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六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某纺织机械厂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细纱机,也是该厂创效益、创外汇的产品。机梁是细纱机的主要零件,在细纱机中起着支承牵伸装置、导纱板升降装置、钢领板升降装置、纱架等部件的作用,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细纱机装配质量。机梁自身结构属长向薄壁形,其长厚比达130∶1,极易产生加工变形,而技术精度要求高,其中主要技术特性值平面度要求仅为0.15mm。与同行业相比,为了减少切削,机梁毛坯加工余量仅为3mm,给加工工艺带来了难度,机梁数量大,每台细纱机有28根,每年需67000根机梁,机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厂经济效益,而现在机梁质量波动较大,返修率较高。因此提高机梁一次合格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案例目的】

充分利用统计质量控制中的旧七种工具找出质量问题,分析质量缺陷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对策计划和实施方案。

【案例分析】

1.现场调查

为了提高机梁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质量管理小组对机梁整个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铸坯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铣机梁两里角尺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粗、精铣机梁两端面总长钻、攻机梁两角尺上螺纹及孔去毛刺(如图1所示)

1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2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3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4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5 粗、精铣两端总长

6 钻、攻机梁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图1 产品零件简图及加工工序

(1)寻找原因

为了寻找出现废品的原因,对500件机梁加工工序的一次合格率进行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对各工序共产生的140件不合格品制成不合格品表(表2)和它的排列图(图2)。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27 125 89.82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5 130 92.86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5 135 94.43 钻、攻机梁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5 140 100 N

140

图2 机梁不合格品排列图

4060100200

800

20

406080

100

98

27

5

55

N=140

140例不合格品A 类因素

累积百分比/%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钻、攻机梁两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关键工序机梁不合格品数/根

70%

89.28%

92.86%

94.43%

由图2可见,五道工序中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为出不合格品最多的工序。 (2) 寻找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取118件由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所造成的不合格进行检测,得到精铣机梁工序不合格品表和它的排列图(如表3和图3所示)。

项 目 不合格品数/根 累积不合格品数/根

累积百分数/% 平面度0.15mm 88 88

74.58 垂直度0.16mm 15 103 87.29 直线度0.04mm 7 110 93.22 表面粗糙度Ra <2.5μm 5 115 97.46 厚度超差 2 117 99.15 其 它

1

118

100

图3 精铣机梁工序不合格品排列图

20

4060

80

88

7

521N=118118例不合格品A 类因素

累积百分数/%

平面度0.15mm

垂直度0.16mm

直线度0.04mm

表面粗糙度R a <2.5μm 厚度超差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面不合格品数/根

15

74.58%

87.29%

93.22%

97.46%

99.16%

其他

由图3可见,工序平面度是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质量的A 类因素即为主要因素。

(3) 平面工序能力指数分析

对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中50例产品进行平面度工序能力指数测定,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平面度工序能力指数测定表 (单位:×10-2mm )

7 8 12 11

8 7 6 14 9 12 12

12

11

14

10

11 9 11 10 11 12 15 8 9 9 14 9 10 11 13 12 13 15 14 13 12 14 10

13 11

11

15

12

12

10

12

13

10

1

1

3

由图4可见:C PS =0.583<1,说明工序能力不充分。 根据以上分析,质量管理小组制定了目标: ①根据工序能力稳定的要求,提出了要将工序能力指数C PS 从值0.583提高到1以上的目标。 ②根据国际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先进水平为80% ~ 85%的情况,提出了机梁一次合格率从72%提高到85%以上的目标。

2. 因果分析

为了找出影响机梁平面度而造成不合格品的原因,从人、机、料、方法、环境等五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画了机梁平面度不合格因果分析图(如图5)。

机梁平面度不合格

方法

环境

操作技能低劳动强度高

材质去应力不够

工装夹具定位

夹紧不合理

择不

合理夹紧力力点夹紧力方向不合理

辅助支撑设置不妥操作方法不合理粗铣机梁弯曲变形

工作场地光照不亮

切削参数不合理

加工工序不合理

工作场地狭小

刀具使用不合理

具安

刀具前角、修光刃圆

弧 R 选择不合理图5 机梁平面度不合格因果分析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

T =15 X =11.2 173.2=σ 583.0=ps C

公差值

(0.01mm)

频数(根)

对图上列出诸多原因进行逐条分析,找出下列五条为影响机梁平面度质量的主要原因:

