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三(1)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三(1)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三(1)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三(1)

2.2.1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三

、选择题

1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孑L 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物种

2

物种

3

物种

4

物种

5

物种

6

物种

7

物种

8

物种

9

物种

10

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4200201503902011

乙类群

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

样本23560104101230142721

样本33350183501125121619

F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物种丰富度定

义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乙类群中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类群中的来说较小。甲

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中的较小。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C

2?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 其种群大

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如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与丙物种的竞争最为激烈

B?乙物种从浅海到深海都有分布,故海水压力是影响该物种种群大小的主要因

C.若甲?丁四个物种中包括藻类,则丙物种最可能为藻类

D?丁物种的种群最小,且主要分布在深海区,应是一种自养生活的鱼类

解析:由题图信息知,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且与乙物种的竞争最为

激烈;乙物种从浅海到深海种群大小几乎不变,故海水压力不是影响种群大小的主要因素;丁物种的种群最小,主要分布在深海区,应为异养生活的鱼类。

答案:C

3 ?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孽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

B ?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

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铬浓度越高,污染区内螨类密度越高。螨类由于活动范围小,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浓度有关,因此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答案:ABC

4?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A和B选项正确。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C选项的逻辑关系不

对,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

答案:C

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从图象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由于甲的种群密度“先增先减”,则

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丙专食浮游动物,则乙和丙也为捕食关系,甲、乙、丙三者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甲)一浮游动物(乙)一鱼(丙)。由于投放了大量的丙,所以短时间内它的食物乙(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继而由于食物缺乏,丙(鱼)的数量也大量减少,所以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甲种群(藻类)。由于强调了丙(鱼)专食浮游动物,所以甲和丙不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上,也可能体现在竞争生存空间(水池)

和氧气等方面。

答案:C

6?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 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 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 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解析:据图可知,在图a中物种1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同样物种3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也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相互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其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答案:A

二、简答题

7.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

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

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 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__________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互利共生

B ?寄生

C ?捕食D?腐生

(2) 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

o

(3) 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由题意可知,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飞蝗与真菌的关系为寄生,蛙与飞蝗的关系为捕食;由图示看出,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量比空气干燥时要多;在气候干旱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会减少,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答案:(1)B C (2)多(3)变大。原因是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8.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藻可以为共生的草履虫的生存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一批绿色草履虫,请设计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其存活的简单的培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_____ 将破碎的绿色草履虫培养,可以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需含有________ 外,还需置于_______ 处培养。

(4) 将绿色草履虫和除去绿藻的无色草履虫,在四种实验条件下培养,实验条件是

①“有光、食物丰富”,②“有光,食物贫乏”,③“无光,食物丰富”,④“无光,食物贫乏”。

下图所示的生长曲线是四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则对应于图A、B、C和D 结果的实验条件分别是A: _________ ,B: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 (用序号表示)。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时,在食物上存在着___ 关系。

解析:绿藻是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产生

02,在暗处中绿藻 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可以再除去共生绿藻。在分析曲线时应注意,培养 绿藻必须有光照,而培养草履虫必须有有机物。

答案:(1)氧气 养料(2)在暗处较长时间培养,培养液中要有丰富的细菌和真 菌作为草履虫的食物 (3)无机盐有光(4)④②①③竞争

综合创新

(1)研究人员将S i 和S 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 T i 和T 2条件下, 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 A 图和B 图所示:

①S i 种群与S 2种群的关系是 _________ 。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 T i 、T 2的交替变化,S i 种群数 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 图,S 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 C 图的坐标中表示出

(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 率和

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Jj

死 亡

/

?■

/

7 率

1

1

f

9

n

/

X

A B C D 种霹辖度

①在 __________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____________ 点时,表示种群

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

②该图所示的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时値1

A

wffB

解析:(1)A图和B图都表现出“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关系,由A图知在T i = 15 C 时,S i在竞争中获胜。在T2= 25 C时,S2在竞争中获胜。若T i和T2交替变化时,它们的关系仍符合竞争曲线。

