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中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脑中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脑中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脑中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脑中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在老年人群体中脑中风比较常见,有些老人对病症产生恐惧,会担心脑中风能否治好。那么,脑中风能治好吗?下面大家来看看以下内容介绍。

脑中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脑中风能治好吗?是很多人都比较疑惑的问题,毕竟这是人体大脑发生的病变。脑中风如果能够及时救治,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只能让患者的身体稍微舒适一些,并不能完全治愈,因为脑中风还会引起很多后遗症。

脑中风是血管流通不畅所导致,患者在受到了环境的刺激后使得脑部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而引发疾病。另外,心脏病也可能会产生脑中风,心脏已经发生病变,很容易导致脑中风;病毒严重侵入脑部、脑血管、脑膜也容易引起一些病变,而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脑血管病,从而引起脑中风。除此之外,气候环境和情绪的变化,过度劳累都有可能引起脑中风。

提早预防,注重生活习惯是防止脑中风的方法。有许多方式可以起到预防脑中风的效果,首先是对高血压的检测,每天都要做好高血压的测试记录,对心脉粥样硬化还需要多注意饮食规律,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建议服用降血脂药物,以达到缓解防止动脉粥硬化。

案例分析:脑中风能治好吗

小吴属于工薪阶层,工作了五个年头。刚开始工作时,小吴听说公司的一位同事因为患病住院治疗了,而且病症难治。那时候保险还没有被太多人所接纳。但好在那位同事因为认识保险公司的职员,认为保险可行,就为全家人购买了保险,所以医疗费用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偿。这件事给小吴很大的感触,后来小吴就为全家都买了保险,那时父母还没有退休,觉得这个钱白花了。结果哪知去年他的母亲突发脑中风,小吴很担心母亲的病情,一家人一个劲的追问医生脑中风能治好吗,但他们都知道不管能不能治好,都要全力救治母亲。后来在医生的治疗下,小吴的母亲脱离了危险,但也留下了后遗症,一边身体瘫痪,不能行动。为了母亲的病情小吴家里花费了很多积蓄,索性这些钱可以申请保险公司赔偿,暂时缓解了经济压力,小吴也终于可以安定心来好好工作。

春季更应预防脑中风

健康常识 春季更应预防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急症,因为其发病迅速并且致死率高,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脑中风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脑中风在医学上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脑功能缺损综合征。专家介绍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中风即脑梗死,出血性脑中风则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其致病因素非常复杂。随着年龄的增长,脑中风的患病几率增加。近些年来,脑中风的发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在脑中风危险因素中,年龄和遗传因素是不可干预的,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等疾病都与脑中风的关系尤为密切。 脑中风早期必须及时就医 突发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涎; 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 突发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

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头痛、呕吐; 突发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遗忘或记忆障碍。 专家建议,出现卒中早期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应及时就医,以缩短入院前的延误时间。 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虽多,但也可以加以控制和提前预防。针对卒中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通过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首先是一级预防。在病发前要做好预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针对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其次是二级防护,对于发生过1次或多次脑中风的患者,不可轻视,要积极探寻病因和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预防或降低卒中再发危险。 最后是三级预防,针对卒中患者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预防或减轻残疾程度,促进功能恢复。 通过三级防护,可以有效控制脑中风的发生,防止病情加重。 不要频繁更换医生 脑部疾病在求医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慎重。目前的脑中风诊断普遍存在诊疗不规范的问题。有些患者依据治疗效果,比较倾向于经常性地更换主治医生,这样会对治疗的连续性造成影响,反而有碍于病情

脑卒中预防知识

脑卒中预防知识 1. 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答案是肯定的。脑卒中也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发生后,脑组织超过一定时间(一般为3小时)即发生坏死,通常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救治。研究显示,只有不到1%的患者(在中国可能不到万分之一)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所以,只要脑卒中发生后能够及时救治,有些患者的病情是完全可以恢复,不留下任何后遗症的。 2.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预防脑卒中? 答: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防治糖尿病 (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吸烟、喝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体位改变、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总之,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病率定会下降。 3. 青年人是否不必担心得脑卒中? 答:脑卒中的主要患者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4. 为什么秋冬季脑卒中容易发作? 答: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发生脑卒中。这是因为:(1)低气温可使体表血管的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2)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阻力,血压升高,脑血管缺血。(3)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浓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而发病。(4)寒冷可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急性炎症过程会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失衡,导致血栓形成。

