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安徽省太和一中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2018届安徽省太和一中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2018届安徽省太和一中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2018届安徽省太和一中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太和一中2018高三年级押题最后一卷(保密)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四库提要》评价《资治通鉴》用了八个字:“网罗宏富,体大思精。”史书的价值有二,一是作为史料,一是作为史著。作为历史材料,《资治通鉴》的隋唐五代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源、史料价值。作为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具有不可替代的阅读、鉴赏价值。

宋元学者胡三省曾为《通鉴》作注,他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后。”康熙、乾隆都曾“御批资治通鉴”。曾国藩曾回答年轻人该读些什么书时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能窃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

1954年,毛泽东在与历史学家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章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读这部书,可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两年后,在周恩来、习仲勋的亲自过问与安排下,顾颉刚等十二名著名学者点校的《资治通鉴》标点本正式出版,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整理校点的史学名著。

为什么历代政要学人都异口同声肯定和重视《资治通鉴》呢?这要从该书主编司马光的编写宗旨讲起。司马光给宋神宗的奏折中说:他计划编纂的这部书“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显然,司马光的初衷是为日理万机的领导人量身打造一部便于阅览的简明扼要的编年体通史。宋神宗为该书作序,称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曰《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最突出的有两点,第一,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第二,反复强调治国之道关键在于用人的道理,提出了一系列如何选拔人才、用好人才的思想。

先从第一个方面说。司马光强调人君尤其要对家国兴亡负主要历史责任。人君如何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呢?司马光认为关键是要修心。所谓修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曰仁,二曰明,三曰武”。人君“三者兼备则国治强。阙一焉则衰;阙二焉则危;三者无一焉则亡”。

那么,治国之要又是什么呢?司马光特别强调用人得失对国家和社会治理上的重要性。他说:“何谓人君之道?曰,用人是也。”

用人首先要知人,司马光把选拔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他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圣贤选拔人才也很困难。比如,如果根据毁誉名声来选拔人才,就会出现竞相博取声名而善恶混淆的状况;如果根据考核档案上的政绩来选拔干部,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说到底,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领导者“至公至明而已矣”。领导者只要出以公心,明察是非优劣,不以亲疏贵贱或个人喜怒好恶改变自己的判断,就一定能选拔到合适的人才。“欲知治经之士,则视其记览博洽,讲论精通,斯为善治经矣;欲知治狱之士,则视其曲尽情伪,无所冤抑,斯为善治狱矣;欲知治财之士,则视其仓库盈产,百姓富给,斯为善治财矣;欲知治兵之士,则视其战胜攻取,敌人畏服,斯为善治兵矣。至于百官,莫不皆然。”(卷七十三)可见,司马光的人才选拔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也是很有启发的。(节选《新华文摘2018第3期》作者张国刚)

1、下列关于原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历史材料,就其史源、史料方面,在中国史学中,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B.《资治通鉴》作为“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的史料,由此受到历代政要的肯定和重视。

C.《资治通鉴》是一部除了“六经”之外,将“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可继续修正的先哲经世之书。

D.《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得到了当朝皇上的肯定,为之作序并赐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引证和例证,全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B、本文主要围绕开篇中所提出的《资治通鉴》的两方面的价值展开论证的。

C、第三段列举老一辈革命家、学者对《资治通鉴》的重视,借此说明其史学价值。

D、最后一段在阐述知人之道的基础上,总结全文,提出《资治通鉴》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欲“善治经”“善治狱”“善治财”“善治兵”,须在各自经营的领域中,尽职尽责才可称为“善”。

B、司马光认为,人君在治国时,缺仁则衰,缺明则危,缺武则亡,而仁明武这又是人君修心的主要内容。

C、胡三省、曾国藩二人都是从阅读对象的不同,来谈论《资治通鉴》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及作用。

D、《资治通鉴》这部史料价值很大的著作,对今天的领导人治国、人才的选用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地图

