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团体动力与沟通理论

第二章 团体动力与沟通理论

第二章 团体动力与沟通理论
第二章 团体动力与沟通理论

第二章团体动力与沟通理论

第一节团体动力

1.团体动力学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它研究团体的形成与发展,团体内部人际关系及

对其他团体的反应,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间的冲突、领导作用、团体行为等。

2.团体动力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勒温

3.团体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勒温的场论

1)团体气氛:团体动力学的研究是为促进团体的功能发挥以及团体对个人和社会的作

用。

2)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其他成员的吸引力和团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以及团体成员的满意程度,是团体巩固与稳定的社会心理特征,对团体的存在、活

动、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团体的凝聚力取决于团体内人际关系的状况。

(成员感情/思想→满意心理→亲密度/依赖感→人际关系和谐)↑→团体凝聚力↑

第二节人际沟通理论

1.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

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团体过程就是人际沟通的过程。

2.人际沟通的特点与功能:

沟通不良使个人无法传达情感,团体难以运作,组织不能完成任务

1)了解沟通的重要特点

i.沟通双方互为主体

ii.沟通能够调节双方的关系

iii.沟通的双方具备统一或相近的符号系统

iv.沟通中可能出现社会性、心理性、文化性的障碍

2)人际沟通的功能

人际沟通时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

i.传递信息的功能

ii.心理保健的功能

iii.自我认识的功能

iv.人际协调的功能

3.人际沟通的类型

1)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4)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5)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4.人际沟通的形式

1)沟通的一般形式(P27 图2—1)

2)人际沟通的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要素

构成。

5.团体内的沟通

1)团体内沟通的形式:在正式团体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结构。分为:链

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 Y式

2)团体内非正式沟通:流言式集束式单线式偶然式。

6.团体内沟通的渠道:

团体沟通的渠道包括语言及非语言。语言在通道中式最有效、最便捷的媒介及渠道,但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体态动作等也同样是重要的沟通渠道。

1)语言沟通(寻找共同点、共情、真诚赞美、学会拒绝、幽默)

2)非语言沟通(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体态语言、触摸)

7.团体内人际吸引规律

1)人际吸引一般规律

邻近吸引、相似吸引、互补吸引、外表吸引、人格吸引、能力吸引。(6点)

2)人际吸引的基本态度

营造良好人际关系需要三种基本态度,即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

8.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1)有效沟通的原则

i.培养良好沟通的心理品质:

ii.克服沟通中的障碍心理

iii.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iv.利用支持性的沟通行为

2)有效沟通的方法

i.注意:接受人认真倾听沟通的信息。

ii.理解:接受人能掌握信息的含义。

iii.接受:接受人同意或遵循信息的要求。

iv.行动:根据信息要求采取措施。

第三节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

它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2.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

3.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大

部分社会行为时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学会的,而现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

并不仅仅受到自己行为的直接后果的影响,还受到观察他人所遇到的结果,以及有

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认识所产生的强化影响。在观察学习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是环

境,如果环境发生变化,人的行为也会相应的变化。

2)关于模仿的实验研究

模仿是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使自己的

行为与他人相仿。模仿是对外显行为的模仿,而不能模仿内隐心理。班杜拉认为,

许多社会行为通过观察,模仿即可习得。而观察习得的是某种行为的行为方式,环

境条件允许时,就会外化为行为表现。

第四节团体过程的影响机制

1.在团体中获得情感的支持

1)情绪抒泻

团体咨询创造了一种被保护的环境、被理解的场所,团体成员可以将内心隐抑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不但不会受到批评和嘲笑,反而会得到关心与安慰。一次彻底的情绪抒泻,很可能使自己得到释放,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再无意义地被过去的痛苦所束缚。在团体中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与他人分享或分担是治疗的重要条件。

2)发现共同性

在团体咨询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有机会从其他成员身上发现与自己类似的经历、遭遇,共同的困难和体验,顿时会获得一种释放感,从而改变觉得自己的问题是世界上惟一存在的和独特的认识,不再自怜自责。一种同命相怜,风雨同舟的感受使得个体放松自己、减少防卫心理,互相帮助,共同面对问题。

3)被人接纳

团体咨询过程中,团体对成员表现出一种支持,从而使参与者感到自己是团体一分子儿感到安心,踏实、温暖、归属。这将使成员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

