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20世纪后半叶鱼类和贝类养殖发展迅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以后40年的发展已制订出新的计划。世界上鱼类品种约有24 000种,而现在养殖的或考虑养殖的水产品种仅有1000多种,在养殖品种方面仍有很大潜力。目前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一样都面临环境的挑战,在某些国家制订的水产养殖法规甚至比其他陆生动物更为严格。磷和氮(粗蛋白和氨基酸)是鱼类和贝类的必需营养素,但是这两种元素过量可导致水环境的恶化。N.P.K是植物的基本营养素,在养殖水体中施肥能促进藻类生长,并产生氧。如果供给营养过量将引起藻类繁殖。当食物或营养耗竭时,藻类死亡和分解,这是一个需氧的过程。当水体富营养化时,往往是那些产生氧的生物引起氧耗竭和鱼、贝死亡。水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中,净化处理比较困难。

一、鱼类、贝类对磷的需要量

盐水中磷的浓度较低,海洋鱼类明显需要补磷。研究人员给鱼贝饲喂提纯的饲料,并用无机磷酸盐(钠、钾或钙)补充大部分或全部磷,研究了磷的需要量,通常以可利用磷表示,根据已公布的资料,磷需要量的范围较窄,为饲粮的0.3~0.86%。

磷缺乏时增重缓慢,体内钙和P、血P、肝糖原、骨灰分、骨P和骨Ca降低,而体脂浓

度,

Ca:P保持在1:1的水平,超过2:1则认为是过量了。真鲷是个例外,其饲粮Ca:P约为1:2。

二、磷的利用率

磷的利用率因鱼的种类和磷的来源不同而异。一般说来愈是溶解性好的盐类利用率愈高,能向胃肠道分泌胃酸的鱼类能吸收更多的磷。无胃的鱼如鲤鱼吸收磷较少。20~25年前采用用于陆生脊椎动物的方法获得并公布了第一批磷利用率的数据。近年来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测定水产动物磷的消化率或利用率比较困难,因为它们在水中生活,饲料和粪便均暴露在水中,关键的营养物质在动物采食前,采样前或分析前可能丢失。利用率的测定需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通过动物消失的部分,如果不考虑进食前和排出后的损失,则不会得出准确的数值。

大多数鱼类采食饲料较快,损失较少,而贝类则采食缓慢,在采食前将饲料颗粒变小,因此在采食前水溶性营养物质损失很多,难以定量。目前唯一的方法是将饲料放于水中,轻轻搅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收集干物质,对欲测的营养物质进行分析。也可在水浸饲料一段时间以后,对水进行分析。用这种方法来矫正摄入营养物质的浓度。对粪便的处理可能更为困难。

从水中收集粪便可以测定粗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但通过剖检收集粪便,而不使粪便露于水中,则可较准确地测定磷的利用率。这种未测定内源性磷排出量得出结果是表观利用率。最近已测定出虹鳟鱼磷真利用率。

三、内源磷的收集

测定真利用率必须准确测定内源磷,内源磷是一个典型的下降函数。例如,为了测定内源磷的排出量,有人用低磷饲粮饲喂10天,在此期间收集样品,测定粪便中内源磷,在10天期间其排出量持续下降,而在此期间未出现磷缺乏的临床症状(血磷浓度)。因此测定真

利用率要求同时饲喂试验饲粮和无营养饲粮,并采集粪便进行测定。在设计的采集粪便时间之前或之后采集粪便,分析结果将出现误差。鱼像其他非反刍动物一样,通常在投喂试验饲粮后4~6天收集粪便进行测定。

目前,大多数磷利用率数值是单一饲料原料的,通常饲粮中仅含有一种磷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性饲料的磷利用率较低,而鱼粉的磷利用率较高。只含有一种磷源的饲粮利用率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但是它并不能代表多成分饲料磷的利用率,因为饲粮的磷利用率可能不是各饲料成分利用率的简单相加。我们尽管用同一群鱼在同一实验系统中测定了单一原料的磷利用率,但是还不能准确预测多成分饲料的磷利用率。

在水产动物饲粮中磷与其他矿物元素的互作尚未充分阐明,但似乎与一些阳离了互作,如果这种互作从胃肠道开始,则可能影响吸收率。植酸会增加鲶鱼和鳟鱼对锌的需要量,而且这种互作似乎在胃中发生,直接影响该阳离子的利用率。一般认为植酸磷不能被水产动物利用,鲤鱼例外,鲤鱼植酸利用率为8~38%,这可能是微生物降解的作用。与其矿物元素的互作尚待研究。

