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光行差效应的解释

3、光行差效应的解释

3、光行差效应的解释
3、光行差效应的解释

3、光行差效应的解释

(1) 光行差效应提出

1725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发现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以意外的方式证实了罗麦的理论。刚开始时,他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直到1728年,他在坐船时受到风向与船航向的相对关系的启发,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公转共同引起了"光行差"的现象。他用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光速的比例估算出了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13秒。这个数值较罗麦法测定的要精确一些。菜德雷测定值证明了罗麦有关光速有限性的说法。光速的测定,成了十七世纪以来所展开的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受当时实验环境的局限,科学家们只能以天文方法测定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还不能解决光受传播介质影响的问题,所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始终悬而未决。

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测遥远的任意一颗恒星,发现在地球轨道的不同位置上,我们用以观察的望远镜方向在一年内有周期性的变化。

v

图 假如星光射来的方向固定,如图1所示,则当地球在位置a 时,望远镜需朝下偏一个角度α’; 当地球在位置b 时,望远镜需朝上偏一个角度α。如果a 、b 位置使星光与望远镜方向组成的平面都与地球轨道平面垂直,则α=α’。在一般位置上,α角的大小要变化。这在观测上表现为一颗恒星一年内在天球上画出一个很小的椭圆形轨迹,这就是光行差现象。

图2

如图2所示,设恒星发出的光以速度c 垂直与地球的轨道平面,则望远镜必须倾斜一个α角,以保证进入望远镜筒口的光经过t ?时间后到达筒底,被我们的眼睛看到,而不至于被筒壁挡掉。从图上可以看出:c

v

t c t v tg =??=

α,在实际观测中,这个最大的α角约等于10-4

弧度,刚好等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速度除以光速。

2、实验结果

科学家们认为“以太”和绝对空间参考系是对应的,光相对“以太”的速度是恒定的c 。所以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图画:太阳系就是对应于以太静止的参考系,地球在这个以太海洋中以30公里/秒的速度运动,完全没有带动以太。 光行差现象首先由J.Bradley 于1727年报道的。

如图:[布喇德雷光行差现象](1728) a)地球相对与该恒星静止。 b)地球相对与该恒星与恒速率运动。

C)太阳相对于以太是静止的

布喇德雷对天龙座γ星进行了一年的观测得到的结论是:以太相对于恒星静止。或者说:以太完全不被地球所拖拽。

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各次结果

摘自Rev.Mod.phys.27167(1995)

3、Einstein 对于光行差现象的解释

Einstein 在《相对论的意义》中写道:“没有别的理论曾经满意地解释光行差的事实”。这就是说,光行差的解释,是带有检验性质的。[英]W 。G 。V 。罗瑟在《相对论导论》中,

用洛伦兹变换(1-v 2/c 2)1/2

得出光行差:ααsin 1c v -=? 六个月后,ααsin 1c

v

=

? 本文采用类似罗瑟方法将(1+v 2/c 2)1/2

处理得到光行差:ααsin 2c

v -=? ------(5) , 六

个月后 ααsin 2c

v

=

? ------(6), 当恒星处在头顶上时,090=α , 410-=?α 弧度 =20。5z 弧秒,这与天体测量数据相符合。1958 年,有人改进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得到了“以太风”小于地球轨道速度的1/1000 的结论。后来利用穆斯堡尔效应,测得“以