如何预防脑卒中完整版

如何预防脑卒中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如何预防脑卒中 卒中是一种因供应脑细胞的氧和血液的血管被突然切断而发生的脑疾病。大多数卒中是由于供血动脉被栓子或缓慢生长的血栓(块)所阻塞。一些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因为脑内或脑表面的某些血管壁的薄弱部分破裂引起出血压迫脑组织所导致。据估计我国每年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75%残废,40%重残。脑卒中一旦发生,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少病人需终生护理或继发脑血管痴呆。但许多卒中是可以避免的,即使不幸患上,如能及时发现并就医,可帮助减少脑损害以及由此产生的残废。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和颈动脉疾病;曾有过短暂性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是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控制的。你应与医生讨论,了解哪一种预防方式更适合你。>>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长时间静坐的工作、饮酒及饮食失调。你可以通过戒烟、有规律地运动、均衡饮食及限制饮 酒来控制这些因素。 卒中的预防方法1.控制血压知道你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务必与医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原因。至少半年或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更要经常量。如果你的血压的上值(收缩压)经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张压)经常高于90毫米汞柱,应咨询医生,如果医生确认你有高血压,会建议你有规律地运动锻 炼、用药物控制以及提出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2.治疗房颤检查你是否患有心房颤动(房颤),如果有应及早治疗。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医生可通过把脉、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确定。如你有房颤,医生会开一些药给你,以减少患卒中的危险,你应坚持服用,不能因自觉无不适,就自行停药。有不少人因停药发生卒中,而抱恨终生。3.戒烟吸烟使卒中的危险增加一倍。如果你马上戒烟,卒中的危险性即开始下降。五年后你得卒中的危险性会与那些 不吸烟的人一样。 4.限酒如果你喝酒,要适可而止。大量饮酒肯定有害无益。酒也是药,它可以与服用的其它药物相互作用。5.控制胆固醇验血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可通过增加患心脏病,间接地升高患卒中的危险性。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就能控制,中、高度升高则需加用药物

脑卒中防治知识

脑卒中防治知识 ※什么是中风 中风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表现为偏瘫、失语等,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它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中风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不可预料,实际上同许多疾病一样,中风也有一个明确的各种病理损害不断累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中风发生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遗传以及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脑血管引起的。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和控制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偏高就应服药控制。尽量减少出门,室内注意保温,必须出门时要十分注意衣着的保暖,以避免或减少寒冷对机体的刺激。 如脾气暴躁,易于冲动,操劳过度,活动剧烈,睡眠过晚,酗酒等。常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纤维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如,豆制品,牛奶的摄入,少吃油腻食物,控制食盐、食糖、不暴饮暴食,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如突发短暂的机体麻木、单侧肢体笨拙,言语含糊或表达困难、头痛剧烈,头昏、恶心、全身乏力等,是将要发生中风的警报。这些异常现象,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去医院诊治。 ※怎样预防中风的发生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的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测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它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施加以控制。 3、有效的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 4、注意气象因素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发,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发生。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二、临床症状 脑卒中的先兆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其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脑卒中的特点是发病急、起病突然。常见的症状包括: 1.头痛、头晕。脑出血时头痛加剧,还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常有呕吐和恶心症状。 2.语言障碍。不能说或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最常见的是语言含混不清。 3.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有可能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也有的时候表现为整体活动障碍。 4.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麻木感等。 5.视物成双或重影、视物模糊或一过性视物不清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危重。 三、危险因素 预防的重要性: 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xx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如何预防脑卒中

如何预防脑卒中 卒中是一种因供应脑细胞的氧和血液的血管被突然切断而发生的脑疾病。大多数卒中是由于供血动脉被栓子或缓慢生长的血栓(块)所阻塞。一些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因为脑内或脑表面的某些血管壁的薄弱部分破裂引起出血压迫脑组织所导致。据估计我国每年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75%残废,40%重残。脑卒中一旦发生,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少病人需终生护理或继发脑血管痴呆。但许多卒中是可以避免的,即使不幸患上,如能及时发现并就医,可帮助减少脑损害以及由此产生的残废。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疾病危险因素包括: >>高血压、心脏病和颈动脉疾病;曾有过短暂性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是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控制的。你应与医生讨论,了解哪一种预防方式更适合你。 >>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长时间静坐的工作、饮酒及饮食失调。你可以通过戒烟、有规律地运动、均衡 饮食及限制饮酒来控制这些因素。 卒中的预防方法 1.控制血压知道你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务必与医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原因。至少半年或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更要经常量。如果你的血压的上值(收缩压)经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张压)经常高于90毫米汞柱,应咨询医生,如果医生确认你有高血压,会建议你有规律地运动锻炼、用药物

