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解读》讲义

讲解提纲:

一、预算与政府(预算法基本知识)

二、公告新预算法解读(新预算法重点内容解读)

三、重点条款分析

第一课时

第一讲预算与政府(预算法基本知识)

预算法新闻导读

今年预算执行的第一季,是新《预算法》正式施行第一季。在全省经济爬坡过坎、转

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上,如何平衡稳定与发展,应对经济新常态?财政的“主攻手”必须给力。

数据显示,今年我省财政支出大幅提速:在3月13日前,我省已争取和取得中央一

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002.4亿元,省级已下达市县或分配省级部门使用997.7亿元,占99.5%;已争取和取得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06.8亿元,已下达市县或分配省级部门使

用248.6亿元,占61.1%;省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89.7亿元,除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外,已下达市县157.5亿元,占83%。

十年磨一剑的新《预算法》,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预算安排对下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

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别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三十日和六十日内正式下达。

这意味着,国家首次在法律的高度上规定了预算资金支出的时间表。

“1月12日,省人大正式批准了2015年省本级预算。以这个时间为原点,我们认真部署,全力落实。”省财政厅领导介绍,“目前,除了新《预算法》规定据实结算等特殊

项目的转移支付外,省级预算安排的对下转移支付已经基本到位。”

事实上,加快预算批复和资金下达进度,除了是对法定要求的遵循,更是应对发展挑

战的需要。根据我省财政今年预算安排的“路线图”,首先要兜牢民生的底线。据介绍,今年省级财政立足保基本、兜底线,重点保障低保养老等民生支出。到目前,已拨付城乡

居民养老保险资金 11亿元、城乡低保补助资金9.2亿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3.6亿元,对于保障全省社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进行了全面铺垫。医保方面拨付新农合补助资金37.29亿元、城镇居民医保3.51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0.22亿元、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20.8亿元。

要求进度更要讲绩效。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其施行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新《预算法》对财政支出的时间节点进行了严格规定,这意味着政府各项工作的周期

都要大幅前移。这种变化,不仅涉及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更进一步倒逼着政府治理模式

的变革。

今年,省财政在进一步把预算做细、做实、做科学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了资金分配方

式改革,减少项目法分配。比如“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就是依据年度支持

重点,将前两个年度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完成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情况作为主要因素,测

算分配资金额度,经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下达资金。这种资金分配方法,改变了原来由基层逐层申报、省级组织专家评审、再层层下达计划、层层下达资金的

项目管理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分配,不仅有利于提高预算执行进度,更可以提高科学性、公平性和

公开性,减少了一些省直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同时,放手让市县定项目,也大

大强化了市县管理责任,有利于其统筹管理预算,安排预算支出。

当然,加快预算支出之后,还必须回答的一道大题是:资金下达后钱怎么花,能否花

出效益?在新《预算法》中,‘绩效’一词前后出现六次,在国家法律的战略层面强调

了预算应遵循绩效原则。在去年,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要求强化绩效理念,用钱先问效,无效必问责,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接下来,财政部门将和各预算单位一起,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保证资金使用效率。确

保财政资金使用得规范、安全、有效,还有“预算公开”这一利器。新《预算法》明确将

预算公开入法,形成了刚性的法律约束。让我们知道政府钱袋子里的钱花在哪儿了,花得

是否合理,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挤压不讲绩效乱花钱的空间。

今年,我省对预算公开工作进行了严格部署,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

要求省直各预算部门于财政批复年初预算后20日内对本部门预算、包括“三公”经费情

况公开。目前,127个省直预算部门中,除涉密部门外,已有113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在省政府门户网站预决算公开专栏和单位网站进行了“双公开”。

罔顾市民福祉香港反对派频频“拉布”惹众怒

拉布是“拖延”的意思,在香港,特指在立法会把原来的议程拖拉到每次都完成不了。

拉布来源于英文filibuster,原是美国议会的术语,1957年,美国前参议员瑟蒙德曾

连续演说了24个小时以拖延民权法案的通过。

在香港立法会,拉布的手法往往是针对一项议案提出上千条修订意见,每一条修订都

需要经过议员辩论,然后逐一表决,令这项议案迟迟不能通过2013年,香港立法会上演

多次“拉布”,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强行终止《财政预算案》辩论,被评为当年香港十大新

闻之一。此后,立法会主席依《议事规则》,结束议程拖拉、长期无法完成的有关辩论,

就被媒体称为“剪布”。

“拉布”成了少数反对派的政治秀,搭上的却是民生的大事。有香港舆论指出,长久

之策,是将“拉布”“剪布”依法纳入规管,应早日修订《立法会议事规则》限制“拉布”。此外,目前立法会主席虽有“剪布”的权力,然而必须在“拉布”已出现,公众已

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才可采取行动。“剪布”权限的相关细则也需以法律条文加以明晰化,

以避免争议。

“预算是庶政之母”就是说,先有财政,才有政府施政。

1.美国国内收入局有句名言:“如果你能够追踪金钱的流动,就会找到真相。”

一、预算是什么?

是指政府的一个财务计划。在一定时期内,由负责的管理者(政府)准备并提交给一

个代表机构(人大),计划在实施前必须经过该机构的同意和授权。

二、预算的基本问题

科伊(美)1940年提出一个预算问题:“在什么基础上,决定将某一数量的资金拨给活动A而非活动B”。这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三、预算的基本要素和过程

科伊(美)1940年提出一个预算问题:“在什么基础上,决定将某一数量的资金拨给活动A而非活动B”。

这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预算过程可以看成一个申请资源和配置资源的过程,它规定了如何、什么时候、谁来申请资源和配置资源。

四、我国预算法框架

基本内容:立法原则,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预算的编制与审查、预算执行与调整、决算、预算监督

核心:强化预算的法律效力,使预算收支成为法令性的刚性指标;规范预算程序,明确预算管理职权

——立法原则

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不准列赤字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分税制

——预算管理权限划分

政府

编制权、决定权、执行权、监督权、撤销权

报告权和备案权(实际上是一种义务)

人大

审批权:预算草案审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批、预算调整方案审批、年终决算审批监督权:法律监督,监督预算法的实施;工作监督,监督政府的财政工作。

撤销权和决策权也是人大的权力,主要是撤销不适当决定、命令和决议。

五、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及其演变

1、传统预算:注重投入的科学性,即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2、绩效预算:从关注投入到更加关注产出,即关注做了多少事,分析投入——产出的关系

3、规划-项目-预算:把年度项目的设置与中长期计划、战略规划相结合

4、新绩效预算:从关注产出到关注效果,即关注到底是否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政策目标,更注重产出——效果分析

国家预算、政府预算、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改革新动向:

国家预算、政府预算、部门预算

六、什么是部门预算?