4)满怀希望

充满希望是有效地从事任何活动的重要因素。当团体成员抱有改善的期望参加团体咨询,本身就是有积极的价值。在团体内,被他人接受、关心,可以进一步增强信心。

2.在团体中尝试积极的体验

1)享受亲密感

在团体咨询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很亲密的关系,可以体会到互相关心、相互爱护、互相帮助的友好情谊,从而形成进一步的信任。在这种关系中。成员也察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人际隔阂是如何通过团体发展而消除,而化解的,更增强了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愿望与信心。

2)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

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当团体凝聚力形成并增强时,会让团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员会明确地意识到团体中的一员,要保持和团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以团体为荣,爱护和保护团体的形象和荣誉。并以同舟共济的精神去应付外界。

3)观察团体行为与领导关系

在团体中,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一系列互动,观察、体会人际关系如何形成,人际沟通如何进行以及各种微妙的人际反应,各种团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同时,从领导者的言行中体验与领导建立良好关系的作用及愉悦感。从而学习在之间的实际生活中如何参与,如何把握。

4)体验互助互利

团体咨询中,领导者鼓励支持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每一个成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发觉自己对别人很重要,使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欣喜感、满足感和自信心。在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者种体验不仅在团体中可以充分感受,而且还会扩展到成员今后的生活中、使责任的承担和助人的行为继续下去。

3.在团体中发展适应的行为

1)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

团体就像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实验室,成员在其中可以自由地进行实验,去观察、分析经由这个实验场所所表现的资料,去体会自己平常在社会环境中与人相处容易出现的问题。

2)相互学习交换经验

在团体咨询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机会,成员彼此之间会传递有关资料,交换各自成功的经验,提出直接的忠告和劝喻。同时,团体领导者也可以用直接教导的方式,传授正式的知识,并鼓励成员就刚获得的知识结合个人体验谈感受,使他们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并拓展他们的视野。

3)尝试模仿适应行为

团体咨询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多元的社会及角色模范,使他们可以通过团体经验进行仿效性学习。

4)学习社会交往技巧

团体咨询为成员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试验和发现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评价个人的人际关系情况。通过团体的交互经验,成员不但看清楚自己的社交情况,还可以具体学习基于对别人的信任和别人的关爱所发展出来的基本礼仪,有效沟通和融洽共处的方法。而这种技巧对成员将来的社会性互动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4.在团体中重建理性的认知

1)非理性信念及其特征

绝对化概括化糟糕至极

2)团体中非理性信念的改变

团体咨询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彼此深入了解的机会,提供了客观了解他人和自己的对比参照,可以使参与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纠正过去不良的认知,建立合理的信念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 活动名称:敞开心扉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 4. 让成员学会敞开心扉,主动去接纳、喜欢和肯定他人。 5. 在朋友之间,要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新型至卡片若干张,用硬纸绘制的标有十个等级的心情温度计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只。 活动程序: (一)“坐地起身”暖身游戏(10分钟) 1.将成员随机分成两组,确保两组的人数以及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2.每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3.在游戏过程中,领导者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二)“爱在指间”(30分钟) 1.活动过程 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

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领导者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 (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3)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领导者点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一般而言,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他,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或厌恶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则。对于交往的对象,我们应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4.成员分小组进行讨论:“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和肯定?” 5.领导者小结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三)盲人旅行(20分钟) 1.活动过程

沟通行为

一、关于修身修养 ★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口乃心之门户。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 ★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 ★企业跟企业最后的竞争,是企业家胸怀的竞争,境界的竞争。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有恩才有德,有德才有福,这就是古人说的"厚德载物"。 ★人的一生就是体道,悟道,最后得道的过程。 ★好人——就是没有时间干坏事的人。 ★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同流等于合流,合流等于合心,合心等于交心。 二、关于成功 ★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变态"——改变心态、状态、态度等。 ★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许多不成功不是因为没有行动前的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 ★功是百世功,利是千秋利,名是万世名。

★什么是团队,看这两个字就知道,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这就是团队。 四、关于沟通 ★沟通必须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出发,才能取得一致有效的合作。中国人的沟通总是从家里开始的。 ★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有3个要素: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文字语言传达信息,声音语言传达感觉,肢体语言传达态度。 ★影响沟通效果有3个要素:场合、气氛和情绪。 ★沟通的3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 ★沟通的5个基本步骤: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沟通的5个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转移,感情的互动。沟通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要学习《亮剑》中李云龙的笑。笑能改变自己,笑能给人以力量,笑能创造良好气氛,笑能带给他人愉悦,笑是成功的阶梯。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马 克 思 文 论 作 业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B11汉语言文学四班 姓名:X X 学号:XXXXXXXXXXXXX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生活世界是构成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尽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带有一定的乌托邦倾向,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同阿多诺一道工作。1961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83年,哈贝马斯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依旧十分活跃的著名思想家。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名,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传人,在学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究和确立,他又一直同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老一代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甚至发生很大的分歧和冲突。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来审视上一个世纪的这一学术事件,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哈贝马斯的确修正、深化和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如果没有他不断进行理论探究,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应当彻底画上一个句号。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特殊贡献,他也是一位对当代世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1]

