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

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

广

重庆市卫生局

二○○八年七月

目录

1.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

2.隔姜灸背腧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循经灸疗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4.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

5.膝三穴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

6.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的中药“生玉真散”

7.“醒脑开窍”法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技术

8.腹腔镜术后大承气汤和八珍汤的临床应用

9.点按少泽穴治疗落枕

10.扳法治疗急性期骶髂关节小错缝

11.徒手刮痧法(屈指推拿)治疗寒湿感冒项目简介

12.姜泥、温针灸治疗寒湿性膝关节炎项目简介

13.苍龟探穴法治疗肩周炎项目简介

14.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15.多功能灸具的临床应用

16.苍耳子散分型塞鼻治疗鼻炎技术

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

项目简介:

在传统针刺疗法,普通毫针针刺人中穴或天柱穴基础上,配合腰部主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极大地简化和规范了针刺手法操作程序,显著提高了传统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甚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为一种耗材少,成本低、简便、安全、有效的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

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王竹行

疾病简介:

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

急性腰扭伤,俗称“岔气”、“闪腰”。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损伤,或姿势不正,用力不当,如过度负重、剧烈运动、弯腰取物等或外力撞击损伤所致。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临床表现:有腰扭伤史,受伤后一侧或两侧腰部当即发生疼痛,也有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的。腰部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不能自由翻身、坐立和行走。主诉多为腰及胁肋痛或腰腿痛,静止时疼痛较轻,活动或咳嗽、打喷嚏,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腰部可有局部肌肉紧张,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可向下肢放射,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

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

本项目适应症:

急性腰扭伤,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和湿热内蕴型均属本法的适应症者。

禁忌症:

①脊柱肿瘤、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骨折所引起腰痛;②年龄在18岁以下,晕针或哺乳期妇女、妊娠妇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简介

1. 器具:佳辰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40号(直径0.23mm-0.30mm)、1寸-1.5寸(25mm-40mm),产地为江苏省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

2. 取穴:

人中穴又名水沟,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

天柱:项后发际,正中线旁开1.3寸处,斜方肌起始部,取双穴。

3. 体位:按患者强迫体位容易采取的正坐位或俯伏坐位。

4. 手法与技术操作要领:

病人保持相对舒适坐位,头部相对固定,施行针刺治疗。

针刺人中穴:用1寸毫针,沿人中穴45度向上斜刺0.5寸,用雀啄或捻转手法,以眼球有泪水为度;或针刺天柱穴:以1.5寸毫针,直刺天柱穴1~1.5寸,强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各1O分钟捻转1次。

动留针术,留针期间后,医生引领患者主动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屈、侧弯,以及腰部缓

慢地左右旋转运动。10分钟后嘱其站立位,作腰部旋转屈伸。两次为1个疗程。

技术关键环节:针刺一定要有较强针感。留针后的腰部运动过程中,每运动至腰部活动受限位臵,应适当停顿并下意识用力争取突破原活动受限的范围,或者下意识咳嗽,尝试体会疼痛感的逐步减轻。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范围恢复正常;②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注意事项

1. 未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2. 一般注意事项

治疗作用与操作手法密切相关。针刺人中穴刺激量应足够;腰部活动应充分并放松,用力适当。

本项目参考资料:

1. 王毅刚: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

2.(2):110;

2. 王毅刚等:常见百病针灸点按穴法图解,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北京 2005,1月第2版(修订版)114~116页;

3. 郝东明等:针刺人中穴配合腰部斜扳治疗急性腰扭伤24O例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1 4期(第21卷总第284期)41

隔姜灸背腧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选用传统的针灸疗法中的隔物灸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时期治疗秋冬寒冷季容易急性发作的支气管炎进行扶正治本的治疗,通过对缓解期脾肾阳虚患者的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进行隔姜灸可以温阳利水,培补脾肾,祛除顽痰,减轻其冬季的发病率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保护肺功能。

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王竹行

疾病简介:

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

中医诊断:咳嗽,病机:脾肾阳虚,痰饮内伏。临床证候:晨起咳嗽伴痰多清稀色白,纳少,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弱。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1)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2)每年发病不到3个月,而有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也可诊断。(3)能排除心,肺疾病者。

本项目适应症: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是指有别于伴随细菌感染的急性发作期,无发热和

胸痛,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正常。

禁忌症:急性发作期,年老体弱,和对疼痛不耐受者禁用。

治疗方法简介:

技术关键环节

1.选穴:风门,肺俞,膏肓俞,厥阴俞,膈俞,脾俞,均为双侧。

2.操作:选取上述2~3对背俞穴,每穴隔姜灸5~7壮。每穴一块姜片,当灸疗至每柱艾绒底部时,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可以用手指在周围进行按压缓解,如不能再忍受,可以停止并取下艾绒。再进行下一柱灸疗。

3.注意事项:

1)事先告知患者操作过程和适应症。

2)可能会形成浅表的皮肤灼伤及水泡,愈后有浅表的瘢痕,结痂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次治疗,连续三次为一疗程。

3)该疗法需连续治疗三年,从每年夏至开始。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部分患者会出现浅表的皮肤灼伤及水泡,不要搔抓感染,局部用消毒纱布覆盖保护,如有感染迹象可以采用紫草油或抗菌素软膏外涂。

(配套材料:材料及规格:购买专用的艾绒,制成直径1.5cm,高2cm中型艾柱,和新鲜生姜,制成直径3cm,0.5cm厚的圆形姜片。)

(临床研究结论:冬病夏治疗法可以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提高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的抗菌力,提高患者体内白细胞的数目和杀菌吞噬能力。同时改善肺、支气管、肺泡等呼吸道的通气换气功能和肺脏内的微循环,减少分泌物。该项技术在我科应用20余年,平均每年近50名患者接受治疗,连续3年治疗后统计有效率为90%。)

循经灸疗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项目简介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 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且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症候群。本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本项目运用自行研制的循经灸疗器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且该灸疗器操作方便,对于其他虚证性疾病亦可运用。安全、方便、临床疗效可靠。

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苟春雁

疾病简介: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 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且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症候群。中医虽无CFS病名,但古医籍中却拥有大量对疲劳的描写和论述,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中医虚证,慢性疲劳理论。古医籍中常常把疲劳描述为“懈惰”、“懈怠”、“体重”、“四肢沉重”、“四肢不举”等,并记载有治疗疲劳的“增力”、“倍力”、“益气力”、“解疲乏”等方法。疲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过度的

劳累、过度的精神和思维活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精神刺激等有关。从病机上看,疲劳属于气血耗伤引起的虚证。中医认为CFS是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其病机主要为五脏气化功能失常。这与现代医学认为CFS的发病是由于脑力、体力活动过度,精神情志刺激,不良生活习惯等引起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诸系统的调节失常,最终表现为以疲劳为主的机体多组织、多器官功能紊乱的非特异性综合征的理论相一致

病例入选标准:

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定的CFS诊断标准:

1)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充分的休息后症状不缓解,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50%。

2)同时具有下列症状中的4条或4条以上,持续存在6个月或6个月以上:

(1)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

(2)咽喉炎;

(3)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触痛;

(4)肌痛;

(5)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疼痛;

(6)新出现的头痛;

(7)睡眠障碍;

