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试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八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1.器械。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网尾科线虫:丝状网尾线虫、鹿网尾线虫和胎生网尾线虫等。

原圆科线虫:毛样缪勒线虫、柯氏原圆线虫和肺变圆线虫等。

后圆科线虫:野猪后圆线虫和复阴后圆线虫等。

毛圆科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属线虫等。

钩口科线虫:羊仰口线虫、牛仰口线虫、长尖球首线虫、萨摩亚球首线虫和椎尾球首线虫。

盅口科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短尾食道口线虫等。

冠尾科线虫:有齿冠尾线虫。

圆线科线虫: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和普通圆线虫等。

毛尾科线虫:猪毛尾线虫、绵羊毛尾线虫(T.ovis)、球鞘毛尾线虫及斯氏毛尾线虫等。

毛形科线虫:旋毛虫等。

颚口科线虫:刚棘颚口线虫和陶氏颚口线虫。

吸吮科线虫:罗氏吸吮线虫和丽嫩吸吮线虫等。

丝状科线虫:马丝状线虫、鹿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等。

尖尾科线虫:马尖尾线虫。

(2)封片标本。动物横纹肌中的旋毛虫幼虫、颚口线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等。

(3)病理标本。后圆线虫引起猪支气管堵塞、食道口线虫幼虫引起动物肠道的结节病变、毛尾线虫头部钻入动物肠壁、钻入动物胃壁的颚口线虫等病理标本。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挑取捻转血矛线虫或粗纹食道口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封片标本的形态构造。

3.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

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3.雄虫尾端交合伞常包裹在一起,可用解剖针轻轻移动盖玻片,让交合伞展开便于观察交合伞内肋的形态。

五、实验报告

1、绘捻转血矛线虫虫体头端、雄虫尾端构造;或绘出粗纹食道口线虫的前部、雌虫与雄虫后部的形态构造图,并标出各部位的名称。

2、列出实验中所观察线虫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与寄生部位。

附:参考资料

(一)大动物常见线虫的形态特征

1.网尾科线虫。网尾科(Dictyocaulidae)的线虫较大,故又称大型肺线虫。网尾科、网尾属(Dictyocaulus)的线虫寄生于反刍兽和马属动物的气管和支气管。网尾属线虫虫体呈乳白色丝状,较长。头端有4片小唇, 口囊小。雄虫交合伞发达,前侧肋独立;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有的仅末端分开;背肋为两个独立的分枝,每枝末端分为2或3个指状突起。交合刺两根等长,呈暗褐色,为多孔性结构。引器颜色稍淡,也呈泡孔状构造。雌虫阴门位于体中部。虫卵内含幼虫。

常见虫种有:丝状网尾线虫(D.filaria)寄生于绵羊、山羊、骆驼等反刍兽的支气管;鹿网尾线虫(D.eckerti)寄生于绵羊、山羊、驯鹿、马鹿、羚牛等动物的支气管和气管;胎生网尾线虫(D.viviparus) 寄生于牛、骆驼和多种野生反刍兽的支气管和气管;骆驼网尾线虫(D.cameli)寄生于骆驼的气管和支气管;安氏网尾线虫(D.arnfieldi)寄生于马属动物的支气管。这几种网尾线虫的主要特征如下:(1)丝状网尾线虫。雄虫长25~80mm,交合伞的中侧肋和后侧肋合二为一,只在末端稍分开,两个背肋分枝末端各有3个小分枝;交合刺靴形。雌虫长43~112mm。虫卵120~130μm×80~90μm。(图8-1)

(2)鹿网尾线虫。雄虫长24~38mm, 交合伞的中、后侧肋完全融合,前侧肋末端膨大呈球形;交合刺棒状。雌虫长34~56mm。虫卵49~97μm×32~59μm。

(3)胎生网尾线虫。雄虫长40~50mm,交合伞的中侧肋与后侧肋完全融合;交合刺棒状。雌虫长60~80mm。虫卵82~88μm×33~38μm。(图8-2)

(4)骆驼网尾线虫。雄虫长32~55mm,交合伞中、后侧肋完全融合,仅末端稍膨大;外背肋短;背肋末端各有呈梯级的3个分枝;交合刺棒状。雌虫长46~68mm。虫卵49~99μm×32~49μm。

(5)安氏网尾线虫。雄虫长30~40mm,交合伞的中、后侧肋在开始时为一总干,后半段分开;交合刺棒状。雌虫长55~70mm。虫卵49~83μm×25~49μm。

2.原圆科线虫。 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 )的原圆属(Protostrongylus )、缪勒属(Muellerius )、变圆属(Varestrongylus )等几个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羊的肺泡、毛细支气管、细支气管、肺实质等处。此类线虫多系混合感染,虫体细小,有的肉眼刚能看到,故又称小型肺线虫。雄虫的交合伞不发达,背肋单个,交合刺具膜质羽状的翼膜,引器由头、体和脚部组成;雌虫的阴门位于近肛门处。常见种为:

图8-1 丝状网尾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雌虫阴门部 2.雌虫尾端 3.雄虫尾端 4.虫卵 图8-2 胎生网尾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成虫前端

2.雌虫尾端

3.交合刺与引器

4.虫卵

5.雄虫

毛样缪勒线虫(Muellerius capillaris)、柯氏原圆线虫( Protostrongylus kochi)和肺变圆线虫(Varestrongylus pneumonicus)。

(1)毛样缪勒线虫。雄虫长11~26mm,和原圆科其它线虫不同之处在于其交合伞高度退化,雄虫尾部呈螺旋状卷曲,泄殖孔周围有许多乳突。背肋较其他肋发达,于后1/4处分为3枝。交合刺两根,弯曲,近端部有翼膜,远端部分为两枝。引器1对,结构简单,不分为头、体、脚三部。副引器发达。雌虫长18~30mm。虫卵呈褐色,产出时细胞尚未分裂,大小为82~104μm×28~40μm。(图8-3)(2)柯氏原圆线虫。虫体纤细红褐色。雄虫长24.3~30.0mm,交合伞小,背肋为一丘形的隆突,上有6个乳突;交合刺呈暗褐色;引器由头、体和脚3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尖形的耳状结构,脚部末端有3~5个齿状突起;副引器发达。雌虫长28~40mm。阴道内虫卵的大小为69~98μm×36~54μm。(图8-4)

(3)肺变圆线虫。同义名:舒氏歧尾线虫(Bicaulus schulzi)。虫体黄色,细线状。雄虫长13.77~23.10mm;交合伞较小;背肋呈圆扣状,其腹面有5个乳突;交合刺1对等长。引器由体与脚两部组成,体部为单一的棒状;脚一对,上有4个小齿;副引器不发达。雌虫长22~27mm。虫卵椭圆形,大小为39~56μm×26~39μm。

图8-3 毛样缪勒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 仿Boev)

1.雄虫缠绕在雌虫身上(外形)