余光中

①书桌右手的第三个抽屉里,整整齐齐叠着好几十张地图,有的还很新,有的已经破损,或者字迹模糊,或者在折缝处已经磨开了口。新的,他当然喜欢,可是最痛惜的,还是那些旧的,破的,用原子笔画满了记号的。只有它们才了解,他闯过哪些城,穿过哪些镇,在异国的大平原上咽过多少州多少郡的空寂。只有它们的折缝里犹保存他长途奔驰的心境。

②有一段日子,那些地图就像他的太太一样,无论远行去何处,事先他都要和它们商量。譬如说,从芝加哥回盖提斯堡,究竟该走坦坦的隧道,还是走二级三级的公路?凭着那些地图,他闯过费城、华盛顿;切过蒙特利奥、旧金山。回台湾后,这种倜傥的江湖行,这种意气自豪的浪游热,一下子就冷下来了。一年多,他守住这个已经够小的岛上一方小小的盆地兜圈子。往往,一连半个月,他活动的空间,不出一条怎么说也说不上美丽的和平东路。

③他将自己的生命划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旧大陆是他的母亲,岛屿是他的妻,新大陆是他的情人。和情人约会是缠绵而醉人的,但是那件事注定了不会长久。在新大陆的逍遥游中,他感到对妻子的责任,对母亲深远的怀念,渐行渐重也渐深。去新大陆的行囊里,他没有像萧邦那样带一把泥土。毕竟,那泥土属于那岛屿,不属于那片古老的大陆。他带去的是一幅旧大陆的地图,中学时代,抗战期间,他用来读本国地理的一张破地图。就是那张破地图,曾经伴他自重庆回到南京,自南京而上海而厦门而香港而终于到那个岛屿。他常常展视那张残缺的地图,像凝视亡母的旧照片。那些记忆深长的地名,长安啊,洛阳啊,赤壁啊。往往,他的眸光逡巡在巴蜀,在嘉陵江上。在那里,他从一个童军变成一个高二的学生。

④远从初中时代起,他就喜欢画地图了。从一张眉目姣好的地图他获得的满足,不但是理性的,也是感情的。蛛网一样的铁路,麦穗一样的山峦,雉堞隐隐的长城啊,叶脉历历的水系。当他的目光循江河而下,徘徊于柔美而曲折的海岸线时,复在罗列得缤缤纷纷或迤迤逦逦的群岛之间跳越为戏的时候,他更感到鸥族飞翔的快意。围在千山之外仍是千山的四川,秋日的半下午,他常常坐一方白净的冷石,俯临在一张有海的地图上面,作一种抽象的自由航行。这样鸥巡着水的世界,这样云游着鹰瞰着一巴掌大小的大地,他产生一种神临一切的幻觉。

⑤在山岳如狱的四川,他的眼神如蝶,翩翩于滨海的江南。有一天能回去就好了,他想。后来太阳旗在中国降下,他发现自己怎么已经在船上,船在白帝城下在三峡,三峡在李白的韵里。他发现自己回到了江南。他并未因此更加快乐,相反地,他开始怀念起四川,怀念起那些曾经用川语摆龙门阵甚至吵架的故人了。太阳旗倒下,五星旗升起。他发现自己到了这个岛上,他断断没有想到,自己竟会在这多地震的岛上连续抵挡十几季的台风和梅雨。现在,看地图的时候,他的目光总是在江南逡巡,燕子矶,雨花台,漕桥,几个单纯的地名便唤醒一整个繁复的世界。

⑥你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已经不在中国,从新大陆寄回来的家信中,他这样写过。在中国,你仅是七万万分之一的中国。天灾,你可以怨中国的天;人祸,你可以骂中国的人;军阀、汉奸、政客、贪官污吏,你可以一个挨一个的骂下去。当你不在中国,你便成为全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来,所有的国耻全部贴在你脸上。于

是你不能再推诿,不能不站出来。站出来,而且说:中国啊,中国,你全身的痛楚就是我的痛楚,你满脸的耻辱就是我的耻辱!第一次去新大陆,他怀念的是这个岛屿,那时他还年轻。再去时,他的怀念渐渐从岛屿转移到大陆,那古老的大陆所有母亲的母亲,所有父亲的父亲,所有祖先的大摇篮。中国所有的善和中国所有的恶,所有的美丽和所有的丑陋,全在那片土地上和土地下面。上面,是中国的稻和麦,下面,是黄花岗的白骨是岳武穆的白骨是秦桧的白骨或者竟然是黑骨。无论你愿不愿意,将来你也将加入这些。