控制以及提出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2.治疗房颤检查你是否患有心房颤动(房颤),如果有应及早治疗。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医生可通过把脉、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确定。如你有房颤,医生会开一些药给你,以减少患卒中的危险,你应坚持服用,不能因自觉无不适,就自行停药。有不少人因停药发生卒中,而抱恨终生。 3.戒烟吸烟使卒中的危险增加一倍。如果你马上戒烟,卒中的危险性即开始下降。五年后你得卒中的危险性会 与那些不吸烟的人一样。 4.限酒如果你喝酒,要适可而止。大量饮酒肯定有害无益。酒也是药,它可以与服用的其它药物相互作用。 5.控制胆固醇验血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可通过增加患心脏病,间接地升高患卒中的危险性。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就能控制,中、高度升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胆固醇水平正常或偏低的人,不要低脂饮食和服降脂药。低脂和营养不良者,要增加饮食中蛋白、脂肪和维 生素,可减少脑出血的危险。 6.控制血糖验血了解血糖水平。糖尿病可使你有更高的卒中危险。多数糖尿病可以通过认真注意饮食得到控制。 7.运动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轻快的散步、慢跑、骑车、游泳或其它活动,每日至少30分钟,可以在多方面改 善你的健康,同时减少你患卒中的危险性。 8.限盐有高血压者要低盐(钠)饮食,少吃油腻。减少饮食中的钠,可以降低你的血压,更重要的是,降低你 患卒中的危险性。

脑卒中防治知识

脑卒中防治知识 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近年发病率不断升高,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万以上,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每年死于卒中约100万人。 2、脑卒中幸存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3、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主要因素,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42.4%。另外,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4、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包括脑血栓、脑梗塞等。出血性中风称脑溢血,起病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 5、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争取尽早CT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6、患脑卒中后一般都有偏瘫,康复治疗是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应该根据病情尽早开始进行。 7、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以干预,通过自身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预防的关键在中年,重点是避免发胖,不吸烟,不饮酒,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食品、多活动、保持情绪稳定。 8、已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引发脑卒中。

有效防治脑血管病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趋势,北京地区,因脑卒中所致的死亡已跃居为死亡原因中的第一位。中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死亡率位占死因顺位第二位;每年约有150万新发脑血管病病人,而在现存的脑卒中患者中,约75%不同程度的丧失了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 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可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症、缺乏体育活动及饮食营养不合理等危险因素造成。由于本病涉及的危险因素较多,病因复杂,难以控制,一旦发病累及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终生残疾,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呈上升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健康宣传力度仍然不够;第二、健康教育宣传的针对性不强;第三、虚假宣传、商业炒作鱼目混珠;第四、预防方式不正确,如很多市民知道运动是预防脑血管病简单有效的措施,但是不少人做的是室内无氧运动,反而增加了脑耗氧量,导致脑血管病发作。有的市民运动量过大,不知道运动时应该实时监测心率,一般运动时心率为170减年龄,比如4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即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30次。运动时的呼吸可以加快,但以能正常说话交流为宜。第五、地理环境如酷暑的炎热、严冬的寒冷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或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酷暑时节,由于气温较高,可致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脑血管病发作。隆冬时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管腔狭窄,血液外周阻力增加,也容易导致脑血管病。另外饮食习惯喜欢吃比较咸的菜,食盐射入量过大,导致钠水储留,人体内循环血容量增加,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脑血管病。一般正常人每日每天应射入食盐为6克,即冰激凌勺的两勺为宜。 脑血管病需要长期有效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首先要从排除危险因素开始。预防脑血管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搞突击;另外,脑血管病的预防最好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防治,做到有的放矢。切忌用一些商业厂家推销的药品和保健品,以及仪器用品。百姓患者应该掌握健康的四大基石,即 合理膳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立足国情,合理膳食可以总结为两句话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指每日25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三”:指每日3至4份高蛋白食品;“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五百克蔬菜及水果。每天要适量喝红葡萄酒、绿茶,必须吃些黄色蔬菜、绿色蔬菜、燕麦粉或燕麦片以及黑木耳。 适量运动快速走步是很好的保健方法。每天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40分钟的快走运动。按照没有其他合并症糖尿病人降血糖锻炼的要求,建议走路时,以每分钟走120步快步走为宜。 戒烟限酒吸烟百害无一利,应该广泛宣传戒烟,禁止酗酒。 心理平衡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做到顺境时要助人为乐、逆境中要自得其乐、平日里要知足常乐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其中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且脑卒中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最好的措施,把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知识利用各种途径传授给大家,使人人都了解和掌握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发病后的危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去除可能的危险因素,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二、病因 1、血管性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因素)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2、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因素(不可干预的因素)脑卒中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般40岁以后开始发病,60~65岁以后急剧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以前的2~5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使用血压计预防脑中风