2.雄虫尾部腹面观

3.雄虫尾部侧面观

4.交合刺

5.雄虫后部

6.头部

3.后圆科线虫。 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 )、后圆属(Metastrongylus )的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常见种为:野猪后圆线虫(M.apri )和复阴后圆线虫(M. pudendotectus )。

虫体呈乳白色或灰色长丝状,口囊很小,有1对呈三叶状的侧唇。交合伞明显,背叶小,全部肋均粗短,有的肋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交合刺1对,细长,末端有单钩或双钩。阴门紧靠肛门,前方覆一角质阴门盖。随粪便排出的虫卵中含有幼虫。

(1)野猪后圆线虫。 又称长刺后圆线虫(M.elongatus )。 雄虫长11~25mm ,交合伞的前侧肋大,末端膨大;中侧肋和后侧肋融合在一起;背肋极小。交合刺呈丝状,长 4.0~4.5mm ,末端为单钩。无引器。雌虫长20~50mm ,阴道长,超过2mm ,阴门盖较大。尾长90μm ,稍弯向腹面。虫卵大小为51~54μm ×33~36μm ,内含有幼虫。(图8-5)

(2)复阴后圆线虫。 雄虫长16~18mm 。交合刺长1.4~1.7mm ,末端为双钩。有引器。雌虫长22~35mm 。阴道短于1mm ,尾直,阴门盖大而呈球形。虫卵大小为57~63μm ×39~42μm 。

图8-4 柯氏原圆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Boev ) 1.头部 2.雄虫尾部 3.交合刺远端 4.引器 5.雌虫尾部

4.捻转血矛线虫。 寄生于牛、羊、骆驼和其它反刍兽真胃和小肠的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 )线虫种类很多,往往呈混合感染,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引起的反刍兽毛圆线虫病,危害十分严重。反刍兽毛圆科的线虫主要有血矛属(Haemonchus )、长刺属(Mecistocirrus )、奥斯特属(Ostertagia )、马歇尔属(Marshallagia )、古柏属(Cooperia )、毛圆属(Trichostrongylus )、细颈属(Nematodirus )和似细颈属(Nematodirella )的许多种线虫,本科线虫所引起疾病的流行病学、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与防制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其中以血矛属的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 )致病力最强。

捻转血矛线虫亦称捻转胃虫,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真胃,偶见于小肠。捻转血矛线虫的新鲜虫体,其雄虫整个虫体均呈淡红色;雌虫因白色的子宫缠绕红色的肠管,使其外观呈红、白相间的捻转状,固定后为淡黄色。虫体头端有一小口囊,内有一个小的矛状齿,食道前1/4处有一对明显的刺状颈乳突,伸向后面。

雄虫尾端具有交合伞而呈缝针形,交合伞侧叶发达,背叶不对称,位于左侧。前、后腹肋起于共同主干,弯向腹面,直达伞缘;三个侧肋也起于共同主干,前侧肋长而直,中、后侧肋向背面弯曲;外背肋细长。背肋呈倒"Y"字形,位于左侧。两根交合刺等长,其末端各有一个倒钩,引器(导刺带)呈梭形。雌虫生殖孔位于虫体后半部,有呈舌状或球形的阴门盖,阴门开口于其基部。虫卵75~95μm×40~50μm 。(图8-6)

图8-5 野猪后圆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Shultz et al )

1.前部侧面

2.雄虫尾部

3.交合刺末端

图8-6 捻转血矛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

A.头端

B.雌虫生殖孔部

C.雄虫交合伞

5.仰口线虫。也称钩虫。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仰口属(Bunostomum)线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本属线虫的特点是头部向背侧弯曲(仰口)。口囊大呈漏斗状,口孔腹缘有1对半月形切板,口囊内有背齿1个,亚腹齿若干,随种类不同而异。雄虫交合伞的外背肋不对称。雌虫的阴门在虫体中部之前。常见种有:羊仰口线虫(B.trigonocephalum)和牛仰口线虫(B.phlebotomum)。

(1)羊仰口线虫。主要寄生于羊的小肠。虫体乳白色或淡红色。口囊底部背侧生有1个大背齿,背沟由此穿出;底部腹侧有1对小的亚腹侧齿。雄虫长12.5~17.0mm。交合伞发达。外背肋不对称,右外背肋细长,由背肋的基部伸出;左外背肋短,由背肋的中部伸出。交合刺等长,扭曲,褐色。无引器。雌虫长15.5~21.0mm,尾端钝圆。阴门位于虫体中部前方不远处。虫卵具有一定特征性:色深,大小为79~97μm×47~50μm,两端钝圆,两侧平直,内有8~16个胚细胞。

(2)牛仰口线虫。主要寄生于牛的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形态和羊仰口线虫相似,但口囊底部腹侧有两对亚腹侧齿;雄虫的交合刺长约3.5~4.0mm,为羊仰口线虫的5~6倍。雄虫长10~18mm,雌虫长24~28mm。卵的大小为106μm×46μm,两端钝圆,胚细胞呈暗黑色。(图8-7)

6.球首线虫。 又称猪钩虫。钩口科、球首属(Globocephalus )的一些线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球首属线虫虫体粗短,口孔亚背位,口囊呈球形或漏斗状,外缘有角质环,无叶冠。口囊底部有1对亚腹齿。背沟明显。雄虫背肋末端分为2支,每支末端形成3个指状突出,交合刺纤细。雌虫尾端呈尖刺状,阴门位于虫体中部后方。虫卵呈卵圆形,灰色,壳薄,卵细胞颜色较深。

主要虫种有长尖球首线虫(G.longemucronatus )(又称为长剌圆口钩虫)、萨摩亚球首线虫(G.samoensis )、椎尾球首线虫(G.urosubulatus )(又称猪钩虫或针尖球首线虫或康氏球首线虫

G.connorfilli )。

(1)长尖球首线虫。 口囊内无齿。雄虫长约7mm ,雌虫长约8mm 。

(2)萨摩亚球首线虫。 口囊内有2枚齿。雄虫长约4.5~5.5mm ,雌虫长约5.2~5.6mm 。 (3)椎尾球首线虫。 口囊内有2枚亚腹齿。雄虫长约4.4~5.5mm ,雌虫长约5~7.5mm 。(图8-8)

图8-7 牛羊仰口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

A.羊仰口线虫头部

B.牛仰口线虫头部

C.卵

D.牛仰口线虫雄虫尾部

E.羊仰口线虫雄虫尾部

1.3背齿

2.4 亚腹齿 5 左侧外背肋 6 交合刺 7右侧外背肋

图8-8 椎尾球首线虫头部(引自孔繁瑶,1997仿M ?nnig )