大学生人际沟通团体辅导

大学生团体辅导训练方案

一、团体名称 人际沟通成长团体 二、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四、团体对象 大一及以上年级的学生,男女生数量要求基本平衡。 五、团体人数 12~16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六、成员招募方式与斟选标准 以海报张贴及网络公告方式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领导者与志愿报名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及问题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七、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6次,每周1次,每次120分钟。 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活动准备: 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1张、笔每人1支 活动程序: (一)热身活动:(20分钟) 雨点变奏曲和按摩阵线联盟: 1、领导者宣布游戏开始。 2、领导者先后引导大家以如下四种方式发出声音:1)手指互相敲击。2)巴掌轮拍大腿。3) 大力鼓掌。4)轮跺双脚———每种声音发出时,培训师都双手渐渐抬高(表示声音渐强)、双手渐渐压下(表示声音渐弱)。 3、领导者提醒学员利用一种自然界的现象来使我们发出的声音变得美妙动听?引导大家 想象一下这些声音和下雨是不是十分相似。 譬如: 1)轮跺双脚———“雷声”

2)手指互相敲击———“小雨” 3)巴掌轮拍大腿———“中雨” 4)大力鼓掌———“大雨” 5)鼓掌加跺脚———“暴雨” 4、领导者引导大家合奏一曲“雨点变奏曲”: “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过,雷声开始轰隆了,又一道闪电,又一阵雷声(要有渐强渐弱的变化,下同),小雨噼噼啪啪地下来了,行人慌忙躲避;很快地,小雨变成了中雨……变成了大雨……又是一阵雷声,暴风雨来啦!又是一阵雷声,大雨倾盆,雨渐渐地变小了,变成中雨,变成小雨……一阵又一阵雷声,大雨又降临了!但仅仅一会儿,(领导者双手猛地一收)雨过天晴啦!” 5、大家排成一圈,每一名成员伸出自己的双手为前一名队员做肩部按摩,成员再转身,为后一名成员做按摩。 (二)“叠罗汉”(60分钟) 1.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一句话介绍完自己后,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名字和特点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4)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3.当成员A作完自我介绍后,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4.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说对了所有人的名字吗?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 (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你为什么没能记住别人的名字?)(3)当别人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当别人叫不出你名字时,你的感受又如何? 5.领导者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 (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 《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理解是一种展开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的意识活动,要真正实现“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语言媒介。在目的性行为中,语言是许多媒介中的一种,行为者通过语言试图影响他人,实现行为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意图。在规范调节性行为中,语言首先是一种可以提供文化价值、取得意见一致的媒介,它主要是帮助人们建立规范和行为导向,建立社会世界的合法关系。在戏剧行为中,语言是自我表现的媒体,表现行为者的认识和情感,再现行为者的主观世界。在上述三种行为中,都只注重了语青的一种功能,而没有同时注意到语言的所有功能。只有在注重相互关系的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陈述并判断事实的功能,使行为者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承担帮助人们达成共识的理解媒体的功能,使行为者与社会世界发生联系,并承担表达者表现的功能,使行为者展示自身的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参与者在相互作用中达到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声明的交互主体性的确认,这样理解才以协调行动的动机发挥作用。他认为,现代理论注重意义的追问,人们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会达成共识。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即交往理性。为了有效沟通,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循三项语言学规范要求: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哈贝马斯认为,目的性行为涉及真实性要求,规范调节性行为涉及正确性要求,戏剧行为涉及真诚性要求,而交往行为与这三个要求有关联。交往行为同时可以满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所以交往行为才是最合理的社会行为。 3.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层理论架构。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团体对象】 大一年级的学生 【团体人数】 20~30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活动程序: (一、)大风吹(15分钟) 活动过程 1. 全体围坐成圈,野外可划地固定各人的位置,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 2. 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有穿鞋子的人。」则凡是穿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置成为新主持人,再吹。备注:可「吹」之资料: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没有指甲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 (二)“解开千千结”(15分钟) 活动过程:1、所有成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然后举起右手,抓住对面另一成员的手,再举起左手,抓住另一个人的手。但是不能抓自己身边成员的手,也不能两只手抓一个成员的两只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2、然后要求成员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个“结”解开。在游戏的过程中,如

