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

一、目的:

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如果取样缺乏代表性,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是一项十分细致和重要的工作。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采样最基本的要求是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但代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际和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土壤剖面样品

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现挖一个1×1.5m(1×2m)的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地下水即可,大多在1-2m间。然后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的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入剖面记载簿内,也可以作为分析结果审查的参考。观察记载后,就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土样1kg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样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样日期和采样人。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集。此外,在取样过程中,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样品置于铁盒中保存,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3、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须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研究植物或苗木生长期内土壤耕层养分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层土壤20cm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如小麦)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植物长势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5-20个点,可采用蛇形取样方法进行采样,每个点上采集的样品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二、土壤样品的数量

采来的土壤样品如果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一般1kg 左右的土壤样品即够供化学、物理分析之用。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弄碎合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再把对角线两份合并成一份,如果所得样品仍然很多,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量为止。

三、样品的处理

从田间采来的土样,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性质的改变。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干净的纸上,推成薄层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经常加以翻动,加速干燥,切忌阳光直射暴晒或有盐碱的环境中风干,风干后的土样再进行磨细过筛处理。

进行物理处理时,取风干土100-200g,放在油布或牛皮纸上用圆木棍辗碎,如此反复进行,使全部土壤过筛,留在筛上的碎石称重后须保存,以备碎石称重计算之用,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计算碎石百分含量,然后将土样混匀后盛于广口瓶或纸袋中,作为土粒分析及其他物理性质测定之用。若在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铁子或半风化体,绝不能用木棍辗碎,应细心拣出、称重、保存。

化学分析时,取风干样品一份,仔细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体和侵入体,再用圆木棍将土样辗碎,使全部通过2mm筛,这种土样可供速效性养分及交换性能、pH等项目的测定。分析有机质等项目时,可取一部分已通过2mm筛的土样进行研磨,并完全通过0.25mm筛为止。根据不同的测定项目选择不同的筛孔直径。研磨过筛后的样品混匀后,即可装瓶或纸袋中,并贴上标签,写上姓名、时间、地点、孔径大小等。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在土壤分析工作中所用的筛子有两种,一种以筛孔的大小表示,如孔径为2mm、1 mm0.5 mm等,另一种以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表示。如每英寸长度上有40孔,为40目筛,每英寸有100孔为100目筛子,孔数愈多,孔径愈小。筛目与孔径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简式表示:

一、目的:

土壤分析测得的各种物质的数量,一般是用占烘干土的重量百分数来表示的,而分析测定所取的土壤则是风干土,其中含有少量水分,它不是土壤的一种固定成分,这种水分是土壤固体表面吸附了大气中的水蒸气的结果,其含量视大气的湿度及土壤性质而异,它的多少与土壤粘粒含量、有机质以及可溶盐的种类、数量有关,也与风干土处理时的大气湿度有关。为了使各个土壤能在一致的基础上比较其理化性质,使整个分析得到合理的相对数值,所以在计算各物质含量百分比时,都以“烘干土”作为基数。因此,在土壤分析前,必须测定土壤吸湿水的含量,然后根据吸湿水含量,由风干土壤换算成烘干土之重量。

二、原理:

测定时把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则失去的质量为水分质量,即可计算土壤吸湿水含量。在此温度下土壤吸着水被蒸发,而结构不致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三、仪器:

天平、控温烘箱、小铝盒、干燥器。

四、操作步骤

,装入约5g过2mm筛取烘干冷却的小铝盒,在天平上称得其重量,记为W

1

,将小铝盒放入烘箱中,打开盒盖,在105-110℃的风干土,准确称重,记为W

2

。检验是否恒温度下,烘40分钟,加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W

3

重。

五、结果计算

1、称取土样时,用万分之一天平。

2、将称有土壤的铝盒放入烘箱时,铝盒盖斜放在盒口一侧,或倒扣在盒底下。

3、常规的土壤吸湿水的测定需要在105-110℃温度下烘6-8小时后称重,之后

继续烘3小时,以检验是否恒重。

4、“恒重”是指两次烘干的重量及其相似,两次称重不超过3mg时,即认为达

到“恒重”。

5、烘箱温度以105-110℃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散逸。

七、问题讨论:

已知土壤吸湿水含量为5.00%,分析时需烘干土50.00克,问应秤多少个克风干土样?

实验三土壤质地的测定

一、目的:

土壤质地是不同粒径矿物质颗粒的百分含量,反映着土壤基本的理化性质,对土壤的水分状况、通气状况、热特性、保肥供肥能力以及机械物理性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质地也是土壤分类的依据之一。在生产实践中,为搞好耕种、灌溉、施肥、必须对质地有所认识,而土壤改良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和质地也有关。

二、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大部分土粒呈复粒状态,所以土壤质地的测定包括两个重要的操作过程:1、土壤的处理,以保证所有土粒呈单粒分散状态。首先用分散剂处理土样(化学),从而代换能使颗粒凝聚的阳离子,使土壤胶体上原来的

吸附性阳离子都换成钠离子,然后再用物理方法(振荡,搅拌)使土粒充分散开。

2、用比重计测定悬液中土粒的含量。

以马笃克期定律(G·G·Stokes)为基础,球体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而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

式中:V——半径为r

(厘米/秒);

g——重力加速度

r

d

1

——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

2

——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当土粒分散后,在沉降筒内,粗粒沉降速度快而细粒沉降慢。经一定时间,大于某一直径的颗粒将全部沉降到某一深度之下,因为悬浮的比重和颗粒的大小有关,所含颗粒越小,悬液的比重液越小,所以,在悬液开始沉降,在某一规定的时间,测定某一规定悬液的比重,就能计算出该深度悬浮所含土粒的重量,而这一深度以上的土粒都是小于某一直径的。所使用的比重计是专为测定土粒大小而制造的,其上的刻度即表示每升悬液中土粒的克数,从而免去了每次测定的繁琐计算。

三、仪器:

