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语文样题(含答案).doc

2020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语文样题(含答案).doc

2020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语文样题(含答案).doc
2020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语文样题(含答案).doc

2020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语文样题(含答

案)

(80分钟完卷)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完成了本学期的数学学习,现在是展示你学习成果之时,请认真答卷,尽情的发挥,相信你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选择题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至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

应、相平衡的状态。而环境一丝不苟地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环境既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某些岩石放射出危险的射线;即便在一切生物从中取得能量的日光中,也包含有伤害力的短波射线。经过一定的时间──不是过了若干年,而是过了千百年,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时间是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伴随着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如今辐射已不仅仅是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便存在的岩石隐秘射线、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它更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同样,逼迫生物与之适应的化学物质不再只是从岩石上冲刷出来由河流带入海洋的钙、二氧化硅、铜以及其它矿物质,它们还有人类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制而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

B.人类无法适应环境变化

C.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D.人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下列词语中括号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旋)(xuán)涡按(捺)(nài) 蜜(饯)(jiàn) 稍纵(即)(jí)逝

B.桑(梓)(zǐ) (鬈)(quán)发 (昭)(zhāo)示图穷(匕)(bǐ)见

C.(混)(hùn)搭盘(桓)(huán) (喷)(pèn)香 (扛)(káng)鼎之作

D.(潜)(qián)伏佝(偻)(lóu) (拙)(zhuó)见 (戛)(jiá)然而止

3、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技盖至此乎?

B.厚币委质事楚。

C.媵人持汤沃灌。

D.守法而弗变则悖。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D)

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B.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C.过去“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如今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

D.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5、①古诗词中,用“一曲”“一声”“一笛”以抒情写景者很多。写“一曲”者,如: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欧阳修《玉楼春》

②以上这些诗词,有的抒写怀旧之情,有的写饮酒之乐,有的写离愁别绪,作者不云“数曲”而云“一曲”者,也是“动人春色不须多”之意。一曲清歌,阳关一曲,这是饱含着感情的乐曲,一曲足矣,何

广东中考语文考试考纲

重磅重磅重磅:2019最新考纲按课程标准按2011课程标准推荐篇目7?9年级(60篇)即2019年考纲范围(初定)1关雎 (关关雎鸠)《诗经》 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 府 4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6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 昂 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 花落尽子规啼) 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 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髙风怒号)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婉地)刘禹锡 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 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2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

安石 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过零丁洋(辛劳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李白 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42曹刿论战《左传》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4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4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4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48出师表诸葛亮 49桃花源记陶潜 50与谢中书书陶弘景51三峡郦道元 52杂说泗)韩愈 53陋室铭刘禹锡

最新安徽高职分类考试数学试卷资料

高三应用能力竞赛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数学试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已知集合{}{}21010,,,, ==B A ,则=B A {}0)(A {}1)(B {}10)(,C }210{)(,,D 2.函数x x f -=1)(的定义域为 )1()(,∞-A )1()(∞+,B )1[)(∞+,C ]1()(,∞-D 3.点)23(,-P 数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 )32()(-,A )23()(--,B )23()(-,C )23()(,D 4.设d c b a >>,,则 bd ac A >)( d b c a B +>+)( c b d a C +>+)( bc ad D >)( 5.已知点)43(,A ,)35(,B ,则向量= )12()(,-A )78()(,B )12()(-,C )10()(,D 6.?420sin 的值是 23)(A 21)(B 23)(-C 21)(-D 7.不等式112>-x 的解集为 }0|{)(≠x x A }10|{)(<

)(A 4 )(B 32 )(C 2 )(D 72 11.以点)01(,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 16)1()(22=+-y x A 4)1()(22=+-y x B 16)1()(22=++y x C 4)1()(22=++y x D 12.下列函数中,即是正函数又是奇函数的是 )(A x y = )(B x y 1= )(C 2x y = )(D 3x y = 13.如果一组数据n x x x ,, ,???21的平均数是 4,那么11121+???++n x x x ,,,的平 均数是 )(A 2 )(B 3 )(C 4 )(D 5 1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异面直线 B A 1与1AD 所成的角是 ?30)(A ?45)(B ?60)(C ?90)(D 15.函数x y cos = 在下列某个区间内单调递减,该区间是 )0()(,π-A )22()(ππ,-B )0()(π,C )2 32()(ππ,D 16.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8431==a a ,,则=5a )(A 12 )(B 16 )(C 24 )(D 32 17.在ABC ?中,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若653===c b a ,,,则=B cos 95)(A 151)(B 151)(-C 9 5)(-D 18.已知a x x f -=)(,且1)1(-=f ,则=-)1(f )(A 2 )(B 1- )(C 2- )(D 3- 19.若向量)12()21 (,,,-==b a ,则 )(A 0=+b a )(B 02=-b a )(C b a ⊥ )(D b a // 20.若大球半径是小球半径的 2 倍,则大球表面积是小球表面积的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21.过点)01(,-A ,)10(,B 的直线方程为

