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04-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07-04-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07-04-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07-04-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2014年12月25日[课题1:燃烧与灭火]

考点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1.定义:通常指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一定发光、发热,但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是由于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更谈不上是燃烧。

3.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2)(3)

注:燃烧不一定非得在空气或氧气的支持下发生。如:H2就可以在氯气里燃烧。

,

例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考点二: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灭火的原理:(1)(2)(3)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3.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

一切可燃性气体、液体、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例2: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巩固练习】

1.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2.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氧气

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3.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4.如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实验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的变化。

⑴放热反应:如燃烧;⑵吸热反应:反应条件为高温和加热的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

2.人类生活对化学能量的利用:

(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

(2)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3)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例1: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如利用沼气燃烧可以煮饭、炒菜等,请你举出两例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事例。

①;②。

考点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化学式: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

化学性质: 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发出色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

化学性质: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例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钠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钠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三: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1)要有足够多的(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

2.不充分燃烧造成的后果是、。

例3: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考点四: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酸雨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形成的。

2.酸雨带来危害:①森林受到破坏②建筑物受到腐蚀③农作物减产!

减少酸雨危害措施有:①减少矿物燃料燃烧②使用脱硫煤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尾气经处理后排放。

3.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有: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④加大对汽车尾气的监测力度,禁止尾气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⑤使用清洁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

4.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

①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可造成

②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物质:有害气体(主要是有、、)和烟尘

③可造成

5.化石燃料对空气造成的污染: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等;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

等排放到空气中。

例4: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

(2)煤燃烧时排放出、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它燃烧时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五:清洁能源

1.H2属于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

①热量高②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③资源丰富。

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①氢气的制取成本高②贮存困难。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2.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3.氢气的收集方法是,

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例5: 从人类生活的环境考虑,最理想的能源是

A. 煤

B.石油

C. 天然气

D. 太阳能

例6: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大多数铁矿石中的铁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增强温室效应

D.太阳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的开发的新能源

例7:环境问题是2011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

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是;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含硫煤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后可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SO2可用足量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巩固练习】

1.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导致了核泄漏的重大灾难,引发了全球对能源开发利用的大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目前最安全、最清洁、最主要的能源

B.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C.大量电解水生产氢气是开发氢能的唯一途径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1)地震发生后因断电海水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反应堆温度过高使水蒸气与钢壳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高温条件下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这一爆炸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爆炸引起核泄漏,造成铯137散逸到空气中。铯的核电荷数是55,则铯的质子数是。

(3)为保护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安全地利用核能 B.充分利用风能、地热能和太阳能

C.尽可能多使用石油、煤等化石能源 D.寻找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能源

3.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了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_。

4.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小明家欲将石油液气灶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灶具,他应将空气管口(填“增大”或“减小”);CH4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5.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

Ⅰ、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

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填“金属”或“非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一条)

(3)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Ⅱ、日本核灾难后,清洁煤电受到追捧。我国已成功运行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使液态二氧化碳成为最终产品。

(1)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生产环保的碳酸钾等。碳酸钾中的化学式为;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2)该技术的重要一步是在低温条件下用化学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控制低温条件的原因是,所用化学溶剂可能是(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班级姓名 主备人李勇审核人高勇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91、92、9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把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块。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认识 1、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2、我会读:读作。 3、我会写:先写中间的横线,即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即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即分子。

