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练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练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练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看,与市场经济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 D.产品经济

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

D.利率机制

3..商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

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货币的使用

C.机器的出现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6.存在商品经济但未形成市场经济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7.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8.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

A.社会属性决定的

B.价值决定的

C.交换价值决定的

D.自然属性决定的9.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0.价值的本质是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11.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值

D.价格

1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1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14.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

A.商品的二因素

B.劳动的二重性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15.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抽象劳动不存在于

A.简单商品生产中

B.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

C.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

D.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中

1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8.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1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二因素

B.劳动二重性

C.价值规律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20.下列各因素中与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的是

A.生产条件

B.劳动强度

C.劳动熟练程度

D.生产规模

2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尺度的。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2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2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没有联系

25.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27.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8.在“1只羊=2把斧子”中,2把斧子处在于

A.相对价值形式

B.绝对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29.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30.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

A.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必须用金属货币

D.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31.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

C.取决于商品数量

D.是不可避免的

32.用于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33.从货币职能看,支付国际贸易差额的硬通货执行

A.流通手段职能

B.支付手段职能

C.世界货币职能

D.价值尺度职能

34.价值规律是的基本规律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产品交换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35.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按要素分配规律

36.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等于价值

3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D.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38.资本总公式是

A.W—G—W

B.G—W—G′

C.W—W—G

D.G—W—G

39.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剩余价值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4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4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的

42.广大劳动者既有人身自由又没有属于自己的足以谋生的生产资料的状况一般只能出现在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3.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A.生存条件

B.生产资料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

D.教育训练培训费用

44.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4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6.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百增殖

D.抽像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47.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48.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相对人口过剩规律

4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50.资本家用来购买厂房设备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5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5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5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4.延长工作日所得到的剩余价值是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一般剩余价值

55.一般不会较长时间为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垄断利润

56.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57.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58.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

58.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59.再生产是

A.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B.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资料再生产的统一

C.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60.一个资本家不断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其资本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属于

A.资本积累

B.资本集中

C.资本增殖

D.资本贬值

6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62.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来看,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靠

A.自己的劳动所得发家致富

B.节制其消费欲望发家致富

C.管理和监督劳动发家致富

D.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断再转化为资本而发家致富

6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64.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规模称为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掺水

65.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集中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并未改变个别资本的价值

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增大

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6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A.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C.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D.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67.资本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B.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D.厂房设备与原材料的比例关系

68.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69.产业资本是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70.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71.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72.公式W′— G′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实现阶段

73.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74.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G’;

B.W…P…W’—G’—G’;

C.P…W’—G’—W…P;

D.W’—G’—W…P…W’;

75.G — W … P … W — G′是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76.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A

77.公式W … P … W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

Pm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实现阶段

78.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

A.G—W…P…W’—G’;

B.W…P…W’—G’—W;

C.P…W’—G’—W…P;

D.W’—G—W…P…W’;

79.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80.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8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82.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8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84.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A.购买生产资料时间

B.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发挥作用的时间

85.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以厂房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86.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87.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88.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提高剩余价值率

D.提高资本积累率89.一个资本家投资10万元,其中用于雇佣工人的资本是3万元,,它的流动资本每年周转3次,一年中它所获得的利润共9万元,其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100%,100%

B.100%,300%

C.300%,100%

D.300%,300%

90.一台机器原价100万元,可使用10年,使用了5年后,因技术进步,同样一台机器50万元即可买到。此机器在使用的前5年中每年的折旧费及第五年末该机器的净值是

A.10万元,25万元

B.10万元,50万元

C.5万元,25万元

D.5万元,50万元

91.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

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

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92.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9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全部固定资本周转回来的时期

B.一年中周转的流动资本总额

C.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94.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95.社会资本的运动

A.不必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B.必须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D.形式上包括而实际上并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9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9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Ⅰ(c + v + m)=Ⅰ(c + △c )+Ⅱ(c + △c)

B.Ⅰ(v + m)>Ⅱc

C.Ⅰ(v + m)=Ⅱc

D.Ⅰ(v + m)<Ⅱc

9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是

A.Ⅰ(c +v +m)>Ⅰc+Ⅱc

B.Ⅰ(v+m)>Ⅱc

C.Ⅱ(c +v+m)>Ⅰ(v+m)+Ⅱ(v+m)

D.Ⅱ(c+v+m)>Ⅰ(v+m)

9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Ⅰ(v + m)=Ⅱc

B.Ⅱ(c + v - m/x)>Ⅰ(v + m/x)

C.Ⅰ(v + m)>Ⅱc

D.Ⅰ(v + △v + m/x)=Ⅱ(c + △c)

10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01.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10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103.生产成本是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10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成本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额是

A.实际生产费用

B.剩余价值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105.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

A.支付的工资

B.原材料费用

C.固定资本折旧

D.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

106.生产成本形成后,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

A.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B.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C.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D.所用资本的增加额107.利润本质上是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108.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 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09.C/V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二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B.二者成反比例变化

C.二者按相同方向变化

D.二者成正比例变化

110.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111.利润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1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11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的利润差别

C.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D.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114.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115.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116.生产价格是

A.预付资本加利润

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117.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是

A.剩余价值的存在

B.年剩余价值的存在

C.利润率的存在

D.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18.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 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19.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20.平均利润率是

A.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额的比率

D.社会平均利润总额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12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的利润差别

C.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D.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122.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是

A.剩余价值的存在

B.年剩余价值的存在

C.利润率的存在

D.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2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A.资本有机构成变动所引起的

B.商品供求关系变动所引起的

C.平均利润的变动所引起的

D.商品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124.平均利润形成后,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是

A.生产价格围绕市场价格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C.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共同围绕价值波动

D.价值围绕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波动125.在资本循环的各种职能形式中转化为商业资本的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126.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相当于

A.剩余价值

B.利息

C.年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27.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

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C.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

D.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

128.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29.在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中,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

A.生产价格

B.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

D.利润

130.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

D.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131.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工业资本

132.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A.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

B.只让渡其使用权而没有放弃所有权

C.只放弃所有权而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

133.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

A.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

C.币值的高低

D.货币的流通速度134.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135.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