太风”的速度为1.6±2.8 米/ 秒,远远小于期望值(30 公里/秒)。这既是对狭义相对论的验证,也证明根本不存在19 世纪的作为电磁场载体的以太。

3、光行差效应的解释

3、光行差效应的解释 (1) 光行差效应提出 1725年,英国天文学家布莱德雷发现了恒星的"光行差"现象,以意外的方式证实了罗麦的理论。刚开始时,他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直到1728年,他在坐船时受到风向与船航向的相对关系的启发,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公转共同引起了"光行差"的现象。他用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光速的比例估算出了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13秒。这个数值较罗麦法测定的要精确一些。菜德雷测定值证明了罗麦有关光速有限性的说法。光速的测定,成了十七世纪以来所展开的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受当时实验环境的局限,科学家们只能以天文方法测定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还不能解决光受传播介质影响的问题,所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始终悬而未决。 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测遥远的任意一颗恒星,发现在地球轨道的不同位置上,我们用以观察的望远镜方向在一年内有周期性的变化。 v 图 假如星光射来的方向固定,如图1所示,则当地球在位置a 时,望远镜需朝下偏一个角度α’; 当地球在位置b 时,望远镜需朝上偏一个角度α。如果a 、b 位置使星光与望远镜方向组成的平面都与地球轨道平面垂直,则α=α’。在一般位置上,α角的大小要变化。这在观测上表现为一颗恒星一年内在天球上画出一个很小的椭圆形轨迹,这就是光行差现象。 如图2所示,设恒星发出的光以速度c 垂直与地球的轨道平面,则望远镜必须倾斜一个α角,以保证进入望远镜筒口的光经过t ?时间后到达筒底,被我们的眼睛看到,而不至于被筒壁挡掉。从图上可以看出:

c v t c t v tg =??= α,在实际观测中,这个最大的α角约等于10-4弧度,刚好等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速度除以光速。 2、实验结果 科学家们认为“以太”和绝对空间参考系是对应的,光相对“以太”的速度是恒定的c 。所以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图画:太阳系就是对应于以太静止的参考系,地球在这个以太海洋中以30公里/秒的速度运动,完全没有带动以太。 光行差现象首先由于1727年报道的。 如图:[布喇德雷光行差现象](1728) a)地球相对与该恒星静止。 b)地球相对与该恒星与恒速率运动。 C)太阳相对于以太是静止的 布喇德雷对天龙座γ星进行了一年的观测得到的结论是:以太相对于恒星静止。或者说:以太完全不被地球所拖拽。 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各次结果 观测者 年份 l δ计算 δ观测(上限) 比值

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总和。 2、潜在人力资源:指处在储备状态.正在培养成长逐步具备劳动能力的.或虽具在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从事社会劳动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动员投入社会经济生活的人口总和。 3、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它一般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的积极性上.它们往往可以用健康卫生指标、教育状况、劳动者的技术等级状况、劳动态度指标来衡量。 4、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5、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并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第二章、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开发: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2、组织开发:指通过组织这个中介对组织中的成员进行开发的一种形式与活动。 3、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第三章、名词解释 1、潜能是人的潜在能力指一个人身上现在没有表现出来、将来可能会有的潜在力量。 2、职业计划是指个体确立职业目标并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 3、自我实现人:人的需要有很多种,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许多层次,从最基本的需要出发,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复杂人假设:人们的需要与潜在欲望是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与发展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所处境遇及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第四章、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计划(HRP),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及预测,采取职务编制分析、员工招聘、测试选拔、培训开发、薪酬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人力资源计划。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未来所需员工数量和种类的估量和计

