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楚文字书法创作漫谈

楚文字书法创作漫谈

楚文字书法创作漫谈
楚文字书法创作漫谈

楚文字书法创作漫谈

黄友三

【摘要】本文论述以楚文字作为书法创作的载体的意义、优势与方法,特别探索了楚文字的艺术价值和通用字的用法,拓展了书法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楚文字书法创作

一、楚文字在历史上的影响

楚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影响是溯远流长的。六国文字可分为楚文字、秦文字、齐文字、燕文字、三晋文字。楚文字在当时影响是最大的。

楚国是战国时期地域最广袤的国家。从楚货币流通地、铸造地可以考证出楚国控制着湖北、湖南、广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陕西等11个省的64个县市,当然这是在楚国灭掉孙、蔡、越、鲁等四五十个国家后才形成的疆域。楚国享国时间也特别长久,从公元前11世纪末,周成王加封熊繹于楚算起,到公元前223年灭国止,达八百年。由于国家兴盛,疆域辽阔,享国长久,才有条件使楚国文字由承继周金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优美成熟、风格独特的文字。这种流通地域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必然影响我国文字发展的走向。因此汉隶的生成与楚文字有着一定承继关系。

秦王朝统一全国后,颁布了书同文法令,并禁止六国文字的流行,楚文字又何从影响到汉隶?笔者认为秦初封于周孝王,比楚国受封晚了百余年,因此秦文字本身就可能受到了楚文字的影响。据徐畅先生研究:“楚简中的‘非’、‘大’、‘也’、‘其’、‘谓’等在睡虎地秦简中多见,并不见于小篆。”1可见秦书写文字本身便具有楚风。其次,秦朝书同文是以小篆统一文字的。许慎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2然而《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用的却是受楚字影响的秦古隶。《睡虎地秦简》从狱史喜墓中出土,一部分简是他所书。喜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年(公

元前262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3里耶秦简有明确纪年,从秦皇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简的内容主要是秦代的文书、档案,书写者亦系秦皇时期的小官史,属下的官史没有用小篆,何况其他人呢?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小篆因笔画绕曲,书写麻烦,不适合日常公文和事务交往的使用,书同文的决定成为一种宣传,而没有明显效果。秦王朝以苛政著称,因而在全国各地积蓄着强烈的逆反情绪,楚人坚守自己的思想看法和书写习惯,也是极为自然的事。

秦王焚书时,医药、卜筮、种书之书没有烧掉,这些书是用古文字书写的,应用它们,便需要懂得古文的儒生来解读。汉朝研究古文的大家有孔安国、刘向、刘歆父子、卫宏、贾逵、许慎等人。章太炎说:“汉初六国遗老尚存,通古文者犹多,秦焚书时,高祖已四十余岁,应识古文,英敬、陆贾、叔逊通辈,亦生焚书之前,其所引皆古文。”4其实六国古文在文字领域占一隅之地的状况一直延续汉末汉灵帝时。蔡邕书《三体石经》碑立于京师学门,以便天下学人参检。三体者,篆、隶、古文也。由于秦国享国时间短,楚国儒生还健在,楚人的书风自然可以延续下去。

书法教科书多主张汉隶是从秦古隶演变来的,但只要仔细分析秦古隶与汉隶的区别,便知道此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从《睡虎地秦简》和湘西《里耶秦简》来看,秦隶取纵势,字多修长,横划多圆笔藏锋,竖划多拉长露锋,字体规整、拘谨;这与汉隶字体扁平,蚕头重按,燕尾出锋,书风洒脱等特点相比,总觉得当中还隔着一层。而楚字形体扁平,横划落笔重,收尾多露锋,这和汉隶用笔方法很相似,且楚书潇洒,汉隶开放,风格也相近。特别是《子弹库帛书》、《包山楚简》的一部分简书的字似强调一下蚕头燕尾,便是隶书了。因为笔者认为秦古隶和楚文字交叉影响形成的。商承祚先生在《战国楚竹简汇编》序言中高度肯定了楚文字在我国文字上的重要地位:“战国时期是文字大发展大变化的时代,是文字发展史的转展点,上承商周甲骨文、金文,下启秦篆和隶书,如果对这个时期的文字不清楚,就很难探索文字的演变过程。”5

正是楚文字在我国文字史上的特殊地位,我们研究它、解读它、书写它,才更有意义。

二、书写楚文字的优势

1.出土文字丰富,便于书写。

楚文字出土文字有简帛书、青铜器、砖瓦、钱币、印玺、木刻等,其中简帛书有《子弹库帛书》《曾侯乙墓简书》《望山楚简》《仰文湖楚简》《慈利县楚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清华大学藏楚简》等近20批;另有青铜器108件,其中王孙诰钟、鄂君启舟节、鄂君启车节等的铭文均在百字以上;加上砖瓦、钱币、印玺、木刻等各类文字,总计十几万字,可识的字有4500字以上。楚文字发现的文字和可识字数远远超过殷商甲骨、宗周金文、齐、三晋和燕文字。因此艺术家应用楚文字进行创作,一定能更加随心所欲,挥洒出内容充实的上乘之作。

