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面试古诗教案

小学语文面试古诗教案

小学语文面试古诗教案
小学语文面试古诗教案

小学语文面试古诗教案

【篇一:2015海南教师招聘面试:如何上好小学语文

的古诗课】

2015海南教师招聘面试: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课

传统的古诗词不仅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而且身

临其境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现分享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课浅薄见解。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快速地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可以从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还可以从诗歌的主题内容出发。关于作者导入,当介绍王维的时候,王维既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

画家,可以从他的绘画作品切

入,初步从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关于内容导入,比如《古诗三首》的《泊船瓜洲》及《秋思》都是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歌,再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隶属于送别诗,教师在

授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主题内容进行谈话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关键词快速理解诗的语言,入情入境体会蕴意

古诗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字都有绝妙之处,每一处景色都饱含作者的

情感,每一举动都有深层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出每一行诗

中不懂的字词,读读议议,借助翻译,体会每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的含义。比如《游山西村》古诗颔联当中的“足”字体会了村民

们对作者的热情款待,尾联当中的“柳暗”、“花明”描绘的是柳树和

花儿茂密的景色美,从而体现作者的心情转变的过

程,帮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

生层层递进分析词意,为体会情感奠定基础。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设身处地体会情感。

诗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课堂的教学基础上,我们可带学生走进

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情境中去,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去理解诗意,感悟诗意。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当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发学生思考在远古时代,送别友人前往阳关,没有任何的电子通讯设备,一离别不知何时再相见。结合角色

扮演,更深层次地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再比如《题西林壁》

当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站在教室不同的位置观看校

园的一角,感受不同的角度视野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并

结合诗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反复读中思,读中悟。

新课程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读中思,读中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

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因此,在

课堂上,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

在朗读之中更深入的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从而受到艺术的

感染和情操的陶冶。

综上所述,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在课程标准新的理念下,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实践,多活动,走进

生活,在生活中用语文,在语文课堂中联系生活,让琅琅上口的古

诗词诵读充满校园。

【篇二:小学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素材教师招聘面试

说课稿】

古诗三首

(1)望洞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技能目标)

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

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

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

回九寨沟,感受颇深。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

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

绍洞庭湖。(略)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

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

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

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5、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

(设计意图: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

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

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

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

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

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

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

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

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

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

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

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

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

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

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

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

6、华图微信号码 ht598085170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

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句意: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

蒙蒙。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 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

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

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

句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

如同在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设置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见的大盘子,但它使用白

银做成的,银光闪闪,随后老师说:“我在盘中放上了一颗小巧玲珑

的青螺,你看到了吗?这是你有什么感觉?”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与

书上的插图比一比,像吗?这里,诗人把月夜下

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把什么比作什么?(把

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螺)师:这么美好的意境,谁能把

它读出来?指名朗读,指导吟诵。(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帮助学

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使学生对古诗有更为具体的直观感受,

设置了一个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

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

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

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并运用多

媒体手段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

读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个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三、朗读悟情让学生连贯诗意,描绘意境。洞庭山水美,而这首诗

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配乐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

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

样设计去引导学生: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3.改

变形式,反复诵读。并配以优美和谐的古乐,更有韵味了。)

四、延伸拓展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

样的美景又

引来了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

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

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

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积累更多的语

言资料。)

五、总结同学们,洞庭湖风光无限,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

看洞庭湖,

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2)菊花

《菊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这是一首咏菊诗。“不是花中

偏爱菊,此

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板书课题:菊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诗与白居易齐名,称元白,

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元氏长庆集》。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舍斜尽

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绕舍”什么意思?“似”什么意思?“更”什么意思?)

3.分组互助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绕舍”是指环绕着房屋。“似”是好像的意思。“更”是再的意思。)

4.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

渊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

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

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

三、提问题,悟情境。

1.学生分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

(1)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么样?

(开得正艳的菊花这一丛、那一簇,在房屋的周围竞相开放。我绕着

篱笆看看这丛,又看看那簇,有时还蹲下来认真观赏。菊花开过后,这房屋的周围也就再没有可观赏的花了。)

四、想画面,咏诗句。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3.试背这首诗。。

五、选做作业: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按要求填空。

1.“菊’’共——笔,第四笔是——。

2.“陶”共——笔,第九笔是——。

3.“此’’共——笔,第五笔是——

(三)、多音字组词。

卸别

叫更

(四)、解释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

蹊:

【篇三: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材料之

小学语文】

2014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网校课程【1580元面试不过退1000元】

2014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面授课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二)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

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

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

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3)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

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

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

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

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

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

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

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3)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

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五)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六)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 背诵并默写古诗。

2.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更多内容请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

