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

参考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及临床意义:

健康人血清中GGT男11-50 U/L,女7-32 U/L。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肝功能检查项目-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指标及临床意义:

TP(总蛋白)参考值:成人坐立位:64-83 g/L;成人卧位:60-78 g/L。

ALB(白蛋白)参考值:35-52g/L。

GLB(球蛋白)参考值:22-38 g/L。

ALB/GLB(白球比)参考值:1.3-2.5。

临床意义: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制造,一般白蛋白量越多,人体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球蛋白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偏低说明免疫力不足。

六、肝功能检查项目-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TBIL):3.0-20.0 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1.7-8.0 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3.4-13.5 umol/L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疸;34~170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340~510μ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17~200μmol/L;溶血性黄疸<85μmol/L。

七、肝功能检查项目-总胆固醇(Ch)指标及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值是:

成人胆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

儿童胆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

肝脏是合成和贮存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5.2mmol/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总管阻塞、高血压(部分),以及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D、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减少: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肺结核和晚期癌症,以及摄入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肝素、维生素C等药物。

八、肝功能检查项目-甲胎蛋白(AFP)指标及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临床意义: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AFP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在妊娠16-18周可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九、肝功能检查项目-血氨指标及临床意义: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

临床意义: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其根据主要是:①本病发作时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浓度明显升高;②给某些肝硬变或慢性肝病患者大量高蛋白饮食或含铵药物,可诱发本病;限制蛋白质摄入和采取降血氨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可使患者从昏迷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本文内容包含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血气分析操作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上海亦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2.07

目录 一、血气分析概述 (3) 1.1 什么是血气分析? (3) 1.2 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3) 1.3 常见参数 (3) 二、分析前问题防范 (4) 2.1 准备 (4) 2.1.1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4) 2.1.2 患者的体温 (4) 2.1.3 药物影响 (5) 2.1.4 吸氧浓度的影响 (5) 2.1.5 抗凝 (5) 2.2 采样 (6) 2.2.1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6) 2.2.2 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7) 2.2.3 混匀 (7) 2.3 储存与运输 (7) 2.3.1 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7) 2.3.2 样本保存 (7) 2.3.3 溶血的影响 (8) 2.4 上机操作 (8) 2.4.1 上机前阶段 (8)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9) 3.1 pH和H+ (9) ---二氧化碳分压 (9) 3.2 pCO 2 ---氧分压 (9) 3.3 pO 2 3.4 电解质浓度 (9) 3.4.1 cNa+---钠离子浓度 (9) 3.4.2 cK+---血钾离子浓度 (10)

3.4.3 cCL- --- 血氯离子浓度 (10) 3.4.4 cCa+---血钙离子浓度 (10) 3.5 cLac---血乳酸浓度 (10) 3.6 cGlu---葡萄糖浓度 (10) 3.7 SO2---氧饱和度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10) 3.8 cHCO3-(P)---血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 (10) 3.9 cHCO3-(P,st)---标准状态下血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 (11) 3.10 cBase(B)---全血碱剩余 (11) 3.11 cBase(Ecf)---细胞外液碱剩余 (11) 3.12 ctCO2(P)---血浆二氧化碳浓度 (11) 3.13 ctCO2(B)---全血总二氧化碳浓度 (11) 3.14 PO2(A)---肺泡氧分压 (11) 3.15 PO2(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11) 3.16 PO2(a/A)---动脉肺泡氧分压比 (11) 3.17 P50---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11) 3.18 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12) 3.19 Hct---红细胞比积(压积) (12) 3.20 ctO2(B)---血氧含量 (12) 3.21 BO2---血氧容量 (12) 3.22 DO2---氧输送量 (12) 3.23 ctO2(a-v)---动静脉氧含量差 (12) 3.24 ctO2(x)---动脉血可释放氧含量 (12) 3.25 RI---呼吸指数 (12) 3.26 VO2---氧耗量 (12) 3.27 氧和参数 Oximetry (13) 3.27.1 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2 FCOHb: 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3 FMetHb: 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4) 3.27.4 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FHHb (14) 3.27.5 FHbF 胎儿血红蛋白 (14)

