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关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研究若干

重要问题的思考

【内容提要】文章就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版权责任、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及版权授权机制等问题作了阐述。

【摘要题】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版权/网络环境……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图书馆不断前进的信息化步伐催生了诸多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领域,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就是其中一个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在,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越来越清晰,众多矛盾逐渐集中在若干关键问题上,这些问题制约着从整体上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解决的程度与速度,本文将就此进行阐述。

1.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问题

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和其版权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图书馆在版权法中的地位决定了版权制度在调整同其相关的权利主

体利益关系时所采用的方式与原则。传统图书馆享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这是由其“公益性”的主体性质决定的,而且这是图书馆在基础设施、人员工资、信息加工成本、技术手段等方面得到政府投入的前提条件。这种“特权”在版权法中的表现之一就是把图书馆当成最终用户来对待,其结果是大大减小了图书馆可能承担的版权责任。因为版权法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大多采取的方法或是限制版权,或是限制作品传播者对作品的使用,而很少追究最终用户的责任。

但是,现在不断增多的学者对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提出了疑问,认为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传播者的法律性质,其法律地位应定位于ISP或ICP。如:张平博士指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多重权利的主体,不仅扮演着作品利用者的角色,还扮演着版权人和ISP角色,即邻接权人的角色。江向东副教

授分析道,传统图书馆的第一版权角色是版权作品的使用者,代表公共利益,而网络环境中要求图书馆履行第二版权角色——作

品传播者的版权义务,其第一版权角色应是

ICP,否则就会对其他ICP构成不正当竞争。马海群博士则更明确地强调,版权法应明确数字图书馆作为作品传播者的法律地位。在学术研究中出现对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

馆法律地位认识的差异,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数字图书馆在功能上出现了拓展和融合的特征,集“公益”服务与“营利”服务、“文字”服务和“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与“链接”服务、“文字”服务和“多媒体”服务于一体;二是图书馆使信息增值的任务变得日益突出,有偿服务的机会增多,营利性质愈加明显。另外,仅就传播信息这一点而言,数字图书馆与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社、网站等信息传播媒体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尽管法律没有对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但可以从相关法律的规定与案例推论其具有信息传播

媒体的法律地位。如:1999年美国《跨世纪千年版权法》对网络服务商的定义为:“网络上服务或网络访问的提供者,或用于此目的的操作者。”据此可以理解为ISP=ICP或ISP=数字图书馆。陈传夫教授对2000年在

美国发生的“RIAA诉Napster案”进行分析后认为,数字图书馆在法律性质上和Napster网站是一样的。2002年在“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中,尽管数图公司强调本公司上载版权作品的目的是为公益性服务,但法院对此并未予以认可。

种种情况表明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传播媒体的法律性质,但不能以此把其法律地位完全定位于信息传播媒体,而不考虑其仍具有的为公益性服务的法律性质。法律如果真的认为数字图书馆完全属于信息传播媒体,虽然会使许多利益关系得到理顺,一些版权问题也会容易解决,但是其代价将是使公共利益大大受损,这是由于图书馆将不再享有最终用户的“特权”,而数字图书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公益性服务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对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问题应区别对待,一是继续明确图书馆“公益性”的主体性质不变,这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在处理具体版权问题时,可以就其“营利性”服务部分用处理信息传播

媒体的相应规定来解决。

2.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责任问题

按照传统认识,图书馆以合理使用方式利用作品来为公众利益服务,是不会承担版权责任的,如果图书馆基于为公众服务的原因而承担版权责任将是不可思义的事情。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频频发生的与图书馆有关的版权纠纷案件以及2002年在我国发生的“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又使图书馆必须面对版权责任这样一个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事实上,传统图书馆并非没有承担版权责任的可能性,因为版权法在对版权行使做出限制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就作品的合理使用做了反限制,如果图书馆违犯了反限制的规定,就可能承担版权责任。比如:德国版权法规定,版权人对图书馆使用自备的复印机复印其版权作品,有向图书馆索取报酬的权利,图书馆如果拒绝向版权人付酬,则构成侵权。日本版权法第31条对图书馆的复制以严格条件规定了对使用者的复印服务、资料保存以及馆际互借的权利限制。澳

大利亚版权法规定,图书馆进行复制必须是无偿的。英国版权法第3条成立的条件是:复制件只能为个人学习或研究的目的提供,保证不会用于其他目的:不得向同一个人提供多于一份的资料或者任何作品中多于合

理部分的复制件。美国版权法第108条规定,图书馆进行的复制仅为取代被毁坏的、正在毁损的、丢失的或被盗窃的复制件或录音制品,而且只能在图书馆经过适当努力后断定不能以合理的价格取得一份未使用的替代