(2)由图可知,在B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的净增量最大,而在D 点时,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达到K值。

答案:(1)①竞争

s S

Ti Ti T( T) Ti 时冊

(2)①B D ②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的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或从具体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具体达到多少开始捕捞等角度回答问题亦可)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测试题有详细答案

精品文档 第三章能力检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M=2a(a-2)+7,N=(a-2)(a-3),则有() A.M>N B.M≥N N≤M.DC.M<N 【答案】A 13??2222+a=+6)=a1+NM>. 【解析】M-N=(2a(-4a+7)-aa-5a++>0,∴??24) (2.下列结论成立的是,则a>b bcA.若ac>22 b,则a>bB.若a>+d+C.若a>b,c<d,则ac>b >b-ccD.若a>b,>d,则a-d【答案】D ,,不成立;对于C2【解析】对于A,当c<0时,不成立;对于B,取a=-1,b=-,>>-c,又ab,∴a-d>b-c>,,取a=2b=1,c=0d=3,不成立;对于D,∵cd,∴-d 因此成立.故选D.26x-x-) 的解集为(>3.不等式01x-3} 1<<x或<-|{xA.{x|<-2或x>3} B.xx23} <x<1或1<x<2><-.C{x|2<x1或x3} -|x{.D C【答案】x1x|{,-1)(x(【解析】原不等式可化为x+2)(-x3)>0则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2<<或3}.>22) {B0}xxx=设集合年四川自贡模拟.4(2017)A{|-3<,=x=BA,则∩(4}x|>2,3) -(B.2,0)-(A. (2,3) (0,2).C.D D【答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22B2},则A∩x|x>2或x<x<3},B={x|x<->4}={【解析】A={x|xx-3x<0} ={|0D. x<3}.故选={x|2<1??2,0∈对于一切0xx+ax+1≥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5.若不等式??25??-∞,-.B 2]A.(-∞,-??25??,+∞-) [2,+∞D.C.??2【答案】C 21x--11????2,0,0∈≥对于一切x成立成立?【解析】x+ax+1≥0对于一切x∈?a ????22x111111????,0,0∈-x-对于一切xa上是增函数,∴-x-≤-=-成立.∵yx-在区间-2≥????222xxx55 .≥-.故选C=-.∴a22p),+∞x)在(1(p 为常数且p>0),若f(x6.(2017年上海校级联考)已知函数f(x)=+1-x) 的值为(上的最小值为4,则实数p99B.A.424 .DC.2 B【答案】p2=即=p1,当且仅当(x-1)+(【解析】由题意得x-1>0,fx)=x-1+1≥x2p+ 1x-9. p=4p+1=4xp+1时取等号.∵f()在(1,+∞)上的最小值为,∴,解得242) (的取值范围是12xx-8-4-a≥0在≤x≤4内有解,则实数a若关于7.x的不等式) -4-∞,-A.(4],+∞[.B 12]-∞,-(.D-C.[12,+∞)A【答案】 22xx-a4x在=4时,取最大值-,∴当≤4时,2-84)x4(1xx=∵【解析】y2-8-≤≤内有解.[1,4]a -4≥在吨;B3A.8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每吨甲种产品要用原料吨,原料2 乙两种产品的总量不原料吨,原料A生产每吨乙种产品要用1B3该工厂每天生产甲、吨.吨.如果设每天甲种产品吨且每天消耗的2少于B吨,10A原料不能超过9原料不能超过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板书〗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71。 〖板书〗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种间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P72倒数第一段到P73,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 〖提示〗1.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2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 02 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 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5 第三章不等式 3.4基本不等式 同步测试B卷

人教新课标 A 版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三章不等式 3.4 基本不等式 同步测试 B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 15 题;共 30 分)
1. (2 分) 在
中,E、F 分别为 AB、AC 中点.P 为 EF 上任一点,实数 x、y 满足