7.食道口线虫。盅口科(Cyathostomidae)、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的线虫寄生于反刍家畜和猪的大肠(主要是结肠)内。由于某些种类的食道口线虫幼虫可在寄生部位的肠壁上形成结节,故又称为结节虫。食道口属线虫的特征是:口囊呈小而浅的圆筒形,其外周为一显著的口领,口孔周围有1~2圈叶冠;颈沟位于腹面,颈乳突位于食道部或稍后的虫体两侧,有或无头泡及侧翼膜。雄虫交合伞较发达,有1对等长的交合剌。雌虫阴门位于肛门前方不远处,排卵器发达,呈肾形。(图8-9)牛、羊常见的种类有: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O.columbianum)、辐射食道口线虫(O.radiatum)、微管食道口线虫(O.venulosum)、粗纹食道口线虫(O.asperum)和甘肃食道口线虫(O.kansuensis)等;猪常见的种类有:有齿食道口线虫(O.dentatum)、长尾食道口线虫(O.longicaudum)和短尾食道口线虫(O.brevicaudum)等。

(1)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有发达的侧翼膜,致使身体前部弯曲;头泡不甚膨大;颈乳突在颈沟的稍后方,其尖端突出于侧翼膜之外;雄虫长12.0~13.5mm,交合伞发达;雌虫长16.7~18.6mm,阴道短,横行引入肾形的排卵器;尾部长。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73~89μm×34~45μm。(图8-10)(2)微管食道口线虫。无侧翼膜,前部直;口囊较宽而浅;颈乳突位于食道后面;雄虫长12~14mm;雌虫长16~20mm。

(3)粗纹食道口线虫。无侧翼膜;口囊较深,头泡显著膨大;颈乳突位于食道后方;雄虫长13~15mm;雌虫长17.3~20.3mm。

(4)辐射食道口线虫。侧翼膜发达,前部弯曲;缺外叶冠,内叶冠也只是口囊前缘的一小圈细小的突起,约38~40叶;头泡膨大,上有一横沟,将头泡区分为前后两部分;颈乳突位于颈沟的后方;雄虫长13.9~15.2mm;雌虫长14.7~18.0mm

(5)甘肃食道口线虫。有发达的侧翼膜,前部弯曲;头泡膨大;颈乳突位于食道末端或前或后的侧翼膜内,尖端稍突出于膜外;雄虫长14.5~16.5mm;雌虫长18~22mm。

(6)有齿食道口线虫。虫体乳白色;雄虫长8~9mm,交合刺长1.15~1.30mm;雌虫长8.0~11.3mm,尾长0.35mm。

(7)长尾食道口线虫。虫体呈灰白色;雄虫长6.5~8.5mm,交合刺长0.9~0.95mm;雌虫长8.2~9.4mm,尾长0.4~0.46mm。

(8)短尾食道口线虫。雄虫长6.2~6.8mm,交合刺长1.05~1.23mm;雌虫长6.4~8.5mm,尾长仅0.081~0.12mm。

图8-9 食道口线虫头前部构造图(引自汪明,2003)

8.冠尾线虫。 冠尾科(Stephanuridae )、冠尾属(Stephanurus )的有齿冠尾线虫(S.dentatus )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偶见于腹腔和膀胱。又称猪肾虫。

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时呈灰褐色,体壁半透明,其内部器官隐约可见。口囊呈杯状,壁厚,底部有6~10个小齿。口缘有一圈细小的叶冠和6个角质隆起。雄虫长20~30mm ,交合伞小,肋短粗;腹肋并行,其基部为一总干;侧肋基部亦为一总干,前侧肋细小,中侧肋和后侧肋较大;外背肋细小,自背肋基部分出;背肋粗壮,其远端分为4个小枝。生殖锥突出于伞膜之外。交合刺2根,有引器和副引器。雌虫长30~45mm ,阴门靠近肛门。卵呈长椭圆形,较大,灰白色,两端钝圆,卵壳薄,大小为99.8~120.8μm ×56~63μm ,内含32~64个深灰色的胚细胞,胚与卵壳间有较大空隙。(图8-11)

9.马属动物圆线虫。 圆线目的许多种线虫可寄生于马体内。根据虫体大小分为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两大类,寄生于马属动物大肠,以盲、结肠为主。

图8-10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引自汪明,2003) 1.虫体头端 2.雄虫尾端 3.雄虫尾端侧面观

图8-11 有齿冠尾线虫(引自孔繁瑶,1997仿Yorke et al )

A.头端腹面

B.交合伞侧面

大型圆线虫属于圆线科(Strongylidae )、圆线属(Strongylus )。虫体较大、粗硬,长约14~47mm ,形如火柴杆状,呈红褐色或深灰色。头端钝圆,有发达的口囊,其内有齿或无。口孔周围有叶冠环绕。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和两根细长的交合刺。主要有3种,即:马圆线虫(S.equinus ),特征是口囊内有1个大背齿(末端有分支)和2个亚腹齿;无齿圆线虫(S.edentatus ),特征是口囊内无齿,又称为无齿阿尔夫线虫;普通圆线虫(S.vulgaris ),特征是口囊内有1对耳状齿,又称为普通戴拉风线虫。(图8-12、图8-13、图8-14)

图8-12马圆线虫(引自唐仲璋,

1987仿Levine ) 1.口囊腹面观 2.口囊侧面观 3.

雄虫尾部 4.雌虫尾部

图8-13无齿圆线虫(引自唐仲璋,1987仿Levine )

1.口囊腹面观

2.口囊侧面观

10.毛尾线虫。 毛尾科(Trichuridae )、毛尾属(Trichuris )的线虫寄生于猪、羊的盲肠内。毛尾线虫因其形态特点,也被称为鞭虫或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除猪和羊外,牛、骆驼、鹿、犬、麝、羚牛等动物都可以寄生。

属的基本形态特点:虫体呈乳白色,长约20~80mm 左右。虫体外观形如鞭状。前部细长为食道部,约占整个虫体长的2/3,内含由一串单细胞围绕着的食道。后部粗短为体部,内有生殖器官和肠管。

雄虫尾部卷曲,泄殖孔位于体末端,无交合伞;有交合刺1根,包藏在有刺的交合刺鞘内,刺及刺鞘均可伸缩于体内外。雌虫尾部较直,阴门位于粗细交界处,肛门位于体末端。虫卵为棕黄色,腰鼓形,卵壳较厚,两端有卵塞。(图8-15)

本属线虫的种类较多,常见于猪的是猪毛尾线虫(T.suis );常见于牛、羊的有绵羊毛尾线虫(T.ovis )、球鞘毛尾线虫(T.globulosa )及斯氏毛尾线虫(T.skrjabini )等多种。

图8-14 普通圆线虫(引自唐仲璋,1987仿Levine ) 1.口囊腹面观 2.口囊侧面观

图8-15 猪毛尾线虫(引自杨光友,2005)

1.雌虫

2.雄虫

3.虫卵

11.旋毛虫。 毛形科(Trichinellidae )、毛形属(Trichinella )的旋毛虫(T.spiralis )寄生于猪、犬等动物体内。旋毛虫成虫很细小,呈毛发状。雄虫长1~1.8mm ,宽0.03~0.05mm 。消化道为一简单管道,由口腔、食道、有刷状缘的中肠及直肠组成。口呈圆形,内有一锥刺。食道总长约占整个体长的1/3~1/2,除神经环后的部分略膨大外,其余均为毛细管状。食道膨大部分之后邻接杆状体(stichosome );杆状体由45~55个圆盘状杆细胞组成,呈单层串球状排列;杆细胞的分泌物经管道系统排入食道。直肠开口于泄殖腔,尾端的泄殖孔外侧有1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其内侧有2对性乳突或小结节。缺乏交合刺。