2.楚人讲求书写艺术,有助于启发当代书法家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

按传统看法,楚国的艺术主要表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方面,其实从发掘的青铜器、简帛、货币等来看,楚国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六国中应是出类拔萃的,就是把它和我国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书法成就对比,也毫不逊色。

从艺术风格上区分,楚文字历经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的楚文字古朴典雅,系宗周金文的余风,其代表为楚早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如《楚公逆钟》《上鄀公簠》《以邓鼎》等;第二阶段,楚文字自己的风格已形成,书风泼辣,书体略显修长,其代表作主要是曾候乙墓出土的编钟铭文、竹简及书箱刻文等;第三阶段,书风恣肆奇诡,楚人的风格已完全具备,其代表作为《子弹库帛书》《包山楚简》《新蔡楚简》《天星观楚简》《鄂君启节》等。

楚国是道思想的发源地,道家代表人物老莱子、老聃均为楚人。庄子生于宋,游学于楚,亦可以算是楚人。孔子见了老子后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6道家思想多么深遂,行文多么诡奇,就连孔子这么伟大的人,也认为老子似神龙见首不见尾。至于庄子的文风更是气势宏大,奇诡无比,宛若天成,似非人工。道家文化是楚文化的主流之一,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尚奇艺术的鼻祖,是培育艺术之树最肥沃的土壤。楚文字风格突显之时,正是老庄学说盛行之时。出土的简书便有《道德经》《恒先》《太一生水》等道家专著,也说明道家学说在楚国是深受崇尚的学说。加上楚国巫风盛行,在举行巫术仪式时需要歌舞、诗文和书写。并且楚国地处我国南方,是当时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巫术仪式自然带有地方特色,显得更神加神密。道家学说恣肆,诡

奇的风格,巫术仪式的神密氛围与异族情调孕育了以尚奇为主要特征的楚国书法。

在众多楚文字佳作中,《曾侯乙墓楚简》及衣箱刻文、《子弹库帛书》《包山楚简》《鄂君启节》等最能体现尚奇的艺术特性。

曾国系楚属国,《曾侯乙墓简书》是发现年代最早的楚简,简文为多人所书,字呈纵势,字饱满,书风泼辣率意,线条轻重有致,极有书写天趣,可以称为简文化表作。曾候乙墓衣箱刻文,线条劲挺奇特,笔划方中带圆,姿态优美生动,飘逸超然,应是战国时期木刻文字神品。

《子弹库帛书》构图特别,当中有文字两大段,书写方向相反,一段八行,另一段十三行,四周做旋转列着十二段边文和形状怪异的十二图形。此作文奇、字奇、图奇,可以说是阅尽我国汉以后所有书法作品,尚见不到如此奇妙的神品。帛书潇洒、古拙,字体倾斜,线条浑圆苍劲,收笔带有横钩,意连下笔,便于取势。郭沫若先生说:“抄录和作画的人,无疑是当时民间的巫觋,字体虽是篆书,但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有区别,体势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世的隶书,它和简书陶文比较接近,是所谓民间俗书。”7书写的人可能认为自己是人和神的媒介,可以代天传言,因而书写过程中流露出自信和豪迈的激情,使整篇文字充盈着流畅奔放的气息。正是这种偶然的难得的创作激情融入书写,方能创造出如此奇妙的书法神品。

《包山楚简》字型变化幅度很大,书者注意用笔轻重圆浑与方折的对比,体势时正时侧,字体有疏有密,极符合书法表现规律。由于书写极为熟练老到,笔划中偶带牵丝,具有行草书的动感。《包山楚简》融篆、隶、行各种书体为一体,又毫无刀锯斧凿的痕迹,可谓鬼斧神工,自然天成。

鄂君启舟节、车节为青铜器,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时期的水陆通行符节,舟车节形似剖开的竹节,正面阴刻线八条,将节面分隔为九行,象征着编缀的简书,其铭文为错金篆书,形式典雅新奇且优美,它既有金文的古朴,又有简文的潇洒。王子午鼎铭文的极具装饰性,将动物的形态融入文字,使那生动的字形如飞鹤似翔龙,线条象行云流水,令人遐想称奇。故胡小石先生说:“齐书整齐,楚书流丽,整齐流为精严,而流丽则至于奇诡不可复识。”8

楚简帛文字多出于书写基础扎实的底层文人之手,郭沫若先生将之称为“俗

书”,这些人极少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书写时较轻松自由,能尽情恣性,正是这种书态度,方能表现出书法的天趣韵律和艺术真谛。所谓天趣便是书写者情趣的自然流露,这就有了艺术生命,加上楚人在艺术创作上竭力崇尚新奇,这样更增加了艺术个性。因此书写楚文字容易调动书法家的激情,创作出精妙的作品。

三、书法楚文字的方法

书法篆刻艺术常以甲骨、金文、古文、小篆作为载体进行创作。我们姑且把这种做法称之为“活用古文字”,要使用古文字就必须学习了解古文字,其实这也是缅怀先人业绩,提高自身修养,拓宽艺术视野的一个过程,是每一个书法艺术家的必修课。那么我们怎样正确地活用古文字呢?笔者认为须遵循如下方法:

1.了解楚字的书写特征和使用规律。

学习写一种古文字,最好要读懂该种文字的几篇文章,这样能比较全面透彻地了解这种文字的书法和使用方法。比如楚简《道德经》,今本《尚书》中的《缁衣》篇详细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一边阅读,一边临写,可事半功倍,便于记忆了解。字迹清晰的楚文字出版物亦可选作临读范本,如《鄂君启舟节、车节》《长沙子弹库帛书》《战国楚竹简汇编》等。《鄂君启舟节、车节》为错金文字,字体分明,自发现后,有郭沫若、商承祚、殷滌非、于省吾、谭其骧、黄盛漳等学者均作了考释。《长沙子弹库帛书》经美国现代摄影技术拍照,字体极为清晰,且曾宪通先生编撰的《楚长沙帛书》文字考释精当。《战国楚竹书汇》为商承祚先生遗作,该书根据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三地七批竹简进行了考释成书,书中所有竹简均有照片、摹本,两相比较极易辩认。上述几种可谓临读的极佳范本,书家可从中任选一种,或者某种的一部分入手,上手之后再攻其余,定能收到显著效果。

2.领会楚字特殊写法及用法

其一、楚文字形多变令人称奇,楚字可删减笔划和和偏旁,如“贞”字,可写作“”,亦可写作“”省去下面两笔。“闲”字楚字写成“”,为“”,也可写作“”,省去“门”部首。楚文字还可以合文的形式删减笔划,如“大夫”两字可写作“”,“子孙”两字可写作“”。楚文字亦可增加笔划和偏旁,如“下”字写成“”,增一横划。“已”字写为“”,增一“口”部首。

另外楚字边旁位置还可以互换,如“好”字,可写作“”,亦可写作“”,将“女”旁移到上方,如“溺”字写“”,将“水”移自字的下面。楚文字形近的边旁可以互用,如“芒”字可作“”,亦作“”,形旁“艹”、“山”相作字义不变。这些组成文字笔划、偏旁、形体组合形式的变异现象在楚字中时常出现。

其二、楚文字使用的通用字特别特多。我们说的通用字包含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如郭店楚简《老子甲编第一章》:“(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盗)(贼)(无)(有)。”9其中“”字楚文有三种写法:“”、“”、“”。《说文》:古文“绝”作“”的古文,“”为“鞭”的古文,“鞭”又通“辩”,“”为“倍”的古文,“”通“巧”、“”通“盗”、“恻”通“贼”、“亡”通“无”、“又”通“有”两句话一共十六个字,其中就有两个异体字,四个古今字,六个通假字,通用字一共占了十二个。因此假如你不懂通用字的应用,便不可能读通楚文了,仔细翻阅楚文,就会发现:楚人单一的某字通某字的固定形式非常少,而以多字通某字的形式却非常之多,出土的地域不同或是书写的人不同,使用的相通的字也不同。可能因为当时通讯条件差,各个地域各自使用的通假字无法流通,因此书写的人随意找个音韵相关的字替代某字。这就出现了多字与一字相通的情况,这是我们常说的“古人写错别字”的现象。楚人这种偶然性和随意性的出现,在文字尚未定型之前是正常的。

3.通用字的使用方法

发掘出土的楚文字中的通用字一部分为传世书籍所无的,一部分与传世书籍相同。楚文字的通用原则与传世书籍的通用原则基本相同,即声韵谐同,韵同声近,声同韵近,声近韵近则可通用,正是有了这个相同原则,所以这些传世书籍有的,楚文字没见到的通用字值得重视。因为这批通用字几千来,一直在书面文字中使用,且得到历代读者、书者的承认,我们用楚字创作,也是将其变成书面文字,这批通用字当然可以使用。更何况,我们发掘出来的楚文字,不可能是楚文字的全部,那些传世书籍中的有的通用字,楚文字就不完全等于没有。所以我们使用它们,也是合情合理的。如“中”字在楚文字是可与“冬、盅、冲、、螽、终、冬、忠、、”通用。在传世书籍里可与“衷、仲、督、、、、

蟲、冲、钟、忠、忡、终”通用。除去重合的“仲、忠、冲、终”四字,还多出十字。所以我们即使用楚文字中的通用字,也选择传世书籍里的通用字,可以扩大楚文字的使用范围。

另外还可能出现这样情况,某个字在出土的楚文字中没有,但又没有可使用的通用字,怎么办?书法家遇到这种情况,有可能花上几天翻遍典籍,最后还是一筹莫展,笔者认为应这样处理:因为楚文字为先秦文字,必须根据周秦上古音使用通用字,我们可查阅《汉字古音手册》,找一个楚文字有的字,且音韵相关的字进行通用。文字学大家段玉裁在他的《六书音均表》根据古音韵将文字分为十七部,并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假借必取同部。”10我们这个方法源于段氏的主张,也符合我国文字的通假规律。必须说明的是,书写明明白白的诗文与析读楚字是迥然不同的。前者使用通用字后,加上释文,便不会误导读者了,而后者识别通用字,要特别谨慎细致,因为通用字如果识别错误,整个句子的意思都变了。所以我们不但要注意通用字的声韵关系,还要找出典籍中相应的字例方能判定。我们可以见到个别书写楚字的作品中,由于作者不善于应用通用字,常以殷商甲骨、宗周金文或《说文解字》、《汗简》、《古文四声韵》、《六书通》等收集的古文替代楚字没有的字,须知殷商甲骨、宗周金文是另一体系的文字,典籍中收集的古文,其中有楚字,但也有楚国以外的其他六国文字,用得不好极容易写错字。各类型文字夹杂书一篇诗文的做法,在外行人看来可能热闹非凡,但在内行人看来就贻笑大方了。这种不伦不类的做法,恰如一座牢狱将各类型犯人强制拘押在一起一样,书法创作是高雅的艺术活动,把它如此庸俗化了,难免可笑又可悲了。上乘的书法作品须具备个性、艺术性、学术性。个性便是具有自家风貌;艺术性便是写得好;学术性便是书写的作品内容深刻,文字正确。我们书写楚文字,要使其具备学术性,就应该了解楚文字的特征,真正懂得使用通用字,就能以楚字书写许多诗文了。

