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计算结果说明书..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计算结果说明书..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计算结果说明书..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计算结果说明书..

目录

一、计算任务 (2)

二、区域概况 (2)

三、计算内容 (6)

(一)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量 (6)

(二)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量 (11)

(三)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重复量 (16)

(四)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水资源总量 (18)

(五)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9)

(六)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 (19)

(七)现状农业用水总量、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总量 (19)

(八)现状供需分析(分不同水源) (20)

(九)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1)

四、结论与心得体会 (22)

一、计算任务

运用所学的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水资源评价方面的知识,完成某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工作。具体任务如下:

(1)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量。

(2)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量。

(3)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重复量。

(4)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水资源总量。

(5)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6)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

(7)现状农业用水总量;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总量。

(8)现状供需分析(分不同水源)。

(9)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10)结论。

二、区域概况

(1)某区域为平原区,区域面积为996km2。根据对该区域降水、径流资料的“三性”审查分析可知,1956~1999年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好,因此在对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时采用这一时期的资料。经分析,1956~1999年的降雨、自产地表水资源(河川径流)及入境水量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降雨径流及入境水量表

年份降雨

(mm)河川径流

(mm)

入境水量

(亿m3)

1956 490.4 17.9 11.52 1957 463.9 15.5 6.92

1958 527.7 35.5 5.75 1959 500.6 23.0 9.03 1960 552.1 47.1 6.1 1961 555.3 48.5 9.86 1962 488.5 17.1 8.04 1963 529.0 36.3 7.69 1964 1094 121.0 7.52 1965 262.0 3.0 3.59 1966 580.0 41.2 0.548 1967 618.3 46.5 2.42 1968 301.7 3.8 1.79 1969 711.7 89.4 2.792 1970 575.4 22.6 1.652 1971 605.3 83.4 2.982 1972 385.2 38.9 2.955 1973 633.5 16.7 3.244 1974 593.4 79.0 1.126 1975 376.3 24.2 1.892 1976 578.5 23.6 3.117 1977 984.5 91.7 1.96 1978 606.2 49.4 0.403 1979 375.9 8.50 0.047 1980 408.3 13.4 0 1981 492.5 28.7 1.5 1982 424.8 8.4 3.6 1983 395.7 4.0 1.104 1984 480.6 25.1 0.166 1985 726.7 98.9 0.252 1986 323.9 3.8 0.006

1987 629.7 69.7 0

1988 516.3 35.8 0.0075

1989 304.1 3.0 0.0016

1990 634.6 36.5 0.123

1991 560.9 21.6 0.026

1992 469.1 26.3 0

1993 404.4 5.8 0.0045

1994 581.6 29.4 0.183

1995 716.7 65.5 0

1996 523.8 20.6 0

1997 274.6 2.9 0

1998 521.0 9.8 0

1999 301.8 3.3 0

(2)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该区域代表站观测井平水年、丰水年、枯水年可分别用1993年、1995年和1997年表示,3年浅层地下水累积年变化量如表2—2所示。

表2—2 地下水累计年增加值及年降水量和浅层含水层给水度表

年份∑△h

(m)区域年平均降

雨量P

(mm)

浅层含水层给

水度μ

年降水入渗补

给系数α

1993 1.06 404.4 0.052

1995 3.02 716.7 0.052

1997 .64 274.6 0.052

多年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3)该区域河系较发育,根据每年河道行水流量和时间,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的时间多年平均为67d,河道左岸总渗漏长度为16.8km,右岸总渗漏长度为37.25km,左岸水力坡度平均为0.0061,右岸水力坡度平均为0.0055,左岸含水

层的厚度为0.94km,右岸含水层的厚度为0.925km。两岸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平均为4.365m/d。假定该区域每年河道入渗补给量与多年平均河道入渗补给量相等。

(4)该区域其他渗漏补给量较小,可忽略不计。

(5)通过对该区域地下水质分析,浅层地下水淡水区总面积为525km2,咸水区总面积为471km2。

(6)考虑到本区域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要求,以及汛期不能为蓄水、引水工程所控制利用的水量和用水部门的用水量要求,经过分析计算,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系数为0.45。

(7)经分析计算,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利用系数为0.75。

(8)该区域河川基流比较稳定,每年基流量取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的5%。

(9)现状各类需水情况如表2—3~表2—5所示。

(i)现状城镇生活用水。

(ii)农业菜田、林果用水。

(iii)农田及工业用水量。

(iv)其他用水量较小,忽略不计。

(10)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取自地下水。

表2—3 现状城镇生活用水情况表

区域名称代表年城镇人口

(万人)城镇生活用水定

[L/(人·d)]

某区域50% 10.33 120

75% 10.33 120

表2—4 现状农业菜田、林果用水情况表

区域名称代表年菜田林果

面积(万亩)定额(m3/

亩)面积(万亩)定额(m3/

亩)

某区域50% 0.84 765 0.08 83 75% 0.84 815 0.08 88

表2—5 现状农田及工业用水情况表

区域名称代表年农田灌溉用水量

(万m3)

工业(万m3)

一般工业农村工业

某区域50% 14800 353 419 75% 16500 353 419

三、计算内容

(一)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径流+入境水量

1)、计算:

表格1-1每年地表水资源量的求和

年份降雨(mm)河川径流

(mm)入境水量

(亿m3)

河川径流(亿

m3)

地表水资

源量

(亿m3)

1956 490.4 17.9 11.52 0.1783 11.698 1957 463.9 15.5 6.92 0.1544 7.074 1958 527.7 35.5 5.75 0.3536 6.104 1959 500.6 23 9.03 0.2291 9.259 1960 552.1 47.1 6.1 0.4691 6.569 1961 555.3 48.5 9.86 0.4831 10.343 1962 488.5 17.1 8.04 0.1703 8.210 1963 529 36.3 7.69 0.3615 8.052 1964 1094 121 7.52 1.2052 8.725