果尝试了半个小时“结”都没有被解开,领导者可以允许某两只相邻的手断开一次,但必须马上封闭。 总结:沟通和交流是我们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环节,希望大家能够认识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为我们自己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基础。 (三)可怜的小猫(20分钟) 活动方法: 1. 全体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 2. 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怜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3. 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4. 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总结: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时候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四)“人际财富”(25分钟)(配背景音乐) 1.给每个成员分发一张白纸,一只笔。然后请成员跟着领导者的指导语和示范,绘制自己的人际财富图。 (1)首先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实心圆点代表自己。 (2)然后以这个实心圆点为中心,画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代表三种人际财富或者人际圈。同心圆内任意一点到中心的距离表示心理距离。将亲朋好友的名字写在图上,名字越靠近中心圆点,表明他与你的关系越亲密。 (3)写在最小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一级人际财富”。你们彼此相爱。你愿意让对方走进自己心灵的最深处。分享你内心的秘密、痛苦和快乐。这样的人际财富不多,却是你最大的心灵慰籍,也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力量。 (4)写在第二大同心圆内的是你的“二级人际财富”。你们彼此关心,时常聚在一起聊天戏耍,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努力奋斗。虽然你们之间有些秘密是无法分享的,但这类朋友让你时常感到人生的温馨。 (5)写在最大一个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三级人际财富”。这些朋友,可以是平时见面打个招呼,但是需要帮助时也愿意尽力帮忙的朋友;可以是曾经比较亲密但渐渐疏远,却仍然在你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朋友;也可以是平时难得见面,却不会忘记在逢年过节问候一声的朋友。 (6)同心圆外的空白处代表你的“潜在人际财富”。尽量搜索你的记忆系统,把那些虽然比较疏远但仍属于你的人际财富的人的名字写下来。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分享

2013年7月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试题

2013年7月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试题 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属于人际关系的内部结构要素: B (分值:1分) A.方对关系 B.行为部分 C.信息媒介 D.实物媒介 E.交流活动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际关系的人性原则: D (分值:1分) A.交互原则 B.理解原则 C.文明原则 D.择善原则 E.互利原则 3.下列哪一阶段是人际关系的起步及准备阶段: A (分值:1分) A.定向选择阶段 B.感情交流阶段 C.情感探索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 E.表面接触阶段 4.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D (分值:1分) A.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情感发展过程 B.任何阶段都可能会出现停滞 C.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能达到稳定的交往阶段 D.许多人际关系一般都停滞在第三阶段上往复循环 E.在定向选择阶段,时间跨度不一 5.有关PAC分析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E (分值:1分) A.PAC理论基于弗洛伊德的心理"自我意识状态"理论 B.PAC理论认为每个人在心理及性格上有三种自我状态 C.这三种状态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成为其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D.PAC理论从人格结构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类型交往中的一般规律 E.如果交往双方的人格意识状态处于对对方的期望,则属于"互补型"的人际关系 6.下列哪种心理差位关系体现为下位者尊重上位的意见,且能照办,若持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以委婉的方式提出。(分值:1分)B

A.微弱差位 B.中强差位 C.显著差位 D.超强差位 E.极强差位 7.下列有关社会认知的说法错误的是: C (分值:1分) A.对他人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外在行为特征的认知和他人人格特征的认知 B.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对自身的感知、理解及评价过程 C.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一定比对别人的认知更准确 D.只有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E.在对他人进行归因时,可以采用一贯性标准、差异性标准和普遍性标准。 8.下列有关护患关系的内容中,哪一项构成了护患关系的基础。 B (分值:1分) A.道德关系 B.技术性关系 C.利益关系 D.法律关系 E.文化关系 9.下列有关护患关系基本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B (分值:1分) A.指导-合作型模式是一种微弱单向的模式 B.指导-合作型模式以生物医学-社会心理及健康为主导思想的护患关系 C.指导-合作型模式的特征是“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做什么” D.指导-合作型模式适用于护理急危重症患者、重病初愈恢复期的患者 E.指导-合作型模式原型是“父母-儿童” 10.一位明天即将动第二次大手术的患者对护理人员说:“一想到上次术后我所经历的刀口疼痛,我就害怕的不得了。” 请问:这种沟通属于下列哪一种层次: C 11.(分值:1分) A.一般性沟通 B.事务性沟通 C.分享性沟通 D.情感性沟通 E.共鸣性沟通 11.最难解释的非语言沟通行为是: C (分值:1分) A.触摸 B.目光的接触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