在某些鱼(鳟)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或预先用植酸酶处理饲料成分可以提高磷利用率。此外植酸酶还有利于其他矿物质的利用。植酸酶除了能释放植酸磷以外,还能使磷随粪便排出增加,因此在饲粮中添加植酸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 A卷闭卷适用专业:水产08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 一、填空 1. 必需脂肪酸的种类:亚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 烯酸 2. 概略分析六大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 维、无氮浸出物 3. 蛋白质分类:结构蛋白,功能蛋白,储存蛋白。 4. 脂溶性维生素的种类:V A、V D、V E、V K。 5. 动物中水的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6. 水生供能物质:蛋白质;猪的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 二、名词解释 1 消化:食物经过消化道,经物理、化学过程,将饲料颗粒变小,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能够被吸收,这整个过程叫做消化。 2 营养:营养是一个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摄食、消化、吸收和代谢。 3 限制性氨基酸:对象是饲料,根据饲料当中其含量与需要量之比,凡低于需要量的氨基酸我们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根据低地程度排名,分为第一、二、三限制氨基酸。 4 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能满足其需要量,如果不能从饲料中补充,会出现缺乏症,补充以后,缺乏症得以部分恢复,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三、解答题 1 水产动物维持能量为何少于陆生动物? (1)水生动物是变温动物,体内代谢用于维持体温的比例低 (2)水生动物基本不存在咀嚼活动 (3)水生动物氮排除产物70~80%是氨,不需要转换为尿素或尿酸而耗能 (4)水生动物肠道短,体积很小,因此微生物很少,消化道几乎不存在微生物发酵产热过程。 2 水产动物维生素需要量为什么比陆生动物大? (1)水生动物物质代谢强度高于路生动物。 (2)由于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动物性原料,动