概念: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部门预算就是以政府部门为单位进行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实现预算管理的统一性;保证政府预算的完整性;统一预算编制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我国政府预算

中央总预算地方总预算

部门单位预算是总预算的基础

总预算是部门单位预算的总和

部门预算的功能

反映公共收支状况和政府的活动范围与规模

控制公共支出规模与方向

规范政府各部门及部门间财政关系

部门预算改革

1.2000年以来的改革情况:

2.2000年,4个部门试点;

3.2001年,试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试点扩大到26个部门;

4.2002年,实行综合预算;

5.2003年,增加118个事业单位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部门预算;2004年,部门预算编报扩大到34个部门;

6.2005年,扩大实物费用定额试点;

7.2006年,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加强财政结余资金管理;

8.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强资产管理,推动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

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

政策要求:

?两上两下预算过程

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基本程序两上两下

1、一上

定员定额试点部门:不报送本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由财政部门根据部门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计算部门基本预算支出

非定员定额试点部门:报送部门的全部预算需求

2、一下

定员定额试点部门:财政部按照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计算部门基本预算支出,下达基本支出控制数和项目支出预算控制数

非定员定额试点部门:财政部门根据部门的全部预算需求,结合财力可能,分配下达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和项目支出预算

3、二上

各部门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基本支出控制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在目级科目间自主编制本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项目支出控制数按

项目编制预算

4、二下

各级人大批准预算草案后,财政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批复、下达各部门的部门预算公共预算三类支出编制方法和优先性排序

专项预算编制

?项目库的建立、管理

七、部门预算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预算两张皮

预算、决算两张皮

预算调整频繁

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结转、结余多

公务卡推广难度大,现金使用量大

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财政资金(零余额额度)和自有资金经常出现季节性不均衡,难以完全对应使用年中追加专项多,主管部门政策要求多,对学校预算执行冲击大,难以及时调整和适应

八、部门预算监督和考评

绩效目标的编报和审核

预算监督和考评中的主要问题

监督体系不健全,力量薄弱

预算信息不公开

预算的民众参与度低

预算考评散、乱

预算考评结果与预算投入未挂钩

公开、民主的预算

预算流程公开

预算基本信息公开

学术团体、职代会、工代会参与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情况公开接受监督

内审机构有效开展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绩效预算

绩效目标(目标设置,与发展战略相对应)

工作计划(项目设置,与功能性分类支出预算相对应)

活动方案(科目设置,与经济性分类支出预算相对应)

经费预算(先有目标、任务,后有经费支持,财随事走,资源配置到绩效最高的地方)新预算法解读(共5题)

【1】【判断】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

规定外,不列赤字。()正确答案是A

正确

错误

解析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

不列赤字。

【2】【判断】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以下简称国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正确

正确

错误

解析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以下简称国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3】【单选】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正确

A.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B.中央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C.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乡镇、村(居)的转移支付

D.中央直接对乡、民族乡、镇等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解析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

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4】【单选】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

要事项作出说明。正确

A.一个月

B.二十日

C.十五日

D.三个月

解析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

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

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

作出说明。

【5】【多选】我国预算法框架包括()正确答案ABCD

A.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B.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

C.预算的编制与审查

D.预算执行与调整、决算、预算监督

解析我国预算法框架基本内容:立法原则,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收支范

围的划分,预算的编制与审查、预算执行与调整、决算、预算监督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解读》讲义

讲解提纲:

一、预算与政府(预算法基本知识)

二、公告新预算法解读(新预算法重点内容解读)

三、重点条款分析

第二课时

第二讲新预算法解读(新预算法重点内容解读)

新预算法搭建现代财政制度框架

引言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算法〉的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知识链接: 2014新法大修进程

预算法修改启动于2004年,两度成立起草小组,历经两届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分

别为一审:2011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二审:2012年6月,

十一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三审:2014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四审:2014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

2012年7月6日至8月5日,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大众对预算法二审稿的意见,在一个月时间里,共收到19115位公众提出的330960条意见,其中有34682条提出具

体修改意见。

新法对原法的修改多达82处,法律条文从原来的79条增加到101条,新增22条,其中没有修改的只有25条,合并4条(第十七、十八条,第二十四、三十五条)变为2条,保留原有内容并补充新内容5条,删除了4条。

2014年8月31日,与会人大代表170人,161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高票通过,新预算

法诞生。

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原预算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对于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

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是对预算内容的完整性、预

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预算活动的公开性等重大问题

缺乏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此外,近年来在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

府收支分类和预算公开等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

重要支柱,提出要完善立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预算法是财税领域的“龙头法”,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于构建法治政

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

因此,修改预算法,是规范预算行为,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迫切

需要,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

能力的重要保障。

预算法的完善是一种制度演进,背后体现的是时代变迁带来的观念变化和利益博弈,

好的预算法将有助于构筑良性的预算生态,避免出现决策失误、管理混乱、人大监督弱化、政府失信、民众抱怨等一系列不良的生态失衡现象。制度改善必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

中央与地方、各层级以及同级政府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民众、人大携

手共同努力,各负其责,各守其界;核心是塑造好激励约束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让参与

