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养猪场策划书

生态养猪场策划书

生态养猪场策划书
生态养猪场策划书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 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生态养殖场扩建

2) 主管部门:**市**区农牧局

3) 建设单位:**##生态养殖场

4) 建设性质:扩建

5) 项目类别:标准化规模养猪场

6) 建设地点:**区**镇**村

7) 建设期限:一年(2012.07-2013.07)

8) 建设规模:新引进种公猪4头、种母猪100头,建成后达到出栏仔猪1400头,肉猪1800头的现代无公害生态养猪场。

9)建设内容:猪舍2330 m2,运动场1020m2;购设备50套,购种猪104头等。

10) 产品方案:2013年扩建完成后,年出栏种用仔猪1400头、肉猪1800头。

11)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固定资产投资380.03万元。年需流动资金75.61万元。总投资 455.64万元。国家投入430万元,自筹25.64万元。

12)项目经济与效益指标:项目全部投产后,年纯利134.46万元。投资回收期4.98年(含建设期)。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编制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全国畜禽良种工程“十二五”规划》;

2) 农业部农办牧〔2012〕6号《2012年畜牧业工作要点》;

3) 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4) **市**区“十二五”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5)《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2001);

6)《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T667-2003);

7) 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

1.3.2 编制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充分利用**市**区特殊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维护肉品市场供应稳定,发挥养殖效益。

2.按照独立、公正、科学的执业原则,充分调查取证,从客观角度研究项目的各项可行性。

3.项目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1.3.3 研究范围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并参考其他地区的生态化规模猪场建设标准,本可研报告主要对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和内容、市场前景、建设内外部条件、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

1.4 简要结论

**##生态养殖场提出的生态养猪场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及生猪养殖规模化、生态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是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保证猪肉供应,保障肉品安全,发展农业经济的好项目。该项目前期各项基础条件具备,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建设方案实施性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区概况

**市**区地处甘肃南部,处于兰州、西安、成都几何中心,具有突出的区域性中心战略地位。**区交通便利,已建的兰(州)海(口)、天(水)平(凉)(**延伸段)两条高速贯穿东西,在建的兰(州)渝(重庆)及筹建中的十(堰)天(水)(**延伸段)两条铁路横贯南北,争取立项中的武(*)九(寨沟)高速伸向川西,**即将成为贯通西北、西南、华中的交通。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中国油橄榄基地”、“花椒之乡”的美称。

近几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主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全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质量效

益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9.9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72亿元。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交通条件、强劲的经济增长、旺盛的投资活力、宽松的经济环境,使**区成为周边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2.2项目建设的背景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把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注重提高畜牧业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重点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示范带动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改善养殖生产环境和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把畜牧业作为甘肃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制定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实施了“甘肃省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规范(试行)”,并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制定具体扶持措施,通过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市把畜牧业作为畜牧产业作为四大特色产业之一,制定了“**市草畜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提出了发展畜牧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草畜产业开发,对加快发展生猪生产提出了具体扶持政策,制定了预期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全面推

动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条件和依据。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全国猪的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总产量均接近世界总量的一半;养猪业产值已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3%左右,猪肉消费占57%,养猪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重要战略地位。但是2011年以来,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上升,环境治理费用增加及部分地区发生猪疫情等因素,生猪养殖场(户)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引起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中央对生猪生产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相关工作的通知》,还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对确保生猪稳定生产和市场有效供应等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并拨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大力扶持。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小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完善,抓好生猪安全生产,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项目区**区养猪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2011年出栏生猪13.87 万头,存栏20.51万头。但是,养猪业的生产管理还处于以家庭个体饲养为主的分散养殖阶段,尤其是养殖基础设施条件薄弱,不能对畜禽粪便及冲洗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环境卫生污染问题日显突出:普遍存在人畜粪便不经处理就随意露天

堆放和生产生活污水、垃圾任意排放等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村生活环境的脏、乱、差等,一些传染性病毒通过粪便、垃圾和污水肆意扩散,给农村公共健康带来威胁,也影响了养猪业的生产安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当地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根据全国“农村小康环保计划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甘肃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试行)”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通过进行圈舍标准化改造,水、电、路、防疫等设施的配套完善及粪污综合处理与沼气利用等工程建设,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粪污治理技术,实行清洁养殖,推动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生猪安全生产和养猪业持续发展。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推广应用“畜牧养殖+粪污综合处理与沼气利用”的畜牧业发展新模式;进行小区集中养殖,充分利用配套建设的粪污综合处理工程对人畜粪便、生产生活垃圾等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减少养猪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行小区集中养殖,可以对动物疫病进行集中统一防治,保障养猪业生产安全;进行小区集中养殖,实现了人畜分离,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逐步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项目建设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技术水平,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及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根据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区实际,依靠现有的养殖基础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项目区养猪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农户进行清洁养猪和通过发展高效养殖脱贫致富,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及全面的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论证,提出“**##生态养殖场扩建项目”。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 项目建设是配套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需要