A.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

C.币值的高低

D.货币的流通速136.资本主义利息率是利息同

A.平均利润的比率

B.企业利润的比率

C.生产成本的比率

D.借贷资本的比率

137.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138.利息的本质是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C.借贷资本所有权的产物

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

139.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

A.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总额

D.银行全部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

140.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

A.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总额

D.银行全部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

141.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水平一般相当于

A.本部门的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活期存款利率

D.长期贷款利率

142.股票价格

A.同股票票面额完全一致

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同股息成反比,同存款利率成正比

D.同股息成正比,同存款利率成反比

143.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优劣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的C/V低于社会平均C/V

D.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144.因距离市场较近而交纳的地租属于

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Ⅱ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45.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146.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C.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

147.以下各点中不是股票特点的是

A.不返还性

B.流动性

C.风险性

D.保值性

148.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并因劳动生产率较高而获得的地租是

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Ⅱ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49.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来自

A.土地的劳动生产率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土地私有制

150.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优劣和地理位置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的C/V低于社会平均C/V

D.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15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C.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

152.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采取的组织形式是()

A.分权制衡形式

B.股份制形式

C.“参与制”形式

D.垂直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

5.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自然经济;

D.经济危机;7.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8.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价格

A.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C.与价值变化的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D.与价值背离,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E.不以价值为基础,随市场供求关系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9.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

A.竞争实现的;

B.信用实现的;

C.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D.成本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10.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1.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B.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14.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5.产业资本主要是下列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A.工业;

B.农业;

C.采掘业;

D.物资运输业;

11.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A.产品的性质;

B.生产技术水平;

C.企业管理水平;

D.劳动生产率高低;16.产业资本循环包括两个过程

A.购买过程;

B.生产过程;

C.消费过程;

D.流通过程;

17.产业资本循环是

A.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带着增殖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B.生产资本的运动;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8.考察产业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

A.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

B. 资本运动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C.在循环的各个阶段上资本的形态的变化

D.产业资本正常运动的条件;

19.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

B. 生产资料的供应时间;

C.正常的停工时间;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20.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A.划分的根据和标准不同;

B.划分的目的不同;

C.划分的意义不同;

D.划分的内容不同;

2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的比重;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固定资本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价值增殖的作用不同;

C. 物质要素的更新方法和时期不同;

D.价值的回收方式不同;

2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取决于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

C.流通资本周转价值额;

D.货币流通速度;

24.生产成本的形成

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B.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耗费资本的增加额;

25.资本主义的利润率

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6.利润率与年利润率的关系是

A.利润率经常小于年利润率;

B.利润率不受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而年利润率受资本固转速度的影响;

C.利润率经常大于年利润率;

D.利润率等于年利润率;

2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预付资本数量的多少;28.生产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市场价格加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D.价值的转化形式;

2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否定价值规律的原因是

A.生产价格的基础仍是价值;

B.社会生产价格总量与社会价值总量相等;

C.社会平均利润总量与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相等;

D.个别生产价格与个别价格量相等;

30.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31.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3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A.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和方式

B.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C.是资产阶级进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D.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三、问答题

1.指出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称“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

积累主要通过用暴力手段剥夺人们的土地和用暴力手段掠夺人们的货币财富两个途径进行的。

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新兴资产阶级在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们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2.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3.商品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怎样的?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5.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学说使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最终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古典经济学家由于没有区分劳动二重性,所以不能回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等问题,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如何决定的。而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

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打通了道路。

6.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此观点错误。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

这是劳动价值论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源于马克思对劳动大众的关切和重视,与他一贯地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

今天人们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是以生产简单工具和简单日常用品为基础的、只需要很简单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劳动,而是需要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复杂劳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链条也大大地拉长了。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如果向前层层推移,最终都归结于人类的活劳动,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价值仍然是正确的

以下是所谓知识价值论的有关内容:

知识是劳动产品,是有价值的。但是,由于把知识作为劳动产品的认识的时间还不长,知识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理论上还存在着许多盲点。

知识是怎么产生的呢?知识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同物质产品一道产生的,物质产生的生产实践,既能生产出物质产品,也能生产出知识产品。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就有知识产品的生产。知识产品首先是与物质产品的生产相伴随的。就像是人类一般先生产原料产品,再有加工产品样,知识也先有原料知识,再有加工知识。原料知识一般就是跟物质产品一道生产出来的;而加工知识,是对原料知识进行加工后产生的知识产品。一般地,原料知识产品不会用来交换成为商品,但加工知识可能被用来交换,因为,进行知识加工的劳动者,可能难以直接参加物质产品的生产实践,这就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进行知识加工的劳动者也需要维维持生命健康,就需要把自己加工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从而换回维持自己生命需要的物质产品。知识值不值钱,是否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决定了知识劳动者收入的多少。维持知识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就是知识的生产成本和知识的交换价值。

但是,显然知识的价值不只这个内容,还应有更丰富的内容。

专业的知识劳动者其所获得的原料知识一般不是通过交换得来的,而是通过无偿性的知识社会交流获得的,知识的这部分价值会转化到通过加工后的知识产品中,但知识劳动者一般不会计算它的价值,不会把它

计算到交换价值中去。具有产权的知识,其价格或者说交换价值,一般只是知识劳动者为生产知识所付出的成本加合理的利润,而不包括知识的原料价值。知识的原料价值没有转化成有产权的知识的价格或者是交换价值。也就是说,具有产权的知识,其真正的价值大于其交换价值或者价格。人们购买知识,不但是看中了知识的物理性的使用价值外,还看中了知识所包含的没有通过交换的知识价值,这部分价值也会象知识的价格一样转化成新的价值,从而让购买者在转化知识产品中获得更多的价值,这就是一种价值增值现象。可以这样说,任何价值增值现象都是知识价值转化的结果。人的生产能力为什么能够提高?还不是因为人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生产能力。产出为什么会大于投入从而有一个商品价值增量?还不是因为知识的非商品性价值转化成了新增的价值。

但是,当知识产品的价格过高时,会把知识价值中的一部分无偿性、非商品性的价值商品化,从而使得知识价值中的非商品性价值大大降低。从而给购买者通过知识应用转化而获得商品价值增值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大降低。这又不利于知识的商品化,不利于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

因此,任何享有某种知识产权的人,都必须认真考虑这样的问题:

一是其占有的知识的价值是不是完全都是自己劳动所得?其中有没有从社会无偿吸收的知识及其价值?如果有,如何处分这部分价值?如何让这部分价值回馈社会?

