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与国籍国的保护_万霞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与国籍国的保护_万霞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与国籍国的保护_万霞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与国籍国的保护_万霞

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

突出中国海外利益的“义利”特征,构建“多元化”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战略初探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参与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在日益扩大,国际影响力日增,海外利益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同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海外利益面临的激烈竞争,使中国传统上以政府为主的海外利益保护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海外利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准确认识“海外利益”的内涵,在坚持中国特色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内容,并在保护手段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实现“海外利益”的有力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于“中国的海外利益”,有的学者将之归结为“中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通过全球联系产生的、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以外存在的、主要以国际合约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利益”,并将“中国的海外利益”具体分为国际安全利益、海外公民权益、海外商业利益和国际社会认同等四类。从这个定义上看,“中国的海外利益”有三个特点:境外属性、国际合约属性、包容属性。同时,中国当前最显著的身份特征是“新兴的发展中大国”,这又使中国的“海外利益”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中国的“海外利益”始终是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是中国的海外利益还处于不完善的上升期,面临着诸多风险,需要更多的关注。因此,作为“新兴的海外利益行为体”,中国的“海外利益”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境外属性”对中国而言就意味着更强的不可控制性,也就是更强的风险性,这是海外利益与国家利益中的其他内容相比较所具有的最大不同,而中国在海外利益上又不同于西方海外利益强国是一个“后来者”,这就使其在海外利益拓展中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中国海外利益的集中地区主要是其他发达国家所不愿涉足的高风险地区,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海外利益的高风险特征;其次,中国海外利益与其他既有海外利益强国的另一个不同是中国海外利益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以“发展”与“合作”为主题的全球化时代,而不是“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时代,这就更加突出了中国海外利益中的“非强迫性”特征,与过去一些殖民主义强国获得海外利益的方式存在本质的不同,它不以违背海外利益所在国的意志为基础,强调的是国家主权的平等;最后,中国海外利益既有作为国家利益共性的“排他性”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包容”属性,海外利益与所在国或者国际社会的利益存在重叠和共容的地方。 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和保护之路是不同于既有的海外利益大国之路的,这是由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与发展之路所决定的。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与其他文明所不同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指导和影响着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政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以内向、重视人、强调和谐和秩序为核心的价值观,具体体现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整体性思维”、以“非宗教性”和“现世性”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以伦理政治思想为核心的“泛道德化”思维和以“内部稳定”为归宿的“内向化”思维等,这些价值观渗透在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国家战略与政策中,就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个性特征的国家利益观,这种国家利益观就是以“义利”为核心特征的“利益观”。这种“义利”观,强调的是义在利先,义利合一,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重视“见利思义”,突出了利益各方的合作性和共容性,从而自然而然生发出了利益的“互利性”。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利益观,西方的利益观强调利在首位,突出了不同利益体之间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更多强调的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自利性”利益观。中国的这种价值观和利益观不仅体现在原则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政策行为中,中国在对外行为,包括追求海外利益的行为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别是“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就是一例。 在中国对“海外利益”的认识上,同样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国家利益的“义利”性。这种“义利观”具有内向性、自律性、非扩张性、非掠夺性、非军事性

