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第一篇: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迁地保护2 Species3 Small Population4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5 Biodiversity6 Conservation Biology

二、简答题(50分)试述生物多样性的几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表现的?如何检测?一个物种的灭绝有哪几个方面的机制?简述IUCN最新的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简述异质种群的概念

三、问答题(20分)

请说说迁地保护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第二篇: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论文

学号年级姓名

指导教师

全球气候变暖与生物多样性

摘要:地球气候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本身的各种生产活动形成的温室效应所引起。它的影响将逐渐超过气候的自然变化,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本文着重讨论下列几个问题:综述了全球变化的现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正反馈因果关系出发,指出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提出了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biodiversity

JIN Weilin Abstract The earth's climate change is often happens, but the current global warming is caused by human itself that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formed from all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Its influence will gradually exceed the natural climate change itself and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

world climate change.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a few questions: Review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lobal change,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global warming on biodiversity, and based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e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global warming and the biodiversity,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value of biodiversity on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Key Words

climate change;global warming;biodiversity

全球变化是目前涉及领域广泛的生态学热点之一,它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养分生物化学循环以及刚刚划入该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丢失等方面内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并不属于全球变化的范畴,而是与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并列为全球生态学研究三大热点论题。生物多样性最近被划为全球变化领域是由于生物多样性已不是孤立的局部的现象,而是和全球变化的其他内容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全球气候等的变化会影响到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也必定会影响到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养分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已和全球气候变化并列为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由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的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成为今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

1.全球变暖概况

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已逐渐对全球变暖形成共识:地球在持续“升温”,在过去100年上升了14℃。据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组建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结果显示:20世纪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100年。有资料表明,近150年最暖的12年中有11年出现在过去12年中。1.1.原因气候变暖的成因起源于温室效应的假说。所谓温室效应,指随着人类排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地球的表面形成一个大的气层,阻止太阳光照射到

地面后反射回去的热红外线向太空辐射,从而使地表与低层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密切相关,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暖。很多人认为,气候问题实际上是能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就是要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效率。对大部分国家来说,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增加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1.2.引起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在全球边暖的大背景下,全球异常气候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飓风、风暴、热浪、火灾和干旱越来越普遍。气候变暖已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现实威胁,而且这种威胁仍将持续不断加剧。1.3.缓解全球变暖的最根本措施—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它的基本特征是“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其基本要求是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减少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基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简略地说,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人类对碳的依赖。对于低碳经济的意义已经有很多的评价,低碳经济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起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也有人评价低碳经济会成为当前战胜金融危机,走出经济长期衰退的新的引擎和救命稻草。也有人预测,从战略层面和科技层面讲,未来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低碳竞争。一般来说,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做好三项基础工作。第一:要确定碳足迹。第二:碳预算。第三:建立碳排放权的交易系统。

2.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1 温度升高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漫长进化历史的产物,无论其地带性分布还是非地带性分布规律都反映了它们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各个自然地带都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全球变暖使陆地气候带发生迁移,相对滞后的生物地带迁移容易使物种的种群大小及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发

生较大变化,导致部分种群的灭绝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消失。

地质史上气候波动的周期远比现在生物经历的气温升高时间长,所以生物有适应变化的足够时间,而短期的气温升高会使适应性差的物种由于难耐“高温”而死亡、灭绝。同时,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水表面温度升高也引起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2.2.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大陆冰川和极冰融化,海水膨胀,致使过去100年里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cm。到2100年若气温升高1-3.5℃,全球海平面将上升95cm。海平面升高首先要淹没沿海低平地,迫使生物向新的生境迁移,物种的灭绝是很容易发生的。另外,海平面上升引发的盐水人侵现象也使生境发生改变,引发物种迁移或灭绝现象。生境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最直接的原因。2.3.干旱化的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局部地区干早化趋势明显,干旱化伴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由于缺乏水分和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产量降低,能供养的动物数量锐减,许多个体由于饥俄而死亡,物种的灭绝根容易发生,而个别物种的灭绝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又极易导致连锁性的灭绝事件发生。

全球变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早成影响,包括:(1)导致生境退化与丧失,(2)导致物种分布范围的变化,(3)导致生物物候期的变化,(4)对动物繁殖造成影响,(5)增加物种灭绝速度,(6)增强病虫害等。

