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人口数量和环境

1-2人口数量和环境

1-2人口数量和环境
1-2人口数量和环境

1-2人口数量和环境

1~2人口数量和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

(2)了解并理解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了解并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学习,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的分析,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的方法。

第八章:地球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与环境

第八章地球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与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关系 了解人口的增长与环境保护不可分割的关系 重点:理解人口的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将社会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关系应用 教材分析 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和早期,人口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到了现代,人口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强了,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与其他生命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其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日益增强。人口与环境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初中地理中,已涉及到一些人口与环境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主要侧重于感性认识或现象。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讨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这虽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其内容的理论性更强一些,专题知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大纲要求的“人口与环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素质与环境及人口迁移与环境,这三个内容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内在关系。教材编写基本上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本单元共有6课:讲人口再生产内容的有1课;讲人口数量与环境内容的有2课;讲人口素质与环境内容的有1课;讲人口迁移与环境内容的有2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在第1课首先安排讲述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所掌握的人口学知识,比起初中地理的内容,将深化一大步。同时也为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2课安排讲人口数量与环境,教材从环境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制约作用,及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第3课讲环境人口容量,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制约,通过这一课的讲述,会使学生对为什么我国要控制人口增长有进一步的认识。第4课讲人口素质与环境,主要从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方面,探讨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本课讲述的重点在第二部分,即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第5课讲人口迁移与环境,主要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环境因素,并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6课简单分析了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问题。 教材在讲述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时,大多是联系实际来展开的,但由于课时限制,举的例子还不够多。我们鼓励教师能多收集一些资料,特别是能把当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结合到课堂教学中,或发给学生课下阅读。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和各课的“活动”,许多也都要求联系实际生活,并设计有多种形式,如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绘图题,还有小调查和读文心得等,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1.1人口再生产 在“人口与环境”这一部分并没有安排人口再生产的教学内容,那么,教材为什么要讲这一内容呢?我们理解,大纲中所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际上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教材

如何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

如何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 人类的文明可谓就是城市的文明,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机会,因此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国大部分人口都想往大城市靠拢聚集,但是城市的人口过多,超过了城市的负荷就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因此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问题势在必行。 “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流动人口的迁入,即机械增长是造成我国大城市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段成荣说。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进入了大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以青壮年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在不同岗位上默默付出,改善了大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为城市的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人口的激增也同样引发了不少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水、电、气、热、煤等供应常年紧张;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公共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一场小雨就可能造成全城拥堵;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也无法满足新增人口需求,带来许多社会矛盾;一些流动人口聚居区,居住环境恶劣,隐藏安全隐患。如何应对人口激增,已成为摆在大城市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人口涌入大城市,看重的是丰富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大量的优质资源等,更多的是理性选择。大学毕业后,来自很多学生就决定不回自己的老家工作,而留在大城市工作,他们相信大城市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各种资源也多,软硬件条件都好,只要肯奋斗,肯定能闯出一片天地。部分大学生的这种心态也代表了很多涌向大城市打工者的真实心理。“人人都想过好生活,所以在选择工作地点时,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比较收益高的城市。”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黄润龙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是大势所趋,而大城市有着诸多的突出优势,所以更容易吸引流动人口。更多就业机会,是外来人口最看重的,有了工作就有了生存的基础。“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大量优质资源集聚大城市,让这些地方具备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能够提供更多的