1965 262 3 3.59 0.0299 3.620 1966 580 41.2 0.548 0.4104 0.958 1967 618.3 46.5 2.42 0.4631 2.883 1968 301.7 3.8 1.79 0.0378 1.828 1969 711.7 89.4 2.792 0.8904 3.682 1970 575.4 22.6 1.652 0.2251 1.877 1971 605.3 83.4 2.982 0.8307 3.813 1972 385.2 38.9 2.955 0.3874 3.342 1973 633.5 16.7 3.244 0.1663 3.410 1974 593.4 79 1.126 0.7868 1.913 1975 376.3 24.2 1.892 0.2410 2.133 1976 578.5 23.6 3.117 0.2351 3.352 1977 984.5 91.7 1.96 0.9133 2.873 1978 606.2 49.4 0.403 0.4920 0.895 1979 375.9 8.5 0.047 0.0847 0.132 1980 408.3 13.4 0 0.1335 0.133 1981 492.5 28.7 1.5 0.2859 1.786 1982 424.8 8.4 3.6 0.0837 3.684 1983 395.7 4 1.104 0.0398 1.144 1984 480.6 25.1 0.166 0.2500 0.416 1985 726.7 98.9 0.252 0.9850 1.237 1986 323.9 3.8 0.006 0.0378 0.044 1987 629.7 69.7 0 0.6942 0.694 1988 516.3 35.8 0.0075 0.3566 0.364 1989 304.1 3 0.0016 0.0299 0.031 1990 634.6 36.5 0.123 0.3635 0.487 1991 560.9 21.6 0.026 0.2151 0.241 1992 469.1 26.3 0 0.2619 0.262 1993 404.4 5.8 0.0045 0.0578 0.062

1994 581.6 29.4 0.183 0.2928 0.476 1995 716.7 65.5 0 0.6524 0.652 1996 523.8 20.6 0 0.2052 0.205 1997 274.6 2.9 0 0.0289 0.029 1998 521 9.8 0 0.0976 0.098 1999 301.8 3.3 0 0.0329 0.033

2)、计算:

表格1-2地表水资源的频率计算

年份地表水

资源量(亿m3)序号

由大到

排列

模比系

Ki

Ki-1 (Ki-1)2

p=m/(n+1

)

1956 11.698 1 11.698 4.1236 3.1236 9.7567 2.22% 1957 7.074 2 10.343 3.6459 2.6459 7.0006 4.44% 1958 6.104 3 9.259 3.2638 2.2638 5.1247 6.67% 1959 9.259 4 8.725 3.0756 2.0756 4.3080 8.89% 1960 6.569 5 8.210 2.8941 1.8941 3.5876 11.11% 1961 10.343 6 8.052 2.8381 1.8381 3.3787 13.33% 1962 8.210 7 7.074 2.4937 1.4937 2.2311 15.56% 1963 8.052 8 6.569 2.3156 1.3156 1.7307 17.78% 1964 8.725 9 6.104 2.1515 1.1515 1.3259 20.00% 1965 3.620 10 3.813 1.3439 0.3439 0.1183 22.22% 1966 0.958 11 3.684 1.2985 0.2985 0.0891 24.44% 1967 2.883 12 3.682 1.2980 0.2980 0.0888 26.67% 1968 1.828 13 3.620 1.2760 0.2760 0.0762 28.89% 1969 3.682 14 3.410 1.2021 0.2021 0.0409 31.11% 1970 1.877 15 3.352 1.1816 0.1816 0.0330 33.33% 1971 3.813 16 3.342 1.1782 0.1782 0.0318 35.56%

1972 3.342 17 2.883 1.0163 0.0163 0.0003 37.78% 1973 3.410 18 2.873 1.0128 0.0128 0.0002 40.00% 1974 1.913 19 2.133 0.7519 -0.2481 0.0616 42.22% 1975 2.133 20 1.913 0.6743 -0.3257 0.1061 44.44% 1976 3.352 21 1.877 0.6617 -0.3383 0.1145 46.67% 1977 2.873 22 1.828 0.6443 -0.3557 0.1265 48.89% 1978 0.895 23 1.786 0.6295 -0.3705 0.1373 51.11% 1979 0.132 24 1.237 0.4361 -0.5639 0.3180 53.33% 1980 0.133 25 1.144 0.4032 -0.5968 0.3562 55.56% 1981 1.786 26 0.958 0.3378 -0.6622 0.4385 57.78% 1982 3.684 27 0.895 0.3155 -0.6845 0.4686 60.00% 1983 1.144 28 0.694 0.2447 -0.7553 0.5705 62.22% 1984 0.416 29 0.652 0.2300 -0.7700 0.5930 64.44% 1985 1.237 30 0.487 0.1715 -0.8285 0.6864 66.67% 1986 0.044 31 0.476 0.1677 -0.8323 0.6927 68.89% 1987 0.694 32 0.416 0.1466 -0.8534 0.7282 71.11% 1988 0.364 33 0.364 0.1283 -0.8717 0.7598 73.33% 1989 0.031 34 0.262 0.0923 -0.9077 0.8239 75.56% 1990 0.487 35 0.241 0.0850 -0.9150 0.8372 77.78% 1991 0.241 36 0.205 0.0723 -0.9277 0.8606 80.00% 1992 0.262 37 0.133 0.0470 -0.9530 0.9081 82.22% 1993 0.062 38 0.132 0.0464 -0.9536 0.9093 84.44% 1994 0.476 39 0.098 0.0344 -0.9656 0.9324 86.67% 1995 0.652 40 0.062 0.0219 -0.9781 0.9566 88.89% 1996 0.205 41 0.044 0.0155 -0.9845 0.9693 91.11% 1997 0.029 42 0.033 0.0116 -0.9884 0.9770 93.33% 1998 0.098 43 0.031 0.0111 -0.9889 0.9779 95.56% 1999 0.033 44 0.029 0.0102 -0.9898 0.9797 97.78% 均值 2.837 Cv 1.1300

3)、绘制图表:

图1-1地表水资源量的经验频率曲线

4)、计算:

表格1-3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

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

频率P (%)

配线

x=2.837 Cv=1.13 Cs=2Cv

φp Kp Xp

1% 3.74 5.23 14.827

5% 2 3.26 9.249

10% 1.27 2.44 6.908

20% 0.55 1.62 4.600

50% -0.34 0.62 1.747

75% -0.69 0.22 0.625

90% -0.82 0.07 0.208

95% -0.85 0.04 0.112

99% -0.87 0.02 0.048

5)、绘制图表:

图1-2地表水资源量的理论频率曲线

6)、由理论频率曲线可得:

①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837亿m3;

②P=50%的地表水资源量为1.747亿m3;

③P=75%的地表水资源量为0.625亿m3。

(二)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

1)、降水量频率计算:

①计算:

表格2-1降水量频率

年份降雨

(mm)序号由大到小

排列

模比系

Ki

Ki-1 (Ki-1)2

p=m/(n

+1)

