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第一章

1.1简答或者选择

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

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

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

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

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

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举例论述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

2.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辐射式运动:信息生成以后便向四面八方做辐射式传播和扩散。主要手段有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报刊杂志等形式。有序性运动:信息运动的有序性既表现在信息自身的有序性,也表现在运动过程的有序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按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以一定的方式,沿着固定的方向运动。主要手段是传真、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等。接力式运动:信息运动从信源到信宿是需要多次接力传递的。布朗运动:信息在人的作用下往往做无规则、无休止的运动。人际交谈、小道消息是这种信息流动的主要方式。【举例论述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章

2.1简答或者选择

1.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2.信息源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可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3.记录型信息源按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

4.信息搜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5.常用搜集信息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采购、调查、交换、索取和检索。

6.信息组织形式可按不同方式划分:

?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有文字信息组织、图像信息组织、声音信息组织和视频信息组织。

?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和三次信息组织。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分为文献信息组织和非文献信息组织。

7.实际中,有四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分别为: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超媒体方式。

8.基于文本信息的检索系统有:Archie(文档查询服务)、Gopher(菜单式检索服务)、W AIS(广域信息服务)

9.信息系统可分为: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10.常见组织结构有:传统式组织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团队式组织结构;多维式组织结构。

2.2知识点【判断】

1.信息资源管理是把技术、经济、人文三种手段有机连接起来,将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都看作信息资源纳入管理范畴的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集成管理。

2.信息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3.信息选择。是从采集到的,处于无序状态的信息源中甄别出有用的信息,剔除无用的信息。

4.信息描述与揭示。是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5.二次信息组织是将信息从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化的过程。其结果如目录、文摘、索引、数据库等。

6.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关于信息的信息,是组织数据、各种数据域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

7.标引一般分两个环节,一是主题分析,二是转换标识。

8.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是密不可分的一对互逆过程。

2.3综合

1.信息资源管理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忽略了隐藏在记录型信息中的十分重要的知识——隐性知识的管理。

?仅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结果——记录型信息,而忽视了获得这一成果的过程。

?仅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作一种资产,从而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2.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传统的批处理检索方式,这一阶段的数据存取与数据通信能力都比较差。

?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如OCLC在线数据库联机检索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联机数据库集中管理,具有完备的数据库联机检索功能,但其数据通信能力较差。

?网络信息检索以互联网为标志,系统大多采用分布式的网络化管理;信息资源主要以数字形式表达,以多媒体和多载体的形式出现;内容覆盖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并

且分布无序,难于规范化和结构化,用户界面要求高等。

第三章

3.1简答或者选择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性程序

2.计算机从结构上分又可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3.2知识点【判断】

1.高速缓存(cache memory)是比内存更快的高速存储器。

2.条形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按照一定规则安排间距的平行线条图形组成的。

3.辅助存储器又称为外部存储器,简称为外存。

4.设置在计算机内部可由CPU直接存取的存储器称为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

5.输入设备的功能就是把程序、数据、字符、图形、图像和声音等输入到计算机中。第四章

4.1简答或者选择

1.操作系统就是一组程序模块的集合,也就是程序集。它应具有常规硬件管理、用户操作界面管理、设备管理、内存管理、任务管理和文件管理的功能。

2.设备管理的具体功能是设备分配、缓冲区管理和控制设备的I/O操作。

3.文件目录的结构形式按系统的大小分为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和多级目录。

4.专用应用软件的种类很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民航售票软件、银行管理软件、电信收费管理软件、货运控制管理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等

4.2知识点【判断】

1.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就是使用显示器上的图片(图标)和菜单向计算机系统传递命令的用户操作界面。

2.基于命令的用户界面(command-based user interface),就是用户必须以字符形式输入命令,以实现人机基本交互操作。

3.内存管理的目的就是控制如何访问内存,如何最大程度地使用内存和存储设备。

4.虚拟内存就是将硬盘划出一部分进行与内存相同的读取操作空间

5.线程就是进程中可独立执行的子任务,一个进程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6.DOS操作系统是单用户、单任务、基于命令的操作系统,是最早初级的PC机操作系统。