⑦走进地图,便不再是地图,而是山岳与河流,原野与城市。走出那河山,便仅仅留下了一张地图。当你不在那片土地,当你不再步履于其上,俯仰于其间,你只能面对一张象征性的地图,正如不能面对一张亲爱的脸时,就只能面对一帧照片了。临图神游是一种超越,或是一种变相的逃避,灵魂的一种土遁之术?也许那真是一个不可宽宥的弱点吧?

⑧于是他将新大陆和旧大陆的地图重新放回右手的抽屉。太阳一落,岛上的冬暮还是会很冷很冷的。他搓搓双手,将自己的一切,躯体和灵魂和一切的回忆与希望,完全投入刚才搁下的稿中。于是那六百字的稿纸延伸开来,吞没了一切,吞没了大陆与岛屿,而与历史等长,茫茫的空间等阔。

1967年12月21日于台湾(原文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地图为线索,串联起作者在异国、台湾、大陆生活的足迹,神气贯注,想象丰富,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章感情深沉细腻又激昂慷慨,内容朴实无华、丰富博大、中外兼容、古今贯通,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字造诣。

C.文章笔法灵活,开篇用第三人称叙写,后面改用第二人称。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强化了抒情效果。

D.文章有诗的节奏,戏剧式的对话,绘画式的勾勒甚至虚构某种人物化身的小说手法,形成了一种多元的美感。

5.“地图”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简要概括(5分)

6.余光中散文的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金砖4国受访者对中国文化具体产品类别的选择偏好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材料二:

舆论场有很强的惯性,外界多年积累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大可能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国际上对中国仍存在诸多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有些是基于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有些是出于对世界权力转移的恐惧,有些则是因为中外语言文化和表达方式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偏颇。还有少数反华分子和他们背后的势力,常年靠攻击、抹黑中国谋生,大肆收集、编造和散布负面信息。近年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美国和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把中国作为首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已经提出将全球战略重心从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向同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

(傅莹《讲好中国故事改进国际传播》)材料三: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为不同文明主体提供了对话的新场域。调查显示,尽管电视依旧对社会舆论具有重要影响,8.30%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电视了解中国文化,但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

在7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方面,互联网占比为53.60%,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成为青年群体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方式。此外,家人或朋友(6.20%)、NGO(非政府组织)或NPO(非营利组织)等社会组织(3.90%)、工作伙伴(3.20%)等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渠道超过广播(1.40%)、报纸(1.30%)和杂志(1.50%),成为青年群体接触、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介渠道,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实现了一定范围的自由流动。

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线上线下复合型文化传播模式。逐步丰富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或区域交流模式,在网络空间展示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现代中国文化的精华。紧扣不同国家或地区受众的文化认知偏好,展示易于为其广泛接受的文化内容。发挥影视文化产品的传播直观性和易达性优势,提供青年喜爱的、凝聚当代文化共识的文化产品。借助互联网交互渠道,形成反馈互动机制,满足对象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和期待。以线下文化交流为支撑,通过开拓线上文化沟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复合型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

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让文化产品为各国民众所用。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打开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大门。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为抓手,积极拓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让更多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特性、主体国家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凝聚文化共识、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使其融入沿线各国民众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之用,真正让文化成为“民心相通”的润滑剂、升华剂。

注重国际青年人才培育,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文化对话与交往。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中,中国科技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签署关于共同实施中蒙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举办“一带一路”专项双多边交流培训、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青年群体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接受程度高、意愿强烈,在落实峰会精神时,要让青年群体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故事,让各国青年秉持欣赏、共享的观点与态度,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努力。

(《“一带一路”沿线七国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调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砖4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演出的选择偏好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演出创新和国际之间的交流。

B.只要根除一些人头脑中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就能够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

C.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的对手,已经将全球战略重心由应对恐怖主义和全球性挑战向同中国竞争聚焦。