(闽江学院)

注释:

1.徐畅《春秋战国刻石简帛书书法概论》[C].刘正成主编. 《中国书法全集》第四卷.荣宝斋,1996:10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第十五卷[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758

3.雷志雄.《睡虎地秦墓竹简浅讲》[C].彭浩主编.《简牍书法艺术精粹·睡虎地秦墓竹简》,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4.《说文解字·叙》[C]. 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

社 ,1993:9

5.商承祚.《战国楚竹简汇编》[M].济南:齐鲁书社,1995:9

6.司马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卷六十三).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2043

7.郭沫若. 《古代文字辩证的发展》[C].《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0

8.胡小石.《胡小石论文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71

9.丁四新.《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C].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3

10.段玉裁.《六书音韵表》(表一附《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8-7

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第16课集字练习求知教案

《集字练习求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第16课《集字练习求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赵体《三门记》中“求知”二字,掌握笔画的搭配组合。 2、恰当运用条幅或横幅的基本形式,达到能独立、正确的书写出一篇“求知”小作品。 3、培养正确的“双姿”等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初步体会书法创作的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求知”二字运笔过程中各笔画“起笔、承转、收笔”的要点。 2、了解两个字小作品章法形式的应用要求。 教学难点: 应用正确章法形式,完成“求知”小作品的书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写用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欣赏引入 1.师:“我们书法课学习的是谁的楷书?”“说说你对赵孟頫的了解?” (学生回答) 2.视频播放 师:看来同学们对赵孟頫了解不少呢,真棒!赵孟頫的书法深受很多人

的喜爱,他的书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如何呢?同学们请看一段视频。”(视频播放。) 师:书无止境,学无止境。正是这些书法大家们的潜心继承和不断创新,使我们的书法这项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3.求知的含义.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求知”这两个字,它就是从赵孟頫的代表作品《三门记》中结字而成的。谁能说说“求知”的含义?(生回答后出示)求知:求得知识,学习新知识。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书法新知识。”张贴课题“16 集字练习求知”。 二、学习新知 (一)“求知”的学写。 1、出示赵体《三门记》中的“求知”二字。 ①师:同学们说说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独体字、左右结构) ②师:观察“求知”两个字,同桌讨论:这两个字笔画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 ③指名学生上台汇报。 2、师生总结“求”字的书写要领,课件展示。师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3、师生继续总结“知”字的书写要领,课件展示。师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4.师生互动:师:我们先来进行一下坐姿小训练:我说,你做,看谁做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28字书法诗词作品

28字书法诗词作品 28字书法诗词作品欣赏: 28字书法诗词作品1 28字书法诗词作品2 28字书法诗词作品3 毛笔书法入门:笔法介绍与运笔技巧: 一、笔法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笔毫在纸上的运行方式。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毛笔字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yong)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将笔法当作秘诀,他们都很保守,绝不轻意告诉人。据传有位叫韦诞的书法家,是蔡邕的学生,藏有蔡邕的《笔诀》,另一位书家钟繇想借《笔诀》看一下,但遭到拒绝。钟繇为了表示诚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过去,然而终究没能看到《笔诀》韦诞死时,把《笔诀》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钟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笔诀》,书艺大进。传说虽不足信,但足以证明笔法理论的重要性。 那么蔡邕的《笔诀》(《九势》、《笔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涉及到书法技法、书家的情怀以及与外在物象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是历来被书家一再引用,并视为毛笔字技法的重要法宝:中锋运笔。 二、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蔡邕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的“笔心”指笔锋、笔尖。“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的中间运行。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这就叫“中锋运笔”。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的中间,但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态,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态,这时候写出来的笔画质感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扁笔”,一种方法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以执笔的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的方法使其变圆。不过,“今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种解释中锋运笔的方法,仍然令人觉得难以领会,因为具体书写时,笔锋已分布在笔画的中间和两侧,是很难找到所谓的笔心来的。因此应该用另一种更精确、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诠释。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