二是知识产权如何合理定价?从而既保证知识劳动者的利益,又有利于知识价值为社会服务?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劳动价值理论)。

所谓物以稀为贵,是指尽管得到这个稀罕物所付出的劳动可能不多,比如是天下掉下来的,但要生产出这个稀罕物所需要的劳动量是很大的,否则人们很快就能生产很多这样的东西,它也就不稀罕了。在历史上,铝曾经因为生产技术的关系,比黄金还贵。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任何物的自然worth…价值?都在于它能满足必要的需要,或者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约翰?洛克《论降低利息的后果》(1691年),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1777年伦敦版第2卷第28页)

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未必都是实在的商品体,比如一顿美味的晚餐比一顿原材料相同但平淡无味的晚餐,就多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因此,服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只是“服务”这种“物”,在使用或消费的前后都不存在,而只在使用或消费的过程中存在并得到实现。而且“服务”这种使用价值的量不大容易计量,一般与它所作用的实在商品体的量有关。显然,炒两盘同样的菜所包含的服务的量是炒一盘同样的菜所包含的服务的量的两倍。由于使用价值才是构成一个社会的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股票市场的涨跌并不代表一个社会的财富的增加或减少。而且发明创造对一个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发明创造增加物的有用性,也就增加了使用价值或使得使用价值的增加成为可能。象铁矿石和石油都是由于制铁和石化技术的出现而成为有(使用)价值的或更有(使用)价值的财物。

《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价值增值过程: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如果我们现在把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一下,就会知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盈亏平衡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其次,如果我们把价值形成过程和劳动过程比较一下,就会知道,构成劳动过程的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在这里,运动只是从质的方面来考察,从它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从目的和内容方面来考察。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同一劳动过程只是表现出它的量的方面。所涉及的只是劳动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只是劳动力被有用地消耗的时间长度。在这里,进入劳动过程的商品,已经不再作为在劳动力有目的地发挥作用时执行一定职能的物质因素了。它们只是作为一定量的物化劳动来计算。无论是包含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或者是由劳动力加进去的劳动,都只按时间尺度计算。它等于若干小时、若干日等等。】

7.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第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第二,价值规律具有以下作用:首先,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比例。其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

第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

规律的客观要求。

由于科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8.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资本即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因此,一般的货币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

成为资本。

那么,货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呢?

(2)剩余价值的产生,关键在于资本家用手中的货币购买并使用了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

(3)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②劳动者除了自身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4)作为商品的劳动力,与一般商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从价值方面看,其特点有二:

①价值构成与一般商品不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即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②价值决定要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从使用价值方面看,其特殊性在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这是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点。

(5) 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方面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劳动力在进入生产过程后,不仅重新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从而使资本家的货币得到了增殖,这样一来,这个货币也就不是一般的货币了,而成了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9.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来研究的,因而揭示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资本的特殊性。

而从辨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资本也不例外。事实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考察了“资本一般”问题。他指出:“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22页。)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这种“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性”,即资本共性,可以概括为:

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

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

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投资者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二者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殖。

10. 什么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试述两者区分的依据和意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含义: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态(比如:厂房、机器、原材料等)存

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

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V)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

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

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和意义: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

态,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就是根据这两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区分的。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

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

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1.试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另外,由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

第二,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延长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

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12。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本质和源泉是什么?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级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的资本的大小。显然,这些因素都是加强和扩大对工人剥削的因素。因此,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的,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13.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具有三种循环方式。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三种循环方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14.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

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分析,对社会主义企业用好资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也必须合理地分配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上,并保证三种循环方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这样,才能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15.为什么说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品不断实现以及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得到补偿的过程。这种补偿包括实物补偿和

价值补偿两个方面。

之所以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因为: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就必

须要求在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

料得到实物替换,否则社会再生产就会停顿,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使社会总产

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才能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6.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时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采取的对策。

第一,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第二,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应保持平衡。部

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共给和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17.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历史资料

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暴发的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和萧条。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于是1929年~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1929~1933年集中爆发在美国和欧洲的“大萧条”的确灾难深重.“大萧条”是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那样一种持续时间长、萎缩幅度更大、地理波及面更广、出现频率更高的经济状况。

“大萧条”不仅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以至于到了1939年美国的生产才全部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也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婚率和出生率大幅度降低,这期间出生的孩子成为著名的“萧条的一代”。

1929到1933的大萧条就是一次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大爆发。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里,生

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生产一直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生产的盲目性就导致,生

产的产品的多少和人民的实际购买能力不符,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没有人能买,导致了巨大的浪费。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

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 的背景下发生的。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

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 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英国、加拿大于1979年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有人称之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但在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个国家: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1980年爆发危机的,并且美国起主导作用。所以一般仍称之为 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0~1982年的危机有很大的曲折性,这是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所罕见的。在同一次危机中,有些国家出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即3年内发生两次下降,如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日本;有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则发生数度下降,呈现锯齿型。以美国为例,从1980年2月开始,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6个月,从1980年8月起,工业生产又逐渐回升,到1981年7月已超过1980年1 月的水平;但从1981年8月起,美国的工业生产又急转直下,到1982年11月,明显地超过了1980年第一次下降的幅度。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过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曲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

地位的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结果,或者说是采取反周期措施的结果,这种干预使危机的发展受到阻挠,但经过几个回合的搏斗,危机终于按照自己的规律继续展开。

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同战前比较,战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产生了新的特点。危机的性质、主要特征、基

本原因等等,并没有改变。但由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使经济周期的发展进程,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出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同期性与非同期性经济危机交错发生

资本主义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与非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互相交错,而进入 70 年代以后,则由非同

