ,2

a B C c B A

b +=,a b B >∠=

且则( )

A .

6

π

B .

3

π C .

23

π D .

56

π 4 .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2b =,6

B π

=,4

C π

=

,则ABC ?的面积为( )

(A )2 (B 1 (C )2 (D 1

5.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2B A =,1a

=,b =,则c = ( )

A .

B .2

C

D .1

6.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2,3sin 5sin b c a A B +==,则角C = ( )

A .

3

π

B .

23

π C .

34

π D .

56

π 7.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

23cos cos 20A A +=,7a =,6c =,则b =

( ) A .10

B .9

C .8

D .5

8.在△ABC 中,3,5a b ==,1

sin 3

A =

,则sin B = ( )

A .

15

B .

59 C .

3

D .1

9.已知ABC ?的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2220a ab b c ++-=,则角C 的大小是

________

10.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b c a b c ac ++-+=.

(I)求B

(II)若1

sin sin 4

A C =

,求C 11.在△ABC 中, 内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 b , c . 已知sin 3sin b A c B =, a = 3, 2cos 3

B =

. (Ⅰ) 求b 的值;

(Ⅱ) 求sin 23B π?

?- ???的值.

12.在锐角△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2asinB=3b . (Ⅰ)求角A 的大小;

(Ⅱ) 若a=6,b+c=8,求△ABC 的面积.

13.(本小题满分13分,(Ⅰ)小问4分,(Ⅱ)小问9分)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 a 2=b 2+c 2+3bc (Ⅰ)求A ; (Ⅱ)设3a =,S 为△ABC 的面积,求3cos cos S B C +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B 的值.

14.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AsinB+sinBsinC+cos2B=1.

(1)求证:a,b,c 成等差数列;(2) 若C=

23

π,求

a

b

的值.

15.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 已知cos23cos()1A B C -+=.

(Ⅰ)求角A 的大小; (Ⅱ)若△ABC 的面积53S =5b =,求sin sin B C 的值.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考风向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学习要领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 c 2R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cos A

解三角形题型5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供参考)(新)

解三角形题型5: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1、(2013·陕西高考文科·T9)设△ABC 的内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若 cos cos sin b C c B a A +=, 则△ABC 的形状为 (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2、(2010上海文数)18.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 则△ABC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3、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4、在△ABC 中,已知2a b c =+,2 sin sin sin A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5、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cos sin 2=,那么△ABC 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6、A 为ΔABC 的一个内角,且sinA+cosA= 12 7 , 则ΔABC 是______三角形. 7、在△ABC 中,若c C b B a A sin cos cos = =,则△ABC 是( ) A .有一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有一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8、若(a+b+c)(b+c -a)=3abc,且sinA=2sinBcosC, 那么ΔABC 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9、(2010辽宁文数17)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 且2sin (2)sin (2)sin a A b c B c b C =+++ (Ⅰ)求A 的大小; (Ⅱ)若sin sin 1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10、在ABC ?中,已知2222()sin()()sin()a b A B a b A B +?-=-?+,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11、在ΔABC 中,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形状: ①B=60°,b 2=ac ; ②b 2tanA=a 2tanB ; ③sinC= B A B A cos cos sin sin ++④ (a 2-b 2)sin(A+B)=(a 2+b 2)sin(A -B).

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

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 【定理推导】 如图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思考: (1)∠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用一个 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如图1-2,在Rt ?ABC 中,设BC=a 、AC=b 、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 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a sin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则a b c c sinA sinB sin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证法二:(向量法)过点A 作j AC ⊥ ,由向量的加法可得AB AC CB =+ 则 ()j AB j AC CB ?=?+ ∴j AB j AC j CB ?=?+? ()()0 0cos 900cos 90-=+- j AB A j CB C ∴sin sin =c A a C ,即 sin sin = a c A C 证明三:(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 =∠D ,∴ 2sin sin a a CD R A D ===, 同理:sin b B =2R ,sin c C =2R 同理,过点C 作⊥ j BC ,可得sin sin =b c B C ,从而a b c sinA sinB sinC == 类推: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 从上面的探究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c b a C B A (图1-2) c b a C B A (图1-3) c b a C B A j C B A (图1-1) a b c O B C A D

高三第一轮复习正余弦定理教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正、余弦定理及应用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命题走向 对本讲内容的考察主要涉及三角形的边角转化、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三角形内三角函数的求值以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立体几何体的空间角以及解析几何中的有关角等问题。今后高考的命题会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主要依托,结合实际应用问题考察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是中、难度的解答题。 三.要点精讲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如图,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如图6-29,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 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cos A =bc a c b 2222-+ ; cos B =ca b a c 2222-+ ; cosC=ab c b a 22 22-+ (4)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B=60°;△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2020年高考数学复习利用正余弦定理破解解三角形问题专题突破