4、我用卡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2、得出,每一份是整块月饼的。 3、我会读:读作。 4、我会写:写作。 5、我发现像、这样的数都是数。 6、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出和,将和进行比较,我发现()比()大。 2、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出和,将、进行比较,我发现()比()大。 3、我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4、我找到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是。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看分数,涂颜色 2、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3、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2020届中考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0届中考化学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 4.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 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5.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石油是“清洁燃料” C.石油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 D.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 6.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7.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8.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酸碱中和反应 C.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D.赤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9.氢气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11.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导学案 Period 1 (Section A 1a~2c)备课组长: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词汇:will, robot, everything, paper, use, fewer, less, pollution 2.熟练掌握以下句型: (1)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2)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3) A:Will people live to be 200 years old?B: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4) A:Will there be fewer trees? B: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3. 学会运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和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对未来进行预测。 4. 学会运用more, fewer, less。 教学重难点: 1.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和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式结构及用法。 2.more, fewer, less的用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看看下面几句话有什么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 A)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when I grow up.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ports meeting next month. 这两句话都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时态,它们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我打算下周去看望我的爷爷。____________ (2)明天将会有一场篮球比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People will have robots in their homes in 50 years.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 in ten years. 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2.小组讨论1a对未来的预测,并总结1a中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听1b录音中对未来的预测,完成1b的听力任务。 4.Pairwork:练习对话 A: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B: 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A: Will there be one country? B: 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5.自主探究:观察1a中预测未来的句子,请你来总结: (1) 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情况应该用_______ +____________来表达。其否定形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拓展性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 知道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感受化石燃料在工业等领域的重要性。 1.猜猜它是谁。 ⑴人们称之为“工业的血液”。⑵人们称之为“工业的粮食”。 2.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它? 活动二、知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阅读课本P147—148,完成下列题目: ⑴石油中主要含有和两种元素,属于(填混合物、纯净物)。利用石油中组分的沸点不同经过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如、、、、,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这个过程属于(填物理、化学)变化。石油产品不仅可作燃料,经综合利用还可加工制成像、、等产品。 ⑵煤是(填混合物、纯净物),主要含有元素,此外还有,煤做燃料主要利用的化学反应是,煤燃烧通常会有 等燃烧产物,因此煤(填适合、不适合)直接做燃料。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 煤,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这个过程是(填物理、化学)变化。 2.小组讨论交流: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煤和石油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课堂反馈】 1.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酒精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获得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B.将石油加热炼制汽油、柴油、煤油等 C.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 D.植物的光合作用 3.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应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具 4.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综合利用得到的产品之一,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了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在常温下使用液化气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则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1】燃烧和灭火 1.燃烧 (1)定义: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①物质必须是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可燃物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者 之一即可)。 灭火器材: (1)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一般性火灾。 (2)干粉灭火器:除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有:①鼓入足够多的空气;②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4.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 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等。 5.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而引起爆炸。 6.由于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接触,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 油站、 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必须严禁烟火。 7.不同的火灾,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灭火原理和方法,当发生火灾时,应知道一些自 救的 方法,如: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知识点2】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1.、、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人类 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化石燃料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 节约使用。 ⑴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硫元素等。 ⑵石油也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元素。将石油加热分馏,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 沸点不同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 ⑶在三大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____________ 2.酒精的学名是,化学式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 做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高粱、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制得酒精,属于 再生的能源。 3.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燃烧发热量高、无污染。目前,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作为 燃料 还暂不能广泛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氢气终将成为主要能源。 4.人们正在开发利用、、、、和等能源,这些能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目标认知 重点词汇 1. pants 裤子 2. sock 短袜 3. shirt 衬衫 4. sweater 毛衣 5. shoes 鞋子 6. skirt 裙子 7. sale 出售 8. dollar 美元 9. color 颜色10. black 黑色11. white 白色12. red 红色13. green 绿色14. blue 蓝色15. yellow 黄色16. big 大的17. small 小的18. short 短的19. long 长的20. help 帮助21. want 想要 22. welcome 不用感谢的

23. example 例子 24. ten 十 25. eleven 十一 26. twelve 十二 27. thirteen 十三 28. fourteen 十四 29. fifteen 十五 30. twenty 二十 31. clothes 衣服32. store 商店 33. come 来34. buy 买 35. price 价格36. sell 卖 重点词组及句型: 1. how much 多少、多少钱 2. what color 什么颜色 3. play a memory game 做记忆游戏 4. come and buy 来买 5. Hua Xing great sale 华兴大促销 6. for girls 对于女孩子们 7. have a look 看一看

1. -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这件T恤衫多少钱? -It’s seven dollars. 7美元。 2.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的忙吗(你想要买什么) 3. 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的? 4. I will take it. 我买下了。 5. 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不必客气。 6. Here you are. 给你。 7.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 Yuan. 我们有红、绿、白体恤衫,只卖18元。 8. Come and buy your clothes at Huaxing’s great sa le. 在华兴大促销活动中来买你的衣服吧。 日常用语: much are these pants 这些裤子多少钱? 2. What color do you want 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3.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的忙吗?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Ⅰ卷(课题1燃烧和灭火) 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3.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4.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5.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7.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8.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9.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2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其中1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多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 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多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合适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严重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严重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严重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严重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纯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严重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 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多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严重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纯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严重性。 六、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七、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8分)请将唯一正确选项的标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目的是 A.利用潮汐能发电B.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C.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D.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2.如图所示的四种消防安全标志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烧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当心爆炸 3.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硫酸冲洗 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将尾气直接排放 C.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足时,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 D.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5.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A.氢气B.酒精C.天然气D.无烟煤 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它是

