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队列研究优缺点

队列研究优缺点

队列研究优缺点
队列研究优缺点

However,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long-termoutcomes of anti-VEGF treatment are disappointing atapproximately 7 years after ranibizumab therapy in theANCHOR and MARINA trials in which one-third of patientsdemonstrated good visual outcomes, whereas another third had poor outcome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almost half ofeyes were stable, whereas one-third declined by 15 letters ormore. Even at this late stage in the therapeutic course, patientswith neovascular AMD remain at risk for substantial visualdecline.

Advantages of cohort studies

Cohort studies have many appealing features. They arethe best way to ascertain both the incidence and naturalhistory of a disorder. The temporal sequence betweenputative cause and outcome is usually clear: the exposedand unexposed can often be seen to be free of theoutcome at the outset. By contrast, this chicken-eggquestion often frustrates cross-sectional and case-controlstudies. For example, in a case-control study, patientswith chronic widespread pain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mental illness than controls. Do mood and anxietydisorders increase this risk, or do patients with chronicpain develop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as a result oftheir disorder?

队列研究有许多吸引人的特性。他们是确定发病率和自然历史的障碍的最好的方法。假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时间序列通常是明确的:公开和未曝光,经常可以看到在一开始是免费的结果。相比之下,这个先问题往往使横断面和病例对照研究。例如,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慢性广泛疼痛患者更有可能比控制精神疾病。做的心境和焦虑障碍增加这种风险,还是慢性疼痛患者心境和焦虑障碍的发展障碍?

Cohort studies are useful in investigation of multipleoutcomes that might arise after a single exposure. Aprototype would be cigarette smoking (the exposure) andstroke, emphysema, oral cancer, and heart disease (theoutcomes). Although assessment of many outcomes isoften cited as a positive attribute of cohort studies, thisfeature can be abused. For example, testing theassociations between exposure and many outcomes, butonly reporting the significant ones, represents misleadingscience. Investigators should preferably have plannedprimary and secondary associations to examine(sometimes called hypothesis confirmation). Althoughinvestigators can look at other outcomes (hypothesisgeneration), they should report the findings of allexaminations, not just significant ones, so that readers cancorrectly interpret the results.

队列研究是有用的在调查多个单一曝光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原型将吸烟(暴露)和中风,肺气肿,口腔癌症和心脏病(结果)。虽然许多成果的评估通常被视为一个积极的属性群组研究,该特性可以被滥用。例如,测试风险之间的关联和很多结果,但只有报告重要的,代表误导科学。调查人员应该更好地计划中小学协会检查(有时称为假设确认)。尽管调查人员可以查看其他结果(假设一代),他们应该报告所有考试的结果,不仅是重要的,以便读者可以正确地解释结果。

The cohort design is also useful in the study of rareexposures: a researcher can often recruit people withuncommon exposures—eg, to ionising radiation orchemicals—in the workplace. A hospital or factory might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individuals with the exposure ofinterest, which would be rar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Since the investigator does not assign exposure, no ethicalconcerns arise.

队列研究设计也很有用的罕见曝光:研究员通常可以招募患者少见exposures-eg,电离辐射或

化学物质。医院或工厂可能会提供大量的个人接触的兴趣,这将是罕见的在普通人群中。调查员不分配曝光以来,没有一个道德问题出现。

Cohort studies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survivor bias. Diseases that are rapidly fatal are difficult to studybecause of this factor. For example, a hospital-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the link between snow-shovelling andmyocardial infarction would miss all those who died in thedriveway. A cohort study would be a less biased (but morecumbersome) approach: compare rates of myocardialinfarction among those who shovel and those who do notshovel. Finally, cohort studies allow calculation ofincidence rates, relative risk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Other outcome measures in cohort studies include life-table rates, survival curves, and hazard ratios (panel 1). By contrast, case-control studies cannot provide incidencerates; at best, odds ratios approximate relative risks onlywhen the outcome is uncommon.