2020 年高考数学复习利用正余弦定理破解解三角形问题专题突破 考纲要求: 1.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1 2.会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几何计算问题S ab sin C . 2 基础知识回顾: a b c 1. ===2R,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sin A sin B sin C 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 a∶b ∶c=sin A∶sin B∶sin C;(2) a=2 Rsin A,b=2Rsin B,c=2Rsin C. 2 .余弦定理:a2=b 2+c2-2 bccos A,b 2=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 b 2+c2-a2a2+c2-b2a2+b 2-c2 变形:cos A =,cos B=,cos C= 2bc 2ac 2ab 4. 三角形常用的面积公式 1 1 1 1 abc (1)S=a·h a(h a表示a边上的高).(2) S=absinC =acsinB =bcsinA = 2 2 2 2 4R

1 (3)S=2r(a+b+c)(r 为内切圆半径).应用举例: 类型一、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已知中,,点在边上,且.(1 )若,求; (2 )求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所以: 中,利用正弦定理得:

由于: 则: ,, 由于:,则:, 得到:, 所以的周长的范围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尤其在求三角形周长时解题方法是利用正弦定理将边长转化为角的问题,然后利用辅助角公式进行化简,求出范围,一定要掌握解题方法。 【例2】已知在中,所对的边分别为,. (1 )求的大小; (2)若,求的值. 【答案】(1 )或(2)1

公开课教学设计(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解三角形教学设计 四川泸县二中吴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余弦定理,能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并能够解决与实际问题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熟悉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难点: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问题应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这部分的核心内容就是正余弦定理的应用。重点突出三类问题: (1)是围绕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展开的简单应用 (2)是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等和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3)是围绕解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开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方法整合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 = = 2、三角形面积公式:C S ?AB = = = 3、余弦定理:C ?AB 中2a = 2b = 2c = 4、航海和测量中常涉及如仰角、俯角、方位角等术语 5、思想与能力:代数运算能力,分类整合,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二、典例探究 例1 [2012·四川卷](小组讨论,熟悉定理公式的应用)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AE=1,连接EC 、ED 则sin∠CED=_______(尝试多法) 解3:等面积法 解4:观察角的关系,两角和正切公式 解5:向量数量积定义 练1: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6 B.??????π6,π C.? ????0,π3 D.???? ??π3,π 解1:由正弦定理a 2≤b 2+c 2-bc ,由余弦定理可知bc ≤b 2+c 2-a 2=2bc cos A ,即1C D E C D E C D =?==1解:中,, 222210EC ED CD EC ED +-∠?∴=cos CED 10∴∠sin CED 021135CD E C E D C ==∠=解:, sin sin CD EC CED EDC =∠∴∠ sin 10CD EDC EC ?∠∴∠=sin CED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第一篇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知识清单】 一、三角形有关性质 (1)在△ABC 中,A +B +C =π;a +b >c ,a -b b ?sin A >sin B ?A >B ; (2)三角形面积公式:S △ABC =12ah =12ab sin C =1 2ac sin B =1sin 2 bc A ; (3)在三角形中有:sin 2A =sin 2B ?A =B 或2 A B π += ?三角形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sin(A +B )=sin C ,()cos cos A B C +=-,sin A + B 2=cos C 2 .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内容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222sin a b c bc A =+- 2222sin b a c ac B =+- 222 2sin c a b ab C =+- 变形 形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 C R =; ③::c sin :sin :sin a b A B C =; ④sin sin +sin sin a b c a A B C A ++=+.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 222cos 2a b c C ab +-= 解决 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 边和其他两个角. 三、解斜三角形的类型 (1)已知两角一边,用正弦定理,有解时,只有一解; (2)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有解的情况可分为以下情况,在ABC ?中,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 形 关系式 sin a b A < sin a b A = sin b A a b << a b ≥ a b > 解个数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上表中,为锐角,时,无解;为钝角或直角时,或均无解.