1、甲种比重计[鲍氏(Bouyoucos)比重计],刻度范围0-60,最小刻度单位

1g·L。刻度代表比重计所处深度上的土壤悬液的平均比重,单位为每升克数。

2、1000ml量筒(作沉降筒用)

3、带多孔平板的搅拌棒

4、500ml三角瓶及带橡皮头的玻璃棒

5、100ml的量筒

6、温度计

7、天平

四、试剂:

1、0.5mol·L-1六偏磷酸钠溶液:称取51克六偏磷酸钠[(NaPO

3)

6

,化学

纯],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2、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克氢氧化钠(NaOH,化学纯),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3、0.5mol·L-1草酸钠溶液称取33.5克草酸钠(化学纯),加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至1000ml,摇匀。

4、2%碳酸钠溶液:称取2g碳酸钠(NaCO

3

,化学纯)溶液100ml蒸馏水中。

5、软水制备:将200ml2%的碳酸钠(NaCO

,化学纯)加入15000ml自来水中,

3

待静置一夜澄清后,上部清液即为软水。2%的碳酸钠的用量视各地自来水的硬化度而定,硬化度越大,2%的碳酸钠的用量越增。

五、操作步骤:

1、称样:称取2mm的风干土50.0g,置于500ml烧杯中,加软水湿润样品。

2、样品的分散:根据土壤pH值,分别选用下列分散剂。

石灰性土壤(50g样品):加0.5mol·L六偏磷酸钠溶液60ml,

中性土壤(50g样品):加0.5mol·L-1草酸钠溶液20ml,

酸性土壤(50g样品):加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40ml.

在加入化学分散剂后,必须对样品进行物理分散,以保证土粒的充分分散。

本试验样品分散采用的方法是:用100ml的量筒量取分散剂六偏磷酸钠

60ml,向烧杯中加入30ml分散剂,静置片刻,使分散剂充分作用,然后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研磨土样,研磨时间视土样而定,粘质土壤不少于20分钟,壤质土壤和砂质土壤不少于15分钟,使完全分散,然后把剩余的分散剂加入,并将烧杯中的分散好的土样转入1000ml量筒,用软水多次冲洗烧杯,务使土样及分散剂全部转移入量筒。将盛有土样悬液的沉降筒用软水定容至1000ml,沉降筒放在温度变化小的平稳的桌面上,注意避免有日光照射或强烈气流的地方。

用搅拌棒搅拌悬液,测悬液中部的温度,按表中所列悬液温度与测定

<0.01mm粒径颗粒所需要沉降时间的关系,查出比重计读数的时间。上下搅动悬液1分钟(约30次),使悬液均匀分散,搅拌的上下速度均匀,搅拌棒向下要触及沉降筒底部,使全部土粒能悬浮,搅拌棒向上时全片不能露出液面,一般离液面3-5cm处即可,否则会使空气压入悬液,影响土壤开始的沉降速度。搅拌后如悬液发生气泡,应滴加异戊醇消泡。搅拌器离开液面时开始计时,提前30妙将比重计轻轻垂放悬液中,准备读数,到测定时间,立即读取比重计读数。(因悬液混浊,读数以液面上缘为准)

比重计校正:

刻度与弯液面校正:由于比重计在制作时,刻度不易准确,故需校正,另外,当比重计玻璃杆上升形成弯月面高出悬液面,在测定时悬液面呈混浊状,读数无法以悬液面而为准,只能读弯月面上缘,故需加以弯月面校正。可将刻度与弯月面的校正合并进行。

根据表中列的数量称取105℃烘干的氯化钠(二级)配制标准溶液各1升,将各溶液分别倒入1升沉降筒中,把待校正的比重计按溶液浓度由小到大的次序,在各标准溶液中进行实际测定,读数应以弯月面上缘为准。且溶液应多次读数,取其平均值,算出各读数的校正值。

温度校正:

土壤比重计都是在20℃时校正的,测定温度改变时,会影响比重计浮泡体积及水的密度,一般根据表进行校正。

土粒比重校正:

比重计的刻度是以土粒比重为2.65作标准的,土粒比重改变时,可将比重计读数乘以表中相应土粒比重的校正值,既得校正后读数。一般情况下,当土粒比重变化差异不大时,比重计校正可以忽略不计。

分散剂校正:分散剂校正值(g·l-1)= 加入分散剂的毫升数×分散剂的摩尔浓度×分散剂的摩尔质量×10-3

采用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40ml时,分散剂校正值为0.80 g·l-1

采用0.5mol·L-1草酸钠溶液20ml时,分散剂校正值为0.67g·l-1

采用0.5mol·L六偏磷酸钠溶液60ml时,分散剂校正值为3.06 g·l-1

六、结果计算

校正后读数=原读数+比重计刻度弯面校正值+温度校正值-分散剂校正值

小于

烘干土=

按照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如果所测土壤为灰化土类,其<0.01mm的土粒含量为32.5%,那么该土壤为何中土壤?

实验四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一、目的: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组成物质之一,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有机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使土壤得以保存游离养分,土壤有机质又是形成水稳性团聚体的重要因素,对土壤良好的水、气、热及耕作特性有重要意义。所以测定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诊断的重要方面之一。

二、原理:

在外加热的条件下,用一定浓度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中的有机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来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本方法测得的结果只能氧化90%的有机碳,因此,测得的有机碳乘以1.1,以计算有机质量。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以用土壤中有机碳比例(换算因数)乘以有机碳百分数而求得,其换算因数随土壤有机质的含碳率而定,各地土壤有机质组成不同,含碳量也不一致.在我国,目前仍沿用“VanBennelen因数(1.724)”,他假定土壤有机质含碳58%计算的。

在氧化和滴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入下:

2K

2Cr

2

O

7

+8H

2

SO

4

+3C2K

2

SO

4

+2Cr

2

(SO

4

)

3

+3CO

2

+8H

2

O

K 2Cr

2

O

7

+6FeSO

4

+7H

2

SO

4

K

2

SO

4

+Cr

2

(SO

4

)

3

+3Fe

2

(SO

4

)

3

+7H

2

O

三、主要仪器:

三角瓶、硬质试管、油浴锅、可调温电炉、温度计、秒表、天平。

四、试剂

(1)0. 8000mol·L-1(1/6K

2Cr

2

O

7

)标准溶液:称取经130℃烘干的重铬酸

钾(K

2Cr

2

O

7

,分析纯)39.2245g溶于水中,定容至1升。

(2)H

2SO

4

:浓硫酸(H

2

SO

4

,分析纯)

(3)0.2mol·L-1FeSO

4溶液:称取硫酸亚铁(FeSO

4

·7H

2

O,化学纯)56.0g或

硫酸亚铁铵[Fe(NH

4)

2

(SO

4

)·6H

2

O]79g于水中,加浓硫酸5ml,稀释至1升。

(4)邻啡罗淋指示剂:称取邻啡罗淋(分析纯)1.485g与

FeSO

4·7H

2

O0.695g,溶于100ml水中。

(5)2-羧基代二苯胺指示剂:称取0.25g2-羧基代二苯胺于小研钵中研细,然后倒入100ml小烧杯中,加0.1mol·L-1NaOH溶液12ml,并用少量水将研钵中残留的试剂冲洗入100ml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水浴上加热使其融解,冷却后稀释定容到250ml,放置滤清或过滤,用其清液。

(6)SiO

2:二氧化硅(SiO

2

,分析纯),粉末状。

五、操作步骤

称取通过0.25mm筛孔的风干土样0.2×××g—0.5×××g,放入干燥的硬质

试管中,用移液管准确加入0.8000mol·L-1(1/6K

2Cr

2

O

7

)标准溶液5ml,加5ml

浓H

2SO

4

,充分摇匀,管口盖上弯颈小漏斗,以冷凝蒸出水蒸气。

将试管放入温度为185-190℃的油浴锅中(同时做2-3个空白),要求放

入后油浴锅温度下降至170-180℃左右,控制电炉温度,使油浴锅内温度始终维持在170-180℃左右,待试管内液体沸腾发生气泡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

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倒入250ml三角瓶中,用水洗净试管内部及小漏斗,三角瓶内溶液体积约60-75ml,然后加2-3滴邻啡罗淋指示剂,此时的颜色为橙黄色,用0.2mol·L-1的硫酸亚铁滴定,滴定过程中不断摇动内容物,直至颜色由蓝绿色变为砖红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滴定体积(V)。或加入2-羧基代二苯胺指示剂12-15滴,此时溶液呈棕红色,其溶液的变色过程为橙红色经紫色变为暗绿色,即为滴定终点。

测定空白样品时,即取0.5000g粉末状二氧化硅代替土样,其它过程与试样测定相同,记录硫酸亚铁滴定的体积(V。),取其平均值。

六、结果计算

土壤有机碳(g·kg-1

式中:C-0.8000mol·

5

V 0-空白滴定用去的FeSO

4

的体积(mm)

V-样品滴定用去的FeSO

4

的体积(mm)

3.0-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1)

1.1-氧化校正系数

土壤有机质(g·kg-1)=土壤有机碳(g·kg-1)×1.724七、注意事项:

(1)必须在试管内溶液表面开始沸腾时再开始计时,而且掌握沸腾的标准应尽

量一致,因为消煮时间对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2)转移试管内容物时,必须把小漏斗和试管都洗干净,切勿损失溶液。(3)消煮好的溶液颜色,一般应是黄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果以绿色为主,则说明重铬酸钾用量不足。在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量小于空白用量的1/3时,有氧化不完全的的可能。

(4)用硫酸亚铁滴定时,一定要注意颜色变化,准确掌握终点。

八、问题讨论:

已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324g·kg-1,在本实验中,空白消耗的FeSO

4

18.12ml,土样所消耗的FeSO

4

为14.15ml,土壤吸湿水含量为1.136%,问该实验需要称土多少克?

实验五土壤pH值的测定

一、目的: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在其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重要属性,测定土壤pH值,对改良土壤、合理施肥、适地造林,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原理:

用水土比为1:1(或5:1或10:1)的水溶液或盐溶液提取出土壤中水溶性的氢离子,平衡后,用pH计测定浸出液的pH值。

三、仪器:

天平、玻棒、烧杯、pH计、温度计。

四、试剂:

(1)pH4.01标准缓冲溶液:称取105℃烘干的苯二钾酸氢钾(KHC

8H

4

4

,分析

纯)10.21克,用蒸馏水定容至1升,即为pH4.01,浓度0.05 M的苯二钾酸氢钾溶液。

(2)pH6.87标准缓冲溶液:称取在4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

2PO

4

,分析

纯)3.39克和无水磷酸氢二钠(Na

2HPO

4

,分析纯)3.53克(或用带12个含晶水的

磷酸氢二钾,再经120℃烘干成无水磷酸氢二钠备用)溶解在蒸馏水中,定容至1升。

(3)pH9.18标准缓冲溶液:称取3.80g硼砂(Na

2B

4

O

7

·10H

2

O,分析纯),溶

于无CO

2

的冷水中,定容至1升。此溶液的pH值易于变化,应注意保存。

(4)1.0 M KCl溶液称取74.6g氯化钾(KCl,化学纯)溶于400ml水中,

该溶液pH要在5.5-6.0之间,然后稀释至1升。

(5)1.0 M CaCl2溶液称取147.02g氯化钙(CaCl2·2H2O,三级)溶于200ml水中,定容至1升。

(6)0.01 M CaCl2溶液吸取1.0 M CaCl2溶液10ml于500ml烧杯中,加

400ml水,用少量Ca(OH)

2

或HCl调节pH为6左右,然后定容至1升。

五、操作步骤

称取过2mm的土样10.0g,放在小烧杯中,加入50ml(水土比为5:1)去CO

2的蒸馏水(或盐溶液),剧烈搅动1-2分钟,使土体充分散开,放置半小时,测量土壤温度,然后用pH计测定浸出液的pH值。

六、结果:

根据表5-1得出所测土壤为何种土壤

七、注意事项:

盐溶液适应于中性、石灰性和碱性土壤1、KCl盐溶液适应于酸性土壤,CaCl

2

的测定。

2、根据pH计型号的不同和所测土样的不同,用说明书和标准缓冲液调试pH 计。

3、土壤中加入水或盐溶液后平衡时间对测得的土壤pH值是有影响的,且随土壤类型而异,平衡快者,1分钟即达平衡;慢者可长至1小时,一般来说,平衡半小时是合适的。

一、目的:

土壤水溶性盐是盐碱土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因此,测定土壤水溶性盐对了解盐分、对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拟订改良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原理:

土壤水溶性盐是强电解质,其水溶液具有导电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因此,土壤浸出液的电导率的数值能反映土壤含盐量的高低,但不能反映混合盐的组成。

用水土比为5:1的水溶液浸提土壤水溶性盐,平衡后,用电导仪测浸出液的电导率。

三、仪器:

天平、玻棒、烧杯、温度计、电导仪。

四、操作步骤:

称取过2mm的土样10.0g,放在小烧杯中,加入50ml(水土比为5:1)去的蒸馏水,剧烈搅动2-3分钟,使土体充分散开,放置一段时间,测量溶液CO

2

温度,将电极用待测液淋洗1-2次,再将电极插入待测液中,使铂片全部浸没在液面下,并尽量插在液体的中心部位,按电导仪说明书调节电导仪,测定待测液的电导度。

五、结果计算

土壤浸出液的电导率EC=电导度×温度校正系数×电极常数

一般电导仪的电极常数值已在仪器上补偿。

六、注意事项:

(1)一个样品测定后及时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如果电极上附着有水滴,可用滤纸吸干,以备测下一样品继续使用。

一、目的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叫做土壤比重,也称土壤密度,单位用g·cm-3,土壤比重大小取决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也叫土壤密度,单位用g·cm-3,土壤容重随土壤孔隙状况而变化,其数值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和有机质含量等有关。

利用土壤的容重和比重可以计算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项目。因此,他们是土壤物理性质重要测定项目和指标

二、土壤容重的测定

1、原理:环刀是一种特制的圆形钢筒,筒的一端锋利,另一端套有环盖,便于压筒入土,筒的容积可根据环刀的直径和深度求得,测定时将环刀垂直压入土壤,切割自然状态的土体,并使其所切的土体尽量与环刀的体积相等,然后将土壤烘干称土样重量,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量。

2、仪器:环刀(用无缝钢管制成,一端有刀口,便于压入土中)、

环刀托(上有两个孔,在环刀采样时,空气由此排出)、

消土小刀(刀口要平直)、剖面刀、消铁铲、木锤等、

天平

3、操作步骤

(1)测量并计算环刀得容积(A)(A=ππ?r2h,式中r为环刀的内半径,h为环刀高度),并称重B。

(2)在田间选取一代表地段,挖土壤剖面,依剖面层次由上至下分层取土测定容重,测定时,用剖面刀修平土壤剖面,把环刀盖套在环刀背上,将环刀垂直压入土壤,直至环刀底孔上有土出现为止。用铁锹把环刀周围土壤挖去,并使其下方留有一些多于的土壤,取出环刀,用消土刀刮去粘附在环刀壁上的土壤,并消平环刀两端的土壤,使之与刀口齐平。并在同一地点采土样约100g置于铝盆中,带回测定土壤比重之用。

(3)用干布擦静粘附于环刀外面的土壤,称重(C),并放入烘箱内在105℃下烘6-10小时,冷却后称重(D)。

4、结果计算

3

1、原理:比重瓶法测定土壤比重是借用排水称重方法测得同体积的水重,再测土壤含水量,并计算土壤比重。

2、仪器:比重瓶(短颈,容积50ml或100ml)

天平、电炉、砂浴或电热板、温度计、滴管、小漏斗、毛巾等

3、操作步骤

(1)取50ml比重瓶一只,加满蒸馏水(为了除去水中的空气,事先须将蒸馏水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瓶中,塞好瓶塞,用清洁的毛巾将瓶外的水擦干,在天平上称重,同时用温度计测定瓶的水温t

1

(2)称取通过2mm筛的风干土样10g,并换算成烘干土重量(W

S

(3)将瓶中的蒸馏水倒出,用毛巾擦干瓶的外部,然后用小漏斗将已经称好的土样小心装入比重瓶中。将蒸馏水倒入比重瓶内,使水和土的体积占比重瓶的1/3-1/2,摇匀,为了去除土和水中的空气,须将比重瓶放在电热板或砂浴上沸腾(注意温度不能太高,避免瓶内土液溢出损失),并不断摇动比重瓶,以驱逐水及土壤中的空气,使水和土更好的接触,煮沸需1小时。

(4)用滴管将煮沸过的比重瓶(内盛有土样和水)瓶口上的土粒小心洗入瓶中,塞好瓶塞,待冷却至室温,用滴管加满经过煮沸的蒸馏水,并塞好瓶塞,擦干瓶的外部,称重(W 2),测记当时水的温度(t 2) 4、结果计算: 当t 1=t 2时

d=×

式中:d

W S -烘干土样重,克

W 2-t 2℃时比重瓶+水+土样重,克

W 1-t 1℃时比重瓶+水重,克W 1经校正后为W 3 dW 2-t 2℃时蒸馏水比重,g·cm -3,查表7-1

dW 0-4℃时水的比重,因为4℃时水的比重为1,故可以省去

比重瓶中水重必须按室温进行校正,由表7-1查出t 1和t 2时水的比重差数,然后将此差数乘上比重瓶的体积而得X,,从W 1中减去或加上X (t 2>t 1时应减,t 2

例如:当15℃称得瓶+水合重W 1,于22℃测得瓶+水+合重W 2,W 1应根据温度进行校正。

因为称W 1时的温度为15℃,水的比重为0.9991265,而称W 2时为22℃,水的比重为0.9977993,比重瓶体积为50ml ,则温度校正系数为 (0.9991265-0.9977993)×50=0.0013272×50=0.06636 校正后的比重瓶加水的重量W 3=W 1-0.06636。