各方都能规范各自行为最终实现共同目标。

预算法做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根本大法,具有“经济宪法”的美誉,制定一部完善

的预算法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尤为关键。历经反复研讨、汇集众人之智、应时而变的新《预算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共有11章、101条,1.42万字左右,比现行《预算法》内容增加一倍左右。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这可谓一项重大的“制度投资”,

它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制度红利”将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步显现。

新预算法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较好地处理了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对政府施政、人大监督、财政管理、民众参与等均有显著改进,提升了现有的预算生态质量.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评价等相关环节,要实现编制科学、执行有效、监督有力、评价合理,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带来预算生态的失衡。例如预算管理

部门与人大、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等,党委决策科学、人大审批监督有效、政府执行到位、民众满意度高,这才是一种良性的预算生态。预算生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应该包括

制度性、技术性、管理性三大要素。制度性要素要清晰界定公权与私权的边界、政府与市

场的边界、职能部门之间的边界、不同层级之间的边界;技术性要素包括各类先进的技术

分析手段;管理性要素包括各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

预算法的完善是一种制度演进,背后体现的是时代变迁带来的观念变化和利益博弈,

好的预算法将有助于构筑良性的预算生态,避免出现决策失误、管理混乱、人大监督弱化、政府失信、民众抱怨等一系列不良的生态失衡现象。制度改善必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

中央与地方、各层级以及同级政府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民众、人大携

手共同努力,各负其责,各守其界;核心是塑造好激励约束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让参与

各方都能规范各自行为最终实现共同目标。

二、新预算法的重大突破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厉行节约,硬化预算支出约束。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新预算法删除了有关预算外资金的内容,并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

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

预算。同时对以上“四本预算”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作出规范。

预算公开范围扩大。预算公开是预算民主的重要手段,只有公开才能实现政府与民众

的互动交流,才能实现“阳光政府”。新《预算法》充分体现出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深度均

有大的提升,涉及预算管理全过程、决算、转移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决算等,力度之

大前所未有。新第十四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

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

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

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将政府采购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本条前三款规定的公

开事项,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第十六条:“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

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为了保证预

算公开能够顺利进行,还建立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体现在第九十二条至九十五条中。

知识链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筑牢防腐败、防风险的堤

访谈录记者:预算公开是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新预算法对推动预算公开将发挥

怎样的作用?

楼继伟(财政部长):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

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理财、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新预算法做出全面规定,对预算公开

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法律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

等社会高度关注的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

这次修改预算法,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意义重大、深远。一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和消毒剂,将预算分配的政策

依据、标准、结果全面、真实地向社会公开,能够有效避免暗箱操作;三是有利于提升财

政管理水平,促进各部门厉行节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预算公开把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激励方向告知社会,也有利于引导经济社会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优化提升财政政

策效果。

(二)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预算管理更加注重长远。新《预算法》的一大亮点就是从过去的年度平衡转为跨年度平衡,这更加符合现实,体现出“从长计议”的长远眼光,主要体现在两处内容中: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第三十二条“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跨期平衡机制将更加注重预算时空的合理搭配,从跨年度视角来看待资金分配问题,这对财政资金的科学使用非常重要,毕竟众多项目是跨年度进行的。

知识链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法律上切断了超收收入和结余资金随意转化为支出

记者:这次修改预算法,在预算管理制度上有哪些突破?

楼继伟(财政部长):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这次修法坚持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预算管理的有益经验,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这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过去老预算法涉及的,基本上是公共财政预算的内容。新预算法明确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对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作出规定,使四本预算成为有机衔接的整体。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强预算的约束力。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也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

由于新预算法对于收入管理更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减弱了人为调控可能性,而支出预算变得更加硬化、刚性,那么全年收入实际完成数与年初预算数存在差异,就需要处理好预算的超收或短收问题,进一步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对此,新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作为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调节年度资金丰歉的重要工具。

也就是说,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短收了,要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弥补;超收了也不能突击花钱,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也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就从法律上切断了超收收入和结余资金随意转化为支出的可能性,增强了年度预算的约束力。

(三)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

知识链接:地方债问题视为中国的“债务危机”

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额的21.89%,这意味着今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为2.4万亿元。

从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共有9个省份逾期未还的债务超过8亿元,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更兼一些偿还能力较差的地方的原有经济往往是依靠一些采矿、钢铁以及机

械制造等夕阳产业支撑,即使下半年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减小,这些地方的财政能力仍然是

难有起色。

还有,原本支撑地方债偿还的主力---土地财政,也因为楼市下滑而难筹更多的钱。因此,海内外均有人将地方债问题视为中国的。可偏偏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GDP,已经将地方债当作?经济鸦片欲罢不能了。

国外经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券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城市可以根据自身财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主发行地方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的资金主要

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这将推动形成公共资本,有利于生产效率提升和经济增长。改革开

放经验表明,政府债券在应对危机中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正在推动新型城镇化,

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一个较高的增速阶段,同时随着市场化推进,各类公

共风险也在增加,这意味着财政支出增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相比之下,经济结构调整、

节能减排、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中的中速增长,这些都决定了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将

是新常态,这样会导致政府收支失衡压力加大,因此债券发行常态化也是必然趋势。

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必须要严格控制债券规模、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应急

机制,以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新《预算法》在地方债管理上进行了完善。第三十五

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

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

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这一内容明确了地方债券的额度确定、预算管理、使用方向、偿债要求。应该说,本

次预算法修改充分考虑了地方发展的利益诉求,明确了举债的合理性,同时给予应有的限定。例如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这一内容明

确列出了举债不能逾越的红线,杜绝了政府部门债务扩大化的机会。同时还规定: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

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这一内容实际上给出了地方债务风险的管理机制内容,明

确了中央的监管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这将会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有利于稳

定金融体系的安全。未来随着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公开政府财务报告信息将有助于市

场对政府信用进行合理评级,这些有助于地方债券管理制度的完善。

知识链接:公益性资本支出

所谓公益性资本支出,一般是政府部门提供的如科教文卫、体育、环保,广播电视、

行政司法等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无利润或利润很少(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资产,这些资产大多数处于非生产经营领域。

这里,当然已经很明确了,地方债的发行不能用来买公车、盖办公楼、发工资等经常

性支出;但是公益性资本支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譬如,城市为了更好的发展,开辟建设开发区、新区等,大量投资建设开发区、新区的基础设施,这实

际上是在为房地产、土地财政打基础。

其前景无非两种,一种是房地产兴旺,政府大把收入土地出让金;另一种则是楼市下跌,开发区、新区血本无归。目前许多地方债危机正是出自后一种原因。

知识链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有关条款的修改,新预算法是基于什么考虑?