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值

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值 项目 PH值正常参考值 7.35-7.45临床意义及影响测值的因素 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在病人高热或低体温时,测得的pH要进行校正,校正pH=0.0147×(37℃-病人体温)。单纯靠pH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酸碱失衡,只能决定是否存在酸血症或碱血症,pH正常不能排除无酸碱失衡。 是指溶解于血浆中的CO 2所产生的张力。是血气指标,又是酸碱指标。动脉血pCO 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最好的指标。pCO 2<35mmHg时,为低碳酸血症,提示肺通气过度,存在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pCO 2>45mmHg时,为高碳酸血症,提示存在肺通气不足,结局是CO 2潴留,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影响因素:1.新生儿pCO 2可高达58mmHg,出现一过性酸血症,数小时即可恢复,但早产儿恢复较慢。2.妊娠期因有过度换气pCO 2可有下降出现呼吸性碱中毒。3.采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时,若有静脉血混入,可使pCO 2偏高。4.剧烈运动及精神紧张,时常伴有通气过度,可使pCO 2下降。抽血时肝素与血量比例不当(一般要求血量与肝素的比例大于10:1,适量为20:1)如果为5:1甚至1:1,由于肝素溶液CO

2含量少,可造成假性低pCO 2血症。 是指血浆中溶解的O 2所产生的张力。pO 2<55mmHg提示有呼吸衰竭,pO 2<30mmHg即有生命危险。影响因素:1.温度对检测的影响较大,正常温度为37±0.1℃范围内,温度每上升或下降一度,pO 2可上升或下降6%-7%,电极本身因温度上升可使电流加大3%故总的误差每一度可达10%。2.血液取样不当可以引起严重误差,尤其在pO 2高于正常时,所取毛细血管如稍混入一些静脉血,可使pO 2明显降低。 血标本中血红蛋白带氧的百分比(即在一定pO 2下,占全部Hb的百分比)。. 是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百分比主要功能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同时又是很重要的缓冲物质。 pCO 2二氧化35-45mmHg 碳分压 pO 2氧分83-108mmHg 压 SO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一血清钾 血清钾的正常值:火焰光度计法:~L~L)。 离子选择去电极法:~L~L)。 酶动力学法:~L~L)。 (一)低钾血症 1.定义:浓度低于L为低血钾 2.常见原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充钾盐不足 (2)丧失增加,如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醛固酮增多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小管性酸中毒 (3)钾向组织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合成代谢增加或代谢性碱中毒 3.临床表现 (1).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先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软瘫及腱反射减退或消 (2).消化功能障碍:胃肠道蠕动缓慢,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肠麻痹等症状

(3)心脏功能异常:低钾可使心肌应激性减低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轻症者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重症者发生阵发性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缺钾可加重洋地黄和锑剂中毒,可导致死亡。周围末梢血管扩张,血压可下降;心肌张力减低可致心脏扩大,重者发生心衰。心电图改变在病理生理中已有叙述。EKG出现u波,常提示体内失钾至少在500mmol/L。 (4)代谢性碱中毒:因血钾降低,细胞内的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而细胞外液的氢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氢离子浓度下降而致碱中毒。因细胞内钾降低,肾小管分泌钾离子减少,Na+-K+交换减少而Na+-H+交换增多,尿排氢离子增加而加重碱中毒。因尿中氢离子增加,尿呈酸性。 (5)肾脏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降低,肾浓缩功能下降而出现持久性低比重尿,甚至肾性尿崩症,这可能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和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降低有关。。 4. 护理措施: (1)预防低血钾的发生:对于存在发生低钾血症危险因素的病人,应注意动态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若发现可能为低钾血症的征象,应立即通医生配合处理,如病情许可,指导病人选择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紫菜、橘子、木耳等,用食物来补充钾的含量,遵医嘱合理补充含钾药物,说明应用原因及方法 (2)防止意外伤害:病人因软弱无力眩晕及意识恍惚等低钾的表现,容易发生危险,应转移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减少跌倒等意外伤害,并与病人讨论适当的活动项目及时间,病协助病人完成,除下床活动外,也可协助病人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充分活动全身关节肌,以免长期卧床使肌更加无力。观察肌张力改善情况,调整活动内容与时间。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临床意义:血pH在7.35 ~ 7.45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 毒。 临床意义: (1) pCO2>5.98kPa(45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也称为 高碳酸血症。 (2) pCO2<4.65kPa(35mmHg)原发性呼碱或继发性代偿性代酸,也称为低 碳酸血症。 (3) CO2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动脉血p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CO2的平 均值,是反映肺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 3、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 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临床意义:AB代表病人血浆中实际碳酸氢根浓度;SB代表病人在标准 状态下的碳酸氢根浓度,即表示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AB与SB的数值