的面积分别为 S、S1、S2、S3 , 记


最大值时,2x+y 的值为( )
A . -1
B.1
.设 , 则当 取
C.
D.
2. (2 分) 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项和为 , 且
,则 ( )
A.
B.
C. D.4
3. (2 分) (2015 高二下·和平期中) 在 x∈[ ,2]上,函数 f(x)=x2+px+q 与 g(x)= + 在同 一点取得相同的最小值,那么 f(x)在 x∈[ ,2]上的最大值是( )
A. B.4
第1页共9页

C.8 D. 4. (2 分) 在 R 上定义运算 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若对任意 , 不等式
都成立,则实数 的
5. (2 分) 已知函数 A.
, 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B.
C.
D. 6. (2 分) (2018 高二上·大港期中) 已知 A . 100 B . 10 C.1
,且
,则 的最小值为 ( )
D.
7. (2 分) (2019 高二上·兰州期中) 设

第2页共9页
恒成立,则 的最大值是( )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测试题.doc

一. 选择题 1. 若 a < 0, b > 0,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 1 1 B .a b C . a 2 b 2 D . a b a b 2. 设 x 、 y R + ,且 x+y=1则 ( 1 4 ) 的最小值为( ) x y A .15 B . 12 C .9 D . 6 3. 若 a >b >0,c <d <0,则一定有 ( ) a b a b a b a b A . c >d B . c c D . d 0, ) | x |<1 的解集为 ( A . { x | - 2< x <- 1} B . { x | - 1< x < 0} C . { x |0 < x < 1} D . { x | x >1} 9. 若不等式 x 2 ax 1 0 对一切 x (0, 1 ] 成立,则 a 的最小值为( ) 2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5 第三章不等式 3.4基本不等式 同步测试(I)卷

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5 第三章不等式 3.4基本不等式同步测试(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8高二上·成都月考) 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共同焦点,是它们的一个交点, ,记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则的最小值是() A . B . C . D . 2. (2分)两数与等差中项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18高一下·扶余期末)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 的最小值是 B . 的最大值是 C . 的最小值是4 D . 的最小值是

4. (2分)已知椭圆,为坐标原点.若为椭圆上一点,且在轴右侧,为轴上一点, ,则点横坐标的最小值为() A . B . C . 2 D . 3 5. (2分)已知集合,集合N={},则M N为() A . (-2,3) B . (-3,-2] C . [-2,2) D . (-3,3] 6. (2分)若,则函数的最小值为() A . 16 B . 8 C . 4 D . 非上述情况 7. (2分)下列各式中,最小值等于2的是() A . B .

C . D . 8. (2分)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9. (2分) (2017高一下·西安期末) 已知0<x<1,则x(3﹣3x)取最大值时x的值为() A . B . C . D . 10. (2分)若直线2ax-by+2=0 被圆x2+y2+2x-4y+1=0截得的弦长为4,则ab的最大值是() A . B . C . 2 D . 4 11. (2分)(2018·绵阳模拟) 已知,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则

化学选修5第三章测试题

第三章 1.下列关于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禁用含铅汽油是为了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 B.甲醇含量超标的酒绝对不能饮用 C.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材料释放的常见室内污染物之一 D.氟氯烃对大气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 2.已知酸性大小顺序是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芳香烃 C.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1 mol NaHCO3反应 4.甲酸甲酯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即核磁共振谱的峰数)为() A.1 B.2 C.3 D.4

