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审阅人:审定人:编写日期:2017年2月

课程名称:诊断学(Diagnostics)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60 其中(理论学时:44 ;实践学时:12 )学分:XXX

适用专业:医学康复专科责任单位:XXX

先修课程:病理…生理?人体解剖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科学。是临床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桥梁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课。诊断学是一门需经反复实践、连续培训过程才能初步掌握的学科。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接触病人、学习问诊而客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能通过实验诊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即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疾病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1.常见症状

(1)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2)理解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

(3)了解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

(1)掌握体格检查中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达到全面、有序、手法规范。

(2)掌握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实验诊断

(1)理解三大常规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

(2)理解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参数和临床意义。

(3)了解伴随症状。

4.辅助检查

(1)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各波、各段的测量方法。

(2)理解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

(3)理解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8学时) 【教学重点】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

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

4.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疼痛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2.头痛、胸痛与腹痛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水肿

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心原性水肿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4.水肿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四)咳嗽与咯痰、咯血

1.咳嗽与咯痰的发生机理、病因与临床特点。

2.咳嗽及咯痰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3.咯血的病因及伴随症状。

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五)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及发生机理。

2.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1)肺原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原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3)中毒性呼吸困难。

(4)血原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呼吸困难。(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

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六)恶心与呕吐

1.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理、病因与分类。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3.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

(七)呕血与便血

1.呕血与便血的概念与病因分类。

2.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对病因诊断的意义。

3.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八)腹泻

1.腹泻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腹泻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腹泻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九)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原因。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十)黄疸

1.黄疸的概念及黄疸的病因分类与发生机理。

2.三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3.黄疸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三种黄疸的鉴别要点。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伴随症状,并了解各症状的鉴别诊断。(二)掌握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及规律。

第二篇体格检查(28学时)

第一章基本方法(2学时)

【教学重点】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一般检查(2学时)

【教学重点】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头部检查(2学时)

【教学重点】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颈部检查(2学时)

【教学重点】

1.外形与分区。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胸部检查(8学时)

【教学重点】

(一)胸廓的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

(二)胸壁与胸廓

1.胸壁血管与皮下气肿及胸壁压痛。

2.正常胸廓外形与异常胸廓: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胸廓单侧或局部性变形等。

3.乳房检查方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肺部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及节律。

2.触诊:呼吸动度、触觉语颤、胸膜磨擦感。

3.叩诊

(1)叩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正常肺部叩诊音及影响因素。

(3)肺部的定界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及肺下缘移动范围。

(4)肺部的异常叩诊音:浊音与实音、过清音、鼓音、空瓮音与浊鼓音等。

4.听诊

(1)听诊的方法与内容。

(2)正常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

诊部位及特点。

(3)异常呼吸音: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4)罗音:干罗音与湿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5)捻发音: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6)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特点及临床价值。

(7)胸膜磨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病因。

(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大叶性肺炎。

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3.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或气胸。

(五)心脏

1.视诊

(1)心尖区外形。

(2)心尖搏动:心尖搏动的正常位置、强弱、范围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及临床意义。

2.触诊心脏触诊方法,内容如下。

(1)心前区搏动:心尖搏动与其他部位搏动。

(2)心前区震颤:发生机理、触诊方法与特点,心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震颤的临床意义。(3)心包磨擦感:发生机理、触诊方法、部位、特点及临床意义。

3.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心脏浊音界:相对浊音界与绝对浊音界。

(3)正常心界。

(4)心界的各部组成。

(5)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心脏本身因素与心外因素。

4.听诊

(1)心脏听诊的目的与方法。

(2)心脏瓣膜听诊区:部位、听诊顺序及临床价值。

(3)心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4)心率:正常心率、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

(5)心律: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6)正常心音:各心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第一与第二心音的鉴别。

(7)心音异常改变:强弱与性质的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及四音律。

(8)心脏杂音:①杂音的发生机理;②分析杂音特点;③各瓣膜听诊区不同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边续性)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9)心包磨擦音:发生机理及听诊部位、特点、临床意义。

(六)血管

1.视诊:手背浅层静脉充盈度、肝颈静脉回流征、毛细血管搏动。

2.触诊:

(1)脉搏的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脉搏的速率与节律。

(3)脉搏的紧张度与强弱或大小。

(4)脉搏的波形:水冲脉与奇脉,交替脉与重搏脉。

(5)动脉壁的情况及异常改变的意义。

3.听诊

(1)动脉听诊:正常动脉音、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

(2)病理性动脉杂音。

4.动脉血压测定

(1)血压计的种类及使用。

(2)测定动脉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血压的正常值及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4)脉压及其改变的意义。

(七)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心包积液。

5.心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全心功能不全。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二)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三)掌握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五)掌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六)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七)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八)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九)熟悉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十)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并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

(十一)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掌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十二)掌握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及临床意义。

