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和增长前景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和增长前景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和增长前景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和增长前景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和增长前景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咱们北京市发改委的同志交流一下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些体会。最近确实也有很多单位邀请我们去做一些讲解和解读。但是今天跟北京市发改委的同志我觉得还是有特别的意义,首先我们是同一个系统的,很多业务也是相似的,可能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吧。另外一方面作为北京的市民,咱们发改委的决策跟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今天还是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

十八大报告出来以后,我们也是刚初步地学了一下。上一周国家发改委也是全委开了学习大会,张平主任做了一个报告。我们经济研究所是属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昨天也是开了学习大会,请我们之前的一个副院长做的辅导报告。因为最近几届的大会报告起草工作他也是参加了。从我本人的角度呢,因为我主要还是做宏观经济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经济方面的应该说这个内容还是很丰富,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所以我还是结合自己的专业的角度,主要从总体的经济增长形势和经济增长前景来谈一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十八大对宏观经济的三个基本判断

如果从整体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或者说态势来看,十八大对经济发展的阐述可以概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十八大对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说我国的发展仍是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是决定后面很多东西,比如目标、手段,可能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很基本的判断来的。

第二,十八大提了两个非常核心的发展目标,实际上也是重新定义一下所谓“全面小康社会”,因为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已经好几届大会都提过,但是这次目标上应该说是做了一个新的界定。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报告当中讲目标这部分实际上是讲了很多方面,但是如果是真正用一个非常定量化的指标来说明实际上就这两个:一个就是说,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另外一个是居民城乡人均收入水平,比2010年要翻一番。其他的目标大家可以看,基本上都是定性的描述,上升,下降啊,或者在加一些程度上的一些词,相助上升,显著改善,都是一些程度性的一些说法。真正完全清晰定量的就是这两个指标,所以说这两个指标应该说还是非常核心的。

第三,就是两个关键的发展手段,这个是在章节上直接点出来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实1995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这两个转变,当然表述上有一些不一样。那么以后呢关于这两个转变的提法肯定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比如说在上两次的党代会报告里面的,有这个内容,但是基本上没有出现在标题里面。那么这次是出现在标题里,并且是放在了转变发展方式之前。所以这次应当说是空前地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所以如果说十八大对经济发展的总体的阐述和描述,我觉得就是这三个方面,一个基本判断,两个核心发展目标,两个关键的手段也好,关键的环节也好,反正是两个关键。

二、十八大做出判断的依据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十八大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判断,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一个发展目标?我觉得这个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因为如果按照这个目标如果稍微换算一下的话,基本上就是说,如果换算成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就是2012年到2020年期间我们的GDP基本增长应该在7%左右。那么居民城乡的人均收入基本上也是在这个水平左右,所以基本上就是说是经济增长和居民的人均收入要同步。

那么这样一个前景是不是有充分的依据?是不是可以实现?我们作为研究机构,还是要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当然在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些支撑性的研究,也提供给相关的部门。那么要谈中国经济的前景,我觉得还得要从金融危机开始说起。实际说就是说这一次的金融危机,还是改变了中国经济很多基本的方面,实际上现在对中国经济增

长前景,还是有很大的分歧的意见,到底是好的很,还是糟的很,两方面的话都是有人说的。当然要做判断,那我们首先要看就是说到底我们的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特别是从经济危机以来。

我简单地归纳了几条,就是从2009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整个的宏观经济运行,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经济增长持续回落。这个可能大家今年的感受会更加强烈一些。特别是像北京市,还有其他东部沿海一些发达省市,应该说今年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那么金融危机我们知道是2009年一季度的时候,中国经济陷入的最低点,当时的增长率是6.6%。我们知道这都是季度的增长率,那么在此之前,2007年是达到一个增长最高点,季度增长率是达到14%。所以说呢,基本上不到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增长率是下滑了一半还要多,那么这个下滑速度应该说还是非常快的。那么2009年以后,我们采取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所以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前半段,中国经济实际上复苏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非常强劲。大家可能还有记忆,当时我们在世界上叫“一枝独秀”。十八大报告里也有这样的表述,“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复苏”。所以反弹的速度很快,短短的四五个季度又达到的12%这样一个很高的速度。即便在我们高增长的时期,12%的速度也是很高了,更别说是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但是达到这个高点以后呢,我们的经济就开始持续往下走。这次回落有一个特点,就是回落的时间周期特别长,因为从以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回落三到四个季度,就会实现回升。那么我们这次基本上也有十个季度,这么长时间的一个回落,应该说回落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中间我们也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好像不像过去那么见效。那么这个回落呢,比如说从12.1%这样的高速,向9%点多这种速度回落,我们也讲也是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这个也对。因为确实当时的通胀水平也比较高,确实是需要控制一下速度。但是这个增长速度低于8%甚至低于7.5%这个应该说就已经

超出的我们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今年定的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5%,我们今年三季度的增长速度是7.4%,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我们预期的指标了。并且大家都是发改委部门的,可能也清楚我们定7.5这样的一个目标,实际上我们内心里想的可能不并是7.5,可能还是在8以上。7.5一是为了稳妥一些,另外一个是加强一些引导。但是就我们实际所期望的增长,肯定并不是在这个水平上的。

所以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经济增长在经历了初期的强劲复苏以后,显得增长动力不足,比较疲软。