1956 490.4 1 1094 2.0856 1.0856 1.1785 2.22% 1957 463.9 2 984.5 1.8768 0.8768 0.7688 4.44% 1958 527.7 3 726.7 1.3854 0.3854 0.1485 6.67% 1959 500.6 4 716.7 1.3663 0.3663 0.1342 8.89% 1960 552.1 5 711.7 1.3568 0.3568 0.1273 11.11% 1961 555.3 6 634.6 1.2098 0.2098 0.0440 13.33% 1962 488.5 7 633.5 1.2077 0.2077 0.0431 15.56% 1963 529 8 629.7 1.2004 0.2004 0.0402 17.78%

1964 1094 9 618.3 1.1787 0.1787 0.0319 20.00% 1965 262 10 606.2 1.1556 0.1556 0.0242 22.22% 1966 580 11 605.3 1.1539 0.1539 0.0237 24.44% 1967 618.3 12 593.4 1.1312 0.1312 0.0172 26.67% 1968 301.7 13 581.6 1.1087 0.1087 0.0118 28.89% 1969 711.7 14 580 1.1057 0.1057 0.0112 31.11% 1970 575.4 15 578.5 1.1028 0.1028 0.0106 33.33% 1971 605.3 16 575.4 1.0969 0.0969 0.0094 35.56% 1972 385.2 17 560.9 1.0693 0.0693 0.0048 37.78% 1973 633.5 18 555.3 1.0586 0.0586 0.0034 40.00% 1974 593.4 19 552.1 1.0525 0.0525 0.0028 42.22% 1975 376.3 20 529 1.0085 0.0085 0.0001 44.44% 1976 578.5 21 527.7 1.0060 0.0060 0.0000 46.67% 1977 984.5 22 523.8 0.9986 -0.0014 0.0000 48.89% 1978 606.2 23 521 0.9932 -0.0068 0.0000 51.11% 1979 375.9 24 516.3 0.9843 -0.0157 0.0002 53.33% 1980 408.3 25 500.6 0.9543 -0.0457 0.0021 55.56% 1981 492.5 26 492.5 0.9389 -0.0611 0.0037 57.78% 1982 424.8 27 490.4 0.9349 -0.0651 0.0042 60.00% 1983 395.7 28 488.5 0.9313 -0.0687 0.0047 62.22% 1984 480.6 29 480.6 0.9162 -0.0838 0.0070 64.44% 1985 726.7 30 469.1 0.8943 -0.1057 0.0112 66.67% 1986 323.9 31 463.9 0.8844 -0.1156 0.0134 68.89% 1987 629.7 32 424.8 0.8098 -0.1902 0.0362 71.11% 1988 516.3 33 408.3 0.7784 -0.2216 0.0491 73.33% 1989 304.1 34 404.4 0.7709 -0.2291 0.0525 75.56% 1990 634.6 35 395.7 0.7544 -0.2456 0.0603 77.78% 1991 560.9 36 385.2 0.7343 -0.2657 0.0706 80.00% 1992 469.1 37 376.3 0.7174 -0.2826 0.0799 82.22%

1993 404.4 38 375.9 0.7166 -0.2834 0.0803

84.44% 1994 581.6 39 323.9 0.6175 -0.3825 0.1463 86.67% 1995 716.7 40 304.1 0.5797 -0.4203 0.1766 88.89% 1996 523.8 41 301.8 0.5753 -0.4247 0.1803 91.11% 1997 274.6 42 301.7 0.5752 -0.4248 0.1805 93.33% 1998 521 43 274.6 0.5235 -0.4765 0.2271 95.56% 1999 301.8 44 262 0.4995 -0.5005 0.2505 97.78%

均值

524.56

Cv

0.32

②由表格2-1绘制降水量经验频率曲线图2-1:

图2-1降水量经验频率曲线

③计算:

表格2-2降水量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

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

频率P (%)

配线

x=524.56 Cv=0.32 Cs=2.5Cv

φp

Kp Xp 1% 2.89 1.92 1009.673 5% 1.84 1.59 833.421 10%

1.34

1.43

749.491

20% 0.78 1.25

655.490 50% -0.12 0.96 504.417 75% -0.72 0.77 403.701 90% -1.18 0.62 326.486 95% -1.42 0.55 286.200 99%

-1.81

0.42

220.735

④绘制理论频率曲线如图:

图2-2理论频率曲线

得①多年平均降水量为:mm P 56.524= ②P=50%的降水量为:mm P 42.504%50= ③P=75%的降水量为:mm P 70.403%75=

2)、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

①由已知表计算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已知:P

h

?∑=

μα

表2—2 地下水累计年增加值及年降水量和浅层含水层给水度表

年份

∑△h (m )

区域年平均降

雨量P (mm )

浅层含水层给水度μ

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

1993 1.06 404.4 0.052 0.1363 1995 3.02 716.7 0.052 0.2191 1997

0.64

274.6

0.052

0.1212 多年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0.1589

②由公式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

F P Up α=

得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

3583.01099656.5241589.0m F P Up 亿=???==-α

P=50%的降水入渗补给量为:

35685.01099642.5041363.0m PF Up 亿=???==-α

P=75%的降水入渗补给量为:

35487.01099670.4031212.0m PF Up 亿=???==-α

3)、由公式计算河道渗漏补给量

3

331.2817254167

1094.0108.160061.0365.4m kJA Q =??????==左 3

3327.554229646710925.01025.370055.0365.4m kJA Q =??????==右

3836.0m Q Q U 亿得右左=+=

4)、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①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3666.1836.083.0m U Up 亿=+=+

②频率P=50%的地下水资源量为:3%50521.1836.0685.0m U P 亿=+==

③频率P=75%的地下水资源量为:3%

75323.1836.0487.0m U p 亿=+==

(三)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重复量

重复量=河川基流量=5%的河川径流量

1)、5%的河川径流量的计算如下:

表格3-1频率计算

年份河川

径流

(mm)

5%的

河川径

流(mm)

序号由大到

排列

模比系

Ki

Ki-1 (Ki-1)

2

p=m/(n

+1)