楷书技巧、字帖、视频三合一教材 导航目录 请点击标题进入 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附示范视频) 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 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 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 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附示范视频) 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附示范视频) 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附示范视频) 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附示范视频) 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 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 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附字帖、示范视频) 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附字帖) 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附示范视频) 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附示范视频) 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附示范视频) 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附示范视频) 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附示范视频)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八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字书法作品1 八字书法作品2 八字书法作品3 八字书法作品4 八字书法作品5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区别于其它艺术类型,因其雅俗共赏性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吸引人们揣摩和欣赏,从中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社会日趋信息化、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媒体的迅速兴起与飞速发展,汉字的书写一度陷入尴尬局面,国人对书法艺术越来越生疏,甚至发展到不会写字的地步。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前提是文字,而离开文字的学问慢慢变得机械而枯燥,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书法艺术传播正是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去利用竞争机制实现书法艺术传播的市场化来保护书法文化?这是值得深思的,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大众传媒引领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主流,净化书法艺术创作环境,让人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书法艺术欣赏者能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营造良好的书法

艺术生存环境,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书法艺术的发展,要拓展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挖掘艺术与科学合流的价值,实现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关系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

浅谈如何写好一手毛笔字

浅谈小学生写一手好毛笔字 摘要:写一手好字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不仅从表面看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更重要的是从实质上净化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学会沉着,冷静的处理问题。所以很有必要要求学生从小写一手好字。那么,作为被评为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写好字呢? 爱因斯坦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这一说法恰恰符合了通过练习中国书法锻炼大脑的科学性(中国汉字具有最典型的图案性质).现代科学也恰恰证实了中国人的大脑是人类最聪明的大脑,而中国人聪明的大脑就是靠长期认写汉字练就的!近年,我校将书法选为特色,让我感到非常惊奇、欣喜。毛笔书法终于可以在农村小学得到开展教育了。那么,写好字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到底有哪几方面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从表面看: 一、写好字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 小学书法教育主要是毛笔书法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小学阶段应以摹写为主,书法理论为辅。在书法教学中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识字是写字的基础,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能促进辨认字形的记忆。识字教学中,有机结合毛笔书法教学对学生掌握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书写毛笔字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如:写“法”字,我们总是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是左右结构,笔画有点、横竖等,而左边三点水的三个点也有不同变化;接着回忆所掌握的书写

规则,在脑海中形成“法”字的轮廓。然后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手在脑的指挥下书写。当写出来的字与理想化有差异时,便及时反馈到大脑,做好动笔方向、力度大小的监视调控。一连贯的动作,综合了视觉、动作、思维的协调反应,让学生在优雅的旋律中尽情的享受艺术的魅力。所以毛笔书法的书写可促进大脑发育,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 二、写好字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一般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的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毛笔书法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通过长期毛笔书法训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如:一位思考能力强,但时时粗心大意的学生。我们教育引导他通过毛笔书法训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描画。几个月后这位学生的老毛病改掉了,形成有恒心、有耐心的品性,树立了严谨的自学意识。 三、写好字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写好字,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让学生在训练中实现创造美。在毛笔书法教学中坚持系统性、艺术性,有课时、有目标要求,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章法……等书写技能。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书法课时,学生初写“莫”字老是将下面“大”字最后一点写成捺,经过教师耐心的讲

28字书法作品欣赏3篇

28字书法作品欣赏3篇 28字书法作品欣赏 28字书法作品欣赏1 28字书法作品欣赏2 28字书法作品欣赏3 28字书法作品欣赏4 28字书法作品欣赏5 一、书法作品技巧与欣赏常识 书法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有它本身的规律。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便可找到书法欣赏的途径。 1、书法作品欣赏需要反复地观赏玩味 书法欣赏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就必然要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种认识过程不是进行一次就完成的,而是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书法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相传唐朝书法家欧阳询有一次在外出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竟然流连忘返,不能自己。他先是站着看,然后坐着

看,最后索性睡在碑下,细细看了三天才离去。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括本书对著名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作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这些都需要在反复玩味之中才能获得。 2、书法作品欣赏的能动性 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书法欣赏也像美术、音乐欣赏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袁昂《古今书评》说:“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徽”......。这些形象的描述,显然都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结果。如果欣赏者仅仅像认字一样把书法作品看成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那就根本谈不上书法美的欣赏。再者“不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于外的。动的势,今只静静的形势,今只静静地留在静的形中,要使静者复动,就得通过耽玩者想象体会的活动,方能期望它再现在眼前,于是在既定的形中,就会看到活泼地往来不定的势。在这一瞬间,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觉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沈尹默《书法论丛》)这说明,书法欣赏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这样,视觉形象才有可能与动觉结合起来,使视觉控制转化为动觉控制。要想通过书法欣赏来写水平,也只有依赖于这种积极的能动的欣赏才能实现。 3、书法作品欣赏带有主观色彩 书法欣赏既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就必然带上再创造者的主

20字书法作品欣赏

20字书法作品欣赏 20字书法作品欣赏 20字书法作品欣赏1 20字书法作品欣赏2 20字书法作品欣赏3 20字书法作品欣赏4 20字书法作品欣赏5 一、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内涵和传统功力的深厚外,往往还由于其技巧运用的得当。运用特技来取得通常情况下得不到的艺术效果,是书法艺术在新的历史生活氛围下一个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日本前卫派和少字派书法,以及中国现代派书法之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运用了一系列的特技技法。?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特技的运用,应该是在不违反书法总体的创作原则为前提的。如使用毛笔、宣纸而不是别的,也许更明确地强调的就是必须是使用毛笔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极为严格且严肃的前提,不容动摇。因此,书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笔(其中包含沾墨、运笔)、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浓淡墨、使用胶水和白矾水、使用颜料色彩等)、用纸(其中包括残破法、折皱法、重叠法)这三个方面。?