另外就是物价的上升。我们看是要比我们本世纪初的这一段时间还是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这条线这是年度的变化,但是受一些临时因素的影响波动比较大,这一条线只是一个平均的相对平缓一点。我们看跟本世纪初的情况相比,其实不光是中国,全球的通胀都比较稳定,那么现在的通胀金融危机前后,基本上比那个时候应该说上了一个台阶。就是通胀的水平,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回到本世纪初的情况。当时我们的宏观经济,真是一个黄金时期,那么现在我们再想回到这个黄金时期,可能要相对困难一些,尽管说现在的物价水平最近几个月还是比较低,但是能不能保持还是有一定疑问的。

所以经济增长在持续的回落,而通胀是在上升,那么反过来说就是我们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难度,实际上就是在加大的,这是我们金融危机以来,宏观经济形式面临的一个挑战一个困难吧。

第二个方面,就是劳动力资源、土地成本的大幅上升,企业经营的困难加剧。这个实际上大家也都是听到大量的报告,我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比如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我们看从2010年以来的它的增长速度,这是季度的增长速度,都在15%以上,当然这个是没有刨除价格的。下面是经济增长率,我们看他比经济增长率要高一大块。即便是刨除价格水平,也还是非常明显的要高于我们的经济的增长速度,劳动力的成本的上升,确实是非常的明显。特别是农

民工,大家要是家里搞过装修肯定还是有感觉的。稍微有一些技术的工种,工资水平很高了,包括保姆,工资水平都提高到很高。然后我们的一些资源的一些价格,汽油的价格,都是一路在上升,土地的价格,全国105个城市的地价。尽管危机以来,我们做了很多调控的措施,经济上刚才看也不是说那么强劲的增长,但是我们这些要素的价格,这些资源类产品的价格,都还在上升,因为过去他们的价格还是跟整体的经济形势的联系比较紧的,都是周期性的变化。但是现在看呢,好像也有一些摆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有一种结构性的上升,这样一个趋势在里面,那么所有这些成本上升呢,导致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我们企业的经营困难,企业一方面市场相对需求方面增长得相对疲软,可是成本方面在大幅上升,特别是对我们的外贸企业。因为我们过去很强的竞争优势就是来源于低成本,各个方面成本都是低的,现在成本是全面在上升,所以肯定直接就对我们的竞争力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影响。

第三个方面是各类债务水平大幅上升。这样导致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些风险正在积累。那么各类债务里面可能最明显的就是政府的债务,当然我们的政府的债务方面不是说那么透明,这个主要还是依据2010年国际审计署对地方政府债务做的一个调查。因为这个债务可以由各种口径,有直接的负债,还有一些隐性的负债。我们做了一个估计,如果是这种直接负债,2010年末已经达到了GDP42.3%这样的水平。如果按照审计署那个做下来,可能就是非常小口径那个,可能占GDP的比重是很低的,大概也就20%多,如果全加上的话呢,可能会到42%多,如果我们加上或有的一些债务,可能会到70%。因为我们国际上一般采用债务余额占GDP的60%这样一个警戒线水平,这样实际上就已经超出警戒线。当然或有债务跟直接的债务还是有区别的。现在的水平应该说还是在安全线以内。

所有这些债务,一半以上都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所累积的,所以说几年的债务累积就超过了过去,这个债务上升的速度还是非常快。我们其他的部门,家庭的负债也是在上升,企业的负债也是在上升。

这个为什么是一个风险性的因素呢?如果你看国际上的金融危机,不管什么时候的金融危机其实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危机以前,整个债务水平肯定都是大幅上升,所以这个杠杆率提高的很快,大家都在借钱,当所有人都在借钱的时候,这里面肯定就有风险。当然这个逻辑是这样的,危机之前肯定是有一个债务上升的,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债务上升最终一定是以危机来收场,所以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是一个充分的条件。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特别是去年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确实也是出现了不能够偿付债务这样的一些事情。

所以金融危机以后,各类风险的情况可以说还是在安全的范围之内,但是它的累积速度很快。

在我们的经济增长当中有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消费增长,这个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扩大内需,因为中央的文件也说了,扩大需主要是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主。我们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我们的消费的增长,始终是处于一种也不能说是疲软,相对应该说还是比较软,或者说没有到我们期望的水平,也就是比较平稳。但是我们资产价格的市场,特别是我们的房地产这个价格是控制不住地往上涨。所以消费不好的时候,人就说,收入少大家没钱花,但是房价涨,房子这么贵的东西市场上实际上是供不应求。现在是因此有行政性的限制,这个价值还是没上来,如果你真放开,它还得涨,还是一个供不应求。所以好像也不是缺钱。这也是我们运行的一个情况。

另外就是一个出口增长,我们知道从中国入世以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长动力是来源于出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的时候达到8%,是非常快的,那时候20%、30%甚至有过

40%、50%这样一个出口增长率。但是我们的增长率,现在我们叫所谓的“新常态”,在10%以下。我们今年本来提的出口的增长目标是10%,但是现在看想实现10%的增长都是非常困难的。有几个月基本上接近零增长。过去是不可想象,但是现在看我们叫“新常态”,就是说这应该是一个常态。