使用血压计预防脑中风 脑血管急性堵塞以后会形成中风。心脏急性堵塞以后会出现心肌猝死。动脉重度狭窄,以往是放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扩开。这是一种微创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对老年人来说,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这种手术有一定的风险。 北京宣武医院发现对肢体进行反复的缺血训练,肢体就会对缺血产生一种抵抗,对缺血产生耐受,通过这种内源性的缺血预适应治疗,调动肌体自身的抗缺血的机能,从而对心脏、脑的缺血保护。 这种方法是让胳膊做反复的缺血,这种缺血对胳膊是无害的安全的。缺血以后,胳膊会对缺血产生一种抗缺血物质,随着血流到全身,到了大脑肾脏心脏。一旦下次再一次发生缺血,它就会对缺血产生耐受,就避免发生脑梗死、心脏猝死的意外。 中风急救时间窗一般是3-4.5小时,经过缺血适应训练后,使急救时间窗延长至5-6小时,给治疗带来了机会。 多种疾病可引发脑中风,包括血糖血脂血压各种因素。使用普通血压计预防脑中风的治疗的前提条件是把这些基本因素控制好,药物加上这种辅助治疗达到治疗目的。这个方法是预防中风的发生,另外,一旦发生血管的严重狭窄或者闭塞以后产生治疗作用。这个方法不但对中风病人有效,而且对有脑中风家族史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有可能发生中风的都有效。 气囊绑在上肢,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很严重的是引起肺栓塞出现意外。上肢不会发生静脉血栓,因为上肢不断活动,所以用上肢最安全。 在家里用普通的血压计可以做,两个胳膊交替使用。 ——缺血预适应治疗时袖带尽量往上套 比测血压时要高一些,目的是使更多的组织缺血 ——快速挤压气囊到200毫米汞柱 打到200压力后不放气,让它阻断5分钟,然后把气放开。这是一轮。 ——阻断五分钟休息五分钟 一共做45分钟。最后一个五分钟是休息的。 ——上肢出现麻胀属于正常现象 会感觉手胀麻,这是安全的。如果超过5分钟,如到6-7分钟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患者会感觉到特别的胀,第一次治疗时,3分钟就可以,因为他坚持不了5分钟。训练几天以后,阻断4分钟,循序渐进。

脑卒中预防的相关护理措施

脑卒中预防的相关护理 措施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脑卒中预防的相关护理措施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本文主要论述脑卒中预防的相关护理措施。 脑卒中的预防要尤其重视高危人群的预防。脑卒中高危个体是指:在以下8个危险因素中至少具有3个危险因素或曾患有脑卒中或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这8项危险因素有:①曾患有高血压或正在服用降压药;②房颤或其他心瓣膜病;③吸烟;④血脂异常或未知;⑤糖尿病;⑥很少进行体育锻炼⑦肥胖(BMI≥26kg/m2);⑧有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的预防不仅要重视高危人群,普通的中老年人也应当有预防脑血管病的意识。现将脑卒中预防的相关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生活起居生活有规律,不宜熬夜,不过度劳累,不久坐,戒烟限酒。内经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夜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2.饮食营养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荤素搭配,多吃粗粮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腌制食品。一日三餐应按时进餐,进餐不宜过饱,忌暴饮暴食,肥甘厚腻。