1956 17.9 0.895 1 6.05 3.5581 2.5581 6.5439 2.22% 1957 15.5 0.775 2 4.945 2.9082 1.9082 3.6414 4.44% 1958 35.5 1.775 3 4.585 2.6965 1.6965 2.8782 6.67% 1959 23 1.15 4 4.47 2.6289 1.6289 2.6533 8.89% 1960 47.1 2.355 5 4.17 2.4524 1.4524 2.1096 11.11% 1961 48.5 2.425 6 3.95 2.3231 1.3231 1.7505 13.33% 1962 17.1 0.855 7 3.485 2.0496 1.0496 1.1016 15.56% 1963 36.3 1.815 8 3.275 1.9261 0.9261 0.8576 17.78% 1964 121 6.05 9 2.47 1.4526 0.4526 0.2049 20.00% 1965 3 0.15 10 2.425 1.4262 0.4262 0.1816 22.22% 1966 41.2 2.06 11 2.355 1.3850 0.3850 0.1482 24.44% 1967 46.5 2.325 12 2.325 1.3674 0.3674 0.1350 26.67% 1968 3.8 0.19 13 2.06 1.2115 0.2115 0.0447 28.89% 1969 89.4 4.47 14 1.945 1.1439 0.1439 0.0207 31.11% 1970 22.6 1.13 15 1.825 1.0733 0.0733 0.0054 33.33% 1971 83.4 4.17 16 1.815 1.0674 0.0674 0.0045 35.56% 1972 38.9 1.945 17 1.79 1.0527 0.0527 0.0028 37.78% 1973 16.7 0.835 18 1.775 1.0439 0.0439 0.0019 40.00% 1974 79 3.95 19 1.47 0.8645 -0.1355 0.0184 42.22%

1975 24.2 1.21 20 1.435 0.8439 -0.1561 0.0244 44.44% 1976 23.6 1.18 21 1.315 0.7734 -0.2266 0.0514 46.67% 1977 91.7 4.585 22 1.255 0.7381 -0.2619 0.0686 48.89% 1978 49.4 2.47 23 1.21 0.7116 -0.2884 0.0832 51.11% 1979 8.5 0.425 24 1.18 0.6940 -0.3060 0.0936 53.33% 1980 13.4 0.67 25 1.15 0.6763 -0.3237 0.1048 55.56% 1981 28.7 1.435 26 1.13 0.6646 -0.3354 0.1125 57.78% 1982 8.4 0.42 27 1.08 0.6352 -0.3648 0.1331 60.00% 1983 4 0.2 28 1.03 0.6058 -0.3942 0.1554 62.22% 1984 25.1 1.255 29 0.895 0.5264 -0.4736 0.2243 64.44% 1985 98.9 4.945 30 0.855 0.5028 -0.4972 0.2472 66.67% 1986 3.8 0.19 31 0.835 0.4911 -0.5089 0.2590 68.89% 1987 69.7 3.485 32 0.775 0.4558 -0.5442 0.2962 71.11% 1988 35.8 1.79 33 0.67 0.3940 -0.6060 0.3672 73.33% 1989 3 0.15 34 0.49 0.2882 -0.7118 0.5067 75.56% 1990 36.5 1.825 35 0.425 0.2499 -0.7501 0.5626 77.78% 1991 21.6 1.08 36 0.42 0.2470 -0.7530 0.5670 80.00% 1992 26.3 1.315 37 0.29 0.1706 -0.8294 0.6880 82.22% 1993 5.8 0.29 38 0.2 0.1176 -0.8824 0.7786 84.44% 1994 29.4 1.47 39 0.19 0.1117 -0.8883 0.7890 86.67% 1995 65.5 3.275 40 0.19 0.1117 -0.8883 0.7890 88.89% 1996 20.6 1.03 41 0.165 0.0970 -0.9030 0.8153 91.11% 1997 2.9 0.145 42 0.15 0.0882 -0.9118 0.8313 93.33% 1998 9.8 0.49 43 0.15 0.0882 -0.9118 0.8313 95.56% 1999 3.3 0.165 44 0.145 0.0853 -0.9147 0.8367 97.78%

均值 1.700 Cv 0.87

2)得频率曲线图:

图3-1频率曲线

其中河川基流的理论频率曲线如下:

图3-2河川基流的理论频率曲线

3)、重复量计算

①多年平均重复量为1.70mm;

②频率P=50%的重复量为1.212mm;

③频率P=75%的重复量为0.665mm。

(四)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得:

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37亿m3+1.666亿m3—0.0169亿m3=4.4861亿m3

②P=50%的水资源总量为1.747亿m3+1.521亿m3—0.012亿m3=3.256亿m3

③P=75%的水资源总量为0.625亿m3+1.323亿m3—0.0066亿m3=1.941亿m3

(五)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系数0.45,得: ①频率P=50%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

m 786.045.0747.1亿=?

②频率P=75%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

m 281.045.0625.0亿=?

(六)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地下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利用系数0.75,得: ①频率P=50%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为:3

m 141.175.0521.1亿=?

②频率P=75%的地表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为:3

m 992.075.0323.1亿=?

(七)现状农业用水总量、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总量

①农业用水总量:

区域名称

代表年

菜田

林果

农田灌溉用水量(万m 3

) 总用水量 万m3 面积(万亩)

定额(m 3

/亩) 面积(万亩)

定额(m 3

/亩) 某区域

50%

0.84

765

0.08

83

14800

15449.24

75%

0.84

815

0.08

88

16500

17191.64

②城镇生活用水总量

区域名称 代表年

城镇人口(万

人)

城镇生活用水定额[L/(人·d )]

总用水量 万m3

某区域50% 10.33 120 452.454 75% 10.33 120 452.454

③工业用水总量

区域名称代表年

农田灌溉

用水量(万

m3)

工业(万m3)

工业用水

万m3

一般工业农村工业

某区域50% 14800 353 419 772 75% 16500 353 419 772

④总需水量

区域名称代表年农业需水

总量

万m3

城镇需水总量

万m3

工业需水总

万m3

总需水量

亿m3

某区域

50% 15449.24 452.454 772 1.6673694

75% 17191.64 452.454 772 1.8416094 (八)现状供需分析(分不同水源)

①P=50%的总供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

=0.786+1.141=1.927亿m3

②P=75%的总供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

=0.281+0.992=1.273亿m3

③P=50%的总需水量=1.67亿m3

④P=70%的总需水量=1.84亿m3

可得,P=50%的总供水量>P=50%的总需水量,即平水年可满足需水要求;