(一)用墨的特技? 古代书法用墨比较单调,比较多的是枯润变化,这与古代只使用墨块磨墨和墨的质量有关。此外,从书法作品传递的媒介看,古代没有像今天的展厅,其作品大多是自娱、或赠送,没有像如今展厅洋洋大观精华汇萃的作品展。这些,都影响了书法在墨的运用上的艺术的追求。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开阔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墨的运用在艺术试验实践中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a)浓淡墨的运用技巧? 书条作品中的枯润、飞白等变化,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 浓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着色度不同,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浓淡相间的墨意。? 浓淡墨的运用,关键在于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蘸墨有二法。一是蘸水,后蘸墨,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撇至五成湿,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马上进行书写;二是先用笔蘸墨,然后快束蘸水,即刻书写。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而书法绝不能复笔,必须是一挥而就,再就是运笔速度比较快,不容犹疑和迟滞。写时还须用旧宣纸和废宣纸及时吸干,以免出现“墨猪”。? 如果是书写大幅字,笔划粗大,可用小笔沾墨抹上大笔上,使水墨相间的层次更多。?

书法教案集字创作

《集字创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集字创作的方法并能通过集字的仿作创作出一幅书法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字帖、书法字典等工具完成集字创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集字创作的过程中,了解书法作品中字法和章法中的大小、宽窄、疏密、粗细等对比关系,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矛盾与统一的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 在所学书体的基础上学会集字创作,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三、教学难点 对集字创作中的节奏变化及对比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集字圣教序》图片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认识这是什么碑帖?学生答:《集字圣教序》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讲一下关于《集字圣教序》的背景知识呢?学生回答。 (唐太宗亲为作序,太子李治为其作记。后来,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将太宗序、太子记以及太宗答、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等五种集出。唐高宗咸亨三年由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刻,将其共刻一石而立。此碑计三十行字,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碑高三米多,宽一点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圣教序”。现此碑存于西安碑林。因此碑由王羲之真迹中直接摹出,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亦是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教师总结:《集字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经历了二十五年时间集王羲之的字创作出的一幅对后人影响深远的作品。 课件出示:宋代书法家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道: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集字创作。 出示课题:集字创作 (二)讲授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基本知道了集字创作,那么谁来说一下到底什么是集字创作呢?

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

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产生了许多书法大家和经典作品。盛唐的颜真卿便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书法史上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的又一面革新的旗帜。 一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景龙三年(709),逝于贞元元年(785),享年77岁。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学者,所著《颜氏家训》中就有关于书法和文字学的论述。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这种学术和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里,颜真卿从小就受到熏陶和影响,他聪明好学,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受到长辈们的赏识。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登甲科,中进士,任殿中待御史。因受杨国忠排斥,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肃宗即位,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朝历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一生勤奋好学,在书法上花了大量心血。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而丰富的艺术遗产,碑帖有70种之多。他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一笔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

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漓的行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境界开阔是他作品的风格,他是继二王之后古代书法史上的又一次大突破、大革新,为唐以后书法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颜真卿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行书三稿》等。《多宝塔碑》全名为《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3岁时所作,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书法结体严密,端庄秀丽,初露锋芒。“虽为少作,实已别开生面”[1]。这一碑帖颇为后人所喜爱和效法,原因是易于初学,可以从中窥探出颜体楷书风格形成的轨迹。《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46岁时所作,碑在山东陵县。此碑书法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是他临王羲之楷书的优秀之作。虽和王书在形体上差异很大,但既得王书之神情气韵,又具有自己之风格面貌,神明焕发而时出新意,不失清远之致。《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颜真卿63岁时作。全碑共902字,有大、中、小三种,但原石均佚,仅见刻本。此碑庄严瑰伟,是颜书之冠,为其晚年的力作,老笔生花,千锤百炼,其笔法多变,时出新意,以圆代方,风趣大增。通篇观来,丰盈饱满,行气紧密,肥瘦均匀,横竖粗细适中。结体精悍,笔姿新颖,布局适度。此碑最能体现颜书“雄壮博大,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美学价值。《告伯父文稿》、《祭侄文稿》和《争座位稿》充分代表了颜真卿行草书法的风格面貌和艺术成就。《告伯父文稿》是颜真卿祭奠其伯父颜元孙时的祭文稿本。此稿行草相杂,刚劲圆熟,悲愤怒拔,具有强烈之感情,信手挥来,

繁体字古诗词毛笔书法作品图片

繁体字古诗词毛笔书法作品图片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学表现形式,它对我国的影响甚大。随着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人喜欢将自己喜欢的诗作书写成书法作品。下面是整理的繁体字古诗词毛笔书法作品图片。 繁体字古诗词毛笔书法作品图片欣赏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

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 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做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