(1)粗铣机梁弯曲变形

由于机梁属长向薄壁形结构,极易产生加工变形,粗铣机梁的加工变形和加工后由于堆放不当引起的弯曲变形,将会对精铣机梁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2)零件加工工序不合理

精铣平面加工工序为先加工有平面度要求的一角尺面,后加工无平面度要求的一角尺面,这样就会造成有平面度要求的角尺面二次装夹变形,影响该面的平面度质量。

(3)夹紧点选择不合理

工件夹紧点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受力稳定,由于夹紧力F的力点设置在工件下端(如图6)因此易引起工件受力不稳,影响平面质量。

(4)切削参数不合理

切削参数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零件切削加工的质量,

由于过去工艺文件中未定切削参数,操作工厂选择参数不合理,

出现了高速切削,强力切削的现象,产生了热变形和表面粗糙

度增大。

(5)刀具前角、修光刃圆弧R选择不合理

刀具的前角是影响切削时切削力大小的重要原因,由于机

梁在结构上为长向薄壁形,自身刚性较差,原刀具前脚γ=0°,

切削抗力较大,工件在切削时,切削阻力较大,极易产生切削

热变形,而修光刃圆弧R,采用手工刃磨,圆弧R大小控制不

一,圆弯过大,切削阻力大,切削热变形较大,圆弧R过小,

表面粗糙度超差,影响零件表面质量。为了减少切削抗力,严

格控制而修光刃圆弧R大小,须合理选择刀具前脚和修光刃圆弧R。

3.制定对策计划表

针对主要原因制定对策计划表。如表5。

表5对策计划表

序号要因项目目标措施

责人

成日

1粗铣机梁弯曲变形工艺规定粗铣机梁平面弯曲变形

小于0.4mm以保证精铣质量

6

2零件加工工序不合理调整加工工序王

7月

3夹紧力点选择不合理设计新夹具改进力点,使受力稳定王

7月

4切削参数不合理合理选择切削参数曹

8月

5刀具前角、修光刃圆弧R不合理

改进刀具前角,合理选择修光刃圆

志林

8

4.对策和实施

(1)由于粗铣机梁造成机梁弯曲变形影响机梁平面质量,所以工艺规定粗铣机梁平面弯曲变形小于0.40mm,以保证精铣质量。

(2)对加工工序进行合理调整,把原加工工艺秩序调整为:先加工无平面度要求的一角尺面,再加工有平面度要求的角尺面,这样可减少二次装夹产生的变形,减少了影响平面度不合格的因素。

(3)改进工装夹具力点,使受力稳定。改变原夹具夹紧力点,使夹紧力点从工件底部移到工件的中间,提高工件夹紧稳定性,并设计制造新夹具。

(4)合理选择最佳切削参数,减少切削热量对零件质量的影响。经过反复试验比较,分析选定:转速n=500r/min 、进给量s=350mm/min、铣削深度t=0.5mm为最佳切削参数。对刀具前角进行改进,合理选择修光刃圆弧R,改进修磨方法。

把原前角γ=0°改为γ=10°,有效地降低了切削阻力,减少了切削热变形对机梁平面度的影响。在确保零件表面粗糙度质量前提下,对修光刃圆弧R进行合理选择,取R=83mm,以减少切削抗力对零件平面质量的影响,并对修光刃圆弧R采用专用工具机械刃磨。

5.效果检查

(1)C PS值测定(如表6和图7所示)

-2

7881

1

098

1

1

1

2

1

1

1

09

967871

06789

1

1

1

1

1 1

1

3

1

2

1

1

1

1

1

18

1

3

1

2899

1

2

91 0

1

099

1

1

1

099

1

图6工件受力图

Cps

1

0.583

0.5

1.1478

1

活动前 目标 活动后t

图8 活动前、后C PS值比较图

由图7可知C PS=1.1478>1。

由图18可见,活动后工序能力指数C PS值提高并达到了提出的目标。

(2)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前、后合格率比较(如表7和图9所示)

表7 活动后机梁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测试表

工序名称

测试

数/个

合格

数/个

合格率

/%

1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

50048296.40

2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

48246095.43

3铣机梁两条小平面46045298.26

4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

45244698.67

5钻、攻机梁两角尺面

上各螺纹及孔

44644098.65

M=96.40%×95.43%×98.26%×98.67%×98.65%=87.98%

由图9可见,质量管理小组实施措施后,一次合格率达到并超过小组预定的一次合格率为85%的目标。

2

4

6

8

10

12

14

0123456789101112131415

T

/

T=15 X=9.48 603

.1

=

σ1478

.1

=

ps

C

公差值

/0.01mm

%

图9 活动前、后合格率比较图

6.巩固措施

为了进一步巩固以取得的成果,将这次质量管理活动的各项措施进行标准化,制定了“作

业指导书”,使生产人员能按作业指导书中的加工方法及要求进行操作。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统计统计数据统计资料统计人员质量控制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正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快速成长、扩长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企业要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一支能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需要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才却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信息不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高。所以,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