7.机器语言是计算机CPU提供的指令集,是最早产生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

8.高级语言的命令语句与机器指令不是一一对应关系,高级语言的一个语句可能编译产生几条甚至几百条的机器指令。

4.3综合

1.图形用户界面的优点可归纳如下:

?在GUI环境下执行任务靠直觉可以完成,比如双击文件图标就可运行该文件。

?应用程序的打开、关闭、删除、运行等操作是一致的。

?图形用户界面可以使用户容易地从一个应用程序中剪切和拷贝内容,然后粘贴到另一个应用程序中。

?GUI都有取消或撤消操作的功能,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误操作。

第六章

6.1简答或者选择

1.数字信号可分为单极数字信号、双极归零信号和双极不归零信号。

2.数据通信系统中各通信站点(终端)之间有三种连接方式,点一点连接方式、多点

连接方式和集线连接方式。

3.数按信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通信方式:单工通信方式、半双工通信方式和全双工通信方式。

4.从传输数据的频率范围上看数据传输可分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三种。

5.有线信号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6.无线通道可分为微波通道、激光通道、红外通道和短波通道。

7.将数字数据变换成模拟信号的常用的技术有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和正交幅度调制。

8.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及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9.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全部互连和不规则型结构;

6.2知识点【判断】

1.模拟通信是用模拟信号作为媒体传输信息的。

2.数字信号是以一定振幅和持续时间的电信号表示的

3.将基带信号送入线路,称为基带传输。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器,适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

4.为避免收发端的失步,使系统正确地工作,收发端必须采取收发统一的动作,这种措施称为同步技术。

5.报文交换方式是把待发送的信息分割成一份份报文。该报文上存有目的地址,然后以报文为单位在网络上传送

6.基于数字通信的分组交换技术构造的计算机网络,被称为分组交换网

7.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最小的局域网。

8.链路层的功能就是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保证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数据有效传输。

9.服务器是指能向网络用户提供特定服务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系统。

10.IP地址分为A、B、C、D、E类。

11.利用数字信道传输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道相比,具有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利用率高的特点。

6.3综合

1.通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建立链路:源节点得到要传送的数据后要向目的节点发出通信请求,即通过呼叫(如拨号),由各节点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通信链路。

?传送开始:当确定目的节点已连网,已做好通信准备,愿意和源节点通信,并所有条件得到满足时,源节点就收到目的节点发来的肯定应答,传送就开始。

?交换数据:从传送开始到传送结束的过程,称为数据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可将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

?传送结束:源节点数据传送完毕或源节点及目的节点中某一节点请求停止时,就结束数据交换。

?链路断开:源节点或目的节点通过适当的请求终止通信操作,链路就断开。

第七章

7.1简答或者选择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数据定义②数据操作③数据库运行管理④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⑤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⑥数据通信接口

2.数据模型能够反映出所关心的现实世界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语义约束。

3.数据库设计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四个阶段。

4.SQL提供给用户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①数据定义(Data definition)。

②数据检索(Data retrieval)。③数据操纵(Data manipulation)。④数据安全(Data security)。

⑤数据共享(Data sharing)。⑥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规定数据库的完整性条件,避免数据因修改紊乱或系统出错而损坏。

5.SQL92标准支持七种通用的数据类型:精确数、近似数、字符串、位串、日期时间、区间、NULL。

6.数值函数有三种不同类型:字符串函数、算术函数和杂项函数。

7.连接查询实际上是关系数据库中最主要的查询,主要包括等值连接查询、非等值连接查询、自连接查询、外连接查询和复合条件连接查询。

7.2知识点【判断】

1.数据库是具有逻辑关系和确定意义的数据集合。

2.一个设计优良的DBMS,应该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比较完备的功能、较高的运行效率、清晰的系统结构和开放性。