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及样卷(语文)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高考语文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 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

语文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

2017年安徽省文化素质分类考试语文试题

2017年安徽省文化素质分类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共12页,90小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上交。 语文试题(12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20分) (一)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项,并在答案卡上将该项涂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富饶.(rǎo)民.(mín)主领航.(hánɡ)员 B.造诣.(zhī)呵.(hē)护便.(biàn)利店 C.幻.(huàn)想崛.(quē)起保温瓶.(pínɡ) D.旅.(lǚ)行魄.(pò)力压轴.(zhú)戏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按排请帖纪念章 B.调整矩形沉鱼落燕 C.氛围匀称样板房 D.循环垦求见微知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提起江南小镇,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河道,傍河而筑的居民和雕刻的石桥。

②历史经验早已,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衰退中的世界经济陷入更大的困境。 ③政府应该合理,增办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A.精致标明计划 B.精致表明规划 C.细致表明计划 D.细致标明规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B.去年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总决赛打得难舍难分 ....,极具对抗性与观赏性。 C.明清徽商重信守约,一诺千金 ....,其义利并重的商业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D.随着3D技术的普及以及海外团队的加盟,中国电影制作水平已突飞猛进 ....。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出口隐形战斗机能力的国家。 B.近年来,手机支付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随着进城务工的人员增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已广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D.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科学家不仅研究宇宙的起源,还关心宇宙的终结。宇宙的未来是“大收缩”,是“大冻结”,还是“大撕裂”? ①或者暗能量使宇宙进入缓慢、渐进的膨胀,所有的物质死寂于绝对零度附近; ②如果暗能量不足以抵御最终占据支配地位的引力,整个宇宙就可能坍缩成一个奇点,与“大爆炸”正相反; ③宇宙的终极命运如何,还不得而知。 ④若暗能量压制了其他所有力量,就会让宇宙的结构发生扭曲,导致“大撕裂”。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7.李老师即将退休,小琳代表班级同学给老师发了一条微信表示感谢,其中表达不得体 ...的一

2019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数学

31.设集合{ }{}1,31m 21=+=B A ,,,若B A =,则=m (A )0 (B )1 (C )2 (D )3 32.函数()1 1+=x x f 的定义域为 (A )()+∞-,1 (B )()+∞,1 (C )()()+∞-?-∞-,11, (D )()()+∞?∞-,11, 33.若向量()()1,2,4,2=-=b a ,则=+b a 2 (A )()3,4- (B )()0,4 (C )()3,6- (D )()2,6- 34.不等式0342<+-x x 的解集为 (A ){}3>x x (B ){}1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重庆市2019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学段7 至9 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 有机联系,体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交融、整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为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部分。 其中,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约占全卷总分的20%,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17%,现代文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27%,写作约占全卷总分的36%。名著阅读、语文综合综合性学习在“语 文基础知识与运用”中考查。 (二)题型: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其中,客观题约为20%,主观题约为80%。基本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写作题。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 1. 能认识3500 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 个左右会写;掌握课标字表二(附录2)汉字的音、形、义。 2. 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的词语。 3.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语境 中的表达效果。 4. 能根据要求进行仿写、改写、续写。 5.(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删除)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标(2011 年版) 和教材所推荐的文学名著《朝花夕拾》《昆虫记》的内容(重点),熟悉其主要情节和内容,体会 写法,感知语言风格。(新增考察点)