浅析国际法中的外交保护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66196987.html, 浅析国际法中的外交保护制度 作者:玛柯芭莉·夏里甫汗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3期 【摘要】国家对外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保护本国国民,而外交保护是国家履行这一职能最重要的法律手段之一。外交保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也是主权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体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应享有的权利。根据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属人管辖原则,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家有权通过本国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侨民或公民提供保护,特别是本国侨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在外国受到侵犯时,国籍国有权对该侵权国提起国际诉讼或进行其他外交交涉,并对有关损害要求赔偿,这就是外交保护权。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在提升,外交保护制度对于中国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认真研究外交保护制度对于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交保护国际法海外利益中国 1 外交保护的概念辨析 1.1 外交保护的政治渊源 外交保护(Diplomatic Protectior)作为国家保护本国国民的手段之一,是现代国际法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就发展历史而言,“外交保护,相比海洋法和领土法,在国际法中是一个年轻的事物。尽管该制度被确信在瓦特尔于1758年发表的论著中已被提及,然而就文献显示,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早期之前没有被记录下来的相关例子。“瓦特尔是第一个将注意力投向保护外国人及其财产利益的国际法经典学者。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该制度的精神之父,因为他第一个为该制度提供了一种可以被接受的理论基础,即瓦特尔拟制。”作为一种文明的和相对完善的保护手段,外交保护在现代社会得以继续发展和进步,国际社会一直以来并没有制定过关于外交保护的国际条约。鉴于此,联合国大会在1995年同意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就外交保护问题进行长期研究,并编纂条款草案。经过不懈的努力,国际法委员会最终在2006年第58届会议上二度通过了《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1.2 外交保护的定义与弊端 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上主权国家保护本国公民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长期以来围绕外交保护完整、全面定义的条件尚不成熟,外交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手段,目前为止在国际社会与学术界都存在比较大的分歧。目前该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法文件《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的“准定义”已经是非常全面和完整了,这是因为它体现了外交保护的大部分形式要素:第一,外交保护的问责主体和责任主体都是国家;第二,外交保护的保护对象是属于本国国民的自然人或法人;第三,外交保护的手段是外交行动或其他和平解决手段。虽然在传统国际法中,“国家责任”只能由“国际不法行为”导致,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国家责任”也能由“国际法不加禁止

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军事途径探析

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军事途径探析 本文认为通过军事力量维护海外利益势在必行。概述了外国维护海外利益的做法及经验,在借鉴国外维护本国海外利益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索中国维护海外利益的四条途径:加强海外军事威慑;积极实施海外军事保护与救援;实施必要的海外军事打击;积极参与海外维和、维稳活动。 标签:维护;海外利益;军事途径 今年4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国防白皮书指出,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成为人民解放军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使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 一、外国维护海外利益的主要途径 海外利益的维护,是所有大国都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大国发展过程中需经历的一个阶段。西方国家从“大航海时代”(又名探索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开始,近600多年对海外利益的追寻史也是其海军的侵略史。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通过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剥夺其他国家发展权利来获得大量的利益。 1、通过军事力量存在和威慑保护以拓展海外利益 冷战后,美国一强独霸,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一时期,美国的国家利益遍及全球,其军事力量存在也遍布全球。一是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海外军事基地是维护其海外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部署了大量的海外军事基地,成为保护美国海外利益的坚强后盾。其军事基地兵力强弱直接与海外利益大小相一致。二是控制海上交通枢纽。使用军力控制全球石油战略枢纽,保证石油产地、输油管线和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2、缔结军事盟友共同维护 首先,美国的海外利益广泛分布于全球,但美国并没有全部都靠一己力量去维护,它通过结成盟友和组成国际组织的方式,减轻了自身的负担。如在“9·11”之后,美国就一直鼓励中亚各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支持它们参与欧安组织、北约和其他西方组织。而且,在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特别强调了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振兴其国内低迷的经济状况,保持其海外影响力。

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分析 (一)传统战争及局部冲突危险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文明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领域危险相对降低,大国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及爆发世界大战可能性明显减小。但因众多原有国际地缘敏感及争议问题根源尚未消除,发生传统局部冲突与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如目前一些地区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宗教矛盾、资源争夺等方面问题,局部地区还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下的军事对峙,这些地区局部冲突和战争会时常发生,严重破坏和影响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发展。此外国际霸权势力“民主”干预和颠覆渗透,也会引发一些主权国家动乱及战争。 (二)非传统安全危险上升形式多样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危险相对降低,非传统安全危险相对上升而突出。当前全球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国际能源与环境安全、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等。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国际间真诚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 (三)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 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四)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五)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当前,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正在进行二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其主要 目的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正如上述所说,由于各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会长期存在,因而在安全领域的竞争和斗争也会持续下去,使安全合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出现曲折和反复。但是各国之间除利害冲突外,也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促使它们进行合作的一面。例如希望保持稳定就是一个共同点,因此即使互相视为主要潜在对手的国家也不愿看到对方发生大动乱,因为这也会危害自身的利益。而且从长远看,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威胁安全的因素终究不会占上风,增进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有着广阔前途。现在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准备,力争抓住经济发展高潮的机遇和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经过世纪之交,国际安全和安全合作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国际安全形势