5.已知:2CH 2===CH 2+O 2――→一定条件下 2CH 3CHO 。在下列反应中,其中有机反应物发生 的反应类型与乙烯相同的是( ) ①乙醛转化为乙醇 ②苯酚置于空气中变红 ③乙醛的银镜反应 ④CH 3CH 2Br 在 NaOH 醇溶液中加热 ⑤丙酮(CH 3COCH 3)与氢气生成2-丙醇 ⑥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 ⑦乙酸乙酯碱性条件下水解 A .①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⑥ D .除④⑦ 6.某同学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设计了实验方案,其流程如下,试回答下列问 题。 (1)①中加入NaOH 溶液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为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 (3)②中通入CO 2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 物质B 是一种可以作为药物的芳香族化合物,请根据下图(所有无机产物均已略去)中各有机物的转变关系回答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D.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 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不等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a >b ,则1a <1 b ; ②若a c 2>bc 2,则a >b ; ③若a >|b |,则a >b ; ④若a >b ,则a 2>b 2.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2.设a ,b ∈R ,若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b -a >0 B .a 3+b 2<0 C .b +a >0 D .a 2-b 2<0 3.设集合U =R ,集合M ={x |x >1},P ={x |x 2>1},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M =P B .P M C .M P D .?U M ∩P =? 4.设集合A ={x |x >3},B ={x |x -1 x -4 <0},则A ∩B =( ) A .? B .(3,4) C .(-2,1) D .(4,+∞) 5.在下列函数中,最小值是2的是( ) A .y =x 2+2 x B .y = x +2 x +1 (x >0) C .y =sin x +csc x ,x ∈(0,π 2) D .y =7x +7-x

6.已知log a (a 2+1)0,b >0.若3是3a 与3b 的等比中项,则1a +1 b 的最小值为(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群落的概念 2.识别群落类型,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群落的涵义 2.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学情分析 “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在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群落的结构预计用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 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 ,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设a ,b ,c ∈R ,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a >b ?a -c >b -c B.a >b ?ac >bc C.a >b ?a 2>b 2 D. a >b ?ac 2>bc 2 2.不等式02<-+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20x y +-=的(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 .左下方 3.不等式5x +4>-x 2的解集是( ) A .{x |x >-1,或x <-4} B.{x |-4<x <-1} C.{x |x >4,或x <1} D. {x |1<x <4} 4.设集合{}20<≤=x x M ,集合{ } 0322 <--=x x x N ,则集合N M ?等于( )。 A.{}10≤≤x x B .{}20<≤x x C.{}10<≤x x D. {} 20≤≤x x 5.函数2 41x y -= 的定义域是( ) A .{x |-2<x <2} B.{x |-2≤x ≤2} C.{x |x >2,或x <-2} D. {x |x ≥2,或x ≤-2} 6.二次不等式2 0ax bx c ++>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的条件是( ). A .00a >???>? B .00a >???? D .00a --x x 的解集是( ) A.{}32>0,若x + 81 x 的值最小,则x 为( ). A . 81 B . 9 C . 3 D .18 10.已知2 2 π π αβ- ≤<≤ ,则 2 αβ -的范围是( ). A .(,0)2π- B .[,0]2π- C .(,0]2π- D .[,0)2 π - 11.在直角坐标系中,满足不等式x 2-y 2 ≥0的点(x,y )的集合(用阴影部分来表示)是( )B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测试题(有详细答案)

第三章能力检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M =2a (a -2)+7,N =(a -2)(a -3),则有(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答案】A 【解析】M -N =(2a 2-4a +7)-(a 2-5a +6)=a 2+a +1=????a +122+3 4>0,∴M >N . 2.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若ac >bc ,则a >b B .若a >b ,则a 2>b 2 C .若a >b ,c <d ,则a +c >b +d D .若a >b ,c >d ,则a -d >b -c 【答案】D 【解析】对于A ,当c <0时,不成立;对于B ,取a =-1,b =-2,不成立;对于C ,取a =2,b =1,c =0,d =3,不成立;对于D ,∵c >d ,∴-d >-c ,又a >b ,∴a -d >b -c ,因此成立.故选D . 3.不等式x 2-x -6 x -1>0的解集为( ) A .{x |x <-2或x >3} B .{x |x <-2或1<x <3} C .{x |-2<x <1或x >3} D .{x |-2<x <1或1<x <3} 【答案】C 【解析】原不等式可化为(x +2)(x -1)(x -3)>0,则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 |-2<x <1或x >3}. 4.(2017年四川自贡模拟)设集合A ={x |x 2-3x <0},B ={x |x 2>4},则A ∩B =( ) A .(-2,0) B .(-2,3) C .(0,2) D .(2,3) 【答案】D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1 / 7 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1.概念: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或所有的生物)(准确记忆) 2.正确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 ①“同一时间”:随时间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③“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④“集合”: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聚集,而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 ?全部种群???→?所有种群 群落 4.种群和群落的比较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地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 ③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 落结构也越复杂 三、种间关系 2 / 7