3.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3.1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碳以CO2的形式进行全球循环。首先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将之转化为有机碳,进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行流动,最后,通过各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又以CO2 的形式进人大气循环过程。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人为地增大了向大气中的CO2排放。同时,砍伐森林减少了对CO2的固定使大气中CO2浓度以约每年0.5%速度提高。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能大量固定CO2,使碳以生命有机体的形式得以固定,所以生物多样性对降低CO2浓度,缓

解温室效应应有积极作用。3.2.对热量收支平衡的影响

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大气中的CO2、水蒸气、CH4、N2O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气温升高。在植被覆盖良好的地区,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有机能,使地面温度较没有植被时下降许多。

同时,植被覆盖的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二者叠加,使林地上气温比裸地要低得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的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转化与固定效率越高,能改变大气热量收支状态,起到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总之,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是积极的。

4.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应对策略

(1)促进生物多样性受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反应的研究。根据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分布、组成结构等基础资料,研究生物多样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反应,尤其应加强长期、大尺度、区域性的研究,提高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能力。(2)建立完备的监测体系,以便及时监测气候变化对物种丰度与分布、生境范围与状况、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的影响。(3)制定应对策略,减轻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建立包含气候变化因素的保护区管理规划。(5)把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考虑纳入相关国家政策、方案和计划中。

(6)加强多个环境公约之间的协调与合作。(7)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意识。生物多样性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又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内公众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可以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公众的认知与参与度,积累解决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民间资源。

5.结语

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全球变暖导致了植被分布的变化、物种局部的灭绝直至在整个地球上的灭绝,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世纪,这种过程将随着全球变暖速度的增高而加剧。现在全球物种的灭绝速率比人类干扰前快100-1000倍(Bardeckiet al.1990),某些物种灭绝可能导致基本的生态过程的毁灭,进而导致其它物种乃至整个生

态系统的毁灭,人类活动比单独的气候变化对物种灭绝的作用来得更大(林光辉,1995)。在全球变暖和物种灭绝间存在着正反馈关系,人类必须深刻地认识这种关系以减小人类自身种下的苦果的影响。

全球变暖正威胁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持,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又以生物多样性为重要依托。因此,无论出于对生物多样性物质贡献的需要,还是环境贡献的需要,全人类要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吴榜华,孟庆繁.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吉林林学院学报

[2],王献溥.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主要对策(一).农村生态环境[3].苏宏新,马克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协同方法.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4].苏宏新,马克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进展与展望.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5].徐瑞永译William W.L.Cheung 等著.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预测.中国渔业经济

[6].彭少麟,赵平,任海,等.全球变化压力下中国东部样带植被与农业生态系统格局的可能性变化.地学前缘

第三篇:动物生物学复习资料

1、脊索动物门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等三个主要特征。

2、鱼类具有纺锤型、平扁型、侧扁型、棍棒型等四种基本体型。

3、两栖类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为不完全双循环,体温不恒定。

4、爬行类的牙齿按其着生方式可分为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

5、鸟类的皮肤具有:薄、软、松、干等特点,缺乏皮肤腺。

6、今鸟亚纲可分为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7、根据鸟类足的类型,啄木鸟是对趾足,咬鹃是异趾足,翠鸟并趾足,雨燕是前趾足。

8、哺乳类神经系统具有的特有结构是胼胝体、小脑皮质、脑桥。

9、哺乳动物皮肤衍生物包括毛、爪、蹄、角、鳞及皮肤腺。

10、家兔有耳下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眶下腺等4对唾

液腺。

11、昆虫有虹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等口器。

12、哺乳动物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

13、野驴是马科动物。

14、人体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

15、圆口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其特征是有头、无颌、无成对附肢,又称无颌类。

16、鱼鳞包括盾鳞、硬鳞和骨鳞。鱼类的椎体为双凹型椎体。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17、根据目的不同,洄游可分为生殖洄游、索饵回游、越冬回游三种。

18、两栖动物具___1__枚颈椎,__1__枚荐椎。

19、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

20、鸟羽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

21、鸟类有9个气囊,初级支气管形成的气囊:后胸气囊1对,腹气囊1对。次级支气管形成的气囊:颈气囊1对,锁间气囊1个,前胸气囊1对。

22、鸟类的生态类型包括、走禽(鸵鸟)、游禽(鸬鹚)游禽(天鹅)、涉禽(丹顶鹤)、陆禽(环颈雉)、猛禽(苍鹰)、攀禽类(啄木鸟)、鸣禽(画眉)。

23、哺乳动物的皮肤腺是表皮衍生物,来源表皮的生发层,为多细胞腺体,可分为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四类。