国际安全形势 关键词:国际安全恐怖主义中东局势亚太地区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摘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在今年五月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被证明死亡后,当今世界也进入了后反恐时代。在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全世界呼喊和平与发展的呼声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正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进一步加深,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中国的崛起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众多国际事物中,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威胁安全的因素多元化,国际安全形势更为复杂。第二,恐怖主义问题呈现国际化趋势,各国间加强合作与协调。第三,军事力量对比出现新失衡,以武力解决争端的趋势有新发展。第四,亚太地区总体和平,但威胁安全的因素有所增长。第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人类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在世界和地区范围内仍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冷战思维及其影响还有一定市场,扩大军事集团、强化军事同盟给国际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有的国家依仗军事优势对他国进行军事威胁,甚至武装干涉;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中东与北非局势紧张,局部冲突加剧。国与国之间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仍待解决;恐怖活动、武器扩散、走私贩毒、环境污染、难民潮等跨国问题,也给国际安全造成了新的威胁。所以说2011年全球安全局势依然严峻,在亚太地区,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继续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中国也面临着周边国家的挑战,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冲突不断,但总体形势趋于稳定。中东地区的情况依旧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在2011年7月起,美军逐步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国际反恐合作取得进展,对恐怖组织的打机取得成效,白宫头号通缉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被证实死亡。 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军事安全、意识形态因素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经济因素的作用更趋突出,国家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进一步加剧,世界范围内围绕市场和资源等经济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区域集团化的加深使一国的经济发展更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经济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球经济危机使经济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政府加强协调、共迎挑战的新课题。在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要秉承平等互信的原则。世界各国应该把精力用在建立国家间的平等互信关系,特别是,在争取自己的利益时,要尊重和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从而,通过真诚的合作,实现共赢。后金融危机时代之所以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变革国际经济政治规则的历史性机遇,就是因为这次肆虐全球的金融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 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我国政府、企业等对外投资与海外贸易逐渐增加,我国海外利益也持续拓展,重要性在增强。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因素增加情况下,中国海外利益现状如何,目前面临的潜在和现实威胁有哪些,如何保护海外利益等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海外利益现状 “海外利益”实际上是“境外的国家利益”,属于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一国的海外利益主要包括:海外公民侨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国家在境外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利益、驻外机构及驻外公司企业的安全;对外交通运输线及运输工具安全等等。中国的海外利益,即在中国领土之外的中国国家利益。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海外利益主要体现在资产利益、人身利益、海外市场拓展和重要物资和能源的获取与运输等四个方面。 ——资产利益 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近年来我国海外经济利益持续拓展。据商务部统计,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1.2万家中国境内投资者已在境外设立1.3万家企业,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海外直接和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总量已超过2万亿美元(不含银行贷款债权)。中国对外投资领域己由原来航运和餐饮为主拓宽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领域,对外投资的形式已经从生产性投资为主逐步发展到境外上市、股权置换、跨国并购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 ——人身利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我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外人员流动频繁、民间交往日益增多,中国公民出境求学、务工、经商、投资、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1978年,中国公民出境仅为20万人次左右,而2008年中国公民出境达4000万人次,增长了200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华侨华人3300多万人以上,分布在150多个国家。其中,海外中国工人的数量已从2005年的350万人增至今天的550万人。 ——海外商品市场拓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0年我国对外商品出口额达到了1.5万亿美元,是1978年出口额的72倍,商品出口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影响当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当前国际安全的主要 因素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741-46 影响当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不安分的10年。如果说“9.11”尖利的撞击声是标志性的开始,那么其结束则是“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所施曳的漫长尾音。这10年,是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10年。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世界多极化、紧急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主要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进程加快、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即相互借助、合作又相互制约,竞争的局面不断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继续发展,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