(十三)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第六章腹部检查(8学时)

【教学重点】

(一)腹部体表标志分区

1.腹部的范围。

2.体表标志。

3.腹部分区:九区法、四区法。

(二)视诊

1.腹部视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腹部的外形:正常腹部外形,膨隆与凹陷。

3.腹部的呼吸运动: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4.腹部皮肤:皮疹、色素、条纹与瘢痕、腹部体毛、疝、脐及腹部皮肤。

5.腹壁静脉:静脉扩张时血流方向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6.蠕动波:胃蠕动波与肠蠕动波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7.上腹部搏动:腹主动脉搏动与肝脏搏动的区别。

(三)触诊

1.腹部触诊的主法、内容及注意事项。

2.腹壁紧张度: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3.压痛及反跳痛。

4.腹部包块:位置、大小、形态、硬度、搏动、移动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液波震颤。

6.肝脏触诊。

(1)触诊方法:双手触诊法、单手触诊法。

(2)肝脏肿大而不能触及的常见原因。

(3)触及肝脏时应描述的内容:大小、质地、表面状态与边缘、压痛、博动、肝震颤。

7.胆囊触诊

(1)胆囊的触诊方法及肿大的临床意义。

(2)Murphy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8.脾脏触诊

(1)脾脏的触诊方法(仰卧位与右侧卧位)。

(2)脾脏肿大的分度及测量方法。

(3)易误认为脾脏肿大的脏器。

(4)触及脾脏时应描述的内容及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9.肾脏触诊

(1)肾脏的触诊方法及触及肾脏的临床价值。

(2)肾脏或尿路有炎症时出现的压痛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肋腰点。

10.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组织与脏器:腹直肌腱划、腹主动脉、腰椎椎体、乙状结肠、盲肠、横结肠。

(四)叩诊

1.腹部叩诊方法:直接与间接叩诊法。

2.腹部叩诊音

3.肝脏与胆囊叩诊

(1)肝脏浊音界叩诊及临床意义。

(2)肝脏及胆囊的叩击痛。

4.胃泡鼓音区:鼓音区的边界,扩大或缩小的临床意义。

5.脾脏叩诊:确定脾脏边界。

6.肾脏叩诊:叩诊方法及注意点。

7.膀胱叩诊。

8.腹水的叩诊。

(1)叩诊主法。

(2)腹水与卵巢囊肿的鉴别。

(五)听诊

1.肠鸣音与振水音。

2.血管音与胎儿心音。

3.摩擦音与搔弹音。

(六)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及症状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腹膜炎。

3.肝脏硬化合并腹水。

4.腹部包块。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腥部检查的内容简介、方法及顺序、了解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熟悉腹部检查的常见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七章脊柱与四肢检查(2学时)

【教学重点】

1.脊柱弯曲度:后凸、前凸、侧凸。

2.脊柱活动度:检查方法及活动度异常的常见病因。

3.脊柱的压痛与叩击痛: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

(二)四肢

1.形态异常

(1)腕关节变形:特点与临床意义。

(2)指关节变形:梭形关节、爪形手。

(3)膝关节变形:关节腔积液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4)膝内、外翻与足内、外翻。

(5)肢端肥大与肌肉萎缩。

(6)下肢静脉曲张与水肿。

(7)杵静脉曲张与水肿。

2.运动功能障碍

(1)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2)关节功能障碍。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脊柱、四肢检查的方法及其正常状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神经系统检查(2学时)

【教学重点】

(一)运动功能检查

1.随意运动肌力

2.肌张力与不随意动运。

3.共济运动。

(二)感觉功能检查

1.浅感觉与深感觉功能。

2.复合感觉功能。

(三)神经反射

1.生理反射

(1)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膝腱反射与跟腱反射。

2.病理反射

(1)锥体束征:Babinski征、Gordon征、Chadduck征、Hoffmann征及阵挛、Gonda征。

(2)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mig征、Brudzinski征。

(3)Lasegue征。

(四)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1.眼心反射。

2.卧立试验。

3.坚毛反射。

4.皮肤浅纹征。

【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与神经反射)及检查方法。

(二)掌握各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三篇实验诊断(8学时)

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测(2学时)

【教学重点】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异常报警、参数正常值、结果报告

(二)红细胞计数、HB测定

1.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红细胞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以减少为重点) 。

3.血红蛋白测定,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三)红细胞压积测定: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四)红细胞病理性改变:

1.红细胞大小及形态的改变。

2.红细胞嗜色特性的改变。

3.红细胞核残余物及有核红细胞出现的临床意义。

(五)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七)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正常值、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临床意义。

(八)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1.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象改变的临床意义。

4.类白血病反应。

5.白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九)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分型原则、抗原、抗体特点及血型鉴定;RH血型与输血;交叉配血;输血原则