D.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渠道,再也没有必要依赖传统媒介渠道传播文化信息。

E.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往,离不开推进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培育国际青年人才。

9.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颋,少有俊才,一览千言。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累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诏颋按覆来俊臣等旧狱,颋皆申明其枉,由此雪冤者甚众。

神龙中,累迁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寻而颋父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掌枢密,时以为荣。机事填委,文诰皆出颋手。俄迁太常少卿。景云中,父薨,诏颋起复为工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颋抗表固辞,辞理

恳切,诏许其终制。服阕

..就职,袭父爵许国公。玄宗谓宰臣曰:“有从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否?”对曰:“任贤用能,非臣等所及。”玄宗曰:“苏颋可中书侍郎,仍供政事食。”明日,加知制诰。有政事食,自颋始也。颋入谢,玄宗曰:“中书侍郎,朕极重惜,自陆象先殁后,朕每思之,无出卿者。”玄宗欲于靖陵建碑,颋谏曰:“帝王及后,无神道碑,且事不师古,动皆不法。若靖陵独建,陛下祖宗之陵皆须追造。”玄宗从其言而止。

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与侍中宋璟同知政事。璟刚正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若上前承旨敷奏及应对则颋为之助

相得甚悦。璟尝谓人曰:“吾与苏家父子,前后同时为宰相。仆射长厚,诚为国器

..;若献可替否,罄尽臣节,断割吏事,至公无私,即颋过其父也”。八年,除礼部尚书,罢政事。俄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前司马皇甫恂破库物织新样锦以进,颋一切罢之。或谓颋曰:“公今在远,岂得忤圣意?”颋曰:“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岂以远近间易忠臣节也!”竟奏罢之。巂州蛮酋苴院私与吐蕃连谋,将为内寇,颋获其间谍,将士咸请出兵讨之,颋不从,乃作书并间谍以送苴院,苴院惭悔,竟不敢入寇。

十三年,从驾东封,玄宗令颋撰朝觐碑文。俄又知吏部选事。颋性廉俭,所得俸禄,尽推与诸弟,或散之亲族,

家无余资。十五年卒,年五十八。即日于洛城南门举哀,辍朝

..两日,赠尚书右丞相,谥曰文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璟刚正/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若上前/承旨/敷奏及应对/则颋为之助/相得甚悦。

B.璟刚正/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若上前承旨/敷奏及应对/则颋为之助/相得甚悦

C.璟刚正/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若上前/承旨敷奏及应/对则颋为之助/相得甚悦。

D.璟刚正/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若上前承旨/敷奏及应/对则颋为之助/相得甚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察御史,隋文帝开皇二年始设,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因与死者亲疏关系不同而服丧之期长短不一,故守丧之期也不同。

C.国器,既指可以治国的人材;又可指国家的宝器,指钟鼎之类。文中指前者。

D.辍朝,即指停止朝议,又可指皇帝停止临朝听政。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颋才华横溢。年幼时就崭露头角,掌握朝廷要职时,文书都由他写;后来还因此获得了玄宗的赞赏。

B.苏颋孝顺守礼。父亲死后,朝廷授予他官职,他认为做官不妥当,就上书拒绝;后来在论及建碑时,认为不符合过去制度,皇帝听从了他的规谏。

C.苏颋办事谦恭慎重。与宋璟做同事时,他总是甘当配角,成人之美;当发现有人与外部勾结图谋入侵时,谨慎听取建议,妥善处理,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D.苏颋得到别人尊敬称颂。宋璟称赞他性格淳厚,为国无私效力;在其死后,玄宗悲伤哀痛,追赠官职,褒封谥号以哀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子同掌枢密,时以为荣。机事填委,文诰皆出颋手。(5分)

(2)颋曰:“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岂以远近间易忠臣节也!”竟奏罢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用船或筏作为桥墩、上铺木板的桥。此处浮桥横跨南台江,后建成万寿桥。

②九轨:指浮桥上多辆车子。九,表示多数,形容浮桥之宽。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此处指代车。