期性稳定地转向同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趋向于同时爆发,具有比较明显的同期性。

自184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后,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年、1929年、 193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一齐卷入,都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1957~1958年、 1973~1975年、1980~1982年的危机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其他各次危机则是非同期性的或部分同期性的经济危机。

例如,美国爆发 1948~1949年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时,西欧和日本正处于战后恢复过程中,并未同时发生危机,而当西欧各国爆发1951~1952年和 1964~1966年的经济危机时,美国则由于先后发动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使危机分别推迟到1953~1954年和1969~1970年才爆发。

危机的非同期性或部分同期性,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战后初期,由于资本主义各国遭受战争破坏的程度不同,经济恢复的时间不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的进程也就很不一致。

②局部战争,即50年代初的美国侵朝战争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美国侵越战争,对各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周期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③战后各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各国采取的国家干预措施并不相同,所以抵制外国经济危

机影响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④由于某些地区和某些国家的经济关系特别密切并有共同利害关系,战后形成了一些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地区性联盟,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等,因此,经济危机有时在这些国家里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同期性,而不表现为世界的同期性。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经济危机的特征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在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

第四章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 静态场的解 练习题 1、设点电荷q 位于金属直角劈上方,其坐标如右图所示,求 (1) 画出镜像电荷所在的位置 (2) 直角劈内任意一点),,(z y x 处的电位表达式 (3) 解:(1)镜像电荷所在的位置如图1所示。 (2)如图2所示任一点),,(z y x 处的电位为 ??? ? ??-+-= 4321011114r r r r q πεφ 其中, ()()()()()()()()2 22422 232 2222 22121212121z y x r z y x r z y x r z y x r +-++= ++++=+++-=+-+-= 2、 两个点电荷Q +和Q -位于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的直径延长线上,距球心均为 d 。证明镜像电荷构成一位于球心的电偶极子,且偶极矩大小为232d Q a 。 证明: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知,+Q 和-Q 的镜像电荷Q Q ''',分别位于球内+Q 和- Q 连线上大小分别为Q D a μ,且分别距球心为D a 2(分别位于球心两侧)。可见Q Q ''',构 成电偶极子,由电偶极距的定义式得偶极距的大小为: 图1 图2 q - q +q -

2 322D Q a D a Q D a ql p =?==。结论得证。 3、已知一个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球外一个点电荷q 位于距球心O 为d 处。利用镜像法求球外空间任意点的电位分布。 解: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可知,q 的像电荷q '必定位于球内,且在q 与球心0连线上,位置在距离球心设为f 处。建立直角坐标系,由边界条件(?球)=0可取球面上两个特殊点B A ,讨论。B A ,是q 与球心0连线所对应的直径与球面的两个交点。由图示及点电荷的电位公式得: 0)(4)(4)(00=+' ++= f a q a d q A πεπε?, 0) (4)(4)(00=-' +-= f a q a d q B πεπε?。 解此方程组得:d a f q d a q 2 ,=-='。 所以任意场点),(y x P 处的电位为: r q r q ' '+ = 0044πεπε?。 其中r r ',分别是点电荷q 和q ' 到场点P 的距离。 值分别为21 2221 22])[(,])[(y f x r y d x r +-='+-=。 4、半径为a 的不接地导体球附近距球心O 为d (?d a )处有一点电荷q ,用镜像法计算 球外任一点的电位。 解: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可知,q 的像电荷除了有q '(即导体球接地时对应的结果, q d a q -=',其位置为d a f 2=),还在球心处有另外一个镜像电荷q '',以保证导体球面电 势不为零的边界条件成立,且可知q q '-=''。 所以任意场点P 处的电位为: r q r q r q ' '''+ ' '+ = 000444πεπεπε?

第四章课后练习答案 生产函数

第四章 生产函数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1) 在表中填空。 (2) 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 始的? 可变要素的数量 可变要素的总产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 1 2 2 10 3 2 4 4 12 5 60 6 6 7 70 8 0 9 63 解答:(1) 可变要素的数量 可变要素的总产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 1 2 2 0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35/4 0 9 63 7 -7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是从第5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此时,平均 产量开始大于边际产量。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 =f(L ,k )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线TP ,边际产量线MP 和平均产量线AP 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本身的最大值以后,再呈下降趋势。参考第4题图。 (2) 首先,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 MP=TP ′(L, K),TP= ∫MP 。 ②MP 等于TP 对应点的斜率,边际产量线是总产量线上各点的斜率值曲线。斜率值最大的一点,即边际产量线拐点。 ③MP =0时, TP 最大;边际产量线与横轴相交。MP >0 时, TP 递增; MP <0 时, TP 递减。 其次,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 2 1 ()()()TP TP L TP AP L MP AP L L L '-''===-

创新思维训练课后试题(答案)

2017年6月最新尔雅创新思维训练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 分) 1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2.0分) A、核心主题与分支 B、关键词与联系线 C、颜色与图形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关于打破规则的描述哪一项是最准确的?()(2.0分) A、很多时候遵守规则是必要的 B、当制定规则的基础已经变化,可以打破规则 C、打破规则有利于实现创新与突破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关于转变思考方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2.0分) A、转变思考方向是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之一 B、转变思考方向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等 C、头脑风暴法和思维导图有助于转变思考方向 D、转变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的答案:D 4创造性天才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2.0分) A、智商超过常人很多 B、情商高于常人 C、思维方式与众不同 D、体力超过常人很多 我的答案:C

5 软性思考不包括()。(2.0分)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联想 D、直觉 我的答案:A 6 进行强制联想的目的是()。(2.0分) A、追求事物的新颖性 B、喜欢别出心裁 C、突破思维定势 D、把两个不同事物重组在一起 我的答案:C 7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2.0分) 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我的答案:B 8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2.0分) A、打好知识基础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突破定势思维 我的答案:D 9 批判性思维有时会滑向论辩式思维是因为()。(2.0分) A、人类容易被自己的情绪与信念所左右 B、往往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忽视或曲解不利的证据