24、哺乳动物牙齿按生长时间为乳牙,恒牙,分化为门齿(切割食物)、犬齿(刺穿、撕裂食物)、前臼齿、臼齿(研磨食物)。

25、哺乳动物呼吸方式包括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25、河马是偶蹄目动物。

26、哺乳动物因食性不同牙齿可分为食虫型、食肉型、食草型、杂食型四种类型。

能轻易得到的,都不会长久;能轻易说出来的;都不是承诺。

第四篇:《保护生物学》作业

北京林业大学广西分院林学本科班

《保护生物学》作业题

一、解释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保护生物学:一门处理当今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所有科学的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生境破碎:人类活动改变了生物生境的形状、类型及其在景观中空间排列的现象。即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一个生境缩小并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生境斑块的现象。

最小生存种群:是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扥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趋同:由于生活习性或环境相似,导致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获得形态相似或功能相同的特征的演化现象。

退化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濒危:濒,临近,接近。接近危险的境地。

生物入侵:物种从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二、问答题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1.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2.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3.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的扩展;

5.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6.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7.固体废弃物堆弃。

2.简述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答:1.对未知物种的定名和描述,完成物种的调查和编目工作;

2.可解决小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和近交衰退问题

3.分析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潜力、

4.物种和群落的长期保存

5.生物安全问题。

3.生物物种间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答:有共生、共栖、协作、竞争、寄生、捕食6种。

4.试述第四纪冰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答:1.第四纪冰川是决定现代物种分布、形成与灭绝的重要因素,影响了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布局;2.第四纪冰川对全球的气候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生物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瓶颈,作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因素,为现代人类社会产生以前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描绘了基本色调;

3.第四纪晚期澎湖海沟的古动物群与江淮平原相似,说明第四纪晚期曾经影响到华东和台湾的动物区系。

5.试论述物种灭绝的原因。

答:物种灭绝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正常灭绝、集群灭绝属于自然界正常现象,人类无法控制和影响,而野外灭绝、局部性灭绝和生态灭绝则大多由人类活动造成。造成生物灭绝的人为原因:直接原因,对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建设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劣化和切割;化学制品的滥用;共业污染的

随意排放;农业的集约化及转基因作物;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生物入侵;气候变化。间接原因:人口增长;不适应的经济、法律体系;保护知识、资金的不足。

6.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答: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群体的遗传结构可以反映物种的进化历史;其次,探讨物种濒危机制,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同时,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策略。

7.中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答:1.物种数目相对丰富;

2.特有物种繁多。

8.濒危植物的主要特征?

答:濒危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因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9.生态系统保护的途径?答:1.就地保护;

2.生物防治与生态系统的保护;

3.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

4.加强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

10.如何确定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答:解决好如下问题: 1.如何测定某一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

2.一些物种是否比其他物种更值得保护;

3.怎样利用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互补性,达到尽量利用有限的保护区、尽可能多地保护物种多样性?

4.如何选择、设计保护区,以利用最少数量的保护区覆盖某一类的全部物种?

11.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答:1.使生活在保护区境的物种或亚种拥有了免受人类经济活动干扰的生存空间

2.自然保护区内生存的动植物种类为人类开发和利用野生物种的遗传资源提供了天然的基因库;

3.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生物群落的完整,保护了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使它们可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4.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的最优方法;

5.通过在保护区之间建立保护走廊,形成自然保护网,为物种的异质种群提供了适宜的生境,使种群间的基因得以交流,进而达到了保护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6.自然保护区杜绝了人类引种对当地物种的威胁;

7.自然保护区为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了解生物进化规律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并为人们研究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理想场所,更使检验保护生物学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

12.什么是自然保护区的评价?自然保护区的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是对保护区的目标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确立该采取的行动。自然保护区的评价的主要内容有:生态评价、管理现状评价、社会经济现状评价。

13.迁地保护的意义?