14.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交待的是出游缘起。

B.“九轫徐行怒涛上”以“怒涛”衬托浮桥的稳固,用笔精妙。

C.颔联用“九轨”“千艘”实写浮桥,写出了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

D.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透露出深深的感慨。

E.诗的末句写榕树下醉吹横笛,流露出了挥之不去的忧愁。

15.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表达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被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心无旁骛、用心专一;文中接着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十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十年后,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在曾经的废墟上,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园已经浴火重生

....。

②姚明担任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让篮球改革产生了一次强烈的聚光灯效应。但也应当看到,深化篮球改革是一

项系统工程。种种积弊,不会因为篮协换届就水到渠成

....。

③提振市场信心靠的是具体的政策措施,而不是拍胸脯、说大话。因此,在危机面前,地方政府及官员不能急不

..

择言

..,而要沉着冷静、积极作为,这样的政府才能给公众以信心。

④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当面对不公不义,面对人们陷入危难,我们需要大声地说出来,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

我们可以无畏地伸出手……可谁来承载殒身不恤

....的英雄主义梦想?

⑤孙文胜是幸福社区家喻户晓的“好好先生

....”。他总是为社区居民服务,文明引导、邻里互助、清洁家园……社

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孙文胜的身影。

⑥水利是一项民生事业,事关老百姓的终身大事

....。今年,兰溪市将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亿多元,力争防洪安

全保障体系更坚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更给力,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水利建设所带来的好处。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我们应该更加有效地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

制度是尤为关键。

B.留置的采用,让诸多重大复杂案情得以突破,让串供、藏匿证据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如何规范留置的使用条

件和审批程序,仍需要思考。

C.在电子阅读时代,阅读的载体、渠道和方式虽然都已经变了,但是阅读之于人类灵魂与未来的要义却从未发生

改变。

D.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

之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敬请广大读者赐稿,来稿请寄:合肥市长江路88号《语言的魅力》编辑部郭亮敬启。

B.我的姑姑和陈经理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一起旅游、一起学习,两个人在一起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C.王老先生说:“时隔多年,我们再次相见,真是不容易啊!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能不让人感慨啊!”D.在招聘简章的最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到:“销售总监一职,尚祈俯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美丽乡村建设绘就“美美与共”新画卷。乡村美不美,既要看外在“颜值”,①。从整体来看,村容村貌得到改观不仅是衡量美丽乡村的标准,包括村民“精气神”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②。未来,在看得见青山绿水的背景下,新村民、新风貌、新行为的不断涌现,才会让新农村更美丽。只有使美丽乡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才能真正催生出迷人的“颜值”,涵养出诱人的“气质”,③。

21.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或限制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些。为此,请将下面的词语插入到文中适当的地方,

插入后,将紧接插入词后的词语(短语)填在横线上。(5分)

斯蒂芬·霍金是一位轮椅上的囚徒,但他的人生却比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丰富、精彩得多。这个时代的科学研究依靠昂贵、复杂的仪器以及成百上千人的合作。他们已不再是科学家,而是以科学为职业的工匠,尽管有的还是能工巧匠,他们的研究已不再受热情和兴趣驱使,而是为生计所迫,受利益驱使。在霍金身上,多少保留着那种业已消逝了的科学家的古老形象:高傲,专注,特立独行,激情四射,且智力超群,谈不上清贫寂寞。

①越来越②绝大多数③因为

④还⑤虽然

四、写作(60分)

22.请从如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大国,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在国际舞台上以主体身份发布信息、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的条件。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新理念,这不仅是中国对自我的超越,也是对长期以来在国际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思想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超越。

请以“中国与世界”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40年间,有许多节点,可以见证改革开放发展过程,表现我们的探索和孜孜以求,我们的憧憬和自信。

请列举三个你认为最能体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关键词,并将其有机地统一,以“我感受到的时代”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2018高三年级押题保密卷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D (A缺少限制语,隋唐五代部分.B因果关系不成立.C不刊之典,理解有误)

2、C (A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不够准确,应当是总--分。B只主要围绕着一个方面,史学价值展开的。D总结全文并不妥,“可见”二字只是总结了本节的内容)

