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福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联考试卷

福建省福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联考试卷

福建省福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联考试卷
福建省福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联考试卷

福建省福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其文物价值,可说是。整个千佛洞地区是个艺术宝库,至少了1400多年的带有历代艺术风采的壁画、雕刻、经卷等等。背景题材即使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和精神财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坐落闻名于世无与伦比累积

B . 坐落名垂千古不可或缺积淀

C . 分布名垂千古不可或缺积淀

D . 分布闻名于世无与伦比累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敦煌石窟艺术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B . 敦煌石窟艺术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C . 在古代艺术家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化、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D . 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背景题材虽然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B . 虽然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C . 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还是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D . 即使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三上·苏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士人与文人虽然都是读书人,但两种人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明朝正德嘉靖以前,中国主流文化主要是由士人的人格引导的,他们具有强烈的用世精神和济民情怀,因而他们代表的文化就是人格文化,或表现为庙堂文化——达则兼济天下;或表现为山林文化——穷则独善其身;进为统治者服务,退则隐居山林修炼人格。士人提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自己的欲望为出发点。士人的表率或是居庙堂之高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或是处江湖之远一边过苦日子一边心怀天下的陶渊明,或是杀身成仁的文天祥。从明朝隆庆万历起,以文人为表率的人性文化开始成为主流,强调真性情和享受。文人居于市井,热爱享受。他们热衷与城市生活相关的市井文化。对他们来说,跻身官场往往琐碎险恶,隐居山野又过于清苦。当然士人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人性的温情,而文人也时常做出一副悲悯的样子,人格与人性不能说不可得兼,但崇尚人格高尚的士人往往视人性放纵为仇敌,而人性真实的文人又总是以仕途经济为笑柄。人格与人性“冰炭同炉”又“形同水火”。我以为,人格文化主张为社会、为别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它是伪道学,因为它压抑人性。明代之前中国也有零星的文人,如李白。李白与苏轼的区别就是典型的文人与士人之分。“太白有东坡之才,而无东坡之学”,“学”即为兼济天下的学问。

(1)士人与文人有何区别?请简要概括。

(2)文中“冰炭同炉”与“形同水火”各有怎样的含义?

(3)为什么说“太白有东坡之才,而无东坡之学”?请结合材料,以《将进酒》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3. (12分) (2019高二上·白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热闹

李利君

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因为,这栋楼东侧是100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平方米的。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

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

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

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

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张太心里就有点烦。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不知所措的样子。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

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

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

门铃响了。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她的眼圈有点潮湿。

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开始的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

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

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

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外面是无边的灯火。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

正当张太像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对门的门开了。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她赶紧站稳。就在门将要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老师,再见!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

C . 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写手法,虽然有一个人物张太出现,却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

D . 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的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

(3)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4. (9分) (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阅读载体趋于多元化发展,同络小说、电子杂志、电子书等数宇化阅读方式层出不穷,成为了和传统阅读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如今几乎大部分经典畅销书籍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电子版本,甚至是有声图书,虽然目前纸质书籍并没有受到重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正如英国情报学家K麦克格雷所指出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但毫无疑问,新的阅读方式已经分流了传统阅读的部分受众。

(摘编自《当今国民阅读习惯与趋势探讨》)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有时间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求。虽然精神食粮不再匮乏,各类书籍品种丰富,应有尽有,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却很难再见到人人都爱读书的场景。读书的习惯都去哪儿了,引人深思。

“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区域的阅读节、阅读月,开展了传统文化讲学、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50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中国好书。全民阋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达到全民悦读。“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全民阅读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把古代经典嵌在脑子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

意求之。”他认为,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五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在制定重建家园计划时,仍留出专门资金用来推广阅读。“阅读是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已成为全德国的共识。德国人非常注重阅读的娱乐功能,提倡快乐闻读,他们用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闻读的兴趣,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参与到读活动中来。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认为真正的阅读源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德国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以色列这个国家虽然很小,但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色列平均几千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犹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的民族。

(摘编自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信息时代,大部分经典畅销书都已有其电子版本,但仍有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B .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多次倡导,希望能够让全社会更重视读书,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C . 犹太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这种学习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美国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占多数,与此不无关系。

D . 苏轼认为阅读时不必追求所有的问题都弄懂,只就一个目标或问题进行探究,日积月累必有收获,他还强调读书应注重独立思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阅读有不同的选择,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需求有关,如00后的阅读就与学业关系较紧密。

