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努力推动我省职成教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在全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车秀兰

2007年4月13日

同志们:

今年职成年度会议是一次学习会、培训会、提高会。即通过传达全国职成年度会议精神,学习理解我国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通过传达精神,落实任务,交流经验使与会者得到一次最好的培训(以会代训);通过参加会议使我们职教工作者进一步认清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研究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明确了工作任务,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总之,这次会议开的很好,其特征之一是大家一致反映纪拓同志传达全国职成教年度会议精神,能结合我省实际总结工作落实任务讲的好;之二是会议地点选得好,辽源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能率先贯彻国家、省职教会议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仅2006年就投入资金1500万元加上政策性支持超过2000万):之三是各市、地在汇报工作中都总结了2006年贯彻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经验,互相交流的好(职成处会后要尽快将各市、地2006年贯彻全国、全省职教育会议精神的实事、亮点汇集在一起,发给各地,以便互相借鉴,

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之四是会议形式好,体现创新精神,参加会议的同志除主管局长、职教科处长外还邀请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教育电视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学院职教部的负责同志,并分别讲了围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任务,抢抓机遇的工作思路和寻求共同发展的方法;之五是会议效果好,与会人员从思想上提高了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深刻领会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的“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和历史任务”的重要战略意义。

会议结束前我就结合本地实际,贯彻会议精神,切实把工作任务落实好,从两个方面谈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把握推动职成教工作的基本规律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2005年底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各项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一年。这年2月,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王珉同志到会作重要讲话,部署“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任务;会议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意见》,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全省上下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的认识,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

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并通过实施“五项工程”、“四项计划”、“五项改革”予以落实。

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后,我省各地和有关部门迅速形成了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热潮,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出现了全面快速推进的可喜局面,可以说,“十一五”我省职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局之年。主要标志有以下几点:第一,政府统筹力度加强,迅速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力量。去年我省已经出台了包括《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发改委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中职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职教宣传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长春、辽源、松原等地区都由政府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一些地区也专门开会做出部署,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各地结合自身的特点,出台了许多力度大、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举措。长春市采取11条措施,集中力量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三条投资主干线,以此为核心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立体投入”体系。对因办学规模扩大,致使专业教师短缺的职业学校,长春市提出,允许在现有编制内面向社会聘任专职教师,由财政根据其规模需要给予资金奖励,即用“奖励规模”的办法,把解决师资问题同鼓励和引导学校做大做强联系起来。长春市还提出实施六大支柱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建设计划;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

职业教育技术装备计划,建立学校装备、实训基地装备、社会共享资源三大装备相互依存的现代职教装备体系。辽源市加大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通过20%空编运行方式,解决教师队伍静态管理与专业设置动态变化的矛盾;他们还决定把按规定应该足额提取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1/3,由政府提取,地税部门代收,专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吉林市、白山市、通化市等地不断强化优质职教资源建设,把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推向更高层次。延边州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培训,突出职成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第二,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职教事业发展资金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全省财政职教专项经费4000万元,加上市县两级配套21730万,投入达到25730万元。省政府还决定,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教的比例不低于30%;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按每人1元,由县(市)政府统筹安排;省政府用于支持农村科学开发、技能推广、扶贫开发等相关专项资金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教;企业要按职工工资一定比例(1.5%-2.5%)足额提取职教经费;同时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国外资金。各地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责任意识明显增加,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经费。长春市“十一五”期间市级财政设立职教专项经费2亿元,2006年投入4000万元,重点支持六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县

级职教中心建设、资助贫困学生以及农业和其他艰苦行业的职业教育。延边州2006年筹资100万资助了1000名职校贫困生。

2006年国家三项资金(实训基地建设1650万元、骨干学校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4700万元、扶困助学1500万元)计785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4000万元,总数达11850万元,超过以往20年(1985-2004年)国家、省专项经费投入的总和。加上市县投入21730万,总计33580万元。

第三,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县级职教中心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支撑。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县级政府按照“政府统筹、整合资源、重点建设”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使之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创业孵化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省发改委和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制定了2004-2008年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规划,并全部列入国家支持的专项建设计划,在标准上要求达到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水平。全省职教会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全省大多数县(市)都向省发改委、教育厅上报了建设计划,2006年的在建项目已经超出预计年度计划。目前,我省规划建设的42个县级职教中心,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基建项目的有22个,在建项目11个,开工在即或已明确立项的有8个。预计到2008年,全部

