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学案1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学案1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学案1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学案1岳麓版

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出现的时间,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点。通过对北京人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学习,要认识到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点及生产生活。

难点: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为什么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我们的远古祖先人类的起源: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万年以前,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

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省,县

距今年代:距今约万年

生产生活:使用粗糙(工具)和天然火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的的人类

北京人

(重点)

发现地点:北京

距今年代:距今约年间

体貌特征:能直立,上肢与相似,头部

保留着的一些特征

生产生活:会制造,已经使用,还有了简

单的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北京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体貌特征:模样与差不多

生产生活:仍使用石器,已经开始掌握磨制

和的技术,已经会使用兽皮缝制,

掌握了

二、合作探究

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想一想,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2、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先后发现六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称这一人类为什么?他们生活在什么年代?

(2)当时人们为什么要几十人聚合在一起(原始人群)生活?

(3)后来在这个古人类遗址上的山顶上又发现了什么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多少年?

3、比较一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哪些不同?(至少说出两点)

三、巩固训练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1、动画片《人猿泰山》讲述了人类和猩猩的亲情,这些温情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自身的迷茫与追溯。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①女娲造人②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祖先

③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④人类最早出现在100万年以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目前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4、2009年的好莱坞影片《史前一万年》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

C.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顶

D.陕西蓝田

5、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①木棒②打制石器③青铜器④磨制石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在一期《自然》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北京人曾经很冷”的标题。气候条件将让很多学者重新考虑古人类“主动用火”的可能,火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哪些作用()

①烧烤食物②照明御寒③驱赶野兽④促进体质和脑的进化

A. ①

B. 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 万年以前。 2、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 万年。 4、北京人距今70-20 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他们能直立行走,上肢和现代人基 本相似,但头部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天然火,还有简单的语言。 5、距今约 18000 年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内,他们仍使用打制 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6、远古人类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答: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野兽。吃上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 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 多年。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 会种植水稻,还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牛等家畜。他们住在干栏式房屋内。 2、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5000 多年,会种植粟和蔬菜,住在半穴居房屋内。 3、什么是氏族?氏族有什么特点? 答:在原始社会,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氏族的特点有:土 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三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即轩辕氏,姓姬,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3、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4、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 初祖”。 5、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地点在涿鹿,争战的过程:黄帝部 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结果: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6、什么是禅让制? 答:传说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荐继承人,大家推荐舜。舜年老时,以同样的 方法把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 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意义: 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2、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从此,父子、兄弟相承 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 3、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 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练习

第1课远古人类 一、选择题 1.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险恶 B.个人力量小 C.不易获取食物 D.生产力水平低下 2.中国人最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最早有此观念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古猿 3.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4.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5.(题文)下列图片说明此远古人类() ①掌握了钻孔技术②会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④懂得爱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我国最早的人类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中国古代的传说 D.中华文明的起源7.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会使用天然火和学会人工取火分别是什么人(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驱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9.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物 1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顶洞人对美已经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教师归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恭喜你们升入初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们听说过哪些历史故事呢?能说出几个中国皇帝的名字? 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的学习,那么什么是历史呢? 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历史 问: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分别解释一下“历”和“史”是什么意思? 答:历----过去的,经历的。史----现实,事情。 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历史呢? 答: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所谓历史,是指人类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俗说,就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确,历史既不能重复,也不能修改。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问: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答: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问: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今天有什么作用呢?

答: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的过错,以便于更好的发展。 总结:学习历史,一明了过去;二以史为鉴;三增强民族自豪感。 所谓“明了过去”,即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历史知识目标的范畴。 所谓“以史为鉴”即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 问:(出示9·18纪念碑图片)看到这幅图,大家有什么感受? 答:悲愤,屈辱。 问:那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答: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三)、如何学习历史 问:大家从哪些渠道接触过历史呢? 答: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历史书,历史古迹。 总结:1、阅读历史相关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 2、游览历史古迹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等,都存在一定的改编及扭曲历史的现象,在接收时需要进行甄别,不能一味迷信影视剧及小说。 问:同学们平时是如何进行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的? 答:上课听讲,做好笔记,及时背诵。 总结: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1)课前:先预习,做互动的知识预览。准备练习本。双色笔。 2)读:精读教材,分清内容。 3)记:两两结合,当堂背诵,相互检查。 4)写:做好课堂笔记(在课本上) :横线圆圈 序号①②…标题···的原因 5)讲:上课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巩固练习) 出示示例图,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如何进行历史的课堂学习。 【小结提升】 播放:“中国五千年历史人物剪辑”,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精品教案】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说明: 因为领导工作忙,忘记通知我们参加新教材培训。因为领导工作忙,学生的书没有到齐,我手里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现在能上网找些资料,否则真不知道还敢不敢进教室。原本1课时的内容,我用了3课时,尽量讲慢点,讲细点,避免重点的东西没有讲。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上新课,请大家把书翻到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没有别的东西可代替,只能板书了,胳膊都举疼了,不由得写的快了点,引来学生一片抗议。看着学生抄黑板上的字,检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每班竟然有六、七个同学还没有领到书,和我一样穷。领导们真太忙了。)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也有说部分看不懂,有位同学竟然来了句:“不知所云”。高材生。)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我们来学习