新整理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树和喜鹊》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树和喜鹊》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通过三个场景,讲述树和喜鹊由单独一个到众多,由孤独到快乐的故事,故事告诉孩子们人需要朋友、同伴,有了朋友、伙伴才会快乐的道理。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语言简洁,句式基本相同,主题鲜明,很适合一年级学生朗读学习。 2.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是一个对教学的基本要求,课文是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应该从上一课的主题入手,以帮助学生感悟本课主题。 3.课文每个场景都配插图,要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读懂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观 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以落实“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两个单元的学习,虽然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学生的注意力持续还是不太理想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学习兴趣的。

2.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会认读的字已有约400个,加上生活中认识的一定数量的字,这会给学生学习会写的字的记认造成干扰,因此,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的教学尤为重要,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通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学习,学生对单元主题“伙伴”已经有所了解,这有利于对本课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与同伴讨论交流树和喜鹊后来很快乐的原因,感悟交朋友、结识伙伴的乐趣。 3.认识偏旁子字旁和倒八,能正确认读“窝”等9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只”等三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读记“从前”等8个词语,认识A A B B结构的词语,能 仿照例子说说。 4.能正确读写“单”等6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的方法,了解“孤单”的

最新十分钟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级上册第---单元的内容,探究学生在学习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掌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我把-----------作为本节课重点,把---------作为难点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理解能力,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讲授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于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设计如下环节: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我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引入新课,孩子们,请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说----------,在学生纷纷发言的基础上,我适时总结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出处处有数学,为探究新知埋下伏笔) 环节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把学生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本环节,我大胆放手,把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我设计以下步骤:1自主学习,独立动手2小组合作,质疑探究。3选派代表总结发言。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古诗课

主题: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古诗课 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如何上好小学古诗课,我个人认为,小学古诗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结合写作时代背景,激发兴趣讲解古诗。 古诗文短小精炼,意蕴深厚,往往单独读句,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意图,在每讲一个朝代的诗词之前,都应尝试介绍一下这个朝代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这个朝代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重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当朝当代古诗词的兴趣。如在讲唐代大诗人李白,杜浦等大家的诗作之前,我会先给学生介绍有关唐朝的一些情况,让学生知道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造就了诗仙李白,诗圣杜浦。学生一旦遇到唐朝的古诗词自然回联想到这样的时代背景,从而把文本放到那样的时间,空间中去理解。 二、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诗的语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古诗以它精美的语言艺术流传千古,诗人常常惜墨如金,每一个字都有绝妙之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出每一行诗中不懂的字词,读读议议,查查字典,体会每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同时,还帮助学生做到字字能落实,句句会串讲。如“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的“敲”字,通过教师讲解贾岛写诗的环境及“推敲”一词的来历,来帮助学生理解“敲”字精当绝妙,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诗的意思,进而理解用“敲”字更能显示出月夜的宁静以及诗人很有礼貌。

三、走进情境,感受诗意。多给学生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诗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课堂的教学基础上,我们可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情境中去,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去理解诗意,感悟诗意。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古诗都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优美的图画。 四、反复吟诵,悟出诗情。 古诗文完美的内涵,只有通过吟诵,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做以下努力,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更深入的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体味诗人的酸甜苦辣,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 总之,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在课程标准新的理念下,应多实践,多活动,走进生活,让琅琅上口的古诗词诵读充满校园。 淇滩镇汉林小学语文组 2013年12月6日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名句分类集锦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名句分类集锦 关于写作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

中小学语文试讲教案课程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原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 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针”、“忠”、“盏”、“稠”四个生字 2.会写“忠、导、盏、积、稠”等9个汉字; 3.能够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知道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分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假如迷了路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大自然中每一样东西都是人类的朋友 2、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张,要学会冷静、善于观察、思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掌握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3、认识生字,有情感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讨论雪融化的快的一面是南面还是北面,理解为什么阴雨天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 2、体会大自然的奥妙与情趣,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以及善于思考、观察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课件、手电筒两个、树枝两根。 2、生字词卡片、课文中提到的天然指南针图纸 3、按照班级人数制作与授课内容有关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引起学生思考 1、故事导入:同学们,假如有一天,我们去野外郊游,可是一不小心,你与大家走散了,还迷了路。 2、设疑:这时,你会怎么办呢? 3、揭示课题,板书展示 二、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特殊的分解方式,分组并自读,同时发放课前准备的表格。 三、识字写字 1、纠正学生诵读时候遇到的生字,并加强认识记忆 2、练习发音忠(后鼻音)盏(翘舌音)碰(后鼻音)稠(翘舌音)与书写。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圆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圆的 认识》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学习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