P=75%的总供水量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重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流动性、可再生性、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多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资源属性。 水资源的社会属性:社会共享性、利与害的两重性、多用途性、商品性。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生态用水。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 第二章水资源概况 水的组成: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部分。地球总水量为13.86亿km3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约占淡水总量的0.27%)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以年降水量和厚度计,大洋洲各岛(除澳大利亚外)水量最丰富,多年平均降水深达2170mm,年径流深达1500mm以上。总体而言,世界上水资源总量是够用的,但全球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 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有余有缺;我国水资源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 第三章水资源的形成 水循环:指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表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的运动输送到各地,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的雨水,一部分呗植物截留并蒸发,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沿江河回归大海。渗入地下的水,有的被土壤或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蒸发或散发返回大气;有的渗入到更深的土层形成地下水,并以泉水或地下水的形式注入河流回归大海。 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小循环、内陆水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冷凝形成降水后落到陆面,其中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从河流回归海洋;另一部分重新返回大气。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循环称为小循环,前者为海洋小循环,后者为内陆小循环。水汽从海洋向内陆输送的过程中,在陆地上空一部分冷凝降落,形成径流向海洋流动,同时也有一部分再蒸发成水汽继续向更远的内陆输送。愈向内陆水汽愈少,循环逐渐减弱,直到不再能成为降水为止。这种局部的循环也叫做内陆水循环。 水循环的实质(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循环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水循环使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转换;水循环使得水成为可再生资源。 降水: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云中降落到地表的现象。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暴雨中心等。 降水的成因及类型:锋面抬升与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锋面与地面相交的地带叫锋,锋面随冷暖气团的移动而移动。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推进时,因冷空气较重,冷气团楔进暖气团下方,把暖气团挤向上方,发生动力冷却而致雨。这种空气上升称为锋面抬升,这种雨成为冷锋雨。冷锋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雨区面积较小。当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时,由于地面的摩擦作用,上层移动较快,底层较慢,使锋面坡度较小。暖空气沿着这个平缓的坡面在冷气团上爬升,在坡面上形成了一系列云系并冷却致雨。这种空气上升也称为锋面抬升,这种雨称为暖锋雨。暖锋雨一般强度小,历时长,雨区广。地形抬升与地形雨:暖湿气遇到丘陵、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法.

水利规划 收稿日期:2005210224 文章编号:100620081(20052420001205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法 [斯威士兰]J.I.马托多 摘要:空气、土地和水是地球的3个脆弱的组成部分,都是相互影响很大的资源,因而必须加以适当地规划与管理,以便充分保证公众健康、食品供应与运输。生活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如何对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进行规划与管理。这3种资源紧密相关,因而需要进行多目标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传统方法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方法进行了论述。如果两种方法应用得当,就能获得相同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但是,由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获得最终结果。所忽略的这个环节就是各级政府协调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责任与工作的体制。 关键词:水利规划;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地球的3个脆弱的组成部分是空气、土地和水。为了充分保证公众健康、食品供应与运输,这3种相互影响很大的资源必须加以适当的管理。人类生活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如何管理好这些资源。水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在人类活动的几乎所有部门,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印度河、黄河等流域,那里有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古老的文明。古代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都是为了单一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认识到对资源进行一体化规划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对包括多目标系统资源在内的资源进行更长期的规划。水资源的多目标规划与管理也是由于竞争与用水矛盾加剧以及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应运而生。

在发达国家,传统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并听取公众意见。而在发展中国家,在水工程规划与实施方面由专家与决策者(通常是政治家说了算。公众除了接受正在制定的规划外无更多发言权。 水资源一体化规划与管理是共同参与的,在技术与科学方面可集思广益,且必须从最基层但又是 在自然单元(水处于自然状态的流域、水库与含水层层面上进行规划与管理。当事人的参与是水资源一体化规划与管理的关键。当事人是被授权的集体,他有责任以协调与统一的方式解决本地的问题。 早期的水工程规划不考虑环境,因而对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国际社会近来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方面已将重点放在提高环境质量与保持美学完整性上。环境影响评价现在是水资源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现在与未来的设计与管理要能充分地促进实现社会目标,同时保持其生态、环境和水文的完整性。” 一些学者认为,将来全世界的水资源问题将会更加复杂。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管理要求、工程规划范围、时空大小、社会与环境因素以及跨境等所有问题都是使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问题复杂化的原因(见图1。系统分析是解决复杂水资源问题的工具之一。有关人士指出,复杂的水资源规划问题主要依赖于系统思维,而系统思维可定义为通过参与基于思维模型的建立、比较和归结过程,利用计算机软件工具(如STELLA ;D YNAMO ;V ENSIM ;POW 2ERSIM 产生的理解能力。 ? 1?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变得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二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逐年加大,污水处理水平低,江湖水质日趋恶化;三是地下水资源量不足;四是局部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五是一直存在着水资源不能统一管理和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以及水价偏低等问题。水资源问题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的开发,是在整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水文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等多方面技术,将基础信息的管理、区域水资源规划、局部地表与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图形显示等融为一体,集成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信息查询、水量水质计算、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水环境评价等功能,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OA)等。 为更好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预定目标和功能,建成一个适用、先进、高效、可靠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平台,系统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与先进性并重原则 在适用的前提下力求先进,把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融入到系统的开发中,真正做到数据与图形相融合、GIS与数学模型相结合,把科学计算的结构通过三维情景表现和动态显示的形式直观表现。 2.开放性原则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因此,本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在软硬件方面,保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便今后系统不断地升级完善。 3.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硬件建设、数据库开发、代码编码、计算方法、分析评价、系统集成等均将采用标准化方法。有国家、行业标准或规范的,都将严格执行,没有标准或规范的,采用通用做法。 4.易学易用易维护原则 系统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系统开发应考虑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友好的系统界面,使其操作直观、简便,易维护。