(8)劳累后持续不适。

CFS的诊断应在确信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作为特异性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需要排除的症状性慢性疲劳:1.原发病的存在能够解释的慢性疲劳,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失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疲劳;2.临床诊断明确,现有医疗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引起的慢性疲劳,如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过去或现在主要诊断为精神抑郁性情绪失调或具有抑郁性特征的双极情绪失调,各类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痴呆,神经性厌食或神经性贪食;4.病前2年至今有各种不良嗜好,嗜烟、酗酒等;5.严重肥胖,身材指数=体重(kg)/身高(m)>45。

排除病例标准:

⑴年龄在15岁以下或8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⑵温度觉减退患者。

治疗方法简介:

1、器具

1)循经灸疗器:

本器具是一种循经多穴灸疗器,它包括有灸架、灸座和防尘网,灸架由两块平行的长条形支撑板两端通过横向的支杆固定而形成,两块支撑板内侧开有相互平行的滑槽,多块相互独立的灸座两端嵌于平行的滑槽中,形成可移动结构,灸座中央有供插灸柱的插孔,防尘网设于灸座下方,边缘固定在灸架上。本灸疗器的优点是可对同一经络上多个穴位同时施灸,或对不同经络上的数个同一水平上的穴位同时施灸,节省时间,操作方便,灸柱燃烧完全产热快,还可调节热量,有利于提高疗效。(申请号/专利号: 200420105509)

2)苏州产华佗牌艾灸条小刀切为3㎝长小节灸柱

2、操作方法及步骤

(1)体位:俯卧位,充分暴露胸背部。

(2)取穴:膀胱经循行线的第一侧线(双)上的肺俞,心俞,隔俞,肝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阿是穴。

(3)疗程每次灸一板(每板含艾灸炷4-6个,每艾灸炷个含纯艾绒2g),每次灸疗时间30分钟,6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天后进行下一疗程。一共治疗4疗程。

配套材料:技术操作规范

特别注意事项

灸柱应从下面点燃,对于女性或皮肤较薄者,在头几分钟应调节灸疗器高度以免烫伤。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若出现烫伤,用酒精局部消毒,覆盖上纱布,若出现水泡,大者可以用针筒抽出液体,用酒精局部消毒,覆盖上纱布保护即可。

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

项目简介及特色:

肩痛穴是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的经验穴,动留针术是在得气留针期间,病患肢体主动或被动的运动。针刺经验穴“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能大大缓解肩关节疼痛,较好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取穴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高;操作简便、易于普及;安全无副作用;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

负责人:刘渝波

疾病简介:

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表现:肩部弥散性疼痛,日轻夜重,夜间有时被痛醒,而早晨起来病变肩关节稍事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疼痛可连及上臂部。随后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导致肩关节僵硬,疼痛可有钝痛、刀割样痛,常于夜间加重,亦可放射至上臂和手。亦有因肩部外伤、骨折或脱位,肩部施行较长时间固定,而直接出现冻结肩者。

临床检查:肩部有广泛压痛,以肩前及后二处为剧,上臂紧贴胸壁而不能外展,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旋外后伸障碍最显著,如不能梳头、穿衣等。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

适应症:

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禁忌症: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

技术操作要领

1.取穴定位:

肩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其下分布有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

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2. 针刺方法: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 O度角向下直刺1.5~2寸左右。留针20~30

分钟,5次一疗程。

3. 针感: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准。

4. 动留针术:取得针感后,引领患者作主动活动患肩,作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

内旋,外旋,上举等活动。节奏宜缓慢,运动至肩关节最痛点时,让患者坚持片刻,再逐步加大活动范围。在患者活动肩部的同时对肩痛穴进行行针,加强针感。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明显改善;好转:症状减轻,肩关节活动受限有改善;无效:症状无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注意事项

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本项目未见确切不良事件发生,只是行针忌粗暴以免弯针或断针,针感以患者的耐受为度。

临床研究结论:

1. 采用单穴疗法,突出即时效应,取穴少,见效快。

2. 针刺的同时加用动留针术,提高了临床疗效。

3. 针刺经验穴“肩痛穴”,临床治疗380例,有效率94.1%。经统计学处理,肩痛穴治疗组疗效好于传统取穴对照组(P<0.01),具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果。

膝三穴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

项目简介及特色:

本法采用温针灸膝周三穴治疗髌骨软化症,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再辅以患者主动的股四头肌夹球训练,以增强股内侧肌肌力,改善肌肉萎缩,保持髌骨的相对稳定。二者合用,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此法简单易行,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承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孙凌蓉陈大为

疾病简介:

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炎,是膝关节髌骨软骨因劳损、创伤发生局限性软化、纤维化、碎裂和脱落、变性甚至软骨床骨质外露而引起的膝关节慢性疼痛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系髌软骨的退行性变。

诊断要点

1. 外伤史或劳损病史。

2.多见于中青年人。

3. 上下楼梯疼痛及半蹲位膝部疼痛加重,髌下脂肪垫压痛阳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或

有“打软腿”或“假交锁征”现象。

4.X线摄片可见密度增高的软骨骨质硬化影。

中医辨证分型

1)痰湿痹阻:膝关节酸软不适或疼痛,并日渐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上下楼梯、下蹲时疼痛加重,局部肿胀,或浮髌试验阳性。伴体倦神疲,纳呆。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2)肝肾亏虚:膝软乏力,上下楼梯时明显,或出现“打软腿”或“假交锁征”,脂肪垫压痛,大腿肌肉萎缩。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适应症及禁忌症

本项目技术适宜于对髌骨软化症的治疗。其禁忌症有:膝关节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 糖尿病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重度虚弱者;妊娠期髌骨软化症患者。

治疗方法

1. 材料: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规格0.30×40,产品型号H,产品标准GB2024-94),药用艾条数支(剪成1.5cm长度),打火机,75%酒精棉球,规格为10cm X8cm X0.1cm 的硬纸片数张(中间剪一条长三分之二开口)。

2. 体位:坐位,自然屈膝。

3. 消毒:以75%酒精棉球擦拭医者手指及患者局部皮肤。

4. 取穴及刺法:患膝鹤顶、内、外膝眼。以指切进针法进针。

鹤顶: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直刺0.8寸。

内膝眼:髌韧带内侧凹陷处。向膝中斜刺1寸。

外膝眼: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向膝中斜刺1寸。

5. 温针灸:针刺得气后将已事先剪成1.5cm长度的药用灸条,穿臵于针柄上点燃施灸,并在施灸的下方垫一硬纸片,防止灸灰烫伤。留针30分钟后除去灸灰,出针,压迫针孔以防出血。

6. 夹球训练:患者取坐位,将一直径约35cm的皮球夹于两大腿内侧,逐渐主动用力夹紧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保持15秒钟,放松。如此为1遍。重复10遍为1组。每天3次,每次5组。夹球训练经当面传授患者后由患者自行在家练习即可。

7. 疗程: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10 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

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弯针:出现弯针不得再提插、捻转,可慢慢将针退出,或沿弯曲方向退出,不可用力过猛,

以防断针。或使局部肌肉放松后退针。

断针:浅者以镊子或止血钳取出;深者略压近针孔旁皮肤使断针端露出再拔出。更深者需X线定位手术取出。

灸疮:如温针灸时有灸疮,可用碘伏局部消毒后覆以消毒纱布,数日即可痊愈。

临床研究结论:已用膝三穴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患者10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52岁。共治愈50例,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有效率91%。