群组研究也减少幸存者偏见的风险。疾病迅速致命很难研究,因为这个因素。例如,医院病例——控制研究的雪铲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联系将会错过所有的那些死在车道上。队列研究是较少的偏见(但更麻烦)方法:比较各校的心肌梗死在那些铲和那些不铲。最后,队列研究允许计算发病率,相对风险和置信区间。其他队列研究结果措施包括生活——表率、生存曲线,和风险比率(面板1)。相比之下,病例对照研究无法提供发病率,在最好的情况下,优势比近似相对风险只有当结果是少见。

Disadvantages of cohort studies

Cohort studies have important limitations too. Selectionbias is built into cohort studies. For example, in a cohortstudy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jogging on cardiovasculardisease, those who choose to jog probably differ in otherimportant ways (such as diet and smoking) from thosewho do not exercise. In theory, both groups should bethe same in all important respects, except for the exposureof interest (jogging), but this seldom occurs. The cohortdesign is not optimum for rare diseases—eg,scleroderma—or those that take a long time to develop—

eg, cancer. However, several large (and thus expensive)cohort studies have made landmark contributions to ourknowledge of uncommon diseases. Examples include theRoyal College of Gene ral Practitioners’ Oral Contra-ceptive Study,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theNurses Health Study, and the British Physicians’Study.

群组研究也有重要的局限性。选择性偏差是建立群组研究。例如,在一个队列研究调查慢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那些选择慢跑可能不同于其他重要的方面(如饮食和吸烟)从那些不锻炼。理论上,两组在所有重要的方面应该是一样的,除了感兴趣的暴露(慢跑),但这很少发生。罕见diseases-eg队列设计不是最优,scleroderma-or那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展例如,癌症。然而,几家大型(因此昂贵)队列研究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我们的罕见疾病的知识。例子包括皇家学院全科医生的口头反对ceptive研究中,弗雷明汉心脏研究,护士健康研究,和英国医生的研究。

Loss to follow-up can be a difficulty, even at 1 month,and particularly so with longitudinal studies that continuefor decades. Differential losses to follow-up between thoseexposed and unexposed can bias results. Over time, theexposure status of study participants can change. Forexample, a proportion of women who use oral contra-ceptives will switch to an intrauterine device, and

viceversa. Partitioning might be needed to avoid a blurring ofexposure, sometimes termed contamination.

追踪损失可能是一个困难,即使在1月,尤其如此持续几十年的纵向研究。微分之间的后续损失暴露和未曝光可以偏见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参与者的接触状态可以改变。例如,女性的比例使用口头反对ceptives将切换到宫内节育器,反之亦然。分区可能需要避免模糊的接触,有时称为污染。