5、注意事项:

(1)含可溶盐及活性胶体较多的土样,须用惰性液体(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煤油)代替蒸馏水,而用真空抽气法排除土中空气,抽气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并经常摇晃比重瓶,直至无气泡溢出为止,停止抽气后,仍需在干燥器中静止1分钟以上,用惰性液体测定比重时须用烘干土。

(2)比重瓶中加蒸馏水后塞上有毛细管的塞子,这时要求水分充满整个比重瓶和毛细管中,切勿使瓶中留有气泡。

(3)称重前一定要用吸水纸将瓶外水滴吸干。

(4)测定土壤比重最好在25℃恒温条件下进行,无恒温条件的可按上述方法查表进行换算。

四、毛管孔隙的测定(环刀法)

1、原理:利用一定容积的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土样,使土样充分吸水膨胀,切除超出部分后称重和测定含水量,即可计算出毛管孔隙度。

2、仪器:天平、环刀、烘箱、铝盒、干燥器、坩锅钳、刮土刀

3、操作步骤:

(1)用环刀在野外采取原状土(操作方法与容重测定相同)

(2)将环刀套上有孔并垫有滤纸的盖底放入盛有薄层水的搪瓷盆内,搪瓷盆内水深保持在2-3mm 内,浸入时间:砂土4-6小时,粘土8-12小时或更长时间。 (3)环刀中土样吸水膨胀后,用刮土刀消去胀到环刀外面的土样,并立即称重。

(4)称重后,用铝盒从环刀中取土4-5克,测定土样吸水后的含水量,以换算环刀中烘干土质量。 4、结果计算:

(1)P 0

P

-毛管孔隙度

W-环刀中土壤所保持的水量,相当于水的容积,立方厘米

V-环刀容积,立方厘米

(2)土壤总孔隙度:由土壤容重及比重的结果来计算土壤总孔隙度(P

t

P

t

(3P

n

P n (%)=P

t

(%)-P

(%)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16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

耕作学实验指导

耕作学实验指导书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05年8月修订

目录 实验一作物种类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1) 实验二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原理与基本方法 (5) 实验三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二—最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10) 实验四轮作制度设计 (12) 实验五土地耕作制设计 (15) 实验六土壤施肥制的设计 (17) 附录1 选修实验目录 (32)

实验一种植制度的农业资源分析 ——作物类型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一、目的意义: 农业的稳产高产是以作物与其环境的高度统一与适应为基础的。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生产经济条件确定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复种方式,是安排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在我们还不能大面积控制作物环境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是农业费省效宏的有效手段。本实验旨在掌握各作物生态适应性及所规划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生态学与耕作学知识,学会分析种植制度与资源关系的方法,为耕作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二、原则: 1.以作物与其环境的统一为总原则。不同地区在地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诸方面存在差异,而各种作物又要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使作物与环境相互统一,组成—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作物才能稳产高产。 2.从大农业观出发,农林草综合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以同时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既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作,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多种需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果品蔬菜及饲料绿肥作物的生产。 三、依据: 1.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热量是决定作物种类与复种方式的首要条件。多种作物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热量要求的不同类型。因此,可将作物分为耐寒作物、低温作物、中温作物及喜温作物,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如附表1。 某作物在此地能否种植,首先取决于当地生长季内的积温状况。当一个生长季内的积温除能满足—茬作物需要(考虑一定的保证率,—般80%以上)尚有剩余时,就可考虑复种。复种形式可根据热量及其它条件采取一年两熟、二年三熟等熟制类型。根据条件可采取套作复种或平作复种。以冬小麦为前茬的平作复种作需≥0℃积温,如附表2。 2.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教学文稿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The Principle of Soil Erosion 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目录 目录 (1) 前言 (3) 一、室内实验部分 (4) 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4) 1实验目的 (4) 2实验原理 (4) 3实验样品制备 (5) 4实验用具 (6) 5实验步骤 (6) 6数据整理与分析 (8) 7实验报告编写 (8)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9) 1实验目的 (9) 2实验原理 (9) 3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9) 4实验物品准备 (10) 5实验设计 (10) 6实验步骤 (10) 7数据整理与分析 (19)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0) 实验三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流速 (21) 1实验目的 (21) 2实验材料准备及沙粒粒径组的粒径值计算 (21) 3实验仪器及用品 (21) 4实验原理 (24) 5地面坡度设计和沙粒起动的判别标准 (24) 6实验步骤 (24)

7实验数据整理 (28)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9) 二、野外实习部分 (30) 实习一山洪泥石流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0) 3实习报告编写 (30) 实习二黄土地区常见土壤侵蚀形式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习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31) 1实习地点 (31) 2实习内容及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 2 实验原理 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同时还受到土壤种类(不同土壤的可蚀性不同)、地面坡度、地表覆盖物种类及其覆盖物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采用特定土壤(限于教学时数只能选择一种土壤),通过改变有限的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度)探讨土壤侵蚀量(土壤流失量)的大小,进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上因素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 3 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产品厂家:日本大器株式会社; 有效降雨面积:1.5m×1.5m; 雨滴发生器至地面垂直高度:2.0m; 降雨强度:10 mm/h ~ 200 mm/h 连续可调; 雨滴直径:1.7 mm ~3.0mm; 降雨历时:0~24 h 自动控制; 工作方式: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方式任选。 4 实验物品准备 可变坡度土壤侵蚀槽1个(0.5m×1.5m); 供试土壤适量(1.0 m3以上)装入土壤侵蚀槽; 1000 ml 量筒10个;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目的意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 (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 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 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 (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 1.采样点确定 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资环系

目录 实验一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 实验二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室内烘干法 (5) 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丘林法 (7) 实验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测定 (10) 实验五土壤多种理化性状分析 (11)