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2019小学语文教师招聘必背古诗文汇总

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75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8凉州词(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9登鹳雀楼(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4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7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9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3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4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5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75首)

i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75首) 【一年级上册】 1.《咏鹅》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3.《悯农》(其二)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古朗月行》(节选)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风》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下册】 7.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 《赠汪伦》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 《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 《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 《小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3. 《画鸡》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 14. 《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5.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7.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 《夜宿山寺》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0.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恐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教学重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 第二段介绍了恐龙以及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6、师总结: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地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2 / 15 精品文档 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 2、讲解生字要领。 3、学生描红。

教师招考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水槽 6 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60 平方分米,高 15 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应试教学的形式转变成了素质教育,在此条件下,很多的学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视的,同时,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有一定的特殊性,正处于初级阶段,而且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古诗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背诵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地培养。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开展中,对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手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但是,应试教育的教育形式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当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来说,要实现相应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也没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行充分的调动,只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古诗词的背诵。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用很短的时间将本节课要学的古诗讲解完成之后,就要求学生背诵,在当节课上没有背诵完成的,就让学生在课下背诵,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教师是肯定要检查的。这种教学的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弊端,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对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行充分的感知,学生的厌烦情绪将会越来越多,教

师如果一直应用这种教学的方法,那么,学生必定对古诗词失去兴趣。 2.当下,很多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对其的认知有着一定的缺陷。绝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现代文的教学,在此种认知的影响之下,忽视了古诗词的教学,也没有对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和意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感知,不能体会其中的思想内容,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低的时候,在此状况下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只是将这首诗的相关的简介呈现给学生,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解读。这种教学的现状和方法导致古诗词的意境得不到全面的展现和传达,学生在没有理解的状况下是很难记忆的。 3.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讲解的时候,没有重视意境的讲解,只是对其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古诗词的美丽的展现是通过意境来传达的,只有当学生对这种意境有了充分的感知的时候,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古诗词意境的讲解。但是,在很多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将其内容重点进行解读,按照相关的材料来基本复制其上的翻译。在此情况下,学生只是对其表层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却没有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等也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和培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 小学语文《母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语文《母鸡》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母鸡么?为什么喜欢或者为什么不喜欢?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本文的作者老舍他是喜欢还是讨厌母鸡呢?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的自然段是?找出关键词。(一向讨厌1~3,不敢再讨厌4~10。) (三)体会情感 1.自由阅读1~3自然段,圈出重点语句,看看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 ①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②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③再次齐读,指导读出母鸡令人讨厌的感觉,也可让学生模仿母鸡的动作,去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秘密了吗? 2.齐读第4~10段,边读边用笔画一画,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说话练习,让孩子们用书上的语言填空。(此处举出具体例子,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深化中心 1.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9自然段。 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不是)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带着对母爱的崇敬再读第九自然段。) (五)课后作业 课后对比阅读老舍的《猫》,下节课交流这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招考必背古诗文整理

1—6年纪必背古诗73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部编版小学语文 必背古诗文129首

一上 1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下 7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 人之初《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2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3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上 15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7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8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教资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第1篇: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第一篇《函数的单调性》 1.题目:函数的单调性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创设问题进行导入,建立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4.考核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

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描述y=x2+1在(-∞,0]上y随x增大而减小,在(0,+∞)上y随x增大而增大。理解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部编小学语文古诗词汇编大全

部编小学语文古诗词汇 编大全 一年级上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圆锥的体积》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圆锥的体积》【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小学语文教师招考必背古诗文

1—6年纪必背古诗73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大全

《咏鹅》xx·xx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xx·xx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xx·xx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xx·xx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xx》xx xx可采莲,莲叶xx。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柳》xx·xx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长歌行》xx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xx词》xx·xx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xx·xx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xx送xx》xx·xx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回乡偶书》xx·xx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xx词》xx·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xx》xx·xx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悯农(其一)》xx·xx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送元二使xx》xx·xx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xx兄弟》xx·xx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比尾巴》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比尾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确凿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4.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严重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识字过程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创造各种形式,注意在复现中巩固。 一年级学生的起始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激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心爱阅读。所以,“朗读”是他们学习阅读的严重方式。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读好问话的语气。1.采用游戏导入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2.以读代讲,读中自悟自得。 3.指导书写,采用教、扶、放结合使用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做摸一摸的游戏。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个摸一摸的游戏,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头,摸摸你的眼,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尾巴。 生:我们没有尾巴。 师:人不需要尾巴,所以退化了。想想什么有尾巴? 生:有些动物有尾巴。 师:谁知道哪些动物有尾巴? 生:公鸡、老虎、孔雀…… 今天,动物王国特别热烈,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比什么呢?它们要比尾巴。 2.出示课题,学习课题中的生字。 (1)教师板书“比尾巴”,学生观察并记忆字形。 (2)指导读课题,强调“巴”字读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授新课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范读课文。 在比尾巴大赛中,哪些动物获胜了?它们的尾巴什么样?你们听老师读了风趣的小童谣就知道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