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法学作业答案

环境法学作业答案

环境法学作业答案
环境法学作业答案

作业答案

环境保护法作业1

一、单选题

1、(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义理解错误的是(C)。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即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文件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C)。

A、技术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社会性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C)。

A、物

B、精神财富

C、物和行为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4、外国环境法的完备阶段的重要标志是(C)。

A、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

B、法律的“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法渗透

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出现

D、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

5、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C)。

A、1945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6、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A)。

A、宪法

B、民法

C、环境基本法

D、立法法

7、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C)。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

D、环境标准

8、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著作是(A)。

A、《增长的极限》

B、《只有一个地球》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寂静的春天》

9、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B)。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土地利用制度

D、排污许可制度

10、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的是(A)。

A、工业生产布局

B、农业生产布局

C、资源开发布局

D、农业生产布局和资源开发布局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二元论”的说法正确的有(BC)。

A、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尚未明确规定“目的二元论”

B、“二元”是指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C、其前提是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D、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日本都采用了目的二元论

E、它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直接目的

2、对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理解正确的是(ABCD)。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是指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

B、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自然物必须是人们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

C、现阶段太阳还不能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D、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时评的提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客体范围会逐渐扩大

E、空气、风力、光照等既可以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也可以作为具体财产权内容的法律关系如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3、下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BDE)。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定性是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重要的特征

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结合因此它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D、环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中介物

E、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目的是协调人与环境之间关系

4、外国环境法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BD)。

A、宪法中加入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B、加强国家环境管理

C、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D、完善污染防治立法

E、强调预防原则

5、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与发展表述正确的有(AB)。

A、我国最早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B、我国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要比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至少晚一个世纪

C、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工作

D、《明律》和《唐律》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E、中华民国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残缺不全

6、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包括(ABCDE)。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定

B、环境与环境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

D、环境标准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7、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CDE)。

A、它以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定为基础

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在该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是该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规范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

E、环境标准也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BD)。

A、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E、公众参与原则

9、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做到(ABD)。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B、制定环境保护规划

C、实现三种效益的统一

D、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

E、三项建设做到三同步

10、下列制度体现了预防为主原则的有(BE)。

A、限期治理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补办环评制度D、排污收费制度E、土地利用制度

三、判断题

1、同其他法律一样环境法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错)

2、我国环境法关于目的任务的规定属于“目的二元论”。(对)

3、“八大公害事件”发生在环境法的产生阶段。(错)

4、我国首部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的宪法是1982年宪法。(错)

5、环境法律关系调整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错)

6、环境保护基本法在我国的环境法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错)

7、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单行法规中污染防治法占的比重最大。(对)

8、我国宪法和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环境权”。(错)

9、“污染者负担原则”最早是由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提出的。(错)

10、工业生产布局同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布局同自然环境破坏有直接关系。(对)

四、简答题

1、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注意现代化的发展。

任务:(1)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3)协调环境与经济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不是随意确定的不是谁认为某一条重要就可以列为基本原则。它应该是由法律确认的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所体现。

(2)不能把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一般立法、司法原则或其他法律原则混为一谈。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也不同于一般法律规范它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

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性的规范。

五、论述题: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关系。

答: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其特征主要有:(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2)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但决定这种思想关系的除了社会经济基础外还有自然因素;(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具备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称权义主体或权利主体。在我国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

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三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只有物和行为。

环境保护法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B)。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2、“三同时”制度首创于(B)。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D)。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4、在污染控制法中起到支柱作用的制度是(D)。

A、经济刺激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排污收费制度

D、许可证制度

5、环保部门对于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处以的罚款最高额为:(A)。

A、20万

B、50万

C、100万

D、200万

6、能起到正反两面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

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的性质是(B)。

A、资源进口许可证

B、资源利用许可证

C、资源开发许可证

D、资源勘察许可证

9、环境与资源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A)。

A、环境问题成为严重社会公害的时期

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

C、环境保护运动兴起时期

D、二战后的经济告诉发展时期

10、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C)。

A、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污染防治的单行法规中哪些规定了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DE)。

A、《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B、《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大气污染防治法》

E、《海洋环境保护法》

2、下列关于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有(ABD)。

A、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C、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D、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E、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3、我国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BDE)。

A、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B、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

C、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D、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E、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国家环保总局审批下列哪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ABDE)。

A、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

B、核设施

C、外商投资建设项目

D、省一级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项目

E、公务员审批的或者公务员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5、“三同时”是指(ACE)。

A、同时设计

B、同时规划

C、同时施工

D、同时实施

E、同时投产

6、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大致分为(ABCDE)。

A、申请

B、审查

C、决定

D、监督

E、处理

7、下列哪些情形无需缴纳排污费(AB)。

A、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的

B、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

C、排污者因超标排污已经被环保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

D、达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E、达标排放噪声的

8、下列哪些自然资源不能成为集体所有权的客体(BDE)。

A、草原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野生动物资源

E、城市土地资源

9、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规划其内容各不相同但通常都要包括(ABD)。

A、规划的现实基础C、规划的成本收益分析D、为实现目标而要采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B、规划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和分期、分类目标及其分项指标E、规划的可行性

10、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ABCD)。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E、预防性原则

三、判断题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美国。(对)

2、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对)

3、“三同时”是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对)

4、在环境管理中适用最广泛的是建设许可证。(错)

5、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污染者负担”原则的体现。(对)

6、我国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总体规划一个是详细规划。(对)

7、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对)

8、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错)

9、土地使用证属于资源开发许可证。(错)

10、我国针对各种资源都已建立了资源税制度。(错)

四、简述题

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答: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任何建设、开发和规划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和地区上进行因而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特别是控制土地使用权就能从总体上控制各项活动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国土利用规划来实现合理布局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变被动治理的极好方法。对于环境管理来说它是一种积极的、治本的措施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先进的管理制度。