光行差新解释

光行差新解释 传统的光行差的解释与光速不变原理显然是矛盾的,也就是说相对论对光行差现象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传统的光行差解释中,光速是可以合成的,与普通的速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光速不变是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基石,没有了个基石,则相对论这座大厦就会坍塌。迈莫实验显然是光速不变的例子,光行差显然是光速可变的例子,光速到底可不可变?科学处于两难选择的处境中,科学界违背科学精神,采取了含糊其辞的做法,分区对待,表面上仍坚守光速不变的信条,在遇到诸如光行差这类光速不变所难以解释的现象时,却偷偷摸摸地采用和无奈地容忍光速可变来解释。 笔者认真解析了光行差现象,化解了光速可变与不变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合理解释了光行差现象。要合理解释光行差现象,必须恢复以太,没有以太就不能合理解释光行差现象。笔者对光行差新解释的主要精神来自于第8章《光速的变与不变》,新解释只是该章精神的具体应用。 笔者认为,光行差是光在传播中,由于其介质---以太的密度变化而发生折射所产生的现象。 在“光速变与不变”中,我们阐述了以太密度随同引力强度同步变化的思想。以太阳为例,离太阳越远,太阳的引力强度越小,太阳产生的以太密度变得越稀。反之,离太阳越近,太阳的引力强度越大,太阳产生的以太密度变得越稠。也就是说,从孤立的天体系统的角度来考察,以太密度是逐渐变化的。把系统孤立隔离起来,不考虑系统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只考虑所考察系统的自身作用,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常用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考察太阳对遥远星光光行差的影响。 一光子从地球发射到无穷远处,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势能增加,光速就要减小,假如地球处的光速(d C )为299792458/m s ,光到达无穷远处时的光速(w C )为: 2222r r d w r w GM GM C C R R -=- 式中,r M :太阳质量(301.98910kg ?);r R :日地距离(111.49610m ?);w R :太 阳到无穷远处(星)的距离(w R →∞),也就是说 2r w GM R 项可作“0”处理。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中,解之得: 299792455.04193/w C m s = 值得注意的是,在(内在)光速越来越慢的同时,太阳以太变得越来越稀薄,光速在逐渐变稀薄的以太中逐渐加快,以保持以太光速不变。 假如过程相反,光从无穷远处射向太阳,内在光速逐渐加快,当光到达地球处时,其速度为299792458/m s ,反推过去,无穷远处的光速一定是299792455.04193/m s 。这里只考虑了太阳的作用,不考虑地球和其它天体的作用。在光速逐渐加快的过程中,以太密度相应变得越来越稠密,折射率变得越来越大,以保持以太光速不变。 可以看出,以太密度变化率与光速变化率是同步对等的。 光从无穷远处一路走来,一路发生折射。 怎样计算总的折射率呢?我们知道,折射是光从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时,传播方向发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资源:是指资财或财富的来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来源。目前,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 2.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连个方面。 3.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它是指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4.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特定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等各种类型的组织。 5.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即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 6.人力资源战略:是指组织中一切与人有关问题的方向性的谋划,它是一种旨在充分合理的运用企业各种人力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优势,以符合企业的战略需求,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人力资源使用模式核活动的综合。 7.人才租赁:是指人才租赁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吸收、储备人才,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签订租赁合同。一般来说,人才租赁公司对员工的招聘、测评、培训、工资、福利、保险、休假等人事劳动关系负责,用人单位只负责使用人才。 第二章工作分析 8.职业生涯:指的是个人在一生中所经历过或将要经历的曾拥有过的 职位、担任过的职务和所从事过的职 业的系列的总和。对员工进行职业生 涯规划的设计与管理的活动,目的就 是按照员工的兴趣爱好和技能特长等 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上的机会和条 件,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力。 9.职级:是指同一职系中繁简难易 程度、责任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十分 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10.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繁简 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 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11.