(十)止血与血栓检查

止血与血栓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血液粘度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实验项目选择。

【教学基本要求】

(一)熟悉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异常报警。

(二)掌握RBC、WBC、HB、PLT等参数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熟悉三种直方图形及意义

(三)掌握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及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

(五)了解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沉测定,掌握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六)了解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临床意义

(七)掌握ABO血型分型原则和输血原则,了解交叉配血原理、RH血型。

(八)掌握止血与血栓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九)了解止血与血栓疾病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十)了解血液流变学

第二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2学时)

【教学重点】

(一) 尿液检查

1.尿标本的收集。

2.尿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1) 一般性状: 颜色、透明度、比重。

(2) 化学检查: 酸碱反应、蛋白质、糖、酮体。

(3) 显微镜检查: 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管型等。

3.尿液分析仪原理、报告

(二)粪便标本的采集。

(三)粪便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1.一般检查,性状、颜色、气味及肉眼可见的内容物,如寄生虫体等。

2.显微镜检查: 细胞、寄生虫卵、原虫类、脂肪滴及食物残渣等。

3.隐血试验,方法、注意点及临床意义。

(四)脑脊液检查。

1.采取脑脊液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脑脊液检查的内容。

(1) 一般性状: 颜色、透明度、凝结物。

(2) 化学检查: 蛋白质定性、定量检查; 糖定量检查及氯化物定量检查。

(3) 显微镜检查: 细胞计数及分类。

(4) 细菌学检查。

(五)浆膜腔液检查

1.检查适应症。

2.检查内容

(1) 一般性状检查: 量,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重等。

(2) 化学检查,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1ta 试验) ,蛋白定量检查。

(3) 显微镜检查: 细胞计数,分类及癌细胞检查等。

3.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六)阴道分泌物检查包括性状检查和清洁度判断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尿液检查法及临床意义(包括尿量、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蛋白尿、糖尿、

酮尿)

(二)熟悉尿液理学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三)熟悉三种黄疸鉴别

(四)掌握尿液细胞和管型的临床意义

(五)了解粪便检查法及掌握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六)掌握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七)了解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方法,正常结果及临床意义。

(八)掌握常见的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的特点。

(九)掌握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十)熟悉阴道分泌物检查内容

第三章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学时)

【教学重点】

(一)肾功能试验

1.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l) 浓缩稀释试验。

(2)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3) 血浆非蛋白氮或尿素氮、肌酐测定。

(4)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2.肾功能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常用肾功能试验的方法、临床意义。

第四章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1学时)

【教学重点】

(一)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试验·

(二)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总蛋白测定,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清蛋白电泳。

(三)酶学检查:血清转氨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血清Y一谷氨酰转肤酶测定,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

(四)肝功能试验的选用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血清蛋白质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二)掌握三种黄疸的胆红素变化特点

(三)掌握酶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常用肝脏疾病的实验室试验的基本原理、正常值和选用原则。(五)了解血清蛋白电泳、AFP、Y –GT变化的意义

第五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2学时)

【教学重点】

(一)血清K+、Na+、Cl-、Ca++、P-、Fe++测定正常值与意义(二)血糖正常值与意义,糖耐量试验意义

(三)心肌标志物检查

(四)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参考值与意义

(五)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意义

(六)甲状腺素T3 、T4参考值与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血K+、Na+等电解质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二)掌握血糖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三)掌握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Cl-、Ca++、P- 和脂蛋白测定的意义

(五)了解影响血清K+、Na+的因素

(六)了解铁及铁蛋白变化的意义以及甲状腺素T3 、T4检测意义

第四篇辅助检查(8学时)

第一章心电图(8学时)

【教学重点】

(一)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二)临床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1.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2.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3.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

(三)心电向量图及心电图的正常值检测

1.心电向量图的基本图形、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2.心电图的描绘与检测。

(1)各波段与心率的检测。

(2)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3)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4)小儿心电图与老年人的心电图特点。

(四)心房肥大

1.左房肥大。

2.左房肥大。

3.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五)心室肥大

1.左室肥大

2.右室肥大

3.左室及右室双侧心室肥大。

(六)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1.心内膜缺血。

2.透壁心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

(七)心肌梗塞

1.心肌梗塞的基本图形及发生机理。

(1)缺血性T波改变。

(2)“损伤型”改变。

(3)“坏死型”改变。

2.心肌梗塞的图型演变与分期(早期、急性期、近期、陈旧期)。3.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八)心律失常

1.心律失常与心肌的电生理特征。

2.心律失常概述。

3.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2)窦性心动过度。

(3)窦性心动过缓。

(4)窦性心律不齐。

4.过早搏动(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

5.异位性心运过速。

6.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与颤动。

(2)心室扑动与颤动。

7.传导异常与心律失常。

(1)房室传导沮滞(Ⅰ度、Ⅱ度、Ⅲ度)。

(2)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

(九)心电图的分析步骤与临床应用

1.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2.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向量的关系。

