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立论基础的“历史终结论”实质探析

基于立论基础的“历史终结论”实质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68824456.html,

基于立论基础的“历史终结论”实质探析

作者:张彬

来源:《法制博览》2016年第03期

摘要:福山历史终结论实质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福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

益,其论调归根结底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合法性和思想合法性辩护的。福山理论虽然极具迷惑性,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出发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其理论的巨大欺骗性。

关键词:福山;历史终结论;资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D031;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8-0283-02

作者简介:张彬(1994-),江苏盐城人,南京政治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1989年夏,日裔美国人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福山“历史终结论”提出后,1991年底,随着苏联——这一当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旗帜坠地,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潮,历史的表象貌似证实了福山的理论。但是,该理论自身的巨大欺骗性,却给了福山一个巨大的反讽。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立论依据之一是他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出现对人类历史的所有社会产生一个统一的作用”,整个人类历史将因此走上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这条同质化道路。

现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带动技术的革新,促使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和信息化程度的大幅跃升,使得世界经济不断地融合,可以说现代科技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但不是全部,更不是根本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的逻辑要求最大限度的掘取剩余价值,需要最低的成本和最广泛的销售市场,因此就需要不断借助现代科技来改进生产工具,革新生产组织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利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这就必然突破本国、本地区的界限,而走向全球。所以说目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从根本上来说是强势的、尚处在成长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推动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动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反过来,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也要随之发展。“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①社会化大生产日益发展,与资产阶级私人占有的矛盾更加激化,必然要求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为了社会矛盾不是非常尖锐和激化,很多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国家对社会利益分配方式进行了微调,增加了一些社会福利,让渡了一些公民权利,这是一种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