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1)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1)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1)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1)

文章编号:100124918(2009)0420050256

中图分类号:B84413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

3

张 奇

1,2

 张 黎2 王 奕2 张艳君2 马艳苹2 孙宝宏

2

(1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21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大连 116029)

摘 要:为考察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运用“提示访谈法”对大学生中的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优秀辩手达到间接反驳推理水平,而多数非辩手处在直接反驳推理水平。优秀辩手不论在功能性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上,还是在理由领域广度上都显著优于普通大学生。在反驳式推理过程中,优秀辩手的间接反驳次数显著多于非辩手。研究表明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显著优于非辩手。

关键词:大学生;优秀辩手;非辩手;非形式推理

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06JJDX LX 001).通讯作者:张奇,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E 2mail :zq55822@1631com

1 引言

非形式推理是指对结构不良的、用自然语言表

述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所进行的归纳式(而非演绎的)推理。个体通过非形式推理,对问题形成一定的态度和观点,其中包括对某一命题或决策的因果、利弊和正反两方面的意见[1,2]

。非形式推理常常表现为个体给出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建议、态度或决策的理由和依据,并经过论证来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或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等。因此,我们将非形式推理定义为,个体对有争议的、结构不良的问题提出观点,并利用理由论证观点的合理性和反驳不同观点的推理过程。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许多推理都属于非形式推理

[3~5]

。根据推理的不同目的,可将非形式推理划分为“我方推理”、“他方推理”和“反

驳式推理”三种。用自己提出的理由(我方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我方观点)的推理过程,称之为我方推理;帮助对方提出理由(他方理由)支持对方观点(他方观点)的推理过程,称之为他方推理;提出理由

反对他方观点的推理过程,称之为反驳式推理。

当前,非形式推理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在无任何提示的条件下,考察个体如何利用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6]

。但是,该研究范式不能考察个

体的他方推理能力和反驳式推理能力。因此,作者尝试采用第二种研究范式,即在给被试提供提示语

的条件下,要求被试对给出的问题进行我方推理、他方推理和反驳式推理

[2,7,8]

,从而更全面地考察和评

价个体的非形式推理能力。

对个体非形式推理能力进行评价,最重要的是确定评价指标。有些研究者提出了非形式推理的结

构评价指标,例如,T oulmin (1958)认为非形式推理应该包括观点、论据、理由、附加理由、模态限定和反驳

几个部分[9]

。Means (1996)等人根据该论证模型对非形式推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高质量的非形式推理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形成某一观点;(2)寻找支持该观点的论据;(3)考虑与该论点相反

的观点;(4)寻找支持相反观点的论据;(5)在论证过程中使用限定语句和元语句

[4]

。限定语句的应用可

以使个体形成多个观点,元语句的应用可以澄清某个观点,并标志着个体要提出其它的观点。

评价个体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必须首先要对其非形式推理的结构进行等级和水平的划分。综合T oulmin 和Means 等人提出的结构标准,可以确定非

形式推理的三个基本结构要素,即观点(包括论点、建议和要求等)、理由(包括附加理由、论据、根据或依据等)和反驳。根据这三个要素,可以将个体的非形式推理能力由低到高划分为3个等级7个水平:第一个等级是个体对问题只能提出观点,但提不出理由。处在这个等级的个体还不具备非形式推理能力。因为,只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能提出

5

理由,就构不成推理。所以,可以将这个等级称为“前推理”等级。前推理等级可以再划分为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个体只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称“我方观点”),不能提出或预测相反的观点(或“他方观点”);第二个水平是既能提出我方观点,也能预测他方观点。第二个等级是个体既能提出观点,也能提出支持观点的理由,称为“理由推理”等级。这个等级可以细化为三个水平:“水平一”是既能提出我方观点,也能提出我方理由;“水平二”是在提出我方观点、我方理由的基础上还能预测他方观点;“水平三”是在提出我方观点、我方理由和预测他方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他方理由。第三个等级是个体在理由推理水平三的基础上还能对他方观点或理由进行反驳,称为“反驳推理”等级。该等级也细分为两个水平:“反驳推理水平一”是指个体在理由推理水平三的基础上只能反驳他方观点,但不能反驳他方理由;“反驳推理水平二”是指个体在理由推理水平三的基础上不仅能反驳他方观点,还能反驳他方理由。有了如此细化的推理等级和水平评价标准可以考察儿童青少年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和发展。

但是,只有结构评价标准还不能全面评价个体的非形式推理的能力。因为,当两个个体处于同一个推理水平时,就无法衡量两个人推理能力的差异了。因此,还要增加其他评价指标。

以往的研究常常采用我方理由数量和他方理由数量来衡量个体的我方推理能力和他方推理能力[2,4,8]。这是因为,当推理者提出的有效理由越多时,说明其对问题的思考越全面,同时也增强了其观点的合理性。但是,仅凭理由数量来评价非形式推理能力不够准确,因为,理由不仅有优劣之分,而且不同的理由对观点的支持力度也不同。K uhn(2003)根据理由对观点的支持程度,将理由分为三种类型: (1)功能性理由,即将该观点所提倡的行为功能、目的或者优点作为理由;(2)条件性理由,将在什么条件下支持该观点或该观点所提倡的行为作为理由;

(3)非支持性理由,又称为“非形式谬误”,是指将传统的、无知的、他人的怜悯、人物的身份、地位、权威和情感等作为理由。该类理由对观点的支持程度很小,有时甚至不支持观点[10]。以往有些研究者把非形式谬误看成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理由。但是,当前的一些研究者却指出,如果从说服性的角度来看,恰当的运用非支持性理由能够有助于个体赢得论辩,增强其观点的说服性[11]。在三类理由中,功能性理由对观点的支持性最强,最能说明观点的

合理性,条件性理由次之,非支持性理由最差。如果将理由类型指标和理由数量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则可以对个体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做出更精确的区分。

需要用非形式推理讨论的问题常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我方和他方推理中,理由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数量称为“理由领域广度”。个体的理由领域广度越大,说明其搜索的问题空间越大,推理结果是在综合多方面理由的基础上做出的,说服力更强。例如,Wu和Tsai(2008)认为,对社会性科学问题中的核能源问题的决策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推理,社会的、生态的、科学的和经济的[8]。其中,从社会角度进行推理的,要考虑到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从科学角度进行推理的,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优势和不足,等等。当然,讨论的问题不同,所涉及的领域范围就不同,理由领域广度也不同。因此,只能在同一个问题上,考察不同个体的理由领域广度。

反驳推理能力可以通过个体做出的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的次数来衡量。直接反驳是针对他方观点提出的反驳,其中包括质疑观点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反对该观点的理由,如果该观点所支持的行为得到实施可能带来的危害,提出与该观点相反的观点,相反的观点在何种情况下是正确的等等。间接反驳是质疑他方理由本身是否成立,或者是否支持他方观点的反驳,即从反驳他方理由的角度来达到反驳他方观点目的的反驳。由于间接反驳需要评估和质疑他方理由之后,才能提出对该理由的反驳。因此,间接反驳的推理给出要比直接反驳更复杂。也就是说,能够进行间接反驳的个体比只能进行直接反驳的个体非形式推理能力更强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建立了一个新的非形式推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即从三个方面评价个体的非形式推理能力。第一个方面是非形式推理能力的等级和水平指标,该指标是根据个体是否能够提出我方观点、我方理由、他方观点、他方理由,以及能否做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将个体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划分为如前所述的3个等级7个水平。第二个方面为非形式推理的内容指标,内容指标由“理由类型”指标和“理由领域广度”指标构成。理由类型指标是指在我方理由和他方理由中,功能性理由、条件性理由和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理由领域广度指标是指在我方理由和他方理由中,理由所涉及的与问题相关领域的数量。第三个方面为反驳次