2、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审批程序。

答: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是:①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②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分类管理的名录由环保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我国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也就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设;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程序是:①首先由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签订合同委托评价单位进行调查和评价工作。②评价单位通过调查和评价制作《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价工作要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和报批。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主管环保部门同意后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③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预审。④报告书由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后提交设计和施工。

五、试论环境法中的经济刺激制度。

答:(1)经济刺激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是:在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场合费用和效益即利润的动机支配着经济活动。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是和生产直接联系的一种经济活动。在这里费用和收益的考虑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而就企业用于环境的投资来说企业内部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是不一致的就是说企业治理污染对社会有益企业则要支付费用。如果没有经济杠杆的作用企业会对环境保护缺乏热情。因此有些经济学家主张为了使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在环境管理中应该广泛采用各种经济刺激手段或者把行政、立法与经济刺激结合起来这样比单纯行政管理或法律强制更为有效。

(2)经济刺激的形式及其有关法律规定包括:①财政援助。有些国家对环境保护提供财政援助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治理污染需要较多资金而把全部费用都加在排污者身上或对污染的过分严格的限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从立法上鼓励各种控制污染的努力并给予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②低息贷款。有的国家法律规定用长期低息贷款的办法帮助企业治理污染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财政援助。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用优惠贷款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污染防治和废物综合利用。③税收。如果说财政援助只起正刺激作用税收方式(免税、减税、加税)则可以起鼓励和抑制正、反两种作用。在我国随着经济改革的进行企业由上缴利润已全部改为纳税税收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国家为了通过减税、免税的办法鼓励企业治理污染和综合利用有关法规做了很多具体规定。

六、案例分析题

1、A是一家砷制品厂在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新建了一条三氧化二砷生产线。此后经环保部门责令。A委托B研究所补办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登记表》。报告表结论认为:根据市环境监测站对其区域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得知该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中除砷的含量超标外其他的污染因子均未超标水环境中各污染因子均未超标;由该污染源分析可知该工程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未超标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如严格处理对周围影响不会很大。此报告经省环保局审批批复同意。不久与A厂相邻村庄的村民因为饮用河水普遍出现了砷中毒的症状。此后经政府组织调查发现是A厂的生产线存在重大环保缺陷所致。于是村民们开始向A索赔。A认为生产线存在重大环保缺陷的主要原因是B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中未明确指出所致因此损害应当由B承担。

问题:B是否应为其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错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资的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并对评价结论复杂。这里所谓的负责如果A、B之间事前没有就评价结论错误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进行约定的话应当解释为对评价结论要承担行政上的法律责任。鉴于B并非排污企业即使B的评价报告有错误也不应当向村民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当然在A、B之间可以

根据合同约定由B承担相应的合同责任。

2、A公司在开发利用贮灰场和清运粉煤灰的过程中对清运作业监督不力致使10吨粉煤灰被倾倒B河造成水体污染。当地环保部门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排污收费的规定对该厂罚款5万元同时征收排污费20万元。A厂不服认为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环保部门不能在罚款的同时征收排污费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环保部门能否在罚款的同时征收排污费?

答:可以。因为征收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不是行政处罚不以违反行政法律法规为前提条件与行政处罚行政不同适用条件也不同二者并不相互排斥因此因违法排污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事业单位仍然应当依法缴纳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

环境保护法作业3

一、单选题

1、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C)。

A、控制石油型污染

B、控制特殊型污染

C、控制煤烟型污染

D、控制低空污染

2、大气污染排放收费制度可以表述为(D)。

A、达标、超标双重收费的制度

B、超标收费的制度

C、排放即收费的制度

D、达标排放收费超标排放违法

3、下列关于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制度错误的是(A)。

A、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但是如果其达标排放即无需限期治理

B、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实行限期治理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

C、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而不考虑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超标

D、对设立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并且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施行前排污单位已经建成的设施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则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都要实行限期治理

4、下列有关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C)。

A、总量控制的推行势在必行C、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目前以总量控制为主

B、有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D、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内(含两控区)实行排污许可并按排放总量核定收费的制度而不执行一般污染物排放的排污收费制度

5、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的是(C)。

A、江河

B、湖泊

C、海洋

D、水库

6、率先规定在污染防治方面实行总量控制制度的法律是(C)。

A、《大气污染防治法》

B、《海洋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噪声污染防治法》

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本行政区域内向该

水体排污的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对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该单位:(C)。

A、排污许可证

B、特殊排污许可证

C、普通排污许可证

D、临时排污许可证

8、海洋倾倒废弃物的主管部门是(C)。

A、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D、海军

9、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法律规定有权采取强制措施的部门是(C)。

A、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环保总局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D、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10、关于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禁止性规定错误的是(D)。

A、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废弃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倾倒

B、禁止在海上焚烧废弃物

C、禁止在海上处置放射性废弃物或者其他放射性物质

D、禁止向我国领海倾倒任何废弃物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政管理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有(ADE)。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质量环境达到规定标准

B、国家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

E、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管理

2、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确定的一类区是(AB)。

A、自然保护区

B、风景名胜区

C、文化区

D、居住区

E、一般工业区

3、下列关于大气环境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有(BCDE)。

A、向有地方标准和国家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国家排放标准

B、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C、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有规定的醒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但是都要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由于机动车船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应一律适用国家标准

E、当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4、我们通常所说的“两控区”指的是(AD)。

A、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B、粉层控制区

C、二氧化碳控制区

D、酸雨控制区

E、氮氧化物控制区

5、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BE)。

A、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但达标排放则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具

体由该市人民政府作出规定C、《水污染防治法》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规范中率先规定实行总量控制制度D、为加强对具有特殊价值的水体保护在生活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E、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如在保护区附近新建排污口必须保证水体不受污染

6、对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解决方式正确的有(AE)。

A、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B、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协商解决