但是呢我们好像也有一些过去非常头疼的问题,现在显得不是那么严重了。一个是就业问题,过去我们都讲就业是中国最大的问题,最难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要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是最大的。可是现在我们整个经济下滑过程当中,我们看,特别是去年以来这一轮的经济下滑我们的就业没有受太大的影响。我们看跟上几年的同期比,还是上升的,今年已经超过1000万,已经是实现年度的目标没有任何问题了。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断的在往下走,可是就业没受什么影响,甚至还可以在市场听到一些地方一些产业,还存在着招工难、民工荒,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就是说我们的就业显然是跟过去是有些不一样的。

包括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的情况也还是不错的。农民的收入,农村的人均纯收入,这个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现在的居民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是要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另外就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是要超过城市的增长速度,这个也是我们过去想做没有做到的,现在好像是在经济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反而实现了过去没有做到的事情。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一个特点。

那么跟居民收入增长保持稳定,甚至是比较高相对应,实际上我们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利润都是在下降的。那么企业利润下降,肯定跟刚才讲的这些成本性的因素是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就涉及到国民收入的分配的体系,那么这个分配,过去我们都讲,因为企业和国家拿的大头,所以居民的收入增长是没有上去,现在看这个手术的格局是正在改变,财政和企业的增长都在下降,只有居民部分的收入增

长情况,是在继续保持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但是财政收入下降肯定是给我们各级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个也是后面讲的改革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说财税体制的改革问题。我们地方政府,所承担的事权非常多。包括各级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进,我们的支出应当是越来越大,可是我们可能面临的是一个收入下降这样一个格局,不光是正常的税收收入,包括我们别的一些资源收入,土地转让的收入,都是在下降。其实今年以前整个增长情况还都是不错的,到今年以后是特别明显的下降,整个利润是一个负的增长。最近一两个月才刚刚转为正的。

三、中国当前战略机遇期的具体内涵和条件

金融危机以来呢,应该说中国经济的运行确实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一些根本性的结构性的这种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到底是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那么十八大报告里也提到,一方面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说,“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是另外一方面,十八大报告里也提了,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要根据这个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制订新的目标与战略,实际上就是也是认为,这个内涵和条件是发生了变化的。

那么这个变化呢,我把它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说是原有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在减弱的;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的外需环境发生的重大的变化;第三个方面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强;第四个方面是我们过去发展当中所积累的一些社会矛盾,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是在强化。

这些都是从挑战的不好的这个方面来说的,后面我们也会谈到也有一些积极性的变化,否则的话,如果都是不利的因素的话,那我们可能就不能称之为是战略机遇期了,或是进入到别的一个什么样的时期了。

1. 原有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

那么原有的增长动力在减弱,也有很多方面,我觉得比较突出的是三个方面。这个实际上也跟我们一般的增长模型里所讲的增长要素实际上是相关的。增长的这些要素,实际上现在都是受到了一些限制和制约。

第一是劳动力,因为中国我们也讲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是我们最突出的一个优势,中国的制造业,为什么能够这么迅速的扩张?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世界工厂,跟我们廉价劳动力是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这个廉价劳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数量方面的,或者说人口结构方面的,过去的出生高峰。当实行计划生育生育率下降过程当中,必然会经历一个劳动力年龄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比重大副提高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提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能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相应你的积累就可以高,储蓄率就可以高,储蓄率高那就说你可以投资的资金就高,资本积累的速度就高,资本积累高速度高就可以导致一个高的增长。但是我们人口红利是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年龄因素,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因为我们过去有大量的人口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就业是不充分的,农村人口的劳动时间跟城市人口相比较是要短很多的。相当于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那么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就是把这两个优势应该说很好的发挥出来了,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到剩余劳动力转移,大量的农民工,再加上我们劳动力数量的总量的也处于这样一个高峰期。所以工资实际上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它跟所有的价格一样,也是一个供应区间决定的。这个供应我们叫“无限供给”,就是提供一个工资水平,可以无数的人到你这来。所以把工资压得很低,所以我们2008年2007年之前,农民工的工资或者制造业的工资去掉通货膨胀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基本上都是没动的。从经营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是成本很低。

但是现在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这个劳动力年龄人口在2015年左右就要达到高峰的,从那以后劳动力年龄人口,不是说增长速度放慢的问题,是数量要绝对下降的问题。所以很快,很快就会到来,在这之前肯定是要经历一个增长速度放慢这样一个过程,因为到2015年肯定是一个零增长,2015年之后是负增长。

所以劳动力的优势正在丧失,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看到的,说经济不是很景气,但是工资上涨速度还这么快。实际上就是说,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过去有所下降,但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下降的更快,所以会导致在需求方面的情况下,劳动力工资的上涨还是保持在一个很高的一个增长上。所以这对我们整个的增长方式、增长模式就会有一个变化。过去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这样的优势,恐怕就会发生改变。

第二方面是土地的问题,我想作为发改委的同志肯定是特别清楚,特别是北京市发改委。现在我们出去调研,沿海发达地区普遍都会说的问题,我想就是土地。有很多地方,他们也并不是说缺项目,也还有人想要投资,但是没法落地,没有土地。那么这种情况下,土地价格的上涨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那么土地供给紧张,我觉得可能也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确实是资源性的,中国人多地少,大部分人口都是集中在非常有限的适宜人类居住的东部地区。另外一方面确实也跟我们土地的管理体制有关系,因为我们一是土地计划管理,年度指标这样一种方式,跟经济发展的形式,不一定匹配得很好。另外一方面应该说我们也受到别的一些因素的制约。但是如果你看东亚国家的工业化的过程,实际上无论是日本也好,韩国也好,他的农产品的供应,基本上,可以说一半以上都是依赖于国际市场,他们只是在很小的品种,就是在一些非常少的品种保持高的自给率。但是整体上他们的自给率是很低的,就把这个事情甩多国际市场上去了。但是我们中国的农产品的自给率还是

