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联系: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策略其本身是灵活多样的,结构性显得不足,往往指向于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但是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形成和运用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

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而且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

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又不尽相同。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近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法概念,但他又不是教学法的拷贝,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法概念发展和丰富。它的外延比教学法小,但内涵比教学法丰富。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动,如练习法、演示法、课堂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操作性和具体程度与教学模式相比更高。教学方法只是教学模式的组成部分。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稳定化、系统化和理论化,是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所参考的标

准样式。教学模式俗称教学大方法。而实际上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又是决定着教学模式运用得与改革的成败。很多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之所以没有导致课堂模式化,之所以取得很大成绩,就是在于他们运用和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有些老师之所以在运用时出现“模式化”的倾向,问题恰恰是出在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上。

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化,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传递——接受式

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

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

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

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教师在运用它。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概念获得模式

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的观点。

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

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合作学习模式

它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是

紧密联系的。

发现式模式

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竞争与合作是人际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竞争与合作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

人际相互作用中个人实现目标的手段。在某一具体活动中,参加者选择哪一种手段依赖于环

境和个人自身的不同因素。一般认为,可能获得的利益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如果某种活动对参加者双方来说,一方获得的利益量是另一方的损失量,这种活动大多是竞争性的。

1?课堂中的竞争

课堂教学中的竞争行为,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展开的一种

较量。从竞争主体的结构来看,课堂教学中的竞争可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竞争、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两个个体之间或两个群体之

间产生竞争必须有三个条件:双方都想达到同一目标;一方达到目标,就会排斥另一方去达

到;因为双方都知道其中的一方必被淘汰,所以双方都为达到目标而竭尽全力。因此,在竞争中,双方都会努力争取获得优势地位,即针对目标方面获得比对方更优越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竞争既可能激起学生个人发愤努力,从而在学习上得到更大的收获,也可能由于这种收获仅限于受到奖励的学生,而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应是一种

快乐的体验,因此,为了某些学生的利益而对其他学生进行公开侮辱是不道德的。只有那些相信自己有取胜机会的极少数学生才能受到竞争的激发。竞争对大多数不能取胜的人来说,是造成不安全感、自我怀疑和个人不幸的源泉。总之,课堂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合作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行为,是指学生之间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彼此配合、相互协助的一种联合行动。合作行为的产生,必须具有以下基础: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合作,都是两个以上的人,趋向于同一个目标或结果,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种种配合的行为方式。合作双方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并且也无实现这一目标

的要求和愿望,那么合作行为将不可能产生。

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要使合作行为产生,并且能持续下去,合作双方还必须具有比较接近的思想认识,即使这种认识是暂时的。只有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的性质、意义有较一致

的了解,互相信任,努力趋向共同目标,才有可能维持和发展合作行为。

有一定的条件。合作行为是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即使是最简单的合作,也必须

具备基本的条件。有较好的配合行动。合作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动上的配合。没有合作双方行动上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即使思想认识较接近,也难以产生现实的合作

行为。配合行动包括时间上的配合、地点上的配合和方向上的配合三个方面,尤其是方向上

的配合最为重要,合作双方要始终朝着同一方向共同努力,否则合作行为就难以产生。

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教师所创造的各种条件。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手段时,可多考虑对集体成果的评定与认可。

2. 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

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并不能保证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

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开展合作学习。3?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良好

的合作关系是促进个体积极学习的保证。同学之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的问题。

产生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

①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②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③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①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②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①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②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①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②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