C、均由国务院协调解决

D、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协商解决

E、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解决

7、排污者无需对水污染的损失承担责任的情形有(ABCE)。

A、水污染损失由第三者故意引起的

B、水污染损失由第三者过失引起的

C、水污染损失由于受害者自身的责任引起的

D、水污染损失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

E、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水污染损失的

8、下列关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和适用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

B、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

C、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D、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牌坊标准

E、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存时应当优先执行国家标准

9、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正确的有(ABCDE)。

A、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B、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全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E、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及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10、海洋倾倒许可证分为:(BCD)。

A、特别紧急许可证

B、紧急许可证

C、特别许可证

D、普通许可证

E、一般许可证

三、[判断题

1、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属于石油型污染。(错)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两类。(错)

3、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需报国务院备案。(错)

4、《大气污染防治法》率先规定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对)

5、《水污染防治法》率先规定了总量控制制度。(错)

6、向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对)

7、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权属于国务院。(错)

8、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类水体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对)

9、海洋倾倒废弃物的主管部门为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错)

10、海洋倾倒废弃物许可证分为紧急许可证、临时许可证和普通许可证三类。(错)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答: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实行限期治理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而不考虑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超标。另一类是对设立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并且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前排污单位已经建成的设施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则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都要实行限期治理。

2、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不得从事哪些活动?答: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不得从事以下活动:禁止向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体排放污水。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

五、论述题

试述我国的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

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技术、社会等条件采取向水污染物排放源分配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形式将一定空间范围内水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数量控制在水环境质量容许限度内而实行的一种污染控制方式。它是针对水污染物浓度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在污染源密集状况下无法保证水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而提出和发展的一种污染控制方式。我国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了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其适用范围是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其总量控制的对象是重点污染物即影响水环境质量目标实现的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决定权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目前我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什么污染物、许可污染物排放量、许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的一项法律制度是对排污者排污实施许可的一项环境管理手段。以往在污染源整治过程中只对排放浓度进行控制不能从总体上解决污染问题只有对一些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放总量控制发放排污许可证才能改善整个区域环境质量具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环境质量要求确定不同污染源削减不同污染物排放量。

六、案例分析题

1、A厂是甲市一家化工企业主要生产氯酸钾。该厂1992年兴建企业向环境排放的废气大量增加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经调查确认该厂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超过该市的排放标准。问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A厂应承担什么行政责任?

答: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3条之规定可以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对A厂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2、甲市A企业根据甲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线本市D河排放污染物该市B企业在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不符合甲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向D河排放污染物该市C企业超过该市污染物排放标准向D河排放污染物。大量的长期的排放污染物导致该河流污染十分严重用该河河水养殖鸡鸭的养殖户损失惨重。

问题:(1)根据我国的水排污费的规定A、B、C三企业分别要缴纳什么排污费?

答:A企业应缴纳正常排污费B、C企业还应征收超额排污费。

(2)这些受到财产损失的养殖户可以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

答:这些受到财产损失的养殖户可以通过与排污企业协商获得损失赔偿也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排污企业获得赔偿。

环境保护法作业4

单选题1、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机关是(A)。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2、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报警器必须符合哪个部门的规定(C)。C、国务院公安部门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D)。D、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4、被称为“固定噪声源”的是(C)。C、工业噪声源5、对违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由下列哪个部门决定限期治理(B)。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6、转移固体废物出省级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必须经下列哪个部门批准(A)。A、接受地的省级政府环保部门7、对违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后被责令限期治理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下列哪个部门决定其停业或者关闭(D)。D、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D、限制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9、放射性污染防治立法所要控制的对象是(C)。C、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以及从事放射性活动的人为活动10、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应当首先(B)。B、减量化

二、多选题

1、按污染源的种类划分环境噪声可以分为(ABCDE)。

A、工业噪声

B、交通噪声

C、施工噪声

D、社会生活噪声

E、自然噪声

2、下列关于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表述正确的是(BC)。

A、有环境噪声就一定有环境噪声污染

B、有环境噪声未必有环境噪声污染

C、有环境噪声污染就一定有环境噪声

D、有环境噪声污染未必有环境噪声

E、两者是等同的

3、下列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是(ABD)。

A、某企业不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B、某企业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

C、某人在卡拉OK厅高声唱歌

D、某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E、空军在沙漠里进行轰炸训练发出巨大的声响

4、对固体废物实行的三化原则是指(BCD)。

A、再生化

B、无害化

C、减量化

D、资源化

E、有效化

5、与一般固体废物相比危险废物要执行下列哪些特别的管理制度(BC)。A、清洁生产制度B、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标识制度C、经营许可制度D、转移管制制度E、计划生产制度

6、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BCDE)。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

B、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和其他清洁能源

C、从生活垃圾中挥手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用不得用于生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

D、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指定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

E、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7、下列哪些地方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和场所(ABCE)。

A、自然保护区

B、风景名胜区

C、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D、基本农田保护区

E、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8、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包括(ABC)。

A、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B、全过程管理

C、分类管理

D、排污收费

E、则恩承担制度化

9、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所谓“危险化学品”系指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规定的分类标准中所列的(ABCDE)。

A、爆炸品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

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E、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0、涉核单位是指(ACE)。

A、核设施营运单位

B、国家核安全局

C、核技术利用单位

D、卫生部门

E、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

三、判断题

1、对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小型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内授权其环境保护部门决定。(对)

2、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的噪声包括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设施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以及自然噪声。(错)

3、建筑设施噪声被称为“固定噪声源”。(错)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的“三化”原则是指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对)

5、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也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

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危险废物的需要经过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错)

7、《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和危险废物。(错)

8、从法律控制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和农药两大类。(对)

9、我国的《农业管理条例》对农药的生产、经营作出了规定但未对农药的使用作出规定。(错)

10、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对)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环境噪声?什么是环境噪声污染?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为界限来界定和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对于在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以内排放的噪声可以称为环境噪声;对于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排放噪声及其产生了干扰现象的则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2、简述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对全过程管理原则的规定。