队列研究的设计、实施及方法学问题

【摘要】队列研究在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中为ⅱ级证据,仅次于随机对照试验,是临床医疗防治措施评价的重要证据来源之一。近年来开始在传统医学疗法评价中得到应用。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类型、实施步骤以及在中医药领域运用的关键方法学问题,旨在为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拓宽思路,为新方法的引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队列研究; 循证医学; 评价研究 1 队列研究的历史和概念 队列(cohort)是指具有共同经历、暴露或特征的一群人或研究组。该词起源于拉丁文cohors,字面意思是指封闭的场所中的人群,古罗马时期列队的士兵单位即构成一个队列。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最早用于研究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将一群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适当长的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疾病或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研究这个(些)暴露因素与疾病或结局之间的关系。暴露是一个流行病学概念,是指人群处于某一场景之中接近或接触致病因子,致使其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暴露因素既包括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同时包括保护性因素,如疫苗接种。暴露的概念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外界因素,扩大到机体内在的某种特征。队列研究中的暴露通常是指当前的暴露状态、既往暴露、将来可能的暴露或不暴露以及暴露程度不同的暴露。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将队列研究用于研究医疗防治措施,此时,暴露指具有预防保健或治疗作用的医疗措施,暴露因素成为有益的保护因素,研究的目的也从疾病发生转为治疗结局的评价。治疗性队列研究是将特定患病人群根据其是否接受某种(类)治疗措施或接受不同类别的治疗措施分为不同的亚组,然后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如病死率)或治愈率的差异。队列研究也可用于预防性措施或方案的评价。因此,近年来队列研究在国家级中医药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并得到采用。 2 队列研究的方法学原理 队列研究属于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基于事物的因果关联,即假设疾病的发生必定有其原因,而这种原因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增加疾病发生概率的危险因素。队列研究是由因到果的研究,大多是前瞻性的。它与回顾性研究的最大区别是“因”在前,而“果”在后。 在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前,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已经存在,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必须随访一段足够的时间(通常为数年),观察疾病发生或结局的出现。而在开始回顾性队列研究前,暴露因素和结果都已经发生,研究目的是比较结果在暴露和非暴露两组人群的发生概率,如对癌症病例的调查就可以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由于治疗与结局之间也属于因果关联的一种类型,因此,人们也把队列研究用于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此时,暴露是指接受的治疗措施,而结局是观察评价的效果。 2.1 队列研究的应用范畴 2.1.1 研究综合防治措施或方案的作用 由于传统医学防治疾病的模式与西方医学的对抗模式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传统医学往往采用包括药物与非药物在内的多种治疗措施,因此,它起效的作用决不是单一措施的作用,获得的效果也是综合的总体疗效。采用经典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则面临方法学和伦理学的挑战,比如,肿瘤的中医药辅助治疗。 由于受到医学伦理学的限制,在不能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下,可以用队列研究来评估干预措施的疗效。例如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中国称为非典型肺炎)暴发期间,不可能使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中药对此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效果,因此有研究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香港的11所医院对中药预防sars的效果进行了观察。预防组1 063名医护工作者服用中药2周,对照组36 111名医护工作者未服用中

第六章 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8.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 (二)三类队列研究 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 3.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主讲教师:徐学琴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所属学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所属专业:预防医学 授课对象: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五年级学生 2015年4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流行病学》课程中“队列研究”中的“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类型”部分的内容。 队列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直接观察暴露于某因素不同状况人群的结局来探讨该因素与所观察结局的因果关联及关联的大小。该方法因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很强而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学习该方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性质、特点、整体设计及研究过程,等。通过队列研究三种类型的讲解使学生对基本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也系统学习过卫生统计学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对“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类型”有清晰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应对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2. 熟悉队列研究的整体设计及研究过程; 3. 熟悉三种不同的队列研究类型的设计特点及优缺点; 4. 了解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的区别。 5. 了解队列研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非常强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 1.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采用图示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将队列研究的整个设计及研究过程通过图示分解展示。并对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重点详细讲解。最后,总结队列研究的研究方向是从因到果的方向,符合疾病因果顺序,因此,队列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是非常强的。