15

数指标,即个体在推理过程中对他方观点和理由做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的次数。

辩论常常是就某个结构不良的、复杂的、开放式的、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的。辩论的问题就是需要进行非形式推理来回答的问题。因此,辩论最能体现个体对非形式推理的应用。优秀的大学生辩手常参加各种辩论赛,具有丰富的辩论经验和技巧,应该属于高水平非形式推理能力的群体。由此,我们假设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应该明显优于普通大学生。如果能够验证这个假设,则对于大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即可以通过辩论来提高大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因此,我们以大学生中的优秀辩手和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为被试,以两个需要进行非形式推理的问题为论题,以上述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标准,验证上述假设。

2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从某大学1~4年级本科生中共选取60名被试,男女生各30名。其中优秀辩手30名(优秀辩手在下文中简称为“辩手”),普通大学生30名(普通大学生被试在下文中简称为“非辩手”,他们的年级、性别和专业与优秀辩手基本相同)。优秀辩手的选择标准是,在学校组织的辩论大赛中至少获得一次“最佳辩手”称号的大学生。

212 实验材料

研究中以“是否应该对罪犯实施死刑”和“是否应该进行克隆研究”为进行非形式推理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均属于开放式的、没有确定答案的、结构不良的、需要进行非形式推理来回答的问题,也是国外学者在非形式推理研究中使用过的问题。

213 研究程序

在安静的室内由一名主试和一名被试单独进行实验。实验中对被试的所有口头陈述都进行了录音。实验时,主试将两个问题按随机排列的顺序先后呈现给被试。指导语是:“请您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您持什么观点?请您给出支持您观点的理由,并说明您的理由为什么会支持您的观点。您有3分钟的思考时间,3分钟之后,请您尽可能详细的说出您的理由,时间不限”。待被试的陈述结束后,主试询问被试:“您还有其他方面的理由吗?是否还有其他更可靠、更有说服力的理由?还有什么要补充的理由吗?”。待被试回答结束后休息两分钟,主试继续提问被试:“小明的观点与您的观点不同,您能说出他的观点吗?请您给出支持小明观点的理由。您有3分钟思考时间,之后请您尽可能详细的说出支持小明观点的理由,时间不限”。待被试的陈述结束后,主试询问被试:“还有其他方面的理由吗?是否还有其他更可靠、更有说服力的理由?还有什么要补充的理由吗?”。待被试回答结束后休息两分钟,主试继续提问被试:“如果让您反驳小明的观点,您将如何进行反驳?您有3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您尽可能详细的说出您对小明观点和理由的反驳,时间不限”。待被试的陈述结束后,主试再询问被试:“你认为他的这个观点正确吗?支持他观点的理由都成立吗?他的理由都支持他的观点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待被试回答完这些问题后,实验结束。以此程序进行每个被试的实验。

214 评分

首先,将被试口头陈述的录音全部转化为文字材料。然后,按照上述评价指标对每位被试的陈述内容进行分类编码,由3名研究者对被试的陈述内容进行逐项评定。研究中所采用的“克隆问题”至少要涉及科学、生态、社会、经济和道德等五个领域,死刑问题至少要涉及社会、经济、法律和道德等四个领域。具体例子见表1。

然后,分别统计出每个被试各种理由的数量、理由的广度和两种反驳的次数。最后,对每个被试的非形式推理水平进行评定,只有被试在两个问题上都符合某一非形式推理水平的评价标准时,被试才可以被划分为该种推理水平中。当3位研究者的评定结果不一致时,以三名研究者的最后表决结果为准。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评分者信度均大于0180(p<0105)。

3 研究结果

311 辩手与非辩手非形式推理水平的差异分析将处于三种非形式推理水平的辩手和非辩手人数列于表2。

分别将两组被试在“理由推理水平3”上的人数与在“反驳推理等级”上的人数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辩手在两种推理等级上的人数差异显著(χ2 =26113,df=1,p<01001),非辩手在两种推理等级上的人数差异显著(χ2=8153,df=1,p<0101)。这说明大学生优秀辩手和普通大学生都处于反驳推理等级。分别将两组被试在“直接反驳水平”上的人数与在“间接反驳水平”上的人数进行χ2检验,结果

25

表明,辩手在两种推理水平上的人数差异显著(χ2 =7176,df=1,p<0101),非辩手在两种推理水平上的人数差异不显著(χ2=1109,df=1,p>0105)。这说明大学生优秀辩手大多处于间接反驳推理水平。而普通大学生一部分处于直接反驳推理水平,另一部分则处于间接反驳推理水平。分别对三种推理水平中辩手与非辩手的人数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在理由推理水平3上,辩手与非辩手的人数差异显著(χ2=7176,df=1,p<0105),即非辩手大学生的人数显著多于优秀辩手大学生的人数;在直接反驳水平上辩手与非辩手的人数差异不显著(χ2=2133, df=1,p>0105);在间接反驳水平上辩手与非辩手的人数差异显著(χ2=4180,df=1,p<0105),即大学生优秀辩手的人数显著多于普通大学生的人数。

表1 理由类型、理由领域和反驳类型举例理由类型举例

功能性理由其他的惩罚方法没有死刑这种惩罚方法更有威慑力,更能有效的阻止犯罪,维护治安和降低犯罪率。(支持实施死刑)

条件性理由如果实施死刑,当发生误判时,会伤害无辜。(反对实施死刑)

非支持性理由在我国,实施死刑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支持实施死刑)

理由领域举例

社会方面与其他的惩罚方法相比,死刑的威慑力大,能够降低犯罪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支持实施死刑)

经济方面与死刑相比,其他的惩罚方法在经济方面的花费要更多一些。(支持实施死刑)

道德方面与死刑相比,其他的惩罚方法更为人道。(反对实施死刑)

法律方面犯罪达到何种程度需要施以死刑,这种是人为规定的,在法律上这种判罚是否合理?(反对实施死刑)反驳类型举例

直接反驳小明说他反对实施死刑。但是,如果不是实施死刑,而对罪犯进行终身监禁,则在经济方面的花费要更多一些。(反驳反对实施死刑)

间接反驳小明说:“如果对罪犯处以死刑,罪犯没有机会进行悔改了。”但是,我觉得像杀人、抢劫、放火这些罪大恶极的人,不需要给他们任何悔改的机会,因为他们做的这些事情已经不允许他们有悔改的机会了。(反驳反对实施死刑)

表2 处于各非形式推理水平的人数

推理等级和水平辩手(n=30)非辩手(n=30)

理由推理水平317

反驳推理等级2923

直接反驳水平714

间接反驳水平229

312 辩手与非辩手我方推理的理由差异分析将辩手和非辩手在我方推理中给出的各种理由的平均数量和标准差列于表3。

表3 我方推理中三种理由的平均数及标准差(M±SD)理由类型辩手(n=230)非辩手(n=230)

功能理由2162±01681170±0158

条件性理由1118±01740180±0166

非支持性理由0145±01550120±0136

对二者所给出的各类理由数量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当进行我方推理时,辩手给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条件性理由数量和非支持性理由数量要显著多于非辩手(t=5162,p<0101;t=2112,p <0105;t=2109,p<0105)。分别以辩手和非辩手在我方推理中提出的理由数量为因变量,以理由类型为因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我方推理中,辩手所给出的三种理由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F=83195,df=2,p<0101),事后多重比较(LS D)的结果显示,辩手提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显著多于条件性理由和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p <0101;p<0101),条件性理由的数量显著多于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p<0101);非辩手提出的三种理由数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F=56135,df=2,p< 0101),事后多重比较(LS D)结果显示,非辩手提出的功能性理由的数量显著多于条件性理由和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p<0101),条件性理由的数量显著多于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p<0101)。