答:全过程管理原则是指对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直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实行一体化的管理。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从第15条到第19条对贯彻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作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定。首先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其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最后对于可能成为固体废物的产品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纳的包装物。五、论述题

试述我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

答: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所谓危险特性主要是指毒害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疾病性、放射性。关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还需要执行下列特别规定:⑴实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制;⑵实行危险废物识别标志;一般而言在危险废物的识别标志上除了要标注明显具有警告性、针对性的通用图案外还应当简要记载危险废物的名称、种类及其危险特性的文字说明。⑶实行危险物经营许可证。为了便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危险废物的经营状况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报登记。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⑷关于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对于

不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称为行政代处置。有关的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予以承担。⑸有关危险废物发生污染事故时的强制应急措施和处理规定:1998年2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共包含47类危险废物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标志上要注明警告性图案针对性图案危险废物的名称、种类及其危险特性。

六、案例分析题

1、张某认为距自己家附近10米处的一家橡胶厂每日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根据当地环境监测站的噪声测试报告表明:环境噪声并未超标。问题:

(1)本案有无构成环境噪声污染?为什么?

答:没有。因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为界限来界定和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对于在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以内排放的噪声可以称为环境噪声;对于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排放噪声及其产生了干扰现象的则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2)张某可以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救济?

答:张某因环境噪声干扰而出现妨害或损害等纠纷的可以依照《民法通则》中“相邻关系”的原则与规定向法院提起以橡胶厂为被告的环境噪声损害赔偿之诉。

2、A冶炼厂在未经有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先后两次与无处理能力的B公司签订处理有毒废渣的协议书这些废渣含有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等10多种有毒物质322吨。B公司将这些废渣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倾倒在C区域内造成C区域的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由于污染废渣数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有毒物质含量高以及重金属等难讲解性和砷的高毒性造成的污染程度大、危害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给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危险对国家财产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问题:请指出A冶炼厂和B公司的违法之处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答:A冶炼厂未经有关部门同意擅自处置危险废弃物违反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31条第二款“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和第49条第三款“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之规定;B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9条第二款“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之规定。A冶炼厂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1)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有关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处置的;…(2)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3)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或者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单位犯本条罪的处以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B公司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1)第六十五条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2)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3)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或者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单位犯本条罪的处以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单元

法律文书复习题

一、填空 1.监狱文书的制作者和使用者必须是。 2.罪犯暂不收监通知书的结构形式与罪犯不予收监通知书大致相同,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不予不予收监和暂不收监的不同。 3.暂予监外执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人民法院决定的,适用于罪犯被交付执行前;第二种是决定的,适用于正在监狱内服刑的罪犯。 4.罪犯离监探亲分特许离监探亲和离监探亲两种; 5.凡是一纸多联的执法文书,在每联的中间连线处应填写,并加盖公章。 6.表格式执法文书,填写时不应留有栏。 7.罪犯入监登记表在收押罪犯时使用。 8.准予罪犯离监探亲,是对罪犯附条件的一种措施。 9. 不能单独构成假释的条件,也不是假释建议书的必备内容。 10.现场勘查记录的主体是。 11.罪犯入监登记表在收押罪犯时使用。 12. 不能单独构成假释的条件,也不是假释建议书的必备内容。 13.建议减刑的即减刑的法定条件。 14.狱内案件立案表中是对监狱本年度刑事案件所编的序号 二、判断 1.部分执法文书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执法文书骑缝线处的发文字号中,年份和序号要求用数字汉字的大写形式书写。() 3.从罪犯收监开始到被依法释放,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制作相应的执法文书。() 4.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其中主旨、材料属于形式要素,而结构、语言属于内容要素。() 5.对罪犯使用戒具或关押禁闭,是两种性质相同的执法行为。() 6.罪犯不予收监通知书和暂不收监通知书均是一纸两联的填写式执法文书。( 7.罪犯物品保管收据只针对非生活用品的管理,日常用品管理不填入此表。() 8.建议减刑建议书的事实结论即建议减刑的法定条件。() 9.对既有新犯之罪又有漏判之罪的同一犯罪主体的犯罪行为应合并起诉。()10.司法笔录中可以使用速记符号、拼音文字,但不得事后追记、补记或誊写1.罪犯不予收监通知书和暂不收监通知书均是一纸两联的填写式执法文书。() 3.个别谈话记录在文体上属于工作笔记类。() 4.为严守机密,在文书中对狱内耳目一律使用代号,而不允许使用真名。() 5.现场勘验检查笔录是以现场勘查记录为主。() 6.凡是一纸多联的执法文书,在每联的中间连线处应填写发文字号,并加盖公章。 三、单项选择 1.下列监狱起诉意见书的发文字号,写法正确的是() A:(2009)×监起字第8号 B:×监(2008)起字第8号 C:(98)×监起字第8号 D:(1998)×监字第8号 2.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假释应提请()裁定。 A:最高人民法院 B: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 C:基层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环境法》作业考核试题

环境法 一论述题 (共4题,总分值40分 ) 1. 论述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0 分) 答:总量控制制度;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海洋污染事故应急报告制度;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者通报,并向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是指依据海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定条件,界定海洋利用的主导功能和使用范畴。此外,我国其他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已实行的一-些制度,如”三同时”制度、落后设备强制淘汰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申报制度、现场检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环境监测制度等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都有规定。 2. 论述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措施。(10 分) 答: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具体地讲,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水污染防治工作涉及水利、卫生、地质、市政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还须要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卫生行政、地质矿产、市政管理和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所谓“结合各自的职责”是指水利管理部门要结合水资源保护、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地质矿产部门要结合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卫生保健、卫生防疫的管理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饮用水源、医院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市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排入下水道污水和其他城市生活污水实施监督管理;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要结合江河整治工作和对有关方面的协调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跨地区的江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3. 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10 分)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D