本时执行。该条还规定,图书馆只能复制版权作品的一小部分或者一篇文章,这种复制不得用于私人学习、研究以外的其他目的,复制定单上要展示版权通告等。

网络环境中,图书馆合理使用范围的相对缩小、法律地位的异化、图书馆本身运作模式的改变等,都使数字图书馆面对着比传统图书馆更大的版权责任风险,而完全避免侵权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就必须正视和研究图书馆的版权责任问题。按照《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数字图书馆承担版权责任的前提是要有过错,如果图书馆对其业

务活动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就不承担版权责任。但是,图书馆即使无“过错”,也并非完全免责,至少应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把侵权材料从网页上去掉。数字图书馆的版权责任依其提供服务的不

同又大致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数字图书馆充当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对上网作品应该有事先判断、监督、筛选的控制编辑能力。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侵犯版权人的网络传播权与获得报酬权,过错将是明显的,一般很难免责,“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就是个范例;二是数字图书馆充当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其作用相当于作品传播的“管道”,这时图书馆的版权责任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是否要为其本身的计算机系统传播或存储版权作

品承担侵权责任,二是图书馆是否要为公众借助其计算机系统实施的侵权行为承担版

权责任。

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审理涉及计

算机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题的解释》,其中第4条至第8条对网络服务商的版权责任作了规定,由于在司法实践中都是把数字图书馆按网络服务商来对待,因此这些规定适用于处理数字图书馆的版

权责任问题。依照规定,图书馆如果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版权的行为或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将负共同侵权责任;图书馆对读者实施的侵权行为,在接到版权人警告后负有移除义务,否则同样可能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图书馆在版权人提出警告后仍不采取措施的,版权人在提起诉讼时可申请法院裁定图书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人民法院将予以准许;图书馆从维护版权人的利益出发,应版权人的要求采取移除侵权内容等措施是合法行为,不应为此向被诉侵权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版权人指控的侵权不能成立,而图书馆采取措施给被控侵权人造成损失的,图书馆不必承担版权责任,该责任由提出不当警告的版权人承担。另外,《民法通则》和《着作权法》关于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均适用于网络版权纠纷案件,适用于解决数字图书馆

DRM数字版权保护系统

DRM数字版权保护系统

目录 1引言.................................................................................................................................- 1 - 1.1目的 ......................................................................................................................- 1 - 1.2名词术语 ..............................................................................................................- 1 - 1.3遵循的标准 ..........................................................................................................- 1 -2系统总体描述.................................................................................................................- 1 - 2.1系统功能描述 ......................................................................................................- 1 - 2.2系统总体架构 ......................................................................................................- 1 - 2.3系统工作流程 ......................................................................................................- 2 -

技术转让(软件著作权)合同

技术转让(软件著作权)合同 技术转让(软件著作权)合同项目名称: 受让方(甲方): 让与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转让(著作权)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可推介技术合同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本合同书适用于一方当事人(让与方、原著作权人)将其发明创造著作权转让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价款而订立的合同。 三、签约一方为多个当事人的,可按各自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等,在“委托方”、“受托方”项下(增页)分别排列为共同受让人或共同让与人。 四、本合同书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附页另行约定,并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书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明“无”等字样。

技术转让(软件著作权)合同 受让方(甲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让与方(乙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本合同乙方将其 的著作权、所有权转让甲方,甲方受让并支付相应的转让价款。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本合同转让的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所有权: 1.著作权人为:。 2.所有权人为:。 3.著作权授权日:。 4.登记编号:。 5.首次发表日期:。 第二条乙方在本合同签署前实施或许可本项技术的状况如下: 1.乙方实施本项著作权的状况(时间、地点、方式和规模): 。 2.乙方许可他人使用本项技术的状况(时间、地点、方式和规模): 。 3.本合同生效后,乙方有义务在日内将本项著作权转让的状况告知被许可使用本项技术的当事人。 第三条为保证甲方有效拥有本项著作权、所有权,乙方应向甲方提交以下技术资料: 1.。 2.。 3.。 4.。 第四条乙方向甲方提交技术资料的时间、地点、方式如下: 1.提交时间: 2.提交地点: 3 4