313 辩手与非辩手他方推理的理由差异分析将辩手和非辩手在他方推理中给出的三种理由的平均数量和标准差列于表4。

表4 他方推理中三种理由的平均数及标准差(M±SD)理由类型辩手(n=230)非辩手(n=230)

功能理由2123±01681147±0173

条件性理由1102±01710165±0154

非支持性理由0122±01280117±0130

分别对两组被试给出的三种理由数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当进行他方推理时,辩手给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和条件性理由数量要显著多于非辩手(t=4121,p<0101;t=2124,p<0105),二者所提出的非支持性理由数量无显著差异(t=0166,p >0105)。

分别以辩手和非辩手在他方推理中给出的理由

35

数量为因变量,以理由类型为因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他方推理中,辩手所给出的三种理由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F=88139,df =2,p<0101),事后多重比较(LS D)结果显示,辩手所给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显著多于条件性理由和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p<0101;p<0101),条件性理由显著多于非支持性理由数量(p<0101);非辩手所给出的三种理由数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F= 42119,df=2,p<0101),事后多重比较(LS D)结果显示,非辩手所给出的功能性理由数量显著多于条件性理由和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p<0101;p< 0101),条件性理由显著多于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p <0101)。

314 辩手和非辩手理由广度的差异分析

将辩手和非辩手在我方和他方推理中的理由广度列于表5。

表5 理由领域广度的平均数量及标准差(M±SD)

理由广度类型辩手(n=230)非辩手(n=230)

我方理由广度2125±01671158±0153

他方理由广度2100±01511147±0161

分别对两组被试的两种理由领域广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辩手在我方推理和他方推理中的理由领域广度要显著大于非辩手(t=4130,p< 0101;t=3166,p<01001)。分别以辩手和非辩手的理由领域广度为因变量,以理由领域广度的类型为因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辩手的我方理由领域广度要显著大于他方理由领域广度(F =7107,df=1,p<0105);非辩手的我方理由领域广度与他方理由领域广度无显著差异(F=0162,df= 1,p>0105)。

315 辩手与非辩手反驳式推理次数的差异分析将辩手和非辩手在反驳式推理中给出的两种反驳次数列于表6。

表6 两种反驳的平均次数及标准差(M±SD)

反驳类型辩手(n=230)非辩手(n=230)

直接反驳1165±11461132±0175

间接反驳2100±11140188±0175

分别对两组被试的两种反驳次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辩手的直接反驳次数与非辩手无显著的差异(t=1112,p>0105),但间接反驳次数显著多于非辩手(t=4147,p<0101)。分别以辩手和非辩手的反驳次数为因变量,以反驳类型为因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辩手的直接反驳次数和间接反驳次数之间无显著差异(F=1107,df

=1,p>0105);非辩手的直接反驳次数显著多于间接反驳次数(F=5101,df=1,p<0105)。

4 讨论

411 关于大学生辩手与普通大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

从上述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优秀辩手和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在非形式推理的等级、水平、理由类型及数量、理由领域广度和反驳类型及次数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差异表现如下:

(1)虽然大学生优秀辩手和大部分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的非形式推理都达到了反驳推理等级,但是,大部分优秀辩手都达到了间接反驳水平,而非辩手大学生多处于直接反驳水平,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没有达到反驳推理等级。这表明非辩手普通大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还存在等级和水平差异,其中反驳推理,尤其是间接反驳推理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大学生优秀辩手的反驳推理水平之所以明显优于普通大学生,原因之一是优秀辩手经常参加辩论大赛,并受过辩论技巧的训练,辩论的训练和锻炼提高了他们的非形式推理能力。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虽然优秀辩手和非辩手大学生都能进行我方推理和他方推理,但二者在推理内容的质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理由类型方面,当进行我方推理和他方推理时,优秀辩手提出的功能性理由和条件性理由数量要显著多于非辩手大学生。功能性理由和条件性理由数量是评价个体非形式推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个体提出的这两种理由越多,越能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从而增加了观点的说服性和可接受性。在理由领域广度方面,优秀辩手大学生在我方推理和他方推理中的理由领域广度要显著大于非辩手大学生。这说明优秀辩手的理由搜索能力较强,会搜索与问题相关的多个领域的信息,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支持力度的理由。当进行我方推理时,优秀辩手提出的非支持性理由的数量显著多于非辩手,这说明优秀辩手会利用非支持性理由。虽然,非支持性理由对观点的支持程度很小,甚至不支持观点,但是合理的利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观点的说服性。而非辩手大学生却明显缺乏理由搜索技巧和利用非支持性理由进行推理的技巧。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辩论过程中,辩手不仅要搜索支持我方观点的理由和证据,还需要预测对方的

45

观点和理由,并针对他方观点做出反驳。优秀辩手通过辩论活动学会了从多领域和多角度寻找理由,从中选择更有支持力度的理由类型,并学会了一些反驳技巧。所以,优秀辩手在非形式推理中提出的功能性理由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以及理由的领域广度都明显多于或大于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

(3)优秀辩手和非辩手大学生反驳式推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优秀辩手做出的间接反驳次数明显多于非辩手。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达到了间接反驳水平,能够对他方理由进行反驳。二是因为辩手所预测出的他方理由比较多,针对他方理由提出的反驳次数就会比较多。Wu和Tsai(2008)的研究结果为后一种解释提供了支持。虽然他们未对反驳的类型进行划分,但是发现反驳次数与他方理由的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8]。因此,对于非辩手的大学生来说,要提高其反驳能力,首先要提高其他方推理能力,之后再对其进行间接反驳推理技巧的指导。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辩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乃至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多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对辩论活动的兴趣,使大多数学生参加到辩论活动中来,从而促进其非形式推理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些非形式推理技巧也可能大多是辩手通过辩论经验的积累无意中获得的。因此,在为学生创设辩论或讨论机会的同时,根据普通大学生非形式推理的特点为其提供非形式推理知识的教学和非形式推理技巧的训练和指导,可能是提高大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更有效的途径。412 关于非形式推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以往的研究中,Means(1996)等人也提出过非形式推理的评价方法,他们认为高质量的非形式推理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形成某一观点;(2)寻找支持该观点的理由;(3)考虑与该论点相反的观点;(4)寻找支持相反观点的理由[4]。该评价方法主要根据个体是否主动寻找我方和他方理由,以及我方理由和他方理由的数量指标来衡量个体的非形式推理能力。但是,他们没有评价反驳的指标。Wu (2007)等人将决策模式、各领域理由数量、我方和他方理由数量、反驳次数作为评价指标[8],但未对理由类型和反驳类型进行划分。上述两种评价体系中所提到的评价指标都是值得采纳的。但是,这两个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水平的非形式推理要具有观点、理由和反驳三个要素。所以,评价个体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必须能够确定其推理能力的等级和水平,还要考虑其理由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反驳的水平和数量。我们提出的非形式推理评价指标体系,从非形式推理的结构上划分了3个基本等级(即前推理等级、理由推理等级和反驳推理等级)和7个水平(即将前推理等级划分为两个水平,理由推理等级划分为3个水平,反驳推理等级划分为两个水平)。这种等级和水平的划分即考虑到对高水平非形式推理能力的评价需要,也考虑到对儿童青少年非形式推理能力发生和发展水平的评价需要。

非形式推理能力的高低或优劣,不仅表现在推理的等级和水平上,还表现在理由的质量和数量上,这一点是所有非形式推理研究者的共识。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理由的质量,我们采纳了K uhn(2003)关于理由类型划分的观点,将理由划分为功能性理由、条件性理由和非支持性理由三种。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理由的数量,我们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分类统计理由的数量,还根据Wu和Tsai(2008)的观点,提出了理由领域广度的评价指标,如此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理由的数量。