3.数据库需要两种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4.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5.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6.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

7.数据容量的大小要视数据库的数据量以及数据库使用的时限而定。

8.SQL具有两类主要的函数:集合函数和数值函数。

9.在SQL语言中,一个SELECT-FROM-WHERE 语句称为一个查询块。

7.3综合

第十章

10.1简答或者选择

1.标准的事务处理系统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库系统四部分组成。

2.事务处理的方法有批处理、实时处理和延时处理三种。

3.管理信息系统由输入、信息分析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4.决策过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调查研究、预测技术、环境分析、智囊技术、决策技术、可行性研究、决断、可靠性分析。

5.决策支持系统根据目标和功能需求的不同,系统结构的形式也各异,一般分为二库、三库、四库、五库的结构。

6.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是指使计算机系统具有人类智能特点的领域,主要由机器人技术、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学习系统、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子领域组成。

7.一个专家系统最少应由知识获取、知识库、推理机制和用户界面四部分组成

10.2知识点【判断】

8.事务处理系统提高的是工作效率,而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效益。

9.MIS系统中的输入来自内外两个方面。来自事务处理系统的为内方面

10.信息分析是MIS系统的核心。

11.决策通常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实现某个预期目标而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12.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三者既是相互依赖,又是相对独立

13.学习系统是指计算机能从过去的错误或经历中学习知识,修改程序,改善性能。

10.3综合

1.举例说明专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①能对系统经过推理和提议的决策做出解释。比如:在信贷决策中,专家系统能解释在给予信贷结论后面的推理过程,以证明某个特定的贷款请求的合理性。

②具有“智能”。比如:可根据病人的情况做出医疗诊断。

③能从复杂的关系间得出结论。比如:在制造业,专家系统可与柔性制造系统(FMS)合作,以决定工具的最佳使用方式。

④能提供“可移动的”知识。专家系统的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其知识是可随时间而不断充实或更新的。比如一个机车修理专家系统,其功能与被获取知识的专家人数以及时间有直接关系。被获取专家人数越多,获取时间越长,专家系统的功能就越强大。

⑤能处理不确定性问题。专家系统可为一些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预测结论。比如:气象专家系统可预测水灾发生。

第十一章

11.1简答或者选择

14.企业信息系统的三个要素是企业的各种信息、企业业务活动过程和信息技术。

15.战略目标集转换法是通过下面步骤形成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第一步说明企业战略集合和企业中人员的结构;第二步识别每类人员目标;第三步形成组织战略目标;第四步将组织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

16.形成组织战略目标包括组织使命、目标、战略、支撑因素四个层次。

17.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有三种:①可行,按计划进行;②基本可行,但需修改方案;

③不可行,不立项或终止项目。

18.可行性研究一般需要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9.数据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数据建模、活动建模、应用流程图、网格图、CASE工具库、数据字典等。

20.关键成功因素法分为四个步骤: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21.技术需求是指用户对所建信息系统的总体要求,信息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和能达到的效用,信息系统的效率、处理方式、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等。

22.非技术性需求是指用户的投资能力、开发时间、开发队伍、社会、法律等。

23.风险有各种各样,按风险对信息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高危害性风险,中危害性风险和低危害性风险。按风险特征,又可分为技术性风险、工程性风险、和环境性风险。

24.常用的处理风险的方法有避免风险、限制风险、减少风险和监控风险,

25.需求验证的方法有:自查法、用户审查法、专家审查法和原型法。

11.2知识点【判断】

1.传统开发方法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进行管理控制,

2.传统方法产生大量的系统文档确保对用户需求的可追踪能力

3.原型法是一种交互式的系统开发方法。

4.原型法的缺点是如果最初的方案不太恰当,那么改变方案重新开始就很困难

5.快速应用开发(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 RAD)是一种通过运用已有的工具技术及方法来加快应用开发的技术。

6.战略目标集转移法是把组织的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一个由组织的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影响战略的相关因素组成的集合。