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的中药“生玉真散”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闭合性损伤及痹症,外敷“生玉真散”治疗药酒,体现中医外治疗法的特色。闭合性损伤和痹症是经络、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的病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甚至影响关节功能。“生玉真散”药酒的主治功效为:祛风解痉、消肿止痛、软坚散结等功效。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项目技术特点:

1、本项目“生玉真散”系本院院内制剂,具有确切疗效;

2、实施过程中,除极少数有过敏反应外,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3、目前本法与常规的治疗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和社会的认同。

承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负责人:向国强

疾病简介:

闭合性损伤多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慢性劳损等病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

伤(闭合性)。闭合性损伤中的骨折也采用手术或石膏固定等治疗。多数病人有恢复慢、费用高,少数病员因治疗后留有后遗症(创伤性关节炎、功能障碍等)。痹症是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疏,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凝滞关节,导致气血不畅,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痹症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影响关节或功能活动障碍的病程特点。

诊断标准及要点:

1、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标准

(1)局部有明显的损伤且无皮肤破损。

(2)局部有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压叩痛(+)

(3)少数患者局部有畸形,慢性损伤可有肌肉萎缩

(4)X片可以辅助诊断,且可以排除其它疾病。

2、痹症的诊断标准

(1)局部肿胀或轻或重,疼痛、肌肉麻木、活动功能欠佳。

(2)疼痛多以酸痛、胀病,有的可有放射痛。诊断辩证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

(4)X片或CT可助诊。

(5)实验室检查可以助诊。

本项目适应症:

1、闭合性损伤类包括:各种闭合性骨折、脱位、软组织扭挫伤、劳损等。

2、痹症类包括:各种关节炎、骨关节疾病、滑膜炎、滑囊炎、颈椎病、腰腿痛、骨质增生症、软骨退变、椎间盘突出、无菌性炎症、肌纤维组织炎、创伤性关节炎、无名肿块、手术后疤痕组织、关节僵直发硬等多发病、常见病。

禁忌症

局部皮肤破损,疮疡红肿热痛,皮肤过敏或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治疗方法

将药汁40ml均匀浸在13×23cm大小的敷料块上,敷贴在治疗部位,包扎固定,每2日换药1次,骨折患者先整复后,外敷本药,外用小夹板固定。

不良事件及处理办法

不良事件:偶见过敏反应,局部出现红肿、斑疹。

处理办法:将外敷药去除,擦三九皮炎平软膏,每日3-4次,一般情况2天内过敏反应症状消失。

临床研究结论:

本项目在多年的临床运用中统计出,软组织扭挫伤2次即愈,脱位经整复后、外敷3-4次即愈,骨折经整复后外敷本药、小夹板固定,每2日换药1次,比单纯用石膏固定或不敷药小夹板固定,治愈提前1/3。痹症类,无菌性炎症、骨关节退变患者、一般5-10次即愈,慢性较顽固者,敷贴次数增加。根据统计学分析得出,治愈率为73%,好转率24%,总有效率为97%。

“醒脑开窍”法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技术

项目简介:

本法是在石学敏院士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的技术。通过临床研究证明,该技术安全实用,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表明该项技术有利于及早恢复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患肢肌力,减少患肢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技术特色:

1. 安全性强。治疗时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取穴,针具用一次性针灸针,所取穴位附近少有大血管和大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刺安全。

2. 疗效显著。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科学的针刺配穴和严格的手法量学操作,是目前比较推崇的疗效确切的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法,。

3. 该项技术成熟,配方取穴严谨,操作手法规范,手法量学严格,要领明确,易于掌握,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4. 目前与西医康复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和社会认同感。

承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彭支莲

疾病简介:

脑卒中又名“中风”,是病人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以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有关统计显示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排名第3的疾病,是导致肢体残废和社会劳动能力降低的首要原因。其中肢体偏瘫是脑卒中后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它直接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和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的统一标准执行。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

1.中医诊断标准:

本病患者多在中年以上。因其发病骤然,变证多端,尤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之急速,故类比而名“中风”。常有头晕、肢麻、疲乏、急燥等先兆症状。发病时以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 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以 僻不遂为主症。

中医辨证分型:

(1)中经络:病情轻缓,证见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舌强、语言謇塞,神志尚清,多愁善怒,舌苔黄腻,脉象弦劲或缓滑。

(2)中脏腑:病情重急,证见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歪流延,舌强失语。

2.理化检查:

CT或MRI显示为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

本项目适应症:

1. 中风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有肢体瘫痪者。

2. CT或MRI符合西医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诊断,有肢体瘫痪的患者。

禁忌症:

1. 经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的脑梗塞者。

2. 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其他不适宜针灸治疗的疾病。

治疗方法简介:

1. 器具: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华佗牌针灸针,直径30mm,长1.5寸,50支;华佗牌6805-Ⅱ型电针仪一台。

2. 操作方法及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侧极泉、患侧尺泽、患侧委中;上肢可加肩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可加梁丘、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

(3)操作:

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泻法,以留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0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臵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脚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副穴:极泉穴,原穴沿经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动脉,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3-0.5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0,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肢体穴位均采用直刺进针,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即可。

(4)电针治疗:取上述肢体穴位2组,上肢取曲池、内关;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为主,针刺得气后接上华佗牌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电压6V,断续波,频率1-2HZ,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钟。

(5)疗程:每日针一次,15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技术关键环节:该方法对主穴操作的手法量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和规定。

内关穴:采用捻转和提插相结合的泻法。进针0.5-1.0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捻转的角度〉180°,频率为50-60转/分。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人中穴:用雀啄手法。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留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采用提插补法。针沿与胫骨后缘皮肤呈45°角方向斜向后刺入,深达0.5-1.0寸,用提插补法,以患者下肢连续抽动3次为达到手法量学要求。

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晕针:迅速起针,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或给予温水,重者指压人中、合谷、涌泉等穴。

弯针:出现弯针不得再提插、捻转,可慢慢将针退出,或沿弯曲方向退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断针。轻轻拍打使局部肌肉放松后退针。

出血: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特别注意事项

行针忌粗暴以免弯针或断针。针感以患者的耐受为度;电针使用前一定要先归零,强度应从弱到强,以患者耐受为度,切勿将电针突然加大加强,而不顾及病人感受。

腹腔镜术后大承气汤和八珍汤的临床应用

项目简介:

腹腔镜在临床上广范用于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患者常出现精神倦怠,下床困难,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及嗳气、恶心等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表现。腹腔镜手术后服用大承气汤加八珍汤,患者精神状态、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腹部体征、血常规检查、住院时间长短、平均医疗费用指标均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项目的技术特色:

1. 安全性强,临床观察3年来,无一例中药治疗后加重或明显不适反应。

2. 疗效显著:选定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观察有较大的差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技术成熟,操作过程简单,腹腔镜手术已经成熟,并且逐渐被社会认可,中药方剂固定,使用简单。

承担单位:重庆市綦江县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蒋水才

疾病简介:

1. 腹腔镜治疗胆囊后的临床表现:

腹腔镜外科是目前普遍开展的一项微创高新技术,其对胆囊切除具有明显优越性。但患者术后可有一系列精神倦怠,胃肠功能紊乱,活动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精神不振,倦怠不适,胃肠内积气、积液,肠腔胀气,压力升高,引起腹胀、恶心呕吐。严重者需要禁食或胃肠道减压,肠功能恢复缓慢。