反驳是评价高水平非形式推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一点受到Wu(2007)等人的重视,但是他们只关注了反驳的次数,却忽视了对反驳的质量(即反驳类型的划分)的评价。我们将反驳划分为两种水平(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并分别进行数量统计。这样既可以对反驳进行质的等级评价,也可以进行反驳次数的量化评价。

经过对大学生优秀辩手与普通大学生非形式推理实际能力的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评价体系不仅较全面地评价了大学生优秀辩手和普通大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各种特征,而且较准确地区分了两组被试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这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可以作为大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评价标准。与国外学者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比较,我们提出的评价体系具有三个优点:第一,评价体系的量化指标与质化指标相结合,推理的等级和水平评价与推理的内容质量评价相结合。基本实现了对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较全面的评价。第二,该评价体系既可以对高水平的非形式推理进行评价,也考虑到了对低水平非形式推理能力的评价。第三,该评价体系层次清晰,指标明确,量化指标统计方法简单易行,质化评价标准明确,易于判断和评定。应用起来简便易行,容易被初学者掌握和使用。

55

5 结论

(1)大多数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达到了间接反驳推理水平,而多数非辩手大学生处在直接反驳推理水平。

(2)在我方推理和他方推理过程中,大学生优秀辩手不论在功能性理由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上,还是在理由领域广度上都显著优于非辩手大学生。

(3)在反驳推理中,优秀辩手的间接反驳次数显著多于非辩手。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显著优于非辩手大学生。

参考文献:

[1]Sadler T D,Z eidler D L.Patten of in formal reas oning in the context of s ocio2scientific Decision2M aking.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 eaching, 2005,42:112-138.

[2]Z ohar A,Nemet F.F ostering students’knowledge and argumentation skills through dilemmas in human genetics.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 eaching,2002,39:35-62.

[3]Evans J S B T,Thom ps on V A.in formal reas oning:theory and method.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4,58(2):69-75.

[4]M ean M L,V oss J F.Who reas ons well?T w o studies of in formal reas oning am ong children of different grade,ability,and knowledge levels.

C ognition and Instruction,1996,14(2):139-178.

[5]Lars on A A,Britt M A.Im proving S tudents’Evaluation of In formal Arguments.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9,77(4):339-365.

[6]Vaille D,Venville G J.High2school students’in formal reas oning and argumentation about biotechnology:An indicator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8,30(8):1-25.

[7]Sadler T D,Z eidler D L.The significance of content knowledge for in formal reas oning regarding s ocio2scientific issues:applying genetics knowledge to genetic engineering issues.Science Education,2005,89(1): 71-93.

[8]Wu Y T,Tsai C C.High school students’in formal reas oning on a S ocio2scientific Issue: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7,29(9):1163-1187.

[9]T oulm in S E.The uses of argument.Cambridge,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8.

[10]K uhn D,Udell W.The development of argument skills.Child Development,2003,74(5):1245-1260.

[11]Neuman Y,W eizman E.the role of text representation in students’ability to identify fallacious argument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3,56(5):849-864.

I nform al R easoning Differences betw een Excellent College

Debaters and N on2debaters

ZH AN G Qi1,2 ZH AN G Li2 WAN G Y i2 ZH AN G Y an2jun2 MA Y an2ping2 SUN Bao2hong2

(11Institute o f Developmental P 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 sity,Beijing 100875;

21Department o f P sychology,Liaoning Normal Univer sity,Dalian 116029)

Abstract: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in formal reas on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ollege debaters and non2 debaters.T w o ill2structured problem tests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participants by“argument prom pt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1)m ost college students achieved refuting reas oning level.The majority of debaters were at the level of indirect refuting reas oning and the majority of non2debaters were at the level of direct refuting reas oning. During my2side and other2side reas oning,debaters generated significantly m ore functional and conditional reas ons than non2debater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pan of reas on field between the debaters and non2debaters; during refuting reas oning,debaters generated significantly m ore indirect refuting than the non2debaters,s o the debaters’in formal reas oning a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e non2debaters;(2)The measuring system used in this study can differentiate debaters’in formal reas oning ability from the non2debaters,s o it was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measure students’in formal reas oning.

K ey w ords:college students;excellent debaters;non2debaters;in formal reas onin

65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 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虽然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但我们早已清晰的看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现在生活在e时代,网络已无处不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交友的重要工具。同时互联网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等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代表着新经济体系,而作为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尤其像我们专门学习网络知识的大学生,则无疑是新一代的代言人,我们正是这新事物的支持者,正参与其中,它伴随我们每时每刻,我们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推进者,也极有可能影响明天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去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知,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我们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则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管理和网络建设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有着重大意义,为此,我们为了了解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于今年4月份,以我校的信息管理系中一部分学生为群体,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问卷的活动。 二、调查时间:2011年4月10日至2011年4月20日 三、调查小组成员:张世辉学号:200903020113 四、调查内容及发现: 第一部分、研究课题、方法和目的 1、研究课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2、研究方法:网络问卷调查; 3、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现状;了解大学生对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 文化的态度;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学习查找、整理资料,社会 调查的方法及调查报告的写作。 第二部分、样本总量和构成(共进行调查问卷发放60份,回收60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 1、样本总量和样本的性别比例: 2、

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科技不断向前发展,为适应社会主流,手机的使用不再单单是打电话,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积极发展的情况下,各种手机应用相继推出。现在从手机游戏到手机工具、从新闻查看到百科收录、从资讯分享到社区讨论,手机应用几乎占领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群体就其它群体而言在使用手机应用方面更加了解、快速和全面。【App:第三方应用程序,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的简称,多指第三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二、调查目的 经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手机App的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的问题,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特征。如何正确处理时间、金钱和精力与手机App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一个更加科学的途径使手机App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服务,创造更加高效、多彩的生活。 三、调查信息 调查时间: 11月1日—— 12月12日 调查对象:XXXX大一到大四的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注意样本的协调平均。并浏览网页查找资料,对比数据的真实性,合理分析数据。 调查内容:针对大学生有关智能手机及APP使用情况及影响的调查,对手机APP使用种类、下载方式、使用时间等多个方面展开

深入的调查、统计、分析。 数据大致情况 性别和年级占总体样本的分配比例状况如下 3.1、手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中,安卓系统的使用比例为82.20%,苹果系统为8.90%,塞班系统2.20%,微软系统6.70%,其它无操作系统甚少,安卓系统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占据绝大份额。

3.2、当前手机APP的数量 数据显示,安装10-30个软件的人数最多,30-50的有24%,可见大学生安装的软件数量还是较多的。其实,这是受手机出厂商强行安装不能卸载和消费者个人喜好共同因素决定的。 3.3获得手机软件信息的途径 大学生下载手机软件主要还是到下载平台看排行推荐下载,如豌豆荚、91手机助手等平台,或是根据需要自己搜索下载。也有一部分紧跟流行趋势,亦或是受朋友影响下载使用。大学生群体还是比较理性和受周围环境影响的。

