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剂学第十一章 胶囊剂课件

中药药剂学第十一章 胶囊剂课件

中药药剂学第十一章 胶囊剂课件
中药药剂学第十一章 胶囊剂课件

第十一章胶囊剂

分值:1~2.5分

考试大纲——10大考点

第一节概述

学习要点:

1.胶囊剂的特点与分类

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4类药物

一、胶囊剂的含义与分类

1.定义:将饮片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

2.分类: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肠溶胶囊

配伍选择题:

A.滴丸

B.胶丸

C.硬胶囊剂

D.浓缩丸

E.微囊

1.将一定量的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囊材中制成的药剂,称为

2.将一定量的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的药剂,称为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软胶囊系指将提取物、液体药物或与适宜辅料混匀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俗称胶丸。

硬胶囊系指将提取物、提取物加饮片细粉或饮片细粉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液体等,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

二、胶囊剂的特点

1.优点

①外观光洁,美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小药物的刺激性,便于服用

②与片剂、丸剂比较,在胃肠道中崩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③药物充填于胶囊中,与光线、空气和湿气隔绝——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制成不同释药速度和释药方式的胶囊剂——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4类★

① 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液——胶囊壁溶化

② 刺激性强的易溶性药物——在胃中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而对胃黏膜产生较强刺激性

③ 易风化的药物——胶囊壁变软

④ 吸湿性药物——胶囊壁干燥变脆

★背记技巧★

水液风化吸湿破坏囊壁

刺激性强易溶药物伤胃

多项选择题: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有

A.吸湿性药物

B.药物的水溶液

C.药物的稀乙醇液

D.易风化的药物

E.易溶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水液风化吸湿破坏囊壁,刺激性强易溶药物伤胃

第二节胶囊剂的制备

学习要点:

1.空胶囊的原料与7种辅料

2.空胶囊的规格及其选用

3.硬胶囊中药物的处理、填充与应用

4.软胶囊的囊材组成☆

5.软胶囊对充填物的要求

6.滴制法、压制法制备软胶囊的操作要点与应用

7.中药软胶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硬胶囊制备工艺:空胶囊的制备→药物的填充→封口

1.空胶囊的原料

明胶:A型~、B型~、皮~、骨~

2. 空胶囊的7种辅料

①增塑剂: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山梨醇

②增稠剂:琼脂

③遮光剂:二氧化钛

④着色剂:柠檬黄、胭脂红

⑤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⑥增光剂:十二烷基磺酸钠

⑦芳香矫味剂:乙基香草醛

最佳选择题:

下列可作为空胶囊的原料的是

A.阿拉伯胶

B.明胶

C.甘油明胶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十二烷基磺酸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空胶囊的原料:明胶:A型~、B型~、皮~、骨~

配伍选择题:

下列各物质在空胶囊中起什么作用

A.原料

B.增塑剂

C.遮光剂

D.防腐剂

E.增稠剂

1.甘油

2.二氧化钛

3.琼脂

4.明胶

5.对羟基苯甲酸酯

『正确答案』B、C、E、A、D

『答案解析』空胶囊的7种辅料

①增塑剂: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山梨醇

② 增稠剂:琼脂

③ 遮光剂:二氧化钛

④着色剂:柠檬黄、胭脂红

⑤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⑥ 增光剂:十二烷基磺酸钠

⑦芳香矫味剂:乙基香草醛

3.空胶囊的制备流程

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截割→整理。

4.空胶囊的规格及选用

规格:000、00、0、1、2、3、4、5 大——————————→小

空胶囊的选择—一常用0~3号

理论:测定待填充物料的堆密度,根据应装剂量计算容积实际:凭经验并通过试装来决定

5.空胶囊的质量(自学)

崩解时限:10min

干燥失重:12.5%~17.5%

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十

松紧度

脆碎度

黏度

6.药物的处理、填充与应用

多项选择题:

有关空胶囊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胶囊的制备过程大致分为溶胶、蘸胶、干燥、拔壳、截割、整理等工序

B.制备空胶囊时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25℃

C.制备空胶囊时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5%~45%

D.制备空胶囊时环境空气的洁净度应为10000级

E.0号空胶囊的容积小于1号空胶囊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对于空胶囊的制备流程,在大纲中没有体现,但是在考试中却出现过。

二、软胶囊的制备

1.软胶囊的囊材☆

★背记技巧★

软胶囊水多,增塑剂量少

A型题

软胶囊囊壁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

A.(1.0~1.6):1.0:(0.4~0.6)

B. (0.4~0.6):(0.4~0.6):(1.0~1.6)

C. 1.0:(0.4~0.6):(1.0~1.6)

D. 1.0:(1.0~1.6):(0.4~0.6)

E.(0.4~0.6):1.0:(1.0~1.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软胶囊水多,增塑剂量少

2.软胶囊对充填物料的要求

3.软胶囊的制法

1.压制法(软胶囊、块状茶剂)

2.滴制法(软胶囊、滴丸)

4.中药软胶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胶皮老化变硬:水分迁移、醛基明胶化学反应

崩解时限超标:醛基明胶化学反应——加用甘氨酸

成品粘连:干燥不彻底、胶皮内水分“外溢”所致

三、肠溶胶囊的制备(了解)

最佳选择题:

关于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软胶囊可填充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药物溶液或混悬液

B.填充于软胶囊中的药液,其pH应控制在6.5~9.5之间

C.软胶囊内容物常用的分散介质是植物油及聚乙二醇400等

D.硬胶囊不可填充易风化或吸湿性强的药物

E.剂量小的药物可直接粉碎成细粉,混匀后填充于硬胶囊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软胶囊填充液的pH应控制在4.5~7.5之间;填充药物混悬液时,分散介质常用植物油或PEG 400。油状介质常用10%~30%的油蜡混合物作助悬剂,而非油状介质则常用1%~15%PEG 4000或PEG 6000。

第三节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学习要点:

胶囊剂的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要求

1.水分≤9.0%(硬胶囊内容物)

2.崩解时限

硬胶囊:30min

软胶囊:1h

肠溶胶囊:人工胃液2h(不崩解),人工肠液1h(全部崩解)

3.装量差异限度

误差:±10.0%

超限:≤2粒

超限1倍:<1粒

★对比记忆★

最佳选择题:

1.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

A.120min

B.60min

C.30min

D.15min

E.5min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崩解时限

硬胶囊:30min

软胶囊:1h

肠溶胶囊:人工胃液2h(不崩解),人工肠液1h(全部崩解)

2.胶囊剂不检查的项目是

A.装量差异

B.崩解时限

C.微生物限度

D.水分

E.硬度

『正确答案』E

☆10大考点☆

▲胶囊剂的特点与分类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

▲空胶囊的原料与辅料

▲空胶囊的规格及其选用

▲硬胶囊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处理、填充与应用

▲软胶囊的囊材组成☆

▲软胶囊对充填物的要求

▲滴制法、压制法制备软胶囊的操作要点与应用▲中药软胶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胶囊剂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要求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大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大约35亿年前,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主要是些类似简单杆状细菌的原始生物。 系统发育(phylogeny):各类生物进化的历史。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生物特性的特征的相似程度将其分群归类。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生物分类的二个基本原则: a ) 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程度分群归类,这种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 或不以反映生物亲缘关系为目标; b ) 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 立反映生物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从进化论诞生以来,这一原则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 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 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征 一、对生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 七十年代以前:表型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习性等等)和少量的化石资料。 a )由于微生物可利用的形态特征少,很难把所有生物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 b )形态特征在不同类群中进化速度差异很大,仅根据形态推断进化关系往往不准确; 微生物的特点:形态小、结构简单、缺少有性繁殖,化石资料少。 七十年代后:蛋白质、DNA 和RNA 的结构特征 分子计时器(molecular chronometers) 进化钟(evolutionary clock) 进化(evolution):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大多 数情况下,导致生物表型改变和对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中药制剂学课件

