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11G101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令狐采学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

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

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

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

同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1G101-1第68页)

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搭接及锚固长度均为

1.2lae)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8Lae (12G101-1 3-6页)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算量时多参看图集的示意图)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图集中没有连通的情况,因为考虑实际施工时,为便于施工,尽量断开,不考虑连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内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

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由基础厚度分为两种情况)+首层层高+伸

入上层的搭接长度(搭接长度取决于机械连接方式)

当基础厚度≥lae时,基础插筋长度=lae+

Max{6d,150 }。

当基础厚度≤lae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15d。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 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

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11.9d+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

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例:

(8000*3840)/(600*600)

第二节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由基础厚度分为两种情况)+首层层高+

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搭接长度取决于机械连接方式)

当基础厚度≥lae时,基础插筋长度=lae+ Max{6d,150 }。

当基础厚度≤lae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15d。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

同。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计算公式同梁箍筋。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

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

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

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按图纸要求布置)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正确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 配筋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 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 (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 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 =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 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墙竖向分 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 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

11G101剪力墙钢筋详细计算方法

11G101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1G101-1第68页)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搭接及锚固长度均为1.2lae)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8Lae (12G101-1 3-6页)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算量时多参看图集的示意图)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图集中没有连通的情况,因为考虑实际施工时,为便于施工,尽量断开,不考虑连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GTJ2018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 ——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连梁和边框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 (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1、长度计算: 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时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端部弯折10*d 一字型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暗柱端部弯折10*d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转角墙(斜交转角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1页。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翼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 16G101-1 第72页。

2、根数计算: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根数=(ceil (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当梁(框架梁、连梁、暗梁、边框梁)属性中输入了侧面钢筋时,也需要扣减。起步距离:见16G101-3第64页,图集规定为50mm,取计算设置第22项。 (二)垂直筋的计算: 1、长度计算: 1)基础层: 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14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15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 2)中间层: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同上图。 3)顶层: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平法钢筋下料计算

平法钢筋下料计算 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 1.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 4.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支座负筋; 3)分布筋; 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

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剪力墙钢筋详解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 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 一、墙身竖向筋计算

当筏板基础>2000mm 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2-保护层+基础弯折a++伸出 基础顶面外露长度+ 与上层钢筋连接( 如采用焊接时,搭 接长度为0) 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二 图20基础插筋(基础主梁中) 当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 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32墙竖向钢筋插筋构 造 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图21 当基础梁顶与基础板顶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 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图22(图19)(图20) (图21)(图22)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中间层竖向钢筋 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伸出本层楼面外露长度 +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48 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图24 图25(图24)(图25)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顶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板厚+锚固lae(la)04G101-3P48图26 (图26) 二、墙身水平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15d-保护层+15d 03G101-1P47 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 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 (03G101-1P47注5)图27 外侧钢筋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则水平筋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 -2*保护层 03G101-1P47 根数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04G101-3P32、45

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11G101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令狐采学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 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 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 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 同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1G101-1第68页)

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搭接及锚固长度均为 1.2lae)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8Lae (12G101-1 3-6页)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算量时多参看图集的示意图)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图集中没有连通的情况,因为考虑实际施工时,为便于施工,尽量断开,不考虑连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内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剪力墙配筋的解惑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 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 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 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 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 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 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 =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 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 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 有时配筋很大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应该填0.25%(或者 0.20%)。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墙 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 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 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 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 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1.工程实例: 第一类:短肢墙的边缘构件 (一):构件信息 图一 横向墙的信息如下: 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0.7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AS=873.(图一取为9) 竖向墙肢的信息如下: 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1.850 墙分布筋间距(mm)SW=20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计算配筋为0 (二):边缘构件信息:

上部 中部 下部 图二 (三):配筋计算结果及过程 图二中,竖向墙肢上部(标注上部的地方)边缘构件配筋信息及计算过程: 第28号:约束边缘构件 抗震等级:3 楼层属性:加强层 竖向墙肢总长度1850,底部加强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1%(高规规定),墙宽300,所以整个墙肢的配筋为: 1850*300*1%=5550(cm2) 图二中间部分按照分布筋配筋(分布筋配筋率为0.25%): (1850-400-400)*300*0.25%=787.5 剩下的部分两边边缘构件按面积分配,两边面积相同 所以上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 (5550-787.5)/2=2381.25(cm2)(包括竖向分布筋和阴影区纵筋?) 图中横向墙肢的配筋:从构件信息中知道AS=873 横向墙肢总长700,计算的时候,aa取40 (350-40)*300*0.25%=232.5 计算配筋+分布筋=873+232.5=1105.5 两边分布筋相等,下面也是232.5 图二下部第15号:约束边缘构件 楼层属性:加强层 由2个边缘构件合并而成