人口2009-2014各大城市流入数据

人口2009-2014各大城市流入数据 热点分析北上广之外,中国人口正集中涌入五大城市只 五年前的2009年,一场世界金融风暴袭来,东莞的出口加工制造业深受重伤,随后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转移浪潮。与之相伴的,是农民工们回乡就业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网络上。 那个传说中的世界工厂,就此衰落了吗? 数据告诉我们,在过去的五年,东莞流入人口200万,比内陆任何一个城市增加的人口都要多,东莞的制鞋服装厂搬走了,旁边深圳不堪高地价压力的高端制造业又搬过来了,比如华为和大疆创新的新生产基地,都聚集在东莞松山湖周边,这里离深圳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也不过大半个小时的车程,往来交流相当方便。而深圳白领到东莞置业,正在和二十年前的香港人到深圳买房一样,成为新的流行趋势 以下是最近五年的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情况: 464472269.jpg 注:数据来自各地政府统计公报或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万人。 人口流入呈现三个规律—— 第一,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 人口流入超过100万的13个城市,三大都市圈就占了8个,长三角有沪苏,珠三角有广深莞佛,渤海湾有京津。 长三角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常州=流入863万人。 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流入796万人。 渤海湾北京+天津=流入684万人。 流入速度非常凶猛,以这个速度,2020年左右,上海就将拥有3000万人口,北京也将突破2500万人口,天津将拥有1800万人口,广州和深圳将分别突破1500万和1300万人口。 长三角7大城市将合计拥有8000万人口,珠三角4大城市将合计拥有4800万人口,京津合计将拥有4300万人口。 放在全世界来说,这三大都市圈所拥有的人口数量都将是进入前三名的。 第二,非都市圈人口,流入集中在五大枢纽城市。 流入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只有郑州、成都、重庆、厦门、武汉五大城市不在三大都市圈。 其中的成都、重庆、武汉,这三大城市是近年来GDP快速增长的明星城市,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枢纽位置,既是国家规划中成渝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又得益于近年来沿海产业转移的东风,出现在榜单上一点都不意外。 意外的是郑州和厦门。 郑州的GDP不高,经济水平并不瞩目,但是其周边巨大的农业人口数量,和作为省会城市、铁路交通中心所拥有的得天独厚优势,使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五年时间里,这座城市吸引了185万人口流入,以这个速度,五年之后就将追上武汉,成为中部第一大城市。 郑州近几年比较引人关注的,一个是吸引了富士康落户,光这个工厂招聘的工人就超过了30万,二是李博士发起的郑东新区建设,大手笔的一挥,就划了1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早年间曾经是著名的鬼城,不过现在的入住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说。另一个是厦门。在一片巨无霸城市中,厦门只能算是袖珍级的。不过近年来,福建经济发展的不错,得益于最高层的亲切关怀,引入了一大堆石油化工厂,湄洲湾和古雷半岛现在都已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

————————————————————————————————作者:————————————————————————————————日期: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09·山西太原5月)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0亿大关。2008年,印度已经拥有11亿人口,在8年时间里印度人口净增一个亿。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7亿,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人口增长了3倍多 B.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类型属于过渡型 C.每年净增人口有下降趋势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左右 【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目前印度人口由1951年的3.8亿增长到2008年的11亿,增长了7.2亿,增长了2倍多,故A项错。根据题意“8年间人口增长了1亿”,故年增长率远远超过1%,应属于过渡型,故D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净增人口有增加趋势(8年人口净增1亿),故C项错。 【答案】B 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降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出生率较高,另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控制人口增长能力较弱,医疗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故A项正确。 【答案】A 3.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压力主要有??() ①人均收入增长缓慢②劳动力充足,积累多③失业问题十分严重④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可用排除法,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但由于人口多,消耗也多,积累较小,故②错。 【答案】C (2009·辽宁营口5月)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4~5题。

1949-2018年各省人口数量

---------------------------------------------------------------最新资料推荐------------------------------------------------------ 1949-2018年各省人口数量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1949 420.1 402.54 3086 1280.86 608.1 1830.5 1008.5 1011.91950 439.3 407.14 3147 1311.57 659.9 1875.5 1029.5 10371951 463.6 424.2 3205 1351.94 686.6 1888.8 1039.8 1072.81952 489.9 439.22 3272 1395.2 715.9 1932.3 1064.6 1110.51953 512.9 462.21 3343 1426.78 758.4 2038.6 1133.2 1189.71954 555.7 478.37 3443 1464.53 801.5 2152.7 1164.7 12761955 563.8 487.32 3529 1508.7843 2216.5 1202.1 13361956 617.5 506.91 3589 1553.58 896.6 2306.5 1224.5 14241957 633.4 529.65 3670 1586.74936 2395.5 1248.1 14861958 658.8 548.29 3732 1621.07 986.1 2445 1280.9 15711959 706.9 567.52 3791 1666.57 1062.5 2501.8 1313 16891960 739.6 583.53 3779 1703.02 1191.1 2559.5 1397.1 18151961 729.2 584.23 3795 1710.04 1163.1 2519.3 1414.3 1897.11962 732.2 595.63 3884 1745.33 1171.8 2549 1476.4 1893.51963 757.9 615.33 3956 1790.11 1215.4 2653.1 1537.1 19721964 776.3 629.52 3997 1824.37 1253.7 2734.2 1595.1 2053.31965 787.1 637.8 4087 1871.56 1296.4 2808.3 1639.1 2133.91966782 640.85 4183 1911.05 1329.6 2869.7 1679.3 2188.61967 796.4 649.72 4254 1946.95 1371 2918 1722.1 2258.91968 794.7 655.04 4347 1999.65 1411 2981.7 1766.3 2343.41969 779.6 650.75 4445 2049.09 1460 3045 1808.2 1/ 15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人口数量2015全国总人口13亿6千万(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排名) 2015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各省人口排名 省区市人口数量人口排名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8673万人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6629万人13 8366 1312320 8 安徽省6338万人15 690611180 28 9 湖北省5988万人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省4822万人18 5386 1141727 11 浙江省4647万人 4 1763335730 4 12 云南省4333万人23 4260 945930 13 江西省4222万人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4203万人8 1041824645 9 15 贵州省3837万人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3813万人14 7081 1846312 17 陕西省3674万人21 4806 12843 21 18 福建省3466万人12 8440 23663 10 19 山西省3294万人175465 16143 15 20 重庆市3107万人24 3938 14011 18