逻辑推理能力测试

第三部分逻辑推理能力测试 (50题,每小题2分,满分100分) 1.哪一个运动员不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并在上面尽情表演?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必定为假? A 所有美国运动员,如游泳选手菲尔普斯,都想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B. 有的牙买加运动员,如短跑选手博尔特,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 C. 中国110米跨栏选手刘翔不想出现在奥运会舞台上,并在上面尽情表演。 D.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是运动员,他都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 2.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的川菜馆数量正在增加。这表明,更多的人不是在家里宴请客人而是选择去餐厅请客吃饭:为使上述结论成立,以下哪项陈述必须为真? A.川菜馆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同时伴随其他餐馆数量的减少。 B.大城市餐馆数量并没有大的增减。 C.川菜馆在全国的大城市都比其它餐馆更受欢迎。 D.只有当现有餐馆容纳不下,新餐馆才会开张。 3.《孙子兵法》曰:“兵贵胜,不贵久。”意思是说用兵的战术贵能取胜,贵在速战速决。然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主张的却是持久战,中国军队靠持久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可见,《论持久战》与《孙子兵法》在“兵不贵久”的观点上是不一致的。 如果以下哪项陈述为真,能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 A.在二战期间,德国军队靠闪电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打进苏联后被拖人持久战,结果希特勒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B.日本侵略者客场作战贵在速决,毛泽东的持久战是针对敌方速决战的反制之计,他讲的是战略持久,不是战术持久。 C.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反恐战争,从局部或短期上看是速决战,从整体或长远上看是持久战。 D.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与《孙子兵法》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观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4.美国射击选手埃蒙斯是赛场上的“倒霉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步枪决赛中,他在领先对手3环的情况下将最后一发子弹打在别人靶上,失去即将到手的奖牌。然而,他却得到美丽的捷克姑娘卡特琳娜的安慰、最后赢得了爱情。这真是应了一句俗语: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 如果这句俗语是真的,以下哪项陈述一定是假的? A.赛场和情场皆得意。 B.赛场和情场皆失意。 C.只有赛场失意,才会情场得意。 D.只有情场失意,才会赛场得意。 5.市政府的震后恢复重建的招标政策是标的最低投标人可以中标。有人认为,如果执行这项政策,一些中标者会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这不仅会导致追加建设资金的后果,而且会危及民众生命安全。如果我们要杜绝“豆腐渣工程”,就必须政变这种错误的政策。 如果以下哪项陈述为真,能最具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模型的选取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模型的选取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高等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的,最基础、最重要、最本质的综合素养和品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一方面关系大学生个人的评优获优、就业等切身利益问题,一方面关系对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科学评价和适时调整。为此,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关系重大。 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事关国家的振兴,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十几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仅就模型选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首先列举当前社会比较成熟的几个评价方法。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BP小波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目前采用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系统建模的方式有很多(如:BP 网络等),他们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学习能很好地反映出对象的输入/ 输出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不同的网络收敛及逼近效果各不相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P小波神经网 络的方法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建模,以达到良好的逼近及适配效果。 1、评价体系建模思想 BP小波神经网络对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模的基本思想是:将各评价指标的属性值作为BP小波网络模型的输入向量,评价结果作为模型的输出向量,用足够多的样本训练这个网络, 使网络记住各指标的权重、各评价人员的经验、知识等;利用训练好的BP小波网络模型,根据评价对象各指标测定的值就可以得到对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2、B P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BP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如下:输入层向量是通过数据预处理器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实测值组成的向量按一定规则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输出向量分别代表优、良、中、合格、差五个综合评价结果, 取值范围为[0,1] , 其中取值最大的输出单元对应的评价结果即为评价对象最终的评价结果。小波神经网络是一种以小波基函数为神经元激励函数的前馈网络模型, 它既可看作是一种以小波函数为基底的函数连接型网络,也可以认为是径向基函数网络的推广,采用单隐层结构。网络用BP

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状况与应对措施

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状况与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十三五”规划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各大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花重金购买了各种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但是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并没有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交互性学习的愿景。因此,探究大学生学习资源利用状况,提高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分层抽样法筛选出市六大高校学生资源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利用Excel、SPSS等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汇总、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分析大学生网络资源利用状况的现状,得出目前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增大学校相关部门宣传力度、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完善网络学习资源体系等方面出发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205-02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网络学习课

程种类日益繁多,容逐渐丰富。然而学生并不能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以省高校为例,笔者对六大高校的网络资源利用状况及现阶段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率。 一、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一)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的熟悉程度 如图1所示,调查对象中仅有10%的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非常了解,经常使用,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使用或者根本没有用过。可以推断出当下的高校学生虽然处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高峰期,但是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了解程度非常低,利用网络学习理念淡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二)信息检索能力分析 网络学习理念的实践运用与大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是 分不开的。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保罗?佐尔克茨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资源的质 量和获取方式的便捷高效程度。通过设置题项“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然而你却有不能高效、精准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的烦恼”,了解调查对象对此题项的认

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科技不断向前发展,为适应社会主流,手机的使用不再单单是打电话,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积极发展的情况下,各种手机应用相继推出。现在从手机游戏到手机工具、从新闻查看到百科收录、从资讯分享到社区讨论,手机应用几乎占领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群体就其他群体而言在使用手机应用方面更加了解、快速和全面。【App:第三方应用程序,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的简称,多指第三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 二、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手机App的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的问题,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特征。如何正确处理时间、金钱和精力与手机App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一个更加科学的途径使手机App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服务,创造更加高效、多彩的生活。 三、调查信息 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12日 调查对象:XXXX大一到大四的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注意样本的协调平均。并浏览网页查找资料,对比数据的真实性,合理分析数据。 调查内容:针对大学生有关智能手机及APP使用情况及影响的调查,对手机APP 使用种类、下载方式、使用时间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的调查、统计、分析。 数据大致情况 调查地点发放问卷收回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有效率滁州学院50 46 45 92% 90% 性别和年级占总体样本的分配比例状况如下 类别分布状况人数比例 性别 男16 35.6% 女29 64.4% 年级大一11 24.4% 大二9 20.0% 大三17 37.8% 大四8 17.8%

3.1、手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中,安卓系统的使用比例为82.20%,苹果系统为8.90%,塞班系统2.20%,微软系统6.70%,其他无操作系统甚少,安卓系统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占据绝大份额。 3.2、目前手机APP的数量 数据显示,安装10-30个软件的人数最多,30-50的有24%,可见大学生安装的软件数量还是较多的。其实,这是受手机出厂商强行安装不能卸载和消费者个人喜好共同因素决定的。 3.3获得手机软件信息的途径 大学生下载手机软件主要还是到下载平台看排行推荐下载,如豌豆荚、91手机助手等平台,或是根据需要自己搜索下载。也有一部分紧跟流行趋势,亦或是受朋友影响下载使用。大学生群体还是比较理性和受周围环境影响的。

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 (一)课标解读 关于推理能力,《课标》是这样阐述的:“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这段话包含三层内容:推理能力的重要性;什么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推理的相辅相成。 1、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推理的本质功能是推出新结论,生成新知识,因此,它对于数学和数学学习极其重要。可以说,没有推理,就没有今天的数学。同样可以说,没有推理,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2、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以特殊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思维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它包括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A、不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即由特殊(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仅仅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由此推出的一般性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它是合情推理。例如: 因为17×3+17×5=(3+5)×17、23×2+23×4=23×(2+4) 所以a×c+b×c=(a+b)c,得出乘法分配律 B、类比推理 “类比”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即以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为前提,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有相同的结论,也称类推。如用类比推理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因为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且被除数÷除数=分子/分母。 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即只要推理前提是真,则得到的结论一定为真),思维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例如推理判断255是不是3的倍数。 因为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大前提) 255各位上数的和2+5+5=12,12是3的倍数(小前提)所以,255是3的倍数。(结论)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能力逻辑推理测试题(一)及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能力逻辑推理测试题(一) 1.所有市场经济搞得好的国家都是因为法律秩序比较好。其实建立市场并不难,一旦放开,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市场很快就能形成,但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市场一旦形成,再来整治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 )。 A. 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市场自发地处于稳定、均衡的状态 B. 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C. 市场经济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能使人们受利益驱使,因而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D. 市场只有依靠法制才能形成 2.过去人们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大多数教师都传授具体知识。教师教、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必须掌握独立探索的方法,获得不断深造的能力,具有与集体合作的品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社交能力,具备自如表达思想的能力等等。 这意味着( )。 A. 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教授学习方法 B. 知识本身没有多大的力量 C. 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D. 新旧两种教育观念是互相矛盾,互不相容的 3.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A、B、C、D、E、F六个人。关于谁会得冠军,看台上甲、乙、丙谈了自己的看法。 乙认为,冠军不是A就是B。 丙坚信,冠军绝不是C。 甲则认为,D、F都不可能取得冠军。 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他们三个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请问谁是100米赛冠军?() A. A