实验一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样品的采集,是决定分析工作是否可靠的重要环节。由于耕地土壤、肥料(尤其是有机肥料)、作物的不均一性,很容易造成采样误差,而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即使室内分析结果再准确,也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因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则是土壤农化分析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是一个不均匀体,同一地块上这一点和那一点土壤有差异,垂直剖面上不同土层之间也有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气候、地形、母质、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人们的生产活动等等。对于农业土壤来说,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不同的施肥方式和耕作制度等)造成土壤的局部差异尤为显著。因此耕地土壤的不均匀性远比未耕种土壤大。要使分析结果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所采集的土壤样品就必须有代表性、均匀性和典型性。 1、划分采样区 为使土壤样品真正具有代表性,采样前首先需要了解全区土壤类型、地型部位、作物布局、耕作施肥、历年产量等情况,然后根据土壤的差异划分若干采样区,每一个采样区的土壤尽可能均匀一致。在每一个采样区内取一个混合土样。采样区的面积,视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精确度而定。试验区采样,每一个试验小区为一个采样区。生产田一个采样区面积可为10ha。 2、采样 土壤农化分析一般只采耕层(0~20cm)土样。传统农业采样时,通常采取蛇形线或对角线等距离布置样点,精准农业通常采用网格法采样。采样点应避开特殊的地点,如粪底盘、地边、沟边等。采样点数根据采样区的面积而定,一般为15~20个。 采样方法随采样工具而不同。常用的采样工具有小土铲和土钻。用土铲取土时是在采样点上根据采土深度斜向采取上下一致的薄片。用土钻取土则是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各样点样品集中混匀,一个混合样品量为0.5~1kg。若土量太多,可将土样放在塑料布上,用手捏碎混匀,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装入样品袋,内外附上标签,注明采样地点、深度、前茬或施肥情况、采样人和

土壤学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谢晓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金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八、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2、 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用稀释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2、实验原理: ①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以含碳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巨大,它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生态环境中有机污染及全球碳平衡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包括部分分解很少的动植物残体、动植物残体的半分解产物及微生物代谢物和腐殖质类物质。并且不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低的不足0.5%,高的可达20-30%。其中,>20%称有机质土壤,<20%称矿质土壤。一般的,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5%。 ②稀释热法是利用浓重铬酸钾迅速混合所产生的热来氧化有机质,剩余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但由于热量较低,对有机质的氧化程度较低,只有77%。 氧化过程: K 2Cr 2O 7 + C + H 2SO 4→K 2SO 4 + Cr 2(SO 4)3 + CO 2 + H 2O 橙色 绿色 滴定过程: K 2Cr 2O 7 + FeSO 4 + H 2SO 4→K 2SO 4 + Cr 2(SO 4)3 + Fe 2(SO 4)3 + H 2O 橙色 浅绿色 绿色 浅黄色 实验使用邻啡啰啉试剂作为指示剂,显示氧化还原状态。邻啡啰啉试剂与不同价态的铁形成不同颜色的络合物。 [(C 2H 8N 2)3Fe]3+?[(C 2H 8N 2)3Fe]2+ 淡蓝色 红色 滴定开始时以重铬酸钾的橙色为主,滴定过程中渐现Cr 3+的绿色,快到终点时变为灰绿色,如果标准亚铁溶液过量半滴,即变成红色,说明终点已到。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华中农业大学

目录

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V:半径为r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 (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 Fˊ=P-FA= 333 1212 444 () 333 r gd r gd r g d d πππ -=- 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 力(F),即 3 12 4 () 3 r g d d π- =6r v πη 又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S-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一时间.秒)。由上式,可求出不同温度下,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在水中沉降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二、方法原理: 将经化学物理处理而充分分散成单粒状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经过不同时间,用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液的比重变化,比重计上的读数直

烟草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烟草形态与类型的观察与识别 (2) 实验二育苗技术观察 (5) 实验三烤烟烟苗素质考察 (10) 实验四主要栽培技术与烤烟生长分析 (11) 实验五打顶时期与留叶数对叶片生长的影响观察 (12) 实验六烤烟叶片经济性状考察 (13)