访谈法:是通过分析人员与任职 人员面对面的谈话来收集工作细心的 方法,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访谈形式, 也可以采用集体访谈的形式。 12.职位分析问卷法:是围绕任职者 进行信息收集,以对任职者从事工作 需要进行的活动进行统计分析为基础 的方法。 13.工作说明书:主要是指对某一职 位或岗位工作职责的说明,同时也包 括职位信息、工作关系、工作环境条 件等方面的内容。 14.工作规范:是指为了完成某向特 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 力以及其他的一些个性特征的目录清 单。 15.工作设计:是指对一项具体的工 作进行细微的调整,其目的就在于是 工作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或者适应 员工兴趣偏好的要求。 16.工作丰富化:是指对工作内容和 责任层次的根本的改变,旨在向员工 提供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17.工作扩大化:也称横向工作扩 展,就是通过增加员工的工作数量, 丰富工作内容,从而使得工作本身变 得多样化。 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 18.回归预测法:是一种定量预测技 术,这种方法通过建立人力资源需求 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根 据影响因素的变化来推测人力资 源需求量的变化。 19.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对一个 组织的信息流进行收集、储存、分 析和控制的综合性方法。高度完善 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几乎能使用 于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20.弹性人力资源规划:所谓弹性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基于组织的核 心竞争能力,重新评估并规划组织 的人力资源,形成一个一般性的人 力资源组合,目标就是在保证组织 核心竞争优势需要的条件下,满足 因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临 时性人力资源需求。 21.人力资源规划:狭义上是指根 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的 发展变化,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组织 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并 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方案,以 保证组织在适当的时候获得适当 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人员补充,满 足组织和个人的需求。广义上是指 根据变化的环境对组织的人力资 源需求进行分析,并为满足遮羞需 求而设计必要的活动。 22.人力分配规划:是依据各级组 织机构、岗位职务的专业分工来配 置所需的人员,包括工人共重分 配、管理人员职务调配及工作调动 等内容。 23.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层次 和组织层次,个人层次的职业生涯 规划就是个人为自己设计的成长、 发展和不断追求满意的规划;组织 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为 了不断增强其成员的满意感并使 其与组织的发展和需求相一致,制 定有关协调组成成员个人的成长 发展与组织的需求发展相结合的 计划。 2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人力 资源主管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发 展规划和工作任务,在综合考虑了 各种因素的影响后,对组织未来的 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时间进行估 计的活动。 25.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 于20十级50年代发明的,又叫专 家评估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技术。 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专 家们、特别是人事专家对组织未来 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分析和评估,通 过多次重复,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26.经验判断法:是一种主管预测 的方法,即主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 验,根据组织过去几年的人力资源 需求状况和自己认为将来可能发 生变化的因素,来对组织的人员需 求进行估计和预测。 27.马尔可夫法:是通过预测组织 内部人员转移来预测内部人员供 给的方法,它根据组织以往各类人 员之间流动比率的概率来推断未 来各类人员数量的分布。 28.散点分析法:是借助于散点 图,即把组织经济活动中的某种变 量与人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表示出来,如果二者之间存在相关 关系,则可根据未来组织业务活动 量的估计值预测相关的人员需求 量。 第四章人员的招募、甄选与 录用 29.招募筛选金字塔:通过招聘, 应征人数变得越来越少,就像金字 塔一样。即说为招聘筛选金字塔。 30.遮蔽广告:在招聘广告中不出 现企业的名称的广告,叫遮蔽广 告。 31.猎头公司:猎头公司也称高级 管理人员代理招聘机构,即常被企 业利用来搜寻高层管理人员和高 级技术人员的中介机构。 32.测试甄选:测试主要能预测申 请人的能力特征及在今后特定领 域的工作表现,以帮助企业选择对 职位要求特别适宜的人员。它主要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23《光子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一课三练