B. B C. C D. E 4.小说离不开现实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 因此( )。 A. 诗人、小说家不可能年轻 B. 创作小说都是老人们的事 C. 要创作小说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D. 作小说要靠运气 5.羌特勒是一种野生的蘑菇,生长在能为它提供所需糖分的寄主树木——例如道格拉斯冷杉下面。反过来,羌特勒在地下的根茎细丝可以分解这些糖分,并为其寄主提供养分和水分。正是因为这种互惠的关系,采割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长的羌特勒会给这种树木造成严重的伤害。 下面哪一个如果正确,对上面的结论提出了最强有力的质疑?() A. 近年来,野生蘑菇的采割数量一直在增加 B. 羌特勒不仅生长在道格拉斯冷杉树下,也生长在其他寄主树木下面 C. 许多种野生蘑菇只能在森林里找到,它们不能轻易在别处被种植 D. 对野生蘑菇的采割激发了这些蘑菇将来的生长 6.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发动机,其所具备的安全性能是早期型号的发动机所缺乏的,而早期模型仍然在生产。在这两种型号的发动机同时被销售的第一年,早期的型号的销量超过了新型号的销量;该制造商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安全性并非客户的首要考虑。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会最严重地削弱该制造商的结论?() A. 私人飞机主和商业航空公司都从这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那里购买发动机 B. 许多客户认为早期的型号在安全性、风险方面比新型号更小,因为他们对老型号的安全性知道得更多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月23日星期二 押凿曾扎噪扎遭曾曾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猿 一级固定评价指标 评价因素  二级固定评价指标评价因素 评价因素内容  体质 B11 (医学标准)  体态 B12 (医学标准)  性格气质 B13 性格类型、气质种类(心理学标准)  身心素质 B1  心理健康水平 B14 (心理学标准)  逻辑分析能力 B21 能系统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习能力 B22  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持续学习;注重他 人经验的同时总结自己工作得失形成知识 体系  适应与应变能力 B23  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面对变化可以调整应 对措施  执行能力 B24  以目标为标准,注重最终结果;自主地进行 工作;能够影响他人,和你一起完成设定目 标;通过设定工作计划,控制与解决困难以 达成目标。  一般能力 B2  人际交往能力 B25  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能与他人合作能 力;人际洞察力、建立关系与获得支持的能 力  成就欲 B31 良好的心理暗示  专业精神 B32 追求专业领域的领先  承受挫折力 B33 战胜自我;能迅速恢复自信心  团队合作精神 B34 有与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意愿  职业意识 B3  品德 B35 守法、敬业、诚信、责任、公道、奉献精神  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 B41  拥有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事 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  专业技术能力 B42 从事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专业能力 B4  学校、专业以及学历 B43 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学历与学校情况  工作经验 B51 从事实习、临时或正式工作  学校与社会活动经历 B52  参加校内或社会各类组织,参与或组织其活 动  工作与社 会经历  B5  特殊奖励、技能或经 历  B53  如:获得重大奖励、社会工作、发表学术文 章、学科竞赛、科技发明与专利、社会实践 活动  表2-4判定矩阵中元素Pij的方法 表2-3二级指标和评价内容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阴邢文祥李璞 中央财经大学的邢文祥教授和成都理工大学的李璞副教授,在对西南地区100家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概念,构建了基于AHP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结合聚类分析法将大学生分为五大类,抽象出其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特征向量,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表2-1调查问卷分析统计结果 表2-2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权重 注:用人单位要求艺体类学生的“其他”要求主要是:拥有一定专业等级资格和比赛 经历。 在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从成本和 效益出发,更多地要考虑招聘大学生能 否带来更大的效益。效益的产生源于知 识通过素质转化为能力。在招聘现场经 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 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 过去,用人单位一般只是对专业知 识提出要求,即使提到资格条件也多为 附属说明,体现出用人单位当时的用人 倾向。而现在,用人单位基本上按照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单位职位说明书 的主要内容搬进招聘广告,多写明招聘 职位,对职位进行说明,提出任职资格条 件。在招聘广告中,除了必需的专业知识 要求外,无一不对素质能力提出要求。 如:独立工作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强; 市场开拓能力强;沟通能力和独立处理 事情能力强;有较强的业务及管理能力, 责任心强,为人诚实,吃苦耐劳,有团队 精神,等等。 这些不仅是形式的改变,而且是用 人单位用人标准的改变,即在重视知识 技能的同时,把素质能力提高到同样甚 至更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评价,也因此成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职业素质五要素 大学都具有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 双重功能,但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心任务 有所区别,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科 技创新,而教学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 养人才。因此大学一方面要为国民素质 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服务,另一方面要为 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服务,两者并行不 悖。 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 进入大学的新生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材 料,大学毕业生则是出厂的产品。目前的 现状是:高考制度可以统一检验原料的 质量,而产品的质量即大学毕业生的职 业能力却没有完善的检测机制。从事一 定工作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而言,对其 评价的最好依据是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 知识、技能、行为、贡献等。但是,在校学 生因环境的局限很难实地测量其工作能 力以及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职业素质, 即使参加实习和模拟试验也是如此。 另外,根据冰山模型,能否胜任某一 职业不仅需要技能和知识,而且应该考 察这一职业从事者的工作动机、个人品 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 面。如果没有良好的动机、品质、价值观 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 面,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就有可能越大。根 据管理理论中素质研究的开创者哈佛大 学教授麦克兰德的观点,素质是一个人 或个体的基本特性,它与高效率和高效 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测量。麦 克兰德认为素质包括5个组成部分:(1) 动机。推动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 取行动的内驱力。(2)个性特征。个性、身 体特征以及对外部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 现出来的一贯反应。(3)自我认知。一个人 对自己的看法,即自我认同的内在本我。 (4)知识。一个人拥有的关于某一具体领 域的各种信息或情报。个人在某一特定 领域内所拥有的信息。(5)技能。完成一项 具体的体力或脑力工作的能力。 综合上述观点,职业能力素质我们 可以概括为:一个人能胜任某一职业的 特性与能力,包括:身心素质、职业意识、 一般能力、专业技能、特殊能力与经历 等。 已有的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单一化 目前对大学生评价有两种趋向: 第一种是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 评;另一种是套用企业现成的职业测 评体系。 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评主要 是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各课程成绩,也 附带考虑社会工作经验、特殊才能。这种 评价基于的假设基础是:知即是会,知道 就能做到。这在逻辑上显然不成立,一个 学生能否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绩 效往往依赖于他是否愿意去做、是否具 备转化的能力。况且,目前学校考核学生 的主要手段是书面考试,这种方式能否 考察出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值得 商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高分 低能”的现象了,也可能导致学校认为的 好学生并不是用人单位认为的好员工。 因此,改变学校测评的内容与方式使之 能适应当前用人单位需要就变得十分紧 迫。 套用企业中的职业测评体系,尽管 能检测学生是否符合某一企业、某一职 位的要求,但不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特点。 因为企业中职业测评体系是为了考察目 前员工是否胜任某一工作而设计的,而 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很少,招聘他们主要 考虑的是其发展潜质、未来能给企业带 来的效益。所以,用能否胜任当前某一职 位的要求去评价大学生显然不合理。另 外,我们建立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模型是 期望对一定类别的学生都能考察,如果 采用企业的职业测评体系存在很大的局 限性。 以上的两类模型一旦评价指标和权 重确定就不能灵活变动。而大学的学科 门类非常多,毕业生就业将要涉及的行 业也包罗万象。企图用一套固定不变的 体系去评价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只可能 顾此失彼。即:如果满足测评的效度,就 要局限测评对象的范围;如果要提高测 评对象的广度,就会降低测评的效度。比 如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测评所有学科学 生的模型,那么我们只能提炼各学科的 共同特性,结果就像隔靴搔痒。所以我们 要防止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像 万金油一样,不但满足精度要求,也要满 足广度的需要,在本文中着重有关于此 方面的努力探索。 分析了大学生测评方式的弊端后,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大学生 特点也反映用人单位要求的大学生职业 素质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的建立 应有助于解决问题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 必须基于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能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通 过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手段的 测评可以使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针对性制定学 习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能让学校科学合理地评价学 生。