中草药制剂学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制剂学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传统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 制剂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使制剂的生产工艺合理,质量符合各项规定要求,疗效突出,毒副反应小,便于生产、服用、携带、运输、贮藏,病人欢迎,市场畅销,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总之,必须使制剂有效、安全、稳定。 2、中药与中草药概念的区别? 中药 是指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法则的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以及帮助诊断疾病的药物,这些药来源於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其中大都是古代“本草”书中记载的国产药材,也有少数是从国外输入的,如乳香、没药、马钱子、藏红花、犀角、胡椒、血竭等,因使用年久,故一并称为中药。 中草药 是指民间百姓就地采集用来防治疾病的原生药。它有一定的地区性,不像常用中药作为商品,在全国各地或国外销售使用。现在所说的草药,在古代的“本草”书已有记载,有的流传于民间,如夏枯草、蜀羊泉、金莲花等。随著运用草药防治疾病越来越多,数以千计的民间草药不断地被发掘、研究和推广应用,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所常用。这样就使中药和草药难以区分,所以把草药归属于中药的范畴,是符合中医药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3、制剂

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制剂一般指某一个具体品种,如三金片、十滴水软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双黄连粉针剂等。制剂有时也可以是各种剂型、各具体制剂的总称。 1.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是药物各种应用形式的统称,如汤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等。 2.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发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3.非处方药(OTC)指无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可按药品说明书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具有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正常用法和正常剂 4.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药物与药品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大类。 药品是指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4、剂型与制剂的依据? 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剂型,例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剂型是集体名词,一般是指制剂的类别,剂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品种,例如片剂中的元胡止痛片、注射剂中的止喘灵注射液、丸剂中的香砂六君子丸等叫做制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中药药剂学绪论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中药药剂学绪论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绪论 性质与术语;药物剂型与选择;药典与药品标准 第一节中药药剂学的概念 1、定义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制剂学–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 药剂学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配、服用等有关技术和理论的学科 2、性质是联结医与药的纽带(桥梁学科) 动物 诊断 植物药基本处方制备 质量合理医预防 矿物理论设计工艺控制应用治疗 3、常用名词术语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 药品――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用于临床应用的形式。(图示) 制剂――根据,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成药――大量生产、公开销售的药品(规格、用法用量、主治)。 处方药(Prescribed drugs,PD)凭执业医师处方调配、购买。 非处方药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s,OTC)- 26 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医药理 论组方、制备、应用的成药。 配制理论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 创制新制剂 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三效―高效;速效或长效

五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贮藏方便 选择适宜剂型的重要性 第二节药剂学的发展 药剂学各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 Industrial Pharmacy ) 研究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学科。 物理药剂学( physical Pharmacy ) 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物制剂的处 方设计、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 缘学科。 生物药剂学( Biopharmaceutics )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机制与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学科。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应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经时过程量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13-外用膏剂

第十三章 外用膏剂 第一节 概述 一. 定义、特点与分类 1.定义 外用膏剂系指采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半 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 2.特点 易涂布或粘贴于皮肤、黏膜或创面,起保护创面、润滑 皮肤的局部治疗作用,以及通过透皮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 3.分类 按基质和形态分为两大类: 油脂性 乳剂型 水溶性 软膏剂(Ointments 糊剂 凝胶剂 涂膜剂(广义) 硬膏剂(plasers ) 橡胶硬膏 巴布膏剂 透皮贴剂 外用膏剂分类示意表 糊剂、凝胶剂、涂膜剂、眼用软膏