(完整版)终极版《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考试重点

1、水资源的定义:①(广义)是指地球所属范围内的、可作为资源的水,包括地球表面地层中的和围绕地球的大气中的水分。 ②(狭义)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合对某地用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①循环性和有限性②时空分布不均匀性③用途广泛性④经济上的两重性 3、中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单位面积少 ②地区分布不均,南涝北旱③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④地下水分布广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⑤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大。 4、水资源评价的概念: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 5、水资源评价是①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②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依据。 6、地表水资源的构成与类型:降水、径流、蒸发。 7、河水流量过程线的分割方法:水平直线分割法、斜线分割法、退水曲线法。 8、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⑴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①补给资源量的计算②储存资源量的计算③可开采资源量的评估④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⑵局部地下水水量评价的内容:①地下水水量计算②成井条件分析 9、地下水水量计算方法:水量均衡法、水文分析法、开采试验法、解析法、数值法、黑箱法。 10、水量平衡法的应用步骤:①均衡区的确定②均衡要素的确定③均衡区的确定④水量均衡方程的建立⑤计算补给量与排泄量 11、水量均衡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均衡方程计算待求水量的一种方法。由水量平衡原理可知,在一定时间段内,任一均衡区进出水量大体保持如下平衡关系:Q补-Q排=±Q储 12、水质量指标的概念:表示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的综合指标,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13、水质量指标包括:水的物理指标、水的化学指标、水的环境化学指标、水的化学组分指标。 14、水质评价方法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类(大气降水水质评价、地表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按评价时段分类(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按水的用途分类(供水水质评价、养殖用水水质评价、风景游览水体的水质评价)、按评价范围分类。 15、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①资料收集与分析②水资源分区③水资源基础评价④水资源利用评价 16、地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式:⑴按水源划分:有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取水。 ⑵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型式分(河流取水的工程形式):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缆车式)。 17、地面水取水位置的选择:①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并有足够水深的地段②取水点应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③取水点应选在具有良好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的地段④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⑤取水点应避开天然障碍物和人工构筑物⑥取水点应避免冰凌的影响⑦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18、其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雨水利用、海水利用、中水回用。 (中水: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之间,故名中水。) 19、城市水资源的概念:指一切可以被城市利用的、具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并能供给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包括当地的天然淡水、外来引水和可再生的、使用过的水和经处理的污水等资源。 20、城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系统性、有限性、脆弱性、可恢复性、可再生性。 21、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三个阶段:自由开发阶段、制约开发阶段、合理用水和重复用水阶段。 22、水资源规划的概念: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2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或者说是,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24、水资源规划的类型:流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水资源规划、专门水资源规划。 25、水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原则②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原则③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④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⑤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⑥指导思想全面转变的原则 26、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27、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求解方法:线性规划法(LP法)、动态规划法(DP法)、多目标规划法。 28、需水预测量存在的问题:超前。 29、需水量预测的概念: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用水等因素的条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镇和农村、河道内与河道外、高用水与一般用水行业,分别进行毛需水量与净需水量的预测。 30、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本思想:开源节流。 31、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32、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水资源优化配置发最终目的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也正是其重要意义所在。具体地讲,则是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协调各种用水竞争,促进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但实际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和作用在解决现有水资源问题上尚未得到显著体现。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受到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在水资源规划中没能得到体现,或者制定的配置方案得不到有力的贯彻执行;二是由于实际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目前的优化配置技术方法和模型远不够完善;三是当经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主观价值取向,而决策者如果过于偏好短期经济利益,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用水被挤占,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可承载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有偿原则。 34、流域水资源规划的基本特点:综合性、复杂性。 35、水库群分类:串联水库群、并联水库群、混联水库群。 36、水资源管理的概念: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37、水资源管理的原则:①坚持以法治水的原则②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③坚持整体考虑、系统管理的原则④坚持用水资源价格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 38、现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准则:经济效益、技术效率、实施的可靠性。 39、水权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是依法对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取得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它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汲水权、引水权、蓄水权、排水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水资源所有权和各种用水权利与义务的行为准则和规则,它通常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开发使用权、经营权及其与水有关的其他权益。 40、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使用权、水资源处置权、水资源经营权。 41、水权的配置原则:①基本用水优先原则②时空优先原则③开发优先原则④效率与效益原则⑤留有余量原则⑥再分配的原则 42、数字模型的概念:指将系统的结构、有关参数和因素及相互关系归纳一个或一组数字方程式,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 43、最优化模型的概念:是对系统在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优目标的思维过程和寻找最佳方案途径的一种数学描述。 44、模拟模型的概念:是模仿系统的真实情况而建立的模型。在水资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可以仿造水资源系统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模仿水资源系统的各种活动,对不同决策方案的反应作出模拟分析。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