面向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可以最大 限度地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避 免人才培养时资源的浪费。 三是能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可 靠的依据。用人单位可以利用模型评价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从而科学 地选择适合本单位的人才。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构建模型 的目标:建立理、工、文法、经管、艺术体 育5类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权重,组成 一个“模型组合”,在评价不同对象时可 以通过一定方法改变一定数量的评价指 标或调整指标权重,使得测评更具有科 学性。 构建模型流程遵循以下步骤:问 题—— —调查—— —建立数据—— —初步模 型—— —反馈—— —确定模型。 建立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 据学科差异把大学生分为五大类型:理 学类、工科类、人文科学、经济管理类、艺 术体育类。 其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用 人单位的意见,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内 容和权重。 借鉴已有的研究和一些行业要求 的能力素质,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大学生 能力素质一级评价指标的备选范围,如 表2-1中所示。 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 2005年11月和2006年7月,我们 分别在西南地区选取了100家单位作 为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回 收调查问卷97份。在调查中我们把大 学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的备选范围作 为选择内容,对于每一个要求,请被调 查者根据理学类、工科类、人文学科类、 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5类大学生学 科的不同特点,选择两个他认为重要的 能力素质条件。经过回收调查问卷、分 析统计,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1。 调查中“缺乏的”超过5%的能力素 质要求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主要依 据,又根据各类专业要求的不同,我们 整理出五大类评价指标作为大学生职 业能力素质模型的评价指标内容,又 因5类专业的评价权重不同,我们可 以分别建立其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权重 如表2-2。 组织专家组,参考其他素质评价模 型,我们可以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评 价因素内容和二级评价指标,如表 2-3。利用AHP法确定理科类、工科 类、人文科学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 类五大类型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 权重。 AHP计算方法是:对一级指标B 和各二级二级指标B1、B2、B3…Bn的 权重向量A(A1、A2、A3…An)具体值 可以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 分析法来确定。 对评判集中各权重的具体值可参 考(表2-4)“判定矩阵中元素Pij的方 法”来确定。对每一组因素矩阵可以根 据几何平均法或算术平均法进行归一 化处理。 几何平均方法是指分别求出矩阵 中各列的几何平均值,得到一个m维 向量,再将它标准化(用各分量之和除 每一个分量),即得权重矩阵A。 若用表示与两个因素重要性比较 的结果,则: Pij=(1、2、3、4、5、6、7、8、9) 一级评判因素集的权重向量为A= (a1、a2、a3…an); 各因素的权重为: 估计一致性的检验方法: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Pij完全是决策 者凭直觉估计出来的,这就难免有不一 致之处,如3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出现矛盾。 因此,在得出判断矩阵之后,还应对 其估计一致性进行假设检验。如果一致性 较好,判断矩阵可以应用;否则,不宜应 用。估计一致性的检验步骤:l.计算最大特 征值,,其中(BA)i为矩阵 BA的第i个分量。2.计算一致性指标和随 机一致性比例:,随机一致 性比例,其中R.I.为平均随 机一致性指标,它的值可由表2-5查 到,一般的,当C.R.<0.1时,可认为判 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因为指标权重设置不同,理学类、工 科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 类五大类型的指标体系共同组成“大学生 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组合”。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的指标 体系确定后,我们可以用评价中心技术 对被测评者进行评价。每一个指标评价 的评分都是10分制。各个指标的得分 加权就得到这个被测评者的综合评价 结果。 评价中心综合应用了各种人员测 评技术,是以评价被测评者素质为中心 的测评活动,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从测评的主要方式来看,有投射测 验、面谈、情境模拟、能力测验等。但从 评价中心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公文 筐、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演讲、 案例分析、事实判断、面谈等形式。 通过实践操作测验,可以对被测评 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 公文筐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评价者 在管理方面的计划能力、判断能力、决 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此外还反映 了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的能力、处理问 题的条理性程度和灵活性,以及对他人 的敏感性等等 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考察被评价 者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 往能力、辩论说服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 等,同时也可以考察被评价者的自信 心、进取心、责任感、灵活性以及团队精 神等个性方面的特点及风格。 面谈主要考察被评价者的说服能 力、表达能力和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思 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等等。 评价模型有实际意义 在确定模型二级指标权重时,我们 可以组织专家组利用Delphi(专家咨询 法)和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我们以经济管 理类大学生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针对专业能力的二级指标:职业资 格与培训经历;专业技术能力;学校、专 业以及学历,专家组首先确定判定矩阵 如下: =(0.121, 0.641,0.238) 估计一致性: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 满意的一致性。 所以,专业能力的二级指标权重为 (0.121,0.641,0.238)。 其他二级指标的权重同上方法可 以得出。 对大学生的评价从对知识、能力的 测评向职业素质的测评转变是高校教 育思维的一个必然转型。在本文中,我 们把职业素质评价指标分为5类,又照 顾到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要 求。 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调查面比较 窄,调查的行业也比较少,而且主要集 中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可能反映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方 面很不全面,构建的指标体系也还没有 充分经过实践的检验。以上是我们工作 的主要不足。 总之,我们认为在大学生职业素质 评价方面的探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 工作,值得共同关注。 表2-6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组合 ai=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1 2 1 、、、、、、、、 Category label 理科% 工科% 人文学科%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缺乏的%  身体条件(性别、高矮等) 3.6 3.4 3.4 3.3 22.5 1.1  心理素质(承受压力的能力、情 绪控制能力、性格气质等等)  9.9 14.6 12.4 15.2 12.7 24.7  学历与学校名气 2.7 1.1 3.4 3.3 1.4 3.4  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 9.9 11.2 9.0 4.3 5.6 3.4  一般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 能力、思维能力等)  11.7 13.5 15.7 17.4 7.0 7.9  职业意识(道德、敬业精神、成 就欲等等)  24.3 18.0 22.5 21.7 22.5 25.8  社会经历(工作经验、做过学生 干部、参加过其他社会组织的活 动等等)  10.8 6.7 20.2 19.6 4.2 19.1  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拥有汽车 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 事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  6.3 6.7 3.4 4.3 4.2 3.4  专业技术能力(从事某一特定工 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19.8 23.6 9.0 8.7 12.7 11.2  其他 0.9 1.1 1.1 2.2 7.0 0.0  Total responses%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指标权重100%    理学类指标    工科类 人文社科类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一级指标 评价因素  二级指标评价 因素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体质 B 11  A 11 4 11 A  体态 B12 A12 …  性格气质 B 13  A 13 …  身心 素质  B1  心理健康 B14  A1  A14              4 1 A  4 1n A  逻辑分析能力 B 21  A 21 4 21 A  学习能力 B22 A22 …  环境适应与应 变能力  B23 A23 …  执行能力 B24 A24 …  一般 能力  B 2   人际交往能力 B25  A 2   A25              4 2 A  4 2n A  成就欲 B 31  A 31 4 31 A  专业精神 B32 A32 … … … …  承受挫折力 B 33  A 33  … … … …  团队合作精神 B34 A34 … … … …  职业 意识  B3  职业道德 B35  A3  A35              4 3 A  4 3n A  职业资格与培 训经历  B41 A41 4 41 A  专业技术能力 B42 A42 … …  专业 能力  B 4   学校、专业以及 学历  B43  A 4   A43              4 4 A  4 4n A  工作经验 B 51  A 51 4 51 A  学校与社会活 动经历  B52 A52 … …  工作 与社 会经 历  B 5   特殊奖励、技能 或经历  B53  A 5   A53              4 5 A  4 5n A  A1′ A2′ A3′ A4′ A5′ A1″ A2″ A3″ A4″ A5″ A1苁 A2苁 A3苁 A4苁 A5苁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25′ A31′ A35′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25″ A31″ A35″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1苁 A12苁 A13苁 A14苁 A21苁 A22苁 A23苁 A24苁 A25苁 A31苁 A35苁 A41苁 A43苁 A51苁 A53苁