雌虫长1.3~3.7mm ,宽0.05~0.06mm 。生殖器官为单管型,卵巢位于虫体的后部,呈管状。卵巢之后为一短而窄的输卵管。在输卵管和子宫之间为受精囊。子宫较卵巢长,可在其內观察到胚胎发生的全过程。阴门开口于虫体前端1/5处的腹面。胎生。(图8-16)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为肌旋毛虫。

12.颚口线虫。 颚口科(Gnathostomidae )、颚口属(Gnathostoma )的刚棘颚口线虫(G ..hispidum )和陶氏颚口线虫(G..doloresi )寄生于家猪及野猪的胃内。

(1)刚棘颚口线虫。 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圆柱形,体壁较透明。体前端有膨大的头球,其上有11圈小钩,头球前端有2个大的侧唇。全身体表面披有环列的小棘,体前部的棘呈鳞片状,较短宽,其游离缘小齿数最多可达10个。体后部的棘细长而呈针状。雄虫体长15~25 mm ,左右交合刺不等长;雌虫体长22~45 mm 。卵椭圆形,大小为72~74μm ×39~42μm ,卵壳表面有细颗粒,一端有帽状的似卵盖样的突起。(图8-17)

(2)陶氏颚口线虫。 头球具有8~13环列小钩。虫体全身布满体棘,在体前1~18环列的体棘后缘小齿数目3~6个,以后渐减为3齿,体后半部为针状的单棘。在雄虫的尾部腹面泄殖腔前后有一个椭圆形的无棘区。雄虫体大小25.5~38.0 mm ×0.9~1.7 mm 。左右交合刺不等长。尾部腹面有4对大的具柄侧乳突和4对小的腹乳突。雌虫大小30~52 mm ×1.3~2.8 mm 。卵椭圆形,大小56~67μm ×31~37μm ,卵壳表面有细颗粒状突起,两端各有一卵盖样的帽状突起。(图8-18)

图8-16 旋毛虫 (引自杨光友,2005仿唐仲璋) 1.雌虫 2.雄虫 3.雌虫尾端 4.雄虫尾端 5.幼虫包囊

13.吸吮线虫。 吸吮科(Thelaziidae )、吸吮属(Thelazia )的多种吸吮线虫可寄生于动物及人的眼部,故又称眼线虫。我国的常见虫种有:罗氏吸吮线虫(T.rhodesii )和丽嫩吸吮线虫, 主要侵害黄牛、水牛、山羊、绵羊、马、野牛等。

(1)罗氏吸吮线虫。 虫体细长,体表角皮具有粗横纹。雄虫体长10.2~15.5 mm , 尾端钝圆。肛前乳突14对,肛后乳突2对。左交合刺细长,右交合刺粗短。雌虫体长15.4~16.5 mm ,尾端钝圆,阴门位于虫体前部。虫卵大小32~43μm ×21~26μm 。(图8-19)

(2)丽嫩吸吮线虫。 又称结膜吸吮线虫。虫体细长、半透明、浅红色,离开宿主后转为乳白色。体表除头尾两端外,均具有横纹。雄虫体长9.9~13.0 mm, 左右交合刺不等长。肛前乳突8~12对,肛后乳突2~5对。雌虫体长10.45~15.00 mm 。卵壳薄而透明,愈近阴门处虫卵愈大,卵内含幼虫。

图8-17刚刺颚口线虫(引自杨光友,

2005 仿陈清泉) 1.成虫 2.雄虫尾端 3.虫卵 图8-18陶氏颚口线虫 (引自杨光友,2005 仿陈清泉)

1.寄生于猪胃内的成虫

2.雄虫尾部

3.剑水蚤体内的颚口线虫幼虫

14.类圆线虫。 杆形目、类圆科(Strongyloidae )、类圆属(Strongyloides )的线虫寄生于幼龄动物的小肠内。类圆线虫又称杆虫,其种类很多,分布于世界各地。这类线虫对幼龄动物危害甚大,可引起消瘦,生长迟缓,甚至大批死亡。在我国常见的虫种有:兰氏类圆线虫(S .ransomi )寄生于猪的小肠,多在十二指肠的粘膜固有层内;乳突类圆线虫(S .papillosus )寄生于牛、羊、林麝等动物的小肠粘膜内,对家养林麝可产生严重危害;韦氏类圆线虫(S.westeri )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十二指肠的粘膜内;粪类圆线虫(S .stercoralis )寄生于人、其它灵长类、犬、狐和猫的小肠内。

寄生于动物体内的各种类圆线虫都是雌虫,行孤雌生殖,未见有雄虫寄生的报道。代表种为兰氏类圆线虫,其形态特征如下:

(1)寄生性雌虫。 兰氏类圆线虫虫体细小乳白色,体长3.1~4.6mm ,口具有4个不明显的唇片,口囊小,食道细长,呈柱状,占1/5。阴门位于体中1/3与后1/3交界处,阴门为两片小唇,稍向外突出。尾短,近似圆锥形。

(2)自由生活雌虫。 虫体较寄生性雌虫粗短。头端有2个侧唇,每唇顶端又分3个小唇,食道为杆状型,阴门位于体中1/3处,具2片小唇,稍向外突出。尾端尖细。

(3)自由生活雄虫。 体长为0.66~0.77mm ,食道长,尾部尖细向腹面弯曲,交合刺一对,等长。引器呈匙状。

虫卵大小42~53μm×24~32μm ,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薄而透明,内含幼虫。(图8-20)

图8-19 罗氏吸吮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虫体头部

2.体头端

3.雌虫尾端

4.雄虫尾端

15.丝状线虫。 丝状科(Filariidae )、丝状属(Setaria )的一些线虫,多寄生于有蹄类动物的腹腔内,

故又称腹腔丝虫。

(1)马丝状线虫(S.equina )。 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腹腔,有时也寄生于胸腔、盆腔和阴囊等处。虫体呈乳白色,线状。口孔周围有角质环围绕,口环的边缘上,突出形成两个半圆形的侧唇,两个乳突状的背唇和两个乳突状腹唇。头部有4对乳突:侧乳突较大,背、腹乳突较小。雄虫长40~80mm ,交合刺两根不等长。雌虫长70~150mm, 尾端呈圆锥状。

图8-20 兰氏类圆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虫卵 2.初期杆状幼虫 3.二期杆状幼虫 4.第二次脱皮的幼虫

5.丝状幼虫

6.自由生活的雄虫

7.自由生活的雌虫

图8-21 鹿丝状线虫(引自赵辉元1996)