42个县级职教中心项目,都能如期完成。届时我省农村职业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各地加强政府导向,组织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全省60%以上的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以协议办学、分段培养、“订单”招生等多种形式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据对部分学校调查,目前农村学生占在校生总数平均达到了70%。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进城务工比例大幅度增加。

2005年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推动农民培训工作的意见》后,在延边安图召开全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现场会,推广延边州以及安图县改革农村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实用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各地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一些地区的试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松原市在扶余县新万发镇农民文化学校召开了全市农民科技知识教育现场会。

第四,把中职招生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全省中职招生超额完成任务。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吉林省今年中职招生规模应实现12万人,比2005年多出近3万人。虽然存在很大困难,但我们明确表态,要按照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决完成任务。在教育行政这个层面,成立了由省教育厅厅长任组长的全省高中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保证目标明确、领导统一、管理顺畅、任务落实。

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中职招生工作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进行工作部署。从2006年起我省把普通中专学校、成人中等学校、职业中专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统一规范为中等职业学校,并享受原普通中专学校的政策待遇。

为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以及招生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全省各地利用各种媒体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宣传活动。长春、吉林、延边、白山等地相继举办了大型职业教育成果展示、职校生技能表演等活动;教育厅职成处连续编发《职成动态》24期;吉林教育电视台开辟“职教时空”,2006年播出44期专栏节目。

为扩大职业教育的容量,做大存量,全省国家级、省级重点校招生规模都有很大突破;各地加快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和各市(州)拟重点办好的职业学校建设步伐,积极增加招生数量;一些地区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模式,中职学校从第三学年起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腾出办学空间扩大招生规模;一些地区组织中职学校打破隶属、地域限制,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等多样化模式,增加办学能力;还有地区鼓励和大力支持已调整为培训机构的隶属于行业和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重新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教资源短缺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的闲置资源进行多种方式整合利用,抓紧扩、改、新建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运用政府贴息贷款和公益事业建设土地购置等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各方面的艰巨努力,吉林省实现中

职招生12.422万人,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任务,招生总量比上年增加1/3。超额完成12万扩招任务,这里凝聚了职教人的心血和汗水。

第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办学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全省职业学校与吉林省支柱产业、先导产业、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得到凝炼、强化和提升,出现了一批精品课程、精品专业和特色突出学校。据统计,近两年中全省中职学校共撤销设置重复和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专业90多个。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正逐步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各地广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更加突出灵活性和开放性。包括“百强校”建设计划、示范院校建设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内的全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特别是国家级、省级重点校都出现了生源持续爆满的可喜局面,一些学校因为容量有限,不得不一再提高入学“门槛”。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60%以上的职业学校都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们还依托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成立了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加强职教科研工作,提高决策科学化和办学实践理性化的水平。

回顾去年的工作,从职教行政推动角度,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东西,但是,我认为基本经验就是:要牢牢抓住“政府统筹、协调督导、典型引路、资金保障”四个基本环节。

牢牢抓住“政府统筹”,就是要使各级人民政府真正担负起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府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牢牢抓住“协调督导”,就是认真担负起教育行政部门对职教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客观管理的职能,积极主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既要督全程、督到底,也要导正确、导到位,把工作作实;牢牢抓住“典型引路”,就是要善于发现改革的突破口、创新的亮点,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启发,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不断把事业推向新高度;牢牢抓住“资金保障”,就是要不断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真正建立起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

总之,从整体上看,我们已经形成了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同时,也有了一些基本工作经验,这是全省职教事业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看到大好形势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职教发展所面临困难和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是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还依然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还很普遍,普通教

育与职业教育“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仍旧十分突出。社会上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尚未形成,支持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舆论导向还不够有力。二是发展非常不平衡,有些地区行动仍然滞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相当缓慢,特别是农村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接受职业教育,农民的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条件保障,这些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严重不相适应。三是由于长期投入欠帐,一方面导致职校资源总量不足,按照职普比1∶1的要求,目前我省一些地区职校容量上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导致职校资源质量不高,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设备匮乏落后,办学条件较差,办学能力无法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仍然没有理顺,政出多门,统筹力度不够,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五是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体制的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依靠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上述问题和困难,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障碍,我们必须做好打硬仗的准备,通过创新获得突破,通过改革赢得发展。

二、狠抓落实,加快发展,再创我省职成教工作新局面

去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切实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普及和巩固义务教

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项主要任务,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为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历史任务;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迫切需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紧紧围绕这样一种认识确立工作重点,展开工作思路。

关于今年的工作,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厅党组和李军厅长已做出明确安排,根据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精神,这里再特别强调几点。