走近你我他——大学生人际关系训练营 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一、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二、活动准备: 卡纸2张、笔每人1支 三、活动程序: (一)热身:我型你秀(10分钟) (二)“叠罗汉”(40分钟) 1.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2.完成名字串联后,大家从成员A开始,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王明,请问你的家乡在哪里”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 3.讨论分享: (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说对了所有人的名字吗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 (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你为什么没能记住别人的名字) (3)当别人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当别人叫不出你名字时,你的感受又如何 5.领导者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和重视。 (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三)“许愿精灵”(15分钟)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 (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人际沟通团体辅导计划书

人际沟通团体辅导计划书 1、团体名称The Bridg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二、团体性质同质性的、封闭式的、结构式的人际关系提升小组。 三、团体目标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温暖和尊重的小组气氛,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种归属感和被认同感,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团体对象在校大学生为主,也可接受感受到人际沟通障碍的社会服务工作人员,男女性别数量要求基本平衡,尽量确保组员之间是陌生的。 五、团体规模团体由18-24人组成。六、团体活动次数及时间、地点共四次,具体时间待定。需要备有活动桌椅、能够使用多媒体的教室。引言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人际关系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爱和归属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归属感、亲密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对于成年初期的人,最主要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景之中。另外,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成功,拥有广泛的、优质的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引起个体人际适应不良的因素包括:错误的人际交往观念、

不良的人格特质和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等。本方案主要是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帮助成员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观念、帮助成员熟练掌握几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促进其人格发展。第一单元:有缘千里来相会目标: 1、形成团体 2、促成成员熟悉,构建和谐的团体氛围。 3、促进成员间信任和接纳。 4、建立团体规范。时间:50分钟左右活动过程:活动一:炸气球简述:踩破汽球来认识别人的名字人数:全体成员场地:宽敞的教室道具:汽球(最好同一颜色);小张的空白纸条;笔游戏方法: 1、分组,一组最好有六人或六人左右。 2、每一组先选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全组中最好记的出来。 3、选好后,除了这些人,领导者给每个人一个汽球和一小纸条。 4、每个人写上自己的名字在纸条上,放入汽球内,吹好汽球。 5、把全部的汽球放在场中央,除了名字好记的人外,其余的人围着汽球坐成一圈。 6、先从名字好记的人开始选出一颗汽球来,这是一个竞赛游戏,当领导者说"开始"后,他们必须赶快的把手中的汽球弄

第一讲 管理沟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管理沟通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郑艳群 2005/3 教学安排 ?先修课程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习要求 ?时间安排 ?课程考核 ?参考书目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MBA ?先修课程:《管理学》 《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目标 ?建立管理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巧; ?期望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 学习要求 ?管理沟通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每个学员把理论学习和自己的管理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把学习讨论得到的沟通心得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以不断提升学员的沟通理念和思维方式;

–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讨论和演练,强调师生互动。 时间安排 ?本教程按照32个学时设计,共5讲。 ?平均讲授时间与讨论时间的比例为1 :1。 成绩考核 ?(1)出勤率与平时课堂讨论(10~20%) ?(2)案例分析(30%) ?(3)个人平时作业(10~20%) ?(4)最后考试(30~40%) 参考书目 中文版《管理沟通:原理与实践》 (英文版《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机械工业出版社中文版《管理沟通指南》 --有效商务写作与交谈 --清华大学出版中文版《经理人员的沟通》 (英文版《Communication for Managers》6#Edi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中文版《商务与管理沟通》 (英文版《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ve Communication》5#Edi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中文版《管理沟通》——理念与技能 --科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管理沟通的基础理论 ?第二讲管理沟通的谋略 ?第三讲管理沟通的策略 ?第四讲管理沟通的技巧 ?第五讲管理沟通的实务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 辅导方案

前言: 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引起个体人际适应不良的因素包括:错误的人际交往观念和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等。“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主要围绕上述两方面展开——协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第二单元),协助成员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人际交往技能(第一、三、四、五单元)。 我也要做“万人迷”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团体对象】 大一及以上年级的学生。 【团体人数】 12~16人为宜,也能够班级为单位开展。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