2. 腹腔镜术后中医症候与诊断:

患者早期多表现为邪毒壅结、气滞血瘀、气血亏损、脾运失健、热结肠腑的证候。

3. 理化检查

B超、CT、MRI均能诊断胆囊炎。

项目适应症:

1. 急慢性胆囊炎症腹腔镜手术肠道通气后。

2. 术后有恶心、呕吐反应的患者,给予止吐药,待呕吐停止4-6小时后服此药。

项目禁忌症:

1. 术后胃肠道仍有梗阻者。

2. 肠道未排气。

治疗方法简介:

1、治疗方药:大承气汤和八珍汤制剂,制备方法:每剂加水500ml,煎熬30分钟,过滤去渣取其300ml。备用。

2. 治疗对象:

手术后8~12小时,肠道已排气患者。

3、服药方法:服用制备制剂,每次100ml,每日3次;一般2~3天。

不良事件的处理:

对口服大承气汤和八珍汤水剂后有皮疹出现时,给予暂停。

配套材料:

腹腔镜系统,无菌手术室,医院有中、西医师,专科护士,中药。

临床研究结论:

我院对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189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3例),及对照组(86例),观察术后精神状态、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腹部体征、血常规检查、住院时间长短、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患者精神状态、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实验检查、住院时间长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少。结论大承气汤加八珍汤用于腹腔镜患者术后能增强活血化瘀和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术后精神状态,增强抵抗力,改善处于麻痹状态的肠道蠕动功能,增强食欲,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点按少泽穴治疗落枕

项目简介:

以拇指点法或拇指按法,点按治疗落枕患者手小指末端少泽穴,取得较好效果。

少泽穴:少泽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位于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手太阳经起于小指之端(即少泽穴),“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循行于肩背和项部,头“不可以顾”等症可取之。点按少泽穴可以舒筋活血,温经通络,理顺肌筋,解痉止痛,开通闭塞,达到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阻滞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以痛止痛”的功效。对落枕有显著疗效。

本项目的技术特色:

1. 安全性强,在实施过程中无一例意外或明显不适反应。

2. 疗效迅速、确切,治愈率高,患者易于接受。

3. 简便易行,灵敏高效,无毒副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4.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和社会认同感。

承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李兴琼

疾病简介:

落枕,又称失枕。是由于颈项部软组织劳损,扭挫,受寒,头部姿势不良等原因,导致颈项部某些肌肉痉挛而产生疼痛。患者颈部功能活动受限,斜颈,颈部僵硬等一系列症状。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高。颈型颈椎病有类似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及要点:

1.急性发作,多见于青壮年。

2.颈项相对固定在某一体位,某些患者用一手扶持颈项部,以减少颈部活动,缓解症状。

3.颈部疼痛,动则痛甚。

4.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如左右旋转、左右侧弯、前屈与后伸等活动。

5.颈部呈僵硬状态,活动受限往往限于某个方位上,强行使之活动,则加重症状。

6.肌痉挛伴压痛:胸锁乳突肌痉挛者,在胸锁乳突肌处有肌张力增高感和压痛;斜方肌

痉挛者,在锁骨外1/3处或肩井穴处或肩胛骨内侧缘有肌紧张感和压痛;肩胛提肌痉

挛者,在上四个颈椎棘突旁和肩胛骨内上角处有肌紧张感和压痛。

本项目适应症:

落枕,颈椎病(颈型)。

禁忌症:

1. 孕妇禁用。

2. 少泽穴皮肤附近皮肤有破损者禁用。

治疗方法简介:

1. 体位:患者取坐位,确不能坐者可取卧位。

2. 点按部位:一侧或两侧少泽穴。

3. 手法:用大拇指点按少泽穴3~5分钟,刺激由轻至重或由轻至重由重至轻,同时嘱患者作颈部的左右旋转及前后运动。

4. 疗程:一般一次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可每日一次或一至三次。

技术关键环节:

动作结构:受术者根据需要取卧位或者坐位,但令受术部位放松,不要紧张。术者取坐位或站位。腕关节伸直或屈60°~90°,拇指伸直,四指握拳,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挠侧并用力捏紧,以拇指端着力于少泽穴。操作时,术者以着力点为支撑点,先轻渐重,由浅而深,缓缓垂直向下用力,至相当程度,令少泽穴下产生强烈的得气感后,术手在原处稍作停留,或按压,或加以小幅回转揉动,约5~10秒钟,然后在慢慢抬起术手至起始位臵,如此反复操作1~3分钟。

操作要领:

1. 需根据受术部位和受术者个人体质的强弱与耐痛的程度施以适度的强度。体质强者,力度较重,时间短;体质弱者,点按较轻,时间长。

2. 点按的方向应与少泽穴相垂直,以使点按力传递到位,以免导致点压时在着力部位上滑动摩擦而造成损伤。

3. 用力要由轻到重,由重至轻,刺激由浅到深,由深到浅,反复操作1~3分钟,使压力

充分传递至组织深部。

4. 刺激量要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随时观察其反应,不可暴力下压,也不可突然收力,以得气为度,一般每次点按1~3分钟,时间不宜过长。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偶尔出现晕推。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恶心、脸色唇色发白,严重的血压下降、四肢厥逆、脉象微弱。处理: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休息片刻即可恢复,或饮少量温开水。

临床研究结论:

临床治疗100例患者,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70岁;病程最短2h,最长1周。一次治愈者60例,其余40例经再次点按症状消失。

注意事项:

1.患者在剧烈运动后、饥饿或极度劳累时,及体质极度虚弱的患者,不宜立即作手法治疗,以免发生晕推现象。

2.治疗本病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切忌施用强刺激手法,防止发生意外。

3.经常发生落枕的患者,睡卧时垫枕高低要适当,并注意颈项部保暖。

扳法治疗急性期骶髂关节小错缝

项目简介:

以扳法治疗急性骶髂关节小错缝引起的下腰臀骶部痛,患侧髋关节周围疼胀,下肢肿痛麻木,盆腔脏器功能紊乱、颈肩痛等,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痊愈率,远期疗效满意,使患者免除了长期服用药物或手术的痛苦。治疗方面首先进行分期,急性期采取相应的扳法使错缝的骶髂关节恢复正常,再选择相应的卧位手法按顺序复位并强调卧床3-7天,以恢复脊—盆—髋的力学平衡,在体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陈旧期需配合针刀治疗。本法治疗规范,要领明确,实施简便,易于掌握,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承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万飞

疾病简介:

骶髂关节小错缝多由外伤所致,与职业、性别有关,尤其与女性、妊娠妇女有关。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下或向后上错位。错位后则骶髂骨间韧带、骶髂后长短韧带以及与骶髂关节相关联的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髂腰韧带、腰肋韧带等)、肌肉(髂肋肌、腹外斜肌、背阔肌、髂翼外三肌等)、胸腰筋膜等可以受到影响而导致下腰臀骶部痛,可伴下肢症状,或伴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等相关症状,可导致顽固性颈肩腰背痛及脊柱源性内脏疾病等危险。

骶髂关节前下错位型诊断要点:

1. 多由外伤所致,多发生于伸髋位臵上,如足球运动员铲球受阻时,股前肌群强烈收缩,牵拉髂骨向前运动,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后方旋转时,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