必修五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学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导学目标: 1.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进而进行恒等变换解决问题.2.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自主梳理 1.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1)在△ABC中,A+B+C=________; (2)a+b____c,a-bb?sin A____sin B?A____B; (4)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1 2ah= 1 2ab sin C= 1 2ac sin B=_________________; (5)在三角形中有:sin 2A=sin 2B?A=B或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sin(A+B)=sin C,sin A+B 2=cos C 2. 自我检测 1.(2010·上海)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A∶sin B∶sin C=5∶11∶13,则△ABC()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2.(2010·天津)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3bc,sin C=23sin B,则A等于() A.30°B.60°C.120°D.150° 3.(2011·烟台模拟)在△ABC中,A=60°,b=1,△ABC的面积为3,则边a的值为() A.27 B.21 C.13 D.3

4.(2010·山东)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 sin B +cos B =2,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 5.(2010·北京)在△ABC 中,若b =1,c =3,C =2π3 ,则a =________. 探究点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 例1 (1)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 (2)在△ABC 中,a =8,B =60°,C =75°,求边b 和c . 变式迁移1 (1)在△ABC 中,若tan A =13 ,C =150°,BC =1,则AB =________; (2)在△ABC 中,若a =50,b =256,A =45°,则B =________. 探究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2 (2011·咸宁月考)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且a 2+c 2- b 2=a c . (1)求角B 的大小; (2)若c =3a ,求tan A 的值. 变式迁移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B =2π3 ,b =13,a +c =4,求a . 探究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3 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变式迁移3 (2010·天津)在△ABC 中,AC AB =cos B cos C . (1)证明:B =C ; (2)若cos A =-13 ,求sin ????4B +π3的值. 1.解斜三角形可以看成是三角变换的延续和应用,用到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同时它 是对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的综合应用. 2.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

余弦定理教案完美版

《余弦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首先研究把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量化,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比较容易地证明了余弦定理。从而利用余弦定理的第二种形式由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角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C 如图1.1-4,在?ABC 中,设BC=a,AC=b,AB=c, 已知a,b 和∠C ,求边c b a (图1.1-4) [探索研究] 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1.1-5,设CB a =u u r r ,CA b =u u r r ,AB c =u u r r ,那么c a b =-r r r ,则 b r c r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a r B 从而 2222cos c a b ab C =+- (图1.1-5) 同理可证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2222cos a b c bc A =+-

正余弦定理与解三角形整理(有答案)

正余弦定理考点梳理: 1. 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在△ABC中,C=90°,AB=c,AC=b,BC=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A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c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b sin A=cos B=a c ,cos A=sin B= b c ,tan A= a b 。 C B 2.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a 如图6-29 ,在△ABC中,A、B、C为其内角,a、b、c 分别表示A、B、C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B+C=_____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3. 正弦定理: a b c 2R 。(R为外接圆半径)sin A sin B sin C a b c = ==2R的常见变形: sin A sin B sin C (1)sin A∶sin B∶sin C=a∶b∶c; (2) a b == sin A sin B c = sin C a+b+c =2R; sin A+sin B+sin C (3) a=2R sin_ A,b=2R sin_ B,c=2R sin_ C; a b c (4)sin A=,sin B=,sin C=. 2R 2R 2R 4. 三角形面积公式:S=1 2 ab sin C= 1 1 bc sin A=ca sin B. 2 2 5.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 的积的两倍。 2 2 2 a b c 2bccos A 2 2 2 b a c 2accosB 2 2 2 c b a 2ba cosC 或 cos A cos B cos C 2 2 2 b c a 2bc 2 2 2 a c b 2ac 2 2 2 b a c 2ab 余弦定理的公式:. 6.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资料

复习课: 解三角形 枣庄十八中 秦真 教学目标 重点: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结合三角形有关知识解决与三角形面积,形状有关的问题。 难点:如何选择适当的定理,公式,方法解决有关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能力点:定理公式方法的适当选取,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数学认识结构. 自主探究点:例题及变式的解题思路的探寻. 易错点:在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中会出现判断几解问题中易出现错误 学法与教具 1.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2.教具:投影仪. 一、【知识结构】 二、【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2 2 2 2cos b a c ac B =+- ,2 2 2 2cos c a b ac C =+- , 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 cos 2a b c C ab +-= 3.111 sin sin sin 222 ABC S ab C bc A ac B ?= == 4.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5.射影定理:cos cos a b C c B =+,cos cos b a C c A =+,cos cos c a B b A =+

6.三角形内角的诱导公式 (1)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 tan()C A B =+,cos sin 22 c A B +=,sin cos 22 C A B +=,... 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7.解三角形常见的四种类型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 ,由A+B+C=180°及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可求出角C ,再求,b c .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2 2 2 2cos a b c bc 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角B 、C.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a b A B = ,求出另一边b 的对角B ,由C=π-(A+B),求出c ,再由 sin sin a c A C =求出C ,而通过sin sin a b A B = 求B 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其判断方法,如下表: 8. 三、【范例导航】 题型(一):正、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 计算出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由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两边;(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他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有两方面的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两角;(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利用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进而求出其他两角. 例1.在?ABC 中,已知a =c = ,45B =o ,求b 及A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案 第一课时 正弦定理 (一) 课题引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图1.1-1) (二) 探索新知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 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A 则 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D B (图1.1-3)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 证明二:(等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 S △ABC =A bc B ac C ab sin 2 1sin 2 1sin 2 1 == 两边同除以abc 21即得:A a sin =B b sin =C c sin 证明三:(外接圆法) 如图所示,∠A=∠D