21 吉林省2699万人22 4693 17211 13 22 甘肃省2593万人27 2494 9527 29 23 内蒙古2379万人16 6140 25558 8 24 新疆区1905万人25 330516164 14 25 上海市1625万人7 1165865473 1 26 北京市1423万人10 8879 57431 2 27 天津市1007万人20 5014 7972 3 28 海南省803万人28 1121 1336119 29 宁夏区572万人29 76912695 23 30 青海省529万人30 706 12809 22 31 西藏区267万人31 326 11567 26原文标题:中国人口数量2015 全国总人口136072万人(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导学案(4) 时间:3.23 选编:汪立成审编:彭玉玲 第Ⅰ卷(共25题,总分5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1-4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7%D.60% 2.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从原始型走向传统型B.传统型走向过渡型 C.过渡型走向现代型D.各省区全部进入现代型 3.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联合实施一项“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人认为对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理由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B.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C.人口众多,民族众多D.基因研究处世界顶尖水平 下图反映了目前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字母分别表示欧洲、北美(不包括墨西哥)、亚洲和非洲。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 B.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C.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D.非洲、北美洲、亚洲、欧洲 5.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D.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6.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 B.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 C.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10.关于目前对全球人口环境容量的几种估计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悲观,乐观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三各种不同的观点 B.乐观派认为只要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人口数量就可解决问题 C.认为现今世界人口已大大超出地球环境承载量是悲观派的观点 D.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所公布的报告认为,地球能够容纳110亿或略多一点的人口并能使其合理健康生活 11.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与人口迁移规模、范围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出量;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 D. 人口身体素质与自然环境条件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过渡型13.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影响下图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中,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过去十年少生5600万人 马建堂表示,此次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比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素质看,此次普查发现,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从总数看,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 从人员年龄结构看,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马建堂表示,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些。 人口普查全国耗资80亿 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花的经费,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 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人口数(人)比重[4](%) 2000年 2010年 全国合计[3]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 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 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 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

考点21 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与城市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一)什么叫环境人口容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及其他资源;利用智力和技术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科技、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资源是主要因素 (三)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不同估计 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中间派——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三、人口合理容量 (一)什么叫人口合理容量?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前提——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二)人口合理容量在指导国家或地区发展中的原则 1.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保证大多数人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题。 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其原因有 ①环境条件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 ②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③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主要流向这些地区 ④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同发达地区十分接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目前,广东省正以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历史上岭南地理的天然屏障,连接周边地区,有利于 A.大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经济腹地 B.为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开辟快捷的出海通道、物流通道 C.泛珠三角省区能源等资源调往珠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向泛珠三角省区转移

1980年城市人口规模排行

1980年城市人口规模排行含100万以上以及50-100万排名 【太原行政区划市域过小,矛盾十分突出。30年来,太原城市人口规模从第13位跌落到120位以外,尚不及省内的运城、临汾。虽然,市区人口在郑州、石家庄、昆明、南昌、合肥等城市之上,但市域人口远远低于上述城市!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区为经济主体,跨区协调举步维艰的体制下,极不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形成太原都市区、太原城市群。这也许是被人们忽略的山西经济发展乏力、转型缓慢的另一个深层原因——核心不强大! 其原因是,其他城市随着经济辐射能力的提升,行政区划也不断扩大,不断把周边县、市扩为市区,但太原行政区划却30年没有改变,差距由此拉开!其原因是否与被晋中包围有关?】