2. 临床表现:下腰臀骶部痛,大腿内侧及腹股沟附近疼痛,可伴下肢症状,或伴盆腔脏器功能紊乱,颈肩背痛等。

3. 体格检查:患侧髂后上棘内侧骶髂关节间隙弧形压痛或可伴痠胀感、疼痛感向大腿内侧或下肢传导,患侧髂后上棘向前下外移,髂前上棘与髂脊水平较健侧降低,患侧下肢相对延长0.5~2.0cm,患侧脚过度内旋呈“阴脚”,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或“4”字征表现与病程长短相关,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呈阳性,迁延期呈可疑,陈旧期呈阴性。

4. X线摄片:骨盆正位片示双侧骶髂关节不对称,患侧髂骨横径变小、耻骨联合下移或前移,患侧闭孔变大;矢位片示耻骨支前移。脊柱X线摄片可示脊柱侧弯、旋转及棘突偏歪,骨质增生等。

骶髂关节后上错位型诊断要点:

1. 多发生于弯腰屈髋伸膝的位臵上,如弯腰搬取重物,跨越壕沟时,股后侧的肌群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运动,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髂骨向后上错位。

2. 临床表现:下腰臀骶部痛,股骨大转子外侧及大腿后方或坐骨结节附近疼痛、或伴大腿后方及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功能紊乱、颈肩背痛等。

3. 体格检查:患侧髂后上棘内侧骶髂关节间隙弧形压痛或可伴痠胀感、疼痛感向大转子方向或大腿后侧传导,患侧髂后上棘向内下后移,髂前上棘与髂脊水平较健侧上升,患侧下肢相对变短0.5~2.0cm,患侧脚过度外旋呈“阳脚”,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或“4”字征表现与病程长短相关,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呈阳性,迁延期(发病1周以上,1月以内)呈可疑,陈旧期(发病1月以上)呈阴性。

4. X线摄片:骨盆正位片示双侧骶髂关节不对称,患侧髂骨横径变宽、耻骨联合上移或后移,患侧闭孔横径缩小;矢位片示耻骨支后移。脊柱X线摄片可示脊柱侧弯、旋转及棘突偏歪,骨质增生等。

适应症:

1. 急性期骶髂关节小错缝。

2. 伴有骶髂关节小错缝的急性腰扭伤。

禁忌症:

1. 虽符合诊断标准但有严重骨质疏松者。

2. 骶髂关节结核、股骨头坏死、肿瘤。

治疗方法简介:

1.急性期骶髂关节前下错位型治疗:

采用扳法复位后予以卧位状态下休息3~5天。

屈膝屈髋法:以左骶髂关节前下错位为例。患者仰卧床沿,双下肢伸直,术者立其左侧,双手握住下肢中上部并屈膝屈髋朝向患者右肩方向按压,术者两手同时徐徐用力,并往返屈伸2~4次,待其放松后,将其下左肢压向右肩方向最大角度时,双手加闪动力将患者左下肢再加大而有限制的按压一下,常可闻及关节复位响声。

若患者体胖,屈膝屈髋法不能复位者,换用屈膝屈髋拉臀压髂法。以右骶髂关节前下错位

为例,患者仰卧,右侧屈膝屈髋位,医生以左手掌按压髂前上棘部,右肩近胸侧顶住患者右膝,右手拉住右坐骨结节,嘱患者髋部放松,术者弓背弯腰将患者右膝髋关节屈曲至最大角度时,左手向下方冲压,右肩用力顶住患者右膝向前下按压,同时右手用力向上牵拉坐骨结节,可闻弹响声。

整复后患侧下肢仍有内旋时,采用内旋腿矫正法:患者仍仰卧,术者站于其右侧,面向患者,左手放臵于右膝外上处,右手握其右踝内上方,先屈曲右膝髋关节,再使髋关节外收外旋,尽量使其右下肢靠近床面,再用力将下肢拉直。

伴腰胸颈脊柱错位者采用相应的卧位手法复位。

2. 急性期骶髂关节后上错位型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后予以卧位状态下休息5~7天。

单髋过伸法:以右骶髂关节错位为例。患者俯卧床沿,双下肢伸直,术者立其左侧,左手掌压在右髂后上棘处,指尖朝向患者右方,右手将患者的右膝上部及大腿托起后伸,指尖也朝向患者右方,并逐渐搬向左后方。术者两手同时徐徐用力,并往返抬起放下2~4次,待其放松后,将其右下肢搬向左后方最大角度时,左手掌加大按压力,右前臂加闪动力将患者右下肢再加大而有限制的搬动一下,常可闻及关节复位响声。

若不能复位者,换用俯卧拉腿推臀法:以右骶髂关节后上错位为例,患者俯卧,双手抓扶床沿,第二助手立于床头,双手抓扶患者腋下,第一助手立于足部床边,双手紧握患肢踝部,术者站于患侧,双手重叠臵于右髂后上棘部,嘱患者腰部放松,术者口令“1、2、3、”。当“1、2”时,第一助手牵拉并上下抖动患侧下肢1~2次;在“3”发出瞬间,3人同时发出暴发力,术者向前下方冲压,第一助手用力向下牵拉抖动,第二助手用力拉住患者,可闻弹响声。

整复后患侧下肢仍有外旋时,采用外旋腿矫正法。患者改为仰卧,术者站于其右侧,面向患者,左手放臵于右膝外上处,右手握其右踝内上方,先屈曲右膝髋关节,再使髋关节内收内旋,尽量使其下肢靠近左下肢,再用力将下肢拉直。

伴腰胸颈脊柱错位者采用相应的卧位手法复位。

技术关键环节:

1. 诊断方面:强调认真查体,仔细阅片,诊断准确。

2. 治疗方面:

扳法强调将关节运动到最大角度时,要注意避免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关节活动角度加大,至可达到复位目的适度的角度,而又避免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骶髂关节整复后按顺序运用卧位手法对脊柱的调整,并强调绝对卧床,以恢复脊—盆—髋的力学平衡。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偶尔出现扳法复位后关节周围疼痛不适,予以轻柔按摩则可。

徒手刮痧法(屈指推拿)治疗寒湿感冒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及特色:

感冒、伤风是人群中常见外感疾病。徒手刮痧法(屈指推拿)方法治疗感冒方法简单,效果确实,安全实用。可以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便于推广。

本项目的技术特色:

1、安全性强,在实施过程中无意外或明显不适反应。

2、疗效快捷显著,部分病人首次治疗后就可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缓解。

3、手法规范,要领明确,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4、目前与药物治疗相比较,有明显的操作优势和社会认同感。

承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项目负责人:唐成林

疾病简介:

感冒又称伤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

临床表现

感冒多数起病急,呼吸道症状包括:打喷嚏、鼻塞、流涕,1~2天后,由于炎症向咽、喉部位发展,会相继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则痰少,为白色粘痰。合并眼球结膜炎时,还会出现眼痛、流泪、怕光。除上述症状外,还常伴发轻重程度不一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全身疲软无力、腰痛、肌痛、腹胀、纳差,甚至出现呕吐、腹泻。有些患者,口唇部还可出现单纯疱疹。

辨证分型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适应症:

本项目技术适宜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各个时期,尤其长于对风寒感冒的治疗。

禁忌症:精神病患者;各类传染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皮肤有局部感染、溃疡、瘢痕者。