1.虫体头端

2.雄虫尾端

3.雌虫尾端

4.雄虫后端腹面

(2)鹿丝状线虫(S.cervi )。 又称唇乳突丝状线虫(S.1abiatopapillosa ),寄生于牛、羚羊和鹿等动物的腹腔。口孔呈长形,角质环的两侧部向上突出成新月状(较宽阔),背、腹面突起的顶部中央有一凹陷,略似墙垛口(颇狭窄)。雄虫长40~60mm ,交合刺两根不等长。雌虫长60~120mm ,尾端为一球形的钮扣状膨大,表面有小刺。微丝蚴有鞘膜。(图8-21)

(3)指形丝状线虫(S.digitata )。 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牦牛的腹腔,形态和鹿丝状线虫相似,但口孔呈圆形,口环的侧突起为三角形,且大于鹿丝状线虫口环的侧突。背、腹突起上有凹迹。雄虫长40~50mm ,交合刺两根不等长。雌虫长60~90mm ,尾末端为一小的球形膨大,其表面光滑或稍粗糙。(图8-22)

16.浆膜丝虫。 双瓣科(Dipetalonematidae )、浆膜丝虫属(Serofilaria )的猪浆膜丝虫(S. suis )寄生于猪的心脏、肝、胆囊、膈肌、子宫、胃、肋腹膜、腹膜及肺动脉基部等的浆膜淋巴管内。

虫体呈乳白色,极细,头端稍微膨大。无唇,口孔周围有4个小乳突,另有4个亚中乳突和两个化感器排列在外圈。食道分为肌质与腺体两部分。神经环位于食道肌质部的后方。

雄虫长12~26.25mm 。尾部呈指状,向腹面卷曲,有乳突6~12对,规则地排列在整个尾部亚腹侧,肛前3~6对,肛后3~6对。交合刺1对,短且不等长,形态相似。

雌虫长50.62~60.00mm ,尾部指状,稍向腹面弯曲,端部两侧各有1个乳突,腹面有一簇15~20个小乳突。肛门萎缩。微丝蚴两端钝,有鞘。(图8-23)

图8-22指形丝状线虫(引自赵辉元1996) 1.虫体头端 2.雄虫尾端3.雌虫尾端

17.

马尖尾线虫。 尖尾科(Oxyuridae )、尖尾属(Oxyuris )的马尖尾线虫线虫(O.equi )寄生于马、骡、驴、斑马等马属动物的大肠内,呈全国性分布。

虫体粗,如火柴杆。雄虫体小,白色,体长9~12mm ,有一根针状交合刺,尾端有外观呈四角形的翼膜,有两个大的和一些小的乳突。

雌虫可长达15cm ,未成熟虫体呈白色,微弯曲,尾部短细;成熟雌虫呈灰褐色,尾部细长,可长达体部的3倍以上,这是本虫的一个重要特征。雌虫阴门位于体前1/4处。

虫卵呈长卵圆形,大小为90×42μm ,稍不对称,一侧边较平直,一端有卵塞。初排出时,内含一胚细胞,粘附在肛门附近。(图8-24)

图8-23 猪浆膜丝虫(引自赵辉元1996) 1.雌虫前端 2.雄虫尾端 3.雌虫尾端

图8-24马尖尾线虫(引自卢俊杰、靳家声,2002) 1.虫体前端 2.成虫头端顶面观 3.虫体头端 4.雄虫尾端

水产动物病害习题

简答题 第一章 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水产动物病害学: 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过程。 4.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 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 2.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 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 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 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 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水产动物免疫学等。 第二章

1.影响海.病原: 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 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1、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温(T水)、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余氯、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 2.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病原体疾病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4.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损伤: 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 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 2)夺取营养:

水生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 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 类型 (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 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 (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A. 自然条件 (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 (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值等)。 (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 (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 (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2.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3. 机体自身因素 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 (3)过敏反应: (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 (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膜是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渗透屏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6、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 1.改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小鼠或裸 鼠 加贴近实际(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和对照小鼠在凋亡细胞数量上的差异。C0, C1和C2分别是对照组0 d,1 d,和2 d样本,T1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1、小鼠 喜欢群居,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雌雄性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在雌性小鼠阴道口会形成白色的阴道栓 主要解剖学特性 消化系统:食管内壁有角质化鳞状上皮,利于灌胃;有胆囊;胰腺分散,色淡红,似脂肪组织。 生殖系统:雌性小鼠为双子宫型,呈“Y”形,卵巢不予腹腔相通,无宫外孕。 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身造血。 皮肤无汗腺。 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 近交系小鼠 C3H: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毛; ? C57BL/6:1975年从日本引进,黑色毛; ? BALB/c:Bagg1913年获得小鼠白化株,经近亲繁殖20代以上育成,毛色为白色; ?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2、封闭群小鼠 ①KM小鼠: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适应力强,繁殖、成活率高。 ②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

力强。 ③LACA :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白色。其实是小鼠改名而成。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3、突变系 1、裸鼠:第11对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导致无毛裸体、无胸腺 2、SCID小鼠:第16对染色体上的Scid隐性基因突变基因导致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4~6月龄以前与普通小鼠的生长一样,4~6月龄以后迅速出现老化症状。如心、肺、脑、皮肤等器官老化,出现骨质疏松和老化淀粉样变。侏儒症:比正常小鼠体型小,缺少生长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小鼠在医学、生物学的应用 1、重组近交系小鼠将双亲品系的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产生一系列的子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依据,用作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 2、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大鼠染色体数2n=42 喜独居,喜啃咬,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对新环境适应力强,但对环境刺激、炎症反应敏感。强烈噪音可引起食仔或抽搐;湿度低于40%易发生环尾巴症。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雌性2.5月龄达到性成熟,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特点。寿命2.5~3年。解剖学特征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动物的卵》公开课教案附实验观察记录单

动物的卵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知道卵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动物。 3、知道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2、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行。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知道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各种各样动物的繁殖活动图片、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鸡蛋的知识及小鸡的孵化过程影片、青蛙卵的发育繁殖过程影片。 2、学生收集关于动物卵的知识的资料。 3、教师为每组准备鹅蛋、鸭蛋、乌鸡蛋、鹌鹑蛋各1枚,2枚生鸡蛋、半个熟鸡蛋,小盘子一个,放大镜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质疑引入 师:春天到了,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刚过夏天就开始孕育果实、种子,繁殖后代。动物们也不甘落后,同学们看!它们在做什么?(电脑课件:动物繁殖图片) 对了,这些小动物们都在为繁殖他们的后代而努力, 你知道动物用什么方式繁殖后代吗?(胎生、卵生) 哪些动物是用蛋(卵)生吗?(归类) 师:科学家把动物的蛋叫做卵。(科学家把我们平时说的‘蛋’叫做卵,学生怎么说你都可以接话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卵。 板书: 动物的卵 (二)观察探究、探索真相。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脑课件: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一起来看看,卵是什么样的 师: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后汇报观察结果:1、都是圆形的;2、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3、颜色不同……) 问:这些卵有哪些不同呢?(此句为环节转换) 你能猜到是什么原因造成卵的差别这么大呢?(动物种类不同)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同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般症状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保持着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衡被破坏,就会重新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 ?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过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二、填空题(共17分,每空0.5分) ?1、根据症状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般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须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但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起中毒。?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的(苗种)阶段。 ?10、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11、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之处在于它有原始核。但无核膜、核仁,也缺乏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水产动物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疖疮、腐皮病等。今日小鱼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 被感染的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细菌。 主要危害草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许多淡水鱼类也能被感染。本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趋高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随之变短。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 2.白皮病 又叫白尾病,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极毛杆菌。 病鱼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白皮病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发生在饲养20~30天的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龄及2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病。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3.白头白嘴病 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是一种黏细菌。