湘教版(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2、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 了决定作用。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4、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他们能直立行走,上肢 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但头部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有简单的语言。 5、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内,他们 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6、远古人类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答: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野兽。吃上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多年。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 产工具,会种植水稻,还烧制黑色陶器,饲养猪、牛等家畜。他们住在干栏式房屋内。 2、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5000多年,会种植粟和蔬菜,住在半穴居房屋内。 3、什么是氏族?氏族有什么特点? 答:在原始社会,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氏族的特点有: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三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1、炎帝即神农氏,姓姜,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即轩辕氏,姓姬,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3、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4、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5、涿鹿之战:交战双方为黄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地点在涿鹿,争战的过程: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结果: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6、什么是禅让制? 答:传说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荐继承人,大家推荐舜。舜年老时,以同样的方法把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义: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2、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从此,父子、 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 4、商部落首领汤于公元前1600年灭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第六课西周的分封 1、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大军讨 划商纣。武王所到之处,各地纷纷归附。周军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周军大获全胜,乘胜进攻朝歌,商纣王在自焚。牧野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结果:商朝灭亡。 2、西周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为周武王;都城镐京。 3、分封诸侯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内容:实行以周王室为 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4、嫡长子继承制: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 继承。它保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5、西周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沉迷于酒色,不理 朝政。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乘西周混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 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能识读的近2000字。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渐走向鼎盛。商、 周时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商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也 称“铭文”。 第八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尊王 攘夷”为口号,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2、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 子也派代表参加,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齐桓公是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4、诸侯争霸的影响:(1)消极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 灾难。积极影响:在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各民族之间交 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5、战国七雄的名称:齐、楚、燕、赵、韩、魏、秦。 6、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小国逐步被大国兼并,大国与大国之间, 为了各自的利益,也进行明争暗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就是这 一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 第九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得到推广。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社会的影响:(1)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奴隶主与奴隶 发展为地主与农民。(2)铁农具出现后,奴隶主驱赶奴隶大量开垦荒地,增 加财富。在奴隶制下,努力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取代 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 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2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变法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推行县制。变 法性质: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变法意义: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第十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1、都江堰修建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都江堰修建主持者:秦国的李 冰父子。都江堰功能;防洪、蓄水灌溉;修建都江堰的意义:使成都平原变 成了肥沃的良田,成为“天府之国”。 2、鲁班是战国时杰出的木工工匠,被后代尊奉为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步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它在 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4、扁鹊是春秋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 的传统诊断法。 第十一课百家争鸣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孔子《论语》 思想:“仁”和“礼”两部分。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主张以礼治国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战国孟子 施仁政于民;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道家 春秋老子《道德经》 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实行法治;提出建立君专 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第1课中国远古从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吗? 生:从猿变来的。 师:很好。谁知道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从那里来的? 生:女娲娘娘造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说课稿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做好教材分析,因此,我先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为初中中国古代史的开篇第一课,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一一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主要介绍了他们的样貌特征、生活状况,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教材叙述的内容与学生距离谣远且缺 乏生动的史实,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又必须吸引学生兴趣,否则以后的历史课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课学习内容涉及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知识较多,需要教师掌握好尺度。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接下来谈一下我对学情的认识。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历史的 13 岁的孩子,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历史知识充满了探求的揭望,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科学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思维能力需要逐步建立。面对这些孩子,教师必须时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由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距离学生非常谣远,人们对远古人类生活的认识主要取决于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发现,在教学中就应该大量运用考古实物的图片及其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想象画,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岳麓版巩固辅导第五十八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岳麓版巩固辅导第五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一些兽牙和磨光石珠,还发现一枚骨针,这说明( ) ①山顶洞人以捕鱼为生 ②他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他们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④他们懂得爱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铁铲 D、筒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人类中在周口店居住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丁村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曾在周口店居住的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这种进步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0课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大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 2. 洞穴里。距今大约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结成集体打猎、采集获取食物。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5.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3.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稻 、 粟 和 黍 均发现于中国。 4.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猪纹陶钵。 5.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7.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战役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人文初祖”是指黄帝和炎帝。