第一,要坚决完成今年我省中职招生13万人的任务。教育部要求在2006年全国实现招生近750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力争使中职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基本实现全国高中阶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部里今年给我们下达的招生指标是13万,比去年增加0.5万。周部长称这是“一项硬任务”、“一场硬仗”、“一个标志性工作”,可见其重要性。我们一

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加以重视,要千方百计,坚决落实。

根据去年的经验,要认真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对高中段教育招生的统筹管理。建立起统筹协调机构的地方要继续发挥好作用,没有建立这类机构或作用不甚突出的地方,要马上建立或完善,按照要求统筹本地区各种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确定普职两类学校招生计划,制定招生政策和办法,做好生源组织、招生录取工作。二是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工作,加快实施“百强校”建设计划,鼓励支持重点校、骨干校努力扩大容量,让优质资源在扩招中切实发挥好主力军作用;要大力推进城乡间、校企间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做好相关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形成“入口旺、出口畅”的良性循环;要做好中职校招收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工作,推动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城镇职工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尤其要大力实施扶困助学制度,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同时,利用自考、远程教育等形式和手段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面。三是要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要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手段把今年国家出台的中职招生的各项政策宣传好,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在上半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四是按照部里的要求,抓紧建立中职招生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电子注册制度。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在扩大

规模的同时,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围绕吉林省大力建设汽车、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基地,实施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特别是要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一批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的示范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社会的需求同步。二要加快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关键举措。省政府决定重点建设100个设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安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今年全省要力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国家项目10-15个,省级项目20个。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切实抓好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做到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三要按照教育部部署,启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专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实施以学分制为主的弹性学习制度。抓紧制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的真正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

今年厅里将支持设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招标项目,采用课题引领、资金支持、专家督导、学校实施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加快内涵建设。并召开职业学校实验改革研讨会,总结和交流这方面的工作成果。

今年6月,教育部将在重庆市举办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我们要做好相关的组织工作,争取好成绩,同时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推动全省职业学校的实训工作。

第三,以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为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重要途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关键是能否实现政府强有力的统筹。要做好城乡的“大统筹”文章。不再把农村职业教育局限于县及县以下的农村职业学校,而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包括城市职业学校在内的所有职业学校都面向农村办学。在专业结构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字号专业,而是统筹传统的农业类教育与工业类、服务业类教育,统筹职业技能教育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以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分流。在培养目标上,既要根据本地经济特点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也要兼顾劳动力向省外、境外、国外的输出的需求。同时还要做好在县域经济范围内的“小统筹”的文章,即以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抓手,实现“三个统筹”。县

域经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切实发挥县政府的统筹职能,整合县域各类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资源,在每个县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使之成为县域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创业孵化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政府要以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抓手,实现农科教统筹,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为农村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统筹学历性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使农村职业教育从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并突出发展短期培训,从而满足农村劳动者多样化的学习意愿,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民自身发展的需求服务;统筹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实施创业经营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把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结合实施,加快孵化创业人才、资本和项目。

今年在适当时间,全省将召开全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现场会,各地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拿出具有各市特色的经验。年底力争有15所学校通过验收。

第四,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资助,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温暖工程。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全社会宣布,要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

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的15亿元增加到95亿元(已明确其中50亿给中职助学),明年将达到200亿元,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资助的重点。支持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宣传这项利民惠民政策,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及其子女了解这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我们要把这件好事办好,要精心设计,认真落实,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资助体系的有效运行。要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参与到资助工作中来,逐步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奖学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措施为辅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第五,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是质量的保障。全国职教会决定,中央财政投入100个亿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

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中,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已实施两年,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做好建设的各项工作。基础能力建设中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去年年底,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用于该计划的实施。我省也决定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培训职业学校教师。我们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部署,开展深入的调

查研究,认真做好整体规划,确保全面推进,取得实效。要从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内在要求出发,处理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各项计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的综合发展能力。今年我省要完成技能型紧缺人才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校长与新任校长培训、专任教师轮训3000-4000人次,要积极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进入企业制度,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的要求,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新机制,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任教。

第六,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要积极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系。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之路。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举办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机构。鼓励和扶持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今年我们将召开民办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同志们,今年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攻坚年,是实现全国、全省职教会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大家回去后,要把教育部职成教年度工作会议和我省这次会议的精神汇报好、传达好,组织