2017年高考试题: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Ⅰ卷第11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0)cos (sin sin sin =-+C C A B ,2=a ,2=c ,则=C ( ) A. 12π B.6π C.4π D.3 π 本题解答:0cos sin sin sin )sin(0)cos (sin sin sin =-++?=-+C A C A C A C C A B 0sin sin cos sin 0cos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C A A C C A C A A C C A 4 31tan 1cos sin cos sin 0sin cos π = ?-=?-=? -=?=+?A A A A A A A A 。 根据正弦定理得到: 21222 2sin sin sin sin =? ==?=a A c C C c A a ,C 是锐角6 π=?C 。 2017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Ⅰ卷第17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ABC ?的面积为A a sin 32 。 (Ⅰ)求C B sin sin ; (Ⅱ)若1cos cos 6=C B ,3=a ,求ABC ?的周长。 本题解答:(Ⅰ)ABC ?的面积为 A a sin 32222sin 2 3 sin 3sin 21a A bc A a A bc =?=? 3 2 sin sin 1sin sin 23sin sin sin sin 2322=?=?=?C B C B A A C B 。 (Ⅱ)61cos cos 1cos cos 6=?=C B C B ,3261sin sin cos cos 32sin sin -=-?=C B C B C B 3 21cos 21cos 21)cos(π =?=?-=-?-=+?A A A C B 。 根据余弦定理得到:921 29cos 22222222=-+??-+=?-+=bc c b bc c b A bc c b a ①。 根据(Ⅰ)得到:898 9 3)23(23sin 232222=?=?=??=bc bc bc a A bc ②。 ②代入①中得到:3382172)(17982222222=?+=++=+?=+?=-+bc c b c b c b c b ABC c b ??=+?33的周长为:333+=++c b a 。 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6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若A c C a B b cos cos cos 2+=,则=B 。 本题解答:根据射影定理得到:b A c C a =+cos cos ,b B b A c C a B b =?+=cos 2cos cos cos 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cos 2A B +=sin 2C 2.面积公式: ①ABC S ?=21aha =21bhb =2 1chc (ha 、hb 、h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②ABC S ?=21absinC =21bcsinA =2 1acsinB ; ③ABC S ?=2R 2sinAsinBsinC.(R 为外接圆半径) ④ABC S ?=R abc 4; ⑤ABC S ?=))()((c s b s a s s ---,?? ? ??++=)(21c b a s ; ⑥ABC S ?=r ·s ,( r 为△ABC 内切圆的半径) 3.三角形中常见的不等式: ①B A B A sin sin ,>>则若(任意三角形) ②锐角三角形中,B A cos sin > 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4.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222 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2222cos c a b ab C =+- 形式二:cos A =bc a c b 2222-+ ; cos B =ca b a c 2222-+ ; cosC=ab c b a 22 22-+ 考点1: 运用正、余弦定理求角或边 题型1.求三角形中的某些元素 例1.已知:A.B.C 是ABC ?的内角,c b a ,,分别是其对边长,向量()()1cos ,3--=A m π,??? ? ????? ??-=1,2cos A n π,n m ⊥. (Ⅰ)求角A 的大小;(Ⅱ)若,3 3cos ,2==B a 求b 的长.

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任意一边,求三角形其他两边与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三角形其他边与角。 例题设计一: 已知△ABC,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三角形中其他边和角的大小(保留根号或精确到0.1)。 (1)∠A=60°∠B=45° a=10 (2)∠A=45°∠B=105° c=10 (1)属于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C=180°-∠A-∠B=75°,然后由正弦定理直接得:b===≈8.2,c==≈11.2 (2)为已知两角和另一角的对边,这时先利用∠A+∠B+∠C=π,求出另一角∠C=30°,然后由正弦定理得:a=== b=== 这两道例题均选自教材,使学生明确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时,这样的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学会用方程思想分析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习题设计一: 设计意图:巩固当堂内容 已知在△ABC中,c=10, ∠A=45°,∠C=30°,求a、b和∠B.