(二)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三)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占80%,见习和平时成绩占20%。见习和平时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实验报告、见习报告、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1】《诊断学》,万学红、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八版。参考书:【1】《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六版。

【2】《实验诊断学》,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医学影像学》,吴恩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临床诊断学考试重点

二、各章重点(按照课件顺序) (二)发热: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得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热型及其临床意义(选择或者名解,要注意写“此种热常见于……”) (1)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得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与伤寒高热期。 (2)弛张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与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型: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型: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5)回归热: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周期热,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2呼吸困难病因分析(只记病因即可)。“三凹征”必考,肺性呼吸困难临床分类(类型、特点与病因) (1)病因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性 (2)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呼气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干啰音,常见于哮喘。 混合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吸气都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变浅,听诊肺常有呼吸音异常,可有病理性呼吸音,常见于广泛肺实变与肺间质病变以及阻塞性肺气肿。 3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得三大特点,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酸中毒性大呼吸得常见两个疾病。 (1)左心衰竭呼吸困难特点 △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仰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回心血量↓、膈肌位置↓)→强迫体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时迷走兴奋性增高,冠脉收缩,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卧位,膈肌上移,肺活量减少; 卧位,静脉回流量增多,肺淤血加重。 (2)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 (3)酸中毒性大呼吸(Kussmaul呼吸):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思考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急性左心衰引起。机制①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下降→心功能下降②回心血量上升→肺淤血加重 5咳嗽得音色等(选择题,老师尤其提到“金属音”),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与红砖色痰(这两个老师没提,顺带瞧瞧吧) (1)音色:指咳嗽时声音得色彩与特性①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等②犬吠样:会厌、喉部病变或气管受压③金属音调样:纵隔肿瘤、主动脉瘤、肺癌④微弱:极度衰竭或声带麻痹 (2)性质: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金葡菌)、灰绿色/红砖色痰(克雷伯杆菌)

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笔记一

---------------------------------------------------------------最新资料推荐------------------------------------------------------ 1 / 3 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笔记一 医学影像诊断学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影像诊断学教研室 欧阳羽 ◎什么是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是: 借助影像诊断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 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 科。 影像诊断学是: 借助影像诊断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 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 科。 医学影像学: 影像诊断学+ 影像介入学 ◎医学影像学包含哪些内容? 放 射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超声成像; 同位素成像; MRI, DSA, ECT 成像等。 -RAD, teleradiology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1 895年- 伦琴(Rontgen) - 放射诊断学 20世纪50-60年 代 超声,同位素成像 70-80年代 CT , MRI, ECT DSA, 影像诊断学 特别是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影像诊断进入了一 个崭新时代(诊断+治疗)形成特别是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 影像诊断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诊断+治疗)形成 医学影像学 ◎现 状与未来 一 一 影像诊断设备的高速发展与更新换代 1 X 线机

TV 透视;摄片影像数字化 CR,DR 2 高档 CT, MRI ,DSA 特别是螺旋 CT 及应用软件(CTA, 重建及内窥镜等)。 二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成为三大治疗体系之一(外科、内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成为三大治疗体系之一(外科、内科)。 三、影像数字化和 PACS 及远程诊断。 计算机辅助检测 CAD (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计算机辅助诊断 CAD 四、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形态、功能、及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分子影像学包括形态、功能、及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分子影像学-研究)。 她已成为应用高科技最多、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 研究)。 她已成为应用高科技最多、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 五、临床诊断,治疗与医学影像的关系更密切 DSA CT MRI DR 乳腺钼靶机◎学习医学影像学时注意事项: 、各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识别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代表的病理基础及诊断中的意义、了解各种检查的价值与限度而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但非病理诊断,因此需结合临床材料,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但非病理诊断,因此需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doc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咯血定义,4 '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1心 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组不同原因,1Q心原性与肾 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H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 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艮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艮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 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1桶状胸 义,9深大呼吸,潮式 及间停呼&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吸 Id 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Z 三种呼吸音的 区别 H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 别 的综合体征。 18、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H 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 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Q 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B3G 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 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RBBB DG 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 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H 心尖搏动点的位「 ,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后)

一、名词解释 1. 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 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 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 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 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 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 T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 TR: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21. 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22. 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23. 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24. 体素: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25. 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26. 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加氏综合症。27.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诊断学考点汇总