实验一烟草形态与类型的观察与识别 一、目的 通过观察烤烟根、茎、叶等器官构造与形态,建立对烟草初步的感性认识;观察掌握不同类型烟草的形态特征并能识别。 二、内容 观察烤烟植株形态及根、茎、叶等器官特征,观察烤烟、白肋烟、香料烟、晒烟、晾烟、黄花烟六种类型的外观特征,并能描述。 1、烤烟 烤烟亦称火管烤烟,源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因而也被称为弗吉尼亚型。烤烟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120-150cm,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苤适中,中部的质量最佳。栽培上不宜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最初的调制方法也是晾晒。后来(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目前是在烤房内调制,烤后呈金黄色。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烟碱含量中等。烤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也被供作斗烟。世界上生产烤烟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印度,其次是巴西、津巴布韦、泰国、加拿大、日本等。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重点产区有河南、山东、云南、贵州、黑龙江、湖南、湖北、陕西、安徽等省,四川、广东、福建、辽宁、江西、广西、吉林等省(区)也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2、晒烟 晒烟的烟叶利用阳光调制,主要有晒红烟与晒黄烟。一般晒黄烟外观特征和所含化学成分与烤烟相近,而晒红烟则同烤烟差别较大。晒红烟的叶片一般较少,叶肉较厚,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晒制后多呈深褐色或褐色,以上部叶片质量最好。烟叶一般含糖量较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烟味浓,劲头大。晒烟主要用于斗烟、水烟和卷烟,也作为雪茄芯叶、束叶和鼻烟、嚼烟的原料。此外,有些晒烟还可以加工成杀虫剂。世界上生产晒烟的主要国家是中国和印度。我国各省都有晒烟种植,但分布零散,比较集中的有四川、广东、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吉林、山东、陕西等省。 3、晾烟 晾烟有浅色晾烟(白肋、马里兰)和深色晾烟之别,都是在阴凉通风场所晾制而成。而其中的白肋烟、马里兰烟和雪茄包叶烟因别具一格,均已自成一类。但在我国,除将白肋烟单独作为一个烟草类型外,其余所有的晾制烟草,包括雪茄包叶烟、马里兰烟和其他传统晾烟,均归属于晾烟类型。 4、白肋烟 白肋烟是马里兰深色晒烟品种的一个突变种。1864年美国俄亥俄州布朗县的一个农场在马里兰阔叶烟苗床里初次发现了奶黄色的突变烟株,后经专门种植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 一、目的: 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如果取样缺乏代表性,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是一项十分细致和重要的工作。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采样最基本的要求是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但代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际和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土壤剖面样品 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现挖一个1×1.5m(1×2m)的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地下水即可,大多在1-2m间。然后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的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入剖面记载簿内,也可以作为分析结果审查的参考。观察记载后,就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或塑料袋内,一般采集土样1kg左右,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样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样日期和采样人。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集。此外,在取样过程中,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样品置于铁盒中保存,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3、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须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研究植物或苗木生长期内土壤耕层养分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层土壤20cm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如小麦)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植物长势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5-20个点,可采用蛇形取样方法进行采样,每个点上采集的样品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二、土壤样品的数量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室守则 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关闭手提电话机。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目录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 (3) 实验二土壤水分的测定 (9) 实验三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 (10) 实验四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测定 (12) 实验五土壤速效养分N、P、K的测定 (14)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 土壤是由母质发育而成,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本身又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学习土壤学的人,必须先学习岩石和矿物,以了解土壤母质,为学习土壤学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使用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硬度计、小锤、稀盐酸等物品,对主要的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进行肉眼观察鉴定。 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 (一)形态 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略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土状——细小均匀的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纤维状——晶体细小,纤细平行排列,如石棉。 鲕状——似鱼卵状的园形小颗粒集合体,如赤铁矿。 豆状——集合体成园形或椭圆形大小似豆者。如赤铁矿。 (二)颜色 矿物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一般地说,颜色是光的反射现象。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孔雀石吸收绿色以外的色光而独将绿色反射所致。矿物的颜色,根据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可以有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具有的色素表现出来的颜色,如石英的白色。 他色——矿物因为含有外来的带色素的杂质而产生的颜色,如无色透明的石英(水晶)因锰的混入而被染成紫色,即是他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缝、解理面及表面由于氧化膜的干涉效应而产生的颜色。 (三)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擦划,(必须注意矿物硬度小于瓷扳)所留在瓷板上的颜色即为条痕。条痕对有色矿物有鉴定意义。 (四)光泽 矿物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光泽。按其表现可分为: 金属光泽——如黄铁矿 半金屑光泽——如赤铁矿 非金屑光泽——玻璃光泽:如石英晶面 油脂光泽:如石英断口面

土壤入渗实验指导书

《水文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系 2006.9

实验一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土壤下渗的物理过程及下渗机理; 2.测量土壤渗透系数K; 3.学习正确使用渗透筒。 [实验原理]: 下渗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渗润阶段,这阶段,土壤含水量较小,分子力和毛管力均很大,再加上重力的作用,所以此时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特别大,以致初始下渗容量很大,而且由于分子力和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快速减小,使得下渗容量迅速递减。第二阶段为渗漏阶段,土壤颗粒表面已形成水膜,因此分子力几乎趋于零,这时水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向土壤入渗,下渗容量比渗润阶段明显减小,而且由于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趋于减小阶段,所以这阶段下渗容量的递减速度趋缓。第三阶段为渗透阶段,在这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已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这时不仅分子力早已不起作用,毛管力也不再起作用了。控制这一阶段下渗的作用力仅为重力。与分子力和毛管力相比,重力只是一个小而稳定的作用力,所以在渗透阶段,下渗容量必达到一个稳定的极小值,称为稳定下渗率。 [实验仪器]: 1.渗透筒(渗透环)一套——渗透筒是用金属做的一套无底同心圆柱筒,筒底 具刀口,同心环内管的横截面积为1000cm2,内径35.8cm,高30-50cm,外筒内径60cm(亦可用土埂围堰代替外筒); 2.量筒500ml和1000ml各一个; 3.水桶2个;温度计1支(刻度0-50℃);秒表(普通钟表)1块;量水测针或 木制厘米尺一个;席片或塑料薄膜(灌水时防止冲刷用)。 [实验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块,把渗透筒的内筒插入土中,深度10cm左右,同时插 好外筒。如无外筒,可筑埂围堰,高度和内筒高相平,埂顶宽20cm,并捣实之。 2.同内外插入量水测针或木制厘米尺各一支,筒内水层厚度一般保持5cm。 3.把席子或塑料薄膜放入筒底,同时把温度计插入筒内。在开始灌水时,土壤 吸水速度较快,为使筒内达到一定水层,第一次灌水要快,同时视水层下降

土壤学实验报告模板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学生实验指导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20-- 20学年第学期

目录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 附表:实验考核参考内容及标准 (2) 实验一土壤及农作物(玉米)元素测定 (3) 实验二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5) 水利水电学院学生课程实验成绩 (9)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学院各专业实验课程。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附:实验考核参考内容及标准 水电学院

土壤学实验报告1

课程名称: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 实验类型: 操作性实验[1]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掌握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及三相比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2)结合实验,加深对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等量的含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内容:利用已知体积的环刀取自然状态的土壤样品一份,烘干除去水分,测量得环刀的容 积、重量,以及土壤的重量和其含水量,则可计算出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指标。 2)原理: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 (1)土壤容重(g/cm )=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环刀容积 (2)土壤含水率(%)=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3)土壤孔度(%)= (1— 容重 /比重)X100 (4)土壤比重 = 2.65 (取平均值) 三、主要仪器设备 小环刀,手柄,三角铲,游标卡尺,天平(感量0.01),电热恒温烘箱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记录: 环 刀 质量/g 内径/cm 高/cm 59.65 4.270 3.54 59.66 4.250 3.56 59.64 4.264 3.55 平均值 59.65 4.261 3.55 土 壤 土壤+环刀/g 干燥后/g 165.79 142.22 2)处理: (1)土壤容重(g/cm 3)=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环刀容积 = (142.22 – 59.65)/(3.14×4.2612)=1.448 g/cm 3 (2)土壤含水率(%) =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 (165.79-142.22)×100/(142.22 – 59.65)=28.55 (3)土壤孔度(%) = (1— 容重/比重)X100 = (1—1.448/2.65)×100 =45.36 (4)三相比 = 土壤固相容积率:土壤液相容积率:土壤气相容积率 = (100-45.36):28.55:(100-28.55-(100-45.36))=54.64:28.55:16.81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 土壤容重= 1.448 (g/cm );