人数最好为偶数,如无偶数,领导者助理可加入。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小组设置】6~8人为一个小组,各小组设小组长一名。经过培训的同学直接进入小组承担小组长工作,负责示范、组织讨论,但不直接宣布任命。 【斟选标准】 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时间频率及次数】 频率:1次;时间:约3小时 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 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或更多的了解。 2.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活动准备:大白纸数张(小组数),笔每位成员一只 活动程序: (一)“大风吹” 全体成员围成圈,领导者立于中央。 领导者指导语:“如果我说大风吹!吹戴表的人,则凡是戴表者,均要移动,互换位置并站好。”所有被条件点到的人都必须调换位置。

人际沟通团体辅导活动

爱在指间 一、理论依据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一些人之所以人际关系不良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他不懂得感恩、付出,不体谅别人;有的人总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自己又不愿付出。 二、设计目的 1、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2、让学生学会体谅他人,学会“用四个手指迎接爱” 三、活动对象 一年级新生 四、活动方式 1、游戏活动 2、讲述与讨论 五、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盒舒缓的音乐磁带) 2、大致了解班上同学人际关系的现状 3、把桌、椅搬到教室后边,让教室有一个空旷的场所 六、活动步骤 1、让一半的同学先围成一个圆圈,另一半的同学分别站在围成圆圈的同学的身后,形成一个稍大的圆圈。 2、播放音乐。叫圈里的同学转过身来与外圈的同学相对而站。介绍活动规则:“当我说…手势?时大家来做:如果你与对方都伸一个手指,表明你们互为陌生,不愿认识,听到我喊…动作?时请把脸转向左边;如果你们伸两个手指,表明你们愿意相识,听到我喊…动作?时互相握一下手;如果你们伸出三个手指,表明喜欢对方,听到我喊…动作?时双手握一下;如果你们伸出四个手指,就表明你们愿意分享对方的快乐、承担对方的痛苦,能为对方真心诚意的付出,听到…动作?时请拥抱对方。如果你与对面的同学伸的手指不一样,就不需要做动作。” 3、开始活动:老师说“手势”完成一个动作。 4、叫圈里的同学向左跨一步,再次进行活动......重复活动,直到向左走了半圈。 5、教师小结:总伸一个手指的同学应该明白了吧:为什么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一个一个离开了我们?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懂得付出。我们总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我们又付出了多少呢?大家回头看一看,有多少人就因为你的舍不得付出而与你檫肩而过,也许等到你愿意付出时,已经没有机会了! 6、叫里圈的同学再向左跨一步,再次做刚才的活动一次。 7、请同学自由讨论(希望出现的结果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用四个手指迎接爱)。 8、请同学自愿到讲台谈谈自己的感受。(鼓励活动开始时总是伸出一个手指,而最后一次却伸出了四个手指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9、教师总结:我今天之所以带领大家做这个活动,是想让大家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当你对生活充满了感激时,你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多很多,你会觉得自己时可爱的,因为很多人都在为你默默的付出着。纵然生活中有风有雨,你也不会害怕,因为有那么多爱你的人会支持你......学会用四个手指迎接爱。

哈贝马斯的社会学理论

一、认识与兴趣 1、为什么要研究认识与兴趣 (1)哈贝马斯认为,原来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18世纪以后,随着历史哲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才专门从事历史规律的概括,理论才逐渐与实践相分离。 (2)现实本身又处于异化之中。这样,必须发挥理论的批判功能、反思功能,去批判、超越和反思现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在认识论层面上反省理论自身,也就是开展认识的批判。 (3)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对“认识的批判”一直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题。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以及康德、黑格尔等哲学都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主题都在探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家的视角都是错误的,都忽视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 2、兴趣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乐趣,表示着人具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指向性,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或目的性的主观愿望,是对某种行为怀有乐观希望的积极心理状态。 (1)兴趣与经验过程直接联系,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认识形式,它以“表象”把握目标并指引着人们的行动。 (2)兴趣产生于任的实践活动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3)兴趣与人的特定生存环境密切联系,并且表达着根据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产生的评价与选择。 3、兴趣的类型 在《认识与兴趣》这本书中,哈贝马斯首先对兴趣进行了分类。在他看来,兴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哈贝马斯 一、认识与兴趣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三、交往行为理论 四、现代性