2012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487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7,2012 (CumulativetyNO.487) 一、引言 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我国政府、企业等对外投资与海外贸易逐渐增加,我国海外利益也持续拓展,重要性在增强。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因素增加情况下,中国海外利益现状如何、目前面临的潜在和现实威胁有哪些、如何保护海外利益等问题备受关注。 二、中国海外利益现状 “海外利益”实际上是“境外的国家利益”,属于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一国的海外利益主要包括:海外公民侨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国家在境外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利益、驻外机构及驻外公司企业的安全;对外交通运输线及运输工具安全等。中国的海外利益,即在中国领土之外的中国国家利益。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海外利益主要体现在资产利益、人身利益、海外市场拓展和重要物资和能源的获取与运输等四个方面。 (一)资产利益 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近年来我国海外经济利益持续拓展。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1.2万家中国境内投资者已在境外设立1.3万家企业,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海外直接和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总量已超过2万亿美元(不含银行贷款债权)。中国对外投资领域己由原来航运和餐饮为主拓宽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领域,对外投资的形式已经从生产性投资为主逐步发展到境外上市、股权置换、跨国并购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 (二)人身利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外人员流动频繁、民间交往日益增多,中国公民出境求学、务工、经商、投资、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1978年,中国公民出境仅为20万人次左右,而2008年中国公民出境达4000万人次,增长了200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华侨华人3300多万人以上,分布在150多个国家。其中,海外中国工人的数量已从2005年的350万人增至今天的550万人。 (三)海外商品市场拓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0年我国对外商品出口额达到了1.5万亿美元,是1978年出口额的72倍,商品出口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重要物资和能源的获取与海上运输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转型经济体,在资源的密集投入、工业化以及高速经济增长的互动发展过程中,对石油、铁矿石等基础性资源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为7.5%,近年来保持了较快增速,2009年,中国石油需求4.08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53.5%。中国对外铁矿石依存也度愈加高涨,从2002年的44%增至2010年的60%。因此,能否顺利获取到所需海外重要物资和能源,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而我国进出口这些重要物资和能源等货物运输总量的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进行的。 面对中国对重要物资和能源获取的需求不断上升趋势,切实维护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等海上生命线的通道安全,直接关系中国崛起之路是否通畅。 三、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威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海外资产、人身、能源等海外利益的日益增多,我国海外利益受威胁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威胁有: (一)投资面临双重风险 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被设限,频频遭遇掺杂政治因素的“审查壁垒。”中海油、华为、鞍钢等国内著名大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都遭遇了以“国家安全”为名的投资审查。国际知名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1%。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从事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 另一方面,海外投资收益遭受巨大损失。由于信息不对称、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 梁 雷 (中国保利集团新时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2218) 【摘要】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海外利益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投资风险、人身安全风险、贸易摩擦频繁、重要物资和能源及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威胁等不断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威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海外利益 威胁 保护措施 Times Finance 303

全球化的安全问题

全球化的安全问题 摘要:世界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世界正在慢慢的变得越来越近,全世界之间的距离也慢慢的变得更加近,带来的结果便是全球化,全球化已经俨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造成的结果便是世界各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球化有利也有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利用它的优势,尽量减少弊端,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中国,全球化,机遇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随着几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世界正在慢慢的全球化,目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具体来说,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有三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它是伴随着冷战的落幕、两极对立格局的解体而到来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只有把地球作为一个统一的生产空间来进行生产,才能最有效地释放它的巨大能量。二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出现。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的革命性飞跃历来是时代转换的物质技术特征。因特网的连接,促成了信息的广泛分享和自由传播,为人类从全社会的范围有效地组织生产和消费等开辟了道路,加剧了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给国家安全带来深刻影响。三是以“9〃11”事件为开端的全球性问题的总爆发。历史进程常有某些重大事件作为标志。“9〃11”事件是全球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历史拐点。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全球化发展中个别企业、个别国家的有组织性和整个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已经积累到了异常尖锐化的程度,这个深刻的矛盾通过全球恐怖主义、贫富对立、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的灾难性事件爆发出来,直接威胁到了人类正常的生存,使国际社会的治理与整合,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 那么全球化的到来,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给各国的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利与弊,但是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应该面对全球化,面对其带来的问题,更好的利用全球化,扬长避短,这样,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国家的安全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国家地位也会随之改变。全球化时代对国际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对国家安全的特点做了新的规定。全球化突飞猛进地发展,给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问题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全球化时代有着许多新的特征,全球化时代安全问题的第一个本质特征是安