答:1.迁地种群在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可以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2.对迁地种群的管理可以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

3.为那些野外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特别对于那些濒危物种,在生境完全丧失后不会立即灭绝;

4.为在新的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可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备基因库;

5.为公众保护意识教育提供场所。

14.试以一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例,说明如何有效地开展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答:野生雉类保护:全世界共有雉类183种,我国49种,其中18种为我国特有。选择有代表性的濒危种类作为重点雉类栖息地保护工程。(1)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加大现有保护黄腹角雉、褐马鸡、绿尾虹雉等10处

雉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能力,新建1个保护区。(2)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和防护装备配备,以防止严重森林火灾的发生;为制止偷猎和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在保护区应设立公安派出所或公安局,并做好公安装备和交通工具等设施

建设。

(3)进行栖息地改造和建设禁猎区:全面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雉类栖息地保护,其主要分布区(除保护区以外)约100万公顷建立起保护站,在华东、西南、华北和东北选择性恢复和改善栖息地5万公顷,使其适于雉类生存和繁育,促进雉类种群发展。

(4)进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积极开展雉类的人工驯养工作,扩大人工繁殖数量,大力发展有高经济价值的雉类,争取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第五篇:动物生物学教案

动物生物学教案(2000字)

课程

课程编号:120103-0 总学时:34 周学时: 2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

开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使用教材: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编)

授课教师姓名:董赛红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荐生物的分类教案荐高中生物荐初二

物荐高中生物全册教案集(全)

(精选范文)

(精选范文)套教案册

案[1] 全下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论述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又着眼于生物进化潜能的保持。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 2.简述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和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 ← 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指生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无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生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4.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物种容易灭绝?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胎生苗:植物种子内的胚胎在未离开母本时即萌发生长,形成类似动物由母体直接产生下一代的形式,故称为胎生苗。 或果实内的种子会往下长出一根胚轴,胚轴称为胎生苗。 2. 生境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生境破碎化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生境片断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 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4.集合种群:是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6.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7.时间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8.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具有相同的内涵,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是以生态科学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及策略。 9.生物入侵: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 10.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1.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12.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

《保护生物学》作业

北京林业大学广西分院林学本科班 《保护生物学》作业题 一、解释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保护生物学:一门处理当今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所有科学的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生境破碎:人类活动改变了生物生境的形状、类型及其在景观中空间排列的现象。 即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一个生境缩小并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生境斑块的 现象。 最小生存种群:是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 种群数量。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扥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 管理. 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趋同:由于生活习性或环境相似,导致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获得形态相似或功能相同的特征的演化现象。 退化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 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 方向相反的位移。 濒危:濒,临近,接近。接近危险的境地。 生物入侵:物种从自然分布地区 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 通过有意

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 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 我再生能力 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这种 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二、问答题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1.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2.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3.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的扩展; 5.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6.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7.固体废弃物堆弃。 2.简述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答:1.对未知物种的定名和描述,完成物种的调查和编目工作; 2.可解决小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和近交衰退问题 3.分析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潜力、 4.物种和群落的长期保存 5.生物安全问题。 3.生物物种间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答:有共生、共栖、协作、竞争、寄生、捕食6种。 4.试述第四纪冰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答:1.第四纪冰川是决定现代物种分布、形成与灭绝的重要因素,影响了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布局;2. 第四纪冰川对全球的气候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生物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瓶颈,作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因素,为现代人类社会产生以前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描绘了基本色调;3.第四纪晚期澎湖海沟的古动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第一篇: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迁地保护2 Species3 Small Population4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5 Biodiversity6 Conservation Biology 二、简答题(50分)试述生物多样性的几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表现的?如何检测?一个物种的灭绝有哪几个方面的机制?简述IUCN最新的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简述异质种群的概念 三、问答题(20分) 请说说迁地保护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第二篇: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论文 学号年级姓名 指导教师 全球气候变暖与生物多样性 摘要:地球气候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本身的各种生产活动形成的温室效应所引起。它的影响将逐渐超过气候的自然变化,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本文着重讨论下列几个问题:综述了全球变化的现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正反馈因果关系出发,指出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提出了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biodiversity JIN Weilin Abstract The earth's climate change is often happens, but the current global warming is caused by human itself that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formed from all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Its influence will gradually exceed the natural climate change itself and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