质量控制 案例分析

某大型商业建筑工程项目,主体建筑物10层。在主体工程进行到第二层时,该层的100根钢筋混凝土柱已浇注完成并拆模后,监理人员发现混凝土外观质量不良,表面疏松,怀疑其混凝土强度不够,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18的等级,于是要求承包商出示有关混凝土质量的检验与试验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承包商向监理单位出示其对9根柱施工时混凝土抽样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值(28天强度)全部达到或超过C18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大值达到了C30即30MPa. [问题] 1.你作为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判断承包商这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是否达到了要求· 2.如果监理方组织复核性检验结果证明该批混凝土全部未达到C18的设计要求,其中最小值仅有8MPa即仅达到C8,应采取什么处理决定· 3.如果承包商承认他所提交的混凝土检验和试验结果不是按照混凝土检验和试验规程及规定在现场抽取试样进行试验的,而是在试验室内,按照设计提出的最优配合比进行配制和制取试件后进行试验的结果。对于这起质量事故,监理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承包方应承担什么责任· 4.如果查明发生的混凝土质量事故主要是由于业主提供的水泥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而且在业主采购及向承包商提供这批水泥时,均未向监理方咨询和提供有关信息,协助监理方掌握材料质量和信息。虽然监理方与承包商都按规定对业主提供的材料进行了进货抽样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确认其合格而接受。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业主及监理单位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参考答案] 1.作为监理工程师为了准确判断混凝土的质量是否合格,应当在有承包方在场的情况下组织自身检验力量或聘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或是承包商在监理方的监督下,对第二层主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柱,用钻取混凝土芯的方法,钻取试件再分别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得混凝土强度的数据,进行分析鉴定。 2.采取全部返工重做的处理决定,以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承包方应承担为此所付出的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 统计数据质量是对整个统计工作最为公正的评价,是统计工作核心的内容。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准确,能够更好地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多方的需求。综合来看,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需要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前的统计数据质量主要问题表现 (一)质量控制规范缺位 由于质量控制的规范缺位,导致统计机构与用户及社会之间很难实现有效沟通,很多数据用户和社会各界对于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避免的统计误差没有认识,关于统计对数据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方法、控制的程度以及控制结果缺乏了解。因此,即使我国的统计一直非常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统计数据的用户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质量仍然非常不满。 (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片面化 统计数据的全过程控制取得较大成功的经验和措施往往集中在几个项目领域,应用范围狭窄。多数统计数据质量缺少全程控制,很多环节出现疏漏。对调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较高,但是在设计环节对数据需求考虑较少,数据的相关性得不到控制。而在人员方面,对于统计系统内部人员控制比较到位,但是对于统计系统以外的,占统计工作人员的基层人员却缺少控制。 (三)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系统不完善 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在统计工作和研究实践中应用并不广泛,而经常性的数据质量控制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偏于事后分析评估,事前工作做得不到位,分类预防控制措施不足,对误差模型的应用也很少。统计调查制度上对于事先控制措施,比如将填表要求中的逻辑审核关系、平衡关系应用于质量设计等内容比较少,而在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工作中,对于将评估的结果或者结论应用在下一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方面,也没有充分的体现,事后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数据的质量控制组织活动不能实现较好的结合。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虽然已经制定,但是缺少具体的支持措施,比如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职权、义务不清晰,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不规范等。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尤其对于我们这种轨道交通行业,每个产品每个元器件都关系着整个列车运行和乘客的安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特别喜欢一句质量宣传语:品牌是旗,质量是杆。 在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以下统一用简称代替)之前,质量管理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质量管理经营较好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了TQM阶段,以下为我对TQM的一点浅显理解和认知,和各位同事分享下。 TQM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有“四全管理”、“四个第一”、“四种观点”、“四个支柱”。坦诚的讲,这十六个字是我借用培训老师的总结,下面我用我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四全管理”是TQM的基本理念。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法。全面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和系统质量。全过程管理是指从研究设计、准备、制造直至使用服务、用后处理的全过程。试想一款产品在研发设计阶段就存在缺陷或质量隐患,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话说的更直接—-研发设计是娘。全员参与要求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线工人人人要参与质量管理,人人关心质量。最高领导的作用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全方法是指不仅运用质量检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而且还要把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与改善组织管理、改革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 “四个第一”是TQM的基本原则。即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适用性第一、长远利益第一。这四个一比较容易理解,不再过多解释。 “四种观点”是TQM实施中的四个基本观点。即预防为主、数据说话、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原则。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是救火文化,另一种是预防文化。在救火文化主导的组织内,大家都将鲜花与荣誉给了救火的英雄,结果人人都抢着当英雄,甚至有人自己放火自己救。因此,这种救火文化是非常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