根据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

亿元。这些债务多数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存在主体混乱、渠道多

元等问题,有必要从法律层面规范管理、加以引导,以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政府债券作为较为规范的融资方式,发债成本较低、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化程度高,也是

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方式。在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实践中,省级政府

经国务院批准已可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经过几年的探索试点,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应当及时总结入法,作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有效方式。

为体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从严控制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有利于把地方政府融资引导到阳光下,建立

起规范合理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利于加强人大和社会监督,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转移支付是中央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新《预算法》对

转移支付管理、结构、效果进行了改革。新增第十六条:“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财

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

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按照法律、行政法

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

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

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是,按照国务

院的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第三十八条:“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县

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下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应

当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

这条内容再次明确了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主体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及其中的均衡性转

移支付;明确了专项转移支付设立的程序、评估和退出机制,明确政府不能干预市场自行

调节的原则。同时为了让地方更好地履行财政支出责任,一方面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

原则上不要求下级配套;另一方面上级政府要提前将转移支付指标下达给地方进行预算编制,以增强地方财力的可预期性。此外,为了保证转移支付下达的及时性,第五十二条还

专门规定了下达的时间要求。这些内容必将极大改善转移支付制度的管理效果。

知识链接: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作了哪些规定?

全面规范转移支付,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多管齐下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形式。2013年中央对地

方转移支付总额为4.3万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44万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86万

亿元。

为进一步全面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从多个方面增加了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比如,明确规定财政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用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

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严格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的设立,并要求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

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明确对于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同时要求,上级政府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除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

同承担的事项外,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所谓配套资金,是指中央安排投资的项目落到地方,需要由地方出钱的那部分。以农业为例,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各省市需

要配套的资金比例基本上在40%到200%之间。

地方配套资金曾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发挥过巨大作用,当时财政部对配套资金的

要求极为严格.但这也给一些地方造成了苦恼。一位东部省份的县财政人士说,每年做预算时都会做一些关于当地发展的资金,但是过完年,一个大一点的项目来,资金很快被配套

项目切走,?所有的预算等于白做。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突然一份文件下来,要求地方为国家支持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或者强调某项重点支出要占财政一定比例,?°整个预算的

盘子全被打翻了?±,他顿感压力陡增。压力传导到下面的县区,又被放大了数倍。转移支

付是其中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地方政府有将近一半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中央和上级部门的转

移支付。

新法的规定有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

开性,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跑部钱进(跑步前进),是一种戏称,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各种关系网与中央各部委进行勾兑,以达到为地

方拉项目、争取拨款、以及分配各种子标的目的。

所谓“跑部钱进”,就是说利用这些驻京办的关系网,跟相关部门“勾兑”,达到要

项目要资金的目的,在各个部委、各部门跑动,钱就进来了嘛。

跑部钱进是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也是行政系统内部不同财政级次之间的“游说”和“分钱”规则与常规操作。它反映出中国财政的诸多问题:一是公共讨论不足,公共财政的各利益主体在谈判过程中部分利益体缺位,财政分配可能受到某些利益主体的

不当干扰,使公共财政应有的公共精神受到伤害;二是它与公共管理的一般原则有所不符,决策过程中立法部门的授权缺位,没有经过法定预算,其程序正当性未能彰显;三无法将

公共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形成地方之间、部门之间的财政分配失当的局面;四是“跑钱”过程存在或明或暗的交易成本,滋生大量腐败。

在地方预算中,公共服务支出占了大头,而涉及经济建设等需要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时,各地多是靠拼关系。尽管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办法》,但多年来整顿成效并不显著。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每年转移支付资金庞大,但资金管理一直缺少法律规范。近年来一系列套取、挪用资金的违规现象与制度不健全有直接关系。

(五)坚持厉行节约,硬化预算支出约束。

知识链接:新预算法如何强调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

针对现实中的奢侈浪费问题,新预算法对于厉行节约、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做出严格规定,如第12条确定了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37条规定严控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等。

相对于原预算法仅就擅自变更预算、擅自支配库款、隐瞒预算收入等三种情形设置了法律责任,且不够具体明确,新预算法重新梳理了违法违纪情形,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在第92、93、94、95四条里集中详细规定了法律责任。如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规举债、挪用重点支出资金,或在预算之外及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此外,如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强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能力建设。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预算审查和监督具有直接责任,新《预算法》再次明确了人大的预算审查监督职责,明确了“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的法治原则。规定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债务、转移支付等方面,全面审查监督政府性资金管理与使用,明确了重点审查内容和预算调整条件。同时为了便于地方创新预算审查监督机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还专门新增第一百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有关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或者地方性法规。”

知识链接:新预算法增加了完善国库现金管理的规定,是出于什么考虑?