B . 各类书籍品种随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虽然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

C . 二战后德国人注重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快乐阅读。他们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也喜欢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D . 叶圣陶提倡的“整本书阅读”既能练习精读,又能练习速读,所以他强调学生在中学时专心只读几本书就能养成读书的能力。

(3)达到“全民阅读”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三上·武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

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注】①阿母:汉安帝的乳母王圣。②刍荛舆人:割草打柴的普通人。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B .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C .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D .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茂才就是秀才,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称秀才为茂才,指才能优秀的人,是汉代作为举荐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科举考试时的秀才不是一回事。

B . 延光是年号,纪年的名称,是帝王用的,新皇帝即位后通常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

C .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

D . 顺帝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不是用来褒扬死者功绩品德,就是用来同情死者不幸命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帝舅大鸿卢耿宝、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向杨震推荐自己亲近的人入朝为官,杨震都没有答应。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征召了这两个人,且让这两个人十天内都得到提拔。

B . 河间的男子赵腾上书指陈政事得失,顺帝大怒,就把赵腾关入监牢受审,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结案。杨震上折救赵腾,请皇上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励百姓发表言论。但皇上没有同意。

C . 延光三年春,杨震的属官高舒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杨震就写成奏折,准备上奏。樊丰等人害怕事情败露,就一起诬陷杨震。皇上回京后,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印绶。

D . 杨震死了一年以后,樊丰等人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要求重新审查杨震冤案。当时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于是,汉顺帝就下诏为杨震平反昭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②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二上·大理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 .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 .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 . 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E . 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上·金华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 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 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月考) 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故宫博物院文物失窃案被警方侦破后,故宫方面向北京警方赠送了一面锦旗,内容为“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②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③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盛纮嫁女,客人对其说:“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

④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

⑤为了保护了当事人,现在很多文章文后都有一个括号,内里文字为:“文中人物为化名。”

⑥雅虎官方发言人说,“雅虎工具条集合了雅虎360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录服务、动态提醒等”。

9. (5分)(2017·内蒙古模拟)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读后完成下面题目。

请根据以上表格,得出三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7-4、

7-5、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广东省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

广东省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卷(2007.8)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必考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模.棱摹.拟落寞.莫.逆之交顶礼膜.拜 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 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 D.搁.浅奶酪.贿赂.洛.阳纸贵一丘之貉.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 ....,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 C.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 ....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D.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 ....,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私自充斥 B.监控擅自充斥 C.监测擅自充溢 D.监控私自充溢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的出口棉布受各国顾客欢迎。 B.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准。 C.一辆越野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疾驰。 D.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文言文阅读。 蛴对 (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

福建省高考语文2020年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福建省高考语文2020年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

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 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 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 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 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 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 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 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 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 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 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 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精选】2018届上海七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文字版(附答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文试卷(2017.11) 一积累应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想佳人,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 (3)荀子常用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劝学》中“”两句,以马喻人,说明了即便 资质平平,只要坚持不懈终将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选择。(5分)(1)学校设置诚信考场,下列各句不适合张贴于考场之内的一句是()(2 分) A.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B.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 C.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D.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 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A.唐人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押韵比较自由灵活,篇幅可长可短 B.唐人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 C.它的特点是押韵比较自由灵活,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 D.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 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 题。(16 分)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1)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拥有神迹般的强大技术的外星生物悍然采用了一种极端而蛮横的方式:把所有诗歌都写出来,也即把所有汉字一网打尽,按照古诗的格式进行排列组合,这样就穷尽了过去、未来的一切诗歌——那些超越李白的诗自然也包括在内。然而,这场“终极吟诗”完成后,当事人却发出了沮丧的喟叹:诗人的心灵感受是如此独特,即便掌握了穷其所有的“大数据”,也无法将那些超越李白的诗篇从中挑选出来。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 (2)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引发众人关注。可想而知,“清华附小”“小学生”“大数据”等要素的组合,足以引发人们的好奇和艳羡,获得广泛关注也就不足为奇。师生家长的全情投入,十分令人感佩,毕竟,认认真真地共同做好一件事情,已很不容易。然而,这也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这一方法导向是否合理?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