第四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存货的确认与计价 练习一 假设某公司8月份存货资料如下: 日期入库发出数量结存数量 数量单位成本 8月1日500 20 8月5日400 22 8月10日600 8月15日700 25 8月20日900 8月28日100 26 要求:分别在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按下列方法计算8月份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货成本: (1)先进先出法 (2)加权平均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答案: 定期盘存制下: (1)先进先出法 月末结存=100*26+100*25=5100 销售成本=500*20+400*22+700*25+100*26-5100=33800 (2)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500*20+400*22+700*25+100*26)/(500+400+700+100)=22.88 销售成本=500*20+400*22+700*25+100*26-22.88*200=34320 (3)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定期盘存制下不能使用 永续盘存制下:

(1)先进先出法 销售成本=500*20+400*22+600*25=33800 期末结存货成本=100*26+100*25=5100 (2)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500*20+400*22+700*25+100*26)/(500+400+700+100)=22.88 销售成本=(600+900)*22.88=34320 期末结存货成本=200*22.88=4576 (3)移动加权平均法 销售成本=600*20.89+900*23.77=33927 期末结存成本=4976.67 练习二 沿用练习一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分析确定企业在下列要求下,应选择何种计价方法? 并说明理由。 (1)为降低所得税;为本期最大收益; (3)为准确反映实际存货成本。 答案: (2)(1)为降低所得税宜采用加权平均法(因为加权平均法 计算的销售成本最高,利润最少) (2)为实现本期最大收益宜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销售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3)为准确反映实际存货成本宜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练习三 雪松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当月发生与存货有关的业务如下: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四章

课后练习 思考题 1.定性销售预测和定量销售预测的优缺点是什么其适用范围又是什么 答:(1)定性销售预测又称为定性分析法或非数量分析法,它主要是依靠预测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主观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考虑政治经济形势、市场变化、经济政策、消费倾向等各项因素对经营影响的前提下,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测的分析方法。定性销售预测方法又分为判断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两大类。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意对当期事物发展变化的把握,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快预测速度;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科学依据不足,准确性、可靠性较差。 (2)定量销售预测也称数量分析法。它主要是应用数学的方法,对与销售有关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充分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做出相应预测结论。定量预测基本上分为: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季节预测分析法和购买力指数法。 定量预测的优点是结果的客观性。但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所有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定量进行分析,某些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消费倾向、市场前景、宏观环境的变化等)只有定性的特征,定量预测比较机械,难以预测事物性质的发展变化;再者,定量分析也存在其本身的局限性,任何数学方法都不能概括所有的复杂的经济变化情况。如果不结合预测期间的政治、经济、市场以及政策方面的变化情况,必然会导致预测结果脱离客观实际。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某家具公司采用调查分析法进行销售预测时,应如何去做 答:通过对有代表性的顾客的消费意向进行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了解到顾客明年的购买量,顾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顾客的爱好、习惯和购买力的变化,顾客购买本公司产品占其总需要量的比重和选择供应商的标准,这对销售预测将更有帮助。 3.在不同的产品寿命周期阶段,应如何有效地进行销售预测 答:某种产品从投人市场开始直到退出市场为止,一般分为投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基本区别在于各阶段销售增长率的变化不同。在投入期,销售量增长缓慢,销售增长率较小;在成长期,销售量急剧上升,销售增长率较大;在成熟期,销售量增长趋缓,销售增长率较小;而在衰退期,销售量开始减少,销售增长率出现负数。一般而言,0<销售增长率<时,为投入期或成熟期;当销售增长率≥时,为成长期;当销售增长率<0时,为衰退期。 因此,在不同的产品寿命周期阶段进行销售预测时,可以根据经验数据确定销售增长率进行销售预测,也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或指数平滑法进行趋势预测。应用时,必须根据各阶段的特征灵活确定。 4.试述成本预测的基本步骤。 答: 1)确定初选目标成本 2)成本初步预测 3)提出各种成本降低方案 4)正式确定目标成本 5.不可比产品成本预测有哪些特点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不可比产品是指企业以往年度没有正式生产过的产品,其成本水平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因而不能像可比产品那样通过采用下达成本降低指标的方法控制成本支出。预测时主要采用的三种方法及其特点如下: (1)技术测定法是指在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的基础上,根据产品设计结构、生产技术条件和工艺方法,对影 响人力、物力消耗的各项因素进行技术测试和分析计算,从而确定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比较科学,但工作量较大,对品种少、技术资料比较齐全的产品可以采用。 (2)产值成本法是指按工业总产值的一定比例确定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 耗费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成本体现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耗费,而产值则以货币形式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成果。该方法不太准确,但工作量小,比较简便、易行。 (3)目标成本法是指根据产品的价格构成来制定产品目标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同类市 场调查、确定一个合适的销售价格和目标利润。该方法比较简单易懂,但如果市场调查有偏差,那么预测值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答案

单选题 1 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 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 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 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 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我的答案:B 2 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 A、 核心主题与分支 B、 关键词与联系线 C、 颜色与图形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 包容性思维的长处主要是()。

明辨是非、做出评判 B、 避免冲突、多元思考 C、 整合歧见、统一认识 D、 折中妥协、不偏不倚 我的答案:C 4 关于头脑风暴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头脑风暴法以8人~12人为宜 B、 头脑风暴的时间不宜太长 C、 如果有人的想法非常荒谬应该及时指出 D、 头脑风暴的结果应该及时整理 我的答案:C 5 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B、 其本质是二元联想

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 D、 是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方法之一 我的答案:A 6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批判性思维已有统一规范的定义 B、 批判性思维强调质疑与求证,进行理性思考 C、 批判性思维要求进行合符逻辑的分析与推理 D、 批判性思维并不等于一味否定 我的答案:A 7 关于强制联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在两个看上去无关的事物之间寻找内在联系 B、 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细致拆分,再进行强制连接 C、 用两个词进行自由发散联想,然而再进行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与重组D、 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

我的答案:A 8 本课程涉及了哪些内容() A、 创新的定义、原理、方法、练习等 B、 批判性思维、平行思维和包容性思维 C、 创新情境、创新人格、高峰体验 D、 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9 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 A、 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B、 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C、 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D、 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 我的答案:D 10 阻碍我们创新的根本原因是()。