2.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禅让制实质上是原始民主推举制,推选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 3. 6.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主要诸侯国有: 5. 10.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1-10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6.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7.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③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①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 4:观念:有审美意识。社会组织: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使用陶器、使用磨制工具、聚落生活(定居);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熟读) 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熟读)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东朗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精彩四选一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神者,代表人物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大禹 D .嫘祖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 A .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 .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 .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 .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 A .黄帝 B .禹 C .启 D .秦始皇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5.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勾践 6.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 .道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 A .齐桓公 B .秦穆公 C .秦孝公 D .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 A .楚国 B .燕国 C .齐国 D .韩国 9.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10.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 .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 .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 .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 .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1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 .“挟天子以令诸侯” B .实行屯田制 C .招贤纳士 D .打败强敌袁绍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 .《汉书》 B .《史记》 C .《春秋》 D .《诗经》 13.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4.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15.230年,卫温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 A .海南岛 B .台湾 C .日本 D .菲律宾 1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氐族 D .羌族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 A .李冰父子 B .刘备 C .诸葛亮 D .郑国 18.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 A .加工工具 B .生产工艺 C .原材料 D .生产者 1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2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27年 C .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二.历史诊所 (判断并将错误的更改。正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21.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 ) 22.曹操是三国人。 ( ) 23.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是楚庄王。 ( ) 24.分封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 ( ) 三.材料题大观园(本大题共4小题,共39分) 26.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7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1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密 封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 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着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五、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学案1岳麓版

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出现的时间,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点。通过对北京人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学习,要认识到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点及生产生活。 难点: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为什么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我们的远古祖先人类的起源: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万年以前,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 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省,县 距今年代:距今约万年 生产生活:使用粗糙(工具)和天然火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的的人类 北京人 (重点) 发现地点:北京 距今年代:距今约年间 体貌特征:能直立,上肢与相似,头部 保留着的一些特征 生产生活:会制造,已经使用,还有了简 单的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北京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距今年代:距今约年 体貌特征:模样与差不多 生产生活:仍使用石器,已经开始掌握磨制 和的技术,已经会使用兽皮缝制, 掌握了 我 国 境 内 的 远 古 人 类 ( 穴 居 生 活 )

二、合作探究 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想一想,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2、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先后发现六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称这一人类为什么?他们生活在什么年代? (2)当时人们为什么要几十人聚合在一起(原始人群)生活? (3)后来在这个古人类遗址上的山顶上又发现了什么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多少年? 3、比较一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哪些不同?(至少说出两点) 三、巩固训练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1、动画片《人猿泰山》讲述了人类和猩猩的亲情,这些温情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自身的迷茫与追溯。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①女娲造人②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祖先 ③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④人类最早出现在100万年以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教案1 岳麓版

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初一授课时间2016年授课人课题: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教 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知道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其中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初步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历史学习必备的证据意识。 2. 知道“北京人”这个历史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北京人头骨复原化石和《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知道北京人的身体虽然还保留猿的特点,但已经具备脑部发育、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早期语言的人类体质特征,并且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工具、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已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理解北京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原因。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合理想象北京人的严酷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体会远古人类生存的艰辛和生存智慧的不断积累,以及历史是人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北京人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学习、探究学习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单元先秦历史的演进 也就是秦朝之前中国的历史,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一页,解释时间及经历。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六课,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也就是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的历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 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看本节课的内容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的祖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从大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看2页的分布图:指出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一是看图名、图标、图例;二是看图中明显出现的信息点;三是对信息点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提问:①我国远古人类遗址主要有哪些? ②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③这些地区在地理环境方面有何共同特 点? (江河流域是远古人类的主要发源地) 二、元谋人和北京人 1、元谋人: ①170万年前②最早的人类 学生划书及看图。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北京人:(本课重点内容) ①时间地点: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裴文中(1929年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看书 看图,学方法 思考回答 划书上重点及看图 初步了解本节课 内容 学会识读历史地 图 解决本课的重难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起看看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欢迎查阅!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 1、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 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教材分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传入: ⑴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

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 课本剧,等等。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 要事件。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 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 讨论: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 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 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此,封建统治 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 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 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 ⑶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 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B级: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2、道教的兴起: 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马迁和《史记》: 1、补偿教学:教师进行史书体例解说,帮助学生了解纪传体与编年体、通史与断代史的含义。 2、活动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司马迁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关书籍中有关 《史记》的材料。 3、讨论交流: ⑴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其重要价值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 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 4、观点认识: ⑴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 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