精选-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1、钾(K) [正常参考值] 3.6-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2、钙(Ca) [正常参考值] 2.1-2.6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 3、钠(Na) [正常参考值] 135-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4、血清磷 [正常参考值] 0.87-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减低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 5、镁(Mg) [正常参考值] 0.8-1.2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 6、铁(Fe) [正常参考值] 男:8.95-28.64μmol/L;女:7.16-26.85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治疗时。减低缺铁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痔疮、溃疡病、子宫功能性出血、饮食中缺铁或铁吸收障碍、恶性肿瘤等。 7、锌(Zn) [正常参考值] 7.65-22.95umol/L。 [临床意义] 减低青少年可产生生长迟缓、贫血;成人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乙醇中毒性肝

电解质临床意义[1]规范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 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K+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K+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⑵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血清K+低于3.0mmol/L,可出现心脏骤停。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Na+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⑵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出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当血清Na+浓度低于或等于115mmol/L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厌食、恶心、呕吐和头痛,当低于110mmol/L时,病人处于半昏迷和昏迷状态,极易发生抽搐,鼓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当血清Na+测定值低于133mmol/L时,应考虑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其他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 3、血清氯测定临床意义: 血清Cl –浓度低于90mmol/L为低氯血症,高于120mmol/L为高氯血症。血清Cl –变化与Na+呈平行关系,低氯血症常伴有低钠血症,但大量丧失胃液时失Cl –多于失Na+,若大量丧失肠液,则失Na+多于失Cl -。 4、血清钙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Ca2+增高:当血Ca2+超过3.37mmol/L,可出现高血Ca2+性昏迷,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血Ca2+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甲状腺素可使骨钙溶解释放入血,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亦可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 ⑵血Ca2+降低:见于:①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此时出现低Ca2+、高磷现象; ②维生素D缺乏;③婴儿手足搐搦症及骨质软化症;④Ca2+吸收障碍,如长期腹泻及不合理饮食搭配;⑤肾脏疾病;⑥大量输入柠檬酸钠抗凝血。 5、血清磷测定临床意义: ⑴血清磷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维生素D过量、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MM)及骨折愈合等。 ⑵血清磷降低监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重症糖尿病、长期腹泻引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而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HCO3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 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7.7。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pHNR<pH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HNR>pH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3.[H+](氢离子浓度) [H+]与pH的关系:在pH7.4左右(7.28~7.45)很狭窄的范围内,两者呈近似直线的关系;pH每降低或升高0.01则[H+]升高或降低1nmol/L(毫微摩尔/升)。但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呈曲线关系。pH为7.4时,[H+]为40nmol/L。为方便起见,pH每变化0.1时的[H+]换算系数为:pH>7.4,40nmol/L×0.8;pH<7.4,40nmol/L×1.2,即所谓“0.8/1.2法”。 近年有人提倡用氢离子浓度来代替pH。因为pH是一个没有确实单位的指标,它只是间接地代表氢离子浓度,[H+]能更直接而灵敏地反映氢离子的高低。 4.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约占动脉血CO2总量的5%),它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主要指标。 正常值为: 4.40~6.27kPa(33~47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7~0.93kPa(5~7mmHg)。在正常情况下PaCO2与PAC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几乎相等。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可靠的灵敏指标,也是判断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表浅呼吸时,潮气量下降,肺泡有效通气量随之减少,使PaCO2上升,当PaCO2<4.40kPa(33mmHg)时示通气过度,称低CO2血症或低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反之,当PaCO2>6.27kPa(47mmHg)时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称高CO2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PaCO2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升高的PaCO2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了心肌收缩力,动静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高二氧化碳使血浆内HCO3-增加,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加之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颅内压明显增加。如PaCO2正常的病人,当其值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13.3kPa(100mmHg),可致二氧化碳麻醉,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降低的PaCO2而致的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是使心输出量减少,氧运输障碍,氧离曲线左移,脑血流量减少,抽搐及颅内压下降等。