保护生物学试题

6.人为活动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生境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是生境的丧失,生境丧失被确认是大多数目前正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遭受的基本威胁,生物因此而失去食物来源和隐蔽场所。生境丧失的根源是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大面积的森林、草地、沼泽等变成了城镇、村庄、道路、农田和牧场。 2生境破碎生境破碎(又称生境片段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使一块大的、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片段的过程,这样的片段经常被高度修饰或退化的景观彼此隔离 3 生境退化生境类型虽然不变,但由于受到了干扰和破坏而使质量下降,这就是生境退化。 4资源过度利用. 5外来种入侵外来入侵种是指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物种引入到其自然 分布区以外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并对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 响或破坏的物种,外来入侵种是外来物种的一部分。 以上5类物种濒危和灭绝原因只是表面的,易于察觉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人口激增和奢侈的消费观念导致的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另外,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价不科学,只看重眼前利益和实物价值,忽视长久利益和生 态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和实物价值的获得者分属不同利益集团等因素都导致对环境 和资源的破坏,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7.我国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根据生态系统所处生境基础分类可以把生态系统分为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海洋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 2.按人为影响程度分类按人为影响程度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等。 3.按利用方式分类分为:放牧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等。 4.按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程度分类 按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程度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5.按系统的能量来源分类(1)太阳供能的自然生态系统(2)有自然辅加能量的太阳供能系统(4)燃料供能的城市-工业系统 (3)具有人类辅加能量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8.谈谈生物大进化的方式有哪些?

保护生物学试卷之四

保护生物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2)生物多样性;(3)野外灭绝;(4)关键种;(5)最小生存种群; (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 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种之间。 2.动态种群一般有的种群和若干个的种群。 3.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等4项。 4.生物性公约又称为公约,是年在(国家) 签定的,中国在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列举出5条以上) 4.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列举出10类以上) 5.简述保护生物学的起源过程? 四、具体论述生物多样性价值?(本题10分)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本题20分) 六、叙述迁地保护实施原则及意义。(本题10分) 七、综合论述保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点。(本题10分) 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 3.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4.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5.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140-170万种;1000-3000万种;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里约热内卢、1992、巴西、1992;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λ=∑[N i(N i-1) / N(N-1)] D=1-λ D=1-∑[N i(N i-1) / N(N-1)] 当N很大时,λ=∑(N i / N)2=∑P i2,其中:P i=N i / N 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N 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λ: 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 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

绪论和第一章 1. 珍稀植物:即珍贵稀有植物:是在学术上或人类经济活动上具有特殊重要价值,而其分布有一定局限性,种群数量又很少的植物。 2. 特有植物:(中国的真特有属),是指分布范围有一定限制地区的属种。它对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组成、环境变迁和植物群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特有植物和珍稀植物两者概念不同,但它们往往又有一定联系的。有的特有植物就是珍稀植物,如银杉、水杉和珙桐等。 3. 在―中国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following IUCN对植物受威胁程度的分类定义)(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流行分类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受威胁分类定义和保护分级的定性标准,采用―濒危‖(endangered)、―稀有‖(rare)、―渐危‖(vulnerable)三个等级。 4. 濒危/临危种:是指那些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处于有绝灭危险中的分类单位。这些物种通常稀少,地理分布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存在于典型地方和常常出现在有限的、脆弱的生境中。它们走向绝灭的危险,可能是由于生殖能力很弱,其数量减少到快要绝灭的临界水平;或是它们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被剧烈地改变或已经退化到不能适宜它们的生长;或者由于过度开发、病虫害或其他还不清楚的原因所致。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就会导致灭绝。如荷叶铁线蕨、巴东木莲和小勾儿茶等。 5.稀有(罕见)种:指那些并不是立即有绝灭危险、中国特有的单型科、单型属或少种属的代表种类,但在它们分布区内只有很少的群体,或是由于存在于非常有限的地区内,可能很快地消失;或者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只有零星存在着的种类。如银杏、水杉、金钱松等。 6.渐危即脆弱或受威胁种: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所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很可能成为濒危的种类。如桫椤、龙眼、荔枝等。濒危、稀有和渐危通常用来描述珍稀植物的生存现状和濒危程度。 7.活化石:根据Takhtajan和一些论著的讨论,他认为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有可靠化石证据证明它曾在第三纪或第三纪以前有较广泛的分布,而今只存在某个大陆板块的局限地区与同类化石性状相似或基本相同,并保留较多的原始性状,因此它在某一大类群中处于较原始的系统地位,又由于历经较长历史时期而性状未发生较大改变,因此是一类进化缓慢型植物;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系统位置比较孤立,而今在一个属中只保存一种或少数几个代表种,且这些代表种中有的已处于濒危之中。具有以上4个条件或指标的植物就称为活化石 8.孑遗植物: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活化石‖的同义词,不过活化石含义较广。强调孑遗植物必须是现代种与地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同一物种(李凤鳞)。 9.IUCN年早期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包括灭绝extinct、濒危endangered、易危vulnerable、稀有rare、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