很高,还是在90%多这样一个水平。整个东亚基本上面临的形式差不多,都是人多地少这样一个情况。那么土地我们也知道,对城市化工业化这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所以这里面肯定有一个资源如何利用的问题,是继续保持农业的用途,还是要转到工业化城市化的用途方面来。

中国不能实现这种高的依靠国际上来解决,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了,政治上的原因,可能我们跟世界的关系还是没有达到说这样一个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依赖这样一个程度,应该说会有担心吧。但是这个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呢,对经济增长肯定是有非常现实的制约性,我们也是不能否认的。

实际上中国现在对国际资源的利用也是在增加。前一段我们单位有人专门做了测算,就是说拿我们现在进口的这些农产品,如果按照我们现在国家一般土地的产量在计算,我们现在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我们利用的国外差不多6亿亩工地的水平,我们一共是18亿亩,数目实际上也是不小。一方面确实体量比较大,对国际的影响比较大。另外一方面由于国际政治这些因素,可能也是制约我们,就是体量和国际政治引路,都会制约我们更好的利用国际的土地资源。反过来说就是说我们国内土地的供应就会变得日益紧张,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些管理体制未必那么有效率,更会加剧这个问题。

那么第三个方面就是技术。我觉得技术就像黏合剂一样,光把资本、土地、劳动力这些要素组合起来的话,生产还是没办法进行,还需要技术。改革开放之前,实际上这些所有的条件,土地,劳动力,甚至资本,也都具备,但是我们没有实现一个高的增长,实际上我们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很好的技术来源,技术储备。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呢,技术起的作用还是非常突出的。

我们过去技术来源,引进技术确实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成本也是非常的低廉。主要就是说我们当时是跟国际上的技术差距太大

了。甚至人家一般性的技术,甚至人家低技术到我们这就是非常的适用,都能推动我们的技术进步。另外一个就是说,正是因为当时你跟别人差距太大,人家也不把你作为竞争对手,所以给你点也不是太大的事。他的技术成本本来也在他的市场上基本上也都回收了,所以到你这基本上就是给点就是纯赚。再加上我们过去确实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是很强,像软件,过去基本上都是盗版。我们知道90年代以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里面的软件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一块,但是我们过去说这个软件基本上是在免费使用。从技术的角度,来源的角度来说,是有一个非常廉价的、并且非常大量的这样一个技术来源。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经济崛起的,中国企业也在崛起,所以在市场上,跟人家已经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那么人家对这个技术的转让肯定戒心就会很高。再加上现在我们知识产权的保护确实是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知道北京市单位怎么样,各国家机关都在推软件的正版化,我们现在定期也在检查,复查是不是都在用正版的软件。所以我们现在的软件方面的支出也在上升。一是意味着我们技术的来源在减少,另外一方面获取技术的成本在上升。那么技术成本的上升,有人说研发,将来肯定是要走自主研发这条路,但是研发说老实话,实际上是成本很高的一件事情。企业家并不是傻瓜,如果研发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不用你号召他早就去做了。之所以这样的号召,又有这样多的政策鼓励,这个研发还是上不去,肯定还是有他的道理在里面。比如我听制药公司的人讲,如果研发一种新药,得花十几亿美元,他们得筛选几百万种的化合物,最后才可能有一种,最后药监局才能批准上市。就是说一种成功的药物,他不知道有多少种是行不通的,所有那些成本,都得要在这一种产品当中要回收。所以自主研发呢,实际上也是一个成本很高的事情。不管怎么说,跟白来技术比,肯定是一个很高的一个成本。

所以过去这些推动我们经济增长的这些主要的一些动力,现在看劳动力也好,土地也好,技术也好,资本实际上就是储蓄率,储蓄率实际上也是在下降的,刚才讲过,跟人口结构也是有关系的。但是储蓄率的下降呢,我觉得还是有限的,跟别的国家比起来我们还是处于一个高储蓄这样一个范畴之内。所以金融危机以来,可能最大的改变,首先说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在减弱的。

2. 外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那么另外一个变化是,外需环境的变化。刚才讲的动力方面都是从供给方面的因素。有了供给,实际上还需要有需求,才能实现经济增长。

那么需求当中,我刚才讲,过去推动我们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就是外需。我们看从2010年以来的情况。就是说外需所拉动的经济增长,每年拉动的点数在2 010年基本上还是正的,0.6%。从2010年开始基本上就全变成负的了,那就是说,比如说同样是8%的这种内需增长,2010年因为有外需,增长速度可以到8.7%,可以接近9%这样一个增长。但到了2012年,同样是8%的内需增长,可能经济增长就只有7%点多,就因为我们外需的拉动的增长都是在下降的。

如果从贡献率看,我们高峰的时候是8%,就是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所以那时候发达国家对我们意见很大。要求全球再平衡,当时二十国集团提的目标就是说,要把贸易顺差降到4%。大约就是前两年提的。当时觉得降到4%那得哪年才能降到,不过没想到很快。我们现在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只有2%多了。从8%到2%,这个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对我们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高峰的时候可能拉动的点数有两到三个百分点。所以这个时候哪怕内需增长慢一点,我也到了9%、10%的一个增长。