7.信息系统总成本包括信息系统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两部分。

8.收集到的数据停留在原始形式,下一步要把收集到的数据转化成为分析人员有用的形式,这一过程叫数据分析。

9.丢弃式原型法是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的结合

第十二章

12.1简答或者选择

1.程序设计阶段主要有以下工作。①语言的选择。②建立数据库。③程序编码。

④测试和排错。⑤编写文档资料。⑥实施和转换。

2.测试可有多种测试形式,依测试活动出现的顺序有: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容量测试、综合测试和验收测试。

3.有效的似运行方法有:直接转换法、逐步替换法、引导试运行和并行试运行等。

4.用户界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①命令用户界面,②图形用户界面GUI (Graphics User Interface),③多通道用户界面。

5.信息系统输入方式分批输入(脱机输入)、联机输入、批输入和联机输入相结合的方式。

6.屏幕界面设计的八项基本准则:①尽量保持一致性。②为熟练用户提供快捷键。

③提供有效反馈。④设计完整的对话过程。⑤提供简单的错误处理机制。⑥允许撤消动作。⑦提供控制的内部轨迹。⑧减少短期记忆负担。

12.2知识点【判断】

1.物理设计是说明逻辑设计如何实现,是根据逻辑设计中提出的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具体要求。

2.启动又称登录,能确认用户身份、检验和授权访问。

3.对话是指系统和用户之间交流的一系列信息和提示。

4.灾难计划是指预测灾难并为灾难可能发生做准备的处理。

5.外购软件成本低、软件包的功能部件和执行方面的风险较小,容易安装

6.纠错维护是在系统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进行的,就是诊断和修正系统中遗留的错误。

第十三章

13.1简答或者选择

1.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包括:软件、数据的管理制度、密码口令管理制度、网络通信安全、病毒防治管理等。

2.影响系统可维护性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1)可理解性、(2)可测试性、(3)可修改性

3.信息系统维护包括系统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机构和人员的变动等,

4.人为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人为无意失误。②人为恶意攻击。③各种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5.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做到以下几方面:①保密性。②可控制性。③可审查性。

④抗攻击性。

6.网络安全指为保证网络及其节点安全而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它主要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密钥管理技术、防火墙技术、通信流分析控制技术等。

7.系统运行情况有正常、不正常和无法运行三种情况

8.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法律保护、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和技术措施。

13.2知识点【判断】

1.系统维护的目的是要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

2.升级体现出更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而维护则更多体现为应急性。

3.主动攻击是以各种方法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4.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为获得一定量的收入,所消耗的成本越小,经济效果越大

5.信息系统评价是复杂的,也是比较困难的。

13.3综合

1.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中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哪些?

?物理实体的安全。物理实体的安全包括场地安全、设备安全、存储介质安全等。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指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免遭破坏、修改、泄露和窃取等威胁和攻击而采用的技术方法,有口令保护、存取控制技术、密码技术等。

?软件安全。软件安全指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免遭破坏、非法拷贝、非法使用而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指为保证网络及其节点安全而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它主要包括

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密钥管理技术、防火墙技术、通信流分

析控制技术等。

病毒防治。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形式,是系统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

要安装防病毒软件,加强内部网的整体防病毒措施等。

第十四章

14.1简答或者选择

1.UML里的“事物(Things)分为四大类:①结构事物(Structural Things)②行为事物(Behavioral Things)③分组事物(Grouping Things)④备注事物(Annotational Things)

2.静态视图包括类图、对象图、组件图、用例图和部署图。

3.动态视图包括:活动图、状态图、顺序图和合作图。

14.2知识点【判断】

1.类(Class)是指一种可以共享某些指定的相同的属性(Attributes)、操作(Operations)、关系(Relationships)和语意(Semantics)的对象描述。