**区良种猪推广与规模养殖起步较晚,良种猪供应数量不足、品种配套与种猪选育不规范、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等,直接影响养猪业的质量和效益。项目建设注重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配套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进行科学繁育生产,扩大繁育规模,以满足养猪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项目建设是完善种猪良种繁育体系的需要。

2.3.2 项目建设是推动养猪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

养猪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养猪业,对促进养殖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养猪专业化有所提高,规模养猪场和养猪小区开始形成,但还存在着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

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率低等问题。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推动养猪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养猪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向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3.3 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需

养猪业作为**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还存在猪品质差,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发挥;新技术推广缓慢,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猪产肉量较低;良种覆盖面较小,生产率低下;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等问题,制约了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建设从扩大良种繁育入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繁育改良,并示范推广优质高效育肥、标准化猪舍建设以及畜禽疫病防治等新技术,通过品种繁育、科学养殖和防疫灭病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区养猪业的技术水平,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高效养猪脱贫致富。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需要。

2.3.4 项目建设是扩大企业生产能力的需要

**##生态养殖场,经过发展,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设施和资金势力,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规模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对养殖场现有生产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整合生产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扩大企业良种养殖生产能力和规模。

2.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1 养殖条件较好

一是具有养殖传统优势和群众基础。全区80%以上的农户均有养猪的传统和经验,农户散养总量占全区生猪饲养总量的近50%。在多年的养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饲喂、管理、防疫、饲料配方等技术经验。二是养殖基础牢固。全区年种植饲用玉米等饲草料在10万亩以上,生猪存栏量达到19.8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6万头,后备母猪近1万头。三是品种优势明显。**区生猪饲养重点是长白、大约克、甘黑、杜洛克等生长快、抗病性强、易管理、生产性能好的10多个品种。四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养猪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白龙江、北峪河河谷地区成为全区两大养猪带,为规模化养殖核心区。

2.4.2 市场前景广阔

一是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居兰州、西安、成都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几何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商流、物流发达。同时,降雨偏小,光照充足,温度适中,适合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生猪的生长和繁殖,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二是市场网络健全。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以乡镇集市活畜交易市场为主体的畜产品区内市场网;生猪及其产品在国内多个省、市设有销售渠道,部分猪肉及其加工产品实现了外销。三是产品前景较好。猪肉及其产品是本市居民肉食消费的主要品种,占居民肉类消费量的近70%。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现实的消费观念与已存在的优势,为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猪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4.3 政府高度重视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母猪保险等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机遇,鼓励社会各界建办养猪场。在养猪场建设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养殖场建设步伐,这为加快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加工方面,强化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打击私屠滥宰非法行为,努力提高猪产品质量。

2.4.4 技术支撑有力

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挂牌指导,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帮助。全区有区乡畜牧兽医服务机构36个,专业技术人员93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8人,具备开展各项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3.1 国内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生猪消费以国内为主,仅有少量出口,市场相对固定。近年来,尽管养猪专业化有所提高,但是农户庭院圈养的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养猪户处于产业链最低端。在玉米、大豆都进入全球化、资本化的今天,小户式的生猪生产方式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分散经营使农户在饲料购买、宰杀、市场议价能力、市场信息获取、技术保障、抗风险等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生猪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养猪规模在较短的时期内就能够快速膨胀和萎缩;当市场形势看好,养猪效益较高时,就会蜂拥而上;形势严峻、效益下滑时,养猪场户又会一哄而散,空栏罢

养,造成生猪存出栏量急剧下降,消费市场的稳定性大受影响。

2011年1月份,生猪产品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全国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29.66元/kg、16.50元/kg、25.53元/kg,环比分别上涨13.2%、6.7%、6.2%,自2010年11月以来连续3个月较快上涨。从涨幅情况看,除江西省仔猪价格较上月略降外,其他省区仔猪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山东、福建、湖南、浙江和陕西等地仔猪价格涨幅较大,超过20%;全国所有省份活猪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新疆、云南、陕西和天津等活猪价格涨幅超过10%;华北地区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其中天津、河北、内蒙古和山西等地涨幅超过10%。从价格水平看,仔猪价格湖南省全国最高,为41.19元/kg,甘肃省40.00元/kg;江苏仔猪价格最低,为19.38元/kg。湖南、湖北、安徽、贵州等低温雨雪冰冻重灾区活猪价格较高,平均价格为17.18元/kg。上海市猪肉价格最高,为27.96元/kg,重灾区湖南省猪肉价格也超过27元/kg。与2010年同期相比,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上涨144.7%、72.8%、71.2%,涨幅较上月分别上升了15.2、4.6和4.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的涨跌影响良种仔猪的需求和价格,仔猪的需求和价格又影响母猪存栏数量。

3.2 国内产品市场供需预测

粮、猪二元生产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我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的基本生产结构,猪肉也仍然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肉食品。我国种猪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选育,猪肉品质不高,瘦肉率低,难于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消费需要,难于适应市场对猪肉品质的要求。我国养猪业生产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养猪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就是改良品种,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品种改良作为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推广良种猪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3.3 项目区产品市场供需分析