国库现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为提高财政资金效益、降低财政筹资成本,运用金融工具有效运作财政库款的管理活动。国际上,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施国库现金管理,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灵活管理国库现金余缺,建立库底目标余额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新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国库的管理和监督,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这对于做好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将起到引导推动与法律保障作用。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加大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力度,累计操作9期,资金达4400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财政部目前正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

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这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过去老预算法涉及的,基本上是公共财

政预算的内容。新预算法明确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解读》讲义

讲解提纲:

一、预算与政府(预算法基本知识)

二、公告新预算法解读(新预算法重点内容解读)

三、重点条款分析

第三课时

第三讲重点条款分析

重点条款分析:预算分类细化,有利于更全面理解预算是怎样实现的。

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多处做出明确规定,如强调今后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

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知道政府支出是用到教育上还是水利上;按经

济分类则明确反映政府支出按经济属性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知道有多少用于支付工资,

多少用于办公用房建设等。两种方式不能偏废,分别编制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预算有

利于更全面理解预算是怎样实现的。

重点条款分析: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1.相比原预算法,新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套上预算监管的?°紧箍咒?±。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大多数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

局部存风险隐患。

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第35条和第94条,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做了规定,从法律上

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等问题。

重点条款分析: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

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5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

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

有活动;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

人大监督。

重点条款分析: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

针对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问题,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条款

对转移支付的设立原则、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

1.楼继伟说,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如强调要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国务院规

定上下级政府应共同承担事项外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等,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

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

重点条款分析: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重点是收支平衡,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

是在客观上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

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

新预算法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

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

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如超收收入限定冲抵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

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

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调控政策效果。

税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周期的波动必然带来税收的波动,这是经济规律使然。由于收入预算编制的预测性,根据当年经济态势的不同,最终征得的税款可能高于或低于

预算,这也是正常的现象。问题是,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超收收入却仿佛成为我国的一

种常态,每年的税收都要超出当年的预算,几乎形成了“机制性超收”。对此,有学者形

象地指出,在我国,超收不再被视为“天上偶然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年年都要收获的

馅饼”。

一方面,超收收入与原先法律的默许态度有关。修改前的预算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仅要

求征收部门“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却没有规定不得“超额”征收预算收入,这实

际上就为超收收入留下了口子。对此,新预算法已经填补了这一漏洞,新预算法第五十五

条规定:“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

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

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另一方面,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预算编制水平有待提高。原先的预算法规定较为原始、粗糙,只注重当前年度的预算平衡,且把收入预算简单地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挂钩,因而使得收入预算的编制不够科学、准确,进而影响到财政支出的决策。在这方面,

新预算法第十二条规定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化解超收收

入的冲动;第三十六条则规定预算收入编制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这种编制理念和技术的提升,对于实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重点条款分析:预算公开入法,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

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

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在第92条中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

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是预算法修改的重要进步,有

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

败。针对现实中的奢侈浪费问题,新预算法对于厉行节约、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做出严格规定,如第12条确定了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

37条规定严控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等。

相对于原预算法仅就擅自变更预算、擅自支配库款、隐瞒预算收入等三种情形设置了

法律责任,且不够具体明确,新预算法重新梳理了违法违纪情形,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

在第92、93、94、95四条里集中详细规定了法律责任。如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规举债、挪用重点支出资金,或在预算之外及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此外,如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等。

与“无权利则无救济”相类似,从某种程度上说,无责任也就无义务。如果法律仅仅

规定了“不得为之”,但却没有对违法行为明确规定责任后果,那么往往就只能沦为柔弱

无力的宣示,就像没有牙齿的老虎,无法发挥太大作用。新预算法的一大亮点,正在于大

幅充实了第十章“法律责任”的内容,将其篇幅从200余字扩充到近900字,在违法行为、责任形式等方面都作了更为全面、具体的规定。

在“法律责任”中,与税收相关的主要是第九十三条。该条文明确地列举了“未将所

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列入预算、或者虚列收入和支出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预算收入的”和“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应当上缴国库的预算收入的”等税收中的违法行为,并且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形式,即“责

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这一规定相当具体,有可操作性,让预算法真正“长出了牙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预算法专门增加了第九十一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发现有违反本法的行为,可以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同时要求接受

检举、控告的国家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并为检举人、控告人保密”。这是首次将纳税人

作为主体引入预算法中,明确赋予了其监督权。在今后的税收执法过程中,纳税人如果遭

遇了不公正的对待,其救济权就有了法律依据。虽然这一规定还不够具有可操作性,可能

还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但不得不说确实已经是一个明显进步。

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预算法是理财治国的重器。从整体上看,新预算法贯穿了规

范政府收支行为的理念,以“法治”和“控权”为精神内核,其进步意义和实践价值不言

而喻。我们期待着预算法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真正“落地生根”,最终以财税“良法”达到

国家“善治”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将政府采购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涉及国家秘

密的除外,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各级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收付实现制。

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 集中支付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新《预算法》解读

题号:Qhx012409 所属课程:新《预算法》解读 8. 预算体现着整个国家政权体系、各级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重点和其中的政策要领,体现着国家怎样履行它的职能。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2410 所属课程:新《预算法》解读 3. 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员共和国预算法》正式施行。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1995年1月1日,《中华人员共和国预算法》正式开始施行。题号: 题号:Qhx012411 所属课程:新《预算法》解读 7. 土地批租收入一直以来都是以预算内资金存在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土地批租收入一开始的概念,一般人认为是预算外的,在2012年财政

部的具体工作中已经明确预算外资金概念要退出历史舞台。这次预算法已经适应了2012年之后要求所有的政府财力进预算这个客观需要,一些特殊的收入比如说土地批租收入,应该有特殊的管理形式。政府性基金预算是预算体系里面一个相对独立,但是要跟其他的预算内容,形成合理衔接关系的一个部分,这就有了非常清晰的规定。 题号:Qhx012412 所属课程:新《预算法》解读 2. 《预算法》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 Qhx012413 所属课程:新《预算法》解读 1. 全口径预算要以公开、透明为准则,以特殊事项的保密为例外。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题号: 题号:Qhx012424 所属课程:新《预算法》解读 6. 根据《预算法》规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

新预算法心得体会

新预算法心得体会之新预算法的七大亮点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历经四次审议,预算法在出台20年后,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新预算法比较好地总结了20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比较好地回应了各级人大代表的要求及社会各界的关切,并与此前中央批准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衔接,确保新预算法的顺利贯彻执行。 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在立法宗旨、全口径预决算、地方 政府债务、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进行了诸多创新,在预决算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和调整、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也有许多完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亮点: (一)匡正立法宗旨,极大提高新预算法的地位和作用 原法规定,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 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新预算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新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修改为“规