【摘要】我国政府于2002年4月15日正式加入了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统计虽然“入世”了,但不论是与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相比,还是对统计核算和统计数据公布的国际准则的运作要求相比,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目前都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使我国统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对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国家统计局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 传统的统计数据质量仅仅指其准确性,通常

用统计估计中的误差来衡量。但如今“质量”的概念被拓宽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念也有必要拓宽。目前各国统计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对统计数据质量含义的解释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对统计数据质量应涵盖哪几个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数据质量含义的理解出发,确定了不同的数据质量标准。如英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是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客观性;韩国的质量标准则是适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可索取性、可比性、有效性。在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核心质量、形式质量及延伸质量三大方面。 二、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人员大胆探索,辛勤实践,在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统计标准、技术手段、数据报送与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推动了统计事业的发展。但是,浮夸风以及片面追求假、大、空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违背了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导语: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科学概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发展至今,已经被许多制造业企业用来指导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在现代制造业已经不再陌生,许多人也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是由于商品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发展的,是同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技术预防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图示: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全面质量管理之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普遍采用手工

作坊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和检查质量没有合理的分工,生产工人既是加工者又是检验者,这阶段的管理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因此,在20世纪前质量管理还没有形成科学理论。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 aylor)根据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的主张之一就是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于是检查产品质量的职责由工人转移到工长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工长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发展,工长已无承担质量检查与质量管理的职责,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检验人员和部门,并直属经理(或厂长)领导,由他们来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负责全厂各生产部门的产品(零部件)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设计、执行操作、质量检查三方面都各有专人负责的职能管理体系,那时的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非常薄弱。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来控制产品质量,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主导思想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长处在于:设计、制造、检验分属三个部门,可谓“三权分立”。有人专职制定标准(计划),有人负责制造(执行),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这样产品质量标准就得到了严格有效的执行,各部门的质量责任也得到严格的划分。 二、全面质量管理之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企业迫切需要解决“事后检验”的弱点,这就在客观上为把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创造了条件。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弱点,并设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去解决这些问题。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控制产品质量的“六西格玛”法则,即后来发展完善的“质量控制图”和“预防缺陷”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认为质量管理除了具有对产品质量检查监督的职能之外,还应具有预防产生不合格品的职能。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防止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影响 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一 【背景】 某高层写字楼地下三层、地基采用钻孔 灌注桩桩基,基础底板由2块160cm 厚的承台、2根200cm 宽、160cm 高的承台梁和50cm 厚的底板组成,柱网为6 mX6m ,顶板梁截面为80cmX80cm 。现在地基已处理完毕,正进行基础底板施 工。 【问题】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哪些质量检查工作 、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对用于工程的材料 (水泥、砂石、钢筋、混凝土等)进行 控制? 【答案】 一、监理工程重点进行的以下几方面的质量检查: 检验,抽样也有其局限性,故监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现场的巡视、旁站监督与检查, 违章操作,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及时进行纠正和严格控制。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复核性检验, 主要是进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工序间交 接检查验收和工程预检。只有在承台梁中的钢筋的规格、 数量、位置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 浇筑混凝土,经监理人员检查确认前道工序质量合格并签字确认后, 工程预检则是在施工前检查、复核基础底板的标高、检查 模板尺寸、位置、检查混凝土的配 合比等。 3严格执行对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检查施工单位对已完成施工的部位的保护措施, 三、一段时间后,基础底板表面出现裂缝, 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 1 ■施工过程中的旁站监督和现场巡视检查 。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质量如何,事后难以 及时发现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监理工程师应对材料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材料采购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采购材料前提出申请,提交样品,有的材料还 应要求供贷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水泥、钢筋)对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经审 查认可后方允许订货。 2。材料进场验收控制。材料进场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水泥钢筋还应有材质化验 单,并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检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准进场。必要时, 监理工程师还可以对材料进行复检或抽样试验。 3。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对施工单位所准备的材料存放条件进行确认,要求根据材 料特点以及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条件,如水泥存放应当防潮。 4材料使用前的检查确认。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如确认钢筋的规格、型号有 无错误,水泥是否过期、受潮。 5.现场配制材料试配,对混凝土进行现场试配,试配合格后,配合比方能用于工程。 三、监理工程师应按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1当发现基础底板表面出现裂缝后,监理工程师首先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 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与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同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2施工单位接到质量通知单后,在监理工程师的组织与参与下,尽快进行质量事故的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 3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正确判断事故原因。 4在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事故处理方案 5确定处理方案后,由监理工程师指令施工单位按既定的处理方案实施对质量缺陷的处 理 。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自己从事规模工业统计2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但是这两年却是规模工业统计发生深刻变革的两年,统计范围的变化,计算方法的变更,能源统计的变革。每一次制度改革,都关乎统计数据的质量,改革的好坏对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统计改革的亲历者,抱着抛砖引玉态度,提几点自己对数据质量控制的思考,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甚至引出前辈、专家的大思考,对以后规模工业统计改革也能有所裨益。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事业的生命,我想从基层统计工作的流程入手,只有每个流程的质量都得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才会有保障,通过流程解剖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从事的是规模工业统计,就以规模工业统计为例。就规模工业来说,一张报表的完成基本上要经历报表收集—录入审核—反馈修改—汇总上报四个流程,规模工业最重要和最常态的报表是产值报表和财务报表,也就是我们行业通常所称的201表和202表,我就以此为例谈谈报表的四个流程,以此来揭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流程是报表收集。201表省统计局要求的上报时间是下个月的4号中午12点之前,为了能够顺利收集各区