水产动物营养学作业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作用有哪些?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14分)答: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生理活动及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当今世界上,糖类是绝大多数人群从膳食中获取的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糖类释放能量快,能及时满足机体需要。每克糖类在体内可产生4kcal 的能量。 糖类对蛋白质节约或保护作用是指食物中糖类供给充足时,可免于过多蛋白质作为机体的能量来源而消耗,从而有利于蛋白质发挥其特殊的生理作用,如构成和修补组织、调节功能等。 2、构成身体组织 糖类是细胞的构成成分之一,肝脏、肌肉中含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体粘液中含有糖蛋白质,脑神经中含有糖脂,细胞核中含有核糖,软骨、骨骼、角膜、玻璃体中均有糖蛋白参与构成。 3、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 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成分。糖类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神经系统惟一的能量来源,因此糖是神经系统赖以维持和保持正常活动的主要能源,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一定浓度的血糖作为保证。脑对低血糖反应十分敏感,轻者发生晕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量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饥饿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若血糖继续下降,低于45mg/100ml 时,可出现低血糖性休克。 4、保护肝脏、解毒及抗生酮作用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器官,进入机体的毒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降解失活。糖类的保护肝脏和解毒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当肝糖原贮备较为充足时,肝脏对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二是丰富的肝糖原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肝脏免受有害因素(如化学毒物和肝炎病毒等)的损害,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脂肪在体内的氧化主要靠葡萄糖来供能,即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体内脂肪的充分氧化。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身患疾病(如糖尿病)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时,机体所需能量主要由脂肪供给,但由于供给脂肪氧化的能量不充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未来15年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 与渔用饲料开发技术的发展战略研究 一、目的及意义 (一)发展水产养殖是解决国人食物和改善食物结构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谁来养中国》(Brown,1995)?这个问题虽然是一位美国人提出来的,但是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决不应该存在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必须自己养活自己。2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证明,我们不仅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而且改善了我们的食物结构,吃得更好、更健康了。从表1中我国肉、奶、蛋、水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量的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表1. 1978-1996中国人均肉蛋奶水产品消费量(kg/人)的变化 1978 1996 增加(倍) 肉8.9 49.5 5.56 蛋 2.4 16.3 6.79 奶 1.0 6.2 6.2 水产品 1.3 23.5 18.08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饲料工业产量从1978年的60万吨增加到1996年的5500万吨,饲料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饲料工业是养殖业基础,没有饲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养殖业的今天,也就没有我们今天食物结构的改善。 从表l还可以看出,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在18年间增加了18倍,增长速度最快。1997年水产品总量已增加到3601万吨,年人均消费达28.8公斤;并且水产品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业的巨大贡献。195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仅占水产品总量的8.3%,到1988年首次超过50%,1997年达56.3%(表2),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表2. 1951-1997中国水产总产量以及水产养殖的比重变化 1950 1960 1988 1997 总产量(万吨)91.2 301.8 1060.9 3601 水产养殖(万吨)7.6 62.1 532 2028 养殖占总产量比例(%)8.3 20.6 50.1 56.3 随着过渡的捕捞、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逐步枯竭,无疑,以后水产品产量的增加将主--要依靠水产养殖。如果维持目前的水产品消费量28.8kg/人/年不变,到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水产总量即要达到4609万吨。在海洋捕捞量维持目前水平的情况下,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要净增1008万吨。也就是说到2030年水产养殖产量2914万吨,要占水产总产的63%。 假若其中l/2的水产品是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生产的,约需要水产饲料2500-3000万吨。然而,我国目前的商品化水产配合饲料才300万吨左右。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的开发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基础,因此,在未来15年和“十五”期间,我国对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研究与开发有十分迫切的需要。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会随之减少。据专家估计,到2030年耕地面积只有目前的80%;而人口达到16亿时,按人均400公斤计,需要生产粮食6.4亿吨。考虑耕地的减少因素,届时的粮食生产能力要超过目前的40%左右。估计到2010年,我国的饲料产量会达1.17亿吨(赵永合,1998),相当于目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饲料产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从口粮为主到饲料量为主的趋势将越来越显著,给粮食生产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把有限的粮食更有效地转化为人民菜篮子中的肉、蛋、奶与水产品,改善人民生活,是摆在我们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养什么更合算呢?从不同动物的平均饲料转化率来看,鱼虾62.5%和肉鸡50%的饲料转化率无疑是最高的(表3)。研究已证明,优质水产饲料的转化率可达到更高的水平,且鱼虾为更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所以,我国在未来15年应优先发展水产动物和肉禽养殖。但是,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的研究水平与开发技术还远落后于畜禽的水平,因此,作为水产养殖大国,我国在未来15年和“十五”期间应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发技术的研究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表3. 不同养殖动物的平均饲料转化率(增重/饲料,%)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_中国海洋大学考研网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一)水产动物营养学 1、蛋白质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分解和合成代谢;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和氨基酸平衡理论;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凯氏定氮法的原理等。 2、糖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糖代谢;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等。 3、脂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脂肪消化吸收;脂肪酸分类、生理功能及代谢;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等。 4、能量营养 生物能量学和营养能量学的概念;表观可消化能和真可消化能;尿能和代谢能;鱼类能量收支方程;鱼类对能量的分配与利用等。 5、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和抗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6、矿物质营养 矿物质营养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7、营养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脂类和糖类间的相互转化;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维生素的关系;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矿物质的关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关系等。 8、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影响鱼、虾摄食和消化的因素、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对虾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等。 9、水产动物繁殖期的营养 亲体的营养(繁殖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和营养需要)和幼苗的营养(幼苗的生理独特性、营养需要、人工配合微颗粒饲料的特性)等。 10、营养免疫学 营养素和非营养型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等。 (二)水产动物饲料学 1、水产配合饲料与畜禽配合饲料的异同

原料粉碎粒度;水稳定性;饲料形状;营养成分等。 2、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原料 水产饲料原料分类;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新型饲料源的开发等。 3、水产动物配合饲料添加剂 水产饲料添加剂分类(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药物添加剂和改善饲料质量添加剂)。 4、水产动物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水产配合饲料的分类及优点;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及方法;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与设备等。 5、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评价(感官指标、显微镜检查、粒状饲料外形检查、颗粒饲料物理性质检查、黏团性饲料黏弹性测定、营养学指标、卫生学指标)、水产配合饲料的贮藏与保管等。 (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验方法 1、消化生理研究方法 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研究;食性和消化特性研究;消化产物吸收与运输的研究等。 2、饲养试验研究方法 可控环境的营养研究(目的意义、设备、试验动物选择与分组、试验饲料、试验管理、结果处理与计算);实际生产环境的营养研究(生产环境的要求与设施、试验管理)等。 3、能量学研究方法 总能测定;可消化能测定;可代谢能测定;摄食热增耗测定;标准代谢测定等。 4、营养免疫学研究方法 鱼类免疫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比容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溶菌酶、补体系统及替代途径补体活力);甲壳动物免疫学指标(总淋巴细胞密度和分化血淋巴细胞密度、酚氧化酶活力、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 5、分子营养学研究方法 差异显示PCR(DD-PCR)、抑制性消减杂交(SSH)、DNA芯片、荧光定量PCR等。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思考题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水产发展和研究概况 1、营养和营养物质的概念。 2、简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简述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 4、简述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水产动物营养消化生理 1、简述水产动物消化道组成及结构特点。 2、论述影响水生动物消化道酶活力的因素。 3、论述水生动物消化特点。 第三章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基本组成 1、试比较水产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化学组成特点。 2、什么叫概略养分分析法?概略养分分析饲料和动植物体化学组成包括哪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 3、试比较概略养分分析法粗纤维分析方案和Van Soest 粗纤维分析方案。 第四章水产动物代谢原理 1、论述影响水产动物代谢的因素。 2、状态系数和特异性生长率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3、论述影响水产动物生长的因素。 第五章鱼类蛋白质营养 1、简述蛋白质的组成、营养生理作用及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特点。 2、论述影响水产动物蛋白质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3、论述确定水产动物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方法及影响水产动物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 4、概念:氮平衡、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 5、水产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有哪些?简述动物营养研究中确定必需