如何下载有版权保护的资源

声明:以下信息均收集自网络,所使用的软件均由其他公司开发,本人只是负责整理归纳。且仅供个人使用,未复制传播,如有版权侵犯,请与各个公司联系,本人也乐意删除! 相必很多朋友都曾遇到这样的问题,想下载一部电影、扫描版的电子书、正版音乐……明明在迅雷上搜到了,却看到了版权保护四个大字,偏偏就是不让下载。正所谓咫尺天涯呀,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废话不多说,现在我整理了一下方法,对于这种情况有一些帮助。方法一共有两种:1、采用BT种子搜索,主要用来下载电影,经过我的实验,目前还没有碰到没有下载到的电影;2、采用verycd(国内电驴)、emule(国际电骡)、迅雷综合下载,主要用来下载扫描电子书、音乐等有明确版权保护的资源。 先说第一种,BT种子下载,因为BT种子是点对点传输,没有所谓的服务器,所以无法查封。只要有网友电脑上有这个资源,就可以下载。这里推荐使用p2psearch,使用效果很不错,尤其是电影方面的。百度搜索一下p2psearch就可以了。 这是其中一个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2a7604767.html,/soft/68678.html#downurl

再说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法适合于特定需求的下载,比如下载教程呀,下载哪几本书呀。很多朋友(包括我)都以为电驴和电骡是一样的,也就是verycd就是电骡。其实不是这样的,电骡(emule)是一种国际上的技术,代码是开源的,而电驴(verycd)是国内电骡改版中做的最好的。电驴与电骡相比,上面的资源更细致,更贴合中国人使用习惯,但是也加了好多版权保护。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做:先在电驴(verycd)上搜索要下载的资料,然后看资源介绍挑中要下载的资源,在电骡(emule)上搜索详细点的资源名字(更有针对性),得到下载地址,最后导入到迅雷下载。 操作截图如下:

数字版权保护系统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 DRM
徐周亚
第一部分:总体介绍
1. 资源保护系统 2. 资源获取过程 3. 资源加工过程 4. 资源流通过程 5. 资金结算过程
数字资源特点
易于发布 复制技术发展 无限复制使用 版权失控 数字资源转换 下载 损害版权所有者代理商利益 数字资源
物理介质
需要 DRM(数字版权管理)
阻碍互联网内容 提供服务的发展
1

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 DRM),是指管理并保障文档、 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数字内容的著作权利(著作权、流通权)的系统。 DRM支持内容自身的安全及其在流通、使用、管理等过程中的安全。
DRM
版权保护 资源管理
数字资源 加密好的 数字资源 认证 总发行商 用户
资源流通
角色示意图
版 权 所 有 者 国 家 中 心 分 中 心
信息流 资金流
结 算 过 程
用 户
登记管理
资源加工
认证中心
制卡售卡
获取过程
加工过程
流通过程
角色示意图
DRM国家中心
信息流 资金流
版 权 所 有 者
合同管理 国家中心计费 国家中心结算 资源服务 用户卡管理
DRM分中心 合同管理 分中心计费 资源服务 专用浏览器
版权登记 著作权人管理
元数据制作 数据打包
身份认证 交易记录
制卡售卡
2

数字水印和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

数字水印和数字产品的 版权保护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数字水印和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 . 孔祥维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116023) 杨德礼胡祥培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116023) 摘要全球迅猛发展的Internet网络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 商机,数字技术提供了与原作品同样精美的复制品,但同时 使得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介绍了最新的 多媒体版权保护技术-数字水印的概念,在阐述数字水印的 分类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数字水印为基础的数字作品 版权保护系统,并研究了数字水印系统的处理框架和数字水 印算法。最后对数字水印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水印数字产品保护版权保护系统 1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数字传输的迅猛发展,因特网和CD-ROM上的数字媒体应用正在呈爆炸式的增长。数字信号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对数字媒体(数字声音、文本、图像和视频)的原版进行无限制的任意编辑、修改、拷贝和散布,造成数字媒体作品的原创者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数字媒体的安全权限提出了挑战,促使数字媒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数字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议题。 目前的信息安全技术基本上以密码学理论为基础的,采用的传统方法是将文件加密成密文的密钥系统或公钥系统,提高加密、解密系统密级的方法是不断增加密钥的长度。据报道:56 bit长密钥的DES可在20多小时内攻破,因而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变得越来越不安全[1]。另外这种将文件加密成密文的方法,在将密文解开后就失去了保密意义;加密的密文还容易引起许多好事者的兴趣,触发他们积极破译的激情。数字签名技术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已用于检验短信息的正式可靠性,虽然数字签名的标准已被许多国家采纳,可以通过私有密钥对数字产品进行签名,检测算法可用来检测产品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应的签名,但因对多媒体中需要大量的签名,因而对多媒体保护的不适用也不方便。由此可见目前的保密方法在当今广泛应用的Internet多媒体信息安全中难以起到全 面保障的作用。 数字水印技术是九十年代中期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方向。它是指用 信号处理的方法 在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中嵌入隐蔽的水印标记,并使人的感知系统察觉 不出来,隐藏的水印标记只有通过专用的检测器才能提取出来的一种最 新的多媒体保密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源于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保护多媒体版权的新型技 术,它可验证数字产品的版权拥有者、识别销售商、购买者或提供关于 数字产品内容的其他附加信息,并将 这些信息以人眼不可见的形式嵌入在数字图像或视频序列中,用于确认 数字产品的所有权和跟踪侵权行为。除此之外,它在证据篡改鉴定,数