战线的同志们学习好、领会好。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做好部署,确保落实,推动我省职成教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高职教育界对其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提高我们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明确如何处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回顾;展望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早期职业大学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创办了一批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从1980年到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各地共兴办了120多所职业大学。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自费、走读、不包分配。多年来,这些学校通过校际协作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校际合作,共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以及职业大学在办学中尚存在着政策不配套、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结果多数学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普通专科,或者说,办成了“压缩饼干式”的本科。近年来,经过改革和发展,部分职业大学逐渐从“压缩式”模式中走了出来,经过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上重要办学力量。相对于早期职业大学的发展,初中起点的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成功的发展道路。1985年,中央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要求。为落实这一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原国家教委决定在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这三所中专学校基础上试办5年制技术专科教育。实践证明,5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并且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总体上看,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与欢迎。 (二)“双起点”、“双证书”的探索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探索一条高中毕业程度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路,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991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和总后勤部共同批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率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时,国家对试办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双起点”、“双证书”,即学校招收普通高中起点和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起点的毕业生,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经过几年的探索,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起点、双业制、双证书、订单式”高等职业办学道路,被原国家教委称为“邢台模式”。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这一举措整合了现有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政策转变,也是高职教育界对高职教育认识更加深入的体现。1997年,为了明确高职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规范校名,原国家教委明确提出新建高等职业学校一律定名为“x x职业技术学院”或“x x职业学院”,同时鼓励其他通过改革、改组、改制发展高职教育的学校照此更名。3月,原国家教委首批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挂牌。1998年,教育部提出“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的要求,并拨出了11万个招生指标,在20个省市用于试点发展高职教育。这一时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 (三)办学规模快速扩张阶段 1999年1月,为了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便于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教育部提出: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再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国家不再统一印制毕业证书内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明显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 正确 能够比较自由地流通。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双带就是指我们江苏这个沿海发展带 的和东陇海发展带,其中东陇海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域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下面说法正确吗?要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一是要加快 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二个就是要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体系的 正确 一体化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4. 下面说法正确吗?主体功能区规划它具有约束性,既要约 正确 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不用约束政府的行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5. 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协调。区 域间功能服务和生态条件的差距还比较大,就是我们三大区域, 正确 分布还不够均匀,不够协调。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6.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江苏坚持一手 抓粮食高产制度的普及化,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的食生产, 正确 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适时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7. 下面说法正确吗?农业生产空间是叫两带三区。两带是指 沿江农业带和沿海农业带,三区是指我们的太湖农业区和江淮 正确 农业区、徐北农业区,就是苏北灌溉总渠,徐北农业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下面说法正确吗?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建设,要充 分发挥沿海深水港口、土地、岸线爱心资源比较丰富的独特优 正确 势,集中布局发展大型生化、钢铁、造船、汽车等联合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积聚效应。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9. 下面说法正确吗?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的思路是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我们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 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这 五个一体化,这是工作思路。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10.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 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存在着多方办学、结构复杂,扩张过快、规模庞大,政策缺失、投入不足,评估指标不科学、办学方向偏颇等问题,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高职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促进高职教育迈上新台阶。 [标签]高等职业教育校企结合项目化课程体系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产物,它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因此,生产力发展、经济结构、职业结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都引发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变迁。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晚,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劳动大学、职工大学,但他们只是职业院校的雏形,真正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职业大学开始。1980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13所职业大学。1983年教育部又批准建立了33所职业大学,1984年、1985年又分别批准建立了22所职业大学。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三改一补”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即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来发展;在仍不能满足需要时,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专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三多一改”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即多形式、多模式、多机制和深化改革。1998年12月,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对于学历高等职业教育,在“三改一补”的基础上,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职学院。1999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印发《实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改变传统的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科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变的步伐;按新的模式举办高职教育。1999年到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30多个有关高职教育的文件,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 测试答案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 68分 一、单选 ( 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长江经济带范围九省二市的是()。 C A.云南 B.四川 C.河南 D.湖南 2. 根据本讲,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基础设施相联相通 B.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C.生态环境联防联控 D.资源要素互补互促 3. 以下不属于日本东海道城市群包括的都市圈的是()。 C A.京滨都市圈 B.名古屋都市圈 C.琉球都市圈 D.阪神都市圈 4. 以下不属于泛珠三角城市群的是()。 A A.安徽皖江城市带 B.珠三角 C.海峡西岸 D.珠三角西部城市 5.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不包括的城市是()。 B A.费城 B.芝加哥 C.波士顿 D.华盛顿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提到,京津冀的总体定位是()。 BCD A.经济优先发展示范区 B.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C.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D.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2. 根据本讲,以下属于治理“大城市病”中功能疏解时的原则的有()。 ACD A.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B.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提高人口素质 C.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 D.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 3. 根据本讲,我国城市群中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有()。 AC A.京津冀鲁城市群 B.海峡西岸城市群 C.泛珠三角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三、判断 ( 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形成城市群的条件包括城市之间要有联系。正确 正确 错误 2. “大城市病”的治理,重点是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正确 正确 错误 3. 天津市的定位是科技创新中心。错误 正确 错误 4.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正确 正确 错误 5.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正确 正确 错误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 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 98 所,招收专科生 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 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45.3% 。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 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试点,开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HNPR-2016-03003 湘教发〔2016〕7号 关于印发《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各高职院校、成人高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要求,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湖南省教育厅 2016年2月2日 - 1 -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18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学校、企业及用人单位共同责任,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布局,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和使用的契合度,强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为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院校发展格局更加合理,专业设置更加适应需求,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湖南经济社- 2 -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2021年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 重的几个问题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空前发展,目前机械自动化已经取代了人力劳动,但是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围绕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必要性、发展途径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国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初期,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它们在工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方面机械自动化的特点与作用相辅相成,需创造条件,向节约型工业化自动化社会努力。 我国机械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且目前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在自动 化技术方面还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为准,包括我国在内的发 展中国家基本还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现阶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1.手工劳作比例高