10、对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称为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2、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是年颁布的。() A、1972 B、1979 C、1989 D、1992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固体废物污染规定的管理原则 包括() A、“三化”原则 B、全过程管理原则 C、综合管理原则 D、分类管理原则 4、我国的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A人均占地少B总体质量差 C资源匹配失衡D后备资源不足 5、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适用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 )。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D、责令停业关闭 6、《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噪声污染”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 )。 A、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 B、有些远离居住点的工厂产生的超标噪声 C、该噪声对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D、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7、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A多数地区是煤烟型污染 B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危害严重 C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高 8、《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9、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内水、领海 B、专属经济区 C、毗连区 D、大陆架 10、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A国际条约B国际惯例 C一般法律原则D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 2、环境法律关系: 3、“三同时”制度:

法律文书试题

课程代号:00262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 题分16181010361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法律文书 2.提请批准逮捕书 3.民事裁定书 4.仲裁裁决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起诉意见书是指公安机关对_______________的案件,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依 法向____________提出起诉建议和要求的文书。 2.不立案通知书,是______________对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依法决定不 立案时,为通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所制作的文书。 3.抗诉书是国家检察机关行使____________职权的重要工具。 4.刑事判决书尾部应向被告人交代上诉权、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民事裁判文书所要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方 面的问题。 6.人民法院处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时所使用的法律文书是民事__________。

7.公证文书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__________的申请,依法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和 法律意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 8.仲裁文书是指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的申请,按照仲裁程序规则,处 理争议的事实和权利义务关系所制作和使用的文书。 9.起诉状是指______________、案件的原告人或______________自诉案件的自诉 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或指控被告的诉状。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 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按文书的制作机关分类,不能包括进去的是() A.公安机关的法律文书 B .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 C.仲裁机构的法律文书 D. 诉状类文书 2.下列几项,属公安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的是() A.起诉意见书 B. 立案决定书 C.不立案通知书 D. 批准逮捕决定书 3.立案决定书() A.是公安机关制作的 B. 是人民检察院制作的 C.是国家安全机关制作的 D. 是人民法院制作的 4.下列关于抗诉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人民检察院制作的 B. 民事抗诉是对生效裁判的抗诉 C.行政抗诉是对未生效裁判的抗诉 D .它是法院重新审判的法定依据 5.下列属于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主要法律文书的是() A.刑事裁判文书 B .公函 C.通知 D. 公告 6.人民法院需用栽定处理的问题是() A.判定甲乙之间的婚姻纠纷 B. 判定甲乙所签合同的效力 C.对申请撤回上诉的处理 D. 确认某甲有无继承权 7.下列几项,属经济公证书的是()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 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9.垃圾成灾 10.有毒化学品污染 四、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表现形式的总和 (二)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 2.综合性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法是—个高度综合化的法律部门;相关法律部门的交叉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则为这种综合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法律文书(上机模拟试题)