版权可以保护什么

版权保护不仅是对知识和劳动的尊重与保护,更对社会、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是有很多人并不能明确的认识到版权保护重要性,所以会对它不太了解。那么,版权保到底保护了哪些权益呢? 1、首先,它加强了对著作权人的保护,明确作者与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创作作品,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作者完成作品创作之后是希望作品能产生经济价值,这就涉及到转让他人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让作品流入产业市场的问题。但受让人或被许可人与作者进行协商时,一般都会要求作者证明其所提供的作品是作者的原创,即该作品的权属归出让人所有。受让人或被许可人当然也不希望自己将作品投入产业市场后被他人起诉侵犯著作权。为了交易的顺畅和安全,作者必须证明自己是作品的所有人。所以如果作者的作品进行了著作权登记,作者的著作权登记证明书就会使被许可人消除顾虑,安心与作者进行交易,这样也促进了作品的使用。 2、其次,它加强了对著作权的行政保护。 作品版权登记可以有效地维护作者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其提供的版权登记

证书,可以为权利人在打击侵权盗版时起到证据作用。作者申请作品的著作权登记是对作品者作权保护的第一步; 第二,各地版权局通过公布这些登记的作品,建立登记作品的信息查询系统,使潜在的作品购买者能够查询到这些登记信息; 第三,各地版权局对已经登记的作品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对这些作品的保护,特别是这些作品被侵权(如盗版)时能通过强大的行政力量打击盗版,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数字作品来说,进行作品著作权登记显得更为必要。因为像数码照片、彩铃彩信、网游动漫、博客文章等之类的数字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极易复制,从而使得这些作品的盗版更加容易。这些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后借助行政机关的力量才能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如北京数字作品著作权登记平台的建设就加强了确认版权权利归属能力,有效地保护数字作品不被盗版,有力地打击了网络侵权行为,提高了执法部门对著作权的管理水平。 3、最后,版权保护为司法机关解决著作权争议提供初步证据。

数字版权管理

数字版权管理 简介 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DRM)指的是出版者用来控制被保护对象的使用权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保护的有数字化内容(例如:软件、音乐、电影)以及硬件,处理数字化产品的某个实例的使用限制. 本术语容易和版权保护混淆。版权保护指的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数字化媒体内容上的技术,DRM保护技术使用以后可以控制和限制这些数字化媒体内容的使用权。 详解 数字版权管理议题经常有所争议,支持者认为对于版权所有人来说,这个机制能保护其成果在未经授权被复制。而一些此技术的批评者(包括自由软件基金会)则建议大家把DRM当成是“Digital Restrictions Management”(数字限制管理)的缩写,因为“版权”(rights)一词在这个术语中的使用容易使人误解。此外,“电子边界基金会”认为一些DRM 方案会阻碍竞争,并举iTunes Store为例。 企业数字版权管理(Enterprise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E-DRM 或者ERM)指的是使用DRM技术来控制公司内部文档的使用权(例如:Word、PDF、TIFF、AutoCAD之类的文档),而不是消费者使用的可播放媒体。这项技术通常需要一台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来针对特定文档进行使用者鉴权。EDRM的提供商包括Microsoft、Adobe、EMC/Authentica以及很多小型私人公司。 主要采用的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主要采用的技术为数字水印、版权保护、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 DRM概述 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是随着电子音频视频节目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数字媒体的版权,从技术上防止数字媒体的非法复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复制很困难,最终用户必须得到授权后才能使用数字媒体。 数据加密和防拷贝是DRM的核心技术,一个DRM系统需要首先建立数字媒体授权中心(Rights Issuer,RI),编码已压缩的数字媒体,然后利用密钥对内容进行加密保护,加密的数字媒体头部存放着KeyID和节目授权中心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Locator,URL)地址。用户在点播时,根据节目头部的KeyID和URL信息,通过数字媒体授权中心的验证授权后送出相关的密钥解密,数字媒体方可使用。需要保护的数字媒体是被

技术转让(软件著作权)合同范本

技术转让(软件著作权)合同项目名称: 受让方(甲方): 让与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转让(著作权)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可推介技术合同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本合同书适用于一方当事人(让与方、原著作权人)将其发明创造著作权转让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价款而订立的合同。 三、签约一方为多个当事人的,可按各自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等,在“委托方”、“受托方”项下(增页)分别排列为共同受让人或共同让与人。 四、本合同书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附页另行约定,并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书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明“无”等字样。