解:∵,∴a=,∠B=180°- (∠A+∠C)=180°-(45°+30°)=105°,∵,∴ b ==20sin75°=20×=5+5. 例题设计二: 已知△ABC中,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三角形中其他边和角的大小(保留根号或精确到0.1) (1) a=3 b=4 ∠A=30° (2) a=b=6 ∠A=120° (3) a=2 b=3 ∠A=45° (1)由正弦定理得sinB===,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知∠B的范围为:0°<B<150°,∴∠B≈41.8°或∠B≈138.2°,再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知 b=4>a=3,∴∠B>∠A, ∴∠B≈41.8°或∠B≈138.2°; 当∠B≈41.8°时,∠C≈180°-30°-41.8°=108.2°, c==≈5.7; 当∠B≈138.2°时,∠C≈180°-30°-138.2°≈11.8°,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

正余弦定理教案 教学标题 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相关公式 会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会做综合性题目 教学重难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授课内容: 梳理知识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或变形:::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余弦定理: 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 或 222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 +-?= ???+-= ?? . 3.(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4.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解题中利用ABC ?中A B C π++=,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如: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sin 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 A B C A B C A B C +++===. 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 例1 (1)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 (2)在△ABC 中,a =8,B =60°,C =75°,求边b 和c . 解题导引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利用正弦定理求其他的角和边,但要注意对解的情况进行判断,这类问题往往有一解、两解、无解三种情况.具体判断方法如下: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求B .若A 为锐角,①当a ≥b 时,有一解;②当a =b sin A 时,有一解;③当b sin A b 时,有一解;②当a ≤b 时,无解. 解 (1)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sin A =3 2 . ∵a >b ,∴A >B ,∴A =60°或A =120°. 当A =60°时,C =180°-45°-60°=75°, c =b sin C sin B =6+22 ; 当A =120°时,C =180°-45°-120°=15°,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人教A版数学必修5 1.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的应用举例 理学院 数学0701 田承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 第一章解三角形中1.2的应用举例中测量长度问题。因为在本节课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基本应用。本节课的设计,意在复习前面所学两个定理的同时,加深对其的了解,以便能达到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的效果。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考虑,题中为什么要给出这些已知条件,而不是其他条件?要注意的是在某种特殊的实际问题下哪些条件可以测量,哪些不能。这节课我们就跟同学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一)重点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各自的公式记忆。 2.解斜三角形问题的实际应用以及全章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二)难点 1.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找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2.用应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 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具备解决一些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数学大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高中高年级学生,也已经具有了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何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些固定解法,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 2.掌握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应用举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

质 2.通过教学中的不断设问,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同学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中应用的广泛性。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ppt,黑板板书。 五、教学过程(设计)

高考数学专题--正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

高考数学专题--正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 高考考点:1、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3、解三角形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 解三角形问题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以斜三角形为背景求三角形的基本量、面积或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不等式、三角函数性质、三角恒等变换交汇命题成为高考的热点. 考点1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题组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调研1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3 cos sin 3b a C a C =+ . (1)求A ; (2)若3a = ,2bc =,求ABC △的周长. 【解析】(1) 3cos sin 3b a C a C =+ ,3 ,sin sin cos sin sin 3B A C A C ∴=+由正弦定理得, 3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3A C A C A C A C ∴+=+ ,tan 3A =即, ()0πA ∈又,,∴ π 3A = . (2) 22π,32cos 3b c bc =+-由余弦定理得, ()2 33b c bc +-=即, 2bc =又,3b c ∴+=, 故33ABC +△的周长为. 调研2 如图,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3sin cos C c B b = .

(1)求角B 的大小; (2)点D 为边AB 上的一点,记BDC θ∠=,若π85π,2,5,2 5CD AD a θ<<=== ,求sin θ与b 的值. 【解析】(1)由已知3sin cos C c B b =,得3sin sin cos sin C C B B =, 因为sin 0 C >,所以sin 3tan cos 3B B B == , 因为0πB <<,所以 π 6B = . (2)在BCD △中,因为sin sin sin CD BC a B BD C θ== ∠,所以 85 25sin sin B BDC = ∠,所以 25sin 5θ=, 因为θ为钝角,所以ADC ∠为锐角,所以 ()25cos cos π1sin 5ADC θθ∠=-=-= , 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52cos(π)5425255b AD CD AD CD θ=+-?-=+-?? =, 所以5b = . ☆技巧点拨☆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关键是利用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即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工具合理地选择“边”往“角”化,还是“角”往“边”化. 若想“边”往“角”化,常利用“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若想“角”往“边”化,常利用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cos C =a 2+b 2-c 2 2ab 等. 题组二 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 调研3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CD ⊥BC ,AC =53,CD =5,BD =2AD . (1)求AD 的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