法律文书(模拟试卷) (共 11 题) 部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判决书确定统一格式和写作内容始自( D )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的送达对象是( ) A 上一级仲裁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3、 在第一审刑事判决中,被告人的住址应当写住所所在地,住所所在地宇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写( A ) A.经常居住地 B.住所所在地 C.住所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 D.住所所在地和经常所在地 4、 监狱制作的对罪犯刑事判决提请处理意见书,送达的机关是( C ) A 、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 C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D 、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 5、 去报候审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制作的法律依据是( B ) A.刑法 B.刑事诉讼 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 6、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2007年立案的第 99 号刑事案件,其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得案号应当表述为( ) A. (2007)海淀初字第 99号 B.(2007)京刑初字第99号C.京刑初字(2007)第99号D.海刑终字(2007)第99号 二、简答题: 7、什么是仲裁答辩书? 答:仲裁答辩书,就是仲裁案件的被诉人为维护自己利益,针对申请人仲裁申请书所列事实和请求,进行答复和辩驳时出具的 书面材料。 8、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理由部分应当写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判决执行过程中,为解决程序问题而作出的书面决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138条的规定,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事实部分应当写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判决认定的 事实和证据。 9、 什么是刑事赔偿决定书? 答:刑事赔偿决定书,是指各级人民检察院在对赔偿请求人提出的刑事 三、写作题: 10、 刑事自诉状 自诉人杨三英向xX 聿师事务所律师 XX 求助,要求代为拟写一份刑事自诉状。 根 据下列案情 ,按照《法律文书教程》中的要求 ,拟写一份刑事自诉状 . 自诉人杨三英向XX 律师事务所律师徐 XX 求助,要求代为拟写一份刑事自诉状 人民法院控告被告人 ,要求法院依法严惩 .自诉人杨三英述称 :被告人牛珍珠是自诉人杨三英的儿媳妇 ,自嫁到朱家与自诉人之子朱大明结 婚以来 , 一直不孝敬自诉人 , 近年来对自诉人态度日趋恶劣 , 发展到以种种手段虐待自诉人 . 先说 200. 年 2 月 6 日发生的事 , 这一天自诉人的 儿子朱大明早上刚离家出差去上海 (注:是与同事XXX —起去上海的?去上海是为村办工厂购买生产原料的 ,即买做皮鞋的牛皮和麻绳等原材 料), 被告人即命令自诉人打扫室内外卫生 ,而她自己却去打麻将 ,因手气不好 ,打牌输了钱 ,中午回家便拿自诉人出气 ,说:"骂人不对 ."被告 人说:" 你还敢顶嘴 630借口打扫得不干净 ,对自诉人破口大骂 .自诉人批评 ,看我怎么收拾你个老东西 !" 于是,被告人便顺手操起扫把乱打自 诉人七八下 ,接着又捡起一根约 3 尺长的小木棍 ,使劲打自诉人的头部 ,结果将自诉人打得头破血流 ,幸亏这时村长王义火 ,治保主任赵;} X 路过当事人家门口 ,上前制止了被告人的暴力伤人行为 ,才使自诉人免遭更重的虐待 .村长派人送自诉人到镇医院治疗 ,头部伤口约 4 厘米, 缝了8针.被告人打自诉人并非这一次 .1999 年就动手打了自诉人 3次,其中较严重的是 1999年11月 11 日的一次.这一天,自诉人的儿子因 公外出有事 ,中午吃饭时被告人命令自诉人吃剩饭 ,自诉人说剩饭是冷的 ,晚上热一下再吃 ,于是盛了一碗新煮的米饭吃 .被告人见自诉人不 服从自己摆布 , 大为恼火 , 上前就打了自诉人两个耳光 , 还揪住自诉人的头发 , 把自诉人的头往墙上撞了两下 , 正巧邻居张 XX 大婶来借东西 , 见此情景 , 前去劝解 , 才制止住被告人行凶 . 被告人好吃懒做 , 爱好打麻将 , 自诉人批评她 , 于是就怀恨在心 , 就虐待自诉人 . 近年来先是辱骂 自诉人 , 在精神上折磨自诉人 ; 后来在生活上虐待自诉人 , 让自诉人吃剩饭剩菜 , 甚至不让吃饱 , 鱼肉等菜藏起来不让自诉人吃 ; 现在发展到 用凶器殴打自诉人 . 律师认为 , 被告人不仅从生活上 , 精神上虐待自诉人 , 而且连续数次动手殴打自诉人 , 其虐待行为情节恶劣 , 触犯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已构成虐待罪 ,且手段凶狠 ,后果比较严重 .为了维护自诉人的人身权利 ,使其免遭更严重的 虐待,应当对被告人依法从严惩处 .于是代为拟写了一份刑事自诉状 . 自诉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有 : 1. 村长王XX,治保主任赵XX 书写证明材料各一份,证明被告人打破自诉人头部属实 ; 2. 镇医院诊断书一份 , 证明自诉人头部被木棍打伤 ; 赔偿请求,作出赔偿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 ,,,,,, 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弄、拘役或管制。 ,控告被告人牛珍珠犯虐待罪,并于2000年2月16日到XX 县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人类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所有能够对人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由此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害影响。【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如地震、洪涝、干旱等;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指因为人为的因素,使某些物质或能量进入环境之中,引起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并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现象。 生态环境污染,又称“环境破坏”,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度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引起某种或某几种环境要素发生数量减少、形态改变、质量降低,导致这些环境要素固有的环境功能弱化或丧失,从而使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现象。 两者之间的联系:既有区别也有共同点。从差异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生产和生活的排放环节,而环境破坏则主要产生于人类对环境要素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更多地表现为对环境要素性质上的改变,而环境破坏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形态的改变。共性:两者最终都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固有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现实中不可能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进行截然的划分。】 环境问题的产生:农业文明时期(农耕火种)——产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趋严重)——20世纪8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开始逐渐表现为全球性的影响) 产生根源: 哲学根源:柏拉图、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其中,笛卡儿的“主客二分”对于确立人的主体性和科技的发展的确发挥了进步的历史意义,但他忽视了大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盲目的、肆无忌惮的征服和改造。 宗教根源:基督教:只要为了人的利益,征服和掠夺自然是天经地义的。 伦理学根源:自然界只有工具价值,没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价值仅是满足人类永无止尽的欲望。 技术根源:技术发展的不足&对技术的滥用 经济根源:1.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的非排他性(负外部性即人们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不利的影响)/2.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3.经济的贫困化(缺乏资金和技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因过度开采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的贫困化) 环境保护:指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理解【1.具有法的一般属性——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保障实施的/ 2.调整的是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3.是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010-09-03 10:19:07 阅读2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 课程代码:0022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3.环境污染: 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的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4.动植物检疫: 是指为防止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和外来物种的侵入而对特定区域或者进出特定区域的动植物和其他物品实施的调查、检测、检验和监督活动. 5.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在国际法上,国际环境合作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应该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包括( D )。 A.太阳 B.人工培育的良种 C.马戏团里的驯兽 D.自然遗迹 2.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 C )年颁布的。 A.1979 B.1982 C.1989 D.1990 3.关于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国际上大多认为不包括( C )。 A.治理污染源费用 B.恢复被污染的环境的费用 C.排污费 D.环境污染受害者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赔偿费用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先产生于( B )。 A.中国三同时制度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5.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哪类许可证?( D )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6.关于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不正确的是( B )。 A.确认取得 B.强制取得 C.授予取得 D.转让取得

法律文书写作试题及答案

法律文书写作试题及答 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文书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法律文书的程式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固定化;二是用语 A.法律化B.成文化 C.标准化D.书面化 2.人民法院第二审行政判决书的尾部应当写明 A.本判决为终审判决B.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C.本判决作出后立即生效D.本判决作出后可在十五日内提出申诉 3.公安机关对接受的刑事案件正式开展侦查活动的合法依据是 A.呈请破案报告书B.呈请立案报告书 C.立案决定书D.呈请拘传报告书 4.监狱起诉意见书移送的机关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监狱管理机关D.公安机关 5.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第56号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案号应写为 A.(2007)保刑终字第56号B.保刑终字(2007)第56号 C.保刑(2007)终字第56号D.保刑终字第56号(2007) 6.辩护人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庭上当庭所做的系统性发言,称为 A.代理词B.公诉意见书 C.法律意见书D.辩护词 7.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判决执行过程中,为解决程序问题而作出的书面决定是 A.民事判决书B.民事裁定书 C.民事调解书D.民事决定书 8.第一审民事调解书的尾部应当写明 A.本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B.本调解书送达后,即与生效的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C.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D.本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9.讯问笔录正文的记录方法是 A.议论式B.问答式 C.叙述式D.说明式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 点整理 https://www.doczj.com/doc/21804235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 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