3 B(B说法有误,根据“三者无一焉则亡”可知,并且一,二相对应的,不一定就是仁、明,是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个)

4、B.“激昂慷慨”不对。

5.①地图见证着作者的人生历程;②地图承载着作者对故土的热爱与眷念;③地图触发作者对祖国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无限深情;(或者:作者将个人的悲欢荣辱与国家民族的悲欢荣辱联系在一起)④作者借地图抒发强烈的乡愁情结(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①文白交融,雅俗相济。文章以白话为主,又融入如“空寂”“犹”“而”“楚和湘”等文言词汇,高雅贴切别有韵味。②整句散句结合。如第③段以散句为主,当中插入“自南京而上海……”“长安啊,洛阳啊……”两个整句,整句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散句让文章具有错落之美。③长句短句结合。短句有两三字成句的,长句有几十字成句的,让文章语言节奏富于变化。④妙用修辞,富有情趣。如⑥段多处排比,第③段巧妙设喻,表达生动,意趣盎然。(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7.B 【解析】B项,“其原因为反华势力的抹黑”概括不全,由材料二可知还有很多原因。

8.AE 【解析】B项,“就能够改变”说法绝对化;C项,“向同中国竞争聚焦”缩小范围,原文是“向同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D项,“再也没有必要依赖传统媒介渠道传播文化信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介渠道”。

9.①将互联网与传统传播方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复合型文化传播。②搞好政治宣传工作,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模糊或错误认识,改变传播环境。③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打开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交流的大门。④培养国际青年人才,促进国际青年间的文化对话和交往。(言之成理即可)

10、B

11、D(本文指前者)

12、C(“谨慎听取建议”错,原文是“颋不从”)

13、(1)父子共同主管枢密院,当时人认为很荣耀。枢密要事错综复杂,诏令都出自他之手。

(2)苏颋回答说:“明主不因私爱剥夺最公正(的事),怎能因远近而改变忠臣节操呢!”最终上奏撤销。

参考译文:

苏颋(tǐng)年轻时才华出众,一览千言。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授予乌城尉,多次升任为左台监察御史。长安年间,诏令他复审来俊臣等人遗留的旧案,他将其中的冤情全部审明,因此很多人得以昭雪冤屈。

神龙年间,几次升任为给事中,加授修文馆学士,不久拜授中书舍人。不久他父亲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共同主管枢密院,当时人认为很荣耀。枢密要事错综复杂,诏令都出自他之手。不久升任太常少卿。景云年间,父亲去世,下诏他未满丧期便起任工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他直言上表坚决推辞,言辞清理恳切,下诏准许他服满丧期。服丧期满就职,继承父爵许国公。玄宗对宰相说:“有没有从工部侍郎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宰相回答说“任贤用能,不是我等所能比的。”玄宗说“苏颋可任中书侍郎,并供给知政事的月俸。”第二天,加授知制诰。主持政事有月俸,是从苏颋开始的。苏颋入宫谢恩,玄宗说“中书侍郎一职,朕十分看重珍惜,自从陆象先死后,我时时思量,无人能超出你。”玄宗打算在靖陵建碑,苏颋劝谏说:“帝王及皇后,没有神道碑,况且凡事不效法古代,举措都是不合法度。如要独在靖陵建碑,陛下祖宗的陵墓都必须追造。”玄宗听从他的话而停止建碑。

开元四年,升任紫薇侍郎,和侍中宋璟同主持政事。宋璟为人刚正,多有裁决,苏颋顺从他的正确决定;如果在皇上面前承旨、陈奏及应对,则苏颋从旁协助,互相配合十分默契。宋璟曾对人说:“我和苏家父子,先后同时担任宰相。仆射善良忠厚,的确是治国之才;至于诤言直谏,竭尽臣节,决断吏事,至公无私,那么苏颋超过其父。”八年,任礼部尚书,罢知政事,不久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前任司马皇甫恂挪用官府藏物织成新锦进贡,苏颋全部予以取消。有人对苏颋说:“您如今在远地,怎能冒犯圣意?”苏颋回答说:“明主不因私爱剥夺最公正(的事),怎能因远近而改变忠臣节操呢!”最终上奏撤销。巂州蛮首领苴院暗地与吐蕃勾结合谋,企图进犯。苏颋俘获他的间谍,将士都请求出兵讨伐,苏颋没有听从,而是写封书信连同间谍一起送给苴院,苴院惭愧悔恨,最终不敢入侵。