技术转让(软件著作权)合同 受让方(甲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让与方(乙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本合同乙方将其 的著作权、所有权转让甲方,甲方受让并支付相应的转让价款。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本合同转让的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所有权: 1.著作权人为:。 2.所有权人为:。 3.著作权授权日:。 4.登记编号:。 5.首次发表日期:。 第二条乙方在本合同签署前实施或许可本项技术的状况如下: 1.乙方实施本项著作权的状况(时间、地点、方式和规模): 。 2.乙方许可他人使用本项技术的状况(时间、地点、方式和规模): 。 3.本合同生效后,乙方有义务在日内将本项著作权转让的状况告知被许可使用本项技术的当事人。 第三条为保证甲方有效拥有本项著作权、所有权,乙方应向甲方提交以下技术资料: 1.。 2.。 3.。 4.。 第四条乙方向甲方提交技术资料的时间、地点、方式如下: 1.提交时间: 2.提交地点: 3.提交方式: 4.提交内容:

DRM数字版权保护系统(精)

DRM 数字版权保护系统 目录 1引 言 . ................................................................................................................................- 1 -1.1目的 ......................................................................................................................- 1 -1.2名词术语 ..............................................................................................................- 1 - 1.3遵循的标准 ..........................................................................................................- 1 - 2系统总体描 述 . ................................................................................................................- 1 -2.1系统功能描述 ......................................................................................................- 1 -2.2系统总体架构 ......................................................................................................- 1 -2.3系统工作流程 ......................................................................................................- 2 - 1引言 1.1 目的 本文档描述了网络电视 (IPTV或 OTT 电视 DRM 原型系统相关说明,具体阐述了系统总体架构和流程。 1.2 名词术语 (1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缩写,交互式网络电视; (2 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的缩写,数字版权管理; (3 MPEG4: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的缩写,移动图像专家组定义的一种视频编码标准;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研究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前言 (2) 第一章.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的背景 (3) 第二章.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内容 (3) 一、技术保护措施的综述 (3) 二、访问控制技术措施 (5) 三、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6) 四、其他技术 (9) 第三章.著作权技术保护的发展趋势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13)

摘要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的同时,也对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在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方面,法律保护方面也已作出了进一步的完善,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对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于是,寻求有效地保护著作权成为当下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形态,对著作权进行有效地保护不外乎技术保护和法律保护这两种措施。当然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和比例,把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充分认识到著作权维权意识的前提下,在公共领域对著作权进行合理使用的同时,采取有效地技术手段对著作权进行保护,辅助与法律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加有保证的防止著作权的滥用与侵权行为。本文针对著作权产生问题的基础上面来对著作权的技术保护层面进行维护。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技术保护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ra, bring more convenience to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 lot of trouble to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the network copyright protection, legal protection has made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of protection for the copyright posed a severe test,therefore,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copyrigh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of curren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protect nothing more than technical and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two measures of copyright. Of course, need to be in the right way and proportion, the technical and legal means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premise, i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to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reasonable use of the copyright, effective technical measures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assistance and legal system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an be more, prevent abuse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nd guarantee. Based on the copyright problems to technical level of protection for the copyright for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PTV 中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IPT V的媒体内容版权保护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数据库系统在线认证的IPTV版权管理系统。系统由后台数据库系统、前台发布和认证系统、客户接收系统三部分组成。 详细论述了IPTV系统中DR版权管理技术,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实现机制和工作流程。提出了基于数据库系统在线认证的IPTV版权管理系统,包括系统体系结构、工作流程,并详细划分了系统的模块。 wrV(Internet ProtocolTv ,或网络电视1作为电信业与传媒业全新融合的业务。 随着运营商iFrv 业务的不断开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逐渐增多,ip W服务系统在服务能力、扩展性、资源利用率、实时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投入成本来越大、系统复杂度不断增加、运行和维护难度越来越高,往往影响大面积规模业务的统一快速部署。为了适应目前IFIN领域的竞争态势,P2P技术以其良好的对等性、扩展性、开放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探索、赢得了很多厂商的大力支持和用户的广泛接收l_ ”。然而,新技术的出现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版权问题成为最大的隐患,因此,我们提出了firl'V 中的数字版权管理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技术。 IPlv 的主要特点:实现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IFrv 采用的播放平台将是新一代家庭数字媒体终端的典型代表,它能根据用户的选择配置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m电话,DVD7VC 播放,互联网游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