(1)原初的兴趣也叫基本的兴趣。这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发挥作用的兴趣,是人认识世界、参与实践的、尚未分化的原初兴趣。 (2)次级的兴趣:这是从基本的兴趣中分离出来的、指导人的认识活动的兴趣。哈贝马斯认为,次级的兴趣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技术的认识兴趣。它在“事物或现象”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它通过“劳动”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用各种可操作化技术手段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兴趣,它试图解决自然界的不可认识性以及不可理解性问题。 二是实践的认识兴趣。这是存在于“交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兴趣,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人际之间的理解、沟通,其作用是为人们的交往行为规定方向,试图把人们从僵死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起到人际沟通以及建立共同兴趣的作用。 三是解放的认识兴趣。这是以自我解放为目的的兴趣,通过“支配”这个媒介形成的。其作用是通过自我反思提高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导社会成员摆脱制度化的压制与控制,也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兴趣,从而实现人的解放。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1、为什么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之所以会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 (1)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在古代社会是界限明确、功能明确的,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自由民组成了公共领域,个人拥有私人领域。 (2)当时,公共领域负责公共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他们在广场上集中讨论,而生产、经济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在私人领域里进行。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最初与经济活动是无关的。 (3)可是到了近代以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公共领域不断向私人领域渗透。这就产生了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2、结构转型类型 (1)广场型的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哈贝马斯指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生活在广场进行,但不固定;公共领域既建立在对谈之上,又建立在共同行动之上。”因此,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具有下列特征: 一是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的界限,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对话与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二是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以及体育和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以及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 三是公共领域最初是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实质上就是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代表型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哈贝马斯指出,封建领主所有权作为一切统治权的总和,集经济、政治和文化统治劝于一身,公共领域以及私人领域都被封建专制所控制着,私人因其经

管理沟通的理论基础

. 管理沟通的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根据一管理沟通理论发展在不同阶 段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出现而初显科学管理”一、萌芽阶段:管理沟通理论伴随“、泰勒职能工长制的初始下行沟通1(Frederick ·泰勒·一1912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1895 其中包括实行职能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Window Taylor)职能工长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向下人发布命令。工长制,但实际工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一个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作中,从管理沟所以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引起混乱,并通理论的角度看泰勒关注到管理中下行沟通的重要性试图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保证对下沟通即确保命令下达,以及其实施的效率。的准确性 认为应该(Henry L. Gantt)劳仑斯·甘特1910年,亨利·身份变成工人的老师和工人的帮”把原来的工长的“监工并在早,助者。甘特发展了泰勒职能长制探索的下行沟通期下行沟通的实践中初次注意到人的因素。 、韦伯的行政组织沟通2Max 韦伯(年行政组织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斯·1905指出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Weber)因此组织中的沟通也是严格以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导, 理性的方式自上而下进行的。

3、埃莫森直线组织的下行沟通 在Eesrno)埃莫森(Harrnigtnom ·1910-1915年,哈林顿 中提出在企业中应借)(1915年其著作《组织中的个性》采用直线和参谋组鉴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部的组织形式,个主要的参谋小4下设织:在每个企业中设一位参谋长,向直线管理,组,参谋人员在认真研究各项问题的基础上直线组织的管理人员统一指挥和发布命人员提供意见,又不破坏统一指挥的,这样既能发挥专业知识的长处令。探索了自上而下沟通的原埃莫森再次从组织角度原则,, 则。 '. . 4、法约尔的等级链沟通和跳板沟通 在《工业管(Henry Fayorl)·法约尔,1916年法国的亨利并提,14条原则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阐述了一般管理的这一原则从整个组织结构,出了著名的等级链和跳板原则的角度分析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法约尔认为组织内部即从最,等级链的原则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法首先要遵循沟通以等级链的,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联成的等级结构同级之间可以采用跳,,有时为了提高沟通效率方式进行板进行横向沟通。法约尔对于促进管理沟通特别是组织其思想可以认为是组织沟通,沟通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理论的雏形。 ”的盛行而发展:管理沟通理论伴随“行为科学二、发展阶段: 1、梅奥的人际关系沟通 在芝加哥西方梅奥(George E. Mayo)1932年,1924一这一项由国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最初是要研究企业中工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计划,但试验的结果却作环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梅奥认为组织,出人意料地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