关于维护和拓展中国海外利益问题的思考

关于维护和拓展中国海外利益问题的思考2009-01-22 一、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海外利益凸显 全球化给当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的动力,它具体可分为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等几个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家利益亦突破传统的地理界限,呈现出扩展的态势,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一国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多地向本国领土以外延伸;二是一国国家利益的实现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国际环境等外部因素。延伸至一国领土之外的国家利益,即是该国的“海外利益”,它是一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等发达国家将一国“海外利益”的范围界定包括:海外公民侨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国家在境外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利益;驻外机构和公司企业的安全;对外交通运输线及运输工具安全,等等。一国境外工作人员﹑侨民以及相关机构等是该国海外利益的主要载体。海外利益同样也可区分为海外政治利益、海外经济利益、海外安全利益和海外文化利益等方面。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海外利益在国家利益中所占的份量增加,重要性在增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越来越关注本国海外利益的维护和拓展的问题。 二、海外经济利益现已成为中国海外利益的主要内容 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谋求国际社会的承认﹑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成为考虑国家利益的着眼点,国家利益体系中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占有突出地位,经济利益明显地从属于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明显地从属于对政治和军事利益的追求。国家利益的体现有较明显的地理界限,主要局限在本国疆域范围内实现并加以保护。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的国家利益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首先,中国认识到国家利益的维护最终取决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发展经济以提高综合国力成为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中心工作,经济利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利益,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奠定了中国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坚实的台阶。其次,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相互关系的深化,中国国家利益体现的地理界限已被突破,日益呈现出区域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呈现出国内利益国际化和国际利益国内化的趋势。中国追求海外利益沿着全球化的路径蔓延,中国国家利益与世界整体利益日渐交融。中国拓展海外利益既能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又能使相关国家与中国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双边和多边友好合作关系更具有可持续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和谐世界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体系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和对外投资的加强,中国海外经济利益凸显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内涵,现已占据中国海外利益的主导地位。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简单趋向复杂的过程,在形式和内容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以对外贸易为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内容与规模较之3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对外经济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大为增加。我国学者阎学通教授根据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两个方向,将中国的国际经济利益划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经济利益,前者包括商品出口、劳务出口、技术出口和海外投资等,后者包括进口商品、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开发旅游、聘请专家等,还包括在经济体制上与国际接轨①。 中国对自身海外利益的关注在不断的加强。2004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要增强外交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进取性,维护和扩展我国国家利益;要加强经济外交,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