氨基酸的常用方法及目前水产动物上必需氨基酸的确定方法。 6、简述研究氨基酸需要量的方法。 7、简述合成氨基酸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效果、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及提高利用效果的措施。 8、论述影响水产动物氨基酸消化率的因素。 9、简述水产动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第六章水产动物脂肪的营养 1、简述脂肪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作用及消化、吸收和代谢特点。 2、论述影响水产动物脂肪消化的主要因素。 3、什么叫必需脂肪酸?水产动物必需脂肪酸种类有哪些?必需脂肪酸缺乏对水产动物有什么影响? 4、什么叫氧化脂肪?简述氧化脂肪的毒害作用、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及防止脂肪氧化的措施。 第七章水产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简述水产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来源及营养生理作用。 2、论述水产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特点及影响其消化率的因素。 3、论述粗纤维对水产动物的作用。 4、简述影响水产动物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添加水平的因素。第八章水产动物能量的需要 1、什么叫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增热?简述能量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流向。 2、论述水产动物维持能量需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论述水产动物能量总需要及其影响因素。 4、简述水产动物对不同营养物质和饲料原料的消化能和代谢能特点。 5、简述水产动物能量沉积特点。 第九章水产动物维生素的营养 1、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概念。 2、比较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 3、论述影响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 4、简述VA、VE、VC对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缺乏症。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1.水产动物营养:动物将外界物质经摄食﹑消化﹑吸收利用,转化为自身机体组织的过程,称为营养。 2.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⑴对能量的需求量低;⑵对人工饲料的需求相对较少;⑶对饲料的消化能 力低;⑷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需要的氨基酸种类多;⑸对脂肪的消化率高;⑹对糖类的消化率低; ⑺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少;⑻对饲料中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多;⑼对营养素的需求受环境的影响 大;⑽摄食情况不易观察。 3.水:水是水产动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饲料中的水分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含于机体细胞间、与 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易挥发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 ;另一种是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 ....... 。 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为结合水 ... 4.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蛋白质的分类:①按形状溶解度分类可分为纤维状蛋白质,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②按结构可分为简 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质;③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 6.蛋白质的营养功能:⑴供给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生长⑵供给机体组织蛋白质更新、修补以及维持体蛋 白现状⑶可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及转化为糖类、脂肪⑷机体内一些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的组成成分。 7.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根据来源可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 ⑴必需氨基酸:只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 酸。鱼类的必需氨基酸有十种: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⑵非必需氨基酸:指动物体自身能够合成,而不需要从饲料中获得的氨基酸。鱼类自身能够合成八种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8.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①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②添加相应的必需氨基酸;③供给充足的非 氮能量物质;④加热处理;⑤抗氧化剂处理。 9.确定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方法:①蛋白质浓度梯度法;②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 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③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过一定时间达到鱼体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10.糖: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类按结构分类可分为①单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② 低聚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③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11.糖类的营养功能:①构成体组织成分;②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③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④为非 必需氨基酸的合成提供碳架;⑤节约饲料蛋白质;⑥其他作用。 12.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特点:①水产动物对不同糖类的利用不同;②水产动物对糖的利用能力有限, 且不同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不同;③水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 13.脂肪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①真脂肪:即中性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②类脂肪: 类脂肪是指含磷或含糖或其他含氮物的脂肪。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及蜡等。 