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 DR管理和保护从内容制作到发行再到消费这一整个是自产品价值链中所有参与者的权利,从而发挥出是自产品价值链中最大的社会效应。DR不仅仅能够阻止非授权用户访问和共享数字资源,更重要的是允许授权用户能便捷的访问更多高质量的数字资源。 P2F技术将影响IFrv未来的下一代互联网结构。现在的旷W的网络体系结构大都基于dS模式,无法支持口W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的需求。P2P 勺特点是将网络上各终端主机系统之问通过直接互连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所有的信息交换直接在两个对等点之间完成,不再依赖于服务器的性能和带宽,彻底消除了因服务器自身条件造成的网络通讯的瓶颈。 由于P2P技术具有的有点使得基于P2P的组播技术能够有效的支撑带宽流媒体传输。是未来互联网最能发挥优势的方式。但是如何即满足P2P勺技术又可以对它进行有效的版权管理,成为了下一步研究的焦点。 IPTV中数字版权管理DR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完成了媒体文件打包服务器工作流程和接口及后台数据库系统、许可证授权服务器、播放认证子系统的设计,以及DR系统每个服务器子系统的详细流程和设计需求。打包服务器负责加密媒体文件和产生密钥,后台数据库系统用来存储媒体文件、密钥、用户数据,权利信息,许可证授权证书给用户发放非激活的签名证书,认证服务器则激活签名证书。

图书馆管理论文 数字图书馆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图书馆管理论文 数字图书馆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1 数字图书馆数据安全威胁因素 由于云计算、异构服务和统-检索等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开放式环境下的应用缺乏相对安全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导致信息化过程中,敏感数据从数据完整性(Integrity)、数据可用性(Availability)和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如果敏感数据管理者对这些威胁因素不重视不了解,则将会存在巨大管理漏洞,大大加剧隐私威胁的严重性。为了更好地应对数字图书馆运行和服务模式过程出现的敏感数据的隐私威胁,造成隐私泄露的原因可以归为自然、通信、存储和数据发布等9种威胁因素。 2 数字图书馆常规隐私保护技术 图书馆用户通过网络利用图书馆资源,而图书馆通过数据库、日志等各种手段管理和记录用户的各种信息,并采用各种统计、分析和挖掘工具来利用收集的信息,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在这期间,信息利用和控制不当都有

可能侵犯用户隐私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的隐私保护需要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应用(发布)三个方面来全面有效地保护图书馆用户隐私权。 网络隐私保护问题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也越来越严峻。网络隐私的泄露-般是通过黑客软件、木马病毒窃取、Cookies文件、Web Beacons、IP地址跟踪等方式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防火墙、防杀毒软件、Cookies管理器、匿名邮件重发器、洋葱路由器等各种技术与相关产品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系统要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手段:数字图书馆中心机房采用防火墙防止恶意攻击,图书馆网络采用一体化防病毒体系增强计算机安全,图书馆公用计算机采用PWB,K-Melcon等专用图书馆浏览器有效保证用户隐私,图书馆主要服务网站采用P3P (PlatformorPrivacyPreferences)技术、EPAL (EnterprisePrivacyAuthorizationLanguage)等技术增加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透明度。甚至可以采用基于P2P和语义Web的隐私保护等新技术用于保护网络隐私。 现代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般通过用户认证、存取控制和数据加密等多种手段来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无论是用户认证、存取控制还是数据加密的不同方式,都能够限制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甚至也采用了专用组件进