保护生物学 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 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 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 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 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容 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 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 (1).遗传变异 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 (2).自然选择 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光及其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 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 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 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 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 素的形成。 (2).温度 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温度超过一定限值,各种代谢活动又趋于下降。决定某个特定区域气温的要素主要有:季节;纬度;昼夜;海拔 (3).水 水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有水分就有生命,这是由于水具有独特的生态学作用决定的。 1)高沸点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保护动物是由哪三方面组成(3~6问答) (答题开始,先进入一段广告,稍后更精彩:这道题本渣也不知道,没看懂题,哪位大神找到答案了,我粉你!!——学委) 关心自然保护,设计保护区从哪方面考虑? (见下面第4题,建立原则) 1.简述“保护生物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时代、学科性质、涵盖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形成时代(参考教材P7):本世纪70 年代,科技界和许多国家开始重视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野生物种的生存危机,于是,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召开。1985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现在,保护生物学会成为北美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学会。从1990 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而且此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喜欢选修的热门专业。 学科性质与涵盖内容(参考教材P8-9):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管理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应用生物学科为保护生物学提出了研究课题,保护生物学也涉及到社会科学问题,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决策科学。保护生物学研究是为了保存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物种的进化潜力。 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教材P9-10): (1)小种群生存概率:在迁地保护物种时,保存的种群大小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保护的效果。因此,物种的最小可生存种群应如何确定是一个热点问题。 (2)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位于生物多样性高的热带地区的国家多缺少保护所需的资金,如何保护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现实问题。 (3)物种濒危灭绝机制:物种灭绝后的遗传损失大小与物种分类地位有关。 (4)生境破碎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有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破碎与生境异质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种群生灭动态、生境斑块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在破碎生境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 (5)自然保护区理论:建设自然保护区时,保护区的位置、大小、形状,保护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怎样减少自然保护区内的边缘效应和破碎效应,怎样建设自然保护区间的生境走廊,怎样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6)立法与公众教育: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在普及自然野生动物保护法知识。 2.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濒危动物物种等级与《中国动物红皮书》划分等级有何不同?为什么?简述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 IUCN濒危物种新等级系统分八个等级: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数据不足、未评估。国内动植物红皮书采纳的等级参考IUCN红皮书等级制度,彼此相关但不相等。中国动物红皮书部分类群的有关卷册已完稿,正在审定中,其等级划分参照相关类群已出版的IUCN红皮书,使用了野生灭绝、国内灭绝、濒危、易危、稀有和未定等等级。

《保护生物学》2020期末复习思考题库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分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温室效应 ★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沙漠化的人工沙漠模型。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 最小生存种群: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最小生存种群数量。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 年。 8.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 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再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异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1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16、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中表现出统一的繁殖体系,由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繁殖能力种群的组合,在生殖上与其它种群是隔离的。 17、GEO是指经过遗传工程处理的生物体。(Genetic engineering organism) 18、GMO是指经过遗传修饰的生物体,其含义比GEO更广泛,但目前多数还是理解为经过遗传工程处理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19、编目指对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类群加以鉴定并汇集成名录。 20、最小可存活种群(MVP)统计学概念是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遗传学概念是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定遗传变异所需的最小种群大小。 21、拥挤效应是指种群增长过程中随着密度增加而使种群增长速度降低的现象。 22、边际效应是指在不同的生态系统的交错区,由于生境的多样性,该区域内包含多种生境的物种,因此, 二、简述题: 1、简述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①沉余种假说②铆钉假说③特异反应假说④零假说 (1)冗余种假说(Redundancy species hypothesis)认为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功能需要有一个物种多样性的域值,低于这个域值系统功能会受到影响,高于这个域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物种的作用是冗余的(Walker 1992)。(2)铆钉假说(Rivet hypothesis)认为生态系统所有的物种对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贡献而且是不能互相替代的(Ehrlich 1981) 。正像由铆钉固定的复杂机器一样,任何一个铆钉的丢失都会使该机器的作用受到影响。(3)特异反应假说(Idiosyncratic response hypothesis)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

保护生物学第二版终极重点资料

保护生物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嘿嘿,锋哥) 说明:仅供参考(lz刚刚考完试就回来编写,我可以说,值得你们 拥有,如果再这样考,保证必过) 一、名词解释及填空 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细胞银行(这个是在书本没有的,要做笔记啊)物种灭绝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过程(填空) 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 1992 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 植物迁地保护的场所(填空) 动物迁地保护的场所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2、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 3、野外灭绝:如果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存活。具备上诉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的物种即被认为是全球灭绝。 外来种: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包括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4、50/500法则:孤立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更好则需要500个个体才能维持其遗传变异性。(判断)