人际关系成长团体训练 一、活动名称:遇见百分百朋友 二、活动目标: 1、协助高中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方面的特质。 2、让成员了解自己在人际上的沟通型态。 3、使成员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 三、团体性质:成长团体、固定成员团体、结构团体 四、时间频率与次数:两周一次,每次40分钟,共六周 五、理论基础: (一)基本理论 青春期实为人生发展阶段中的过渡期,不仅要面对生理、心理的骤变,更是要适应以家庭为生活重心,逐渐转移至以课业及同侪为重心的生活型态,大多数的青少年对自己这样的现况是感到矛盾及不知所措的,所以极需要有认同及归属的团体,因此人际关系对他们而言,相对变得非常重要。要渡过这段期间并不容易且是需要时间的,随这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却越来越多,因此在此阶段的要务应该是更积极的协助他们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习选择,以发展良好的社交能力。 根据Erikson的心理社会论,在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此次团体成员是属于青春期阶段,青春期阶段的特征是:1.能界定自己,知道人生的意义与方向,自我要能辨识自己与认定自我;2.自我不了解,迷失人生方向,不能承担角色任务即发生混乱。此时期的发展重点为:青少年需要获得自我的独特感,并学习获得社会中有意义的角色与地位。而青少年在此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则是认定对角色混乱,如果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深刻,知悉个人应扮演的角色,并知道人生的意义与方向,将有助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使个人的生活哲学得以建立,并使人生具有目标与方向,不致于迷失或混淆。 因此,在青少年辅导上,协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少年的认定危机是重要的,而社会文化因素或环境条件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青少年阶段最明显的转变之一,即是同侪的影响力大增,青少年是否能与同侪建立密切的友谊,对促进其社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TA) 沟通分析法在理论的架构上,虽是承精神分析学派而来,从本我、自我、超我的观念里,提出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自我状态的看法,强调的不再是生物性的驱力,反而偏重于感觉和情绪,并且这三种自我状态是具体可观察的,不似精神分析学派,对于本我、自我、超我的说法是抽象性的概念,在这一方面,沟通分析法是有其突破性的成功之处。 TA在人格结构的看法,由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自我状态,继续其理论的延续,若此三种状态能顺利转换,便可形成良好的适应人格,假如其中产生混淆、污染、排除的情形,不适应的行为会因此而生。从沟通方面来说,若在三种自我状态下,能以互补式沟通进行,那么沟通是顺利、延续性的,但出现交错式、暧昧式的沟通则会使沟通产生问题。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的任务是要帮助当事人认清其自我状态为何,以及使当事人发现自己无益或破坏性的沟通方式,进一步改善当事人的沟通型式。 TA理论的概念里,强调人的发展过程中,父母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和影响力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会左右小孩子的早年决定、人生地位以及人生脚本的形成。所以在生长的过程中,父母若多是以命令(injunctions)的方式教养,少给予抚慰(strokes)的需求,即使小孩子生而OK,这些成长过程的负向生活经验却会主宰了小孩子早年决定的关键因素,人生地位、人生脚本的不当也因此根深柢固地形成。在治疗的过程中,分析便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从结构分析、沟通分析、脚本分析、心理游戏分析等,无非是让当事人去察觉、了解到自己目前的自我状态、人生脚本为何,透过检视的过程,帮助当事人去重新做决定,并且选择建立新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脚本,这也是TA在人性观中强调“人是有改变决定的能力”带来积极、乐观的态度,使人能更加地掌握自己,朝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方向迈进。总体来看,TA虽然有精神分析的影子在,但它的精神却是同于阿德勒与完形学派---相信人是主动的行为者、决定者,其人生脚本的概念也近于阿德勒所提的生活方式,是决定一个人往后生活的方向,而生活方式与人生脚本的不当,是可以透过治疗历程的觉察,有所改变。当然,每个学派都有其优缺点和被批评之处,不同的是,TA能收集各派的优点和长处,形成一套新颖、独特、易懂的理论,一般人也能由自修的方式学得这些概念,对自己有所帮助与成长,我想这是TA应该可以被提出来说明其最有贡献的佐证。 TA专业详解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介 The Philosophy of TA(沟通分析的理念) (I)每个新生儿均有与生俱来的能力,能了解自己和别人是好的(我好,你也好)。 (II)每个人都俱有思办的能力,且都想成长和发展。 (III)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才能生存。 (IV)每个人在童年早期为了活得最好,便做了生命中一些关键性的决定。长大后,这些早期决定可能不适用,此时只有你自己有能力改变并做出新的决定。 (V)沟通分析是一种奠基于合约的方法。亦即使用沟通分析模式来达到成长和改变的目标均要很清楚、能接受的、一致认同的方式。 事实上所谓沟通分析只是沟通分析理论中的一部份,在沟通分析理论系统中,有四个主要部份: 结构分析(Structure Analys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