14.脂类的性质:①脂类一般不溶于水;②脂肪的熔点与其结构密切相关;③皂化作用;④加氢作用;⑤ 加碘作用;⑥氧化酸败作用。 15.预防脂类氧化酸败的措施①饲料中应用过氧化值低的新鲜油类;②提油后存储;③添加抗氧化剂;④ 合理储存饲料;⑤应用抗氧化油脂;⑥充N2储存。 16.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四种,即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17.维生素D: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是类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类关系钙、磷代谢的活性物质。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成骨作用,是保持钙、磷和鱼体内平衡必不可少的物质。 18.维生素E: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相类似的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维生 素E的生理作用:①抑制脂类过氧化物的生成;②可以防止红细胞破裂溶血,延长红细胞寿命;③保护巯基不被氧化以保持某些酶的活性;④调节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名词解释: 1、营养: 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饲料中营养素的过程。 2、营养素: 营养素是指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以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动物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六类。 3、蛋白质: 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的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氮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4、氮的平衡: 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中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 5、必需氨基酸: 体内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的或者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6、半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能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合成,如果饲料中能够直接提供两种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就不必耗用苯丙氨酸和蛋氨酸来合成这两种非必需氨基酸,具有节省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功用,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7、氨基酸平衡: 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比例等于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8、限制性氨基酸: 指在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鱼虾的需要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足的某种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互补: 也叫氨基酸互补作用。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令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偿,使其比例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成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0、蛋白质效率: 用含有试验蛋白质的饲料饲喂动物一段时间,从体重增加量和蛋白质的摄取量,求得结果为蛋白质效率。不同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不同,利用率越高,用于合成鱼虾体蛋白质的部分越多。 11、糖类: 多羟基醛或者多羟基酮以及水解以后能够产生多羟基醛或者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12、ɑ-糊化: 利用高温或者其他手段使淀粉结构破坏的过程称为ɑ-糊化,糊化的作用可以提高生淀粉的利用率和颗粒料的粘结性。 13、糖原: 又称动物淀粉,是唯一的动物来源的糖类,分布在动物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是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20世纪后半叶鱼类和贝类养殖发展迅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以后40年的发展已制订出新的计划。世界上鱼类品种约有24 000种,而现在养殖的或考虑养殖的水产品种仅有1000多种,在养殖品种方面仍有很大潜力。目前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一样都面临环境的挑战,在某些国家制订的水产养殖法规甚至比其他陆生动物更为严格。磷和氮(粗蛋白和氨基酸)是鱼类和贝类的必需营养素,但是这两种元素过量可导致水环境的恶化。N.P.K是植物的基本营养素,在养殖水体中施肥能促进藻类生长,并产生氧。如果供给营养过量将引起藻类繁殖。当食物或营养耗竭时,藻类死亡和分解,这是一个需氧的过程。当水体富营养化时,往往是那些产生氧的生物引起氧耗竭和鱼、贝死亡。水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中,净化处理比较困难。 一、鱼类、贝类对磷的需要量 盐水中磷的浓度较低,海洋鱼类明显需要补磷。研究人员给鱼贝饲喂提纯的饲料,并用无机磷酸盐(钠、钾或钙)补充大部分或全部磷,研究了磷的需要量,通常以可利用磷表示,根据已公布的资料,磷需要量的范围较窄,为饲粮的0.3~0.86%。 磷缺乏时增重缓慢,体内钙和P、血P、肝糖原、骨灰分、骨P和骨Ca降低,而体脂浓 度, Ca:P保持在1:1的水平,超过2:1则认为是过量了。真鲷是个例外,其饲粮Ca:P约为1:2。 二、磷的利用率 磷的利用率因鱼的种类和磷的来源不同而异。一般说来愈是溶解性好的盐类利用率愈高,能向胃肠道分泌胃酸的鱼类能吸收更多的磷。无胃的鱼如鲤鱼吸收磷较少。20~25年前采用用于陆生脊椎动物的方法获得并公布了第一批磷利用率的数据。近年来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测定水产动物磷的消化率或利用率比较困难,因为它们在水中生活,饲料和粪便均暴露在水中,关键的营养物质在动物采食前,采样前或分析前可能丢失。利用率的测定需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通过动物消失的部分,如果不考虑进食前和排出后的损失,则不会得出准确的数值。 大多数鱼类采食饲料较快,损失较少,而贝类则采食缓慢,在采食前将饲料颗粒变小,因此在采食前水溶性营养物质损失很多,难以定量。目前唯一的方法是将饲料放于水中,轻轻搅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收集干物质,对欲测的营养物质进行分析。也可在水浸饲料一段时间以后,对水进行分析。用这种方法来矫正摄入营养物质的浓度。对粪便的处理可能更为困难。 从水中收集粪便可以测定粗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但通过剖检收集粪便,而不使粪便露于水中,则可较准确地测定磷的利用率。这种未测定内源性磷排出量得出结果是表观利用率。最近已测定出虹鳟鱼磷真利用率。 三、内源磷的收集 测定真利用率必须准确测定内源磷,内源磷是一个典型的下降函数。例如,为了测定内源磷的排出量,有人用低磷饲粮饲喂10天,在此期间收集样品,测定粪便中内源磷,在10天期间其排出量持续下降,而在此期间未出现磷缺乏的临床症状(血磷浓度)。因此测定真