6. 在综合性学习中,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现实生活,理解材料、筛选信息、提出问题: 能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进行实践性探究(强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究,避免出现与非连续性文本文本探究 ,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混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诵和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古诗词。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能够学以致用(删除)在情境中运用(新增考察点)。 2.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文言文,并能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段)。 3. 能理解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 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评价、探究(新增考察点)。 (三)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体会其作用。 2.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3.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4.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 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能对文章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6.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 材料组合而成,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写作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 .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孝感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题

孝感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考试说明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语文学业考试)是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一级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一、命题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水平;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响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科学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命题原则 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教材的理念,以“三味语文”为目标,体现命题的导向性、全面性、公平性,改变不重视阅读、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的语文学习现状,摈弃以刷题代替阅读的不良现象,促进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阅读理解 分别为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和名著阅读理解。 现代文分别是叙事类、说明类、议论类共三篇。 1.现代文阅读理解 叙事类考查的内容:考查学生解读文题、感知内容、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拓展思维的能力。按需随文设题,题型不固化。可随文按需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题。 说明类现代文考查的内容:主要考查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的理解与把握。议论类现代文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或态度、论述内容、论述方法等的理解与把握。 现代文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 2.古诗文阅读理解 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古诗词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1)古诗文名句积累的考查以强化理解运用为原则,在保持全卷总分值不低于6分的基础上,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在现代文阅读中随文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 (2)古诗词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理解按照新教材“1+x”学习理念,以两篇或三篇类文的方式呈现,以考查联读能力。 (3)古诗词阅读采取教读诗词与教材内“课外古诗词诵读”各一篇的方式呈现(不回避小学教材篇目),主要考查对内容、情感的领悟以及语言的品味和基本写作特色的把握。 (4)文言文阅读采取课内外文言文各一段(篇)的方式呈现,主要考查文言语句断句、常用实词和虚词识记、句子翻译、文章内容情感与作者思想理解、文章特色领悟和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同时注重考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等。 3.名著阅读理解 考查教材导读篇目,考查对文学名著的阅读面、阅读量及阅读品味,考查对整本书的主要人物、事件和主题等阅读理解情况。 (二)综合运用

2017中职最新语文考试说明(标准)

语文考试说明 本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现行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为考试范围,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本课程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考试既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识记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2.理解 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3.表达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6)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气和节奏。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 (8)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 识记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知识。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新闻、科普等实用类文章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2016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 (1)

2016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 数学试题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已知集合{}}{0,1,0,1,2A B ==,则A B = ( ) A. {}0 B {}1 C {}0,1 D }{ 0,1,2 2.函数()F x = ) A (),1-∞ B ()1,+∞ C [)1,+∞ D (],1-∞ 3.点(3,2)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2,3)- B (3,2)-- C (3,2)- D (3,2) 4.设,a b c d >>,则 ( ) A.ac bd > B a c b d +>+ C a d b c +>+ D ad bc > 5.已知点()(3,4),5,3A B ,则向量AB = ( ) A (2,1)- B (3,2)-- C (3,2)- D (0,1) 6. 0sin 420的值是 ( ) A 12 C 12 - 7.不等式211x ->的解集为( ) A }{0x x ≠ B }{01x x << C }{10x x -<< D }{01x x x <>或 8. "0"0"a ab ==是“的( ) A.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 lg 2lg5=+ ( ) A lg7 B 1 C 2lg 5 D 5lg 2 10.椭圆22 143 x y +=的焦距为( )

A 4 B 11.以点(1,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 ( ) A 22(1)16x y -+= B 22(1)4x y -+= C 22(1)16x y ++= D 22(1)4x y ++= 12.下列函数中,既是增函数又是奇函数的是 ( ) A y =1y x = C 2y x = D 3y x = 13.如果一组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是2,那么121,1,...,1n x x x +++的平均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1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异面直线11A B AD 与所成的角是 ( ) A 030 B 045 C 060 D 090 15.函数cos y x =在下列某个区间内单调递减,该区间是( ) A (),0π- B ,22ππ??- ??? C ()0,π D 3,22ππ?? ??? 16.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34,8a a ==,则5a =( ) A 12 B 16 C 24 D 3 2 17.在ABC ?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3,b=5,c=6,则cosB=( ) A 59 B 115 C 115 - D 59- 18.已知()f x x a =-,(1)1 (1)=f f =--且,则( ) A 2 B - 1 C - 2 D - 3 19若向量a=( 1,2 ),b=(- 2 , 1),则 ( ) A a+b=0 B a- 2b=0 C a ⊥b D a b 20若大球半径是小球半径的2倍,则大球表面积是小球表面积的( )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21.过点()(-1,0),0,1A B 的直线方程为( ) A 10x y +-= B 10x y -+= C 10x y --= D 10x y ++=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学习笔记 (2018年1月)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为考试范围,名著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见附录二)为考试范围。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见附录三)为考试范围。古代诗词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作品(见附录三)为考试范围。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见附录三)和人教版、河大版、语文版三个版本共有的4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为考试范围,