20字毛笔书法作品

20字毛笔书法作品 20字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20字毛笔书法作品1 20字毛笔书法作品2 20字毛笔书法作品3 书法起笔收笔的技巧: 一、起笔 孙过庭的起笔十分爽利,确实做到了一气呵成。在临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学习《书谱》的入笔方法。 1、起笔的角度 首先《书谱》中起笔的时候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个很小的细尖。这个细尖虽然很细很小,但是却不单薄,很厚重。应是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这样的入笔显得含蓄有韵味。 入笔的角度变化很多,几乎各个角度都有,需要仔细观摩,找准入笔角度对接下来的行笔动作有很大帮助。变化太丰富,不能一一列举,读帖时要细致观察。 2.起笔的藏露 《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少量的藏锋起笔也是为了改变节奏,增加字法章法的丰富性。

露锋 藏锋 3.起笔的轻重 《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这样轻重结合的起笔,增强了整体的节奏感,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 轻起笔 重起笔 4.起笔时与上一笔的承接关系 《书谱》的行文十分流美,一点都不会有阻塞的感觉。虽然连笔不多,大都字字独立,但是字与字之间的笔意上的连带使得章法上出现了流美的效果。因此要注意起笔时与上一笔的笔意上的连带关系,走笔要有势的关系,不可一笔一笔独立开来。 如“志”的第一笔横画以及“俯”的第一笔撇画。 二、收笔 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笔而不去关注收笔,这是不对的。古人对于收笔十分重视,无不小心翼翼。有来必有收,这样一个字才算写完整,而不是丢了一块。 1、顿收 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 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笔画包在点

六年级下册书法教案-9《集字练习(二)》 湖南美术出版社

《集字练习(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斗方形式的四个字的毛笔书法作品的章法格式,并能进行自 主创作。 2.使学生体验作品的形状之美、颜色之美、韵味之美、意境之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欣赏作品和书写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字内容的书写技法 难点:斗方章法格式的分布均匀,字形大小适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毛毡、墨碟、毛笔、墨汁、宣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同学们,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漫长的流传、演变和不断创造,形成了众多的形式。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书法作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 分享的过程中请你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些作品美不美,美在哪里?(出示PPT1,播放相册。) 二、了解斗方 师:同学们这些作品美不美,美在哪里?(出示PPT2) 生:美,字的结构严谨、里面的笔画苍劲有力(师:真棒!你体会出了它 的韵味之美。);颜色比较鲜艳、比较漂亮(师:你观察的非常仔细,发现了它 的颜色之美,这些作品有白色、有橙色、仿古色,甚至作品纸上还有印花,非 常漂亮!);美在扇形和圆形。(师:你的眼睛真闪亮!观察到了它的形状之美。)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它的形状之美,这幅作品是什么形?(正方形)这幅?(圆形)(扇形)(长方形)。 在书法中呈正方形的作品我们称为是斗方作品;呈圆形的书法作品我们称 为是圆形作品;呈扇形的书法作品我们称为是扇形作品;呈长方形的书法作品 我们称为是条屏作品。今天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斗方作品学习。(板书:斗方集字

创作) 1.形式构成 师:这四幅作品都是斗方形式,我们一起观察下要完成一幅书法作品需要 哪些要素?(出示PPT4) 生:正文、落款、印章 师:一幅书法作品大多包括正文、落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板书:正文、落款、印章) 师:正文是作品的主体。我们再来分析下里面的内容: “潮来万里有情”这是一首诗;“学而不厌,诲而不倦”这是一句深远的话;“宁静致远”这是一个词;“禅”这是一个字,通过这些内容你发现,斗方正文在字数上有什么要求吗? 生:没有。 师:是的,斗方作品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是一首诗,可以是一句话,或 者是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 师:除了正文之外,这幅作品里还有哪些要素。 生:落款 师:落款要比正文小,这些作品都落些什么? 生:时间、地点、姓名。 师:我们通常只落自己的姓名,对不对? 师: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 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 2、作品内容 师:看到这么美得作品,你有没有书写的冲动啊?(有) 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本中给我们的这幅作品吧。你会读吗?(出示PPT5) 生:民主富强、富强民主 师:按照传统,我们这幅作品的内容是“民主富强”,你发现我们刚才是从哪边读起往哪边读的吗?(从上往下读,从右往左读) 3、分析范字 师:你会读了吗?(会读了)要完成一幅作品首先要学会章法布局,这里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一.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王羲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公元361年,一 作379年 主要成 就: 书法 代表作 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 兰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 代: 东晋 称号: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

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1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2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3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4 八个字书法作品欣赏5 中国书法的变革已经到来 近几百年来,书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到目前为止,临帖还都是欧、颜、柳、赵,评价的标准还是“笔笔有来历”,连书写的内容也还是唐诗宋词。书法的目的、性质、形态、评价等等都沿袭过去,一陈不变。书法从头到尾、从内而外,完完全全是过去的书法。这也造成了当前书法水平楷书不如唐,行草不及明清,隶篆赶不上秦汉的尴尬局面。那么,为什么近几百年来,书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 一是由于文字一直以来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以文字为基础的书法艺术便成了少数人的闲情逸致,所以,缺少群众基础就是缺少书法发展的动力。 二是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文字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是齐头并进的,所以,书法艺术在文字书写规则之间徘徊,书法更多的表现为文字笔画的规范性,局限于笔画的书写上,没有脱胎