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发展 摘要: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在经过长期生产和生活后﹐为了减轻自己的劳动﹐逐渐产生利用自然界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动装置代替人的部分繁难的脑力活动的愿望﹐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他们互不相关地造出一些原始的自动装置。而这些装置在随着知识和社会的进步中,断地得到提升,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解放生产力,还提高了了生产效率,好地实现了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并且有些能够在预先的编程设定后可以智能的解决一些问题,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1.引言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2.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 2.1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上的应用,是以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调速器作为正式起点。1788年﹐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此时的自动化装置是机械式的,而且是自力型的。 2.2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里程碑是1788年英国机械师watt在发明蒸汽机的同时发明的蒸汽离心式调节器。第一次出现被控量的自动调节。 第二个里程碑是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反馈放大器的诞生,各种电子式控制器在各种机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2-10-08T09:13:36.04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臣周超 [导读] 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李臣周超(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地位;意义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至今已发展了30 多年。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配合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搞好高等职业教育,深刻领悟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者至关重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1.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在学历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相同地位。《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该法中非常明确地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确定了下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5 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同属于高等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标准分类的颁布,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 2.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 3.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享受高等教育的公平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无数次验证,广大人民群众也深深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享受高等教育成为了人民的现实愿望。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显然不适合以大多数普通群众为培养对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面向大众的教育形式,它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为人民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 2.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就业。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5%,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劳动力规模将继续增大。“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每年80万人以上,我国农村还有1.5 亿以上需要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和扩大就业,进而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给了这部分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但随着传统经济模式的不断突破,规模化和各类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构性格局问题在我国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在2008 年爆发世界性金融危机后,我国原有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行业的变动、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动态变化超乎人们的想象,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快速转化,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的科技含量以及层次需求越来越高。 人才从生产和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来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具体可分为四种人才类型: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中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往一般是由普通职高和中等职校培养,从而造成缺乏高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经济的发展却越来越需要大批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且能够在一线从事直接生产活动的人才。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19):13-15. [2]强伟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及建议[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07):87-91. 注:本文系浙江省供销社科研项目《绿色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项目编号:10SS13)的研究成果。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及前景(1)教案资料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是美国科学家哈德在1936年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机器之间的零件转移不用人区搬运就是自动化,这就是早期自动化的概念。制造自动化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自动化使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能够只能完成指定的作业,但是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制造自动化的功能目标不再是仅仅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去自动完成指定的作业。随着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发展,制造自动化已经远远突破上述传统的概念。二十世纪以来,为了实现自动化,人们研究和制造了成千上万种自动控制系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劳动、社会服务、

军事工程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执行机构和信息反馈装置三部分组成。反馈装置的任务是监视和测量执行机构和工作对象的状态变化和执行结果,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则根据任务的定义和当前执行情况决定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机械的、光电的或其他的物理方式向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以便后者准确地加以执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四十多年中,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在社会劳动时间不断缩减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增长了大约十倍,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促成这种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普遍认为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科学技术领域里对新技术革命贡献最大的是两个相互联系紧密的领域:一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重大突破;二是系统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工程化应用。前者是后者得以成功的物资基础,后者又为前者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生产模式也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刚性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单机自动线和刚性自动线,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这一阶段中应用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是高生产率和刚性结构,很难实现生产产品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21日)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1) (四)面临的新形势 (1)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二)发展目标 (2) 三、主要任务 (3) (一)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3) (二)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3) (三)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 (五)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4)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4) (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4)