动物营养_试题及答案

《动物营养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5分,每空1分) 1.在饲料能量营养价值体系中,鸡的营养需要多采用( C )体系表示。 A.总能 B.消化能 C.代谢能 D.净能 2.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胱氨酸和(D)。 A.赖氨酸 B.硫胺素 C.色氨酸 D.半胱氨酸。 3.自然界中维生素K的主要拮抗物为( B )。 A.硫胺素 B.双香豆素 C.凝集素 D.棉酚 4.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能的差值称为(A)。 A.消化能 B.代谢能 C.气体能 D.生产净能 5.当反刍动物饲粮中粗饲料比例比较高时,瘤胃液中哪一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相对较高(A)。 A.乙酸 B.丙酸 C.丁酸 D.戊酸 6.必需矿物元素按动物体内含量和需要两不同分成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两大类,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C)的元素。 A.1% B.0.1% C.0.01% D.0.001% 7.哪种氨基酸易与赖氨酸发生拮抗(B)。 A.胱氨酸 B.精氨酸 C.蛋氨酸 D.苏氨酸 8.寡糖是由( D )个糖单位通过糖苷键组成的一类糖。De A.10个以上 B.2个以上 C.50个以下 D.2-10个 9.下列哪种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B )? A.油酸 B.亚麻酸 C.EPA D.DHA 10.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猪饲料时,(B)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蛋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苏氨酸 11.鸡体内缺硒的主要表现为( D )。 A.贫血 B.佝偻病 C.夜盲症 D.渗出性素质 12.动物体内通过一碳单位的转移而参与嘌呤、嘧啶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哪一种维生素在一碳单位的转移过程中必不可少( A )。 A.叶酸 B.泛酸 C.生物素 D.胆碱 13.哪种营养素缺乏后容易导致坏血病?D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14.瘤胃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和( D )。 A.乳酸杆菌 B.双歧杆菌 C.芽孢杆菌 D.纤毛虫 15.在饲料能量营养价值体系中,世界各国的猪营养需要多采用( B )体系表示。 A.总能 B.消化能 C.代谢能 D.净能 二、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维生素A有三种衍生物(视黄醛视黄酸视黄醇) 2.(双香豆素)是自然界中维生素K的主要拮抗物。 3.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4.按照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酸-碱处理法测定粗纤维,造成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含量的原因是:相当数量的(半纤维素)溶解于酸溶液中,相当数量的(木质素)溶解于碱溶液中。