[农学]土壤学实验指导书new

.. 土壤学实验指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观察与认识 一、目的与意义 矿物是存在于地壳中在地质作用所形成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矿物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是构成地貌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岩石的矿物组成、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因此,认识主要岩石和造岩矿物,掌握岩石和矿物形态与物理性质,对学习土壤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 (一)形态 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略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土状—细小均匀的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纤维状—晶体细小,纤细平行排列,如石棉。 鲕状—似鱼卵状的园形小颗粒集合体,如赤铁矿。 豆状—集合体成园形或椭圆形大小似豆者。如赤铁矿。 (二)颜色 矿物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一般地说,颜色是光的反射现象。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孔雀石吸收绿色以外

的色光而独将绿色反射所致。矿物的颜色,根据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可以有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具有的色素表现出来的颜色,如石英的白色。 他色——矿物因为含有外来的带色素的杂质而产生的颜色,如无色透明的石英(水晶)因锰的混入而被染成紫色,即是他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缝、解理面及表面由于氧化膜的干涉效应而产生的颜色。 (三)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擦划,(必须注意矿物硬度小于瓷扳)所留在瓷板上的颜色即为条痕。条痕对有色矿物有鉴定意义。 (四)光泽 矿物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光泽。按其表现可分为: 金属光泽——如黄铁矿 半金屑光泽——如赤铁矿 非金屑光泽——玻璃光泽:如石英晶面 油脂光泽:如石英断口面 丝绢光泽:如石棉 珍珠光泽:如白云母 土状光泽:如高岭石 (五)硬度 矿物抵抗磨擦或刻划的能力。决定硬度时,常常用二个矿物相对刻划的方法即得出其相对硬度。表示硬度的大小,以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作标准,从滑石到金刚石依次定为十个等级,其排列次序是: 在野外可用指甲(硬度2-2.5)、回形针(3)、玻璃(5)、小刀(5-5.5)、

(完整版)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及实验大纲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与任务 《土壤农化分析》是研究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并且学会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技术,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技能及分析方法,准确规范的进行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并能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并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 2、理解并掌握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准确的应用。 3、了解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分析原理简单构造及操作方法做到熟练使用正确分析。 4、理解并正确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试验仪器设备的准备及试剂的配制,熟练正确的掌握试验操作技术及土壤植物和肥料常规分析项目的意义目的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并能把分析结果正确的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3.适用专业 《土壤农化分析》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土壤等专业。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 前期要求具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植物学、土壤学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等学科的一般知识,并与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学课程相衔接,从而系统地构成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课程体系。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式本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的原则,主要包括讲课、实验和讨论等环节,计划教学总时数76-80学时,其中讲课48-50学时、实验28-30学时。 6.考试考核办法 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主,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并要求实验成绩占30-40%、平时成绩占10-20%。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土壤农化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鲍士旦主编 参考书目:《土壤农化分析》农业出版社出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土壤农化常规分析法》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主编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土壤肥料总站主编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农业出版社出版。劳家柽主编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法》,科学出版社出版,李酉开主编。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土壤农化分析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土壤农化分析学的发展概况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土壤农化分析的内容和任务 二、土壤农化分析的发展概况 三、土壤农化分析的教学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系

实验一生物气候图的绘制 水热组合状况在决定植被类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Walter生物气候图解能较好地反映水、热二者综合的气候特点,是目前解释植被分布规律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Walter 生物气候图解主要是用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的匹配关系来表示生物气候类型。通常以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为两个纵坐标(右边为降水量,左边为温度),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为P=2T(其中P为月平均降水量,T为月平均温度),而用一年中的12个月份作为横坐标。 实验目的: (1)掌握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方法 (2)加深理解植被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研究区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实验器材: 1、气象资料(世界主要城市气候数据) 2、实验器材 坐标纸、直尺、铅笔、橡皮等 方法与步骤 1、气象数据的整理 2、坐标轴刻度的确定 (1)按P=2T分别建立两条纵轴(降水与温度)的坐标刻度值,每个刻度的大小视站点逐月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的具体数值大小而定,如月平均温度 曲线1刻度(即1格)等于10℃,则月平均降水刻度1格等于20mm。若 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则刻度单位缩小1/10。 (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月、…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 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和年平均温度曲线,并标定图示。 (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示符。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区,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 (2)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3)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4)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 (5)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6)在双线横轴上将月平均温度低于0℃的月份用斜线填充。 (7)在气候图解的左上方注明站点的名称。 原始数据见附录。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吉艳芝编著 2012.9

实验室规则 1、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2、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3、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 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凡损坏仪器者应 如实向指导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严禁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 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 台面和地板。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7周 实验一主要成土矿物和岩石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土壤是由母质发育而成,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本身又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学习土壤学的人,必须先学习岩石和矿物,以了解土壤母质,为学习土壤学打下基础。 二、实验用具 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硬度计、稀盐酸。 三、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 (一)形态 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略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土状——细小均匀的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纤维状——晶体细小,纤细平行排列,如石棉。 鲕状——似鱼卵状的园形小颗粒集合体,如赤铁矿。 豆状——集合体成园形或椭圆形大小似豆者。如赤铁矿。 (二)颜色 矿物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一般地说,颜色是光的反射现象。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孔雀石吸收绿色以外的色光而独将绿色反射所致。矿物的颜色,根据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可以有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具有的色素表现出来的颜色,如石英的白色。 他色——矿物因为含有外来的带色素的杂质而产生的颜色,如无色透明的石英(水晶)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1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 2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 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