水资源定义 广义的水资源: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地面水体,指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 侠义的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我国水资源问题: ①洪涝灾害频繁;②水资源紧缺;③水土流失、生态恶化;④水污染严重。 应对水资源危机的对策: ①合理使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②加强技术开发,改进人类用水方式,提高水的使用率;③确定合理的用水价格;④允许民营企业承担投资和管理活动;⑤淡水海水和回收废水;⑥加强制度建设。 河川径流量:是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过水量,它包括地表产水量和部分或全部地下产水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主体。 降水量参数等值线的绘制——降水量参数等值线图的绘制 勾绘等值线:按“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作参考”的原则勾绘等值线。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直接计算法:当区域内雨量站实测年降水量资料充分时,可用区域实测的年降水量资料系列直接计算。其计算步骤为:根据区域内各雨量站实测年降水量,用算数平均法或面积加权平均法,算出逐年的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得到历年区域年降水量系列。对区域年降水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即可求得区域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及不同频率的区域年降水量。 降水量等值线图法:P20 ①区域降水量等值线图的转绘与补充; ②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 _____——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_____——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上相邻两等值线的年降水量 _____——相邻两等值线间的面积 _____——区域总面积 ③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计算。 _____——频率P的区域年降水量 _____——频率P相应的模比系数 _____——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蒸发量分析计算时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两个方面。 水面蒸发是反映蒸发能力的一个指标。 陆面蒸发指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散发量,又称流域蒸发。 蒸发器的四个组成部分: 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 代表站法:基本思路是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一个或几个位置适中、实测径流资料系列较长并具有足够精度,产汇流条件有代表性的站作为代表站。 当研究区域与代表站所控制的面积相差不大,自然地理条件也相近时,可用一下式子计算研究区域逐年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W区=(F区/F代)W代 W区为研究区域年径流量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m3 W代为代表站控制范围的年径流量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m3 F区、F代分别表示研究区域和代表站的面积,km3 等值线图法: 第一步,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与年轻流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的转绘和加密; 第二步,计算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 代表站法>等值站法>函数关系法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P28 直线平割法:将枯季无降水时期的某一特征最小流量作为河川基流量,水平直线分割日流量过程线。 直线以上部分为地表径流量,直线以下部分即为河川基流量。直线平割法方法简单, 工作量小。 直线斜割法: 在平均流量过程线上,自起涨点至峰后无雨情况下退水段的转折点(拐点),用直线相 连,直线以下部分即为河川基流量。直线斜割法为分割基流的基本方法,关键是退水 拐点的确定。 评价因子的选择:P37 河流水体污染的因素很多,进行河流水体体质评价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因 素(或称因子)进行评价,可按照评价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因子。 (1)评价因子的选择方法。 (2)河流评价的因素。 评价因子的选择可分为四类: ①一般理化指标:包括k+、Na+、Ca2+、Mg2+、SO2-、Cl-、HCO-、NH4+、NO2-、NO2-、pH、矿 化度、总硬度、溶解氧、耗氧量等,这是构成地下水化学类型和反映地下水性质的常 规化学成分。 ②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包括Hg、Cr、Ca、Pb、As、F等。 ③有机有害物质:如酚、CN、有机氯、有机磷,以及工农业排放的其他有机有害物质。 ④细菌:如病虫卵、病毒等。 水质状况评价指标: ①地下淡水:指矿化度小于1g/L的地下水; ②微咸水:指矿化度大于1g/L而小于3g/L的地下水; ③半咸水:指矿化度大于3g/L而小于5g/L的地下水; ④咸水:指矿化度大于5g/L的地下水; ⑤河流水质级别:用各水质参数评价代表值比照该参数水质评价标准值或背景值,确 定各参数的水质级别,然后用各项参数评价结果的最差水质级别作为该流域或评价区 域的地表水水质级别。 需水的概念 按用水特征,需水可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类需水。 按用户或行业特点,需水可分为生活、生产、生态三部分。 工业需水调查计算P49 工业需水的指标 重复利用率_____,为重复用水量在总需水量中所占的比重: 排水率_____,为排水水量在总需水量中所占有的百分比数: 耗水率_____,为耗水量在总需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数: 以上三个指标以平衡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指标是考核工业需水水平和水量平衡计算的重要指标。 推导式子P51、例题P52 农业灌溉需水包括水浇地和水田的灌溉需水,灌溉需水预测采用灌溉定额预测方法, 灌溉定额预测要考虑灌溉保证率水平。 灌溉制度:指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农作物获得高产、稳定, 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灌溉定额:是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的总灌水量或灌水深度,是作物各次灌 水量之和。 分项计算方法(P62): 生态基流——方法三:Q95法,指将95%频率下的最小月平均流量作为河道内生态基流, 该法主要是用来计算河流纳污容量的。 水生生物需水量——水生生物需水量是指维护河道内水生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保护生 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 引水工程计算——一用户情形(P74)、两用户情形(P75)、考虑用户重要性不同(P75) 蓄水工程(P76):蓄水工程能在时间上对水资源重新分配,在来水多时把水蓄起来,在 来水少时根据用水要求适时适量地供水。把这种水按用水需求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重新 分配的过程,称为水库调节。 水资源配置模式——“以需定供”的水资源配置: “以需定供”的水资源配置是以经济效益为最优为唯一目标的,认为水资源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以过去或目前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资料预测未来的经济 规模,通过该经济规模预测相应的需水量,并以此得到的需求水量进行供水工程规划。 这种思想着重考虑了供水方面的各种变化因素,强调需水要求,通过修建水利水电工 程的方法从大自然无节制或者说掠夺式地索取水资源。其结果必然带来不利的影响, 诸如河道断流,土地荒漠化甚至沙漠化,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等。 另外,由于以需定供,没有体现出水资源的价值,毫无节水意识,也不利于节水高效 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必然造成社会性的水资源浪费。因此,这种牺牲资源、破坏环境 的模式,只能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 “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是以水资源的供给可能性进行生产力布局,强调水资源的 合理开发利用,以资源背景布置产业结构。它是“以需定供”的进步,有利于保护水 资源。但是,水资源的开发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例如,经济的发展有 利于水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加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必然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因此,水资源可供水量是随经济发展相依托的一个动态变化量,“以供定需”在可供 水量分析时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分离,没有实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协调,可供 水量的确定显得依据不足,并影响区域经济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种配置理论也不适 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综合规划方案的设置——工程布置计算P117 运行调度: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是在保证系统内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依据水利工 程的运用规则,以尽可能满足用水需求为目标,制定水利工程对各用户的供水策略的 一种控制运用技术。(分为常规调度和优化调度。)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 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 环境改善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水权:也称水资源产权,是水资源所有权和各种用水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准则或规则。 中外水权以及我国水权问题 以下几个国家对水使用权的分配又有不同之处: 美国水权的分配采取“时间优先,权利优先”的原则。 澳大利亚在早期,用水户申请取水和用水,不论其规模大小,州政府都批准其水权;但随 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水权获得主要是通过水权市场交易。 在智利,个人可以根据法律获取永久和可转让的水使用权,永久消费性水权是根据水体 积或根据比例进行分配,水权是根据用水者现状进行配置,新的和未分配的水权是通 过水权拍卖向公众出售。 我国水权: 我国属于人均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 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没有对水权进行合理的分割及分配。 我国水权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配置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水权不明晰 ,权、责、利没有得 到规范,用水者不能通过水权交易获得用水权,只有通过行政程序获取取水权来达到目 的,而取水权一旦获得, 就成为刚性权利。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上呈现无序状态, 水资源配置失衡,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人与环境争夺资源而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造 成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在用水上的矛盾,而这一系列矛盾也不能通过水权交易重新配置 水资源而得到缓解和解决。2002年我国新颁布的《水法》提出了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制 度, 尚没有对水权提出明确的界定。