我国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当今国际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关系,纷纷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协调和处理国际事务,办理各自的国际角色。乍看当前的国际局势貌似稳定,我国的国际环境良好,其实暗藏风云。我国除了受韩国、朝鲜战争殃及的危险,还要谨防日本、越南和美国勾结的遏制与威胁,面对台湾问题。这些不同的国家、地区、政府为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对中国政府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政策。对于这些复杂的局势政策,我国政府必须逐个击破,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政策:以柔治强,以强攻强。以不变应万变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国际局势威胁国家利益政策 正文: 一.概述 自苏联解体以来,剑拔弩张的两大阵营瞬间瓦解,冷战时代结束,再看现在国际形势,美国和伊拉克不打了,美国撤兵了,国际上基本没有热战,那么就有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国际形势是很稳定的。其实不然,现在的国际形势就像海洋,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潮涌动。就拿我国的当前形势来说,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众多威胁,在外有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美国;在内有台湾问题。 二.周边国家的威胁 首先说说我国周边的国家。这些周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崛起,中国一旦强大起来,是必要涉足更大的领域。然而日本、韩国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谁都不愿意和中国这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分一杯羹。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中国不会只是一个单项大国,中国必然成长为一个综合性大国。为了遏制中国的成长,这些周边国家不惜与美国合作,共同抵制中国。 (一)韩国与朝鲜 2011年朝鲜和韩国争锋相对的时候,韩国和美国在黄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其实美韩两国的做法只会进一步加大半岛的紧张局势,我认为除了是警告朝鲜向朝鲜示威,也是向中国挑衅,放出了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极其危险的信号。如果中国没有做出反应,忍气吞声,那恐怕两国会更加嚣张,进一步的挑战我国的防守和忍耐的底线。朝韩开战,对于作为两国的邻国——中国来说无异于家门口着火,随时都有被牵连的危险。就如同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时,我国政府做出的政策“抗美援朝”一样。当时我国刚刚从战争中解脱,新中国刚刚成立,就好像婴孩一样脆弱但是我国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即使并没有侵犯我国领土,我国政府也派兵支援。同样的如今朝鲜和韩国的局势紧张,我国的国际环境就很不安全,所谓的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在这场纷争中的唇——朝鲜,又是一个军事和经济发展极度失衡的国家。朝鲜的大量的核武器是他与韩国对决的筹码,核战争一触即发,到时候不仅是我国会受牵连,这将会是全人类的灾难。 (二)日本 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为单一民族国家,,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

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我们仍然要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所以全面理性地认识当前国际安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国制定适当的国际安全战略,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体来说,目前全球安全形势总体趋缓,和平发展的时代主流不变。但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传统冲突趋缓而冲突根源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种新危险新挑战不断出现。 首先,传统战争及局部冲突危险依然存在。大国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及爆发世界大战可能性明显减小,但因众多原有国际地缘敏感及争议问题根源尚未消除,发生传统局部冲突与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2011年爆发了利比亚的内战,虽然日前战争以卡扎菲被击毙画上了暂时的句号,但仍然使国际社会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而这只是今年爆发的中东动乱最显眼的一章而已,突尼斯、埃及、也门等阿拉伯世界发生动荡的各国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武装冲突。放眼东亚,朝韩之间因天安舰和延坪岛炮击事件造成的对峙状态依然没有改观。朝韩问题依然是国际安全潜在的安全隐患之一。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宗教矛盾、资源争夺等方面问题。中国自身就同时面对着和日本的东海争端,和越南等国的南海争端,和印度的领土争端。 同时,印巴冲突、巴以冲突、阿富汗局势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在2011年依然没有新的进展。作为国际安全的老牌不稳定因素,它们依然会随时牵动各大国的神经。继2009年的孟买袭击案,2010年的频繁交火之后,印巴双方再次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让美国寝食难安的阿富汗,卡尔扎伊脆弱的政府在实力犹存的塔利班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军备继续呈现增长势头。美国依然是全球军备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俄罗斯的增长也明显提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成为了俄罗斯第三大武器出口对象国,而东南亚各国纷纷投巨资购买武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安全问题就是核问题。有核武器国家大都在继续调整核政策与核战略:一方面先后公布纲领性文件,指导本国核力量发展,确保核能力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除美俄就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一致外,其他有核武器国家也在加强国际合作。这些举措产生了双重结果:一是有核武器国家的核弹数量在减少,但美国和俄罗斯裁减的武器本来就是要淘汰的武器;二是核武器现代化计划仍在继续,美、俄、英、法纷纷对自己的和力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现代化升级。 地区核问题仍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但伊核和朝核问题停滞不前。不过可喜的是,去年4月12-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首届核安全峰会为困境中的国际防扩散带来希望。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的47国领导人或代表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签署《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公报》和《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就全球范围内加强核安全和应对核恐怖主义威胁达成了广泛共识。特别是今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的背景下,这样的共识有助于核安全地位提升,确保核设施、放射源的安全、防止核恐怖袭击、核扩散。 其次,国际安全问题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非传统安全危险上升,且形式多样。 第一个要提的就是恐怖主义。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并没有没反恐行动划上休止符,反倒是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掀开了恐怖主义的新纪元。基地组织失去了精神领袖,但其分支各部早已具备独立行动的能力,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和一众干部依然是美国的大敌;欧洲,南亚,西亚,北非,恐怖组织的身影处处可见。无论是和美军正面对抗的基地组织、塔利班,