环境法学试题

环境法学试题 一、选择题(多选)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有哪些(ABCD)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公益性 D、科学技术性 2、、以下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的内容的就是( ABD )。 A、土地利用规划法 B、环境污染防治法 C、环境标准 D、自然保护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哪些(ABCD) A、协调发展的原则 B、预防为主的原则 C、环境责任原则 D、环境民主原则 4、以下哪些就是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BC)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 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受体 5、在以下情况下,根据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环境污染侵权人能免责的就是(BCD) A、受害人无过失引起 B、不可抗力因素 C、第三者的过失引起 D、受害人自身引起 6、环境犯罪的特点有哪些(ABCD) A、犯罪行为就是直接针对环境资源进行的; B、犯罪后果严重; C、犯罪主体大多为法人; D、环境犯罪大多带有民事责任。 7、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构成要件(ABC) A、行为人的违法行为。 B、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C、行为的危害后果 D、受害人与事故具有因果关系 8、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危害后果与主观因素,会有以下哪几种的法律制裁(ABC)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安全责任 9、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ABCD) A、放宽起诉资格 B、实行因果关系推定 C、举证责任倒置 D、延长诉讼时效。 10、以下有关法律效力大小的说明中哪些就是正确的(ACD) A、国家环境法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 B、我国参加与批准的国际环境法效力低于国内环境法效力。 C、特别法效力高于普通法效力 D、新法的效力高于旧法效力。 11、下面属于法律的特点:(ABCD) A行为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B普遍的约束力 C权利与义务 D国家的强制力保证 12、下面属于生态基本规律:(ABCD) A物物相关率 B相生相克率 C能流物复率

2018年4月法律文书写作试题和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文书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 0026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法律文书的语言文字必须做到 A.表达全面、寓意深刻 B.表意精确、解释单一 C.高度概括、客观公正 D.如实准确、章法多样 2.取保候审决定书属于公安机关侦查文书中的 A.强制措施类文书 B. 立案破案类文书 C.调查取证类文书 D.侦查终结类文书 3.第一审民事调解书的尾部应写明 A.本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B.本调解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 C. 本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D.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4.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各项法律属于 A.诉讼法律文书 B.规范性法律文书 C.非诉讼法律文书 D. 非规范性法律文书 5.人民检察院制作起诉书时,凡是涉外案件,标题中各级人民检察院名称前均应写明以下字样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涉外公诉案件 C.涉外刑事案件 D.涉外起诉案件 6.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定的逮捕条件,依法批准逮捕时制作的文书是 A.逮捕决定书 B.批准逮捕决定书 C.逮捕通知书 D.立案决定书 7.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判决结果,宣告被告人无罪的,应当表述为 A.宣告被告人XXX无罪 B.被告人XXX无罪 C.判决被告入XXX无罪 D.被告人XXX无罪释放 8.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尾部应交待判决的法律效力,具体表述为 A.本判决为生效判决 B.本判决为生效判决,不得上诉 C.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D.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9.第一审民事判决书中诉讼费用的负担属于文书中的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和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 部门::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法》知识题库

环境保护法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 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 2.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错) 3. 新环保法规定:一切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错)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 5. 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保护宣传日。(错) 6.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对) 7.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错) 8.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 9.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对) 10.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对) 1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对) 1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对) 13.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对)