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研究现状

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研究现状 魏杰,赵冲,王庆志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16023) E-mail:weijie318@https://www.doczj.com/doc/277978451.html, 摘要:本文综述了水产动物的生物能量学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生物能量学模型、影响因子;并对生物能量学的测定方法及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生物能量学模型 1 引言 水产动物能量学是生理生态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其中心问题是研究水产动物能量收支各组分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环境因子对这些关系的影响。生物能量学的基础理论是能量守恒定律,即水产动物从外界获得的摄食能一部分转化为生长能储存在自身的新组织中,一部分用于自身活动代谢中,另外一部分则通过粪便、排泄产物及其他形式散失到外界环境中。当处于饥饿状态时,摄食能为零,水产动物则通过分解自身身体组成物质(脂肪、糖原和蛋白质)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目前,国内外对水产动物生长能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生物能量学模型;二,水产动物能量收支的影响因子。包括环境因子,如温度(张继红等,2002;Liu et al.,1998;董双林等1998;W ANG YONG等,2001)[1,2,3,4]、遗传因子(崔宗斌等,1995;Fu et al.1998;Zou et al.,2001)[5,6,7]、补偿生长的影响(Jobling and Johansen,1999;WONG et al.,2001)[8,9]、营养因子(线薇薇等,2001;朱晓鸣等,2000)[10,11]的等。本文就以上问题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2 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研究现状 2.1 生物能量学模型 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模型最早是由美国Wiscongsin大学Kitchell et al.提出的(1974;1977)[12,13],它是根据生物能量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用于预测水产动物生长与摄食的模型最早使用于鱼类。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基本方程是G=C-F-U-Rs-Ra-SDA(G指储存于水产动物体内的能量即生长能;C指水产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即摄食能;F指其通过粪能形式排出体外的能量即粪能;U指其以尿或者其他氮排泄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能量即尿能或排泄能;Rs 指其在饥饿或静止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即标准代谢;Ra指其与活动有关的能量消耗即活动代谢;SDA指与食物在体内转换、利用有关的能量消耗即特殊动力作用,其中SDA与Rs很难区分,常合计为摄食代谢Rf)。 在北美,对生物能量学模型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生物能量学研究也较多,唐启升等对7种海洋鱼类的生物能量学模式进行了研究[14],崔奕波等建立了13种淡水鱼类的平均能量收支模式:100A=60R+40G,其中A为同化能(A=C-F-U),相应的7种海洋鱼类的平均能量收支式为100A=71.5R+28.5G[15]。另外,其他水产动物的生物能量学研究也较多。以下是几种淡、海水鱼类及其他水产动物的生物能量学模式[16]:鲐S.japonicus 100C=0.8F+9.2U+68.4R+21.6G 真鲷P.major100C=2.7F+8.0U+63.2R+26.0G 黑鲷A.schlegeli100C=2.8F+8.9U+73.5R+14.8G 红鳍东方鲀T.rubripes100C=9.7 F +6.8 U +60.4 R +23.2G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100) (b/B 100) …… (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试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 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 / 增重量×100% 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l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A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第2学期考 试试卷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A 一、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海产动物最容易引起缺乏的矿物质是() A.镁 B.钾 C.钠 D.磷 2.下列微量矿物添加剂中属于剧毒物质的是() A.碘化钾 B.硫酸亚铁 C.氯化钴 D.亚硒酸钠 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 ) A. 氨基酸分较高的氨基酸 B. 氨基酸分较低的氨基酸 C. 氨基酸分较高的必需氨基酸 D. 氨基酸分较低的必需氨基酸 4.下列原料中,既能作为能量源,还可起到粘合剂作用的是( ) A.油脂 B.糙米 C.小麦 D.米糠 5.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添加剂载体的是() A. 磷酸二氢钙 B. 苜蓿草粉 C. 脱脂米糠、麸皮 D. 经过浸提油后的 大豆粕 6.下列氨基酸中与Arg存在拮抗作用的是() A. Phe B. Tyr C. Val D. Lys 7.水产饲料中常用的着色剂主要是() A.虾青素 B.甜菜红 C.叶绿素 D.柠檬黄 8.下列原料中具有“三高(高赖氨酸、高亚油酸、高淀粉)”特点, 有“饲料之王”之称的是( ) A. 高粱 B. 玉米 C. 鱼粉 D. 蚕蛹 9.具有抗出血功能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10 下列矿物元素中属于微量矿物元素的是() A.镁 B.钠 C.锌 D.钾 11.下列动物蛋白产品中蛋白含量最高的是() A.鱼粉 B.羽毛粉 C.肉粉 D.蚕蛹粉 12.肉食性鱼类对营养素的需求规律是() A. 高蛋白、高脂肪、低矿物质 B. 高脂肪、高维生素、高糖 C. 高蛋白、高脂肪、高糖 D. 高蛋白、高脂肪、低糖 13.下列添加剂中属于营养性添加剂的是() A. 大蒜素 B. 核黄素 C. 虾青素 D. 黄霉素 14.鱼类缺乏维生素K会出现的主要症状是() A. 脂肪肝 B. 眼球突出 C. 甲状腺肿大 D. 凝血时间延长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4、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指饲料通过中性洗涤剂浸泡后所提出的纤维。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 7、非必需氨基酸: 8、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EAA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EAA之间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中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10、氨基酸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这就称为氨基酸拮抗作用。 11、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2、氨基酸平衡:若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3、理想蛋白: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4、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且能被降解的蛋白质。 、 15、瘤胃未降解蛋白: 16、非淀粉多糖(NSP):指饲料中除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 1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18、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9、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0、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 21、真代谢能: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 = 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

水生动物调研报告

水生动物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章水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水生动物的定义、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水螅、涡虫、教学用环节动物及浮游动物的简 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水生动物毒理性研究 (6) 1.4水生动物营养学、生殖生理和发育生物研究.. 7 第二章相应书籍及设计规范等目录信息 (8) 第三章相关性专题网站 (8)