第二节光子 第三节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 lo能量子 (1)_________________ 定义: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_______ ? ⑵能量子大小为hv,其中、,是谐振子的振动频率,h称为 ____ 常量。h = (3)能量的量子化 在微观世界中微观粒子的能量是_________ 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______ 的。这种现象叫能量的量子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一个 光子的能量为_______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3.要使物体内部的电子脱离离子的束缚而逸出表面,必须要对内部电子做一 定的功,这个功称为_______ o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 的能量是hv,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______ ,剩下的表现为逸出的光

电子的___________ ,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 4o康普顿效应 (1)用X射线照射物体时,散射出来的X射线的波长会______ ,这种现象称 为康普顿效应。 (2)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 ______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还具有_______ , 两种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_______ 性的一面. (3)光子的动量p= ___________ 、在康普顿效应中,由于入射光子与物体中电子的碰撞,光子的动量_____ ,因此波长______ ?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能量子 lo已知某种单色光的波长为I在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的值为() Ao h错误!B、错误! C、错误! D.以上均不正确 2?神光"II”装置是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利用它可获得能量为2 400J、波长X.为0、35 pm的紫外激光,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S,则该紫外激光所含光子数为() A.2、1X1021个Bo 4、2X1021个

地球概论复习汇总

地球概论复习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 知识点 第一:地平视差 天体的视差: 天文上在测定太阳系内较近的天体的距离时, 通常采用地球半径作为基 线。 从天体到基线两端的连线所夹的角, 即地球半径对该天体所张的角, 叫做天体的 视差。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叫做天体的地平视差。第二:月貌(月球地表结构)

月海: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由反射率比较低的基性岩组成。 月陆:月面上比较明亮的部分是高地,有比较厚的月尘覆盖,反射率高。 环形山:四周凸起中部低凹的环形隆起叫做环形山。现在也叫月坑。 辐射纹:从大环形山向四周辅散的明亮线条。可以穿过山脉、月海延伸数千米。月谷:暗线是深陷的裂谷,有如地球上的沟谷叫做月谷。 第三:潮汐(天文潮汐) 潮汐:地表上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海平面涨落现象。 太阴潮:由月球引起的潮汐;太阳潮:有太阳引起的潮汐。太阴潮》太阳潮

潮差: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叫大潮;潮差最小时的潮汐叫小潮。潮汐隆起: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形成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称为”潮汐隆起” 引潮力: 地球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引力与地球平均引力之差, 正反垂点最大其他地方逐 渐减小。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海洋潮汐的规律性和复杂性: 规律性:①每太阴日两次高潮两次低潮; ②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小潮; 复杂性:①赤道潮与回归潮;

②二分潮与二至潮; ③近地潮与远地潮; ※ 赤道潮:假定月球的赤纬为零,则两个垂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在一个太阴日 内都有相等的两次高潮和低潮,潮汐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对称。这样的潮汐称为赤道潮(分点潮) ※ 日潮不等:由于月球的赤纬不为零,它的两个垂点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以致同一纬度 ( 除赤道外 ) 的

名词解释习题

名词解释 第一章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3口语报告法(大声想):即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 4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5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6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8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9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1、意识:(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具体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和集中性。 (1)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3、生物节律: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日节律 4、催眠: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的高低。 5、催眠诱导: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催眠诱导(hypnotic induction)。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感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

真空光速不变性原理的解释

真空光速不变性原理的解释 问题导引:为什么光速c刚好是299792458m/s? 史蒂文·温伯格曾经说过:“我对基础物理学的进步的想法是,能带领我们更接近一种能够以自然的和统一的方式解释所有物理现象的简单理论.”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主张,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性的、暂时的、猜测的,它们是不能够被证明的,但是可以被证伪的.按照霍金的理解就是:如果理论只是假设意义上讲,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讲它证明…….一个好的的理论的特征:它能够给出许多原则上可以被观测所否定或所证伪的语言. (一)爱因斯坦对于光速不变性原理的解释爱因斯坦在给达文波特的信中说:“在我本人的思想发展中,迈克尔孙的结果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爱因斯坦认为:真空中光的传播定律必须由一个能与相对性原理一致的较为复杂的原则取代;这是因为相对性原理自然而简单并且在人们的思想中具有很大的说服力;但是,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说明了我们不该遵循这一途径.他认为新的理论应该与电动力学的理论协调起来.于是,他较深入的分析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概念,让人们看到相对性原理和光的传播定律(真空中光速恒定定律)没有丝毫的抵触之处.这样他完成了他的狭义相对论,光也就有了新的参考原则.爱因斯坦在他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中说:“在物理学中几乎没有比真空中光的传播定律更简单的定律了.学校里的每个儿童都知道,或者相信他知道,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以速度千米每秒传播.无论如何我们非常精确地知道,这个速度对于所有各色光线都是一样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则当一颗恒星为其邻近的黑暗星体所掩食时,其各色光线的最小发射值就不会同时被看到.荷兰天文学家德西特根据对双星的观察,也以相似的理由指出,光的传播速度不能依赖于发光物体的运动速度.”爱因斯坦在1952年第十五版本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中仍然如是说,“我们可以假定关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恒定的,这一简单的定律已有充分的理由为学校里的儿童所确信.谁会想到这个简单的定律竟会使思想周密的物理学家陷入智力上的极大困难呢?” 二十世纪末,在天文和微观的实验中都发现了一些现象,光速不变原理的经典解释遇到困难,关于此问题的理论探讨也很活跃,我国科学家在这个问题上也一直进行着摸索,物理学可以使用假设,并在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然而用实验检验其非假设成果的正确性,进而间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假设时代,该现象还得不到合理的解释,这说明假设的现象比当时物理能解释的东西更基本.因此,如能在以后对假设作出科学的解释,就是对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自从相对论发表以来,对它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但相对论以其