生物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生物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作业3-2:“国培”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提交日期: ,,,?年,月10日学生物年七教材人教版课生物与环境组科级版本题成的生态系统观察视角二、怎么教观察者: 朱然俊网络班级台山市初中生物,班学员朱然俊 观察视点观察记录 主要是通过图片观察,获取信息,将日常知识片段整理,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 形成生物学的系统知识露学习中的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有关生态系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 统的概念,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题有效教学, 课堂主要以启发式的提问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形成新概念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 无效提问的次数,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示范性的实验操作没有出现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 平操作行为, 通过板书示范食物链的书写 生态系统的概念解析,训练题型多样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 训练题, 没有出现分层的训练题 概念出现后,及时检测,测评学生概念是否当堂掌握。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通过“动物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一问题,来检测学效果~及时反馈回授, 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进行反馈检测学生确实掌握了这一

概念 通过图片和实例分析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 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 本课的推进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很扎实,学生的学补充视点: 习注意力一直很强,一般常态课很难达到 课堂时间布局不太合理,分析概念的时间略多,课堂小结 没有进行。学生回答问题,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回答时, 不停的被教师打断,不利于学生的问题暴露教学改进建议:

水产动物病害习题

简答题 第一章 1. 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 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过程。 4.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 2. 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 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 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 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水产动物免疫学等。 第二章 1. 影响海.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 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1、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温(T水)、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余氯、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 2. 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病原体疾病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4. 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 机械损伤: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 2) 夺取营养:某些病原是以宿主体内营养为食:肠道寄生虫 3) 分泌有害物质:如:细菌和病毒分泌毒素、某些寄生虫分泌 蛋白分解酶等 4) 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影响性腺发育) 5) 其他疾病的媒介:如:鱼蛭、桡足类等 5. 试述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彻底清池1) 清淤:(新池浸泡1月)旧池清淤 2) 药物消毒:水泥池:1/10000的KMnO4或含氯消毒剂等。 土池: a. 生石灰清池

动植物观察记录

蒜生长的观察记录 2014年10月20日 今天妈妈在菜市场买了一塑料袋大蒜。我想:这么多,反正好长时间才能吃完,为什么不拿一瓣大蒜去做发芽实验呢?于是,我拿了挑了一瓣大小中等、健康的大蒜,放在平地碗中,杯子里适当加了一些清水,放在餐厅的桌子上,开始观察。 2014年10月26日 下午放学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大蒜有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发现泡大蒜的清水变得浑浊了,有点泛黄泛黄的,还有些刺鼻的大蒜味。 清水变浑浊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奇怪,便上网查资料,资料上讲:清水之所以那么浑浊,是因为大蒜在清水里泡了一整天,清水把大蒜的味道和颜色吸收了,大蒜的外皮和底部有些物质溶进水中,所以清水才会那么浑浊不清。并且不需要换新水,这种浑浊的水的营养价值很高,这样的话,蒜苗才能更快的成长。 大蒜在水中贪婪地吸收着水分,像一个花苞一样,总觉得比原来胖了一些。 2014年11月1日

早晨起来,路过餐厅时,眼前的景象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大蒜终于发芽了。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小芽从大蒜的尖上冒出来,一两个绿中透黄。 但是,我发大蒜下没有长根!一般的植物都是先长根后发芽,而大蒜为什么这么“另类”呢?原来,大蒜芽很长的时候,根还是很短,这时的营养靠块茎自身胚芽供给。 啊!大蒜多么“与众不同”,神奇啊! 2014年11月6日 不经意之间发现小蒜苗长得真快呀!呀!眨眼工夫,就窜了那么高,用尺子量了一下最高的4厘米,蒜苗尖微微泛着黄色,这时突然发现,大蒜下冒出了根!大蒜根为弦线状须根,黄白色、无根毛,根长0.5-1厘米不等,这些根就像柔滑的丝带,装饰着成长的蒜苗显得大蒜可爱又生动。 我很奇怪,为什么大蒜生长得这么快?原来,大蒜每年6月收获,在炎热的夏季进行休眠,到了潮湿而温暖的气候,就会从休眠中醒来,发芽生长,开始新一轮的生长周期。这是蒜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生长习性。 2014年11月11日 一早起床,我看见大蒜最长的有14厘米了,而且有一两个蒜苗长出了两三个叶子了。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 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药物: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物质。 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和作用原理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4.药物的作用:是研究药物接触或进入有机体后,促进有机体的组织细胞生理 机能、生化过程或形态学上的变化,或抑制和杀灭入侵机体的病原体,补充机体的维生素、激素等的不足,以改变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等,都属于药物的作用。 5.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1)、兴奋作用:指机体机能活动的增强和提高2)、抑 制作用:指机体机能活动的减弱或降低。 6.药物作用的形式:局部作用、吸收作用、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7.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反应:指药物在治疗剂量内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作用。2)、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蓄积过多导致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加重而产生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极少数动物个体在应用某药致敏后,再次用该药时发生的一种特殊反应。 4)、继发反应:是指在应用药物治疗后而引起的一种不良后果。(二重感染) 8.剂量:即药物的用量,是决定药物效应的关键因素。 9.无效量:药物的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的量。 10.最小有效量:达到开始出现疗效的量。 11.极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治疗作用也逐渐增加达到最大治疗量 12.最小中毒量:极量在增加,即可引起中毒,最低的中毒量称最小中毒量。 13.致死量:剂量在增加,中毒严重以引起死亡的剂量 14.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5.给药方法:遍洒法、悬挂法、浸洗法、浸沤法、涂抹法、口服法、口灌法、 注射法。 16.渔药的选择原则:有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廉价性。 1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广谱的金属络合剂。 18.疾病产生的三大因素:宿主、病原、环境。 19.疾病的预防:一、改善生态环境—自然1)、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 要求2)、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3)、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二、增强机体抗病力1)、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2)、人工免疫3)、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三、控制消灭病原体1)建立检疫制度2)、彻底清塘3)、机体消毒4)、饲料消毒5)、工具消毒6)、食场消毒7)、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8)、消灭陆生终末寄生及带有病原体的陆生动物9)、消灭池中椎实螺等中间寄主。 20.草鱼出血病:1)、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HV)2)、症状:体色发黑,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但仍有韧性,病鱼各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3)、流行:7—10cm的草鱼鱼种普遍,水温:27-30度4)诊断: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2.根据病理变化可作出进一步诊断。3.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1.清除池底。2.鱼种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环碘剂(PVP一I)60ppm药浴