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estem,TDS) 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estem,TTS) 缓(控)释制剂 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 (一)经皮吸收机理1.皮肤构造 表皮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五层细胞)具屏障功能(脂溶性强、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易透过)真皮层:血管、神经、淋巴管、皮脂腺、毛囊(无屏障功能) 皮下脂肪组织:丰富的血管、汗腺和疏松的结缔组织(同真皮) 药物经皮吸收过程-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过程 释放—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 穿透—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治疗作用 吸收—药物通过皮肤微循环,或与黏膜接触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①完整的表皮:脂溶性药物以非解离型透过皮肤(角质层及其细胞间隙) ②毛囊、皮脂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 (脂溶性药物) ③汗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 (水分子和离子型药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皮肤因素: 正常皮肤 表皮层厚薄(性别、年龄)0.16~0.8mm ;毛孔多少 皮肤洁净程度(“酸罩”);湿度、温度 病变皮肤 病损程度(表皮屏障功能 ) 2.药物因素: 理化性质 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 T KCDA dt dQ 药物透皮速率dQ/dt 与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K 、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C 、扩散系数 D 、给药面积A 成正比;与有效屏障厚度T 成反比 3.基质因素 基质作用―-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取决于药物在基质的分配系数大小 药物在基质中解离度愈大,愈 利于吸收 药物在角质层/基质的分配系数愈大,愈 利于吸收 基质类型— 两亲性利于吸收,加入表面活性剂利于释药和吸收;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10-丸剂

第十章丸剂(Pills) 第一节概述 传统剂型成型(公元前168年《五十二病方》,仅次于酒、汤剂)种类多(水、蜜、糊、蜡、浓缩、滴丸) 应用广(内、外、妇、儿科、急、慢性用药),工艺简单 现状与前景 剂量:9g 3g;染菌:C O60 辐射; 质量标准:“神仙难辩丸散膏丹”含量测定,定性鉴别 六神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 一.定义、分类 蜜丸将药物细粉用蜂蜜 水丸水(酒、醋等) 糊丸米(面等)糊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蜡丸蜂蜡 浓缩丸(药物提取物)适宜辅料 滴丸药物提取物基质(滴制法) 微丸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丸剂 按制法分类 1.塑制丸蜜丸、糊丸、蜡丸和部分浓缩丸(南方汤圆制法)2.泛制丸水丸、水蜜丸、部分浓缩丸、糊丸(如北方元宵制法)3.滴制丸滴丸 二、特点 崩解缓慢,作用持久(丸者缓也------ 滴丸者急也)

减弱毒性,减少副作用(如糊、蜡丸:小金丹、人丹、西黄丸) 掩盖不良嗅味;容纳固体、半固体和液体。 第二节水丸 药物细粉+赋形剂(水、酒、醋、药汁等)泛制法制成丸剂. 一.水丸的赋形剂 1.水本身无粘性,能润湿药粉,启发粘性 2.酒湿润药粉兼引药上行、活血通络、降低药物寒性作用 3.醋米醋(3~5%醋酸)散瘀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4.药汁 纤维素类(大腹皮、丝瓜络) 质地坚硬(磁石、自然铜) 树脂类(阿魏、乳香、没药) (1)不宜制粉浸膏(儿茶、芦荟) 糖类(大枣、熟地) 胶质(阿胶、鳖甲胶) 可溶性盐类(芒硝、青盐) (2)药汁如胆汁(梅花点舌丸)、竹沥汁(竹沥化痰丸) (3)鲜药大葱、生姜,捣取其汁 二.制备工艺 原料药准备-起模(母)-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打光药匾(手工);糖衣罐(机械) (一) 起模 起模的目的:泛丸成型的基础,关系丸粒的园整度、粒度差和数目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14-栓剂