县和企业报表,我们市统计局要求他们分别在2号和1号之前上报,县统计局收集报表就更加靠前了,通常都安排在月底之前上报。然而企业断帐的时间却不尽一致,部分企业要到下个月的上旬才能出初步数据,有些集团公司或总厂由于要收集下面分公司或分厂的数据,就难免还要晚一点。这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方面催着要报表,另一方面数据出不来,企业怎么办?要么先报个预计数应付一下,要么迟报或者拒报,但是迟报或拒报就会违犯《统计法》,面临处罚,所以通常企业都选择预计上报。众所周知,企业上报数据是我们统计数据的源头,源头上的数据把握不准,势必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但是如果要保证数据质量就要牺牲一些时效性,如何既保证准确性又不失时效性呢?这是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两难抉择。 统计报表的第二个流程是录入审核。这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县市和企业上报的数据准不准确,报表内有没有逻辑错误,报表与报表之间有没有互相匹配和验证,都要靠我们这个流程来发现和纠正。这个流程的数据质量如何控制?就要靠我们的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责任心。有些人认为,现在的报表处理都是通过电脑软件来进行,有电脑审核还会有什么错误审核不出来吗?统计工作者只要根据审核错误修改就是了,不需要太高的业务素养。其实不然,电脑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根据程序中的公式来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质量检验阶段