2.组件可以是一段源程序代码、一个文本文件、一个二进制文件或一个可执行文件。

3.行为事物分为交互(Interaction)和状态机(State Machine)两种。

4.依赖关系(Dependency)是指两个事物或两个元素间相互影响的关联,也就是当一个事物或元素发生改变时会影响到另外一个事物。

5.组件图(Component Diagram)是用来描述构成软件系统的软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主要描述各个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送顺序,主要指时间顺序。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科学计算。 3.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字长_。 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电子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电子器件。 7.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8.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9.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存储程序。 10.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基本字长。 11.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编制的软件。 12.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 1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1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5.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军事。 16.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 17.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8.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信息处理。 19.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2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2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人工智能 2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23.所谓的信息是指处理后的数据 24.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冯·诺依曼。 2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程序存储。 26.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_。 27.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机器语言。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章节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这里的符号包括文字、字母、数字、图形、音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3、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 4、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1、广泛性。2、传递性。3、教育性。4、深刻性。 5、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6、计算机是一种具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的机器设备。它能接收数据,保存数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和保存处理结果。 7、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8、计算机的特点:存储性、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和精确性。 9、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对象划分: 模拟计算机: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数字计算灵活结合,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数字数据或模拟数据。(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划分: 通用计算机:适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适应性强,应用面广。 专用计算机: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应用于如自动化控制、工业仪表、军事等领域。(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 巨型机:勇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等。如大围天气预报、核能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和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巨型机。 大型主机:硬件配置高档,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大的存储容量。用于金融、证券等大中型企业数据处理或用作网络服务器。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计算机测试试卷及答案B

第1 页 共8页 第2 页 共8页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测试试卷B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1. 在Word 中,如果想为文档插入页眉页脚,则选择下列那个菜单。 ( ) A .文件 B .格式 C .编辑 D .插入 2.因特网是属于 所有。 ( ) A .中国政府 B .微软公司 C .各接入单位共同 D .美国政府 3扩展名为.MOV 的文件通常是一个( ) A .音频文件 B .视频文件 C .图片文件 D .文本文件 4. 以下软件中,(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 ) A .Windows xp B .unix C .linux D .Microsoft office 5. 不属于Microsoft Office 软件包的软件是______。 A .Mail B .Excel C .Windows D .word 6.下列设备中不是计算机网络专用设备的是。 ( ) A .集线器 B .电话机 C .交换机 D .网卡 7.在编辑演示文稿时,要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剪贴画或照片等图形,应在____中进行。 A .备注页视图 B .幻灯片浏览视图 C .幻灯片窗格 D .大纲窗格 8.CPU 主要由运算器和( )组成 A .控制器 B .存储器 C .寄存器 D .编辑器 9.在Windows 中,“任务栏” ( ) ( ) A .只能改变位置不能改变大小 B .只能改变大小不能改变位置 C .即不改变位置也不能改变大小 D .既能改变位置也能改变大小 10.在excel 中,工作表中输入公式,以()字符开始。 A .+ B .= C .? D .$ 11.SMTP 是一个基于_____的协议,它是Internet 上传输_______的标准。 A .多媒体 Web 数据 B .文本 Web 数据 C .多媒体 邮件 D .文本 邮件 12.在Windows 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文件执行复制操作后,该文件可被粘贴多次。 B .对文件执行复制操作后,“剪贴板”中存放该文件存放的路径。 C .对文件执行剪切操作后,该文件可被粘贴多次。 D .对文件执行复制操作后,该文件可被粘贴一次。 13.以下四项不属于Windows 操作系统特点的是( )。 A .不会受到黑客攻击 B .即插即用 C .多任务 D .图形界面 14.在Windows 中,按Print Screen 键,则整个屏幕的内容( ) A .复制到剪贴板 B .复制到指定文件 C .打印到指定文件 D .打印到纸上 15.在控制面板中,使用"添加/删除程序"的作用是( )。 A .设置字体 B .设置显示属性 C .安装未知新设备 D .安装卸载程序 16.在智能ABC 汉字输入法状态下按()可以在全角/半角之间切换。 A .Shift + Space B .Shift + Ctrl C .Shift + Alt D .Shift +Esc 17.计算机断电后,会使存储的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 ) A .RAM B .硬盘 C .ROM D .软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密…………………………………封…………………………………线……………………………………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必背知识点