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原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的“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 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以前仅仅是管理监督的主体,而现在同时也是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 2、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新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正是体现了财政的“二不”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让预算为我国经济社 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法定预算改革的目标为“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同时,新预算法第2条增加“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极大地拓展了预算法的调整范围。 (二)实行全口径预决算,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1、确立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基本原则。新预算法第4条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13条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 得支出。 2、明确全口径预算的范围,新预算法第5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 预算。同时,对以上四大预算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规范。一般公共

财政部部长解读新预算法

财政部部长解读新预算法 搭建现代财政制度框架 记者:这次修改预算法,在预算管理制度上有哪些突破? 楼继伟: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这次修法坚持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预算管理的有益经验,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这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过去老预算法涉及的,基本上是公共财政预算的内容。新预算法明确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对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作出规定,使四本预算成为有机衔接的整体。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 增强预算的约束力。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也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由于新预算法

对于收入管理更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减弱了人为调控可能性,而支出预算变得更加硬化、刚性,那么全年收入实际完成数与年初预算数存在差异,就需要处理好预算的超收或短收问题,进一步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对此,新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作为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调节年度资金丰歉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短收了,要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弥补;超收了也不能“突击花钱”,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也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就从法律上切断了超收收入和结余资金随意转化为支出的可能性,增强了年度预算的约束力。 全面规范转移支付,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多管齐下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记者: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作了哪些规定? 楼继伟: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形式。201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为4.3万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44万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86万亿元。 为进一步全面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从多个方面增加了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比如,明确规定财政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考试题及答案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考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财政职能定位表述的是()。 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B.财政是理财安邦的重要工具 C.财政是财政部门收支管理的工具 D.财政是政府收支的主要载体 A B C D 答案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2.国债余额管理的主体是()。 A.国家财政部 B.全国人大 C.审计署 D.中纪委 A B C D 答案解析:《预算法》第34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中央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

3.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比例设置预备费。 A.2%-4% B.1%-3% C.4% D.5%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40条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4.下列选项中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的机关是()。 A.各级人大 B.各级政府 C.各级审计部门 D.各级党委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8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有关的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材料。

年《预算法》共()条。 A.76 B.106 C.101 D.90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共计11章,101条。 6.在法律体系中,预算法素有()之称。 A.宪法 B.政治宪法 C.经济宪法 D.财政基本法 A B C D 答案解析:《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号称经济领域内的根本大法。 7.报送各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预算草案应当细化。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编列至()级科目。A.类 B.款 C.项 D.目 A B C D

新预算法的十大亮点

新预算法的十大亮点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 浏览字号:大中小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2014年第23期 新修改的预算法比较好地总结了20 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此前中央批准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衔接,比较好地回应了各级人大代表的要求社会各界的关切,在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预决算原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口径预决算、地方政府债务、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在预决算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和调整、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也有许多完善。主要可以概括为十个亮点。 (一)匡正立法宗旨和调整范围 在预算法修改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管理法”与“控权法”两种思路的交锋。争论的实质,其实是对预算法根本价值、法律定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 最初两稿,无论一审稿还是二审稿,立法宗旨都保留原法规定不变,继续强调预算法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多条文修改主要也是对政府预算管理细节进行调整。在修改后期,主张预算法要规范和控制政府权力的意见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三审稿、四审稿增加许多有关控制政府权力、规范政府预算管理、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内容。 原法规定,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新修改的预算法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 明确预算法的本质。新修改的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分配好监督职能”修改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从管理监督的主体,同时也转变为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2. 确立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新修改的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在财政功能上明确预算法的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 3. 法定预算改革目标。新修改的预算法增加“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规定,增强预算完整性、透明度。 4. 拓展预算法调整范围。新修改的预算法第2 条增加规定,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新修改的预算法对立法宗旨进行了几乎全新的修改,增加了调整范围的规定,成为修改预算法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新法的定位和作用。 (二)厘清预决算原则 原法第3 条规定,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新修改的预算法确定了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新预算法试题答案分析

《预算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预算法自(C)起施行 A.2014年9月18日 B.2014年8月31日 C.2015年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 2.预算是由(A)组成。 A.收入和支出 B.收入和消费 C.审查和监督 D.计划和决定 3.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D)、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A.艰苦朴素 B.量入为出 C.提高效率 D. 勤俭节约 4.按规定,经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决算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B)内由省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 A.一个月 B. 二十日 C.十五日 D.三个月 5.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A),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A.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B. 中央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C.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乡镇、村(居)的转移支付 D. 中央直接对乡、民族乡、镇等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6.下列表述违反《预算法》规定的是(B)。 A.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B.我国国家预算共分为四级 C.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市辖区作为一级预算 D.设区的市(自治州)作为一级预算 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A)和其他支出。 A.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 B.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C. 商品和服务支出 D. 资本性支出 8.(A)有权根据预算法制定其实施条例。 A.国务院 B.财政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 按规定,黑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D)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A. 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三 B. 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 C. 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 D. 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 10. 黑龙江省预算由省人民代表大会(B)。 A.审查和备案 B. 审查和批准 C.审核和计划 D.备案和批准 11. 按规定,牡丹江市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相关部门应当在(B)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 A.十五日 B. 二十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12. 经批准由上一级政府代编的乡预算草案,要按规定报(A)审查和批准。