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现代文阅读选取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材料。 三、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 学科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有创意地 表达。 四、考试内容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考点1】认识并会写3500个常用字(《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古诗文篇目忠的汉字不受此限制)(见附录一)。 【考点2】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体会书法的 审美价值。 【考点3】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 字方法。 【考点4】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 和代表作。

2017年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语文 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语言文字应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全卷共22题。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例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13年全国一卷、乙卷) (1)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其中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例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015年全国二卷、甲卷) (1)《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安徽省2019年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为切实做好2019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以下简称分类考试)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组织领导 分类考试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招生政策制定、招生计划编制等工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以下简称省考试院)负责文化素质测试命题、考务管理、评阅试卷和录取管理工作。 市级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本辖区网上报名工作,及时传达省考试院相关要求,组织实施本辖区文化素质测试工作和录取确认工作。 承担招生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成立相应的招生考试组织机构,负责考生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命题、评分和录取等工作。 二、分类考试报名 1. 报名资格 已参加安徽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通过审核取得当年报名资格的考生均可报考。 2. 报名时间及办法 考生于2019年3月5日10:00至3月8日16:00在报名点登陆省考试院高考报名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2810695126.html,报名。同时填报院校志愿,自主选择报考

不超过3所高职院校。报考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对口招生的考生须同时勾选确认参加本科对口招生考试。 三、分类考试招生章程 各招生院校须在2019年2月22日前将学校招生章程以PDF文件格式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处审核。经审核同意备案后的章程方可向社会公布。省考试院将在网站上统一发布学校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招生计划安排,专业培养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实施办法,录取规则,学费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学校还应当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表述:本校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有偿招生,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以学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将依法追究其责任。公布学校举报电话等举报投诉方式,同时公布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举报电话。 四、考试

2019中考语文大纲

2019年盘锦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内容范围和学习程度的要求为依据。 2.命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3.命题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 4.命题要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性。 5.试题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及适当的选拔性。 二、考试范围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只考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部分来自教材上的课文,范围是《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另一部分来自课外。考查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记准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书写汉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2.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辨析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能修改病句,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辨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修辞方法。 4.掌握《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建议阅读的课外诗歌散文作品及作者;长篇文学名著及作者。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广安市2018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规范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案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案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案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35分:单项选择题14分,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每题2分;非选择题21分,含古诗文默写7分左右、诗歌鉴赏4分左右、名著导读4分左右、综合性学习6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设置一个小阅读(说明文或议论文选段),3个选择 题,共6分。放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8-10小题处;设置两个大阅读(记叙文、 议论文或记叙文、说明文,大小阅读的文体不重复),共计24分左右。 ②阅读45分 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 ③写作40分(二选一,任选一题作文) 2.题型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古文翻译题、图表题、写作题等。 3.试卷难度 较易题60%;中难题30%;较难题10%。预估整卷试卷难度系数在0.6~0.65之间。 4.试卷篇幅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及新课标解读

而 蟹六跪而二螯 一、《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节选)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33=9分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3.4=12分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9-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说明及样题

2019-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说明及样题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命题依据。 二、命题原则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初中语文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考查教材、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积累和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音节,规范书写,掌握字义。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具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形、辨字义与词义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准确用词。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积累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及灵活运用于表情达意中。 辨析并修改病句。(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罗嗦、句义杂糅、自相矛盾) 背诵“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 积累课内(文体、文化、阅读)知识,潜移默化,触类旁通。 (二)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等。 1.现代文阅读 重点:感知、理解、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鉴赏水平。 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精彩的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 文意把握。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2017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分析

2017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与对象 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语文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语文高考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语文高考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和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 语文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语文文字运用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与正确书写 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4.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5.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6.语句的拓展,语段的压缩 7.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8.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9.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和中外文学作品。 (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