①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②食品质量特性包括产品质量特性,过程质量特性,体系质量特性。 ③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计划,执行,检查,分析特点:大环套小环,层层推进;形成标准;形象感强。④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全过程控制,全员性多种方法的质量管理。⑤产品质量的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异常波动,分别由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引起的。由液体灌装机的正常磨损引起的质量波动属于正常波动;饮料配方错误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属于异常波动。⑦质量管理七大工具: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⑧控制图的工作原理是小概率事件,判异准则一般可2类分别为点子出界即判异和界内点子排列不随机即判异。HACCP系统的七大原理: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CL),关键控制点监控,纠偏行动(纠正措施),验证程序,记录保持程序. ⑨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纳入了下列公认的四个关键原则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HACCP原理。 1.食品质量: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性总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GMP:是良好操作规范的简称,是保证食品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良好生产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对其定义为:生产符合食品法规所必须遵守的,经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机构认可的强制性作业规范. 4.关键控制点:是食品生产中的某一点,某个步骤或某个过程,通过对其实施控制,能预防,消除或最大程度的降低一个或几个危害. 5控制点:能够控制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的任何点步骤和过程. 6.纠编行动:当关键控制点从一个关键限职发生偏离时采取的行动. 7.危害:对健康有潜在不利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性因素 .8.HACCP:计划:在HACCP原理基础上编制的文件,描述必须遵守的文件来确保一特定加工过程和程序的控制 9.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10.食品链:从初级生产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和操作的顺序,涉及食品及其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贮存和处理. 11.食品安全: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 12关键限值(CL):是一个CCP 相联系的每个预防措施所必须满足的标准,它是确定食品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界限,也就是说关键限值是一个数值,而不是一个数值范围,关键限值必须是一个可测量的因素,便于进行常规控制,区分可接收和不可接收的判定值.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一 【背景】 某高层写字楼地下三层、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基础底板由2块160cm厚得承台、2根200cm宽、160cm高得承台梁与50cm厚得底板组成,柱网为6m×6 m,顶板梁截面为80cm×80cm。现在地基已处理完毕,正进行基础底板施工。【问题】 一、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哪些质量检查工作? 二、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对用于工程得材料(水泥、砂石、钢筋、混凝土等)进行控制? 三、一段时间后,基础底板表面出现裂缝,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 【答案】 一、监理工程重点进行得以下几方面得质量检查: 1、施工过程中得旁站监督与现场巡视检查。混凝土得浇筑振捣质量如何,事后难以检验,抽样也有其局限性,故监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现场得巡视、旁站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违章操作,对不符合质量要求得要及时进行纠正与严格控制。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复核性检验,主要就是进行隐蔽工程得检查验收,工序间交接检查验收与工程预检。只有在承台梁中得钢筋得规格、数量、位置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经监理人员检查确认前道工序质量合格并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程预检则就是在施工前检查、复核基础底板得标高、检查模板尺寸、位置、检查混凝土得配合比等。 3 严格执行对成品保护得质量检查。检查施工单位对已完成施工得部位得保护措施,防止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影响工程质量 二、监理工程师应对材料进行全过程得质量控制

1 。材料采购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采购材料前提出申请,提交样品,有得材料还应要求供贷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水泥、钢筋)对供货单位得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经审查认可后方允许订货。 2。材料进场验收控制。材料进场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水泥钢筋还应有材质化验单,并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检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准进场。必要时,监理工程师还可以对材料进行复检或抽样试验。 3。材料存放条件得控制。对施工单位所准备得材料存放条件进行确认,要求根据材料特点以及对环境得不同要求安排适宜得存放条件,如水泥存放应当防潮。 4 材料使用前得检查确认。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如确认钢筋得规格、型号有无错误,水泥就是否过期、受潮。 5、现场配制材料试配,对混凝土进行现场试配,试配合格后,配合比方能用于工程。 三、监理工程师应按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1 当发现基础底板表面出现裂缝后,监理工程师首先以质量通知单得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与与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同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2 施工单位接到质量通知单后,在监理工程师得组织与参与下,尽快进行质量事故得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3 在事故调查得基础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正确判断事故原因。 4 在事故原因分析得基础上,研究制订事故处理方案 5 确定处理方案后,由监理工程师指令施工单位按既定得处理方案实施对质量缺陷得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施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1)按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 1)施工准备控制:指在各工程对象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 2)施工过程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及作业技术活动的实施状态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包括作业者发挥技术能力过程的自控行为和来自有关管理者的监控行为。 3)竣工验收控制:它是指对于通过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及有关方面(例如质量文档)的质量进行控制。 (2)按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转化的阶段划分 1)对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控制。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即在使投入的物质资源转化为工程产品的过程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各环节及中间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3)对完成的工程产出品质量的控制与验收:在上述三个阶段的系统过程中,前两个阶段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所投入的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质量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在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中,无论是对投入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的控制,都应当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五个重要因素方面,即对施工有关人员因素、材料(包括半成品、构配件)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生产设备及施工设备)、施工方法(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进行全面的控制。 (3)按工程项目施工层次划分的系统控制过程 通常,任何一个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例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按照国家标准可以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等层次;而对于诸如水利水电、港口交通等工程项目,则可划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几个层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施工先后顺序的逻辑关系。显然,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最基本的质量控制,它决定了有关检验批的质量;而检验批的质量又决定了分项工程的质量。 2.施工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 在施工阶段的全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与控制,不仅涉及最终产品的检查、验收,而且涉及施工过程的各环节及中间产品的监督、检查与验收。 在每项工程开始前,承包单位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然后填报《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及附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若审查合格,则由总监理工程师批复准予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施工作业过程均应按规定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承包单位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报《_报验申请表》交监理工程师检验。监理工程师收到检查申请后应在合同规定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失实的的现象日渐严重,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参与,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正文 现代经济正步入以世界统一市场为标志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企业要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们***系统来说,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一的卷烟市场割据将很快被打破,搬掉门槛推倒墙是大势所趋。再下一步就有可能是***专卖法的取消,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行业也将马上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工业增加值总量、增长速度下算一级,按季联审。每季联审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相关指标速度倒推法、结构比例趋势法进行行业总量的控制,或者用占全州的行业比重进行总量控制。对于波动较大的极端值要进行重点监控,要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对使用的相关系数进行多年度的对比分析判断,从而避免特异值的产生。 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和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市、县(口岸)统计局工业统计数据审核评估采用办法:(一)对比分析的方法。根据报告期与历史同期数进行比较,包括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根据数据动态趋势、水平变化情况对数据准确度做出基本判断。如: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利用平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相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利用结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参照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等。(二)与部门进行核对和咨询。如行业分组主要总量和平均指标,财政、税务主要数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煤炭等。(三)利用典型资料和调查进行分析评估。如了解比较熟悉的企业和部门的一些关键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如增加值率,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能力、人均工资等,或搞一些小型的抽样调查等办法去分析评估等。(四)利用专家经验分析判断一些难以确定的统计数据。(五)进行数据质量抽查评估。根据情况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不定期进行基层和企业数据质量抽查,分析评估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数据质量审核要点 (一)审核企业范围 1.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原则上以年报清查企业调查单位确定的名录库为准。年报时进行企业清查,依据年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标准确定年报各表种及次年定期报表统计范围。 2.统计范围确定后要严格管理,不得随意调整。企业范围的变动主要有以下

