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教案

南昌铁路三小姚婧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篇课文,同学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大声地齐读课题《秋天的雨》,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

2、秋天的美景都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了,那么生字是不是也记住了呢?老师要先检查检查,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好,秋雨姐姐也带着清凉来奖励你们了。谁来读

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雨姐姐是怎么来的。

2、引导:秋雨姐姐是怎么样来的?(轻轻地)她轻得呀,连大家都没留意。什么是“留意”(没注意到,没发现,不知不觉)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读第一自然段呢?女生读,齐读。

三、略读课文,了解重点

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二、三、四自然段,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秋天的美景的。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那么它都给谁涂上了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一划。

谁已经划好了?

2、银杏变成什么颜色了?(黄色)谁愿意来读读描写银杏的句子,读得好,老师就奖励他一片金黄的银杏叶。

谁知道这是个什么句?(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出示图片,看看,像不像一把小扇子?多可爱的小扇子啊!谁愿意也来读一读?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还找到了什么?(火红的枫叶)指名读。出示枫叶,红红的枫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凉爽)你们喜欢秋天凉爽的感觉吗?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4、你能不能也来说说这样的句子?

5、你还看到了什么?

“你挤我碰”说明了什么?

作者把水果当成了人来写,显得特别生动。他还把什么也当做人来写了?(菊花)

6、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表达?(五彩缤纷)还可以用什么词语?

7、师生对读,配乐朗诵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秋天的美,我们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一下,你闻到了什么?师范读。

2、指名说:你闻到了什么?

3、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谁来读一读?

4、这些水果,都带着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5、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谁愿意也来读一读?

6、让我们想象自己现在就坐在果园里,闻着美妙的香味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冬天要来了)

2、大家都在为过冬做准备呢!谁愿意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大家都在忙什么呢?谁来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3、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谁愿意大声地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

4、这么快乐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放开声音快乐地读一读吧!

七、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刚才,我们既看到了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闻到了水果的香甜,还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动物。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八、总结全文

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丰收和欢乐。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课文留在你的脑海里呢?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背一背吧。

九、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超市,学生任选两项作为家作。

板书:

清凉温柔

11 秋天的雨五彩缤纷丰收欢乐

香甜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南昌铁路三小姚婧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通过本课的的学习,让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我上的第二课时,课文的生字,已经在上一节课就学习了,所以在本课我检查了学生的认读情况之后就一带而过,这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从读中积累语言文字,从读中去感受秋天的美好。

在正式上课前,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些秋天的美图,让学生边看边说,以图画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美的直观感受,为课堂教学做一个铺垫。这篇课文的结构分明,每段话的头一句就揭示了段落的中心,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这样围绕中心,设置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掘。以读代说,先读,再说,说了再读,使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成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懂得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再让学生说说类似的词语,学生很容易地就说出了“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词语,这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很富有诗意。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中的

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都写得非常美,我觉得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还是没有能很好地引导出学生的情感,学生读得很流利,却没有读出那种美好的感觉。如果能在教学时能够加入一些范读,多一些指导,比如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银杏叶是怎么样扇来凉爽的,效果应该会更好。学到用时方恨少。教学时,觉得自己的语言真的太平乏了,需要引导学生去读时,去说时,我没有更多的词汇,更多的语句来表达。需要在平时多给自己充充电了。

这是我第一次教三年级,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了解课文的大意,及准确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也是一个重点,我没有能够突出这一点,可能是因为一直教的是低年级,对中年级的很多教学重点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需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互动评课:

何秀凤: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老师能抓住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积累语言,如一些比喻句,仔细品读然后进行仿写,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先总体感受,再逐段讲解。不足之处是老师范读太少,指导朗读不够。

陈芳芳:整堂课,教师始终把读贯穿于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美,情感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语言单调,如果能用上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不着痕迹地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如:你的朗读真美,我们好象看见秋姑娘来了。

李卫华:教师能抓住秋天的雨清凉、温柔、五彩缤纷、香甜几个

特点来讲解。抓住了重点句让学生自读自悟,抓住了句式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秋天的美不光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你闻到了什么?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展示书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杨柳:姚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让大家感受到了一股浓厚的语文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的能力训练,突出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在第二段的处理上太过机械化,学生被老师的一个问题牵着走,以致于朗读效果不佳。我认为,这一段是文中最美的段落,段中有丰富的描写颜色的词,有形象的描写秋天特有的景物的比喻句,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以写颜色的词语为主线,让学生找一找,再看看秋雨都把这些绚丽的色彩给了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自主性也强了,这不就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吗?

谭斌萍:教师能紧紧抓住文本语言优美的特点设计教学,教学中以读代讲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美。通过朗读帮助学生还原文本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会文本情感。本课教学中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和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听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中应该尽量展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如在采用“去词法”引导学生理解使用“扇哪扇哪”一词的好处时,如果能适时指导学生读一读,读得慢一些,并且把读的机会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读中仿佛感觉到银杏叶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清凉。这样也许更能体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施洁红(教科所):两次来到铁三小,一走进校门,便立刻发现

这里的孩子很可爱,见到我们会停住奔跑的脚步,问声老师好,上下楼梯靠右走。

即而走进三年级姚婧老师的课堂,这种感觉更为真切。当我在区里的很多小学听课后跟老师、领导交流,小学一定要注意课堂常规训练,要让班级教学组织有序时,姚老师的课堂已经不再是停留于单纯的课堂常规训练上,而是上升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常规上。学生的发言声音响亮,语言表达流畅,感情朗读比较到位。发言、倾听、朗读、写字,每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那么到位,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情是那么专注,试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怎不会使这里的孩子更为可爱呢?

直至听完了姚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我发现这位态度亲切、语言柔和的的年轻教师,能唤发孩子们的情感,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这节课教师凭借色彩明亮的课件,充满童趣的语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读,唤起了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朗读、交流、合作,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反思这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教师要把握三年级阅读教学的年段目标,把握住重点展开教学。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如何进行词句训练以及段的训

练,是我们教师教学每一课时必须注意的。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的提示,教师必须注意。如词语训练:《风筝》一课中我查字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秋天的雨》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这两点就是提示我们要让孩子掌握查字典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而教师在今天的课上就没有进行强化。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训练。另外,《秋天的雨》2至4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教师要把握住课文的构段形式,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最后通过练笔的形式巩固。通过读中学写的方式,训练孩子们把段写具体。

2.注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文本理解中走向成长。

课文的结尾集中赞美秋天的雨:“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课文在行文中有很多的语句表现了丰收、快乐。教师应结合文本语言让孩子们感受秋雨的美,而后结合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3. 教师指导孩子们朗读时,要注重朗读过程中的指导,要能看出学生在老师有指导的自主朗读、个人练读中,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万晋玉(教科所):刚才施校长作了详尽的评价,我接着补充几点个人感受:

1.在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她教态自然大方,教学环节非常流畅,学生语言表达很清晰、动听。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了把住语文教学的本色,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多音字“扇”的区别;语句表达方式的比较;以及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打比方的语句。

3.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师生互读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对话”不只是课堂上“你说我说”,也包括“你读我读。”互相朗读是“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姚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互读课文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课堂那和谐的、愉悦的读书氛围。有位教师说得好,怎样使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看起来就是“跟我读”。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再多些师生互读,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有利于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读出感情。

曾爱华(教科所):姚老师的课教学条理清晰,能抓住语言特色,关注语言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是一节较好的体现本色语文的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