技术措施的版权保护

技术措施的版权保护梁志文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是指版权人所主动采取的,能有效控制进入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并对版权人权利进行有效保护,防止侵犯其合法权利的设备、产品或方法。目前版权人常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反复制设备、电子水印、数字签名或数字指纹技术、电子版权管理系统、追踪系统以及控制进入受保护作品的措施。技术措施受保护须满足一些条件:第一,它必须是有效的技术措施。在有效的判断上,它可划分为两个标准,一是技术措施控制版权作品的有效性,即对作品的使用、接触需要“版权人许可”,或者“授权”。二是技术措施本身的有效性,它是指版权人用以控制作品的技术措施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当然,这种技术可行性是指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能充分有效即可。因为任何一项技术措施不可能是完美的,黑客能够破译的技术措施并不能说明技术措施本身的无效。第二,它是版权人采取的技术措施。所谓版权人,是指作者和版权持有人,版权持有人包括出版者、广播组织、版权继承人、作者的雇主等。笔者认为,只有合法权利人对其采取的技术措施才受版权法保护,对侵犯他人版权的作品加以控制的技术措施不应受版权保护。当然,对于这一点,其举证责任可由规避技术措施者来承担,以平衡双方利益。第三,它是一种设备、产品或方法、组件。即是用以控制版权作品的任何技术、产品、设备及其部件或部分。根据各国立法实践来看,技术措施可以分为两类:控制访问的技术措施和控制作品使用的技术措施。侵犯版权人的技术措施也主要体现为两类:规避访问控制技术措施和规避作品使用控制技术措施。这些规避行为通常表现为“未经版权人许可,对加密的作品进行解密,或对技术措施进行躲避、绕过、移动、关闭或妨碍。”在侵权的构成要件上,“附属的侵权行为”还须考虑其主观因素,即其设计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规避受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商业目的”性质的拥有该类装置以及进口、发行、销售、出租或广告行为也具有侵权之主观要件。当然,如同所有权利一样,技术措施保护也存在权利的限制和例外。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六款原则性地规定了对技术措施的保护。此外,计算机程序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了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保护。对于技术措施保护的“限制和例外”除在著作权法中的规定外,还将新的例外通过行政法规予以规范。这是我国技术措施保护在形式上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其次,在我国技术措施保护是以侵权行为为中心的。由于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帮助侵权(共同侵权)”的规定,故在某种程度上,含有规避用途的设备、产品或方法的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行为并不在禁止之列。第三,在侵权的构成要件上,我国要求行为人“故意”避开或者破坏保护著作权和邻接权的技术措施。“故意”按照一般法理,是指明知或应当知道版权人采取了技术措施而予以有意避开或破坏。技术措施保护的法律属性版权法在当代最出人意料的发展是在保护范围里出现了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它给版权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突,怎样解决冲突,首先就必须对纳入了版权法体系的技术措施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它实质上是一种网上作品的有偿使用制度。技术措施是版权人的一种经济权利,也是作品传播者的经济权利,即是一种邻接权。首先,技术措施是一种经济权利,它是网上作品的有偿使用制度。随着网络这一第四媒体的发展,网络版权的利用也越来越普遍。在网络环境下,作品上网就会产生全面自动传播的结果,其原因是网页的后台软件具有类似传统版权法中传播组织的地位。因此,作品上网在带给全社会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对版权人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传统版权法面对网络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被大量使用、复制、传播而呈现无能为力的状态,“新酒已无旧瓶”可装,权利人开始采取一些技术措施等自救系统来与盗版作斗争,并且运用其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推动了技术措施的版权立法进程。版权法出现了新型权利处理机制,它们主要体现在:设置收费装置,对作品的具体利用进行收费;集体管理机制得以强化;作品的电子交易将会广泛运用。技术措施,不管是控制访问的技术措施还是控制使用的技术措施,从本质上看它创设出一种有偿使用作品的新机制,它往往体现“每次使用收费”的目的。即如果用户需要使用作品,往往需要在付费后才能获得访问口令和用户密码。从版权法的发展历史来看,版权的使用制度一直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新

数字版权管理及应用领域

数字版权管理 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DRM)指的是出版者用来控制被保护对象的使用权的一些技术,这些技术保护的有数字化内容(例如:软件、音乐、电影)以及硬件,处理数字化产品的某个实例的使用限制. 本术语容易和版权保护混淆。版权保护指的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数字化媒体内容上的技术,DRM保护技术使用以后可以控制和限制这些数字化媒体内容的使用权。 数字版权管理主要采用的技术为数字水印、版权保护、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 DRM 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是随着电子音频视频节目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数字媒体的版权,从技术上防止数字媒体的非法复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复制很困难,最终用户必须得到授权后才能使用数字媒体。 数据加密和防拷贝是DRM的核心技术,一个DRM系统需要首先建立数字媒体授权中心(Rights Issuer,RI),编码已压缩的数字媒体,然后利用密钥对内容进行加密保护,加密的数字媒体头部存放着KeyID和节目授权中心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Locator,URL)地址。用户在点播时,根据节目头部的KeyID和URL信息,通过数字媒体授权中心的验证授权后送出相关的密钥解密,数字媒体方可使用。需要保护的数字媒体是被加密的,即使被用户下载保存并散播给他人,没有得到数字媒体授权中心的验证授权也无法使用,从而严密地保护了数字媒体的版权。 数字版权管理应用领域:网络数字图书馆 数字版权管理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媒体版权保护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一般具有以下六大功能: (1)数字媒体加密:打包加密原始数字媒体,以便于进行安全可靠的网络传输。 (2)阻止非法内容注册:防止非法数字媒体获得合法注册从而进入网络流通领域。 (3)用户环境检测:检测用户主机硬件信息等行为环境,从而进入用户合法性认证。 (4)用户行为监控: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防止非法操作。 (5)认证机制:对合法用户的鉴别并授权对数字媒体的行为权限。 (6)付费机制和存储管理:包括数字媒体本身及打包文件、元数据(密钥、许可证)和其他数据信息(例如数字水印和指纹信息)的存储管理。 DRM技术无疑可以为数字媒体的版权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但是它要求将用户的解密密钥同本地计算机硬件相结合,很显然,对用户而言,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用户只能在特定地点特定计算机上才能得到所订购的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模式和拓扑结构也发生着变化,传统基于C/S模式的DRM技术在面临不同的网络模式时需要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合理的移植,这也是DRM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定制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张秀