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摘要 全面质量管理使许多美国公司摆脱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困境,并为其恢复强劲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这些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方法深深影响着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商业活动。然而就在同时,强劲的全球化新经济势力使质量观念及其管理方法变得面目全非。这些力量使得企业不得不实施质量为本的管理,以适应商业新纪元的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一种已被公认的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企业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断主动进行质量改进,预防问题的出现,使企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品质量不断处于螺旋上升状态。 本文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列举了一些企业曾经发生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员工 引言 21世纪是质量竞争的世纪,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是衡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之后,我国经济已经非常深刻地融入了实际经济的框架,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各地,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 然而,中国制造的质量,还没有像中国制造那样得到世界额认可,原因是与以前相比,中国制造的质量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发射卫星的安全可靠性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更多的中国制造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数次危机事件,更引发了国民对质量问题的担忧,我们应该承认,在持续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无论是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还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都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和缺陷,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共2学时 案例l 背景 某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监理中,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在施工现场制作的水泥预制板进行质量检查,抽查了500块,发现其中存在以下问题:如表所示。 水泥预制板质量检查表 问题:1.监理工程师应选择哪种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 2.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 案例2 背景 在某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未经监理人员认可订购了一批电缆,数量较大。电缆进厂后,监理人员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电缆表面标识不清、外观不良。 2.缺乏产品合格证、检测证明等资料。 问题:监理人员应如何正确处理上述电缆的质量问题? 案例3 背景 某冷库工程采用砖混结构,地面使用荷载20 kN/m2,在装修时,监理工程师发现地面沉降并导致内隔墙体、内承重墙体产生水平裂缝。 经查地面施工按设计条件采取分层做法: 1.钢筋混凝土刚性地面层; 2.一毡二油防水层; 3.隔热用软木保温层; 4.二毡三油防水层; 5.素混凝土找平层; 6.砂垫层中内埋Ф400 mm_水泥管作隔热层,夯实地基2.6 m厚,设计要求“分层夯实”施工已按设计要求执行。 问题 1.根据引发沉降变形的原因,绘制因果分析图,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 2.为验证沉降原因,以下试验项目哪些是必须做的?为什么? (1)混凝土强度等级测定试验; (2)砖砌体强度等级测定试验; (3)地基土取样进行的压力与变形测定试验; (4)软木垫层取样进行的强度与变形测定试验; (5)水泥标号与安定性试验; (6)防水材料的物理性能试验。 3.若专家鉴定是工程承包方应承担主要责任,设计方承担次要责任,监理方也有责任,这种结论对吗?为什么?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数据能否取信于社会、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关键取决于数据质量。从总体上看,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主要宏观统计数据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但是,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统计数据不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有的甚至与实际情况还相差很远,导致社会各界包括国际上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看法比较多。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不准作为统计部门来说责无旁贷,但究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统计方法制度技术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彻底根治,必须从制度着手,从源头抓起。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近年来,统计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统计地位不断提高,统计方法技术日趋先进,统计工作条件不