(八)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4) (九)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4) 四、重点举措 (4)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4) (二)以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4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5)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5) (五)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 (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5) (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 (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6) (九)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6) (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行动,促进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封面)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2010年9月13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2) (四)面临的新形势 (2)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二)发展目标 (4) 三、主要任务 (6) (一)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 (6) (二)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6) (三)建立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7) (四)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7) (五)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7) (六)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 (8) (七)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8) (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9) (九)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9) (十)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认同的良好环境 (9) 四、重点举措 (10)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10) (二)以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10)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11)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11) (五)支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12) (六)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2) (七)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13) (八)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3) (九)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14) (十)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14) (十一)加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14) (十二)建立以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5) 五、组织实施 (16) (一)加强组织领导 (16)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16) (三)加强监测考核 (16) (四)强化舆论宣传 (16)

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自动化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而能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即称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使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之过程称为工业自动化。 概述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机器视觉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1] 随着我国制造厂商对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制造业生产线开始趋向个性化,单一检测数据的仪器组成的检测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不适应快速检测。因此,集合多种检测功能的快速自动检测设备才是客户真正所需要的,快速自动检测仪是一种“非标测试设备”,需要对客户生产线进行深入的需求调查,量身定制检测方案,因此被称之为“定制检测”,“定制检测”在工业自动化快速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工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一致性问题。无论是追求高速、连续和大批量的大型企业,还是追求灵活、柔性的定制化的中心企业,都依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当今世界已经从产品经济过度到服务经济,过度到一个需要客户体验的时代——大规模定制,也就是快速大批量制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产品,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生产企业的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来解决效率和柔性的矛盾。自动化技术与现代工业企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为企业提高效益的范畴,而是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技术简介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自动化

潍坊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教育文档

潍坊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便最大限度地将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使潍坊市的经济达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潍坊市高职教育概述 我国从1996年就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这个培养目标,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但一般是指限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的狭义的“高等教育”,如潍坊科技学院和潍坊科技职业学院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通常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界定采用狭义上的定义。 潍坊市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大。截止2014年,共有各类高等教育院校14所,其中本科院校为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潍坊科技学院三所,全日制在校生万人;职业教育成绩斐然。从2010年开始,连续四年承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2011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科19大类评价排名中,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在文化教育、轻纺、环保气象、农林牧渔与安全五大类中名列

第一,占全省1/4多;职业教育探索突破较多。 二、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按2014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信息,2014年潍坊市GDP为亿元,比2013年增长%。按常驻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1826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8470元),实现增长%。到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07家,工业增加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增长%,利润总额亿元,增长%,利税总额 亿元,增长%。财政收入运行平稳,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增长%。 三、潍坊市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 (一)潍坊市高职教育要培养满足各个产业需求的人才。潍坊市高等职业教育要与潍坊地区的经济相适应,培养出适应潍坊市未来发展的专业化人才。按照潍坊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潍坊市的传统产业包括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化工、盐业等,传统产业走到今天,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发展水平,需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一直作为高等教育的“附属品”而发展,尴尬的地位和不良的教育现状严重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深刻剖析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力求找到高等职业教育正确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原因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大力发展”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教育的共识。政策大环境的不断变好,当前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膨胀”,高职教育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职业教育,选择做一名高级蓝领。因而,近些年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教学水平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存在很强的不适应性和不协调性。在很多人眼中,高等职业教育依旧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高等职业教

育,认为其只是在高考失利或本身成绩不佳的情况下的一个“备胎”,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式”的,而非“主动式”的。这种无奈的选择和尴尬无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杂疾缠身”的不良状态。 1.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与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并存 纵观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学上存在浮躁心理,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这种功利性、盲目性的办学模式无疑是一种“照猫画虎”的行为,显然没有把高职教育落实到实际之中,同时也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可以说,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和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严重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另外,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无疑会降低高职学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越来越差、越来越走下坡路的恶性循环。 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单纯读书学知识具有更高的认可度,而对于高职教育则存在“歧视”。“技术工”“打杂的”这种不良标签都透露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不认可,社会氛围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招生、发展等各个方面。招生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学生的素质和水平相对来说都较低,因为大多数在高中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正规的大学教育,继续将读书作为自己以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