中国保护海外利益不能光靠政府

中国保护海外利益不能光靠政府 2015-01-23 公共外交与国家的海外利益保护 缅甸政府军大举进攻缅北的克钦武装,再次引发了对中国资产和人员安全的担忧。总体来说,这是缅甸的内政问题,虽然战争离中国的边境很近,但是中国仍然不能干涉缅甸内政。但具体来说,别的国家的某些内政问题,确实会越来越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应该更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在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中国应该如何防范别国内部的政治和安全风险,保障中国的海外利益。其中,公共外交的功能应该得到重新审视和重视。 首先,政府外交未必能充分保障国家海外利益。随着“一带一路”、对外基础设施援助、企业“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将有更多的资产和人员走到国外,海外利益的保护的问题愈加突出。随着国家对外经济合作链条的延伸,国家的海外利益的分布也将到达世界各地,从政治关系友好的国家,到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从驻外使领馆可以方便照顾到的外国首都和大中城市,到远离政治中心的社会基层。国家的利益分布越是扩展到广阔而偏远的地区,其经济利益和人员安全保护越是困难和复杂,很多情况下既不完全决定于两国政府间关系好坏,也不是靠强大国力就必然能够得以保障。就拿缅甸问题来说,中国和缅甸数十年来保持着良好的政府间关系,中国在缅甸有石油、矿产、水电等重大战略性投资,也拉动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克钦武装和缅甸政府的矛盾关系,中国在缅甸

北部建设的大型水电站项目一直得不到安全保障。前两年来,随着缅甸内部政治局势的变化,缅甸政府突然宣布暂停建设密松电站,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相比之下,美国近些年在伊拉克的困境更加极端。伊拉克政府是2003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以后帮助成立的,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可以说,美国和伊拉克政府有特殊关系。但是10多年来,美国的财产和人员安全在伊拉克绝大多数地区得不到基本保障。在类似上述的情况下,由于他国内部政治波动、失调甚至失控带来的本国利益损失,政府几乎没法通过传统的外交手段来加以充分保护——无论是采取外交交涉、照会甚至是军事干涉。硬力量仍然可以起作用,如很多大国都曾在海外安全危机发生时,动用军舰和飞机从动荡的国家撤回人员和资产,但这些行为代价巨大,而且未必能挽回损失。很多海外利益危机的来源和危机的处理,都可能不在政府层面,而在外国社会力量之中。 第二,公共外交有一种特殊的社会接触功能。传统的政府间外交,都是政府官员之间按照规范的外交程序、在一定的外交场合,实现国家利益的博弈、交换或者共赢。公共外交的兴起则是政治民主化、全球化等发展的结果,强调外交要同外国社会和民众沟通、传递信息、影响看法,从而促进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因而,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特殊的外交手段,实际上在政府间关系之外,实现了对外国社会的直接接触——无论这种接触的方式是信息传递、对外援助还是文化交流。甚至可以说,公共外交要产生效果,就是要着眼在有效作用于他国内政。当然,公共外交影响他国内政的方式更加间接和柔性,人文交流