电解质临床意义(严选内容)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水和电解质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 衡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实现的。临床上常见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人和高等动物机体内的细胞也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一样是在液体环境之中的。和单细胞生物不同的是人体大量细胞拥挤在相对来说很少量的细胞外液中,这是进化的结果。但人具有精确的调节机构,能不断更新并保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和容量方面的相对恒定,这就是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内环境。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外界环境的某些变化,某些变化,某些医原性因素如药物使用不当,也常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本身又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 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因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是医学科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了医学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疾病病因 药物、终末期肾病、代谢性酸中毒、溶血、肿瘤溶解综合征、饮食(很少是单一原因)、醛固酮减少症(Addison病,低肾素血症)。 电解质摄入减少,胃肠道丢失(腹泻、使用泻药),肾脏丢失(高醛固酮血症、排钾利尿药、羧苄青霉素、青霉素钠、两性霉素B),细胞内转移(碱中毒或pH值升高),以及营养不良。 疾病检查 血生化全象检查。 部分电解质紊乱可有心电图改变。 电解质检测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血清或肝素钠抗凝血浆,标本不能溶血,若不立即测定应及时分离血清,置冰箱保存。若遇标本溶血,应在报告单上注明,以免临床医生误解。 一、钾检测的临床应用 钾(potassium)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组织细胞内钾平均浓度为150 mmol/L,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105 mmol/L,而血清中仅有3.5~5.5 mmol/L。人体中的钾90%从食物摄入,通过肠道吸收入血液。钾在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参考范围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 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缓冲碱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常见电解质得临床意义 一血清钾 血清钾得正常值:火焰光度计法:3、5?5、3mnol/L(3、5?5、3mEq/L)。离子选择去 电极法:3、9?5、3mmol/L(3、9?5、3证q/L) (一)低钾血症 仁定义:浓度低于3、51rwnol/L为低血钾 2、常见原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充钾盐不足 (2)丧失增加,如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醛固酮增多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应用 排钾利尿剂及肾小管性酸中專 (3)钾向组织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糕与胰岛素,合成代谢增加或代谢性碱中 3、临床表现 (1)、肌无力:为最早得临床表现,先就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与呼吸肌,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软瘫及腱反射减退或消 ⑵、消化功能障碍:胃肠道蠕动缓慣,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肠麻痹等症状 (3)心脏功能异常:低钾可使心肌应激性减低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轻症者 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重症者发生阵发性房性或室性 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缺钾可加重洋地黄与镖剂中奉,可导致死亡。周围末梢血管 扩张,血压可下降;心肌张力减低可致心脏扩大,重者发生心衰。心电图改变在病理生理中已有叙述。EKG出现u波,常提示体内失钾至少在500mnol/Lo (4)代谢性碱中毒:因血钾降低,细胞内得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而细胞外液得氢离子 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氢离子浓度下降而致碱中寿。因细胞内钾降低,肾小管分泌钾离 子减火Na+-K+交换减少而Na+-H+交换增多,尿排氢离子增加而加重碱中毒。因尿中氢 离子增加,尿呈酸性。 (5)肾脏因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降低,肾浓缩功能下降而出现持久性低比重尿,甚 至肾性尿崩症,这可能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与对抗利尿激素得反应降低有关。。 4、护理措施: (1)预防低血钾得发生:对于存在发生低钾血症危险因素得病人,应注意动态观察病人 得临床表现,若发现可能为低钾血症得征象,应立即通医生配合处理,如病情许可,指 导病人选择含钾量高得食物,如香蕉、菠菜、紫菜、桶子、木耳等,用食物来补充钾得 含量,遵医嘱合理补充含钾药物,说明应用原因及方法 (2)防止意外伤害:病人因软弱无力眩荤及意识恍惚等低钾得表现,容易发生危险,应 转移环境中得危险物品,减少跌倒等意外伤害,并与病人讨论适当得活动项目及时间, 病协助病人完成,除下床活动外,也可协助病人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充分活动全身关节肌,以免长期卧床使肌更加无力。观察肌张力改善情况,调整活动内容与时间。 (3)防止并发症:观察并记录病人心律不齐及心排出量减少得相关症状,如低血糖、苍白、眩晕、盗汗及呼吸困难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适当减少探视, 减少外来刺激,必要时遵医嘱提供足够得氧气或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校大剂量钾静脉滴注时,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一血清钾 血清钾的正常值:火焰光度计法: 3.5~5.3mmol/L(3.5~5.3mEq/L)。 离子选择去电极法:3.9~5.3mmol/L(3.9~5.3mEq/L)。 酶动力学法: 3.5~5.1mmol/L(3.5~5.1mEq/L)。 (一)低钾血症 1.定义:浓度低于3.51mmol/L为低血钾 2.常见原因: (1)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充钾盐不足 (2)丧失增加,如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醛固酮增多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小管性酸中毒 (3)钾向组织内转移,如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合成代谢增加或代谢性碱中毒 3.临床表现 (1).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先是四肢软弱无力,以后可延及躯干和呼吸肌,一旦呼吸肌受累,可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还可有软瘫及腱反射减退或消(2).消化功能障碍:胃肠道蠕动缓慢,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肠麻痹等症状 (3)心脏功能异常:低钾可使心肌应激性减低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轻症者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重症者发生阵发性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缺钾可加重洋地黄和锑剂中毒,可导致死亡。周围末梢血管扩张,血压可下降;心肌张力减低可致心脏扩大,重者发生心