(1)纵筋原始数据: 阴影区面积(cm2):2700.0:(300*300+300*600=270000) 构造配筋率(%): 1.00 构造配筋(mm2):2700.00 计算配筋(mm2):3487.15 3487.15=下部配筋面积+分布筋面积+横向墙右侧配筋=2381+873+232.5 (2)纵筋当前结果: 采用最大构造配筋率的计算结果:3900.00 构造钢筋取值:采用求和后,再调整的算法(3900.00) 有效阴影区面积(cm2):3900.0 构造配筋(mm2):3900.00 计算配筋(mm2):4593.07(=3487.15+1105) 主筋配筋率(%): 1.18 第二类:转角加洞口的边缘构件 异形柱框剪的工程,6层,按照规范此工程是3级框架,2级剪力墙,底部一层加强区,构造配筋率0.008Ac和6Φ14中较大值,为其他部位的构造配筋为0.006Ac和6Φ12,那PKPM 里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0.94怎么来的?

钢筋平法计算简图及公式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 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六、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七、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03G101-1P34

剪力墙配筋计算

剪力墙设计,本设计以底一层为例 1、 强肢截面尺寸及材料 截面尺寸示意图如示: 第一层:h w =5125mm ; b w =200mm ; a s =a s ′=250mm ; h w0=h w -250=4875mm ; b f ′=500mm ;h f ′=500mm 。 第六层:h w =4850mm ; b w =200mm ; a s =a s ′=225mm ; h w0=h w -225=4625mm ; b f ′=450mm ;h f ′=m450m 。 材料:混凝土C30( 钢筋:水平、竖向钢筋采用HPB235级, 剪力墙边柱、构造边缘构件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 2、 配筋计算: 第一层: 采用对称配筋,由内力组合表取Mmax 最大的一组(M=7701.76KN*m,N=7301.27KN ) 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选用双排Φ8@150双向,分布筋配筋率: 满足 %25.0%355.0150 2004814.32min 2 =>=????=w w ρρ 假定y f f h x =h ′f =500mm mm h wo b 2681487555.0=?<ξ 故每层为大偏心受压 m KN h f A x h M wo y sw wo sw ?=????-= -=61.74400355.0210200)07.11435.14875(2 1/)5.1(2/122由《高规》得 [][]m KN h h h b b x h bx f M f wo f f wo c c ?=-??-+-????=--+-=4.23989)2/5004875(500)200500()2/07.11434875(07.11432003.140.1)2/()()2/('''1α[]26 '''0.967)2504875(300104.2398961.744)2/125.5875.4(27.730176.7701 ) ()2/(m m a h f M M h h N M A A s wo y c sw w wo s s =-??-+-?+= --+-+==查表采用416+214 A s =308+804=1112mm 2 约束边缘构件 设置部位: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由前比较可知道在第一、二层及其上1层(第三层)的墙肢端部。 构造要求:由《高规》得有端柱的阴影部分边长=max{b f +bw,b f +300}={500+200,500+300}= 800mm, 阴影面积=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 |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 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 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 =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应该填0.25%(或者0.20%)。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

框架柱、剪力墙钢筋计算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二章框架柱钢筋计算 一、“平法”柱的标注方法 现行柱钢筋“平法”设计的表达方式有列表注写方式、截面注写方式两种。 二、基础插筋的计算 (图2)(图3) (图4)(图5) 弯钩长度a的取值表: 三、柱根的判断(03G101-1P41、GB50010-2002 P178) 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图6)

(图6) 注: 1、柱根:有地下室时的柱根指的是基础顶面或基础梁顶面和首层楼面位置,无地下室无基础梁时指的是基础顶面,无地下室有基础梁时指的是基础梁顶面; 2、底层柱:有地下室时的底层柱指的是相邻基础层和首层,无地下室无基础梁时指的是从基础顶面至首层顶板,无地下室有基础梁时指的是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 3、底层柱净高:有地下室时的底层柱净高指的是:基础顶面或基础梁顶面至相邻基础层的顶板梁下皮的高度和首层楼面到顶板梁下皮的高度,无地下室无基础梁时的底层柱净高指的是:从基础顶面至首层顶板梁下皮的高度,无地下室有基础梁时的底层柱净高指的是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梁下皮的高度。 四、地下室纵筋计算 五、首层纵筋计算

(图7) 六、中间层纵筋计算 七、顶层纵筋计算 (图8) (图9)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 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一、墙身竖向筋计算 (图19)(图20) (图21)(图22)

G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G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11G101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1G101-1第68页)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搭接及锚固长度均为1.2lae)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8Lae (12G101-1 3-6页)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算量时多参看图集的示意图)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图集中没有连通的情况,因为考虑实际施工时,为便于施工,尽量断开,不考虑连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最新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剪力墙钢筋计算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 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 一、墙身竖向筋计算