**区已基本形成了养猪产业化的雏形。但由于生猪良种扩繁企业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当地供种需求,迫切需要稳定良种猪生产能力,增强良种供应。因此,本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区域优势,注重产业化链条的衔接与延伸,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等原则,近期产品除一部分自己生态化育肥外,部分供应项目区规模养殖场(户),远期供应周边地区。因此,在**区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第四章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生态养殖场是由私营业主***独资创办的个体民营企业,成立于2011年8月,占地150亩,其中基建用地30亩,饲料地120亩,位于**区**镇**村***社。

4.2 人员及技术力量

**##生态养猪场现有员工3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1人,工人2人。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合作共事和经营管理能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强。

4.3 经营状况

**##生态养猪场经营状况良好, 2011年出栏猪100头,经营收入达到17万元,利润总额2万元。

4.4 固定资产、建筑设施及配套仪器设备

**##生态养猪场现有固定资产18万元,建有标准化猪舍3栋300m2,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及库房、消毒间;繁育场现有猪存栏200头,其中:基础母猪50头,种公猪2头,商品育肥猪170头。基础母猪以“二元”长大为主。种公猪1头,全部为杜洛克。

4.5 管理体制

**##生态养猪场采用场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建有完善制度和管理标准。

4.6 场区位置

养殖场位于**区**镇**村***,东、南、西、北面均临经济林地,东面为生产路,场区距离最近村庄500m。猪场四周无排水管网、渠道、河道,远离铁路、公路15公里以上。

4.7 粪污处理情况

养殖场建有占地100平方米的粪便贮存与处理场,位于生产及管理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及时将粪便单独清出,并将产生的粪便及时运至粪便贮存处理场,日产日清,干粪经生物处理后施入经济林地及农田。

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区位于东经104°34'~105°38',北纬32°48'~

33°43'之间,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海拔660~3600m,位于白

龙江中游,受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境、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既有南方特点,又有北方气息,属于我国北亚热带湿润、暖温半湿润、高原湿润等多种气候过渡地带,全区平均气温14.6℃,年平均降雨量642.7mm。**区**##生态养殖场位于**城以北的**镇**村,距当地政府15公里。猪场占地面积150亩(其中饲料基地120亩),有自流山涧泉水保证生产用水,

有30kVA公用变压器保证供电。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6.1项目建设任务规模

新引进种公猪4头、种母猪100头,扩建后达到出栏仔猪1400头、出栏肉猪1800头的现代无公害生态养猪场。

6.2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内容

土建工程:猪舍2330 m2,运动场1020m2,饲料厂600m2,隔离舍60m2,办公室等706m2,贮粪场180m2,化粪池30m2,详见附表1。

园区道路和绿化:建净道928m,污道928m,绿化面积40亩。

仪器及机械设备:农用车2辆,上料小推车5辆,防疫及治疗设备1套,消毒设备6套。产床24套,育仔床24套,母猪及公猪笼14套,自动料槽54个。

供水工程:配套引水工程一套,蓄水池1座。

购种猪:长X大杂交一代母猪100头,杜洛克公猪4头。

6.3生产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

6.3.1无公害养猪饲养管理准则

(一)引用标准

GB 8471猪的饲养标准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l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C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NY/T 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二)术语和定义

1、净道: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2,污道: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道路。

3、猪场废弃物主要包括猪粪、尿、污水、病死猪、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

4、全进全出制

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管理制。

(三)猪场环境与工艺

1、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km 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2、猪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3、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4、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5、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

6、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7、猪舍内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

8、猪舍内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 388要求。

9、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10、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四)引种

1、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的种猪场引

进,并按照GBl6567进行检疫。

2、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引进仔猪时,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

3、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4、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

(五)饲养条件

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1)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NY 5032的要求。

(2)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 8471要求,不应给肥育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

(3)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P—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

(4)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

(5)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

2、饮水

(1)经常保持有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 5027的要求。

(2)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3、免疫

(1)猪群的免疫符合NY 5031的要求。

(2)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

(3)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4、兽药使用

(1)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2)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要符合NY 5030的要求。

(3)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公害生猪上市。

(4)发生疾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

(六)卫生消毒

1、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 5030的规定。

2、消毒方法

(1)喷雾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猪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猪消毒、猪场道路和周围、进入场区的车辆。

(2)浸液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3)熏蒸消毒

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42mL,高锰酸钾21g,21℃以上温度、70%以上相对湿度,封闭熏蒸24h。甲醛熏蒸猪舍应在进猪前进行。

(4)紫外线消毒

在猪场人口、更衣室,用紫外线灯照射,可以起到杀菌效果。

(5)喷撒消毒

在猪舍周围、人口、产床和培育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可以杀死大量细菌或病毒。

(6)火焰消毒

用酒精、汽油、柴油、液化气喷灯,在猪栏、猪床猪只经常接触的地方,用火焰依次瞬间喷射,对产房、培育舍使用效果更好。

3、消毒制度

(1)环境消毒

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撤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人口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2)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3)猪舍消毒

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4)用具消毒

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 0. 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5)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

(七)饲养管理

1、人员

(1)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