心理学 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觉感受性。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地情绪状态。 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活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主要分为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肤觉五类。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的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内脏感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感觉阙值: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

天文百科知识之部分专业术语解释

天文百科知识之部分专业术语解释 编辑:零度星系 时间:2012年1月17日- 2月15日 说明:1.本文按感觉(随机)排序,以此带来不便,请大家谅解。 2.由于本文为个人编辑未经审核,因此难免会出现字词编辑错误,若发现文中出现错误,请与本人联系。 一、部分关键专业术语 1.光行差:光的有限速率和地球沿着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引起的恒星位置的视位移。在一年内,恒星似乎围绕它的平均位置走出一个小椭圆。这个现象在1729年由詹姆斯·布拉德雷(James Bradley)发现,并被他用来测量光的速率。 2.吸收星云:太空中的冷气体尘埃云,只因为它阻挡更远恒星的光而能被发现。 3.近日点进动:水星绕太阳的轨道并非每次遵循相同的路径,而是依次有微小的位移。每次的轨道都是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在每个轨道上水星最接近太

阳的地方(近日点),椭圆向旁边位移一个很小的量。近日点的这种进动是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但不能用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引力理论来解释。 4.弱人择原理: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所有量的观测值,不是同等可能的;它们偏爱那些英应该存在使碳基生命得以进化的地域以及宇宙应该足够年老以便做到这点等等条件所限定的数值。 5.强人择原理:宇宙必须具备允许生命在其某个历时阶段得以在其中发展的那些性质。 6.阿波罗小行星群:轨道的近日点都在地球轨道之内而远日点都在地球轨道之外的一群小行星,所以它们太阳运动时穿过地球轨道。它们的名称来源于1932年走到离地球不到0.07个天文单位时被发现的第1862号小行星阿波罗。阿波罗本身的线大小约1.4公里。这样一个天体如果与地球相撞,将会造成大范围的破坏。 7.巴纳德星:已知自行最大的恒星,由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E.E,Barnard)于1916年发现。巴纳德星运动极快,仅仅180年就在天空相对于背景恒星扫过半度距离(从地球上看的月亮角直径)。巴纳德星离我们1.8秒差距(约6光年),是离太阳系第4颗最近的已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80119

名词解释汇总 组织行为学: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自我知觉: 是指主题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主观因素: 指观察者自身存在的那部分知觉选择影响因素. 晕轮效应: 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遗失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使唔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价值观: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只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 态度:十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工作态度: 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个性倾向性特征: 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特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和态度等等.它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性质、方向以及动力的大小。是个性中最活跃的成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气质: 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联系。 能力: 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解课题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群体结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失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事业生涯的阶段性:是指事业生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任务,个人也具有不同的需要、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关注的焦点是事业阶段的变更是通过角色转换和地位过度而实现的。 事业生涯的纵向变动:就是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登记职位的升降,当特定的组织中人的事业生涯,绝大多数是沿着一定等级制度变动的,一般来说,这就是职工得到一系列的提升和发展。 事业生涯的横向变动:就是组织被捕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 向心变动:就是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当发生相核心方向工作变动时,职工对组织情况了解得就会更多,担负的责任也会更大,并且经常有机会参加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沿着核心方向发展变动与沿着纵向发展变动时相关的。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 体的组合。 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应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口语报告法:也称“出声思维”,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研究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 观察法:有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自然观察法:心理学家们在进行观察时,有时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直接观察、记录,然后分析解释,从而获得有关行为变化的规律。 控制观察法:有时则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得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即自变量,或称实验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即因变量。 调查法: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先你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故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缺点是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第二章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 白日梦状态:白日梦是指包含很低水平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似乎是一方面清醒着一方面做梦,通常在不需要集中注意的情况下自发产生。 睡眠状态:意识的第四个状态就是睡眠状态。过去一般认为睡眠的时候意识是停止活动的,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在睡眠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名词解释: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