3.运动每天适当的活动,每次至少30分钟。若是老年人或者身体虚弱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活动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 4.药物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要按时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者擅自停药。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服药,同时监测血压,尽量让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若是糖尿病伴随高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服药期间应注意用药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若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5.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利于及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可以观测药物的效用及不良反应。 6.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愉悦,避免大喜大怒,情绪起伏不定,应使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中医学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悲伤肺,思伤脾。可使用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使心情放松,平静。 7.在人群中普及脑卒中早期识别的知识脑卒中早期是有一定的征兆的,。脑卒中的发病征兆主要有一下几种:A.一侧上肢或者下肢突然麻木或者无力;B.双眼不明原因的突然视物模糊或失明;C.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D.面部一侧突然麻木和(或)无力,;E.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或者言语不能理解;F.突然出现的癫痫。如果发现患者有以上症状出现,应立即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8.对高危人群及家属要重点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起到督促作用,对患者健康 生活方式的建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可以更好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监督和照顾。

脑卒中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脑卒中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又称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塞为常见。 怎样预防脑卒中 早期检查,早期干预治疗,力求防止或推迟脑卒中的发生。 1、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体重/身高)。 2、有危险因素发现时,应请教医师,尤其是专科医师予以指导治疗。 3、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少活动等。 4、改善饮食结构,保持清淡,多蔬菜水果,低热量、低脂肪。低盐饮食为主,提供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过饱饮食不利健康。 5、适当增加活动,多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不宜过度肥胖。 6、调整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及过度疲劳。 7、积极治疗,严格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定期专科门诊随访。 这些人群需要注意预防脑卒中 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近年发病率不断升高,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万以上,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每年死于卒中约100万人。 2、脑卒中幸存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3、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主要因素,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占42.4%。另外,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4、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包括脑血栓、脑梗塞等。出血性中风称脑溢血,起病突然,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 5、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争取尽早CT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脑卒中防治知识手册

打开脑卒中防治知识之门

目录 一、脑卒中是什么病? 二、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最主要杀手 三、脑卒中早期有什么症状? 四、脑卒中的就医指导 五、如何选择与脑卒中诊断相关的检查方法 六、怎样选择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 七、脑卒中的康复 八、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九、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十、脑卒中的认识误区

一、脑卒中是什么病?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这种病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临床上诊断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卒中临床常用的诊断分类名词较多,包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出血患者多会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一般发病较急,头痛剧烈,以中青年人居多。发生缺血性卒中一般症状较平缓,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 二、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最主要杀手 按照20年前的调查数据推算,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脑卒中后存活者约有600~700万人。在存活的患者中,约75%~8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超过40%。约有1/4至1/3可能在2至5年内复发。随着近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人群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特别是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卒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同时也导致了患病率大幅上升,造成更大的疾病负担。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三、脑卒中早期有什么症状?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往往没有受到患者或家属的重视,因而没有紧急送医院,最终延误了治疗。因此,认识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脑卒中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起病突然,对安静或活动时突然发生的下列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常见的症状有: 1、全脑受损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 2、局部脑损害症状:脑的某一部位出血或梗死后,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 ?偏瘫,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一级预防 脑卒中一级预防,是指在脑卒中尚未发生时,是指对其易感和高危人群,包括肥胖者、饮酒过多者等,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和行为因素,采用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已患脑卒中患者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措施以预防复发或病情加重。 一级预防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非药物治疗主要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 风险”,翁建平介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从饮食上要控制高脂肪食物及大量甜食的摄入,避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其次要戒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锻炼等。 另一种方式是药物预防。目前,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患者的日常预防中。2010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专家共识,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d作为一级预防治疗措施。 脑卒中二级预防 脑卒中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发生了脑卒中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卒中复

发。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只有坚持二级预防才能够有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效降低复发。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吃吃停停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禁忌。脑卒中二级预防应着重注意下列几大方面: 1.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第一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卒中或复发脑卒中的机会越大,有效降压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一般来说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等药物,能够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能够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3. 服用调节血脂药物:血脂异常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患脑卒中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L以下或者使降幅达到 30%-40%。 4. 控制糖尿病:如有糖尿病应予以控制。80%以上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容易造成卒中复发。