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 必背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 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这里的符号包括文字、字 母、数字、图形、音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3、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 4、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1、广泛性。2、传递性。3、教育性。4、深刻性。 5、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 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6、计算机是一种具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的机器设备。它能接收数据,保存数 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和保存处理结果。 7、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 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8、计算机的特点:存储性、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和精确性。 9、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对象划分:

模拟计算机: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数字计算灵活结合,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数字数据或模拟数据。 (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划分: 通用计算机:适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适应性强,应用面广。 专用计算机: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应用于如自动化控制、工业仪表、军事等领域。 (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 巨型机:勇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等。如大范围天气预报、核能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和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巨型机。 大型主机:硬件配置高档,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大的存储容量。用于金融、证券等大中型企业数据处理或用作网络服务器。 小型计算机:适合用作中小企业、学校等单位的服务器。 微型计算机PC:通用性好、软件丰富、价格低廉,主要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 工作站:面向特定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 10、计算机的主要应用:1、科学计算2、信息管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1、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巨型化(研制巨型计算机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微型化(利用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汇总 章节名称内容简介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本章主要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的 定义、线性表、树等重点知识的讲解。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本章主要介绍程序设计风格、结构化程序设 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重点知识的讲解。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本章主要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结构化 分析方法、软件设计等重点知识的讲解。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关系运算、 专门关系运算、数据库设计步骤等重点知识的讲 解。 第一章数据机构与算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的基本概念 1. 算法:是对问题处理方案的正确而完整的描述,是求解问题的方法,是指令的有效序列。 2. 具有5个特性: (1)有穷性(在有穷步后完成)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2)确定性(每一步都有确定的含义) (3)可行性 (4)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5)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3. 算法的复杂度 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或基本运算次数。 空间复杂度:算法所需要的空间的度量。 ◆数据结构的定义 1. 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操作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外部结构,指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反映人们对数据含义的解释。包括: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和非线性结构(树和图)