诊断学 名词解释: 1. 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 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见于胆囊炎。 4. 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 5. 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主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 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见于肝硬化。 7.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 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9. 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0. 腹膜刺激征:板状腹,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1. 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2. 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3. 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4. 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课程介绍: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运用X线、CT、MRI等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的一门学科。随着医学影像医学检查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亦在不断丰富和更新,成为包括超声、X线、CT、MR、ECT、PET 和介入放射学等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反映国内、外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和成熟的观点外,还兼顾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系统为主线,在每系统中均以总论、正常X线、CT、MR表现和基本病变的表现为主,适当地编入了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以保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忌片面求新求深。 本课程讲授中,为适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查阅外文文献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学习中还需讲授重要名词和术语的英文单词。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 和疾病诊断合理方法的选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基础(包括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3、能够运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安排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掌握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了解本专业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二大模块。 在理论课中按系统分为11个部分共78学时,实践课教学分为实验课、见习和实习3个部分。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I前言《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传统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本课程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传统的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部分章节介绍。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各论部分授课顺序均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所不同,如呼吸系统以X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普通X线为主,中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

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24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为1:1,即理论授课116学时,实验116学时,分两个学期授课。四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2版,2006年

诊断学重点

单选60个大题4个 诊断学: 1,发热热型发热伴随症状(理解:头痛/发热伴寒战见于什么病,或给一个病史问是哪种热型)先头痛再发热,先发热再头痛是脑膜炎 2,水肿肾源性PK心源性(书上的表P16,开始部位发展快慢伴随症状),心源性静水压,肾源性 3,贫血(主要观察口唇睑结膜甲床等)黄疸检查皮肤巩膜 4,咳嗽与喀痰,肺结核咯痰少,痰多的支扩和肺脓肿。中枢性心血管。泛读。 5,咯血PK呕血,表P27。出血部位不同导致大便颜色不同 6,心悸,了解概念,不适感。Eg.不是心跳加快,甲亢能引起心悸。 7,恶心与呕吐(喷射性,反射性) 8,腹痛(不同部位的临床意义)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炎;右上腹疼痛:肝脏。剑突下胃,脐周肠炎。血尿:若尿痛伴血尿考虑什么疾病:尿结石。 9,关节痛(风湿性,痛风,类风湿)类风湿手梭形肿胀,风湿手无变形。 10,问诊主要是问诊技巧(儿科问诊,妇科问诊也看一下)下面哪种属于既往史……精神科对于不配合的病人哪种询问是不合适的:继续?问家属?等一下再问?儿科,14岁以下,家族史问到祖父母一辈。 11,体格检查触诊手法。腹部触诊手和腹部在一个平面。若有大量腹水,应用哪种触诊,冲击触诊。 12,面容。典型容貌。P122 13,蜘蛛痣。很重要。上腔静脉分布的地方。 14,淋巴结肿大:炎性,肿瘤,结核 15,眼外肌活动方向神经支配。巨颅落日征。 16,眼底镜进光角度,泪囊检查部位内眦。 17,正常鼻甲胆脂瘤的表现。P146 18,扁桃体肿大分度 19,甲状腺肿大分度哪些情况引起气管偏移。 20,肝颈静脉回流症。胸骨角解剖意义 21,皮下气肿常见于?哪种病不会引起皮下气肿。 22,扁平胸桶状胸常见于? 23,胸腹壁静脉曲张方向?哪种阻塞哪种方向 24,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和幅度。胸式腹式呼吸。P184 25,语音震颤增强见于?情况,减轻见于?情况。实变巨大空洞压迫性肺不张 26,正常呼吸音3种特点听诊特点,听诊部位 27,干湿罗音特点临床意义,分类,每类由什么引起,有什么病。 28,心前去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包积液 29,震颤多为器质性病变4级或以上杂音才出现心前区搏动反映左心室状况。 30,心包摩擦感PK胸膜摩擦音,各自特点,区别。胸膜摩擦感屏住呼吸没有了。 31,心界临床意义,梨形心等 32,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关闭不全杂音。听诊的内容顺序及几个基本杂音,在哪个时期哪个地方出现。先心病的几种心音,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房间隔缺损稍高。动脉导管未闭在左边第二肋间隙或更靠外听到机器样连续杂音。双期杂音(来源于收缩和舒张期)和连续杂音(不变)区别。 33,腹壁色素沉着。什么病沉着在哪儿。Addison色素沉着于眼皮等褶皱处。 34,胃肠型和蠕动波(发生梗阻时才会出现)听诊:正常只能听到肠鸣音。 35,移动性浊音液体量>1000ml可用叩诊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3000-4000ml时可用此查)肝浊音界消失见于哪些病:胃肠穿孔,有气。 36,腹部触诊肝脾肾腹膜刺激征。 37,肝脏触诊8点,有哪些内容,查脏器时打括号写有哪些脏器。有心衰竭引起肝淤血出现肝颈回流征 38,振水音清晨空腹时查,有什么疾病。哪些脏器随呼吸要运动:肝脾胆…… 39,腹部肿块,疾病检查等(有可能考大题) 40,前列腺触诊增生肥大/癌情况下的触诊,肛门直肠生殖器用肘膝位检查。 41,女性生殖器。内外生殖器分别包括哪些。 42,周围、中枢神经损伤(哪种表情查的哪种神经,esp面神经,周围中枢损害的区别)肌肉骨骼系统脊柱僵直是