(图19)(图20) (图21)(图22)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中间层竖向钢筋 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伸出本层楼面外露长度 +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48 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 图24 图25 (图24)(图25)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顶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板厚+锚固lae(la) 04G101-3P48 图26

(图26) 二、墙身水平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15d-保护层+15d 03G101-1P47 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 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 (03G101-1P47注5) 图27 外侧钢筋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则水平筋伸至墙对边,长度=墙 长-2*保护层 03G101-1P47 根数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 两道水平分布筋与拉筋 04G101-3P32、45 楼层:(层高-水平分布筋间距)/间距+1 03G101-1P47 (图27) 三、墙身拉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拉筋长度=墙厚-2*保护层+max(75+1.9d,11.9d)*2+2d 04G101-3P48 图28 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 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当剪力墙竖向钢筋为多排布置 时,拉筋的个数与剪力墙竖向钢 筋的排数无关。 图29 图30

墙钢筋计算

剪力墙钢筋计算 第一节概述 1.剪力墙构件特点 ?柱、梁构件属于杆类构件,而剪力墙水平截面的长宽比相对杆类构件的高宽比要大得多。?柱、梁构件的内力基本上逐层、逐跨呈规律性变化,而剪力墙内力基本呈整体变化,与层关联性不明显。 ?剪力墙本身特有的内力变化规律与抵抗地震作用时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必须在其边缘部位加强配筋,以及在其楼层位置根据抗震等级要求加强配筋或局部加大截面尺寸。此外,连接两片墙的水平构件功能也与普通梁有显著不同。为了表达简便、清晰,平法将剪力墙分为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分别表达。 2.剪力墙柱(03G101-1P18): ?约束端柱YDZ和构造端柱GDZ:为设置在剪力墙转角、丁字相交、端部等部位凸出墙身的柱。?约束边缘翼墙YYZ、构造边缘翼墙GYZ、约束边缘转角墙YJZ、构造边缘转角墙GJZ、约束边缘暗柱YAZ、构造边缘暗柱GAZ:为设置在剪力墙转角、丁字相交、端部等部位的与墙身等厚度的暗柱、翼墙暗柱、L形转角暗柱 ?短肢剪力墙DZQ:指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小墙肢XQZ: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3~5的剪力墙。 ?非边缘暗柱AZ和扶壁柱FBZ:当楼面或屋面梁支承在剪力墙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以减少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注:“墙肢截面高度”指墙肢截面长边(或称墙肢长度);当抗震墙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3时,应按抗震柱的要求进行设计(但箍筋应全高加密)。

3.剪力墙身Q(X): ?为剪力墙除去端柱、边缘暗柱、边缘翼墙、边缘转角墙的墙身部分。 ?剪力墙身代号后的(X)为剪力墙配置钢筋的排数,通常墙身厚度不大于400mm时配置双排,大于400mm时,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可配置更多排。 4.剪力墙梁 ?连梁LL:设置在剪力墙洞口上方,宽度与墙厚相同。 ?交叉钢筋连梁LL(JG)(03G101-1P52):交叉钢筋可在一、二级抗震墙跨高比不大于2且墙厚不小于200mm的连梁中设置。 ?交叉暗撑连梁LL(JC) (03G101-1P52):交叉暗撑可在一、二级抗震墙跨高比不大于2且墙厚不小于300mm的连梁中设置。 ?暗梁AL:设置在剪力墙楼面和屋面位置并嵌入墙身内。 ?边框梁BKL:设置在剪力墙楼面和屋面位置且部分凸出墙身。 5.剪力墙平法表示方法 第二节剪力墙钢筋计算 剪力墙中所需要计算的钢筋?

钢筋计算方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剪力墙组合配筋校核及计算

%2eiCOS口 e睁2eisin0c ei2eo+ea %:巫N互 M, 口=arctan——生+ng M。 上式中参数与JGJ149.2006《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 术规程》中5.1.1的参数含义相同。t 图2组合墙配筋 3剪力墙组合配筋在PKPM中的应用 剪力墙组合配筋程序目前在PKPM中已经实现,而且已经经过了大量工程实例的测试, 不久后就会作为SATWE计算的补充方法公开发行,这里先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a)SATWE后处理菜单(b)组合墙菜单1(c)组合墙菜单2 图3剪力墙组合配筋稃序 剪力墙组合配筋程序在SATWE后处理的第15项,如图3(a)所示,用户可以在SATWE 计算之后对配筋过大的,或者认为配筋不太合理的剪力墙进行修改校核或组合计算,这在