第4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4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4.1写出下列基团的名称。 解: (1) 苯基 ⑵ 苄基(苯甲基) ⑶ 二苯甲基 ⑷ 三苯甲基 ⑸ 亚苄基(苯亚甲基) ⑹ α-苯乙基 ⑺ β-苯乙基 ⑻ 苯乙烯基 ⑼ 肉桂基(3-苯烯丙基) 4.2 写出C 9H 12的全部单环芳香烃的异构体,并命名。 解: 4.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构造式。 (6)间溴硝基苯 (7)3,5-二甲基苯乙烯 (8)邻溴苯酚 (9)β-萘酚 (10) 二苯甲烷 解:(1)邻碘苄氯 (2)3-苯基-1-丙炔 (3)邻羟基苯甲酸 (4)α-萘胺 (5) 联苯胺 CH 2Cl I CH 2C CH OH COOH NH 2 NH 2 N H 2 (1)(2) (3) (4) (5)NO 2 Br CH 3 CH=CH 2 C H 3OH Br OH (6) (7)(8) (9) (10) C H 2

4.4指出下列化合物硝化时,导入硝基的主要位置。 解: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4.5 用化学方法区别各组下列化合物。 (1) 甲苯、环己烷和环己烯 (2) 苯乙烯、苯乙炔和乙苯 解:(1) 加溴水,使溴水褪色的为环己烯,加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为甲苯。 (2) 加AgNO3氨溶液,有白色沉淀的为苯乙炔,剩下的两种化合物中加溴水,使溴水褪色的为苯乙烯。 4.6 把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发生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大小排列成序。 解: CH 3 OCH 3 NHCOCH 3 CH 3 SO 3H SO 3H SO 3H CH 3 OH OH (1) (2) (3) (4) (5) (6) (7)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CH 3 NO 2 OH (1) (2)(3)CH 2CH 3CH 2CH 3 CH 2CH 3 CH 2CH 3 CH 2CH 3 NH 2 NH CCH 3 O CCH 3O Cl CH 3 H 3CO NHCOCH 3 CH 3 SO 3H SO 3H SO 3H CH 3 OH OH (1)(2)(3) (4) (5) (6) (7)

高考生物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带答 案)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下面是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江西名校联盟摸底]孟德尔遗传定律有许多适应条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来说要表现为完全显性 B. 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C. 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分子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显性基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才能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其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B、D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C不正确。 答案:C 2. [湖南衡阳联考]若一植物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粉红花一定为杂合子,一白花种群出现了一粉红花植株A,植株A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粉红花与白花植株。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花的基因型可能为DD B. 植株A的后代可能存在纯合致死 C. 该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植株A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可能为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依题意,控制花色的基因可能为不完全显性,则可能白花为DD,粉红花为Dd,红花为dd,Dd自交后代只有粉红花和白花,则可能是红花dd致死,分离比为粉红花∶白花等于2∶1,A、B、C说法正确;该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说法错误。 答案:C 3. [福建漳州七校联考]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等于() A. 3∶2∶3 B. 3∶4∶3 C. 5∶2∶5 D. 1∶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概率的计算。据题意,F1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得F2(1AA、2Aa、1aa),F2自交后代中Aa占1/4,AA和aa各占3/8,所以F3中 AA∶Aa∶aa=3∶2∶3。 答案:A 4. [江西上饶六校联考]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选择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四章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规模报酬 扩展线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 A 、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C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至少均是可以变动的。 D 、在这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Q f L =,所表示的厂商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为( D ) A 、开始于AP 的最大值,终止于TP 的最大值 B 、开始于AP 与MP 相交处,终止于MP 等于零 C 、是MP 递减的一个阶段 D 、以上都对 3、当L L MP AP >时,我们是处于( A ) A 、对于L 的Ⅰ阶段 B 、对K 的Ⅲ阶段 C 、对于L 的Ⅱ阶段 D 、以上都不是 4、一条等成本线描述了( ) A 、企业在不同产出价格下会生产的不同数量的产出 B 、投入要素价格变化时,同样的成本下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数量 C 、一定的支出水平下,企业能够买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 D 、企业能够用来生产一定数量产出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 5、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必然有: A. 总产量达到最大 B. 边际产量达到最高 C. 平均产量大于或等于边际产量 D.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6、当平均产量递减时,边际产量是( ) A 、递减 B 、为负 C 、为零 D 、以上三种可能都有 7、以下有关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即成本最小化原则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MPL /r L =MPK /r K B.MRTS LK =r L /r K C.K P MP ?=r K D.A和B均正确 8、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 ) 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超星尔雅《创新思维训练》章节答案.doc

XXXX尔雅创新思维训练章节答案 什么是创新思维 1 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 B、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C、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 D、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实用价值才算真正的创新 C 2 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 A、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B、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C、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D、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 D 3 人人都有创造力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有些人表现出来了而已()

√ 4 中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无需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才需要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 5 未来属于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 √ 6 创新思维只是少数尖端人才有需要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 × 心智模式与心智枷锁(上) 1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 A、打好知识基础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突破定势思维 D 2 阻碍我们创新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储备不足 B、心智模式 C、思维定势 D、心智枷锁 D 3 内行的创造力一定强于外行() × 4 心智模式既有利也有弊() √ 5 创造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的多寡() × 6 心智枷锁往往不容易被发现() √ 心智模式与心智枷锁(下) 1 关于了结需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了结需要越高的人越容易创新 B、了结需要是指:我们总希望尽快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不能忍受暂时的模糊和 混沌状况 C、了结需要是一种心智枷锁 D、了结需要让我们倾向于接受单方面信息 A 2 有人说“学校扼杀创造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A、强调统一化培养目标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压缩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 B、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与大纲让学生思维和眼界受限容易产生权威型心智模式 C、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D、以上都有 D 3 心智模式很容易发生改变() × 4 知识与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可能变成心智枷锁() √ 5 异想天开的人都是不靠谱的()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总的来看: (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 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 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 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 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 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 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 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 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