5、《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1980年加入该公约。 二、简答论述 ★2、迁地保护实施的原则及意义和局限性(坑爹的只有六分,哥答了一大堆):原则: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意义:1.在动物学、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中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3.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背基因库4.为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5.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 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 ★3容易灭绝的物种(居然不考大题,考了不定项选择题):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种群规模小的物种;种群密度低的物种;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个体较大的物种;种群个体增长速率低的物种;不能有效扩散的物种;迁移性物种;遗传变异性很小的种类;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以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栖息地的物种;长期或暂时群集的物种;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种类。★4、迁地保护的局限性:1.种群规模小2.适应性差3.学习技能机会少4.遗传变异性低5.持续性不良6.易受灾害攻击。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及填空 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2、遗传多样性:①广义: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②狭义:指种内不同群体间及单个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3、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4、物种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5、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 7、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8、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1992年加入该公约。 9、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150万种,但是相当于这个数字至少两倍的物种还没被描述,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500-1000万种之间。 10、物种: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互相交配且产生能育后代的一群个体,但这群个体不能与其他类群的个体交配产生能育后代。 11、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 12、野外灭绝:如果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存活。具备上诉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的物种即被认为是全球灭绝。 13、局部灭绝:若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仍有发现。 14、生态灭绝:如果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其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15、生境片段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16、本地种: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 17、外来种: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殖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殖)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包括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18、外来入侵种:指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胁的外来种。 19、生物入侵: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称生物入侵。 20、生物安全:就是生物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21、最小动态区(MDA):维持MVP所必需的最适生境的量。 22、最小生存种群(MVP):种群免遭灭绝而必须维持的最低个体数量。 23、50/500法则:孤立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更好则需要500个个体才能维持其遗传变异性。 24、遗传瓶颈: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群数量偶然地明显下降的现象。 25、灭绝旋窝:种群变得越小,越容易受统计变化、环境变化和遗传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使种群数量更加减少并驱使种群走向灭绝。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的这种趋势已被拟为一种旋窝效应。 26、IUCN(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区域(如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濒危物种的天然分布区、重要的天然风景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剖面和重要

保护生物学(黑龙江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 1.目前全球严重退化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 A:13 B:43 C:23 D:33 答案:C 2.目前全球水量明显减少或被严重污染的河流约占河流总数的 % A:40 B:20 C:30 D:50 答案:D 3.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两栖类约占两栖类种数的 % A:40 B:30 C:20 D:10 答案:B 4.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哺乳动物约占哺乳动物种数的 % A:43 B:23 C:13 D:33 答案:B 5.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鸟类约占鸟类种数的 % A:32 B:42 C:22 D:12 答案:D 第二章测试 1.昆虫雌雄二型是遗传多样性引起的。 A:错 B:对 答案:A 2.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 的遗传变异。 A:对 B:错 答案:A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或进化潜能。 A:错 B:对 答案:B 4.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A:错 B:对 答案:B 5.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该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则愈小,其进化的潜力也 就愈小。 A:错 B:对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 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间接价值 B:潜在价值 C:观赏价值 D:直接价值 答案:D 2.下列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 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②①③⑥⑤④ 答案:B 3.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数量多样性 答案:B 4.水葫芦从国外引进,在滇池里疯狂生长,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导致 滇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外来物种入侵 B:乱捕滥杀 C:乱砍乱伐