成为蕴含情感审美的文字线条艺术。 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几乎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对常用汉字都能识会写,而且,在我们周围,高中生、大学生比比皆是。同时,中国汉字发展至今也基本完善。今天,书法的发展已是万事俱备、水到渠成。但是,在墨守成规的书法艺术领域,即使有觉知者对书法的发展呼唤呐喊,也奈何不了这种思想的痼疾。虽然出现过类似现代书法的探索,并热闹了一阵子,但它只是一种不同视觉的尝试,而并非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承继。也曾出现过类似“广西现象”书法创新,但它启发大家的仅仅是包装意识,并非是中国书法艺术刻骨铭心的沉淀。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们不禁要问:书法还要不要发展,书法还能不能发展,书法怎样发展? 其实,大家都懂得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要发展,发展是无止境的,书法也不例外。书法发展只是迟早的事。书法的发展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然而,我们面对似乎是山穷水尽的书法,如何披荆斩棘开劈出一条既有群众基础,又能表现书法真谛的发展道路? 从书法历史纵向角度来探究,从艺术的横向来比照,从审美的艺术性来分析,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大众基础的艺术是没有前途的!老百姓看不懂书法,不是书法高雅不俗,而是书法艺术长期病垢的表现。书法艺术一定要让群众化较少的时间就能初步看懂书法,而且越看越想看,越看越要看。其次,中国汉字是世界上特有的具有形象意义的文字,这是我们伟大、悠久、丰富、灿烂的国宝,书法艺术应该运用、提炼、深化、表现

草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草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草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欣赏: 草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 草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2 草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3 草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4 草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5 草书的演变历程: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宋赵彦卫云漫钞说:“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

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此说章草因通於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 “章草”字体,虽已“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若从汉初木简书迹,可见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故其笔法与结体,无一定规范可循,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章草字体,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其中著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章草”传世的法帖,计有史游《出师颂》、《淳化阁帖》中张芝书、皇象所书《急救章》、索靖的《月仪帖》等。虽传刻至今,但法度端凝,体势坚劲,有独立自强之特,仍足供为后人临摹研究的最佳资料。 “章草”的笔画略带隶书的波磔,而字字独立不相连带;利用符号,一笔万同,是汉隶行书之变体。 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后汉张芝(伯英)所创始。韦诞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功,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张怀《书断》说:“自杜度妙於章草,崔瑗、崔实,父子继能。伯英得崔杜之法,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笔脉通其隔行。惟王子敬深明其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未,世称一笔书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又说:“章草之书,字字别。张芝变为今草,上下牵连,或上字之末,而为下字之上。呼史游草为章草,因伯英草而谓今草也。”由是而知,“今草”与“章草”不同之处:章草字字独之,系速写隶书而成,而“今草”则省去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欣赏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1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2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3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4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5 章草书法的魅力 从草书发展史讲,章草大体上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其经典之作,为西汉黄门令史游书写的《急就章》。当时,它既是一种小学“识字”,也是一种章草标准字体。到了东晋以后,作为今文字的新体草书,以及行书、楷书走向全面成熟,隶书及章草也随之而被取代了。当时为区分新旧草书,人们将新体称为“今草”,鉴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有章可循,就称之为“章草”。 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章草的研习,特别是《急就章》的临摹探究,对章草这一古今文字过渡期书体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它守隶开草,追篆融楷,纳众美于一身,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形扁字独,波磔突出的隶之美,章草是隶书的草写。知道隶书是由篆书脱变而来,隶变是以“简省笔划、划圆为方、划转为

折”为其特征的。在隶变过程中,形体由长而方,又由方而略扁。章草继承了隶书的形体扁平、字字独立的特点。同时,在笔画上章草又强化了波磔,突出了隶书最显着的特点“蚕头雁尾”。 所谓蚕头雁尾,是对隶书主笔(带捺脚的横画)最形象化的比喻。起笔时,入笔藏锋逆转,造成一种蚕头之形,腰部稍细;收笔时,顿笔下按,向右上方翘起,形如雁尾。其笔画上平下曲,最具有隶书的特征,也是写好隶书的关键一笔。 所谓波磔,实际上就是指后来楷书中的撇和捺。在永字八法中,“捺”也称作“磔”。之所以称为磔,是说其书写要有“一波三折”之势,运笔要铺毫缓进,出锋处收紧且要沉着含蓄。“波”,是指其左行笔画,要势如曲波,八法中称“撇”。波磔美,体现在其左右开张,笔势飞动,犹如鸟之双翼,姿态优美,是隶书美重要的表现形式。 章草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隶法隶意。诸如,从用笔看,“藏锋逆入”,运笔的“迟送涩进”。从笔画的变化上看,要“雁不双飞、蚕不二设”等等。从结体上看,由于草化增速需要而须改变行笔顺序或部件移位,但大体上还是保留着隶书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结体方式。从笔画连结形态上看,章草常常会有一笔环转后作“雁尾”状的现象,如“决”“变”“杀”“游”“臯”“辨”。如果说前三字还是“捺”使之必然,而后三字就是“横”保留了“雁尾”使其所然了。在这里,前者是波磔有机结合,后者是横竖有机结合,但最终仍不舍弃磔尾。 统观历代章草名贴,大都是坚守了隶书的主要特点,渗透着隶法隶意,彰显出章草之中的独特的隶之美。

颜真卿行书书法字体作品

颜真卿行书书法字体作品 颜真卿行书书法字体作品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学的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

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