法律文书名词解释

法律文书名词解释 1.法律文书:指我国司法机关(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缉私机关,检察院,法院及监狱等机关,下同),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自用或代书的法律文书的总称. 2.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指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受理刑事案件的材料经过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报请领导审查批准是否立案的法律文书. 3.呈请拘留报告书:指公安机关依法急流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由案件承办单位拟写出呈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的报告类文书. 4.提请批准逮捕书:是公安机关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时制作的一种法律文书. 5.通缉令:指公安机关依法通缉罪犯该逮捕而在逃的或则被拘留,逮捕后逃脱的犯罪嫌疑人以及从监狱中逃跑的罪犯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6.起诉意见书:指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想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时制作的一种文书. 7.立案决定书:人民检察院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应由本院决定立案侦查时所制作的文书. 8.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制作的文书. 9.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就是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逮捕条件,决定不批准逮捕时所制作的文书. 10.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 11.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经侦查或审查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应当交付审判,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文书. 12.公诉意见书:是出席第一审法庭的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院,在法庭调查结束后,依法首先发表的支持公诉的书面意见. 13.要求复议意见书:是公安机关认为同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决定或不起诉决定有错误,依法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其决定重新复议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14.民事(行政)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关于法律监督的规定,对确有错误并已生效的民事(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向有关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审予以纠正时所制作的文书. 15.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案件,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或者建议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确认被告人有罪或无罪,构成何种罪名,适用何种刑罚或免除处罚而作出的书面决定. 16.第二审刑事判决书: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受理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或者公诉机关就第一审判决提出抗诉的刑事案件后,经审理查明原判决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或者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二审查清事实后依法该判时作出的书面决定. 17.第二审刑事裁定书: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在第二审程序中,为解决有关和部分实体问题而作出的书面决定. 18.第一审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普通程序的规定,依法组成合议庭对一审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后,就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依照有关实体法的规定,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19.民事调解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调解,根据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解决纠纷协议而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 20.民事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行使审判权,就解决诉讼程序方面的问题依法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21.刑事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 22.第二审民事判决书:是指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案件,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 第二审程序,经审理终结后,依法作出维持或者改变第一审民事判决的书面决定. 23.第一审行政判决书: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对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审理终结后,依照法律,法规,参照有关行政 规章,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 处理决定. 24.监狱法律文书:指我国监狱(含未 成年犯管教所)在对判处死刑缓期二 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 执行刑罚和教育改造过程中,根据国 家法律和监管规定,依照法定程序, 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 文书总称. 25.罪犯入监登记表:指监狱记载新 入监罪犯基本情况的表格类文书. 26.提请减刑建议书:是监狱依法在 对服刑改造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 现且已执行符合法定要求的刑期的 罪犯,提请法院审核裁定减刑时而制 作的一种文书. 27.提请假释建议书:是监狱依法对 服刑改造期间的罪犯符合法定假释 条件的,建议法院审核裁定假释时制 作的一种文书. 28.监狱起诉意见书:指监狱对罪犯 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或者了判决时所 没有发现的罪行,认为需要追究刑事 责任,提出起诉意见,移送人民检察 院审查决定时所制作的一种文书. 29.对罪犯刑事判决提请处理意见书: 是监狱在刑罚执行中,如果认为判决 有错误,或者根据罪犯申诉,认为判 决可能有错误的,依照法定程序,提 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时 所制作的一种文书. 30.律师实务文书:指律师在开展业 务活动过程中,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 制作和使用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各种 法律文书的总称. 31.民事、行政起诉状:指公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 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 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 起民事、行政诉讼时所制作并使用 的法律文书. 32.刑事自诉状:指刑事自诉案件的 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 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33.反诉状:指民事案件或刑事自诉 案件的被告、被告人,针对原告或自 诉人指控的同一纠纷事实或行为事 实,提出相反指控内容的法律文书. 34.民事再审申请书:指民事案件的 当事人认为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有 错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请求再 审的法律文书. 35.刑事申请书:指刑事案件的当事 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 误而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时制作并 使用的文书. 36.支付令申请书:指债权人以要求 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为内容, 请求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想债 务人发出催促债务人履行支付义务 命令的法律文书. 37.公示催告申请书:指票据持有人 在票据被盗,遗失和灭失的情况下, 为使票据上标示的权利与实际权利 相分离,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得以依法 重新确认,申请人民法院以公告的方 式限期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在 逾期不申报时,判决利害关系人丧失 该项权利的法律文书. 38.答辩状:指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 或被上诉人根据民事,行政起诉状, 刑事自诉状或民事,行政,刑事上诉 状的内容,针对原告,自诉人提出的 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 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 驳的法律文书. 39.上诉状:指诉讼当事人不服人民 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 定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 起上诉,请求撤消,变更原审裁判或 请求重新审理的诉讼文书. 40.强制执行申请书:指法律文书中 确认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在应当 承担义务的对方当事人拒绝履行义 务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的 申请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法律文书. 41.宣告失踪申请书:指符合宣告失 踪法定条件的公民的利害关系人,依 法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请求从法律上 确认并宣告该公民失踪,并为其设定 财产管理人的法律文书. 42.宣告死亡申请书:指符合宣告死 亡法定条件的公民的利害关系人依 法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请求从法律并 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法律文书. 43.民事授权委托书:指民事诉讼活 动当事单方面出具的,明确代理律师 在代理委托人参加民事诉讼过程中 的代理权限的法律文书. 44法律意见书:指律师应当事人的 要求,针对某项非诉讼法律事务,根 据掌握的事实和材料,运用法律进行 阐述和分析,作出肯定或否定结论后 出具给当事人的书面意见. 45.律师见证书:指律师所在的律师 事务所应当事人的要求,指派律师依 法对其亲眼所见或亲自审查的法律 事件或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 行证明并出具的一种文书. 46.收养协议书:指收养人与送养人 之间为确立收养人为养父母与养子 女之间亲属关系而订立的书面协议. 47.书面遗嘱:是公民生前处分自己 的财产或者其他事务,并于死亡十发 生法律效力的这种法律行为,以文字 形式加以确认的文书. 48.仲裁: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 或发生后,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将争议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方审 理,并由第三方作出对争议双方均有 法律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 的制度和方式. 49.仲裁文书:是仲裁法律关系主体 在仲裁活动过程中依据我国<仲裁 法>和仲裁规则制作的具有法律效 力的文书. 50.仲裁协议书:是各方当事人自愿 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将来可能 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书面协议. 51.仲裁申请书:是平等主体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已发生了合同 纠纷或其他财产权利纠纷,当事人根 据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 协议中所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提出仲 裁请求,要求该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 解决纠纷的文书. 52.仲裁答辩书:是仲裁案件的被申 请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针对申请人 在仲裁申请书所提出的仲裁请求及 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所作出的书面答 复与反驳. 53.仲裁调解书:是由仲裁庭制作的, 记录当事人之间调解协议内容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54.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根据查明 的事实和认定的证据,对申请人提交 仲裁的请求事项依法作出的予以支 持或驳回,或分支持,部分驳回的书 面决定. 55.公证文书:是国家公证机关按照 法定程序办理公证业务时所制作的 各种具有国家证明效力的法律文书 的总称. 56.公证申请书:即当事人请求公证 机关对一定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或 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予以公证的申请 文书. 57.合同公证书:指公证机关依法证 明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农 村村民,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为了实 现一定的经营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 务关系而达成协议的证明文书. 58.继承公证书:指公证机关依法证 明当事人根据我国继承法产生的继 承法律关系的法律文书. 59.亲属关系公证书:指申请人向公 证机关请求确认其与关系人之间确 实存在某种亲属关系的证明文书.其 目的是确认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及 其发生的有法律意义事实的合法性. 60.笔录:在法律活动中,凡是以实录 的性质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均可被 统称为笔录. 51.辩护:是被告人的一种诉讼权利, 除本人可以辩护外,也可以委托律师 或法律所允许的他人为自己辩护. 62.辩护词:是在人民法院审理刑事 案件时,被告人的辩护人为了维护被 告人的合法权益,当庭发表的系统性 法庭发言. 63.代理词民事:指行政案件的原被 告,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以及刑事附 带民事案件的原被告委托的诉讼代 理人,在法庭审理阶段,为维护其所 代表的洋方的合法权益,发表的指控, 答辩的系统发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