衰。心电图改变在病理生理中已有叙述。EKG出现u波,常提示体内失钾至少在500mmol/L。 (4)代谢性碱中毒:因血钾降低,细胞内的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而细胞外液的氢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氢离子浓度下降而致碱中毒。因细胞内钾降低,肾小管分泌钾离子减少,Na+-K+交换减少而Na+-H+交换增多,尿排氢离子增加而加重碱中毒。因尿中氢离子增加,尿呈酸性。 (5)肾脏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降低,肾浓缩功能下降而出现持久性低比重尿,甚至肾性尿崩症,这可能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和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降低有关。。 4. 护理措施: (1)预防低血钾的发生:对于存在发生低钾血症危险因素的病人,应注意动态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若发现可能为低钾血症的征象,应立即通医生配合处理,如病情许可,指导病人选择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紫菜、橘子、木耳等,用食物来补充钾的含量,遵医嘱合理补充含钾药物,说明应用原因及方法(2)防止意外伤害:病人因软弱无力眩晕及意识恍惚等低钾的表现,容易发生危险,应转移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减少跌倒等意外伤害,并与病人讨论适当的活动项目及时间,病协助病人完成,除下床活动外,也可协助病人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充分活动全身关节肌,以免长期卧床使肌更加无力。观察肌张力改善情况,调整活动内容与时间。 (3)防止并发症:观察并记录病人心律不齐及心排出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如低血糖、苍白、眩晕、盗汗及呼吸困难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适当减少探视,减少外来刺激,必要时遵医嘱提供足够的氧气或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

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血气及酸碱分析 血液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人血处于恒定的弱碱性状态,pH值<7.35表示酸血症,pH值>7.45表示碱血症, 可由代谢性和呼吸性疾病引起。pH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无呼吸影响的酸碱度(pHNR)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pH大于或小于pHNR,说明有呼吸因素影响pH。 动脉血氧分压(Pa02) 【参考值】初生儿8.0~12.0kPa(60~90mmHg) 成人10.6~13.3kPa(80~100mmHg) (血气酸碱分析仪) 换算系数:kPa×7.5=mmHg,mmHg×0.133=kPa 【临床意义】 1.Pa02是指溶解在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氧分