治疗方法

徒手刮痧法(屈指推拿)操作方法

材料、体位、手法、与技术操作要领

材料:刮痧介质(刮痧介质调配比例为菜油:盐水:姜水=6:2:2);擦试刮痧介质的草纸或卫生纸;75%酒精棉球。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

新建县中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为了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切实降低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费用,促进全市中医工作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客观有效与简便易行相结合,挖掘整理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广泛搜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单方、验方和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技术,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为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目标建立健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络,不断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扩大适宜技术推广数量,在全县全面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推广方式 采取集中培训、专家巡回指导与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广,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培训与推广效果。 四、有关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作用的重要举措,对开发利用中医药资源,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费用负担,保障人民群众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当地人民群众使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习惯,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健康教育网络、医院健康教育专栏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宣传册等载体,大力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简便有效方法,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优秀文化,以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建设,分期培训。每周二下午相关医务人员准时参与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一、偏头痛 1.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2.单验方:当归30g、川芎30g、细辛5g、蔓荆子10g、辛夷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冠心病 3.耳穴压豆:取心、神门、小肠、肝穴。每日按压穴位3次,每周更换两次。 4.单验方:丹参30g,草决明30g,绿茶一小撮泡水代茶饮。 三、高血压病 5.单验方:耳穴压豆:降压沟、耳尖、肝、交感,每周二次更换,每日穴位按3次。 6.单验方:钩藤30g、夏枯草30g、茺蔚子30g、吴茱萸30g,水煎泡脚,每日1~2次。 四、肥胖病 7.单验方:赤小豆100g、生山楂15g、大枣5枚。煮粥顿服,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8.单验方:绿豆、海带各100g,煮粥服,每周1次,4周为1疗程。 五、胃痛

9.单验方:干姜6克、胡椒10粒,共研为末,分2次服,适用于胃痛寒湿者;黑枣,玫瑰花各适量,枣去核,装入玫瑰花,放入碗中盖好蒸烂。每晚服枣5个,每天3次,经常食用。适用于胃痛血瘀者。 六、尿路感染 10.小蓟、鲜荠菜、马齿苋、白茅根煎汤频服,或代茶饮。 七、尿路结石 11.玉米须、石韦煎汤代茶饮,核桃仁常食亦有化石作用。 八、颈椎病 12.在疼痛部位行揉磙推拿按摩手法。 13.单验方:取粗盐颗粒,放入锅中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 14.颈椎可行轻度屈伸,左右旋转等练功活动。 九、急性腰扭伤 15.毫针刺腰痛穴、委中、阿是穴。 16.阿是穴点刺拔罐,配合委中放血。 17.单验方:生大黄粉60g、生姜汁适量,加开水调成糊状,适量敷患处,每日一次。 十、荨麻疹 18.脐疗:苦参20g、荆芥20g、白鲜皮20g,适用于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考试试题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考试试题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考试试题(第一分册) 乡镇: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20分) 1.中医学区别于西医的特点主要有和。 2.阴胜则,阳胜则 ;寒者之,热者之;实者之,虚者之。 3.五行是指五种物质的运动。 4.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5.六淫是六种外感致病邪气的总称。 七种情志活动。 6.七情包括: 7.痰饮是指机体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提高肌体的抗邪能力,正复8.扶正,既是 邪自祛。祛邪,既是,邪去正自安。 9.四诊:即。 10.八纲:即八类症候。二、问答题:(50分) 1.什么是十八反,什么是十九畏, 2.妊娠期间用药有哪些禁忌, 3.刮痧疗法治疗疾病的机理是什么, 4.常见的拔罐方法有那些, 5.《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临床病例分析(30分) 1.张XX,男,58岁,头痛、眩晕半月余,加重2天。患者

半月前既感觉头痛眩晕,两侧偏重,烦躁易怒,睡眠不宁,时有面红,口苦,两胁胀痛,舌淡,苔白腻微黄,脉弦有力。心率9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80/100mmhg。 诊断: 证型: 治疗:1)单方验方: 2)常用中成药: 2.王xx,男,7岁。腮部肿胀3天,加重1天。患者一周前轻微发热恶寒,周身乏力,不欲饮食,现发热38?,右侧腮部肿胀,疼痛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口渴引饮,烦躁不安,伴有头痛、呕吐,咽部红肿,尿少黄赤,舌红苔薄黄,脉数。 诊断: 证型: 治疗:1)单方验方: 2)常用中成药: 下面是赠送的励志的100句经典话, 需要的朋友可以学习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励志的话】平凡却无私的人啊千万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也许,命运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偏爱着你那是因为善良的她想让你尽快长大感知人间悲喜,聆听世间哀乐。虽然有时跌倒,有时失败但请记住跌倒不是失败,失败不是否定。平凡却无私的人啊千万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也许,命运只是用透明的方式倾向与你那是因为,慈爱的她想让你尽早成熟看尽人间繁华,尝便世间甘苦。虽然有时哭泣,有时逃避但请记住哭泣不是永久逃避不是永恒平凡却无私的人啊千万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也许,命运只是施舍于被它偏爱的人那是因为严厉的她不想让你溺爱长大,感受人们欢呼,享受世界鼓舞虽然有时悲愤,有时无助。但请记住悲愤不是瑕疵,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泰顺县中医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为了加强我县农村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项目建设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目标 通过项目推广培训,逐步建立起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向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3年内,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覆盖面达到100%,村卫生室推广覆盖面达到70%以上;向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技术,并及时做好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及反馈总结工作;同时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骨干。 二、培训范围及要求 1、培训范围 泰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

2、培训要求 为本基地培养10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每人掌握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开展10类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骨干1名,每人掌握不少于4类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培训内容 1、建立推广培训师资队伍及专家组 师资队伍由本院医护人员及参加了省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学习班的成员组成。并以师资队伍主要成员组成专家指导组。 成员:林军祥、吴立友、林碎康、季海疆、柳世海、许年彬、周春玲、周密、刘琼、蓝秀娟、齐丽花、刘月霞 专家指导组:吴立友、林碎康、季海疆 2、培训教材 按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要求使用《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浙江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社区中医实用技术》。 3、培训内容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泰顺基地合同选定的10类47项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篇一: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对照《安徽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相关要求,对我们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推广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本着发掘自身优势,努力使优势达到有效发挥和提高;找出问题所在,不足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原则,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计划 1、积极建立和健全中医药队伍,完善中医相关科室设置和基本设备的配备,为进一步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和推广适宜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中心现有中医药人员9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2人,主治中医师3人,引进中医人才(中医学院应届毕业生)1人,主管中药剂师1人,推拿针灸专业人员有待引进和加强。 2、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和应用的力度,我们要根据中心实际技术力量和社区对中医药的需求制定适宜技术项目和具体推广办法,扩大应用面,提高受益面,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疑难杂症疗效差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中心已具备一定的中医技术力量和病员基础,但是基本