最新 口腔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案 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编写

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它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 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临床示教与实习),要求学生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业务范围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片位的正常影像学特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的典型表现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影像表现,培养学生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更好的掌握读片技能,为临床服务。 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要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内容要重点突出并给一定的自学内容。实习内容包括读片示教、病案讨论以及电影幻灯等多种形式。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49,其中讲授学时28,实习学时21,于第六学期完成。

参考书目 1、邹兆菊主编.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邹兆菊主编.涎腺疾病影像诊断.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3、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主编.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4、陈帜贤主编.实用放射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Weber AL.Imaging of cyst and Odontogenic Tumor of the jaw: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Radiol Clin North AM.1993,31(1):101-120. 6、李江.口腔颌面部肿瘤分类新进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2:474-477.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考试前复习用

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成人:0.005~0.015(0.5~1.5%) 新生儿:0.03 ~0.06(3~6%) 绝对值:24~84×109 / L 2、溶血性贫血 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 原始→成熟 [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 胞浆] 量:少→多 染色:深蓝→浅蓝→浅红 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核型:规则→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 核仁:有→无 核膜:不明显→明显 [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4、粒红比值的定义: 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 5、造血干细胞 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 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1-10%) (0.5-1%) (<0.5%) 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亢进 增生明显活跃:旺盛 增生活跃:基本正常 增生减低: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衰竭 7、骨髓各细胞比例: 名称比例(%) 粒细胞系统40-60 红细胞系统20 淋巴细胞系统20 单核细胞系统<4 浆细胞系统<2 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 8、尿液比重 参考值: 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

. .. .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 2、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 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 3、咯血定义, 4、咯血与呕血区别 5、呼吸困难定义, 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 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8、胸痛的病因,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 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 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 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z. . .. .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 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5、颈静脉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 7、桶状胸 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 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 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 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

2020智慧树知到《医学影像诊断学1》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医学影像诊断学1》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医学影像诊断学1》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在MRI在T1WI和T2WI图像上,黑白灰度反映的是组织间及与病变间的质子密度差异。( ) 对 错 答案: 错 2、 CT值为0HU的组织通常是脂肪。( ) 对 错 答案: 错 3、 X线与诊断相关的特性包括( )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E:生物效应 答案: 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 4、使用碘对比剂时,应注意()

了解除患者有无禁忌证 作好解释工作 行对比剂过敏试验 备好抢救药品与器械 E:遇到严重反应应快速检查完毕 答案: 了解除患者有无禁忌证,作好解释工作,行对比剂过敏试验,备好抢救药品与器械 5、除哪种组织外,其余组织在T1、T2加权上均为低信号 骨皮质 脑脊液 肌腱 韧带 E:钙化 答案: 脑脊液 6、下列MRI检查禁忌证,哪项不对 有心脏起搏器 有碘过敏史 幽闭恐惧症患者 有心脏监护仪者 E:体内有铁磁必金属植入物、异物 答案: 有碘过敏史 7、窗宽为300、窗位为20时,其CT值显示范围为

-170~130 -150~150 -130~170 0~300 E:-300~0 答案: -130~170 8、下列关于CT值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 CT值反映了物质的密度 CT值反映了物质内水的成分 CT值是物质密度的绝对值 不同的机器产生的CT值不同 E:根据CT值可以对病变做出定性诊断答案: CT值反映了物质的密度 9、关于X线本质,下列观点哪项正确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凡是X线都可用于影像论断 波长范围为0.0006~50mm 比红外线波长长 E:X线球管产生的X线是单一波长射线答案: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10、人体MRI最常用的成像原子核是( ) 氢原子核

最新影像诊断学复习题(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神经。附答案)