常用电解质测定

常用电解质测定 概述 体液中以溶解状态存在的带正、负电荷的离子称电解质,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的作用。体液与电解质平衡是治疗危重病人的核心问题。血液中重要的电解质有钠、钾、氯、碳酸氢根、钙、镁和磷,是最常检测的生化指标。 一、钾测定 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人体中的钾90%从食物摄入,被肠道吸收入血液,90%吸收入血的钾从肾排出体外。钾在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参考范围] 血清钾:3.5~5.5mmol/L;红细胞钾:80~100mmol/L;脑脊液钾:2.5~3.2mmol/L,尿液钾:25~100mmol/L/d。 [临床意义] 1.血清钾减低 ?摄取不足:①饥饿、营养不良、吸收不良;②严重感染、败血症、消耗性疾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晚期;③手术后长期禁食等情况,治疗不当,未予补钾。 ?丢失过度:①严重呕吐、腹泻及胃肠引流使液体从胃肠道丢失;②肾脏疾病大量钾随尿丢失;③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使钾丢失过多;④长期使用强利尿剂;⑤大面积 出汗与大面积烫伤。 ?钾的细胞内转移:碱中毒,胰岛素治疗,家族性周期四肢麻痹,肌无力症,甲亢等 ?其它:洋地黄中毒,肝硬化、羧苄青霉素和两性霉素应用等。 2.血清钾升高 ?摄入过多:输入大量库存血液,补钾过多过快,含钾药物过度使用。 ?排泄障碍:①肾功能障碍少尿或无尿使钾排出减少;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小管排钾减少;③长期大量使用潴钾利尿剂;④长期低钠饮食,使钾不易排出。 ?细胞内钾移出:①重度溶血反应,大量输入陈旧库血,挤压综合征,组织破坏,烧伤,运动过度等;②呼吸障碍引起组织缺氧和酸中毒;③休克、组织损伤、中毒、 化疗等;④注射高渗盐水或甘露醇细胞内脱水,导致细胞内钾渗透出来。 ?血浆pH影响:血浆pH值降低0.1单位,血钾水平约升高0.6~0.8mmol/L。

电解质测量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K+、Na+、Cl-、Ca2+、pH 、TCO2测量的临床意义 钾的临床意义 人血清中钾平均为5mmol/L,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但当呕吐、腹泻、用利尿剂后、饥饿和创伤时,钾排出过多又得不到补充,以及酸中毒组织破坏后,由尿排出了大量的钾,输入多量液体但没有补钾等情况,可造成低血钾。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增高血钠和降低血钾浓度的作用。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素激素治疗,以及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时,血钾多降低。在注射葡萄糖及用胰岛素后,液体中的钾进入细胞内,血钾可暂时性降低。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尿闭、尿少、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输入的钾过多、严重溶血,以及组织大量破坏,放出钾而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时,血钾多升高。 钠的临床意义 血钠比较恒定,其增高、降低不及血钾明显。血钠增高甚少见,偶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补入钠盐溶液过多,以及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 血钠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腹泻、严重呕吐、胃肠瘘管和引流、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以及肾炎病人用大量利尿剂后。 尿钠增高见于埃迪森氏病,尿钠减低见于长期禁食钠盐。 氯的临床意义 机体内氯化物,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于血细胞内。正常人主要靠食物摄入,随尿、大便、汗液排出。当氯摄入过多时,如食盐过多,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及碱中毒等,均可使血氯增加。排泄受阻,如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性肾炎的无尿期以及摄入蛋白质减少时,也可使血氯增加。此外,血氯增加也可见于心力衰竭浮肿、大叶性肺炎退热后、柯兴氏综合征等。 血氯减少的原因有: 1.严重腹泻与呕吐造成失氯过多如肠道阻塞、贫血、子痫幽门痉挛等。 2.肠瘘等引起胃液胰液胆汁大量丢失。 3.长期缺盐饮食如肝硬化病了腹水抽出过多大量盐类丧失等心力衰竭病人饮食限盐并大量利尿 后。 4.肾脏排泄过多如慢性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埃迪森氏病尿中毒的肾病等。 5.肺气肿二氧化碳张力增加氯离子进入血细胞内等。 6.大量出汗急性发热病人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等。 钙的临床意义 钙主要是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并通过尿液和粪便排泄。钙质主要贮存于骨骼。血液内的钙,主要是以扩散性钙(Ca2+)和非扩散性钙(和蛋白质结合的钙)两种形式存在。扩散性钙约占总量的55%,非扩散性钙占45%。 血钙增高的常见及疾病有甲状腺机能亢进(肿瘤增殖或肿瘤)、过量的维生素D治疗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骨萎缩、骨折固定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埃迪森氏病、柯兴氏综合症、肢端肥大症、肾炎并发尿毒症、肺气肿、肺炎等。 血钙降低的常见疾病有甲状腺机能减退或手术摘取后、维生素D缺乏或吸收不良、骨软化症、佝