2012年7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uly2012 第13期总第263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3T o tal N o.263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定制信息获取技术研究 张 秀 (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02) 摘 要: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大规模数字化建设现状,提出适应高校读者自身差异性的定制服务需求,研究了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定制信息获取的特点,探讨了读者信息挖掘、读者偏好过滤及读者服务博客关键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建设从“大规模数字化”到“以读者定制服务为中心”的转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定制服务;信息获取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3—015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我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信息中心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与服务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1]。 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步入了数字化建设时代,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数据等数字资源信息量不断增长。然而,当读者面对数量庞大的数字资源时,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如何获取最适用的知识。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增加服务的知识含量,从读者角度定位服务内容,促进高校文献资源数字化可持续发展。1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现状与服务需求 1.1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现状 互联网经过10年发展,个性化和社会化的思想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用户所接受,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受到M yYaho o、M yAm a-zon等商业网站个性化服务的影响,一些国外著名高校纷纷建立M ylibrary,典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M ylibrary@comell和北卡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My libr ar y@NCSt ate。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的“我的数字图书馆”是基于北卡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My library@NCSt ate系统开发的。“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 al Academ ic L ibrary,简称CADAL)是“十五”期间“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得到“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美国合作,成为我国高校文献数字化的重要基地[2,3]。 然而,在图书馆数字化浪潮中,往往忽视了读者自身的差异性及其需求的变化。读者需求通常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同样的信息对不同读者来讲使用价值是不相同的,而对每一位读者而言也不是所有信息都有价值。例如,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不是普通社会群体,而是在职业(职务)背景、知识结构、学习特点、科研范围和信息检索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尽可能的满足不同高校读者群体的需求,从庞杂的信息中准确地获取与高校读者研究领域相关的科技信息,这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 1.2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定制服务需求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读者定制服务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在研究读者兴趣、爱好、行为、专业和习惯的基础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开展的信息服务。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动性、易用性、知识性和专业性,能够充分提高读者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可以根据读者的个人兴趣和需求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读者提供和推荐相关资源,如为科研人员提供定制学术预报,向毕业生提供最新的人才招聘信息,还可以向用户提供动态的量身定做的新书通报、定题选报、新闻服务等。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职务)背景、知识结构、学习特点、科研范围对数字资源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功能以及服务需求进行定制。 由此,读者定制服务有3个基本要求: 提供读者感兴趣的信息,过滤读者不需要的信息,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主动跟踪读者兴趣、爱好和知识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知读者的实时需求,并由此及时进行服务策略调整以匹配读者的需求; 挖掘读者的潜在兴趣和爱好,并对此进行分析、预测及提前调整服务策略。 2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定制信息获取 2.1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定制信息获取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读者定制服务,既是一种个性化服务,也是一种以读者满意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它的提出是基于高校传统图书馆服务不够深入以及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和个性化而言的[4]。在读者信息获取过程中,读者始终处于中心 ? 155 ? 收稿日期:2012-04-28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项目(SK L-2011-626)资助。 作者简介:张秀(1982-),女,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及图书信息管理研究工作。

网络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

网络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 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在互联网逐步普及并日渐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网络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网络产业所涉及的版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拥有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格局,引发了版权拥有者与网络技术产业之间的激烈冲突。网络环境下,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及搜索引擎等网络产物的蓬勃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我国在立法层面已初步建立了涉及互联网版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仍需不断地完善;从司法实务上看,虽已出现众多典型判例,但均未建立良性的解决机制;就理论而言,网络版权案件所涉及到的版权间接责任制度、合理使用制度及技术中立原则等问题有待更深入地探讨。 网络时代版权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 问题一:搜索引擎服务商“主观认知”标准 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的“避风港条款”中“应知”与“明知”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一是应基于搜索引擎服务商的直接侵权行为来判断其主观认知,而不能采取技术认知,否则会背离技术中立原则,从而妨碍技术创新。 二是服务商需建立审核机制的有效性并确定合理的审查范围。只要服务商建立有效的、符合“合理管理人”要求的审核机制,则应视其尽到了审核义务。 三是不宜对“应知”标准做宽泛解释。在引入“红旗原则”解释之时,应对“红旗原则”本身做进一步的限定,并结合具体情形分析服务商的主观过错。 问题二:新兴网站存储空间技术的替代责任 首先,服务商的主观认知标准存在模糊之处。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的判断标准应适用搜索引擎服务商的相关原则和标准。 其次,替代责任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标准尚未明晰。在理论上,替代责任与共同侵权制度的具体关系存在疑问;从现实层面,广告收入是否属于《信息网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