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物理结构,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一个逻辑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 ◆线性表:线性表中元素的个数n(n>=0)定义为线性表的长度。 顺序存储是线性表的一种最常用的存储方式。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分别是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和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 1.栈:是限定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具有记忆功能只能顺序存储(错) 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叫栈顶。另一端叫栈底。 后进先出的线性表 2队列:是限定在一端插入而在另一端删除,插入端叫队尾,删除端叫对头。 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3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循环队列属于线性表存储结构中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前者。 ◆树 1.定义:树的结点、度(结点的度)、叶子(终端结点)、数的度、深度、有序树和无序数 2.二叉树:结点至多有两棵子树,并且二叉树的子树有之分,次序不能颠倒。 性质:★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 ★对任一个二叉树T,如果其叶子(终端结点数)为n,度为二的结点数为m,则n=m +1.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k+1,其中k是㏒2n的整数部分。 2. 二叉树的遍历 ▼先序遍历(根—左—右) ▼中序遍历(左—根—右) ▼后序遍历(左—右—根) ◆查找算法 (1)顺序查找 顺序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n+1)/2,最坏的情况下比较的次数为n (2) 二分查找 限定于顺序存储的有序线性表 ◆排序算法 (1)插入类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2)交换类排序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doczj.com/doc/271686602.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报告改革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71686602.html,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报告改革探讨 作者:李倩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05期 摘要:实验报告在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分析了当前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实验预习、实验报告模板设计、实验报告提交时间、实验报告批改规范以及采用电子实验报告进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最后对实验报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实验报告;实验教学;实验预习;实验报告模板;电子实验报告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1引言 近年来,高校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实验报告成为检查考核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但能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验进一步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在实验报告日益被重视的同时,在其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填写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课程结束后对实验报告进行归档,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检查来检验评价实验教学的质量。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实验报告与实验过程脱节。通常,学生在实验课上完成实验操作,在课后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时往往要努力回想课上实验的情形,然而由于时间上的脱节使得填写的内容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实验报告的作用。2.2纸质实验报告存在诸多缺点。传统纸质实验报告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实验教学的要求,且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首先,纸质实验报告的填写、批改和反馈整个过程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实验报告批改和反馈效率低,学生也就不能及时获得教师评价,了解需改进之处,从而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次,纸质实验报告在填写内容上会有局限,如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图形形式的实验结果不易表现,且篇幅有限。再次,纸质形式不便于查阅往届实验报告,不便于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从而不利于全面评价实验教学效果。总之,纸质实验报告的形式不符合教育现代化、网络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大量纸张的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且存储不便。2.3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就是应付了事,随便填填,甚至抄袭,一个班上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就那么几个版本,实验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实验报告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第一、二章 1.计算机产生:1946年2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计算机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以来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通信与网络 1.科学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过程控制(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控制,多用于航空 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5.人工智能(主要是只能机器人方向) 6.通信与网络(上网听歌看电影玩游戏,qq聊天等) 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力强、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1.十进制转二进制: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直至商为0;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直至 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需精度为止。 2.十进制转八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8,小数部分乘以8。 3.十进制转十六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16,小数部分乘以16。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 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主机和外围设备,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 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十版知识点第一章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 属性。 2.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逻辑意义 3.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4.1993年,美国世界上主要国家建设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 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5.计算机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之一(前三个分别为: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使用与印刷术的发明)。 6.20世纪80年代瑞士洛桑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提出了“计算机文化” 7.布尔(英国符号逻辑思想) 巴贝奇(通用数字计算机基本思想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维纳 (控制论创始人) 香农 (信息论创始人) 1.2计算机技术概论 1.2.1 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 计算机的起源 1)ENIAC: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2)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3)十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 000次加法。没有今天的键盘、鼠标等设备, 4) ENIAC没有采用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我国计算机发展史 1)1956 年开始研制计算机 2)1958 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l 3)1964 年研制成功晶体管计算机 l 4)1971 年研制成功集成电路计算机 l 5)1983 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 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