一、水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1.1水生动物的定义、分类 →水生动物的定义 水生动物(aquatic animal),中生活的动物。大多数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但是也包括像鲸鱼和水生昆虫之类类由陆生动物转化成的二级水生生物,后者有的并不靠水中的溶解氧来呼吸。按照栖息场所可分为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两种。在脊椎动物中,由于体液的渗透压一般介于海水和淡水之间,故在体液渗透压调节机制方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之间具有相反的情况。 →水生动物的分类 水生动物可分为为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轮虫动物门。 1.2水螅、涡虫、教学用环节动物及浮游动物的简介→水螅 腔肠动物门水螅纲ydrozoa)螅形目(Hydroida)动物。生活环包括3期:1.自由游泳的浮浪幼体,约1公厘(0.04吋)长;2.附著生活的水螅期,由浮浪幼体固著後发育成,通常成群体;3.水母体水螅体释出。例如广布世界的薮枝螅水母属(Obelia)在进化过程中,许多螅形类的水母期保留在水螅体群体上。群体一般高5~500公厘,有分枝,上生有水螅体。水螅体管状,由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组成,顶端有口,周围有一圈触手。水螅体的基端和与群体等长的一根有生命的总管(共肉相连,个体间可通过共肉交换食物。共肉外面有一粗糙的几丁质鞘(围鞘)保护。群体随著水螅体数目的增多而生长,但也进行有性生殖。群体周期性也产生生殖体茎),生殖体释出浮浪幼体或水母体(随种类而异)。有些种类的水螅体能缩入水螅鞘内,水螅鞘是围鞘的扩展部分,但有的无水螅鞘。多数种类生活在海中,但有的在淡水中。水螅属(Hydra),单独生活。螅形目约有2,000种。

水生动物营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概念: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及其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 营养:营养是指动物摄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代谢转化为自身机体组织的过程 营养物质:指能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主要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六大类物质) 饲料:凡能直接或间接加工后被动物摄食、消化、吸收利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无毒的物质 水产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竞争更加激烈、环境污染、疾病问题、饲料原料的紧缺、养殖环境的恶化、科学人才滞后和人才紧缺 水产动物营养需求特点:1、对能量的需求低;对糖的需求量低,利用能力差;(鱼、虾)对脂肪的需求量和利用率较高2、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但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能力较低3、鱼、虾对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及烟酰胺等需求量大,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低4、鱼、虾一般对饲料中的矿物质要求低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内容:1、水产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情况2、各种营养素对水产动物营养作用3、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病因和防治措施4、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时对各种营养素的最适需求量等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目的:1、学术目的:通过机体的生长和体内的化学变化来认识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机能、营养生化变化和营养需要,阐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影响2、应用目的:研制高效、低成本的配合饲料,为提高养殖生产水平服务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现状: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的少;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深度不够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向:扩大研究对象;加强定量研究;加强对幼体营养需求的研究 水产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水 水产动物的营养特点:1、对能量的利用率高2、对人工饲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少3、对饲料的消化率低 4、对蛋白质需求量高,要求必需氨基酸种类多 5、对脂肪的消化率高 6、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 低7、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少8、对饲料中维生素的需求量大9、摄食情况不易观察10、对营养素的需求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供给生长、更新、修补组织的材料2、参与机体免疫3、作为部分能量来源4、参与构成酶、激素和部分维生素5、参与遗传信息的控制6、参与体液调节及血凝7、具有运输功能。 蛋白质(氮)代谢平衡:B = I -( F + U )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 U:尿中排出的氮量1、氮的总平衡,即B=0,I=F+U。2、氮正平衡,即B>0 。3、氮负平衡,即B<0 。 鱼、虾类对蛋白质的需要包含两个意义:1、维持蛋白动态平衡所必需的蛋白质量,即维持体内蛋白质所需要的蛋白质量2、能使鱼、虾类最大生长,或能使体内蛋白质积蓄达最大量所需的最低蛋白质量。 糖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后能够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糖类的种类:按结构分单糖、低聚糖、多糖;按糖类的生理功用,可分为可消化糖类(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糖类的生理功用:(可消化糖类)1、是鱼、虾类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2、可为鱼、虾类提供能量;3、是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4、可为鱼、虾类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碳架5、可改善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粗纤维)6、促进消化7、保障健康8、提高饲料效率 脂类的生理功能:1、脂类是鱼、虾类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2、可为鱼、虾类提供能量3、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输4、提供鱼类生长的必需脂肪酸5、可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原料6、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脂类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脂类的吸收部位在回肠前部盲囊,吸收的脂类主要包括脂肪酸、甘油二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