十三年,随从皇帝到泰山到泰山封禅,玄宗令苏颋撰写朝觐碑文。不久又主管吏部考选事。苏颋生性廉洁勤俭,所得俸禄,全都送给各弟,或者散给亲族,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当日在洛城南门举行哀悼仪式,停止朝会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谥号叫文宪。

14.CE(C项)

15.①因前两联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白发未除豪气在”,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拚搏。

②而正因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

③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

诗歌赏析:

《度浮桥至南台》是陆游早期律诗中的佳作。

诗从去南台写起。开头却从题外落笔:“客中多病废登临”,诗本来是写登台览胜,却故意宕开去,先从久不登临说起,“闻说南台试一寻”,才归到正题,就显得曲折有致了。

诗人早就怀有驰骋疆场、横扫胡尘的雄心壮志,可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奋发。诗人的伟大抱负,终成泡影,郁郁不得志。到了福州,诗酒殆废,困于文书,身体多病。因多病而久不登山临水了。是听说南台壮阔之景才特意去“一寻”,而不是兴之所至,到处游览。

三、四两句写浮桥。“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这是一异常壮观的景象。到这里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抱着久病之身,为南台而“试一寻”了。“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睹为快。个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

“九轨徐行”,仿佛随着视线,那宽实的桥面缓缓通向对岸,然而桥的下面却是“奔涛触石”的“怒涛”。“徐行”与“怒涛”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怒涛奔腾的江面上,缓步徐行,从容悠闲。这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这是写实,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流露。而这也正是在多病废却登临之后,特意为南台而“一寻”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深层的意蕴,是诗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写照。对句“千艘横系大江心”,则体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气魄。“横”字用得极有气势。无数的船只,横锁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壮阔;何况横锁住的是一条大江,一条怒涛奔腾的大江,气魄更为壮大。在客观的景象描绘之中,鎔铸着诗人创功立业的热望。

五六句拓开境界,以景抒情,从内心情感的抒发中体现客观的物。“寺楼钟的物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是写至南台所见所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感想,思绪悠悠。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为。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顿悟古往今来,人世变迁,悠悠不尽;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两句一急一缓,感叹不已而余味无穷。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因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白发未除豪气在”,《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拚搏。而言外之意,却也正是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

这首诗是陆游步入仕途不久,渴望有作为、施展抱负的心情的写照。这与陆游后期诗作中常常表露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愤慨,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奋进之气。虽是记游之作,也仍然鎔铸着诗人激烈的壮怀,读来慷慨激昂。

1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7.C 答案解析:①浴火重生:指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

②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积弊”不能“水到渠成”,应为“迎刃而解”。③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④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用作定语,褒义词。⑤好好先生:指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不问是非曲线、只求相安无事的人。贬义词,这里感情色不对。⑥终身大事:指关系一辈子的事情,一般多指婚姻。这里望文生义。

18.【答案】B

【解析】A项,语义重复,去掉“是尤为关键”中的“是”或“尤为”。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到“阅读的载体、渠道和方式”之前;D项,主语残缺,去掉“在……上”。

19.【参考答案】D

【解析】A.敬启:敬辞,用在编辑自身不妥当。

B.“内人”只能称自己的妻子。

C.马齿徒增:称自己白白增长年岁。

D.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种职务,敬辞。

20(6分)

①更要看内在“气质”。

②也应该作为衡量美丽乡村的标准。

③让美丽乡村实现“美美与共”

21.

①越来越依靠昂贵

②绝大多数已不再是科学家

③因为他们的研究

④还多少(保留着)

⑤虽然谈不上

(每点1分,共5分)

22.参考立意:

1.同舟共济,对话协商,共担责任;

2.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促进世界和平;

3.合作交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4.变革创新,与世界同行,共同发展;

5.敬畏自然,珍爱地球,共创绿色家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