新预算法解读 会计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新预算法解读 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居于我国财政体系核心地位的是(国家预算)。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94年预算法局限性的是(预算透明度高)。 3、下列各项中,新预算法为了强化法律责任,对编制预算的相关部门和单位作出的规定是(追究行政责 任)。 4、下列各项中,新预算法实行的起始时间是(2015年1月1日)。 5、下列各项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应该做到的是(收支平衡)。 6、下列各项中,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 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是(政府性基经预算)。 7、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是(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 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 8、下列关于地方债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发行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特殊情况下,地 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可以以其它方式举借债务)。 9、下列关于超收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0、下列各下中,以税收为主要预算收入的预算账本是(一般公共预算)。 11、下列属于预算部门应该公开的内容包括(部门预算调整报告及报表)。 12、下列各项中,我国的预算年度是(从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13、下列各项中,在新预算法中匡正的立法宗旨是(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14、下列不属于财政决算编制原则的是(前后一致)。 15、下列各项中,新预算法为了强化法规责任,对编制预算的相关部门和单位作出的规定是(追究行政责任) 16、下列各项中,新预算法为了强化法规责任,对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是(政府性基经预算)。 17、下列有权对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进行部署的是(国务院财政部门)。 18、新预算法最终出台经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次数为(四次)。 19、就新预算法而言,下列各项中,属于编制预决算原则的是(勤俭节约)。 20、财政部应当部署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的时间为(第四季度)。 21、各级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时间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20天内)。 22、既是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又对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的是(本部门和本单位)。 23、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可以安排的支出不包括(按照本年度的计划,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 24、将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的审查结果报告提交给全国人大主席团的是(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25、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从纵向来看,我国的预算体系划分为(五级)。 26、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不包括(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进行初步审查)。 27、国务院财政部门将中央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的具体时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45前)。 28、属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是(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4年新预算法修改的亮点及意义

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 亮点二: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 新预算法旨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 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 亮点四:“预算公开”入法从源头防治腐败 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是预算法修改的重要进步,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按经济分类则明确反映。 亮点五: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第35条和第94条,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做了规定,从法律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等问题。 亮点六:“勤俭节约”入法违纪铁腕追责

新预算法重新梳理了违法违纪情形,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 意义:修订预算法意在——使政府由管理主体变为管理对象,用法律约束行政权力,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新预算法修正案——六大亮点解读全

新《预算法》修正案——六大亮点解读(全)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日前完成实施20年来的首次大修,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回应百姓期待重点修改了哪些内容?传递出怎样的改革动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本周接受记者采访为公众详解新预算法。 新预算法折射下一步改革方向 楼继伟说,1995年开始施行的原预算法在今天已难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尤其是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必要全面修改预算法。 他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此次修改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政府全部收支要纳入预算管理;遵循预算公开原则,强调预算必须接受社会监督;更加符合经济规律,拓展预算审核重点、完善地方债管理等多处修改,传递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方向。 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5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楼继伟说,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 亮点二: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重点是收支平衡,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 楼继伟说,新预算法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如超收收入限定冲抵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 针对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问题,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条款对

新预算法六大亮点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日前完成实施20年来的首次大修,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回应百姓期待重点修改了哪些内容?传递出怎样的改革动向?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本周接受记者采访 为公众详解新预算法。 新预算法折射下一步改革方向 楼继伟说,1995年开始施行的原预算法在今天已难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尤其是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必要全面修改预算法。 他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此次修改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政府全部收支要纳入预算管理;遵循预算公开原则,强调预算必须接受社会监督;更加符合经济规律,拓展预算审核重点、完善地方债管理等多处修改,传递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方向。 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5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楼继伟说,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 亮点二: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重点是收支平衡,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 楼继伟说,新预算法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如超收收入限定冲抵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 针对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问题,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条款对转移支付的设立原则、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 楼继伟说,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如强调要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国务院规定上下级政府应共同承担事项外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等,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

新预算法学习心得体会

新预算法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在立法宗旨、全口径预决算、地方政府债务、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进行了诸多创新,在预决算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和调整、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也有许多完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亮点: (一)匡正立法宗旨,极大提高新预算法的地位和作用 原法规定,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新预算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新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修改为“规 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原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的“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以前仅仅是管理监督的主体,而现在同时也是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 2、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新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正是体现了财政的“二不”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让预算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法定预算改革的目标为“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同时,新预算法第2条增加“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极大地拓展了预算法的调整范围。 (二)实行全口径预决算,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1、确立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基本原则。新预算法第4条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13条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2、明确全口径预算的范围,新预算法第5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时,对以上四大预算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规范。一般公共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新预算法首次确立全口径预算体系法律框架,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概念、编制原则、如何衔接,为日后中国特色全口径预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法制基础。 (三)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

新预算法解读复习过程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取得5方面重大突破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的重大突破 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在预算管理上,力争做到预算完整,公开透明,科学有序,执行有效,纪律严明。新预算法反映了上述现代预算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近年来,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所有财政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接受人大审查监督。这一实践符合现代预算完整性的要求,体现了建立全口径预算的改革方向。因此,新预算法删除了有关预算外资金的内容,并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时对四本预算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作出规范。 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近年来在推进预决算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巩固和扩大这一改革成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新预算法增加规定,除涉及国家秘

密的事项外,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20日内由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其中的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二)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这既不利于依法征税,也会影响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新预算法增加规定,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的重点是: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收支政策是否可行;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预算是否规范、适当等内容。为确保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新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 同时,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新预算法强调,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 考试题及答案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挑战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财政职能定位表述的是()。 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B.财政是理财安邦的重要工具 C.财政是财政部门收支管理的工具 D.财政是政府收支的主要载体 A B C D 答案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2.国债余额管理的主体是()。 A.国家财政部 B.全国人大 C.审计署 D.中纪委 A B C D 答案解析:《预算法》第34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中央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 3.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比例设置预备费。 A.2%-4% B.1%-3% C. 4% D. 5%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40条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4.下列选项中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的机关是()。 A.各级人大 B.各级政府 C.各级审计部门 D.各级党委 A B C D 答案解析:2014年《预算法》第8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有关的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材料。 5.2014年《预算法》共()条。 A.76 B.106 C.101 D.90