如何预防脑卒中

如何预防脑卒中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名“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厥、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可大体分为两类,即缺血性脑卒中,以脑梗死为代表;出血性脑卒中,以脑出血为多见。 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哪些?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如果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 二、脑卒中要如何预防? 1、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可考虑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病变。 2、心脏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3、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三、如何通过饮食预防? 脑卒中的防治离不开饮食和营养。通常而言,低盐、低脂而营养均衡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防范脑卒中的诱发。长期钠摄入过多食盐会降低动脉壁弹性,使人患高血压。有研究发现,单纯减少盐分就可以使得1/3患者的血压降低。摄入低盐、高钾、高钙和高镁的食物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从而防范脑卒中。 冬季人们的食物当中往往更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可以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具有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一个人尽量保持每天的蔬菜消费量不少于500克、维生素C的摄入不少于100毫克。 四、小结: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因此, 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着重大的意义。脑卒中的日常饮食预防需注意远离“三高”,亲近“三低”,即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但要适度进行,避免矫枉过正,有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脑卒中的发生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相关,却并非营养过剩,可见一味吃素并无益于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以及预防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以及预防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出现以上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结果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脑中风后遗症运动障碍的治疗 目前认为脑中风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

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多功能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肢体自主的运动控制,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word版)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 南201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58-273.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5.04.003 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我国脑卒中亚型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1]。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2]。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3]以来,世界范围内缺血性脑卒中及TIA二级预防领域增添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世界各国也先后发布或更新了指南和共识。为了规范中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的专家对2010年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现状,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集体制定了《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以期为神经科医生提供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合理、科学的二级预防治疗策略,从而减少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患者的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本指南中对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及证据的评定标准与本期246~257页发表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相同。

危险因素控制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预防和不可预防两类,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可参考以往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及二级预防指南。本文重点介绍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关注度高且可以进行干预的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TIA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近期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高血压的诊断率高达70%[4,5,6]。目前我国约有3.25亿高血压患者,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分别为42.6%、34.1%和9.3%)[7]。 第1个证实脑卒中二级预防降压治疗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我国开展的脑卒中后降压治疗研究(Post–strok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tudy, PATS)[8],该研究入选5 665例近期发生TIA或小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的患者,完全随机法分为吲达帕胺组和安慰剂组,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显示吲达帕胺组的再发脑卒中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30.9%与44.1%),脑卒中复发的相对风险降低30%,提示对于我国以高钠型为主的高血压人群,利尿剂有显著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作用。随后进行的早期培哚普利预防脑卒中复发研究(Perindopril Protection Against Recurrent Stroke Study, PROGRESS)再次证实控制血压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9]。2009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证实了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和TIA的再发风险,且收缩压降低越多,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效果越

预防脑中风的三补三降

预防脑中风的三补三降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统称,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在医学界将其与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最主要的杀手,因此,了解预防脑中风的知识,对其诱因及病因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威胁因素,积极预防非常重要,以下由专家介绍预防脑中风的“三补”措施。 预防脑中风的“三补”分别是:补钾、补镁、补维生素 一补钾:钾可减少脂肪、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并促进其更快向体外排出,从而有效的预防动脉硬化,也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除此之外,钾能够舒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钾还有助于清除血液中的钠--钠会导致人体血压升高。血液中的钠减少了,也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中风的危险性。(黄豆、青豆、黑豆、红小豆、绿豆等含丰富的钾元素)。 二补镁:镁在人体内可以取到延迟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凝的作用。除此之外,镁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蛋白含量,从而降低血脂,预防脑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说机体内缺镁会大大提高中风的风险,(玉米、西红柿、海带等含丰富的镁元素)。 三补维生素:多吃含维生素食物可以减少中风的发生因为维生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能很好保护血管完整性和血管的弹性,预防血栓、动脉硬化,防止有害物质对血管造成损害,从而预防脑中风,(蔬菜、水果、玉米油、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等含丰富的维生素)。 所谓预防脑中风的三降:即降脂、降压、降低血黏稠度。 一降血脂:高血脂造成动脉硬化,血管堵塞,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经常吃降血脂的食物,如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等,适当饮醋、饮茶也大有益处。 二降血压:高血压也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是更危险的因素。高血压既可以直接造成出血性中风,又可以间接造成血栓性中风,因此,降低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非常重要。可以多吃点芹菜、橄榄油、萝卜等。 三降血黏:血管里的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发生堵塞,出现血栓,引发中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