幼儿园幼儿观察记录表

鄞州区学府实验幼儿园幼儿观察记录表 观察主题好玩的汽车观察者胡丹丹班级小一班童宇航 姓名焦焦、 性别男年龄 4 时间2010-10 乐乐 今天早上,我和往常一样组织幼儿玩区域活动,孩子们都来到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有的玩娃娃家、有的玩数学屋、有的玩巧手坊、还有的 玩玩具和建构区。让我发现与往常不一样的是有的孩子拿着汽车玩具来 到了建构区,出于好奇,想看看他们究竟会怎么玩这个汽车,所以也没 背景有阻拦。我看到他们把积木玩具搭成了滑滑梯,童宇航真拿着两辆不一 分析样的汽车在开呢。在他一旁真玩积木的乐乐也想玩开汽车,便和童宇航·商量能否给个她玩玩,童宇航说:“哪里还有汽车的,你拿来和我一起 情景玩。”乐乐真的去拿来了一辆汽车,他们真拿着汽车比赛。 描述他们比了一次又一次,在比赛时由童宇航说:预备——开始,可由于滑板太窄,汽车老掉下来,玩了一会乐乐就不高兴玩了,便走了。这 时在一旁一直看他们玩的焦焦便走来说:“童宇航我们一起玩吧。”童宇 航说好。童宇航用高的木头在脚,而焦焦用了矮的木头做脚,每一次焦 焦都输给了童宇航。 在游戏中幼儿只是为玩而玩,他们有权利选择在游戏中玩什么、怎样玩、和谁玩等等,他们是游戏的主人。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 分析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行为,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而对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他们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停止; 行动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是有差异的。·由于对幼儿游戏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成人对幼儿游戏时,往往会以 思考自己的制定标准去看待不同的幼儿,对他们游戏的不同水平缺乏真正的·了解,出现几种类型的“重轻失调”现象,即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情 反思感及社会性的发展;重游戏的预成结果,轻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重游戏的逼真性,轻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的发挥;重直接的语言指导,轻 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探索;重游戏的结果,轻游戏的过程体验;重游戏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目录 (1)、草鱼出血病 (1) (2)、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1) (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2) (4)、鲤痘疮病 (2) (5)、鳗开口病毒病 (2) (6)、鳗狂游症 (3) (7)、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 (3) (8)、斑点叉尾鲴病毒病 (4) (9)、高首鲟虹彩病毒病 (4) (10)、烂鳃病(乌头瘟) (4) (11)、赤皮病 (5) (12)、烂尾病 (5) (13)、头白嘴病 (5) (14)、肠炎病 (6) (15)、打印病(腐皮病) (6) (16)、细菌性败血症 (7) (17)、竖鳞病(松球病、鳞立病) (7) (18)、鲤白云病 (8) (19)、疥疮病 (8) (20)、罗非鱼溃疡病 (9) (21)、鳗赤鳍病 (9) (22)、鳗红点病 (9) (24)、病霉病(水霉病) (10) (25)、鳃霉病 (11) (26)、卵甲藻病(卵鞭虫病、打粉病) (12) (27)、隐鞭虫病 (12) (28)、锥体虫病 (13) (29)、内变形虫病 (13)

(31)、粘孢子虫病 (14) (33)、球孢虫病 (15) (34)、肤子虫病(单孢虫病) (16) (35)、车轮虫病 (17) (36)、斜管虫病 (17) (37)、半眉虫病 (18) (38)、杯体虫痛 (18) (39)、毛管虫病 (18) (40)、肠袋虫病 (18) (41)、指环虫病 (18) (42)、三代虫病 (19) (43)、双身虫病 (19) (44)、鳜鱼锚首吸虫病 (19) (45)、血居吸虫病 (20) (46)、扁弯口吸虫病 (20) (47)、侧殖吸虫病 (21) (48)、九江头槽绦虫病 (21) (49)、鲤蠢病 (21) (50)、舌状绦虫病和双线绦虫病 (21) (51)、毛细线虫病 (22) (52)、嗜子宫线虫(红线虫)病 (22) (53)、长棘吻虫病 (23) (54)、似棘头吻虫病 (23) (55)、湖蛭病(颈蛭病) (23) (56)、尺蠖鱼蛭病 (24) (57)、桡足类引起的疾病 (24) (58)、锚头蚤病(针虫病、铁锚虫病) (24) (59)、新鱼蚤病 (25) (60)、鲺病 (25)

个案观察记录表修订稿

个案观察记录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实验班级课堂观察记录表(四) 授课内容:《司马光》 时间:2012年5月29日地点:一(6)班教室学生人数:48人记录人:韩冰 低年级的语文课有一块是识字教学,枯燥的识字教学总会让老师叫苦连天,学生的识字兴趣更加不大。例如:识字课上,让学生口头组词,一些孩子不顾一切地高高举手喊:“我!我!”当叫到他时,他心满意足地回答,然后,叫别人回答时,一些孩子就只管自己玩或说话不再去关注别人的回答,而当我叫了别人回

答,而没有叫他的时候,这些孩子兴奋劲就一下子没了,真的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至于别人说什么,并不在意,也不理会。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一些教学方式:首先为学生树立起倾听的榜样。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因此有时在回答一个问题时会牛头不对马嘴,或者是滔滔不绝,自说自话。这个时候我也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在孩子的意识里他肯回答问题就是参与进了学习。而孩子的这种回答很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或者议论。这时我会适时的引导孩子倾听他人的发言。其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讲课思路上。设计的思路要既精辟简洁,又新颖有趣,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最后,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在一节课的结束时互相评一评这着课的表现,对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有力的举措。总之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段话我们都听到过,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课堂观察记录及反思(五) 澄迈县加乐中心学校颜小玉 一、学生课堂倾听观察记录情况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实验班级课堂观察记录表授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 活动时间:2012年5月20日 活动地点:四(5)班教室 参加人员:数学中心组全体教师,学生60人。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 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 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 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 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 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 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7、泌尿系统药物: 利尿、抗利尿药:雄性大鼠或犬为好。 8、内分泌系统药物:

个案观察记录表

早上,排队时间,李德勋小朋友一边走一边拿着不知道从哪儿拿来的广告纸在撕,纸屑洒了一路,当我正要进行制止的时候,发现车俊哲落在了队伍的后面,他一边走,一边在捡掉在地上的纸屑。我让队伍停了下来,看看地面上的碎纸,先请李德勋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撕纸、丢纸?他说觉得很好玩。我再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把车俊哲请到前面来,让他跟大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捡这些纸屑,他说觉得弄脏了操场。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请小朋友们来评评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为什么??通过对比,孩子们知道了不能随地乱丢纸 屑,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 分析与说明措施 李德勋小朋友是个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在外,平时都由外公外婆带着,很宠他,几乎什么都顺着他,所以他是个较随心所欲的孩子,撕纸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并没有想到这样会弄脏操场。而车俊哲的家长是比较注重对孩子的培养的,在一些行为规则方面,家长都要求得较到位,卫生习惯也培 养得很好。 我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让孩子们自己在对比中得出了哪样做比较好,哪样做不好的结论。然后找时间再让孩子们一起来打扫操场,使他们知道了扫地的大伯的辛苦及不易,从而知道要去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这样随机的教育,比我们在活动中刻意的去营造 气氛、说教有效得多。