目前这种出口低迷是不是暂时的,是不是很快就会过去?现在来看,可能不会很短就能过去,因为发达国家现在的危机,可能不是说

很快就会过去的,也是一些长期积累矛盾的总体爆发。所以修复的过程也不会那么快。

他们现在一个叫“去杠杆化”,一个是“再工业化”,都对我们的外需增长是不利的。“去杠杆化”就是刚才讲的,他们危机之前积累了大量的债务,欧洲已经闹主权债务危机了,美国日本没有闹,但是实际上美国和日本的政府债务负担,比欧洲还要重,比欧洲还要高。欧洲现在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基本上90%左右。美国是100%,日本是200%。所以这是我刚才讲的,爆发危机之前肯定有一个债务累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高债务不一定说一定要引起危机。但是不管怎么说,美国的这个危机是爆发到了我们说的居民部门。那么想要实现经济的“去杠杆化”,实际上就是说我得还钱,过去借钱太多的,现在必须还这个钱。为什么要还这个钱,因为现在没人借钱了,所有人都不信任你了。那么发达居民部门实际上就是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银行不再信赖这个一个部门,不再借钱给他,所以他必须还钱。大家都知道借钱是很痛快的,还钱的过程总是很痛苦的。还钱你就必须要增加收入、节约支出。增加收入现在看很难,所以大家只有节衣缩食。那么削减开支的结果,实际上该是需求的下降,经济的下降,最后又导致收入的下降。所以基本上是一个恶性循环。外需下来了,那我们这个出口肯定就没有什么前途。

那么另外一方面“去空心化”,就是说从发达国家来看,他们觉得他们之所以进入到这一种地步,实际上是跟他们经济的空心化,或者说缺少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有关系的,只是在玩金融的这种游戏。美国的GDP才16万亿美元,金融危机的经常一个GDS的一个市场60万亿美元,这仅仅是一个延伸产品的市场,就远远超出实体经济的规模。所以奥巴马也讲“再工业化”,美国要重新复兴自己的制造业,美国不能再专注于所谓纸面的财富的创造,要关注实际财富的创造。

但是对我们来说呢,因为中国的出口主要还是以制造品为主,如果什么东西人家都自己造了,我们这东西出口给谁去。如果他们真正是实行这样一个战略,影响会很大。现在也有人疑问,美国能不能实现这个“再工业化”、“去杠杆化”,这是现实条件所限,信心的危机导致的,再工业化还可以讨论。但是不管说,美国的战略,包括欧洲的战略,都是要往这个工业化的方向来去的。

消费投资也是带动大家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现在看石油出口组织,输出国,他们一方面也是受全球需求的影响,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现在的日子都不是那么好过了。另外一方面所谓资源民族主义的情绪也是很高,你看我们中国企业的海外的,在矿产资源方面的收购应该说是屡屡受到挫折,在澳大利亚也好,加拿大也好,甚至最近蒙古这样的地方,收一个铜矿煤矿,都有很大的限制,所以这也会限制我们的资源的来源。

另外这些国家他们也是想搞所谓资源的深加工,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我们国内的资源产区也都是希望资源留在本地来加工。当然你要从整体的资源配制的角度来看,可能就未必那么合理,就是未必那么有效率,毕竟这是一种诉求,那这种诉求实际上也会影响到我们产品的出口。

另外新兴市场国家跟中国一样,大家知道金砖,金砖现在五个国家了,还有别的东南亚地区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还有非洲一些国家,本来增长也不错,本来也是我们开拓的新的出口市场的主要对象国。但是现在看新兴市场的增长呢,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过去曾经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可以跟发达国家的市场脱离开,可以逐步的转向内需驱动为主,因为毕竟有一个中产阶级正在崛起,那么现在看这个好像还是稍微乐观了一点。我们看今年无论是印度还是巴西,他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下来的很快。印度前几年的增长速度跟中国很接近,我们增长9%他们增长8%,但是今年他的速度

是明显下去了,只有5%左右,并且通胀也是非常高。那么巴西呢,增长速度就更慢了,可能只有1%、2%,基本上跟发达国家在一个水平上了。不光是受需求方面的、受金融方面的、货币方面的冲击,可能比中国还要大。因为我们毕竟是资本项目的,没有完全的开发,像巴西这些国家,今年就升值得很厉害,因为美国推行的这种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每次推行一次,美元就大幅贬值。所以巴西对美国QE3的这个反应是最强烈的,巴西财政部长甚至说这是美国公然对我们发动的汇率战争,也是一种汇率操纵行为。美国你整天指责别人操纵汇率,但是你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汇率的一种操纵,巴西这些国家可能是首当其冲。但是不管怎么说,就我们看这几大块,情况都不是那么好,所以十八大那个辅导材料也有这样一个判断,世界经济可能要进入到一个低速增长期。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要走出低速增长,一是要靠所谓的结构调整,所有的国家,发达国家要结构调整,中国要结构调整,其他的新兴国家也要结构调整。另外就要看有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现在也在谈论,比如说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样的说法,中央领导同志也很重视。当然如果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那肯定会改变这个格局,但是这个技术突破还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偶发性,特别这种特别重大的,我们看待也很难说完全把这个增长的希望寄托在短期之内取得这样的特别重大的技术突破。