第十四章栓剂(Suppository) 第一节概述 一、栓剂的含义与特点 (一)含义药材提取物或药粉+ 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固体制剂。 常温――固体,纳入人体腔道,体温时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 1.比口服吸收干扰因素(胃肠道pH 或酶的破坏)少。 2.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如雷公藤双层栓。 3. 减少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4. 既能发挥局部作用,又能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如小儿解热栓。 5. 便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使用。 栓剂的不足之处:使用不如口服方便。 局部治疗作用:润滑、抗菌、消炎、杀虫、收敛、止痒等。 全身治疗作用:通过吸收入血发挥镇痛、镇静、兴奋、扩张支气管和血管等。 直肠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途径: ①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由肝胆进入大循环; ②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静脉,直接入大循环。 通过直肠吸收的药物50%~70% 可不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药物吸收量与栓剂纳入肛门的位置有关:位距肛门6 cm处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有首过作用。纳入肛门2 cm处,可避免或减少肝脏的首过作用。 (三)种类 1.按作用部位分类 1)肛门栓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 2)阴道栓球形、卵形、圆锥形、鸭嘴形等。 (a) 肛门栓外形(b) 阴道栓外形 2.按制备工艺或释药特点分类 1)双层栓内外层或上下层含不同药物的栓剂。

药物呈不同的释放速度 (水溶性基质或脂溶性基质) 上半部为空白基质上半部为空白基质+药物 阻止药物向上扩散下半部为空白基质+药物减少药物经直肠上静脉的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或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举例:双氯酚酸双层栓 前端空白层基质PEG4000- PEG400-甘油-水(2∶3∶1∶1)熔点42℃; 后端含药层基质PEG4000- PEG400-甘油-水(2∶2∶4∶1)熔点38℃。 2)中空栓(hollow type Suppository, HTS) a. 中空部分填充各种不同的固体或液体药物,溶出速度比普通栓快。 b. 通过对栓壳的调整制成各种控释中空栓剂。 (a)中空栓剂(b)控释型中空栓剂 内外双层栓剂由内外两层组成,其中含有不同的药物。 外层首先熔融,释放出药物,然后内层熔融,给药后,可先后发挥两种药物的作用。 举例:胰岛素中空栓 内层:胰岛素甘油β-环糊精聚乙二醇CMC-Na 氮酮 制成100ml,0.4ml/枚

基 础 生 态 学9-11章

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周围环境组成的统一体。 根据研究的对象,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从一片草地到整个生物圈。人们关注生态系统,主要是从整体的角度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非生物环境:光、温、水、土、CO 2等 2 生产者:绿色植物(自养生物) 3消费者:消费者(食草、食肉动物,人类)(异养生物heterotrophic organisms ) 4 还原者:也叫分解者(异养生物) 图9-1 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 2. 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2.1 整体性 图1-1 负反馈回路示意图

图1-2 正反馈回路示意图 图1-3 生物种群数量增长反馈关系示意图 2.2层次性 结构层次: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层次: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级,形成能量金字塔。 能量层次: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1/10法则,能量的传递导致有毒物质的传递。 图1-4 生态系统营养级金字塔示意图 2.3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与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有序和无序。 2.4动态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3. 生态系统生态效率 3.1同化效率 植物吸收的太阳能被绿色植物所固定的比例。或动物摄入能量中被同化的比例。 同化效率=植物固定的能量/植物吸收的太阳能 =动物同化的能量/动物摄取的能量 3.2生长效率 生长效率=净生产量/同化能量 3.3消费效率 林德曼效率=指n +1营养级同化量/n 营养级同化量。 n n e I I L 1 += 第十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 1.1 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 (1)初级生产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首先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初级生产力表示为: 净生产力(NPP) =总生产力(GPP)-呼吸消耗(Rp) NPP: 净生产力;GPP :总生产力;R :呼吸消耗的能量。 植物只能吸收照射到植物体表面太阳能的50%,而植物形成GPP 所固定的太阳能不到植物吸收太阳能的5%, 实际测得的光合效率最大值约为3%。这就是为什么要实现作物良种化的原因。 由此可见,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除了太阳光以外,主要还有植物品种、土壤肥力等条件。 生产力是估算生态系统支持能力和评价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