选择题复习题 泌尿系统 1、在肾盂造影时,如压力过高可出现造影剂逆流,最常见的是() A 肾小管逆流 B 肾窦逆流 C 血管周围逆流 D 淋巴管逆流 E 输尿管逆流 2、男性尿道最窄处是() A 尿道外口 B 海绵体部尿道 C 球部尿道 D 膜部尿道 E 前列腺部尿道 3、肾盂癌是() A 透明细胞癌 B 鳞癌 C 腺癌 D 未分化癌 E 移性细胞癌 4、关于肾自截,错误的是() A 结核性脓肾 B 全肾钙化 C 肾功能完全丧失 D 肾动脉栓塞 E 肾盂肾盏纤维化闭塞 5、排泄性或逆行性肾盂造影,下列哪项为肾结核最早出现的征象() A 肾盂闭塞、空洞形成 B 肾盏边缘不整齐如虫蚀 C 肾盂肾盏不规则扩大 D 肾盂肾盏模糊变形 E 肾内有斑点状钙化影 6、肾结核晚期的特征性X线表现是() A 肾积水 B 肾盂肾盏边缘性破坏 C 肾功能减退 D 肾自截 E 小膀胱 7、尿频、尿急两年,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尿培养阴性,腹部平片阴性。造影见右肾上盏杯口模糊呈虫蚀状,其外方有一黄豆粒大小的圆形造影剂充填阴影,边缘模糊。应考虑为() A 肾肿瘤 B 肾结核 C 肾囊肿 D 肾盏憩室 E 肾盏痉挛 生殖系统 1、关于乳腺纤维瘤,下列哪项不对() A 多为青壮年患者 B 常为双侧、多发 C 妊娠期肿瘤增大 D 绝经后肿瘤缩小 E 分叶状肿块 2、乳腺癌的X线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 乳腺静脉增粗 B 彗星征 C 肿块边缘放射状毛刺 D 圆形、卵圆形、大斑块状或短棒状钙化影 E 肿块周围宽度不一透亮带 3、女性,32岁,乳腺内3cm肿块,质韧,与皮肤无粘连,钼靶照片示肿块边缘光滑,轮廓清晰,内有粗大的点状钙化,应首先考虑() A 乳腺纤维腺瘤 B 乳腺癌 C 乳腺小叶增生症 D 乳腺管内乳头状瘤 E 乳腺脂肪坏死 4、乳腺癌的直接X线征象是() A 肿块 B 乳头凹陷 C 血运增多 D 皮下脂肪层模糊 E 皮肤局限性增厚和收缩 5、乳腺癌CT平扫哪项不正确() A 瘤体密度一般高于腺体密度 B CT值多为25-56HU C 肿瘤内有坏死液化后可出现低密度区 D 明显显示肿瘤内的丛状、颗粒状钙化 E 累及胸壁者可见乳腺后间隙消失 6、乳腺纤维瘤的CT表现中,哪项描述欠妥() A 平扫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 B 当其周围有低密度脂肪环绕时边缘清楚 C 多数肿瘤边缘可呈分叶状 D 平扫可清楚显示肿瘤内的钙化 E 伴有钙化的纤维腺瘤CT值可达40-50HU 7、女性生殖器结核最常见的是() A输卵管结核B子宫内膜结核C子宫颈结核D卵巢结核E结核性子宫内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与习题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与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高度,可持续数天,而且每天的温差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1℃。 2.预后良好:是指估计不仅能被完全治愈,而且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 3.胸式呼吸:呼吸时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的运动极弱。 4.干罗音:由于支气管粘膜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堵塞及粘液腺肿大等)、支气管痉挛及支气管受压迫(如肿瘤压迫),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当气流通过狭窄部时产生一种狭窄音 5.强迫运动:是指由于大脑,中脑和小脑的病变引起的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发生的有规律的运动。 6.共济失调:在运动时肌群动作相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称为共济失调 7.心杂音:心脏杂音是与心脏活动相联系,在心音以外的附加声音 8.陈—施二氏呼吸:呼吸开始逐渐加强、加深、加快直达高峰,然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最后呼吸中断,又以上述方式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波浪式的呼吸节律, 9.里急后重:病畜不断作排粪姿势并强度努责,呻吟(马,牛),呜叫(犬,猪),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粘液, 10.尿淋漓:是指排尿不畅,尿液呈点滴状或细流状排出。 二、填空 1、临床基本检查方法有________问诊__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2、对疾病预后判断常有___预后良好预后不良预后慎重预后可疑 3、发热热型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4、牛瘤胃蠕动次数是_____1~3次/分钟___每次蠕动持续时间是__15~30s_。 5、呼吸困难的类型有_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__ 6、眼结膜潮红是由______充血_______原因引起的,发绀是由__缺氧_原因引起的。 三、选择题 1.叩诊肺边缘发出的声音是(C)A清音B鼓音C半浊音D浊音 2.牛的心跳次数是(B)A.30----60B.40—70C.50—80D.40—80 3.检查小动物皮肤弹力的部位(C)A颈部B最后肋骨部C背部D都不是 4.叩诊肺区有水平浊音,常见于(C)A肺炎B肺水肿C胸腔积液D肺气肿 5.炎性肿胀与浮肿的不同在于(B)A前者无热痛B后者有热痛C前者指压有压痕,较长时间不恢复原状D后者指压有压痕,较长时间不恢复原状 四、简答题 1、可视黏膜颜色常见的病理变化及诊断意义是什麽 潮红。弥慢性潮红时,眼结膜呈均匀鲜红,见于热性病,呼吸困难,中毒。树枝状充血时,小血管高度扩张,血液充盈呈树枝状,见于高度血液循环障碍的心脏病、脑炎等。 苍白。或红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等。见于贫血、末梢血管痉挛(如惊恐,受寒冷刺激),虚脱时。