挂上的步骤图进行自学的,这步骤图本是想特别用一次正式的教育活动来向孩子们进行教育的,可一直没能去实施,没想到,在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们学会了自学,这是可喜的。 分析与说明措施 开展卫生习惯的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去地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良好习惯的培养,一路走来,孩子们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这个学期进行了家长团队的建设后,家长的老师之间的联系密切了,随时都能知晓孩子在家或在园的情况,交换培养建议,共同进行教育,孩子们的进步是很大的。 马上及时地在全班孩子面前进行表扬和鼓励,班上的孩子也都在学着开始自学,现在个个学得有模有样了。从这个小例子,也让我们看见了,“教”固然是一种方式,可是有计划地去“育”,从侧面去影响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学习,效果更胜于去刻意地“教”。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实验班级课堂观察记录表(四) 授课内容:《司马光》 时间:2012年5月29日地点:一(6)班教室学生人数:48人记录人:韩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 课程英文名称:Prevention Diseases of Marine Animal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63 理论课:45 实验课学时:18 学分:2.5+0.5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养殖学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属指定选修课。它是研究海产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当前,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本课程主要就是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一些诊断与防治方法,解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 ?系统学习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原与病因; ?全面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常规方法; ?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机制及其免疫学原理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学习水产药物的基本种类及各种药物的主要应用范围; ?系统学习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治学的能力与作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1.学会一般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对疑难病症知道如何进行深入的检测的方法; 2.学会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 3.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一些诊断与防治方法,解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概论、疾病的发生与控制、免疫学原理与应用、病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水产病原检测技术、海水养殖鱼类疾病、海水养殖虾类疾病和海水养殖贝类疾病等共九部分(书本其余部分自学),各部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第一章概论 1.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 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基本概念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研究范围。 2.海产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发展简史; a.了解我国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概况 b.了解国外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发展概况 3.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明确本课程与水产养殖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疾病的发生与控制 1.疾病发生的原因; a.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b.掌握疾病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 2.疾病的控制。 a.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的常见方法; b.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c.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明确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 防重于治” 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免疫学原理与应用 1.海水鱼类及其它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a.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b.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类型; c.理解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特点; d.掌握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与意义。 2.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 a.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主要种类;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了解常用的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范围,对组织实施实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确立了实验研究题目及目标后,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对进行必要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将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动物用途简介如下: 一、家兔 家兔品种很多,目前我国实验用的家兔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中国本兔又称白家兔,毛色多为纯白,红眼睛,是我国长育的一种品种,成年兔体重1.5~3.5 kg。 2.青紫兰兔(山羊青兔或金基拉兔)毛色银灰色,成年兔体重2.5~3.5 kg. 3.大耳白兔(日本大耳白兔)毛色纯白,红眼睛,两耳长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成年兔体重4~5 kg. 家兔常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各项实验中,如直接记录呼吸、血压、泌尿调节、减压神经放电、膈神经放电、观察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了解心电图的变化、中枢神经兴奋药实验、药物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药物中毒及解毒,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失血、出血性休克、DIC、肺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心律失常、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动脉高血压、肺水肿、肝炎、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肾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比较敏感,也常用于研究发热、解热药和检查致热源等。 二、小白鼠: 小白鼠能用于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多种癌、肉瘤、白血病、多种传染病、慢性气管炎、心室纤颤等。 小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小白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动物,价格低廉,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因而只要符合实验要求,应尽量采用。它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容易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如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安全实验,用于药物的效价比较及抗癌药的研究等。小白鼠也适用于避孕药的实验。 2.小白鼠对许多疾病有易感性,因而适用于研究下列疾病。如血吸虫病、疟疾、流感、脑炎等病。小白鼠的纯种品系很多,每系有其独特性,对某些疾病易感。如C1HA系,对癌瘤敏感,C5a系则抗癌;因此,纯系小白鼠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 3.当研究指标主要是观察组织学,特别是观察电镜下的结构时,应用小白鼠的器官较小,可节省人力、物力。如用于研究慢性气管炎时肺的变化。 4.小白鼠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应用于复制神经官能症模型。 5.小白鼠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不耐冷热,经不起饥饱,比较娇嫩;因此,做实验时要耐心细致,动作要轻,不然会干扰实验结果。 三、大白鼠: 大白鼠常用于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休克、DIC、胆固醇、肉芽肿、心肌梗塞、肝炎、肾性高血压、各种肿瘤等。 大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大白鼠与小白鼠相似,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适合于需要大量动物,而当小白鼠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如:不对称亚硝酸胺口服和胃肠道外给药,能诱发大白鼠食道癌,而在小白鼠则很少引起食道癌;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大白鼠较为适合。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 一、病毒性疾病 (一) 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 属冠状病毒科。自然宿主为小鼠,也容易感染裸鼠与免疫缺陷小鼠。可引起多种型式的病症,发病时无症状或昏睡,皮毛粗刚,厌食,或有神经症状。传染途径依不同型分为飞沫传染或经口传染。造成研究干扰有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抑制淋巴球增殖反应,抑制小肠淋巴组织Peyer’s Patch中B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控制方法:1. 清除受感染的族群 2. 利用剖腹产防止污染 3. 杀死所有新出生的小鼠,停止繁殖,成鼠至少隔离6-8个星期,如此聚居地里的病毒才可以完全消除。 (二) 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属RNA病毒中的副黏液病毒科第一型。可构成小鼠最常见的呼吸器官疾病,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多呈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感染途径: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在上呼吸道复制后进入气管及小支气管中。在仔鼠或某些品系小鼠,如DBA/2往往受仙台病毒感染发生肺炎。 临床症状:皮毛粗刚,呼吸困难和发生气管啰音。 预防及控制:避免让感染进入动物房内,定期对供货商作健康状况监视,隔离。 (三)小鼠肺炎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 (PVM) 天然宿主:小鼠、大鼠和仓鼠。属于副黏液病毒属(paramyxoviridae)的肺病毒(pneumovirus)。通常无临床症状。 病变:引起慢性鼻炎,间质性肺炎。 控制:使用剖腹产及良好的环境障壁。 (四) 鼠痘Mouse pox (缺肢畸形 ectromelia病毒) 属Poxviridae之正黏液病毒属。宿主为小鼠。鼠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具高度传染性及死亡率。 传染途径:直接接触和媒介物:例如小鼠组织,小鼠血清,转移性小鼠肿瘤。有抵抗力的品系(不明显的感染):C57BL/6和C57BL/10;易感染的品系(显现临床症状):BALB/c、DBA/2、CBA和C3H。 临床症状:可呈现急性、亚急性、慢性或隐性等型。包括面部水肿,皮下丘疹,脚,脸,耳和尾巴皮肤靡烂,或者是四肢和尾巴坏死腐脱。急性会死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