徐老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 第1页

南昌市三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南昌市三校联考(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南铁一中)高三试卷 语文 命题:南昌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南昌一中章慧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肺痨.(ráo)自诩.(yǚ)糟粕.(pò)残羹冷炙.(zhì) B.症.(zhēng)候赋予.(yǔ)讣.告(bù)前合后偃.(yǎn) C.推衍.(yǎn)炮.(páo)烙要挟.(xiá)撒手人寰.(huán) D.教诲.(huì)连累.(lěi)拓.(tà)本封狼居胥.(x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迄今找碴烂摊子走头无路 B.祛除纶巾泼脏水翻云覆雨 C.寒蜩放涎撑场面自鸣得意 D.半晌杜撰摆架子通情达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B.庐山西海风景区围绕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主题,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推动景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的旅游目的地。 C.其实,反对派从今年早些时候就开始在网上举行有关“让普京下台”的请愿活动,称他们把目标对准普京的原因在于他是“只为一小撮官员和寡头服务,将整个国家引向死胡同的”政治体制的关键人物。 D.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发挥自身充分的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的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B.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C.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 白,则是混蛋。 D.这孩子看上去有十五、六岁的样子,本应该读书的他却早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 法。。。。。,,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会问“为什么”的问题。90年前,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同样的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上世纪70年代,“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区,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日本冲绳海糟。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核心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于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人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首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1.根据文章,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B.“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 C.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语文 命题学校:普宁二中命题人:陈俊池审题人:李悦健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说“孝”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

2020届高三语文试卷(三)

2020届高三语文试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都是同一个味道饭菜就不好吃。把一样的东西简单加在一起,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创新。 西周末年的太史伯阳父首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重要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1993年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说:“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他强调他的北京之行,不是像马可·波罗那样,要在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是要来了解中国的龙。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正好相通。 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这首先是因为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全球化,造就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原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地位后,面临着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又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世界各个角落都是联成整体的地球的一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其次,20世纪以来,人类正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从逻辑学范式过渡到现象学范式。逻辑学范式关注的是将具体内容抽空后概括成的简约的共同形式,某种形而上的绝对原则。现象学范式研究的对象则不是抽象形式,而首先是具体的本体,是一个不断因主体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动而变动的开放空间。过去,认知的开始是公式、定义、区分和推论,然后将相对确定的客体定义、划分、归类到我们认识论的框架之中。现象学范式的思维方式强调主体和他者在认知过程中都有所改变并带来新的进展。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化上,就是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而他者首先是不同于自我的、以差别为基础的对象。 当然,文化上的差别共存并不是静态的、被动的、互不相干的。能使物“生长”的“和”,首先是一种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带来新发展的“生成性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各说各话,也不是统一思想,它要求对话者各有其文化主体性。所谓文化主体性,就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文化对话的目的不是融为一体,而是进一步发挥各自特长,协调各种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重要核心价值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觉热爱,对他人文化的尊重了解。唯有各种文化都这样做,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大潮中,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并弘扬自我,也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贡献。 (摘编自乐黛云《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西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首创意 义。 B.“和六律”与“和五味”,都体现了不同因素的和谐融合,达到这种融合才能实现发展和创 新。 C.马可·波罗到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意味着他想要证明中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D.现象学范式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文化,它和逻辑学范式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用举例和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述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思想的内涵。 B.文章引用埃科演讲中的话语,旨在说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 同。 C.文章从社会发展和思想方法两个角度,剖析了文化互通共存成为当今世界主旋律的原因。 D.文章阐述了“生成性对话”的作用和特点,这是进一步论述“文化主体性”内涵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统一中心论”就不会解体,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就无法建立起来。 B.在文化交往中,倡导以他者视角对异质文化进行观察,体现出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但也可 能削弱自身文化。 C.在现象学的视野下,每种文化都是具体的、变动的、开放的,不能用抽象方式予以表述。 D.只有具备了文化自觉,并尊重了解其他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的互通共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材料二:

四川省德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四川省德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上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七校联考试卷及答案.doc

上海市2020届高三语文七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附 加 题 总分 得 分 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 上海市2015届高三七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南模、复兴、延安、上师大附中、向明、建平、七宝)一、阅读(80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①“城镇化”或者准确地说是“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曲雄浑交响。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言,也必定是一道亟待回应和破解的时代难题。 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遗”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护非遗所以承续发展的“文脉”不被切断,如何保障非遗所以形成和传续的各种必需的生态要素不被破坏。传承和保护非遗,说到底,无非是使不同的非遗类型上合天时,下接地气,左右逢源,持续发展。 ③学术层面,最早使用“城镇化”概念这一概念的,是西班牙工程师A.Serda。他在1867年出版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中用这一概念来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到了20世纪,这一名词被世界范围的多数学者所使用;7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学术界并被接受。 ④现阶段我国政策层面的“城镇化”概念,是2014年3月17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中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并在“指导思想”中明确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即“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为此强调: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这就为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尤其是“非遗”保护,确立了准则,指明了方向。 ⑤曲艺作为“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植被依托或者说文化基础,乃是各地的方言。不同曲种“说唱”表演的特殊美感包括语言叙述和唱腔曲调,都是从形成地及流布地的方言土语中提炼升华、创造生成的。换言之,没有方言,就没有曲艺的独特性、曲种的丰富性。 ⑥当今时代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趋势,包括中国正在进行的