医学影像诊断学毕业实习手册

温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 毕 业 实 习 手 册 学生姓名: 年级班组: 学号: 实习医院: 前言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线、核素、超声还是X 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体检、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显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通过四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们即将进入到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阶段,通过实习,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独立工作打好基础。 为给学生与教师在临床实习阶段提供一本条文清楚、简明扼要、便于查阅与考核、且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教学用书,使学生在实习中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特制订了本手册。 第一章实习医师守则和工作职责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阶段,通过临床实习,医学生除了应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包括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程录、开医嘱等等各种诊疗方法及操作),还应掌握医学影像学科常用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能熟练地利用影像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不断巩固已学过的理论

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使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全面、更系统、更扎实。 在实习阶段,要求医学生要有严格的科学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组织纪律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水平。 为保证实习任务的完成,达到预期的目的,实习医师应自觉遵守实习医生守则和履行各项工作职责。 第一节实习医师守则 (1)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所在医院各级组织的领导,按时完成带教教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学习要谦虚、谨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关心病人的疾苦,不能因实习而增加病人的负担与痛苦。 (3)严格遵守医院作息时间与学习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席,因病、因事请假必须经带教老师、所在科室或教学管理部门的批准。 (4)学生无故不参加实习者,按旷课计算(每天按6学时计算),因故未参加实习者,必须补上。 (5)尊重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搞好团结,待人要热情、有礼貌。 (6)必须爱护仪器,节约消耗品。 第二节实习医师工作职责 (1)实习医师在临床科室实习期间,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管理5~8张病床的医疗工作,掌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处理过程,能熟练地采集病史、书写病历,熟练地掌握基本检查方法,及时记载病程录,准确填写出院转院和死亡记录,熟练地填写各种化验单、特殊检查单、会诊单,对自己管理的病人要正确掌握病情变化,提出诊疗意见。 (2)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时,要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投照技术工作,各学科检查操作技术、透视、书写报告等项工作。 (3)每天参加科室的读片会诊工作,在一定时期由带教教师指导,报告病史及影像分析,并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意见。认真准确地书写诊断报告。 (4)实习医师无处方权及报告签发权,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开写处方、各项检查申请单,出、转院通知及诊断报告等。上述诊断和治疗资料需经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后方可生效。 (5)每天按科室安排,在上级医师的领导下参加日常会诊工作。 (6)在上级医师的领导下,担任一定时间的门诊、急诊、夜班、节假日值班和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检查处置工作。 (7)实习医师必须爱护仪器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使用方法,对仪器设备不熟悉或不会使用时应请教教师,严禁违章操作,重大仪器的使用必须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如在使用过程中不慎损坏,就及时报告带教教师,以便采取补救措旗。非正常损坏者,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8)要坚持参加科室的护理工作,参加所在实习科室的各项活动和科务会议。 第二章医学影像各学科主要规章制度 第一节放射科主要规章制度 在医学领域里,放射科是临床医学中重要学科之一。 放射科与临床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预防保健,诊治疾病,特别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

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

医学影像学复习 总论部分 ●医学影像学定义: 指通过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体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的技术,属活体器官的视诊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发展史 ●X线:伦琴于1895年发现。 ●CT:Computer Tomography,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螺旋CT用于临床。 ●超声: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 ●MRI:出现于上世纪约80年代。 CT成像原理 ●体素:图象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等地立方体,称之为体素。 ●象素:CT扫描重建的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 的小方块,称之为象素。 螺旋CT特点 ●使用滑环技术,解除电缆束缚 ●速度快,时间小于或等于1秒 ●容积扫描 普通CT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相比,空间分辨率低,密度分辨率高 CT值:单位HU;组织的吸收系数与(骨、水、空气)三种组织之相 对值 ●骨组织:+1000 HU,水: 0 HU,空气:-1000 HU ●CT图像上由白依次变黑的顺序是骨、肌肉、脂肪、空气 窗宽与窗位 ●因为CT机能分辨2000的CT值,人的肉眼只能分辨黑白的16个灰阶,因此人为 引入的概念 窗宽:是指图像(由黑到白)所包含CT值围 窗位:是指图像上所包含CT值围的中心值 ●CT图像要有适当的窗宽窗位才有利于病变的观察 ●用于观察肺组织:窗宽1500HU、窗位-700HU CT图象后处理技术 ●CTA:CT angiography ,是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扫描的图象重组技术,可立 体地显示血管影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目前MRI多用氢核或质子来成像 ●MRA是利用了流体的流空效应 组织特点 ●水的T1、T2都长或T1低信号,T2高信号 ●脂肪的T1、T2均短。 ●病变组织如肿瘤常比周围组织含水量高,故T1、T2常较长 ●造影剂分为高密度和低密度两大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