国际安全

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国家安全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安全,主要是对外的;另一个是国内安全。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国际安全和国内安全已经密不可分了,国际形势在很多时候也会影响到我国国内的长治久安。因此,十九大的报告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八大以后,中央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统一协调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国家安全相关工作。在十九大报告中也非常鲜明地提到,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没有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从十九大报告出发,我们应该对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今天,我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分析;另一个是中国周边热点问题的最新动态与分析。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经济安全地位突出 在新形势下,有关安全的概念有了明显的扩展和延伸。随着经济成为重点,经济安全被大加强调,地位日益突出。所谓经济安全,其含义就是保障国家经济(包括科技)发展战略诸要素的安全,在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合作中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优势地位,特别是保护本国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两极格局解体后,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赛已被置于首位,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各国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国在决策时优先考虑的已是经济利益,政治安全以及外交、情报等,也都更多地在为经济服务。维护经济安全的斗争已成为国际间斗争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安全领域,除了矛盾与斗争的一面外,也有协调与合作的一面,而且往往还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经济国际化日益加深,各国在经济安全上有更多共同点。现在,国际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就为经济安全领域的协调和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于全球化和区域化、集团化同时发展,所以经济合作既有世界范围的,也有地区性的,各种经济集团也就形成了区域合作的一种安全构架。 二、威胁国际安全形势的因素 虽然如前所述,国际安全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稳定,是缓和的总趋势,但是世界并不安宁,仍然不时出现紧张和动荡,爆发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这是因为还存在许多威胁安全的因素。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内容: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安全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家安全问题 自从有了国家,便有了国家安全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的空中打击,再次把国家安全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特别是摆在了弱小国家面前。美国对中国驻南使馆的导弹袭击,更使这一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摆在了中国政府面前。当前国际形势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也使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关系百科全书》在解释“国家安全”时写道:“现代社会科学家谈到这个概念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保护它的内部社会制度不受外来威胁的能力。”日本警视厅在解释日本的国家安全时认为,“所谓我国的国家安全,应该理解为用军事以外的手段保卫我国的领土,国民的生命、身体和财产不受侵犯,或者指我国的基本政治组织的永存。”前苏联出版的《大百科全书》指出,“保卫国家安全,即保卫现行国家制度、社会制度、领土不可侵犯和国家独立不受敌对国家的间谍特务机关以及国内现行制度的敌人破坏所采取的措施的总和。” 应该看到,把这些论述都说成是“国家安全”的定义是不准确的,而且就其论述本身来说,有的还混淆了“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工作”、“反间谍工作”这些不同的概念。此外,专家学者对“国家安全”下的定义更是多种多样,对国家安全的本质也从各个不同角度作了种种论述。对此,我们没有必要一一引证。但是无论如何定义“国家安全”,谁都无法否认,国家安全最根本的内涵在于一个国家的存在与发展不受外部力量的威胁与侵害。 就像国家形态在历史上是发展变化的一样,也像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在历史上是发展变化的一样,人们对国家安全所包括的内容及其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传统意义上,国家安全主要被看作是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在当代,国家安全被赋予了越来越广泛的内容,既包括传统上所关注的主权安全、领土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又包括在当代日显重要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还包括信息时代才被人们注意到的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当然,除此之外的外交安全、外事安全、国民安全、侨民安全、首脑安全等等,也是国家安全所包括的内容。 在国家安全包括的众多内容中,主权安全和领土安全不仅在现代国家理论产生之后就一直被国际政治学家和各国领导人所重视,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头等重要地位。一个处于他国占领下、殖民统治下的国家,是不可能有任何安全可言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近代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来说,主权安全和领土安全之重要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邓小平曾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不久前,江泽民主席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中打击和对中国驻南使馆的导弹袭击,更进一步强调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这都说明,主权安全和领土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的核心。 由于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作用,经济安全应该说也是整个国家安全的基础。但是,由于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总是强调思想而忽略物质,强调政治忽略经济,也由于以往的历史使得经济利益常常被罩上政治意识形态或宗教的外衣,所以人们一直没有能看到经济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没有认识到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虽然在19世纪中期就正确地阐明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但这一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