队列研究设计要点.doc

队列研究设计要点 研究对象: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选择时要考虑除了暴露因素以外,其他因素要尽量均衡。 研究因素:除了暴露因素以外,还会有混杂因素,注意必须设计进去加以分析。所研究的因素,可以是分类资料,也可以是计量资料。 效应指标:结局的发生,结局可以是一因多果的。有一类特殊的效应指标,包括结局和到达结局所经历的时间两维信息,要采用生存分析和COX回归的方法。 科学性原则:对照、均衡(依靠三大标准)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要点 研究对象:病例组一般采用确诊的新发病例。对照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研究因素:怀疑与所研究疾病有可能发生联系的因素。多数情况下是多因素,可以是分类资料,也可以是计量资料。 效应指标:分组依据,病例的概念是广义的,病例要有明确可靠诊断。明确纳入、排除标准。 科学性原则:对照、均衡(依靠三大标准) 诊断性研究设计要点 确定金标准:确定有可靠的金标准 选择研究对象:包括病例、需要鉴别的人群 盲法、独立和同步比较诊断试验和“金标准”结果 ROC分析:评价诊断价值,寻找诊断临界点。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要点 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是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的重要手段。 研究因素:不同的干预方法,应详细介绍干预方法和对照方法的具体细节。 效应指标:效应指标可以有多种选择,需根据专业目的灵活恰当采用。近期、远期;计量资料、计数资料。 科学性原则:如何实现这些原则(随机、对照、盲法、均衡评价),具体如何操作,应要重点进行设计。 预后研究设计关键点 研究对象:分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是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的重要手段。 研究因素:不同的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自然形成的干预方法)。 效应指标:效应指标可以有多种选择,需根据专业目的灵活恰当采用。重点关注失访、与时间相结合的结局指标。 科学性原则:对照、均衡(依靠三大标准)。 定性研究设计要点 常用德尔菲专家法:有数据、有过程。在医学研究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作为一个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出现。 关注研究过程,重点理解好定性研究的报告规范 卫生经济评价的设计要点 在临床研究中,不要套用管理领域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需要与临床作用结合起来评价。 临床研究领域常用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分析。 成本的计算有很多停留于理论阶段,实际处理有难度时,可以采用组间均衡的原则进行处理。 研究对象的可比性是直接关系到临床研究中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好坏的关键。 数据挖掘研究设计要点 数据采集:信息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 数据预处理:规范整齐的数据是最大的问题,事先确定标准,或者事后按标准进行数据清理。 数据挖掘:不只是描述,需要借助数据挖掘工具。也不仅是统计,统计是验证假设,数据挖掘是发现规律。 分析工具:用好工具是开展此类研究的关键。 6、简述队列研究的特点。 答:定群调查又称队列研究或前瞻性研究,常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推测某病与某个危险因素有关联。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关联关系,选择两组人群进行追踪调查,其中一组人群处在这个危险因素影响中,另一组人群除了不处在这个危险因素影响中,其他方面尽可能与前一组人群相同。通过研究两组人群发病率的差异来判定危险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关系以及关联程度的大小。 9、简述设立对照应注意的问题? 答:1.组间应具有可比性 2.以人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组间对比时应考虑受试者心理因素的影响。3.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例数应尽量相当。4.自身前后对照应注意评价指标是否随时间的先后而变化。.受试对象的病理强度应适当 14、简述混杂因素的控制方法 答:(1)配对:是一种常用的避免混杂因素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变量有性别、年龄、病情等。配对时应注意:①配对项目不应过多,因素越多越难找到合适的对照组。 ②不能将研究因素进行配对。 (2)分层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避免混杂因素的重要方法。分层是指分层抽样选择研究对象,或将研究结果分层分析研究资料。 (3)随机化:严格的随机化方法能够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在组间的分布差异,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在临床试验中最为常用 (4)限制:即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人员的条件加以某种控制。在科学研究进行组间比较时,除了研究因素在组间不同外,其它因素均应完全一样。通过对某些因素的限定,以增强样本的代表性。 15、简述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答:(一)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作为受试对象:患病率高,阳性预测值高,诊断出的病人数多,试验效率提高(二)联合试验: 1、平行(并联)试验 同时进行几种诊断目的相同的诊断试验,只要其中一个试验结果为阳性即判断为阳性。平行试验提高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率,但却增加了误诊率,降低特异度。 当漏掉一个病人后果严重或再进行筛检费人力物力时,要尽量减少漏诊率,可采用此方法。 2、系列(串联)试验 进行一系列诊断目的相同诊断试验,只有所有试验结果都为阳性时判断为阳性。系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减少误诊率,但增加漏诊率,降低灵敏度。当误

队列研究相关指标

队列研究相关指标 RR、AR、OR、HR 一、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 RR)——队列研究中分析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是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它是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是用来表示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RR也叫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适用于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 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即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当它有统计学意义时: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 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R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临床研究文献中,相对危险度应该是指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outcome)的危险度除以对照组的危险度(治疗组发生该不良反应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二、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 AR) 归因危险度(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又叫特异危险度、率差(rate difference, RD)和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即由于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组人