截至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其中重庆市人口2884万排名全国所有城市榜首。 中国城市人口排名: 排名城市或地区人口(万人) 1 重庆市2884.62 2 上海市2301.91 3 北京市1961.24 4 成都市1404.76 5 天津市1293.82 6 广州市1270.08 7 保定市1119.44 8 哈尔滨市1063.60 9 苏州市1046.60 10 深圳市1035.79 11 南阳市1026.30 12 石家庄市1016.38 13 临沂市1003.94 14 武汉市978.54 15 邯郸市917.47 16 温州市912.21 17 潍坊市908.62 18 周口市895.32 19 青岛市871.51 20 杭州市870.04 21 郑州市862.65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这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是查字典地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 (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近现代特点三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 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 P8 5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87 7 11 达到60亿:2018 达到65亿:2018 2 28

年龄结构014岁65岁(中国60岁)以上 年轻型大于等于40%小于4% 成年型30%40% 老年型小于30%大于7%|60以上大于10% 自然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为低增长,出生率小于等于1.5%为较低增长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 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

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数量

and flag Area (km2)(1 July 2002 est.) Population density (per km2) Capital ?land (within Finland) Albania Andorra Armenia Austria Azerbaijan l[?] Belarus Belgium Bosnia and Herzegovina Bulgaria Croatia Cyprus e[?] Czech Republic Denmark Estonia Faroe Islands (Denmark) Finland France h[?] Georgia m[?] Germany Gibraltar (UK) Greece Greenland (Denmark) Guernsey d[?] Hungary Iceland Ireland

Isle of Man d[?] Italy Jersey d[?] Latvia Liechtenstein Lithuania Luxembourg Republic of Macedonia Malta Moldova b[?] Monaco Montenegro Netherlands i[?] Norway Poland Portugal f[?] Romania Russia c[?] San Marino Serbia g[?] Slovakia Slovenia Spain Svalbard and Jan Sweden Switzerland Turkey n[?] Ukraine United Kingdom Vatican City

高二地理人口数量与环境

1.2人口数量与环境 依据教材填充 1. __________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自然增长;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 这是由 _ 弓丨起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数之比。 3.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过渡,_______ 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4.从地理的角度出发,自然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明显的主要是—、、等因素。 二、依据教材选择 1.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有:()A死亡率B自然增长率C生育率D文化素质 2.有关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C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D环境污染是影响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3.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B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4.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人口数量的增长是环境污染的唯一性因素

B人口数量增多,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大扩展,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 C人口数量增多,使得生活排污量和生产废弃物剧增,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侵害 D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污染影响无足轻重 5.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封闭的地区内,其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B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明显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C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人口的机械增长来实现的 D造成生态恶化的罪魁祸首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三、读“接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1981年)图”,完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中看出:居住在_____________ 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随 着妇女 ____ 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越_________ 。 2.从图中推理得出: (1) _____ 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 (2) _____ 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程度等社会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3) ______________ 提高居住在, _和___________________ 落后地区妇女的受程度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当 务之急。 四、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统计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

2012统计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 世界人口本月底将达70亿 联合国人口基金17日发布的一份简短公报说,随着今年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类将面临“可怕挑战”,不过如果今天就行动起来,这些挑战并非不可应对。 专家表示,世界人口激增使得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加恶化,资源比以前更加紧张。联合国人口基金定于10月26日在全球发布《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将专门介绍70亿人口给世界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从60亿到70亿仅用12年 公报说,即将发布的报告表明,我们今天所采取的行动将决定本世纪结束时世界人口增长到100亿还是160亿,以及人类的未来是否更公平,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报告阐述了老龄化、年轻人口增加、城市化和移民等人口学趋势,以及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与研究世界人口数量同等重要的原因。 联合国人口基金提前透露了部分报告数据:目前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达8.93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4亿,增加近两倍。目前世界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再过35年将有三分之二人口住在城市。世界平均寿命正在增加,已从1950年的48岁增加到今天的68岁。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此前公布的数据,19世纪初,世界人口仅有10亿。100多年后,人口总数翻了一番,此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于30多年后达到3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按照目前趋势,世界人口大约于本世纪中期超过90亿,将在本世纪末超过100亿。 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的主题定为“70亿人的世界”。联合国还于9月14日在纽约总部启动“70亿人行动倡议”,呼吁各方应对和克服人口达到70亿后带来的挑战。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东京第一,上海第七 世界人口的快速膨胀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同时带来希望与危险。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是由此造成的潜在威胁:人口过盛、贫富差距加大、能源短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污染等等。专家呼吁各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尽快遏制上述危险…… 据国外媒体近期进行了一项有关“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的调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被一致认为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大城市”。这项调查同时评选出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日本东京凭借3670万的惊人人口数量位居第一,中国上海排名第7。 十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 1、日本东京:2010年人口367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到3710万。 东京(Tokyo)是日本国的首都,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东京地理坐标为东经140度50分,北纬35度44分。东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6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