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强调,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找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方针和政策。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遗传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遗传专题训练 1.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②代表染色体 B. Ⅲ阶段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C. Ⅱ阶段细胞中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D. Ⅰ、Ⅳ阶段细胞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3.某植物的花色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酶M的活性显著高于酶N,当两种酶同时存在时,所有的底物都只能和酶M 结合.某纯合植株甲和白花植株杂交,产生的F1自交,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花:红花:白花=12:3: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纯合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MNN B.有色物质Ⅰ为蓝色,有色物质Ⅱ为红色 C.F2的蓝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6 D.F2的红花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5 4.紫花和白花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紫花植株中有4/9的个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 B.子代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16 C.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 D.亲代紫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紫花:白花=1:3 5.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1)甲图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乙图细胞名称是______ ____, 该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_ __。 (2)甲、乙、丙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 _____,基因的 分离定律发生在图_______中。 (3)形成丙图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 6.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 分别位于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 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该动物是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果蝇,图D为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 所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请画出来自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另一 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图像。 但如果在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基因 型为aaX B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7.图A.B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05712艺术设计基础(设计原理教程)第四章《设计思维》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基础》 教材版本:设计原理教程杨滟君任戬编著 练习题集: 第四章设计思维 简答题: 一、设计与相关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二、如何开放概念? 三、什么是意象思维? 四、什么是抽象思维? 五、意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设计与相关科学: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包含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多门学科。这些学科主要站在认识论、价值论、技术论三个角度对应人、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设计产生影响。 二、概念的开放:概念的开放源于概念的禁锢,万事万物都没有绝对大或小等二元对立的绝对观念。大小只是一种相互关系,并没有真正的大和小的存在,所谓的大和小只是人们自我禁锢的一种概念而已。这种概念禁锢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只要经过适当的心理锻炼,这种局面都会改变的,要进行概念的开放就必须打破概念禁锢。 (1)让事物回到他们的自然状态去重新认识与解读它,因为它们本是灵活多变的。 (2)它是什么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它与别的形态的组合方式。 (3)任何概念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才成立,每个概念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可能转化。 三、意象也是设计思维的主要方式,当思维者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部位,而把其它的无关紧要的部位舍弃时,就会见到一个表面上不清晰、不具体甚至模模糊糊的意象形态,这种模糊不代表着一个真实的事物,而是代表着一种“质”的东西,它不是事物的自然本体,而是心灵对某种事物的本质认识和解释之后的产物。例说到快乐,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手舞足蹈的人物形象,说到忧伤我们容易出现一个低头垂目的人物形象。用线表示,意象形态很可能是一条跳跃的的线形和一条弯曲并朝下的曲线。 四、它是站在思维的角度来表述的,是指面对一个纷杂的事件,从中抽取一个最能代表

第四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范文

第四章练习题 4.1 假设在模型i i i i u X X Y +++=33221βββ中,32X X 与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于是有人建议你进行如下回归: i i i i i i u X Y u X Y 23311221++=++=γγαα (1)是否存在3 322????βγβα==且?为什么? (2)吗?或两者的某个线性组合或会等于111 ???γαβ (3)是否有()()() ()33 22?var ?var ?var ?var γβαβ==且? 【练习题4.1参考解答】 (1) 存在2233????αβγβ==且 。 因为 ()()()()()()() 2233232 2 222323?i i i i i i i i i i i y x x y x x x x x x x β-= -∑∑∑∑∑∑∑ 当23X X 与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时,离差形式的 230i i x x =∑ 有 ()()()()22322 2222223??i i i i i i i i y x x y x x x x βα == =∑∑∑∑∑∑ 同理有: 33 ??γβ= (2)会的。 (3) 存在 ()()() ()2233????var var var var βαβγ==且 因为 ()()2 2 2 2223 ?var 1i x r σβ=- 当 230r = 时, ()()()22 2 222 22223 ??var var 1i i x x r σσβα ===-∑∑ 同理,有 ()()33 ??var var β γ= 4.2 克莱因与戈德伯格曾用1921-1950年(1942-1944年战争期间略去)美国国内消费Y 和工资收入X1、非工资—非农业收入X2、农业收入X3的时间序列资料,利用OLSE 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括号中的数据为相应参数估计量的标准误差):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第4章参考答案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一、填空题1.在三段论“凡金属能导电,木块不是金属,所以有些能导电的不是木块”中,小前提是(凡金属能导电)。 2.在“氧化铁不是有机物,因为氧化铁不含碳,而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中项是(含碳的)。 3.“有些工人是共青团员,而所有共青团员不是老年人,所以有些工人不是老年人”这一三段论属于(第一)格(EIO)式。 4.在第一格三段论中,大项是大前提的(谓)项,小项是结论的(主)项。 5.如果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则这个三段论属于第(三)格。 6 ?已知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O命题,则此三段论是第(二)格(AOO)式。 7 .已知一个有效第四格三段论的结论为E命题,则这个三段论是(AE日式。 8. 决定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或小前提的标准,是看此前提含有(大项)或者(小项)。 9 .“太平天国不是主张男尊女卑, 因此太平天国不是封建王朝” 这个三段论省略的前提是(封 建王朝是主张男尊女卑的)。注意,以“主张男尊女卑的王朝是封建王朝”为该三段论的大前提,推不出有效结论。 10. 一个有效的第三格三段论,其大前提如果为MIP,则其小前提为(MAS),结论为(SIP)。 二、单项选择题 1 .遵守三段论的格的特殊规则,是三段论有效的(B ) A. 充分条件 B.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 C.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 2. “有些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例如紧急避险就不是犯罪行为” 这个省略三段 论是(BD ) A. 第二格AOO式 B.第三格EAO式 C.第一格AOO式 D.第一格EAO式 解析:“有些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是O 命题,“紧急避险就不是犯罪行为”是E 命题。显然, “有些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是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所以该三段论的大小项分别为“犯罪行为”和“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可见, “紧急避险就不是犯罪行为”是大前提,因为它包含大项。因此, “紧急避险”是中项。 如果仅仅从形式上讲,那么小前提既可以是“所有紧急避险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也可以是“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都是紧急避险”。因此,第三格EAO式和 第一格EAO式都是有效的三段论的式,其中第一格EAO式是弱式。 但是, 按照题干中提供的语境, 可以看出, 这个省略三段论实际上是希望反驳“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这个观点而构造的,它应当是第三格,因为只有第三格具有这种功能。而且, “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都是紧急避险”也不符合人们的常识(这个不能作为不选D 的关键理由,只能作为辅助理由)。 3. “他不是科学家,哪能有什么发明的创造呢”,将这个三段论的省略部分填补出来,则可知其错误 是(D ) A.四词项错误 B.中项两次不周延 C.小项扩大 D.大项扩大