计算机的发展史 1.2.2 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确高 3.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4.工作自动化 5.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处理的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2.据用途划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3.根据规模划分: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计算机应用最早领域) 2.信息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情报检索、企业管理和知识系统等领域。信息管理是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3.过程控制 (又称实时控制)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1.栈按先进后出的原则组织数据,所以入栈最早的最后出栈,而队列是先进先出的线性 表。 2.循环队列有队头和队尾两个指针,但是循环队列仍是线性结构的线性表。 在循环队列中只需要对头指针与队尾两个指针来共同反映队列中元素的动态变化情况。 3.当有序线性表为顺序存储时才能用二分法查找。可以证明的是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 表,在最坏的情况下二分法查找只需要比较log2n次,而顺序查找需要比较n次。 4.链式存储结构既可以针对线性结构也可以针对非线性结构。 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个结点都由数据域与指针域两部分组成,增加了存储空间。 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一定是连续的,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 5.数据流图中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数据流,即沿箭头方向传送数据的通道一般在旁边标 注数据流名。 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控制流。 6.在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使用的工具有数据流图DFD图,数据字典DD,判定 树与判定表。 7.“对象”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标识唯一性,分类型,多态性,封装性,模块独立性好。 8.数据管理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其中最后一个阶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逻辑性强,物理性少,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最好,一直占据数据库领域的主导地位。 9.自然链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 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10.内存又称主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的特点是存取 速率快。所以微机中访问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内存。 11.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能 直接识别和执行的一种机器指令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的设计者通过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赋予计算机的操作功能。机器语言具有灵活,直接执行和速度快等特点。 12.1MB=1024KB=1024*1024B=220B 13.Internet的四层结构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4.有序线性表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15.栈支持子程序调用。栈是一种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的线性表。 16.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 个。 例如:某二叉树有五个度为2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是5+1=6个。 17.冒泡排序与简单插入排序与简单选择排序法在最坏情况下均需要比较n(n-1)/2次,而堆 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是nlog2n,即在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最少的是堆排序。 18.软件按功能可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19.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并不涉及改正错误。 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有:错误定位,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进行回归测试,防止引进新的错误。程序调试通常称为Debug,即排错。 20.软件测试的基本准则有:所有测试都应追溯到需求,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 意性,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穷举测试不可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84862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它的名字叫ENIAC。 2、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与制造、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 3、计算机按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5、计算机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机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具有自动执行功能。 6、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7、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CPU生产厂商比较著名的是Intel公司和AMD公司。 8、衡量CPU档次高低的主要参数有:主频,单位是MH Z;字长,单位是位(bit)、多核心等。 9、字长是指CPU在单位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10、存储器分为存和外存。 11、存分为随机存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12、随机存储器(RAM)中的信息既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入,但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13、只读存储器(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即使机器掉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 14、存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组成,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5、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触摸屏等。 16、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投影仪等。 17、主要的外存设备有: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 18、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存(RAM)。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4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与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间的顺序)。(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线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几何,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储存、链式储存、索引储存和散列储存四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照各个元素之间前后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 (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结构性储存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照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的一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第i个元素的n-i个元素一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原酸与删除运算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成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低: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一、选择题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CAI);辅助设计(CAD); 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形式为二进制,它采用了冯。诺依曼的思想原理,即以0 和1两个数字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的基本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用的换算单位有:1 B ===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1TB===1024GB;1个汉字===2B; 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三位的权重等于八进进中的一位权重,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以四位为一组; 5、对于字符的编码,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中文含义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作用通用信息交换标准。 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内容丢失的是RAM,外存主要有硬盘(GB),软盘(3。5寸,。44MB),光盘(650MB左右),移动存储器优盘(MB),MP3(MB)等; 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WPS,OFFICE,PHOTOSHOP等)。 9、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指标有: 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显示器好坏的主要指标。常见的主要有尺寸有:640*480 800*600,1024*768 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 13、开机方式有:冷启动:加电,引导进入系统;热启动:CTRL + ALT +DEL ,也可以用于结束任务;复位启动法:RESET 键; 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常死机,重启,不能正常启动;可执行文件大小变化及不明来源的隐藏文件出现; 16、计算机病毒清除:手工方式(DEBEG)杀毒软件(瑞星杀毒。KV3000,诺盾) 17、上网必须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MODEM),即将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传输识别的模拟信号进行转

整理好的超完整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第1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经过对部分考生的调查以及对近年真题的总结分析,笔试部分经常考查的是算法复杂度、数据结构的概念、栈、二叉树的遍历、二分法查找,读者应对此部分进行重点学习。 详细重点学习知识点: 1.算法的概念、算法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的概念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的定义 3.栈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链表的存储方式 4.树与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完全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遍历 5.二分查找法 6.冒泡排序法 1.1算法 考点1 算法的基本概念 考试链接: 考点1在笔试考试中考核的几率为30%,主要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了解算法中对数据的基本运算。 计算机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实施某种算法,这种算法称为计算机算法。 1.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2.算法的基本要素: (1)算法中对数据的运算和操作 基本的运算和操作有以下4类: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和数据传输。 (2)算法的控制结构:算法中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称为算法的控制结构。 描述算法的工具通常有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算法描述语言等。 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考点2 算法复杂度 考试链接: 考点2在笔试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查的内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70%,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重点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识记算法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的概念。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同一个算法用不同的语言实现,或者用不同的编译程序进行编译,或者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效率均不同。这表明使用绝对的时间单位衡量算法的效率是不合适的。撇开这些与计算机硬件、软件有关的因素,可以认为一个特定算法"运行工作量"的大小,只依赖于问题的规模(通常用整数n表示),它是问题规模的函数。即 算法的工作量=f(n)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