3. 资源环境的约束显著加强

那么我们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变化的下一方面就是资源环境的这种约束是在显著加强。这个我想发改委的同志肯定还是相当了解的,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实际上我们现在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消耗大,另外一个就是说对外依存度高。就是说如果资源消耗大的话,还都是你自己在供应,那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问题就是说,你还是对外依赖,这个安全系数稳定性,就大大下降了。因为依靠外部供应的话,必须有强

大的国家的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来保障安全。像美国这种世界头号,甚至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样强大的军事机器,美国的军费开支比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还要高,他都觉得完全依靠外部的供应是不安全。我们看这次美国总统的大选里面辩论里面,奥巴马跟罗姆尼,在能源自主方面,两个人的意见也是完全一致的,两个人是相互比的是谁更能保证美国的能源自主。罗姆尼攻击奥巴马很重要的就是说,你在联邦土地发放的开采证上还不够,甚至说你不能管什么保护区的,国家公园的,为了实现美国能源自主,这些地方也照样要开放,甚至说有什么代价,代价不就是死的十几只鸟吗?美国确实在能源自主上现在确实非常紧张。现在他们预测2020年美国的国内石油产量可能会超过沙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量国。美国的天然气,阿拉斯加的天然气,他们现在讨论要不要出口到中国来,美国自己用觉得成本太高了,是不是出口到中国来。所以美国现在的能源自主度是大大提高了,他对中东的依赖实际上要远远低于中国。所以过去不管怎么对美国怎么看,至少他在中东地区还是一个稳定的力量,基本上能压着这个地区别乱。但是如果现在他对那里的依赖度降低,如果说中东地区他不再那么大着力的话,如果真的这个地方乱起来,恐怕现在我们受到影响可能要比美国还要大。所以我们在资源保障方面,确定是面临着新的挑战。

那环境方面呢,大家肯定也是跟清楚,这些宏观的一些全国的一些数据,土地的污染的情况,地表水的污染的情况,应该说都是很严重。就是发达国家过去200年工业化进程当中,分阶段出现的这些环境问题,在我们现阶段都集中凸现出来了。

但是这个环境的治理和清理也是特别费钱的事情,因为我们现在的任务不光是说要减少污染排放,我们还要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昆明的滇池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治理是投入了上百亿的资金,可是我现在去看,好像还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变化。所以反过来就是说,下

一步经济发展的这种成本,环境的这种成本,资源的成本上升,环境的成本也是在大大上升,所以肯定就是指向刚才我们讲那些成本性的因素,成本是一种全面性的上升,所以我们所谓低成本的优势,趋势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 过去发展中积累的社会矛盾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强化

最后一个就是,社会矛盾对经济增长制约也在加剧。

我觉得这个矛盾表现得最明显的可能就是房地产的市场。大家都说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很难让人相信这还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发展。但是你真正去看衡量泡沫这些指标,刚才讲到杠杆率,美国为什么有次贷危机?也是从房地产开始的,美国人买房都是借钱,甚至最高峰的时候是零首付。杠杆率肯定很高了。但是中国的房地产,杠杆率实际上并不高,大部分还是花自己的钱在买房。我们首付的比重20%、30%甚至更高;然后你看还贷款的速度,中国人都是提前还贷的。说借20年,15年贷款,很多人五年都还了。所以杠杆率实际上并不高,所以从那个角度来看又不是说有那么大的泡沫。

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我们整个大的社会结构有问题。实际上是所谓的两极分化,富人太富,穷人太穷,我们整体的结构不是说有一个收入水平中间的人占大头,现在两头是占大头,中间的人太少。那这个结果就是说,富人把他的财务,稍微多配置在一些房地产上面,马上穷人就被挤出这个市场,所以存在很大的社会问题。

但是房地产一控制,如果控制富人买房,实际上穷人还是买不起。北京三万、四万这样的房价,真正凭收入,包括我们机关事业单位的同志的收入,是不可能负担得起这样房价的。所以如果不让富人买房,就没有人买房。但是房地产市场实际上对我们的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很大,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实际确实就是这样。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基本上要占到五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一个水平,很直接的。大家也知道,房地产市场的产业关联又非常强,盖房子总得需要钢筋水泥,你

买了房子总是需要装修,需要家电,所以有人算下来,可能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30%左右。所以如果这一块不能很好地启动发展的话,肯定对经济增长是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问题就是说,如果让房地产发展,实际上就得允许富人来买房,但是那个结果是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占有资源的差距就更大。我是赞同这种行政性的限购的,就是在大的社会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市场的运作是没有办法正常来运行的,或者说,运行的结果是没有办法接受的。所以我不认为这个问题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问题,本身市场化我觉得肯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单位都经历过分房那样一个经历。我觉得分房制度确实是一个非常愚蠢非常低效率的制度,带来多少矛盾啊。像我们单位以前都是单位自己建房来分,建一个房差不多三年的时候,但是分这个房得花五年的时间,各个方面矛盾太大。所以那个制度,确实是有很大的阻力,我们确实是要依靠市场化。

十八大报告也提了,住房问题一是要靠市场,二是要靠保障房。所以这也反映,我们这个社会矛盾对经济增长的这种制约。

那么在消费市场上实际上也比较明显。刚才讲消费老是启而不动,其实我们在消费市场看到的也是这样的情况,穷人说了没钱、没有收入,富人的消费,奢侈品、高尔夫,我们好像又不能接受,社会舆论也不能接受。从整体社会资源的角度,大家也很难接受。但是富人是现实的购买力,要说启动消费,可能最快的就是富人的,穷人还得想办法给他涨收入增加钱他才能消费。富人的钱是现成的,包括我们现在说奢侈品的降税,一定程度上是要向富人让步,让富人消费。但是有人说了,富人这么富了还要给他们减税,中国又不是以直接税为主的,主要都是靠间接税,就是好卖东西,增值税也好,消费税也好,那你减税不就是给富人减税吗?