动物保护学复习资料

1、肉鸡动物福利的福利要求应包含的内容。(1)户外自由散养(2)降低肉鸡的饲养密度(3)改善环境,栖木、其他物体如供鸡啄刨的食料,富集物必要的环境刺激,玩具,音乐气味(4)缩短运输和屠宰时间。 2、讨论现代蛋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福利问题。(1)饲养方式对蛋鸡福利的影响,笼养和散养,多采用笼养(2)饲养密度对蛋鸡福利的影响,采食活动受限接触多疫病交叉感染易发生(3)断喙对蛋鸡福利的影响,断喙后应增加饲料的厚度,便于鸡的采食(4)断趾对蛋鸡福利的影响,降低蛋壳的破损率(5)强制换羽对蛋鸡福利的影响,延长蛋鸡生产利用年限。 3、试列举仔猪饲养的福利措施。(1)营养福利,保证出生后不迟于1.5h吃上初乳,并保证在出生24h内吃足初乳,饮水添加水溶性电解质多维等(2)环境福利,断奶后第一周比断奶前温度高2℃,每头猪占地≥0.1㎡,断奶后移至温暖、干燥、卫生的高床保育(3)保健福利,为了减少初生应激,保证吃好初乳,第2或3日龄应常规补铁与硒。(4)行为福利,及央视在晚间进行,减少分离痛苦,放置小滚球等以供玩耍。 4、概述奶牛的福利养殖。(1)满足奶牛的采食习性(2)科学配置日粮①满足奶牛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②提供优质的牧草③TMR日粮④组合优质粗饲料⑤使用环保性饲料及添加剂⑥补喂矿物质饲料⑦注意饲料的生物安全(3)饮水,先喂料后饮水(4)为奶牛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①活动场所柔软、干燥并有适宜垫草的地面上②牛舍的设计③牛舍的环境管理,牛舍内经常打扫,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方式但防止阳光直射牛床,温度湿度(5)奶牛的日常管理,牛体的洗刷,挤奶。 5、简述实验动物的定义和内涵。定义:是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内涵:(1)遗传背景明确,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突变系(2)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控制,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而成(4)应用范围明确。 6、自然保护区的设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主要以保护生物学原理为指导,自然保护区一般设计为三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1)核心区,核心区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最集中和自然保护区内受人类干扰最少的区域,因此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最重要的区域。核心区主要任务是保护该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证其生态系统和物种不受人为干扰,在自然状态下完成演替和繁衍。(2)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包括一部分原生态系统和演替过渡阶段的次生态系统或是零散分布的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分布区域。保护核心区免遭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3)实验区,处于缓冲区的外围,起到对核心区更大的缓冲作用,是自然保护区与周围地区联系的纽带。主要为一些次生的自然生态系统,或部分人工生态系统和荒山荒地等。 7、野生动物受危的原因有哪些。(1)内在的原因:①物种特化②遗传衰竭③系统发育年龄(2)外部环境的原因:①物理环境因素,生境的改变和丢失、气候变迁、灾变事件②生物环境因素,竞争、捕食、疾病流行(3)人类活动,乱捕滥猎,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8、复合种群的概念和理论要点。(1)概念: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因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2)理论要点:①复合种群是指由一组空间隔离、相互有联系的局域种群所组成②局域种群之间的迁入率大于灭绝率,复合种群才能长期生存③复合种群越大、局域种群越多,种群能生存的时间越长④局域种群之间的迁移率越高,复合种群的动态稳定性越高⑤局域种群栖息环境的不同对复合种群的生存有重要作用⑥局域种群之间的距离、物种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综合了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物种和生境的基础科学研究,了解物种所面临的威胁,分析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必须与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公众一起采取保护行动,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的灭绝,遗传变异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并力图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 生物多样性:地球生命的宝库——无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2、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即物种—面积关系,岛屿的面积与物种的分布呈比例关系。 3、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的人工沙漠。 4、最小生存种群(MVP);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数量。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年。 5、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的地区。 增强项目: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现生种群,扩大现生种群大小和基因库。引种计划:由于物种原先生存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再引种已不可能,将物种引入到它们历史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建立新种群。当然,对新的引入地必须更认真进行考察,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6、50/500理论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有50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7、就地保护: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对物种的保护的最佳策略。 迁地保护:在人类管理下的人工环境中维持个体的生存,另一种保护策略 8、生境走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护区之间的带状保护区,也称之为保护通道或运动通道。可以使植物和动物在保护区之间散布,保持了保护区之间的基因流动,把互相隔离的保护区通过生境走廊联成一个大的体系。 9、景观生态学:是区域尺度上研究生境类型及其对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方式的学科。实际土地利用方式和保护理论的互相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原理。 10、恢复生态学:有意识地改变某一地点,建立一个界定的、本地的、历史上曾有过的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仿制一个特别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多样性和动力学。 11、人与生物圈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在世界范围内指定了许多生物圈保护区,试图将同一地区的人类活动、研究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成一个整体。 12、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当前和未来人类对资源与就业的需要的同时,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简答题: 1、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A.就物种数目而言,最丰富的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和深海。 B.物种的丰富度的分布:越接近热带地区,几乎所有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C.物种的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中,历史因素相当重要,地质古老的较年轻的地区有更多的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