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与RR的区别: RR与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指标,但其流行病学意义不同。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的危险增加的倍数;AR则是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前者具有病因学意义,后者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三、比值比(odds ratio , OR)——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比值比(OR)也称优势比、比数比、交叉乘积比,是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比值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与RR的区别和联系: 在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无法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也就无法计算RR。但是可计算病例组的暴露率和非暴露率之比,当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较低时OR近似于RR,故在回顾性研究中可用OR估计RR。OR值的解释与RR相同,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当OR=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四、风险比(hazard ratio , HR) HR风险比/危害比,[HR=暴露组的风险函数h1(t)/非暴露组的风险函数h2(t),t指在相同的时间点上]。而风险函数指危险率函数、条件死亡率、瞬时死亡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可以得到HR。资料的类型通常是临床治疗性研究,也可以是流行病学的队列观察性研究。与RR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队列研究

第七章队列研究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及原理 (一) 定义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称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病研究(incidence study)、随访研究(follow 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二) 原理及结构模式 队列研究方法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是分析流行病学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与病例对照研究一样,主要用于检验病因假设。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人群暴露于可疑病因因素后疾病的变化规律及其结局,通过比较暴露和非暴露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别来确定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见图1。 图7-1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 从模式图中可以部分的体现出队列研究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在研究开始前就已客观存在,这一点根本区别于实验研究。 2. 设立对照队列研究作为一种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区别于描述流行病学的根本特点就是设立对照 组以利于比较。对照组的选择有多种方法。 3. 由“因”及“果”在研究过程中先确知其因(暴露因素),再纵向前瞻观察而究其果(发病或死亡)。这一点与实验研究方法一致。 4. 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由于队列研究能够得到确切数目人群中的发病人数(发病率),并通过比较暴露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的差异而确定暴露对发病率的影响。 二.目的和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多数时候,队列研究用来研究一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联,但它也可同时观察某种暴露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多方面影响,检验多个假说。 2.描述疾病自然史队列研究可观察到疾病的自然史,即疾病从易感期、潜伏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到结局的整个自然发展过程。 3.预防、治疗及预后研究有时在随访人群中研究对象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自行采取一种与暴露致病作用相反的措施,出现预防效果,这种现象称为“人群的自然实验”。此外,队列研究还可研究某种疾病的长期变动趋势,为制订新的预防规划、治疗方案或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三.队列研究的种类 (一)(一)?? 三种基本的队列研究 根据怎样取得资料,队列研究可分为三种,三种方法的示意图见图2。

17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第十七章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要求] 了解:队列研究的设计及需注意的问题;队列研究的样本含量估计。熟悉:熟悉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方法;M-H分层分析方法及其趋势检验方法; 熟悉暴露人年的计算。 掌握:掌握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的意义、计算及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掌握人时发病率、发病概率和累计发病概率的意义、区别与估计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队列研究是对不同暴露水平的对象进行追踪观察,确定其疾病发生情况, 从而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对危险度是暴露人群发病率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的比值,表示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发病风险是非暴露人群发病风险的多少倍,它反映了危险因素对疾病发生风险的作用程度。 归因危险度表示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发病风险与非暴露人群发病风险相比较的绝对差值,反映暴露危险因素造成发病增加的绝对量。 二、队列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3.临床病例的随访研究 三、计算 相对危险度:0 1 P P RR = ∧ 归因危险度: 01P P AR ?=∧ 四、应用 相对危险度主要具有流行病学和病因学方面的意义,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病因关联。 归因危险度具有更多的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意义,它提示如果疾病控制部门消除了该危险因素,发病率下降的比率会是多少。 五、队列研究设计的注意问题: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3.终结指标的选择 4.样本含量的估计 第二节 疾病发生指标的估计 一、基本概念 暴露人年:随访1个研究对象满1年则为1个暴露人年,是估计发病率基数的计量单位。

4-5 队列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二)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二)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随访 研究人群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出现某种结局 未出现某 种结局出现某种结局 未出现某种结局 VS 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 非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