科学推理能力测试

科学推理能力测试 班级:姓名:性别:座号:说明:该测试卷仅作为研究所用,不会泄露测试者的相关信息,请放心填写! 请圈出答案的序号: 1.假设给你两个大小、形状和质量都一样的粘土小球。其中一个小球被压 扁成薄饼状,另一个不作改变。以下陈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 薄饼状薄片的质量比球重 B. 两者一样重 C. 球的质量比薄饼状薄片的重 2.原因是: A. 薄片覆盖了更大的区域 B. 球的重量更集中在一点上 C.当物 体被压扁时会损失重量 D. 粘土既没有增加也没有损失 E. 当物体被压扁时会增加重量 玻璃球钢球 3.如右图所示,两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圆筒中装有同 样高度的水。有一个玻璃球和一个钢球,他们的 大小一样,但钢球比玻璃球重得多。当玻璃球被 放入圆筒1,球沉入水底。水面上升至第6条刻 圆筒1 圆筒2

线。 如果将钢球放入圆筒2,水面将升至______。 A. 与圆筒1中水面高度相同 B. 比圆筒1中的水面高 C. 比圆筒1中的水面低 4.原因是: A. 钢球下落较快 B. 两个球用不同材料制作 C. 钢球比玻 璃球重 D. 玻璃球产生较低的压强 E. 球的大小相同 5.如下图所示,有两个粗细不同的圆筒, 粗圆筒至第4条刻线(见A图)。然后, 将粗的圆筒的水倒入细圆筒中,细圆筒 水面升至第6条刻线(见B图)。 现在,若两个圆筒都是空的。将水注入粗圆筒至第6条刻线。如果 再将粗的圆筒的水倒入空的细圆筒中,细圆筒水面将升至多高

A. 至大约第8条刻线位置 B. 至大约第9条刻线位置 C. 至大约第10条刻线位置 D. 至大约第12条刻线位置 E.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 原因是: A. 无法判断 B. 因为粗圆筒中的水面比前一种情况高出2条刻线,所以细圆筒中的水面也高出2条刻线 C. 粗圆筒中占据2条刻线等量的水倒入细圆筒中将占据3条刻线 D. 第二个圆筒较细 E. 必须要通过实际观察才能知道结果 7. (如5题所示)先将水倒入细圆筒至第11条刻线。现在将细筒中的水 倒入空的粗圆筒,水面将升至多高 A. 至大约217 B. 至大约9 C. 至大约8 D. 至大约3 17 E.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人才素质模型

新进大学生 1. 调查汇总 在访谈中,我们与九个分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市场部经理、网络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员等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新进大学生素质要求的看法,通过对原有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新进大学生素质要求是: 学习成绩,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个性外向,爱好,思想活跃,实践动手能力,务实,吃苦耐劳,责任心,组织认同,热情开朗,热爱工作,团队协作意识,忠诚度,稳定性,思路清晰,考虑全面,逻辑思维,价值观,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发展,积极主动,积极向上,可塑性,人品,思维的开拓性,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反映敏捷 在访谈中,各个素质要素分别被提到的频度见下表。 新进大学生素质要素访谈调查统计结果

从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学习发展被提到了八次之多,实践动手能力、责任心被提到了七次,成绩被提到了五次,思路清晰、逻辑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可塑性与适应能力被分别提到了四次,热爱工作、心理健康、个性外向、务实、热情开朗、人品被分别提到了三次。显然,这些素质要素是被调查者认为,作为合格的、适合本公司发展需要的新进大学生所应具备的。 2. 模型设想 作为一名新进大学生,由于他们在公司中的具体工作岗位还未完全决定,有待于进一步考察、调整,直至将其调整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岗匹配。在这个工作完成之前,我们无法确定某个岗位对他们的素质要求,只能从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工作基本性质、企业文化对他们的基础素质的要求来确定素质模型及其要素构成。 通常在实际招聘对大学生过程中主要考虑他们有无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强弱、是否能顺利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价值观有无偏颇、有无责任心、对工作的认识是否实际等基础素质要求。因此,在确定大学生素质模型及其素质要素中,主要考虑工作对他们的基本素质要求,而暂时撇开具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的素质要求。 鉴于以上访谈调查的统计结果,对新进大学生基础素质要求的分析,我们将新进大学生的素质模型分为发展潜力、价值观与态度、职业适应性三大素质簇: 发展潜力素质簇:信息分析、沟通协调、经验开放性和学习发展四个通用素质要素,另外针对不同类别的人员有一些特殊的核心素质,营销类:人际交往;行政综合类:条理性、人际交往;财务类:关注细节;技术类:关注细节、前沿追踪。 价值观与态度素质簇:进取心、敬业、团队合作、责任心和组织认同五个素质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研究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 摘要:在大学的门外时,我们憧憬大学里的美好生活。可是进入大学后,我们好像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开始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充实和美好,于是开始变得消极堕落,一蹶不振。很多同学便不能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虚度了我们的大学的金色年华。为此,我对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撰写了一篇调查研究报告。 关键词:本科生课余时间时间管理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我国普遍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作息时间几乎完全被学校或家长规定好的,他们自己不用刻意为自己安排作息时间,只需要遵循规律,努力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对于时间规划这一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而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往日的束缚突然减少了许多,尤其是在时间的管理方面自由了很多。我学院的课程安排基本为每周十五节课,于是同学们就有了许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但与此同时,同学们的课业负担依然繁重。许多同学在享受自由的大学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的学业,而也有部分同学为了学习忘记了享受生活。面对从主动到被动、从束缚到自由等方面的巨大转变,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成为了他们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这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如实反映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总结优秀学生的时间规划方面的共同点和可取之处,同时发现没能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同学的情况,进而为不知如何安排时间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和启发。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大学生素质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学习问题上,许

多大学生存在缺乏动力、学业倦怠等问题,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谈恋爱或游戏当中。大学生的时间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值得调查和研究。《197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大学生自我和谐和自信心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等文献对中国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综合来说,得出的结果如下: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有关。不同性别的人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自信心和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和自我经验与不和谐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能够预测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32.1%的变异量。 课余时间管理是个体在上学期间对于上课时间以外的时间的管理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是个人所具有的包含多层次的行为安排。黄希庭等人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三个维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大学生而言,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并且与其焦虑、抑郁存在相关。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形成,一些研究者从自我价值感和人格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而少有人从时间管理与大学生发展的关系出发。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因为本次调查为对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普遍适用于全体大学生,所以我们以自己所在的西北师范大学全体本科生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开展了本次调查。为了为保证全面了解各类学生情况,避免由于抽样误差形成特殊样本群,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具体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 (二)样本基本情况 根据问卷结果,此次调查设计西北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的文史类、理工类以及艺术体育类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2份,有效问卷100份。 四、研究结果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