学习新预算法心得体会

学习新预算法心得体会 学习新预算法心得体会(一) 《预算法》作为安排国家财政收支的基本制度。它一方面以法律形式明确了预算管理职责权限的划分,另一方面又以法律形式严肃了预算的立法程序,是把权责与程序紧密结合的一部财政预算的根本大法。《预算法》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对于我们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同志,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深感任重而道远。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预算的完整性,就是要把所有的政府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这是政府预算管理一项基础性要求。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外资金的相关内容,代之以全口径预算,明确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从而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全口径预算体系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预算的完整性,就是要把所有的政府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这是政府预算管理一项基础性要求。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外资金的相关内容,代之以全口径预算,明确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从而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全口径预算体系。 二、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调整程序对此,新《预算法》强调三点:一是要求编实编细年初支出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要编列到项,按经济性质分类要编列到款。二是强化年初预算约

束力。所有支出必须以经过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三是严格限定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得出台新的增支、减收政策。必须作出的,要在向人大报送的预算调整方案中作出安排,并说明预算调整的理由、项目和数额。对此,新《预算法》强调三点:一是要求编实编细年初支出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要编列到项,按经济性质分类要编列到款。二是强化年初预算约束力。所有支出必须以经过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三是严格限定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得出台新的增支、减收政策。必须作出的,要在向人大报送的预算调整方案中作出安排,并说明预算调整的理由、项目和数额。 三、建立预算公开制度。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监督一是明确了预算公开的内容,既包括预算,也包括预算调整和决算;既包括本级政府预算,也包括部门预算。二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时限,要求本级政府和部门的预算、决算分别在批准或批复后20天内公开。三是确定了预算公开的主体,本级政府预算由财政部门公开,部门预算由各自部门公开。另外,新《预算法》建立了预算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规定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增强预算法治意识,自觉把新《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 学习新预算法心得体会(二)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年1月1日起施行。历经四次审议,预算法在出台20**年后,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新预算法比较好地总结了20**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全面贯彻了党

《预算法实施条例》亮点大全

《预算法实施条例》亮点大全 8月3日,李克强总理签署第729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与1995年施行的条例相比,不仅条文由79条增至97条,大部分条款均为修改或新增条款,而且在内容上系统总结了条例施行25年来尤其是2015年修改后的《预算法》施行以来我国在深化财政预算改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与经验探索,直面预算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推动《预算法》的切实贯彻实施,推进国家财政治理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科学有效、约束有力,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制度基础。条例坚持遵循上位法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财政预算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细化了《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其修订内容和突出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细化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公开的具体要求,着力增强预算透明度 条例遵循预算法确立的预算公开原则,秉持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之立法精神,进一步明确规定:一般性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细化到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细化到地区和项目。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财政专户资金等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决算应当公开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公开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公开到款。各部门所属单位的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在部门批复后20日内由单位向社会公开。单位预算、决算应公开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公开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公开到款。这些规定,一方面对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公开提出了新的更全面、细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推进各部门所属单位的预算公开工作,对所属单位预决算公开的时限、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无论在预算公开的广度、深度上均有进一步的扩展,这有利于增强预算透明度,促进透明政府、廉洁政府建设。 二、明确预算收支范围和编制内容,预算体系更加清晰完整,预算编制更加规范科学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的收支范围和编制内容:一是对预算法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概念予以细化;二是对预算法未予以明确的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作出细化规定;三是对四本预算的衔接予以明确,规定一般公共预算可根据需要和财力适当安排资金补充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以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四是对四本预算的具体编制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有哪些亮点? 答:1、立法宗旨得到突破。新《预算法》提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宗旨,对比原预算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的立法宗旨,突显了预算法从管理法向控权法的转变。建立规范和制衡政府收支行为的法治型预算制度,表明新预算法更强调约束政府预算行为的手段,其功能就在于控制、约束政府的预算权,监督政府如何“花钱”,“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国家分配公共资源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完成“帮政府管钱袋子”到“管好政府钱袋子”的转变。 2、细化预算编制。一方面,预算编制的依据更全面,包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本年度收支预测。另一方面,政府收支科目更细化,收入分为类、款、项、目;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类、款。 3、有限“开闸”地方举债。新预算法虽然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但同时又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这一规定为地方政府平衡预算提供了法律依据,一方面可使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利用各类融资平台举债所形成的债务风险。 4、确立全口径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新预算法第五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符合现代预算完整性原则的要求,实际上属于全口径的预算体系。当然,其中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全是财政收入,主要是社会保险缴费和一般公共预算中转移进来的收入。 新预算法第十四条明确要求,经人大批准或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复)后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开。这既是现代预算管理的要求,也是对纳税人和社会大众关切的回应,更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之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精神的落实。 5、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新预算法第十六条规定,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对于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同时,要求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国务院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这些规定是本次预算法新增的内容,对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调动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会计继续教育新预算法解读

会计继续教育新预算法 解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预算法解读 题 列各项中,不属于1994年预算法局限性的是()。 透明度高 列各项中,居于我国财政体系核心地位的是()。 预算 新预算法而言,下列各项中,属于编制预决算原则的是()。 节约 列各项中,新预算法为了强化法律责任,对编制预算的相关部门和单位作出的规定是()。 行政责任 列各项中,在新预算法中匡正的立法宗旨是()。 政府收支行为 列各项中,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是()。 性基金预算 列各项中,我国的预算年度是()。 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从纵向来看,我国的预算体系划分为()。 列各下中,以税收为主要预算收入的预算账本是()。 公共预算 下列各项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应该做到的是()。 平衡 各级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时间为 。

代表大会批准20天内 下列不属于财政决算编制原则的是()。 一致 国务院财政部门将中央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的具间是()。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45日前 财政部应当部署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的时间为()。 季度 将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的审查结果报告提交给全国人大主席团的是 。 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门、各单位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不包括()。 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进行初步审查 下列不属于预算部门应该公开的内容包括()。 预算调整报告及报表 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可以安排的支出不包括()。 本年度的计划,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 属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是()。 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下列各项中,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是()。 性基金预算 下列各项中,新预算法实行的起始时间是()。 年1月1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