2019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卷

中山纪中、深圳外国语、广州执信2019届毕业班 语文科三校联合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咋.呼/咋.舌阜.盛/ 馥.郁惟.妙惟肖/娓.娓动听 B.棱.角/菱.角扑朔./追溯.载.舟覆舟/载.入史册 C.皮癣./苔藓.隽.永/镌.刻刚愎.自用/无裨.于事 D.训诂./沽.酒徜徉./佯.装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据说短信拜年,已成为与吃年饭、看春晚并列的春节三件大事。同一时间里,祝福短信便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铺天盖地的散播。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内容大同小异,相互抄袭,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有专家认为,虽然转发短信内容多姿多彩,但人们更容易被原创的温暖与真诚打动。 A.铺天盖地 B.人云亦云 C.不厌其烦 D.多姿多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来自各经济体的约百名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 B.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思考人生,写下了富有思想性的佳作《病榻杂记》,完全可以说是季老“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C.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欣赏者要自己体悟,一经点破,那含蓄蕴籍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 世博会结束后,主题馆将改为标准展览场馆,与世博中心、星级酒店等一起组成能适应举办展览、承接会议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村道旁、树荫下,,;长弄里、街梢 头,,;商邑中、闹市 处,,。 ①江南乡村粗茶淡饭的日子因此有了一份知足的踏实和依靠 ②朱漆的井栏护立诸多大小不一的水井 ③江南古镇荣辱不惊的岁月藉此平添几许鲜活的滋润和热闹 ④粗朴的麻石围起一圈圆圆的土井 ⑤江南旺埠车马川流的繁华仗此更具踌躇的厚实和轩昂 ⑥凉润的青砖砌出一口悠悠的老井

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逆和愿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保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往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杯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脱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曲解原意,由原文“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知。A、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一段和第二段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2.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文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 B.研究和借鉴马家窑陶器的传统制作工艺,用以开发新的陶器产品。 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需要准确理解原文信息来作答。C项强加因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

2018届高三上学期七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分析版)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 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 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 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臵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 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 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 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 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 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 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 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臵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 台整合,把大量的“闲臵”重新配臵,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 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 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臵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四地七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2019届高三语文四地七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比如李白《送友人》,诗中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原来都是生活中的实名,各有地理要素,但其中具体的地名信息都

被诗人有意略去,只保留具有形象性的部分。这么做,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和友人的情谊,并且,意象化的地名在诗中还和下面的浮云、游子互为映衬,形象性和感人度更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历史地名进行改造,舍弃一般,突出个别,即可使其文学化。 B.戴叔伦“旅馆谁相问”中的“旅馆”一词,地理因素被淡化,更能表达羁旅之愁。 C.史地文献中只能用历史地名,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诗歌创作中只能用文学地名,以便于情感的抒发。 D.文中所提到的石头驿、唐城馆、青山、北郭、白水、东城都是历史地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论述历史地名文学化的主要路径。 B.文章选用三首唐诗进行分析,或略或详或印证,互为参证,说服力强。 C.为了使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文章采用了类比法和例证法。 D.文章通过对“驿馆”地名在唐诗中的改造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历史地名文学化的过程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指出诗歌贵曲不贵直,贵简不贵繁,贵虚不贵实。 B.如果历史地名在诗中用得过多,将不利于读者产生共鸣,产生美感。 C.文学地名可以使读者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

D.文中的戴诗和孟诗都表达了羁旅之愁,历史地名的文学化功不可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沈从文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附近渔船上妇女小孩们,精神皆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锐声呼喊。其中有几个小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快乐了些,会把住家的小船跳沉。 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这一天是十二月七日,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岩壁十分瘦削。我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 四点钟左右,黄昏已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有些来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与编制竹缆工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皆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

2018年新课标全国3卷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阅、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