个人收集整理-ZQ 进行人际交往,除了自我认知外,对他人地认知也是十分重要地.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印象地过程中,由于人际认知地心理效应作用,往往会发生这样那样地偏见.一位哲人说过:“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人际知觉偏见,很有纠正地必要,因为只有在健康地无偏见地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了解和研究这些人际知觉地“误区”,有助于克服对他人认知地偏见. 、首因效应.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人对人地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管正确与否,总是鲜明、牢固地,往往左右着对对方地评价.一般人通常根据第一印象将他人归类,然后再根据这一类别系统地特点对此人加以推论与作出判断.通常所说地“先入为主”,便是这个意思.显然,这种首因效应作用过大,便可能导致人际知觉上地失误.即一个人如果一开始给人留下好印象,那么可能一直就是好地;一个人如果一开始给人留下坏印象,则可能一直就是坏地.这种心理效应地产生带有一定地必然性.这是因为人们在接受外界事物地不同刺激时,对第一次刺激反应地强度和灵敏度相对于此后不同类型地刺激来说要大;而且第一次刺激在人们大脑里地反应,会形成一种分析、综合、解决问题地非自觉地心理倾向性或准备性,即所谓思维定势现象.它对解决同类问题是有利地,对解决变化型问题则起到消极作用.我们懂得了这种心理学原理,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首因效应地消极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地印象.例如,某人本来工作挺积极,表现很好,而最近工作出了差错,由于近因效应地作用,有些人容易只看到眼前地表现,对他作出表现差地评价.再如,一个平时表现一般地人,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有些人往往会对其刮目相看,并肯定他以往地一贯表现.这种人际知觉地一左一右,均是近因效应地典型表现.这种偏差地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近因”与“远因”相比,一般地说,客观上对人地刺激要强一些,给人留下地印象清晰,会冲淡过去所获得地有关印象.二是从主观上说,接受刺激地主体在已有地生活体验中,对特有地“近因”看得比较重,接受这种“近因”刺激地灵敏度比较高.近因效应往往掩盖甚至否定对一个人地一贯了解,从而影响对他人地全面认识.所以,在对他人认知时,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这样才能清除由于近因效应产生地认知偏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他人地某种特殊表现突出时,印象深刻,由此引起对其他特征地忽视,从而产生以点概面地现象.这种情况犹如大风前地月晕逐步扩散,形成一个更大地光环,故称之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试验:他给被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地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者想像一个具有五种品质地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地人想像为一个友善地人.然而,他把这张表格中地“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想像出一个适合地人时,却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地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地形象.阿希地试验揭示了人际知觉中地一种普遍地心理现象:如果认识到一个人具有某种突出地优点,就认为其他方面都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肯定地光环笼罩,即“以俊遮丑”;相反,如果认识到一个人具有某种突出地缺点,这个人就被一种消极否定地光环笼罩,认为其他方面都不好,即“以丑遮俊”.晕轮效应地产生是由于某一品质地信息量大,其他品质地信息量小,导致刺激强弱程度不同造成地.这种心理效应地危害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1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课时分层作业6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含解析)粤教版

课时分层作业(六)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 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 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则无法确定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 BD [机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概率波是粒子所到达区域的机率大小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来确定,故其本质不同,A、C错,B对;由于光是一种概率波,光子落在哪个点上不能确定,D对.] 2.(多选)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AD [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光在传播时波动性显著,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粒子性显著,频率高的光粒子性显著,频率低的光波动性显著,B、C错误.] 3.(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能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 B.可能落在亮纹处 C.可能落在暗纹处 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 BCD [根据光的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当然也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只不过落在暗处的概率很小而已,故B、C、D正确.] 4.如图,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 )