断改善,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统计执法不严、部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数据失真的潜在危险性已逐渐暴露,并日渐严重。现行的统计制度、传统的统计方式与日益增长的统计信息需求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主要矛盾。在一些企业、部门、基层单位还存在虚报、瞒报,甚至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违法行为,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处理,尽量减少和避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净化统计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其因素有: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在一些地方,从主管部门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到群众,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与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一样,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当前这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的社会环境中,对不据实填报统计数据者不仅法律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概述

浅谈统计质量控制 摘要: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将结合我公司的质量控制现状,将就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统计质量控制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简单的看法,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 统计质量控制、SQC、全面质量管理 一、统计质量控制概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先对统计质量控制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什么是统计质量控制 统计质量控制(SQ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利用现代统计学的先进方法,不但为过程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使过程控制的数据分析结果成为企业领导决策的主要信息依据。

(二)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统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包括假设检验、试验设计(单因素、多因素)、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回归分析、抽样、失效模式分析、以及一些非常重要的、经常用于质量控制的QC工具等等。到了20世纪末,随着质量管理发展到更高的阶段,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例如:JIT生产、六西格玛等都加入了统计质量管理的行列。 二、天源科创工程中心质量控制现状 天源科创是一个新兴的公司,经过了几年扥发展,正在逐步壮大,目前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我们公司是个新兴的公司,因而在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环节。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工程中心的质量控制目前主要以比较原始的检验为主要手段。其质量检验主要分为来料检验(IQC)、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和成品检验(FQC)三部分。其中,来料检验(IQC)和过程中质量检验(IPQC)主要依靠分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控制,而成品检验(FQC)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质检站负责。 质量管理,要求我们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大多需要用数据来支持决策,这就需要我们对工程施工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加以归类,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支持。在这方面,由于我们质量管理刚刚起步,因此,在质量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还不够完善。 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检验,只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而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不仅仅需要做好质量检验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利用质量信息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分析、改进和控制。在这方面,由于我们公司处于刚刚起步的快速发展阶段,因而对于质量信息的统计,以及利用质量信息进行分析、改进的工作目前还处于真空,尚未加以应用。 三、天源科创工程中心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进入公司几个月来,尤其是两次去项目现场出差的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工程中心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在建立体系、推行体系运行的过程中,我更是接触了工程质量控制上的很多内容。从我目前接触的内容来看,我认为,我们天源科创工程中心的质量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浅谈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64499920.html, 浅谈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者:方建涛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7期 摘要:质量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现在企业的各级领导所认同。提高产品质量成为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质量的竞争,而质量形成于企业的产品,因此抓产品质量必须从产品抓起,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发展;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引言 我国加入WTO,为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企业可以更加自由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关税壁垒大幅度降低,大量国外企业涌入,国内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为了取得竞争的优势,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浅谈产品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质量管理历经的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完整版)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 K■ MU&a ■■—■ ■ ■■■:Kdi^H ■:■■■ ?■ —■ b ■ ■ !■ ■ ■ M ?■H.^Ba N ■:M ■! ■ ■ ■ ■ ■ MM ■■KJ 质量管理的发展,按照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来划分,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质量检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就是说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 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和出厂的产品质量。 1、操作者的质量管理:二十世纪以前,产品的质量检验,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艺 和经验,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别、把关。 2、工长质量管理:1918年,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强调工长在保 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质量管理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 3、检验员的质量管理:1940年,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职能由工长转 移到专职检验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的检验部门,配备有专职的检验人员。用一定的 检测手段负责全厂的产品检验工作。 专职检验的特点就是三权分立”,即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制造;有人专职检验产品质量。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在产品中挑废品、划等级。这样做虽然对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方 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其一,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委,缺乏系统的观念; 其二,只能事后把关,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待发现废品时已经成 为事实,无法补救; 其三,对产品的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坏性检验),有时在经济上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检验工时太长、检验费用太高等)。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些缺点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 第二阶段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军需品的特殊需要,单纯的质量检验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 美国就组织了数理统计专家在国防工业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数理统计专家就在军工生产 中广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生产过程的工序控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保证和改善了军工产品的质量。后来又把它推广到民用产品之中,这给各个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预防产生不合格品并 检验产品的质量。在方式上,责任者也由专职的检验员转移到由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标志者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 由于这个阶段过于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是统计学家的事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推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