上集中在解决专科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而相关中医康复科室没有集中设置,未形成浓厚中医康复氛围,更没有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持续性的中医康复活动,尤其是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不多不规范,相关的健康教育跟不上,此外由于居民认知度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大,结果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工作与政府的要求,居民的希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要注意和加强改进的重点。 3、我们要积极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提高工作, 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实用,需要及时改进和总结,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同时我们要借助社区卫生培训基地有利平台,以及我们在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和理论体系方面具有的领先优势,认真做好对全科医生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使用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建设标准》的要求和中心的实际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困难,努力使中医药人员数量、科室设置、开展适宜技术项目和疗效评估方面达标。 2、为了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根据社区居民实际健康需求和中心自身中医药特色,制定可行性工作计划和实施项目如我中心在“痛点注射治疗颈椎病、腰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 授课课件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 1.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盖被取微汗出,每日一剂。适用于风寒感冒。 2、紫苏叶茶 紫苏叶16克,晒干揉成粗末,沸水冲泡,加红糖适量,代茶频饮。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3、藿荷饮:鲜藿香叶10克,鲜荷叶15克,冰糖适量,煎水饮。适用于暑湿感冒。 4、金菊薄荷茶 金银花15克,菊花10克,薄荷3克,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焖泡10-15 分钟即可,代茶频饮。适用于风热感冒。 三、简易治疗技术 1、拔火罐法 在颈椎、胸椎附近选则大椎、大杼、肺俞拔罐,拔罐后留罐10?15分钟起罐, 或用闪罐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刮痧法 沿颈椎、胸椎两侧(即风池、大椎、风门、肺俞部位)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各1-2分钟。适用于风热感冒。

五、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适当休息,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隔离。 2、室内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3、感冒病人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食蔬菜瓜果,日常主食应以蒸、煮为主, 质地应稀软,食勿过 饱。切忌荤腥油腻煎炸之品,更忌食生冷不洁的食物。 2.咳嗽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临床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还是邪自内生,均影响到肺,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二、单方验方 1、黄苓汤 黄苓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水煎,饮水食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治疗燥热咳嗽。 4、川贝母蒸梨 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粉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左右。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治疗久咳不愈,咳嗽有痰。 5、杏仁萝卜汤 苦杏仁(打碎)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切块,水煎服,可加少量白糖,每r日1?2次。散寒化痰止咳,治疗风寒咳嗽。 三、简易治疗技术 1、刮痧法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中医院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优势主题发挥,进一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在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医适宜技术走进临床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我院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最近几年年以来,我院积极出台管理办法,鼓励临床科室在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条件下,积极申报本科室特色优势诊疗技术。经过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初筛、审核:大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始走进医院临床科室。 二、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紧紧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医院对临床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档案,并将适宜技术临床开展情况纳入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检查。医院明确要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科室要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定期总结、不断完善,以期形成本科室特有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为鼓励和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临床,医院专门设立“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专项基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对已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医院还将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计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作为科主任任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全力推进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做到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应用,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逐步探索了一套农村中医药适宜技

中医适宜技术主要检查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主要考核检查内容 1. 参训率(100%)。主要查医院中医科职工、卫生院职工和乡村医生、个体中医诊所人员对培训内容的知晓情况(卫生院职工和乡村医生、个体中医诊所医生还必须具备培训结业证书)。 2. 使用率(100%)。主要查医务人员本人是否于平时运用。 3. 知晓率(90%以上)。重在医务人员和患者、群众。①培训情况;②正确操作情况;③宣传情况;④资料情况;⑤督导情况。 4. 群众满意度(90%以上)。重在现场患者、周边群众。 5. 现场操作考核合格(100%)。①能说出正确的基本操作规范;②能正确实施现场操作(现场演示);③抽考培训过的基础理论(如名称概念、基本法则、注意事项等);④核查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处方。其比例要达到抽查中西医处方总量的40%以上;处方分别按西医、中医分类按月装订管理(特别说明中医处方的制作方法);⑤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设备和基础设施及其完好情况。 6. 考察相关资料。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训资料(第二册); ②卫生院和授课老师自制培训资料(含重庆市卫生局推广手册的筛选培训内容);③个人培训学习笔记本;④本人参加培训的结业证书(由各协助培训任务的卫生院负责制作并加盖公章);⑤各种宣传资料;⑥卫生院关于培训和督促管理的各种文件资料;⑦能够获取的相关影像资料。 做到①人人知晓,应知应会;②医院中医科和卫生院、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含中西医结合)人员不得少于掌握和运用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③村卫生室、个体中医诊所不得少于掌握4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④中医适宜技术运用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和中成药处方的数量不得少于随机抽查的处方总量的40%;⑤医院中医科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个体中医诊所等都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医疗业务服务工作。 - 2 -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为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就医需要,为此制订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为彻底搞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我院成立了中医药 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中医适宜技术如:拔罐、针灸、艾灸、牵引、推拿等进行了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明确了相关职责做到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事物有人办,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为了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院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根据规划,年初制订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对象、方式、重点内容、管理、考核办法、时间、经费等进行了安排。做到了通知到人,有签到册、记录、计划等。 三、形式多样,扎实训练,成效显著 1、坚持自学为主,自学中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2、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培训人员能积极投入道培训工作当中。 3、鼓励职工和乡村医生推广各种技术活动,范文写作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实践操作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继续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云凤乡卫生院 2010年12月24日 篇二: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2010年) 根据湖南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落实县卫生局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为了更进一步推进我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镇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院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澧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开展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我院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中医业务骨干为成员的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县中医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县财政局: 我院严格按川社财2011[167]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安排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具体安排如下: 一、电教设备配置30万元; 电教设备选项及设备参数要求,祥见附件一; 二、人员培训经费20万元; 三、1、适宜技术调研经费:约3.0万元 组织我院适宜技术推广人员**、**、**、***、**、**、**、到安徽省太和县中医医院、内江市、天全县中医医院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进行调研,项目如下:**、**银于2011年7月到安徽省太和县中医医院、**、**、**2011年10月到内江市中医医院、天全县中医医院差旅费约30000.00元 2、筛选适宜技术项目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教材、器材:约8.0万元 推广项目如下; (1)电针治疗偏头痛;(2)非药物“五联”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 (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4)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杜氏手法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6)手法复位治疗颞颌关节脱位;(7)刮痧防治感冒技术;(8)温补法治疗慢性胃炎;(9)隔药饼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推广小组经过研究确定前8项为推广项目,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教材及购买器材。 推广小组编写教材及印刷费用约20000.00元 购买针灸针、电针治疗仪、神灯、颈椎牵引仪、刮痧板、艾条等器材 约60000.00元。

3、适宜技术推广小组成员的培训、经费:约2.8万元 我院推广小组派人员黄绍亮于2011年9月到省骨科医院进修学习。 ***于2011年4月到重医附一院进修学习及院内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4、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经费:约6.20万元 2011年对院内医务人员培训60人,每人培训40学时, 2012年对全县乡村医务人员培训120人次,每人培训40学时, 2013年对全县乡村中医人员进行临床实习、测试、考核,对以上项目进行总结,筛选出更加有优势的项目进行推广。 授课人员每学时经费100.0元,共约8000.00元。 学员每人每天生活住宿费用90.0元,共约54000.00元。 ***县中医医院 2011年10月18日 附件;1 视频会议音响系统设计方案 设备名称设备品牌设备型号设备规格国别数量单位 全频音箱SOUNDBOSE HV-8B 频响:70Hz—20KHz 美国 4 只灵敏度(声压级1W/1M):96dB(1W/1M) 最大声压级(在1M计算):120dB 推荐输入功率:150 to 300W 短期负载功率:300W 长期负载功率:150W 覆盖角度(水平°×垂直°):60°×60° 高频驱动器:1×1〞Exit horn loaded 低频驱动器:1×8〞 标准阻抗:8Ω 体积(高×宽×深):435×248×275mm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实施《2014年临夏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落实积石山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决定在全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率和知晓率,降低农民群众看病费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使农村中医药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使乡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而且农民群众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一、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我院成立以魏光兰院长为组长,秦风胜为副组长,董国仁、司马炎、蒲如英、魏国海、马自娟、张黎辉、蒋卫国以及辖区各村卫生室医生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任董国仁、司马炎、蒲如英、马自娟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任教老师,董国仁为培训班班主任。