所以说过去积累的社会矛盾,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确实是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当然对这个社会矛盾的积累,我觉得还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包括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加大,实际上还是有两类。

一类应该说是市场性的因素,这也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的一个结果,不能说所有人都一样的。实际上全球范围来看,这个贫富差距拉大,不光是中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也是贫富差距拉大,工薪阶层的收入,十几年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甚至下降了,而富人的增长速度很快。

我觉得跟全球化有很大关系,全球化的情况下,可能大家没有办法避免这个东西,因为全球化的情况下富人是长着腿的,可以到处走的,什么样的税高我就可以到低税的地方去。如果富人都跑了,穷人也富不了了,穷人只能更穷。我觉得我们中国比别的国家稍微好一点的是,尽管我们的贫富差距在拉大,但是我们穷人的收入也在增长,并且增长的速度也不算慢,也还是挺快的。那么很多别的国家,他们穷人的绝对处境都在变差。所以有这种市场性的因素,有全球化的因素,有国际性的因素。

对中国来说还有非常重要的,生育劳动力的因素。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是这样的,所以在存在劳动力大量无限供给的这种情况下,工资是很难上涨的,这时候的工资不上涨,是公平的是合理的。为什么呢?如果我们把工资提得很高,结果就是很多人被排挤出就业机会。实际上就把工人或者说农民工又分了两类,一类就业的人,有不错收入,不错的保障,但是不就业的人怎么办?因为工资高的话,肯定会影响整个就业机会。

所以说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可以说这种收入差距拉大也有客观性。但是在我们中国可能还是另外一方面,所谓分配不公,非法或者说灰色的,这一块导致的收入差距,可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可能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遭遇“新冠疫情”爆发,零售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均受打击,市场蒸发过万亿元。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内部来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变局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保护主义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仍不容忽视。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同收入群体间家庭流动性差异加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面临枯竭风险。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消费恢复缓慢。受抗疫所采取的区域隔离和政策调控举措的影响,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其风险加速积聚。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极易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传染,需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银行风险溢出自2 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疫情冲击导致国

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正陷入衰退境地,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更对下半年经济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应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并能够实现内外部相互促进,同时辅以一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对冲政策,将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经济发展具有韧性和潜力,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全年呈现前低后稳走势。 (一)2020年中国内需企稳 从政策效应看,201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对2020年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2020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预计可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库存对经济呈现正拉动,内需总体稳定。 (二)中美经贸摩擦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分析 中国经济面临巨变短期无趋势性机会 花旗在最近报告中表示,中国可能将要经历较长时期的经济减速,但短期内有望避免全面衰退。中国目前只有东北、山西、河北、海南和上海的经济增长放缓。上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与房地产都出现负增长。新经济具有灵活性,基建尤其如此。 摘要: 1)世界经济:三轨运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复苏进程不同步导致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致,进而引发国际资本流动加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经济体脆弱性增加、黑天鹅频出。 2)中国经济:经济L型,结构分化。从增速换挡进程看,已由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未来经济将呈弱平衡的L型,可能还有5-7年的底部调整期,市场对此应有充分估计。预计3季度GDP增速6.7%,微刺激带动4季度回稳;由于金融业高基数和微刺激效应衰减,下调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至6.5%。中国拥有13.7亿人的广阔市场,宏观虽缺增长,但微观不缺生意,也不缺伟大公司的崛起,产业呈结构性衰退与成长,地区呈雁阵式梯次跃迁。 3)物价:4季度CPI涨幅有望放缓,PPI通缩持续。

4)宏观调控:货币松、财政放、汇率稳的新不可能三角。人民币国家化和纳入SDR需要加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但目前国内经济衰退、物价通缩等要求央行进一步降息降准,这又增加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预计4季度有1次降息1次降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短期将稳定在6.4附近。 5)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财税始,以国企终,中间夹金融。成功重启改革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政治控盘、形势倒逼达成共识和价值观。 6)大类资产展望。 a)股市:随着去杠杆去泡沫进入尾声,市场正进入安全区间,但估值尚不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进场。未来分子L型,无风险利率下降和资金充沛提供了条件,风险偏好的修复有一个过程。短期没有趋势性机会,但有结构性机会:十三五规划、新一轮微刺激计划、混改试点、军改、新通州新北京新奥运。 b)债市:6月以来债牛主要受股市牛熊切换资金流出和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差推动。未来债牛的驱动力来自货币宽松、资金成本下降、经济基本面再下台阶等。 c)房地产长周期拐点之后的新趋势是“总量放缓、结构分化”。 d)世界经济三轨运行,美元阶段性见顶但仍在强势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底部盘整。 7)风险提示: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新兴经济体中的资源国;中国经济L型只是弱平衡并容易被打破;三大资金黑洞的无序去杠杆和资金链断裂;在各环节链条绷得较紧情况下,政策的不审慎操作可能被市场误读及放大。 1.世界经济:三轨运行 1.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复苏进程不同步导致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致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 ?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