公共卫生学院比较两组结局发生率: 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I e 、非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I 0 统计学检验:U 检验、卡方检验等 判断实际人群中两组率是否有差别

公共卫生学院 比较两组结局发生率: 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I e 、非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I 0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 RR)RR =I e I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又称病因分值EF) AR%=I e ?I 0 I e 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AR =I e ?I 0

公共卫生学院例,吸烟和肺癌研究结果: 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e =0.90/千人年,不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0=0.07/千人年 相对危险度RR = I e I 0 = 0.900.07 =12.9 解释: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吸烟组因肺癌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12.9倍 Doll R & Hill A B.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uses of death in relation to smoking. Brit Med J 1964

公共卫生学院RR :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RR=1 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没有差别 RR>1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于非暴露组, 暴露因素为危险因素 RR<1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低于非暴露组, 暴露因素为保护因素

队列研究的评价方法

5.1.1队列研究的评价方法 5.1.1.1研究对象的选择 (1)暴露组的代表性:真正代表人群中暴露组的特征或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 群中暴露组的特征,给1分;选择某类人群如护士、自愿者,或未描述暴露组 的来源情况,不给分。 (2)非暴露组的代表性: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给1分;来自不同人群或者未 14描述非暴露组的来源情况,不给分。 (3)暴露因素确定:有固定的档案记录或者采用结构式访谈,给1分;研究对 象自己写的报告或者未描述暴露因素的确定方法,不给分。 (4)肯定研究起始时尚无要观察的结局指标,给1分;_如不肯定,不给分。 5.1.1.2组间可比性 设计和统计分析时考虑暴露组和未暴露组的可比性。 (1)研究控制了最重要的混杂因素,给1分。 (2)研究控制了任何其他的混杂因素,给1分。 5.1.1.3结果测量 (1)结局指标的评价:盲法独立评价,给1分;有档案记录,给1分;自己报 告结果,不给分;未描述结局指标的评价方法,不给分。 (2)随访时间:随访时间足够长,符合评价前规定的恰当的随访时间,给1分; 随访时间不够长,不给分。 (3)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的完整性:随访完整,给1分;有少量研究对象失 访但不至于引入偏倚,未超过原定失访率,且描述失访情况,给1分;有失访, 且超过原定失访率,不给分;未描述随访是否完整,不给分。 质量评价方法”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 本次研究对纳入文献方法学的质量评价使用的是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针对非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方法”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这种使用条 目给各文献打分的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不能全面细致地评价各个研 究的质量。因此即便纳入的6项研究NOS得分都较高,质量较好,但是观察性 研究自身存在的选择性偏倚、回忆偏倚、测量偏倚和混杂因素的影响,降低了 各研究的质量。

(习题)-队列研究

(习题)-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习题 1.确定某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A ) A 相对危险度 B 统计学检验的x2值C某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D 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 E 某人群某病的死亡率 2相对危险度是( C ) A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3特异危险度是( D ) A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4以下是队列研究的优点,除了( A ) A.较适用于少见病 B. 由“因”至“果”观察 C.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E.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5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B ) A.OR B.RR C.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D.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E.总人群中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6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可以研究人群某疾病的自然史( C ) A 现况研究 B 实验研究 C 队列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7队列研究是( A ) A.由“因”推“果” B.由“果”推“因” C.描述“因”和“果”在某一时点的分布 D.由“果”推“因”后再由“因”推“果” 8最不适合作为队列研究的人群是( A ) A 志愿者 B 随访观察方便的人群 C 有某种暴露的职业人群 D 某地区某年龄组的全部人口 E 以上都不是 9 对于队列研究的错误观点是( D ) A 人力、物力花费较大 B 通常要考虑失访和混杂偏倚的影响 C 可以直接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D 若疾病罕见而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E 若疾病常见且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10 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暴露因素的RR的95%可信限为0.2~3.8,说明( E ) A 该暴露因素是无关因素 B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 C该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D 该暴露因素是混杂因素 11在一次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5000人,暴露组40人发病,非暴露组20人发病,则相对危险度为(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