相互依存, 减少,呈现“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数量上呈现出 ①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最终 败,如图 ②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近, 随环境等外界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 对寄生种群有利,对寄主种群有害。 【规律总结】 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 (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 (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 / 7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正式

秀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 第二章单元检测(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 (B ) (1,1) (C ) (2,3) (D )(2,4) 2.函数lg y x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是奇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3.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A . 60.70.70.7log 66<< B . 60.7 0.7log 60.76<< C .0.7 60.7log 660.7<< D . 60.70.70.76log 6<< 4.函数12 log (32)y x = - A .[1,)+∞ B .2(,)3+∞ C .2(,1]3 D .2[,1]3 5、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 100 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 100 x 6、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A ) (B ) 2 (C ) 3 (D )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 8、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1009576.02131x a y =x y a log -=1,0≠>a a 且

重庆市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同步测试

重庆市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 第三章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同步测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8高一上·汉中期中) 设,,,则() A . B . C . D . 2. (2分)下列不等式结论成立的是() A . a+b>c+d?a>c且b>d B . ac2>bc2?a>b C . >?ab<cd D . >?a>b 3. (2分) (2016高一下·水富期中) 如果a<b<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 B . ab<b2 C . ﹣ab<﹣a2 D . 4. (2分)设,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 B . C . D . 5. (2分)若存在x使不等式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 . B . C . D . 6. (2分)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可导函数,且对任意实数x都有成立.若当时,不等式成立,设,,,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 . b>a>c B . a>b>c C . c>b>a D . a>c>b 7. (2分) (2017高二上·阳高月考) 若,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 B . C . D .

8. (2分)若,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 A . M>N B . M

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练习题(含答案)

不 等 式 练 习 题 第一部分 1.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若a b >,则22ac bc > B .若a b >,则22a b > C .若0a b <<,则22a ab b << D .若0a b <<,则 11>a b 2.已知1133 4 4 333,,552a b c ---?????? === ?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c a b << (B)a b c << (C)b a c << (D)c b a << 3.已知,,a b c 满足c b a <<且0ac <,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b ac > (B )()0c b a -> (C )22cb ab > (D )()0ac a c -< 4.规定记号“⊙”表示一种运算,定义a ⊙b=b a ab ++(a , b 为正实数),若1⊙k 2<3,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 A .11k -<< B .01k << C .10k -<< D .02k << 5.若,,a b c 为实数,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22ac bc > B .若0a b <<,则22a ab b >> C .若0a b <<,则 11 a b < D .若0a b <<,则b a a b > 6.设0.5342log log 2a b c π-===,,,则( ) A.b a c >> B. b c a >> C. a b c >> D.a c b >> 7.在R 上定义运算)1(:y x y x -=??,若不等式x a x a x 对任意实数1)()(<+?-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11<<-a } B .{a|20<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71问题探讨中池塘群落的分析,能够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结合教材P72~73的资料分析和生活实例,理解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3.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重难点击] 1.种群的种间关系。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课堂导入 方式一: 右图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草原上生活着 各种生物,如草本植物、小灌木、昆虫类、小型鸟 类、啮齿类、蛇类、植食性动物类、肉食性动物类, 还有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等等。这些生物共同构成 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如何?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生物群落有 什么样的空间结构呢? 方式二: 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种群通过种间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在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阅读教材P72相关信息,可知: (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上述差别的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由表中信息可推测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①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⑤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