09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卷A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试卷A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 一、单选择题(共4题,每题2分, 共8分) 1.区域水资源量是指当地降雨形成的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对山丘地区近似等于()。 A.地表径流 B.河川径流 C.河川基流 D.蒸发量 2.地下水资源是一种( )资源。 A. 静态不可再生 B.静态可再生 C.动态不可再生 D. 动态可再生 3.表征天然水物理性质的指标主要有温度、嗅与味、色度、浊度、悬浮物质、()等。 A.电导率 B.COD C.BOD D.溶解氧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日调节水电站在日负荷图中的工作位置越高,其最大工作容量 ( )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二、填空题(共6题,前面每空1分, 后面每空2分,共16分) 1.水体的自净机制可分为,,三大类。 2.按照需水特点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类用水。 3.我国目前试行的水功能一级区划,分 为,,,,四大类。 4.水污染会导致型缺水 5.《水法》规定,我国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为。 6.在一定的水域,一般用指标来衡量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三、是非辨别题(共10题,每题2分, 共20分。是填写Y;非填写N) 1.水体富营养化后一定会发生“水华”。() 2.只要是污水就不能灌溉农田。() 3.在缺水地区,生态环境用水的优先权低于生产用水。() 4.水量平衡方程式表示某一个区域或范围内,某一时刻的水量平衡关系。( ) 5.一定数量的补给资源是保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6.在一个流域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相互转化。() 7.污水排放权,实际就是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具体化。我国排水许可由环保部统一管理。()8.大连的‘污水回用’工程项目能良性运转,主要是政府给予了各种政策支持()。 9.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10.用水项目立项必须取得《取水许可证》,实际上是要取得水资源的所有权()。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人口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用水资源短缺,废污水排放不断增加,水环境急剧恶化等许多问题。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水资源管理中对复杂用水过程,不同用水目标、不稳定的自然来水条件、水体承载能力等及时作出科学决策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业务系统,涉及数据采集加工和决策,系统分为水资源调度管理和水环境监测与管理两大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侧重于水资源的管理,水量的计算和分配,用水过程的管理;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侧重于水体的承载能力计算,水环境质量监测,纳污能力分析,污染源管理和事务处理。 功能结构见下图: 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 ★旱情、墒情监测子系统:通过遥感、遥测手段采集旱情、墒情数据,建立旱情、墒情分析模型,对的土壤的旱情、墒情进行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地下水动态监测子系统:根据地下水长观井的水位、水量、水质和地下水利用情况等实时遥测数据,建立地下水运动模型、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模型,地下水位及其变化作出反映并对区域水量平衡进行分析和评价。 ★引水口水量监测子系统:对引水口的实时引水流量、日均引水流量、累积引水量等引水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传输。 ★需水量统计:对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分别建立相应的需水预测模型进行计算。 ★调度方案自动生成子系统:通过年度流域可供水量计算模型和调度方案自动生成模型体系的运算,得到各种不同的年度流域可供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方案集及其计算结果,从而为调度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支撑。系统显示流域降水、月旬径流预报结果、水库前期蓄水量、水质等实时信息以及用水计划、水库运行计划和水库特征、灌区作物灌溉定额、流域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等背景资料,将计算结果以图形、表格的形式进行显示,并对部分重要结果实现三维模拟仿真显示。 ★方案评估子系统: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各种方案的分类入库存储和调出、修改、删除等操作,对于优选出的实施方案,可根据方案计算结果直接生成固定规格的调度文件。对系统自动生成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供调度部门选用作决策支持。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

xx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水法》、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治水新思路的体现。 为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陇东煤电化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政府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根据华亭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结合《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XXXX年X月受华亭县水务局的委托,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了《甘肃省华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于XXXX年X月初完成了初稿,交华亭县水务局征求意见,X月初完成送审稿。 编制本规划报告的技术路线、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XXXX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等基本数据,整理统计水文站实测的径流资料,计算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纳污能力。评价成果涵盖了水资源数量及多年变化趋势、水资源质量、水污染现状,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

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与保障、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效益评价等相关内容,并对远期(XXXX年)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做出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华亭县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查评价,对全县各类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规模等指标进行复核,具体分析了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变化规律,通过节水潜力分析,确定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和节约用水计划;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提出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本次规划在进一步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需水总量、节水、水污染防治为控制目标,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对全县水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全县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以水定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华亭县水务局和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X一二年九月十日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1)根据水资源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1)流动性 ( fluidity) 2)多用途性 ( multi-usage) 3)公共性( public ) 4)永续性 ( renewable,sustainable) 5)利与害的两重性 6)有限性 ( limited )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从网上查阅资料,讨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是:总量丰富,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少,居世界120位左右,,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能资源状况是:总量大,居世界首位,河川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亿kw,年电量60829亿。地区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在西部地区[西电东送]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为亿kW,年发电量 59 2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亿kW,年发电量 19 200亿kW·h。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占全国水能资源的70%左右,但开发尚少,仍有很大开发潜力;而东部和中部地区水能资源较缺乏,但因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水能资源开发较多 (3)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4)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哪些类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用水之间的矛盾? 农业工业生活水力发电航运生态

(5)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谈起,说明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何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运动,也就不存在生物圈 (6)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①水体污染;②河道退化、断流,湖泊、水库萎缩消亡;③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④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咸水入侵;⑤沙漠化。第二章水资源评价 1. 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河流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 2. 在区域径流系列计算时,讨论不同河川径流方法的应用范围。 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函数关系法等。 3. 什么是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什么是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顾及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Wsu=Wq-We-Wf式中:Wsu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Wq为地表水资源量;We为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Wf为汛期洪水弃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量中可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4. 介绍供水调查和用水调查的内容。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简介)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1 方案概述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是基于信息采集监测,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展示、统计分析与整理,直观地反映水资源形势及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查询服务,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水资源信息和预警信息,满足相关人员对水资源信息的需求,以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 2 总体框架 门户库 综合业务库数据服务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 基础层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基础网络环境以及服务器硬件环境 对内业务应用门户系统对外公众信息门户系统 应用交互 业务应用 信息服务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水资源信息服务 水资源业务 管理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水资源应急 管理 系统首页 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应急数据库 调度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监测数据库信息门户发布数据库业务门户发布数据库 CA 服务工作流引擎门户环境GIS 平台 报表制作工具 …… J2EE 服务器 消息中间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业务管理数据库 基础服务专题数据服务实时数据服务中央级信息服务流域级信息服务其他服务 服务接口 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 系统管理 图 1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框架图

图 2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图 3主要功能 水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首页、三条红线管理、监测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1)首页 首页包括调配信息、红线信息、监测信息、统计信息、应急事件动态、资料信息、多媒体信息的展示。 2)三条红线管理 三条红线管理包括用水总量红线管理、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用水效率红线管理。 3)监测信息服务 监测信息服务包括水量监测、水质监测、用水效率监测。 4)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包括流域概况、项目概况、取用水户、水功能区信息的专题展示。 5)综合信息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包括业务管理、调配信息、应急管理信息。 6)信息发布管理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mm,多年平均径流深###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km#;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水资源保护现状

(#)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m 时,湖泊总面积为##.#km#,湖泊容积为#.##亿m#。上世纪##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m时,仅有湖泊面积##.#km#,湖泊容积为#.##亿m#。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km#,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围养水面占##.#%、精养鱼池占#%、其他占##%。 (#)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年#月##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mg/l,超出V类水标准

川农《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专科)》18年6月作业考核

(单选题) 1: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 ( )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 大气污染 B: 水土流失 C: 水土破坏 D: 环境破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 A: 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B: 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D: 国务院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我国将每年的( )定为中国水周。 A: 3月22~28日 B: 4月22~28日 C: 5月22~28日 D: 7月22~28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地区逐年可恢复和( )的淡水资源。 A: 更新 B: 开采 C: 储存 D: 消耗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在水资源 ( )的地区,国家鼓励对雨水和微咸水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A: 短缺 B: 紧张 C: 较少 D: 贫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 ( )。 A: 权益 B: 利益 C: 权利 D: 效益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 )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A: 多种 B: 特殊 C: 有效 D: 综合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 )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A: 生活 B: 日常 C: 必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