电解质四项

血清钾离子:离子选择电极法 人体内的钾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是保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糖及蛋白质代谢,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所必需。钾离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约为细胞内的1/20),且浓度较恒定。人体内的钾盐主要来源于食物。血清钾盐测定实为细胞外液钾离子测定,但体内的钾离子经常不断地在细胞内与体液之间相互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血清钾浓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间接的反映细胞内钾离子的水平。 1原理: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用电位法测定溶液中钾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的方法。即选择电极由钾离子不同活度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电位,这种电位的变化由离子活度所决定,和钾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其电极属于特种玻璃膜电极,是缬氨霉素液膜电极。 2临床意义: 1、血清钾升高:血清钾高于5.6mmol/L称为高钾血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尿少或尿闭,体内的钾不能经肾排出体外;同时因肾组织细胞受破坏,致使细胞内的钾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外液,使血钾升高。肾脏功能障碍使尿减少。尿毒症或急性肾脏功能衰竭,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容量缩减。 (2)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此时红细胞或肌肉组织内钾大量释放至细胞外液,使血清钾升高。如重度溶血反应、组织破坏、运动过度等细胞内钾大量转移到细胞外液。 (3)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此时细胞内大量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液。

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炎休克和循环衰竭等症。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排泄钾的功能主要由肾皮质激素调节,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使肾排钾能力降低,排钠增多,故血钾升高而血钠降低。即阿狄森氏病,使肾小管远曲小管分泌钾减少。 (5)食入或注射大量钾盐:食入或经静脉注入大量钾盐,超过肾排钾能力,尤其是肾排钾功能降低时更易发生高钾血症。含钾药物及潴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 (6)其他:醛固酮缺乏或长期应用抗醛固酮利尿剂及家族性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均可使血钾升高。 血清钾高可引起严重的肌肉、心肌和呼吸功能的抑制性应激紊乱,以及特异的心电图改变。血清钾高于7mmol/L时,就有这些现象出现,超过10mmol/L时,即可发生心室纤颤,心脏停搏而导致死亡。 1、血清钾降低: (1)钾的摄入量不足:长期低钾饮食、禁食或厌食等。如严重感染、败血症、消化性疾病、心力衰竭等等。 (2)钾的丢失增加:严重呕吐或腹泻、胃肠减压,大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如有机贡或氯噻嗪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由于细胞分解过多,大量钾从尿液排出,代谢性碱中毒时肾排钾增多,大量出汗也可经皮肤丢钾,使血清钾降低,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成人的吸收不良综合症、长期胃肠引流术等等都可产生低钾血症。

电解质分析仪临床意义

电解质分析仪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体液中存在的离子称为电解质,它们都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的作用,保持着体内液体的正常分布。其中主要阳离子有钠(Na+)、钾(K+)、钙(Ca2+)和镁(Mg2+),主要阴离子包括氯离子(Cl-)、碳酸氢根(HCO-3)等。体液动态平衡依赖于机体对水和电解质调节,一旦这种调节失常,就会造成平衡紊乱。体液平衡紊乱中,水平衡紊乱常伴有电解质以及渗透压的平衡紊乱。 一、钠(135-150 mmol/L) 钠是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人体的钠水平维持基本平衡,即便病理情况下一些细微的变化也可以察觉。 1、钠钠血症(细胞外液Na+<135mmol/L),通常反映了体液相对体内总钠量过剩。钠水平的减少与以下因素相关:肾功能损害引起的有渗透性利尿、肾上腺功能低下、肾素生成障碍以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呕吐、腹泻、肠瘘、大量出汗和烧伤等。 2、高钠血症(细胞外液Na+>150mmol/L),可因摄入钠过多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临床上主要见于水排出过多而无相应的钠丢失,如水样泻、尿崩症、出汗过多以及糖尿病病人由于水随大量糖尿排出而引起高钠血症。因此,迅速而准确的获得体液内钠的含量水平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钾(3.5-5.5 mmol/L) 钾是细胞内液最主要的阳离子,在细胞间起最初的缓冲作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1、高钾值会出现在少尿症,贫血,排尿障碍,肾炎或休克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