二、项目筛选 要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所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疗效确切的、群众反映良好的、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二是要安全、有效,便于掌握;三是要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疗效较好;四是成本要低;五是要适合农村和基层应用。确定15项适合在镇卫生院推广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确定,8项适合在村级卫生室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 三、项目目标 到2014年九月底,按照要求设置中药房,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医科及中医诊疗设备。到2014年10月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达80%;我镇卫生院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率达80%,适宜技术使用率逐步达到60%以上,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培训率达60%,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接受培训,并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70%以上相关病种的患者能承受治疗费用,相关病种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在90%,80%,50%以上。 四、项目实施步骤 2014年6至2014年11月分期逐步实施: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 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

关于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的通知 (1)

2014年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计划 各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为提高广大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根据《新沂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决定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地点 第一册、第二册培训地点在市人民医院第四会议室,第三册培训地点在市中医院会议室 二、培训对象 1、全市各镇卫生院、民营医院西医类别执业医师、村卫生室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 2、全市各镇卫生院、民营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村卫生室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 3、市中医院、二级综合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培训内容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1-3册 四、培训时间和方式 1、2014年5月20日至5月21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第一分册,培训对象为全市各镇卫生院、民营医院西医类别执业医师、各镇村卫生室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

生; 2、2014年5月22日至5月23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第二分册,培训对象为全市各镇卫生院、民营医院西医类别执业医师、各镇村卫生室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 3、2014年5月24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培训对象为全市各镇卫生院、民营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各镇村卫生室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2008年西学中合格人员); 4、2014年5月25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二分册,培训对象为全市各镇卫生院、民营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各镇村卫生室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2008年西学中合格人员); 5、2014年5月26日至5月27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二分册,培训对象为市中医院、二级综合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五、培训师资 1、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二册师资由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选派中医类别副高以上职称业务骨干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巩绪恒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第一分册; 陈联中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第二分册;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总结

第一篇、2016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总结 临清市中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聊城市卫计委印发的《2016年全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聊卫中[2016]6号)及临卫发[2016]49号要求,为了推进我院市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院受临清市卫计局委托,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临清市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特成立了以卫计委领导为督导,院长为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临清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印发了《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计划》等实施文件,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三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

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我市培训要求,培训教材统一选用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基层中医适宜技术100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护理人员中医适宜技术使用手册》。把在我院培训的277名基层医生分为4批次进行,首先对我市乡镇医疗机构的52名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3批次对225名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不少于8项的适宜技术。根据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 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截至目前,通过培训使我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达到95%以上。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不多,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

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相关适宜疾病、熏洗疗法治疗相关适宜疾病、针刺治疗相关适宜疾病、拔罐治疗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201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局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绛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 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 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指导组,并明确了 职能、职责和任务。以中医院为基地,各基层单位也 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了项目推广工作的 组织领导。 一、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医院也按照卫生局 要求制定了项目推广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序、 有效推进。 四. 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我县以县中医医院为培训基地,首先对全县各乡镇医疗机构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

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全县的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结合实际,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由县项目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了统一印制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合格证》。通过培训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三、计划打算 为使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模板(常用版)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模板(常用版) Summary template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 nese medicine (commonly used vers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模板(常用版)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医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医院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基层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医院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和推广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指导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印发了《基层常 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计划》等实施文件,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三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县卫生局以医院为培训基地,首先对乡镇医疗机构及卫生室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村卫生所 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不少于 4项的适宜技术。根据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一 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不多,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

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 推 广 手 册 重庆市卫生局 二○○八年七月

目录 1.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 2.隔姜灸背腧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循经灸疗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4.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 5.膝三穴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 6.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的中药“生玉真散” 7.“醒脑开窍”法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技术 8.腹腔镜术后大承气汤和八珍汤的临床应用 9.点按少泽穴治疗落枕 10.扳法治疗急性期骶髂关节小错缝 11.徒手刮痧法(屈指推拿)治疗寒湿感冒项目简介 12.姜泥、温针灸治疗寒湿性膝关节炎项目简介 13.苍龟探穴法治疗肩周炎项目简介 14.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15.多功能灸具的临床应用 16.苍耳子散分型塞鼻治疗鼻炎技术

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 项目简介: 在传统针刺疗法,普通毫针针刺人中穴或天柱穴基础上,配合腰部主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极大地简化和规范了针刺手法操作程序,显著提高了传统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甚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为一种耗材少,成本低、简便、安全、有效的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 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 项目负责人:王竹行 疾病简介: 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 急性腰扭伤,俗称“岔气”、“闪腰”。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损伤,或姿势不正,用力不当,如过度负重、剧烈运动、弯腰取物等或外力撞击损伤所致。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临床表现:有腰扭伤史,受伤后一侧或两侧腰部当即发生疼痛,也有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的。腰部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不能自由翻身、坐立和行走。主诉多为腰及胁肋痛或腰腿痛,静止时疼痛较轻,活动或咳嗽、打喷嚏,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腰部可有局部肌肉紧张,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可向下肢放射,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 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 本项目适应症: 急性腰扭伤,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和湿热内蕴型均属本法的适应症者。 禁忌症: ①脊柱肿瘤、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骨折所引起腰痛;②年龄在18岁以下,晕针或哺乳期妇女、妊娠妇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简介 1. 器具:佳辰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40号(直径0.23mm-0.30mm)、1寸-1.5寸(25mm-40mm),产地为江苏省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 2. 取穴: 人中穴又名水沟,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 天柱:项后发际,正中线旁开1.3寸处,斜方肌起始部,取双穴。 3. 体位:按患者强迫体位容易采取的正坐位或俯伏坐位。 4. 手法与技术操作要领: 病人保持相对舒适坐位,头部相对固定,施行针刺治疗。 针刺人中穴:用1寸毫针,沿人中穴45度向上斜刺0.5寸,用雀啄或捻转手法,以眼球有泪水为度;或针刺天柱穴:以1.5寸毫针,直刺天柱穴1~1.5寸,强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各1O分钟捻转1次。 动留针术,留针期间后,医生引领患者主动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屈、侧弯,以及腰部缓

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计划

中医知识培训计划及措施 为了加强我乡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不断提高全乡中医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县卫生局医政科具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制定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达到: 1、带动中医科室引进、开展中医药新技术,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新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2、全乡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技术服务。 3、提高乡村医生防病治病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容制定讲义稿。 三、培训步骤 1、选派中医药骨干人员参加市、县各级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培训,

学习、引进先进的中医药知识和经验。 2、组织举办全乡中医药知识培训讲座,推荐中医药技术。 3、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深入村卫生室,下村督查,巡回指导。 4、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对全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 四、培训内容及教材 1、(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2、《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二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 3、未培训到的部分相关人员自学。 五.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康荣禄 成员:张树峰、代三强、郭效琪、 六、考核: 每隔半年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一次考试 七、参加培训人员: 全乡44个村卫生室的乡医,以及在乡卫生院注册的助理医师以上级别的所有医生。具体适合人群教材如下: (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