相对论问答录之二_赵峥

相对论问答录之二 赵峥 问题一、相对论诞生前夜,物理界对相对 性原理有什么争论?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出现之后,一些人对相对性原理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在电磁理论中,真空中的电磁波速度是一个常数c。当时已经认识到光波就是电磁波,这就是说,麦克斯韦理论要求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常数。相对性原理要求所有物理规律在一切惯性系中都相同,电磁理论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所有惯性系中的光速都是同一个常数c。这和常识似乎大有抵触。从常识看,相对于光源静止的观测者测得的速度如果是c,那么迎着光束以速度v跑来的观测者测得的光束应该是(c+v),顺着光传播方向以速度v运动的观测者测得的光速应该是(c?v)。怎么可能这三个观测者测得的光速都是同一个常数c呢?因此,以当时最卓越的电磁专家洛伦兹为代表的学者主张放弃“相对性原理”,认为光速只在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的那种惯性系中是c,也就是说光速只相对于绝对空间是c,对于众多的相对于绝对空间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光速就不再是c了。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洛伦兹的脑海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占统治地位。 当时最卓越的数学家庞加莱(他同时也进行理论物理的教学与研究)认为相对性原理应该坚持。他多次对洛伦兹的观点提出批评和建议,并在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前后,正确、严格地表述了相对性原理。洛伦兹也在庞加莱的批评下对自己的理论作了一些修补,但他仍没有跳出绝对时空观的束缚。实际上,庞加莱本人也没有真正放弃绝对时空观,他一直相信“以太”理论,承认“以太”实质上就是承认“绝对空间”的存在。 从目前的史料看,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时深受马赫的影响,他似乎对洛伦兹和庞加莱的工作知之不多。爱因斯坦多次谈到马赫对自己的影响。正是马赫“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根本不存在“绝对 本文内容选自赵峥教授新书《相对论百问》,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空间”和“绝对运 动”的论述,以及 马赫对“以太”是 否存在的质疑(他 认为没有任何实验证明存在“以太”),使爱因斯坦坚信“相对性原理”是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原理,是科学的一条“真理”,而以太理论是可以放弃的。问题二、星际飞船上的宇航员会看到什么景象? 感受到哪些相对论效应? 高速飞行的星际飞船上的宇航员会看到两种景象,一种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另一种是光行差效应造成的。 由于多普勒效应,飞船前方的星体射来的光会发生蓝移,后方和侧面星体射来的光会发生红移。因此,宇航员觉得前方的星体颜色变蓝,后方的星体颜色变红。侧面的星体由于横向多普勒效应,也会略微变红。 光行差效应会使宇航员觉得侧面的星体向正前方聚集,后面的星体移向自己的侧面。总之,正前方好像是一个“吸引”中心,随着飞船速度的增加,所有的星体都向那里集中,后方的星体越来越少。从地球起飞,正在远离太阳系的飞船上的宇航员,会觉得太阳系不在飞船的正后方,而在侧后方,飞船越接近光速,太阳系看起来越远离正后方,随着飞船速度的增加,太阳系从自己的侧面向侧前方移动。当飞船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时,他将看到太阳系处于自己的侧前方,飞船的后方已经没有任何星体了。飞船正在逃离太阳系,而在宇航员看来,太阳系不位于飞船的后方,而位于侧前方,这是多么奇妙的情景啊! 图1显示当宇宙飞船向北极星飞去时宇航员看到的景象。当飞船速度远小于光速时,宇航员看到的天象与地面上的人看到的相同,北极星位于正前方,北斗、仙后等星座围绕着它,南天的星座都看不到。当速度达到光速的一半时,飞行员前方的景象大大变化了,北极星周围的星座都在向中央趋近,挤到虚线范围以内,原来出现在飞船后面的天蝎座和天狼星(大犬座α星)也都进入前方的视野。当 DOI:10.13405/https://www.doczj.com/doc/2816532874.html,ki.xdwz.2010.05.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