部分剪力墙超筋的时候尤其有效。 剪力墙组合配筋程序主菜单如图3(b)所示,用户在【选组合墙】一项选择需要加入组合计算的剪力墙墙肢,一次可以选择多个组合,然后选择【组合配筋】,此时程序自动进行所有组合的内力组合计算,将每个组合墙的内力转换到形心处,并进入下一级菜单,如图3(c)所示。经过组合计算,退出【组合配筋】之后,程序将组合配筋的结果保存下来,之后用户可以通过【原配筋图】和【现配筋图】在SATWE的边缘构件结果和组合配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照查看。 图3(c)是组合配筋的菜单,这是组合配筋的核心,它主要提供两个功能:一个是钢筋校核功能,一个是配筋计算功能。【钢筋修改】一项对应的列表如图4(a)所示,第一列是节点号,接着总共有三个配筋面积,其中Satwe_As一栏是SATWE的计算结果,只有它不可修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修改钢筋根数和直径来改变“As”值,或者直接在“修改As”一栏修改节点配筋面积。之后进入【计算】选项,可以看到如图4(b)的对话框,在此可以选择是“配筋计算”还是“配筋校核”。 由于异形柱的配筋具有多解性,钢筋初值对计算结果会影响很大,所以该对话框还提供了三种初值选择,三项分别对应图4(a)中的三种配筋面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第二项取的是sAl阿E结果的90%为初值; ●如果【钢筋修改】中“修改As”一栏都为O的话,此处只提供前两种初值选择。 ■“配筋计算”如果正常计算则弹出“截面配筋满足要求”提示对话框,如果超筋,则弹出“截面超筋”;“配筋校核”则提示“截面配筋满足要求”“截面配筋太少” 两种提示对话框。 一如果计算结果“超筋”,有时通过“修改As”将不同的节点设成不一样的值,可能使得计算时重新分配钢筋,而不超筋; _不管选择以谁为初值,计算的结果都更新在“修改As”一栏中,并在【退出】保存下来。 (a)钢筋修改 4两种方法结果对照图4【钢筋修改】和【计算】 (b)计算 程序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例的测试,这里主要通过几个典型的组合墙例题来对组合配 筋的结果进行对比,这些例题是本作者为了测试程序结果而建立的模型。在测试过程中,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正确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 A T W E 计算结果正确配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 筋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 剪力墙显示“0” 水平钢筋: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 入的间距是200mm,计算结果是,那就用*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再除以2就是200mm2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 250>200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配筋率=2*(200*200)=%,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进行计算是不对的。应该填%(或者%)。如果填了%,实际配了%, 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x200x1000=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2-0剪力墙钢筋计算公式

剪力墙 【暗柱】 基础层: ---插筋长度 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插筋搭接长度1.2Lae (绑扎) 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基础露出长度500 (机械) ---箍筋长度及根数 箍筋长度=(b+h)*2-保护层*8+8d+1.9d*2+max(10d,75mm)*2 箍筋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1 (两端不布置箍筋) =(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 (任一端布置箍筋) =(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1 (两端都布置箍筋) ---拉筋长度及根数 拉筋长度=(h-保护层*2+2d)+1.9d*2+ max(10d,75mm)*2 (勾住主筋和箍筋) =(h-保护层*2+4d)+1.9d*2+ max(10d,75mm)*2 (勾住箍筋) 拉筋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1﹜*每层拉筋个数(两端不布置箍筋和拉筋)=﹛(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每层拉筋个数(任一端布置箍筋和拉筋) =﹛(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1﹜*每层拉筋个数(两端都布置箍筋和拉筋)箍筋及拉筋在基础层: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 ---纵筋长度底层、中间层 纵筋长度=层高+纵筋搭接长度1.2Lae (绑扎) 纵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500+上层露出长度500 (机械) ---纵筋长度变截面层(重点) C(截面差)/(板厚+墙水平筋间距)≦1/6时 伸入上层纵筋长度=层高+纵筋搭接长度1.2Lae (软件绑扎) =层高-本层露出长度500+上层露出长度500 (软件机械) =层高-(板厚+水平间距)+斜长+搭接长度1.2Lae(手工绑扎) =层高-本层露出长度-(板厚+水平间距)+斜长+搭接长度1.2Lae(手工机械)不伸入上层纵筋长度=层高-节点高(板)+锚固Lae (绑扎) =层高-本层露出长度500-节点高(板)+锚固Lae (机械) 插筋长度=锚固长度1.5Lae+搭接长度1.2Lae (绑扎) =锚固长度1.5Lae+本层露出长度500 (机械) C(截面差)/(板厚+墙水平筋间距)﹥1/6时 伸入上层纵筋长度=层高+纵筋搭接长度1.2Lae (软件绑扎) =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软件机械) =层高+搭接长度1.2Lae(手工绑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