创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3

创新思维训练3 1.巧排队列 24个人排成6列,要求每5个人为—列,请问该怎么排列好呢? 2.升斗量水 一长方形的升斗,它的容积是1升。有人也称之为立升或公升。现在要求你只使用这个升斗,准确地量出0.5升的水。请问应该怎样办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3.违纪开车 在美国城市街道的交叉路口上,明文规定着,有步行者横过公路时,车辆就应停在人行道前等待。可是偏偏有个汽车司机,当交叉路口上还有很多人横过马路时,他却突然撞进人群中,全速向前跑。这时旁边的警察看了也无所谓,并没有责怪他。你说这是为什么? 4.变换方位 在桌子上并排放有3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字216。如果把这3张卡片的方位变换一下,则组成了另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恰好用43除尽。是什么数、怎样变换的? 5.月球飞鸟 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有一种鸟在地球上飞20公里要用1小时,如果把它放到月球上,飞20公里要多少时间? 6.诚实与说谎 A、B、C、D4个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把一户人家的玻璃打碎了。可是当房主人问他们是谁踢的球把玻璃打碎的,他们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打碎的。房主人问A,A说:“是C打的。”C则说“A说的不符合事实。”房主人又问B,B说:“不是我打的。”再问D,D说是“A 打的。”已经知道这4个孩子当中有1个很老实、不会说假话:其余3个都不老实,都说的是

假话。请你帮助分析一下这个说真话的孩子是谁,打碎玻璃的又是谁? 7.最后一个字母 英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是A。B的前面当然是A。那么最后一个字母是什么? 8.沉船 某人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他乘坐的船驶到海上后就慢慢地沉下去了,但是,船上所有的乘客都很镇静,既没有人去穿救生衣,也没有人跳海逃命,却眼睁睁地看着这条船全部沉没。 9.火车过隧道 两条火车轨道除了在隧道内的一段外都是平行铺设的。由于隧道的宽度不足以铺设双轨,因此,在隧道内只能铺设单轨。 一天下午,一列火车从某一方向驶入隧道,另一列火车从相反方向驶入隧道。两列火车都以最高的速度行驶,然而,它们并未相撞。这是为什么? 10.车祸 车祸发生后不久,第一批警察和救护车已赶到现场,发现翻覆的车子内外都是血迹斑斑,却没有见到死者和伤者,为什么? 11.吊在半空中的管理员 当夜总会的侍者上班的时候,他听到顶楼传来了呼叫声。他奔到顶楼,发现管理员腰部束了一根绳子被吊在顶梁上。 管理员对侍者说:“快点把我放下来,去叫警察,我们被抢劫了。”管理员把经过情形告诉了警察,昨夜停止营业以后,进来两个强盗把钱全抢去了。然后把我带到顶楼,用绳子将我吊在梁上。警察对此深信不疑,因为顶楼房里空无一人,他无法把自己吊在那么高的梁上,那里也没有垫脚之物。有一部梯子曾被这伙盗贼用过,但它却放在门外。 然而,没过几个星期,管理员因偷盗而被抓了起来。你能否说明一下,没有任何人的帮助,管理员是怎样把自己吊在半空中的?

第四章-桩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 习题4-1截面边长为400mm的钢筋混凝土实心方桩,打入10m深的淤泥和淤 泥质土后,支承在中风化的硬质岩石上。已知作用在桩顶的竖向压力为800kN, 桩身的弹性模量为3×104N/mm2。试估算该桩的沉降量。 〔解〕该桩属于端承桩,桩侧阻力可忽略不计,桩端为中风化的硬质岩石, 其变形亦可忽略不计。因此,桩身压缩量即为该桩的沉降量,即 习题4-2某场区从天然地面起往下的土层分布是:粉质粘土,厚度l1=3m,q =24kPa;粉土,厚度l2=6m,q s2a=20kPa;中密的中砂,q s3a=30kPa,q pa=2600kPa。 s1a 现采用截面边长为350mm×350mm的预制桩,承台底面在天然地面以下,桩端进 入中密中砂的深度为,试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解〕 ; 习题4-3某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第一层杂填土,厚度;第二层为 淤泥,软塑状态,厚度,q sa=6kPa;第三层为粉质粘土,厚度较大,q sa=40kPa;q =1800kPa。现需设计一框架内柱(截面为300mm×450mm)的预制桩基础。柱pa 底在地面处的荷载为:竖向力F k=1850kN,弯矩M k=135kN·m,水平力H k=75kN, 初选预制桩截面为350mm×350mm。试设计该桩基础。 〔解〕(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承台埋深,桩端进入粉质粘土层,则

结合当地经验,取R a=500kN。 (2)初选桩的根数和承台尺寸 ! 取桩距s=3b p=3×=,承台边长:+2×=。桩的布置和承台平面尺寸如图11-12所示。 暂取承台厚度h=,桩顶嵌入承台50mm,钢筋网直接放在桩顶上,承台底设C10混凝土垫层,则承台有效高度h0==。采用C20混凝土,HRB335级钢筋。 (3)桩顶竖向力计算及承载力验算 (4)计算桩顶竖向力设计值 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桩顶竖向

伴性遗传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

伴性遗传专题练习 1.【2013广东】(双选)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A.白眼雄果蝇占1/4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题型】遗传系谱图 1.(2013江苏卷,31)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Ⅱ-2的基因型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不是 1、3 常染色体隐性 (2)AaBb AABB 或 AaBB(AABB 或 AABb) 5 / 9 2.(2008广东)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2)Ⅱ一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Ⅱ一6的基因型为,Ⅲ一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3)假如Ⅲ一10和Ⅲ一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不患病的概率是。 (1)A D (2)1/2 aaX B Y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