人口数量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页面标题:人口与污染1 人口数量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王渌汀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学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姓名:王渌汀 班级:高一(10) 学科:数学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关注于解决北京人口数量(下文皆以人口数量替代)变化是如何影响污染指数的。本文结构如下:本次调查的猜想,关于三个污染指数的简要介绍,关于本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解析,总结,以及深入研究。文章中,我们首先假设当以人口数量为自变量时,污染指数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我们最终发现,在所有拟合函数中仅工业废水为抛物线,其余皆为线性函数。换言之,研究结果很大程度上符合猜想。另外,我们计划在此后的研究中扩大污染物指数的种类范围,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研究。 关键词:污染指数,人口数量,数学模型。

人口数量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在本文开始前,请允许我们对如今大多数人关注着的污染水平做一个简要介绍。 首先,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方面的便利之外,同样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雾霾,同时雾霾也就成为了北京所有居民的一个共同话题。如图1所示,人们几乎不能透过浓厚的雾霾看到任何事物,原本雄伟壮丽的紫禁城也在一篇灰蒙蒙的空气中失掉了原本的威严,转而蒙上一层暗淡的色彩,仿佛已经是年久失修。除此之外,雾霾同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当今令人们谈及色变的污染物非PM 2.5 莫属。PM 2.5,中文名为细颗 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目前,在雾霾笼罩 蓝天的日子里,人们普遍习惯在出行前带上口罩来阻止可吸入颗粒物的入侵。因为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大,且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 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与空气污染进行对比,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在更多年份里夺得了人们的关注,如图2 所示。作为另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质问题与空气污染问题占据着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大多是情况下,水资源的污染是由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因为两者每天都大量排放污水。随着越来越多的“癌症村”在中国各地出现,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饮用水质问题。一般来说,污染后的饮用水不会立即置人于死地,但只要污染物在人体内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能造成疾病,基因问题甚至是癌症。这也是为什么水资源污染问题成为了这篇论文的重点。

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

CHINA OPENING JOURNAL 开放导报 2015年6月 第3期 总第180期 June 2015No.3 Total No.180 【本期论题】 近年来,特大城市频频出手限制外来人口,但是却很难阻挡其人口增长趋势,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规划目标屡遭突破。数据显示,2010 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2301.91 万人,大大超过了“十一五”规划所设定的1900万人的目标;2010 年底北京常住人口为 1961.2 万人,提前 10 年突破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中所确定的1800 万人的目标。当前,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已然成为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中国与世界特大城市数量比较 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世界城市化发展展望》显示,2015年世界城市人口规模将呈现如下状况: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将有29个,介于500~1000万之间的有44个,100~500万的有428个,50~ 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 胡彩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 广东 深圳 518029;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摘要]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成为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特大城市无论是数量、规模、集聚程度,还是人口密度并不明显偏高。中国较短的海岸线、紧张的人地关系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殊发展阶段,也决定城市化更应该趋向集约化、紧凑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026-05 [作者简介] 胡彩梅(1982 — ),女,山东郯城人,副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城市经济。 100万的有538个,30~50万的有690个。而中国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6个,占世界的20.69%;500~1000万的有10个,占世界的22.73%;100~500万的有89个,占世界的20.79%;50~100万的有155个,占世界的28.81%;30~50万的有147个,占世界的21.30%,如图1所示。总体而言,中国各规模的城市数量均占世界的1/5左右,城市规模呈均等化现象。 根据该报告的数据,2015年中国人口规模50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与人口规模100~500万的城市数量之比为0.18;从整个世界来看,该比值为0.17,中国基本处在世界的平均水平。陆铭和陈钊的研究表明,中国2009年市辖区年末人口规模超过300万的城市有18个,人口规模介于100~300万之间的城市有106个,两者比率也为0.17。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亨德森的研究表明,2000年全球人口规模300万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