A.H2B.CO C.CO2D.C 7.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C.通直流电时,电源负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 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D.氯氟烃(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冷剂)是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的祸首 9.把煤做成蜂窝煤是为 A.降低着火点 B.散热面积大 C.方便运输 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 10.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节约型和谐社会。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手关灯,随手关水,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用洗澡水冲洗厕所,用淘米水浇花 D.节约用纸,草稿纸使用时要两面都用 11.酸雨对下列物质的腐蚀作用最小的是 A.汉白玉石雕 B.铜制雕塑 C.铝合金门窗 D.水泥制品 12.蓬溪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创卫”工作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提倡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木筷等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C.将麦秸、油菜杆等全部露天焚烧 D.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13.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 ..的是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 (2)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 主要含 C 元素,此外还含有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 主要含C、H 元素(还含少量S、O、N等元素)的混合物。 3.天然气 (1)组成:主要由C、H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1)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 (2)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 主要含 C 元素,此外还含有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 主要含C、H 元素(还含少量S、O、N等元素)的混合物。 3.天然气 (1)组成:主要由C、H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1)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造成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 生长;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④腐蚀金属及建筑物。 (3)防治:①减少向大气中排放SO2等气体;②开发新能源;③使用脱硫煤或天然气替代煤。 四、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1.能源的分类 (1)根据是否可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 (2)能源类型——根据直接或间接利用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2.清洁能源 (1)氢能源 ①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产物为水;氢气作为未来能源的三大优点: 原料来源广泛,可由水分解制得; 发热量高;产物是水, 不污 染环境; ②氢气作为无污染的能源不能被普及的原因:制取成本高、储存、运 输困难。 (2)乙醇 化学式为C2H5OH ,俗称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3O22CO2+3H2O 。 (3)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小组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理解重点词语。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máo dùn jìn gōng zhāo jià tǎn kè ( ) ( ) ( ) ( ) jí hé wū guī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 ) 2、辨一辨,填空。 驾架 一()飞机打()()驶 坦但担 ()水()是()克 3、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 缩()担()泡() 神()架()攻() 伸()驾()功()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 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 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重点)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难点) 一、自主学习。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合作、探究: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2、理解:“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外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给你有什么 启发?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三课堂检测: 1、根据内容填空: (1)为了更好地自卫,发明家想到了把盾变成();为了更好地进攻,发明家 想到了在铁屋子上();把矛变成();为了更好地行动,发明家想到了把 双腿变成(),于是,他发明了()。 (2)矛的长处,是可以(),盾的长处是可以(),坦克把盾的() 和矛的()合二为一,战场上大显神威。 2、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 1、海水有深有浅。()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 )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 ) 3、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 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 )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 )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 )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 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26、科利亚的木匣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资料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及测试 内容提要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燃料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及其4、知道三大化石燃料,了解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 利用 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复习指导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氧气(或空气 (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 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使用和开发的新燃料:乙醇(绿色能源)、氢气(最清洁燃料) (1)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2019年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word版有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例1】(2019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点拨: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剧烈燃烧,在有限空间里时可能发生爆炸,A 正确;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能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B 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湿抹布隔绝了氧气,C错误;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可隔离可燃物,实现灭火,D正确。 答案:C 【例2】(2019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灾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解析: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火车,A说法正确;遭遇火灾火势较大要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寻求消防人员帮助灭火,B说法正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性质之一,改变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以下,故C说法错误;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避免拥堵造成意外伤害,故D说法正确。 答案:C 【例3】(2019 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评估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 用单元评估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8分,) 1. 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2. 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混合物 B.是一种化工产品 C.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 D.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3. 学校组织学生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篝火晚会结束后,同学们立即用附近的沙土覆盖余火.用上述方法灭火依据的原理是()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4.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 A.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轻酸雨的危害 D.减少了氧气的消耗 5.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了酸雨等环境问题 B.将石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等多种产品 C.作为燃料烧掉获得能源是最佳利用方法 D.化石燃料发生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更多 6. 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面粉厂严禁吸烟 B.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C.城市燃油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火焰 7. 某种新型的防火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主要原因是() A.产生大量的水 B.隔绝了空气 C.降低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8.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图2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9. 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A.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C.厨房内管道煤气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第1页/共7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