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 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 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消耗消耗大,环境损害成本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强度不大,凡此种种皆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现在经济仍以农业、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多用以出口。而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大。众多“MADE IN CHINA”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中国以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文化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给予的优厚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近年来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支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仍旧很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城乡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城乡差异也愈趋拉大。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农村都明显的落后于城市。有些偏远山村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给不用谈达到小康水平了。这种畸形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严重不平衡,从富人很富,穷人很穷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后果。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科学。作为一个法治社会,法律的完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市场经济时代,经济犯罪必然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事实上因为法律建设上的缺失,一些罪行没有对应的法律规范作依据,使得违法犯罪者钻空子,以不正当途径敛财,危害社会利益。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2019年底)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2019年底) 今天我想谈谈我们通常不谈论的话题。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主要关注公司、估值、生意和行业。但在过去的几年里,特别是2018年,很多人对中国宏观环境忧心忡忡,悲观情绪蔓延。我猜这也是在座有些人千里迢迢来到这儿的原因。所以我们今天就破例谈谈宏观环境。 说到底,当我们投资一个国家的一家企业时,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也是在投资这个国家。我们需要对这个国家有大致的了解。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投资人,我们关注的是对未来大概率正确的预测。我们的分析尽量保持客观理性,摒弃任何意识形态及情感带来的偏见。 我们要描述的是“真实”,而不是“理想”或“希望”。 下面是我今天演讲的提纲,分为五个部分: 1.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 2.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及近四十年的经济奇迹; 3. 当前投资人尤其是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 4. 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今天中国与西方的位置; 5. 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首先我们会讨论中国和西方有何差异,各自有何独特之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差异和独特之处。大多数西方人都是以西方眼光看中国,而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以中国眼光看其他国家。 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许多迷茫和误解。如果你不了解中西方的历史差异和这些差异性的根源所在,你就无法真正深入理解并对它们的发展进行预测。 第二部分,我们会简述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并解释近四十年中国经历的经济奇迹,即超长期的经济超高速增长。 第三部分,我们会讨论今天投资人普遍关注的中国政治经济环境,当下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特征,意味着什么。 第四部分,我们会讨论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最后,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估测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机会,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政府目前手中控制的资源到底有多少; 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潜力;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和领域。 中国政府家底是多少呢?不计其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国所有的土地、森林、湖泊、矿山等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政府在非常时刻可能会动用一切手段,而出售这些国有资产是最简单、最有成效的办法; 二、政府拥有中央银行,可以在出现还债困难时,直接开动印钞机; 三、政府控制了1XXXX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四、政府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其价值数以万亿计; 五、政府每年可以从老百姓手里收取5万亿左右的税收及其他财政收入,而且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这个数字将会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政府还拥有加税的权利; 六、政府拥有军队、司法等强制国家机器可以在非常时期采用强制手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 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无穷,消费者尽管很穷,但是吃穿用住行、生老病死等刚性的消费支出潜在的市场容量相当大; 二、中国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奢侈消费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三、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较大; 四、国家利用对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小视; 五、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 六、城市化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城市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需求等等一系列需求; 七、中国企业慢慢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和市场等等。 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是什么?我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择业、投资等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指导意见。按照前景的优劣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 1、排在第一位的是水务行业,包括水资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等。很多朋友或许会说,为什么会是水呢?因为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的、不可替代的、再生有较大成本的资源;而某种资源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资源的稀缺性。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是刚性上涨的,而且水的需求弹性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需求者愿意为了水资源出无穷高的价格;另外13亿多人的中国,水需求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来看供给,中国水资源的供给是相当紧缺的,看一些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既无法饮用,也无法用于灌溉,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1/4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实际上减少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数量,人为制造了水资源紧缺。其实,缺水是全世界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我猜想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起因很可能是大国争夺水资源。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CROS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信息部副主任江伟华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发展为龙头,必将打破现有的行政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中央政府正试图破解由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给经济发展带 来的后遗症。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正在努力打破行政垄断造成的市场封闭性问题。早一天打破区域的封闭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后发动力将会显现。 每当中国经济遇到了难题,外源性增长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时,我们又时常想起了内源性增长。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特别是农业人口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有效体现,其原因是: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但农村经济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这一特定时段进行爆炸性放量。很显然,对经济的拉动我们都想到了他们,却无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1、多年来我们对农村是多取而少给予,虽然现在加大了对农村直接补助,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搞平均主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作物的品质提高并未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既然是补助,这钱怎么补,如何才能补出效果。2、农村人口的外迁,特别是青年主力军全部集中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流失也

是县域经济发展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了消费的生力军,谈经济发展有点不着边际。 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了严重的资源剥夺。如果说这是资源配置的结果,但我们为什么又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对人口的流动进行限制,阻碍了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区域中的自由流动呢? 城市群经济的出现,为探索人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的合理布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毕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各个省份的领导并不是封疆大员,作为共和国的公仆,理应抛弃个人的官场得失,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为区域经济的自由开放做出努力。利益之争是有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官员有没有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意识,这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党的17大以来,从中央政府及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来看,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即将上演。而其中如何重新划定各区域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从上海、重庆-成都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北部湾等规划批复来看,这一趋势已经开始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创造的力量正在逐步的形成,但壮大还需时日; 30年,中国制造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战线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时危机已经悄悄的向我们袭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