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治制度修 完整修改版 00315

中国政治制度修 完整修改版 00315

中国政治制度修 完整修改版 00315
中国政治制度修 完整修改版 00315

1、制度:是规范、法度的意思

2、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

3、政治制度的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4、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制度的关系:

社会领域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二者性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就要产生矛盾和冲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这种相互关系,告诉我们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公制,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5、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生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6、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的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主要弊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⑴、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⑵、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⑶、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⑷、实施公务员制度;

⑸、转变政府职能,根据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⑹、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⑺、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人大立法速度,完善人大立法制度。

⑻、进一步明确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⑼、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⑽、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

9、当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⑵、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⑷、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⑸、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⑼、维护社会稳定

10、学习的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

⑴、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容;

⑵、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自觉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⑶、科学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从而在吸收世界各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优秀成果的现时更自觉的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⑷、明确中国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掌握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第二章当化中国国家制度

1、《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据此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1949年9月21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

2、政务院:国家最高政务执行机关

3、中国政治体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⑴、1956-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⑵、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4、中国政治制度第一个历史时期发展的主要特点: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全面加强。

5、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⑴、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遭到破坏,中央文革小组代替了中央政治局;

⑵、成立“革命委员会”,代替国家政权机构,成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包揽党务、行政、司法各项工作的权

⑶、文化大革命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瘫痪;

⑷、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的司法制度被彻底“砸烂”。

6、我国的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主要体现在:

⑴、党的领导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加强;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加强;

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

7、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

8、近代中国阶级状况和阶级特点:

⑴、掌握国家政权的是爱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⑵、无产阶级的人数很少;

⑶、农民占全国人民的80%,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80%多。

⑷、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段。

9、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10、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⑴、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指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⑵、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联结起来。

⑷、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11、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⑴、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

⑵、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1、国家形式: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2、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和国家治理形式。

3、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具有统一宪法和国藉,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

4、联邦制:它是指由共和国、州、省、邦等联邦成员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它在中央政府和区域政府之间划分权力,各自都拥有某些独立的权力。

5、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

6、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7、中国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8、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复杂性:

⑴、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民族自治机关,实行区域自治;

⑵、在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

⑶、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臵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所赋予的职权,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

9、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⑵、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决定了中国只能采取单一制的结构形式。

⑷、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独立完整的保证。

10、国家机构的类型: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

11、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代表统治阶级全面独立地行使统治权的国家机关。

12、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而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

13、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是行使国家司法权,代表国家进行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

14、国家军事机关: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成分。

15、中国国家机关设臵的基本原则:

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⑵、议行合一的原则

⑶、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6、国家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紧密关系:

⑴、国家机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⑵、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国家形态的更替,国家机构作为国家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的机关,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如政府官吏、职权、职能及经费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国家关系的变化、社会危机的产生等因素而不断扩大。

17、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发展、变革的基本方向和要求:精简和合理地组织国家机构,提高国家机构工作效率,吸收广大劳动人民参加国家的管理活动。

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1、选举:意为挑选,是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人担任一定职务的行为。

2、选举原则:是指在选举中有关选举权、选举方法、选举程序的规定中体现的民主原则。

3、选举制度:是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民意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4、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主要区别:

⑴、社会主义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是选举各级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

⑵、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也是真正体现平等、普遍原则的选举制度。

5、我国的《选举法》:1953年2月,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简称《选举法》。

6、1979年以来我国《选举法》颁布以来的几次修正:

⑴、将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由乡、镇一级扩大至县级;

⑵、将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地主阶级分子、反革命分子、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精神渍病患者改为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⑶、不再具体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数;

⑷、规定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⑸、将按照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⑹、将原来规定只有只有不属于各政党、人民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可以联合或单独提出候选人名单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都可推荐代表候选人;

⑺、规定可以进行预选;

⑻、将原来规定直接选举可以采用以举手代投票方法,并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改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

⑼、规定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宣传候选人。

7、一人一票制:每一选名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8、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9、间接选举: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0、秘密选举:是指选民或代表在投票时秘密填写选票,在选票上只填写自己同意的代表候选人姓名或在代表候选人名字上打上规定的赞成符号、不赞成符号、弃权符号,而不注明投票人自己的姓名,以及选票写好后,自己亲自投入票箱的投票方法。

1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一是年龄条件的限制,必须年满18周岁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政治条件的限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选举的平等原则体现在:

⑴、一人一票制

⑵、其次还体现有选区的划分上

13、选举委员会:是主持选举的机关

14、选区:是选民参加选举活动,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的区域(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听取选民反映和接受选民监督、开展有关工作与活动的区域。

15、选民登记:是指对符合法律条件(如选举法)规定的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选民进行登记、编入选民名册。

16、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与职权:

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成员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任命;

选举委员会的职权是:

⑴、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⑵、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受理对于选民名单的不同意见的申诉,并做出决定;

⑶、划分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⑷、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单;

⑸、规定选举日期;

⑹、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17、我国划分选区的基本要求

⑴、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⑵、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⑶、选举法还以城镇选区和农村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出了规定。

18、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

⑴、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后新满18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

⑵、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

⑶、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⑷、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19、直接选举时人民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

⑴、按选区推荐候选人

⑵、确定代表候选人

⑶、介绍代表候选人

20、人民代表候选人介绍:

选举委员会在确定代表候选人名单后,应当向选民介绍候选人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也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还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但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21、投票类型:在各选区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

22、代表候选人当选资格:

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23、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宪法》和《选举法》都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不超过3000人。

2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名额基数及总名额的确定

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每15万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直辖市每2.5 万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但是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1000名;

25、社区的市、自治州的从大代表名额的基数及总名额的确定:

名额基数为240名,每2.5万人可以增加一代表;人口超过1000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650名。

26、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选举差额比例: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符合《选举法》规定的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5至1/2的比例,可以直接进行投票选举。

27、预选: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规定的上述比例,可以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办法。

28、主持间接选举的机构:

⑴、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⑵、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⑶、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29、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分配:

⑴、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不超过3000人;

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农村按人口每96万人选代表1人,城市按人口

每24万人选代表1人。人口特少的省、自治区,代表名额不得少于15人;

⑶、香港特别行政区应选全国人大代表36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选全国人大代表12人;

⑷、台湾省暂时选举全国人大代表13人,由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台湾省籍同胞中选出。

30、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

代表候选人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向全体代表公布,由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实行差额选举。

3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分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32、各级人大代表会议期间人大代表的职权:

⑴、参加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审议议案和报告;

⑵、有权提出议案;参加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项选举;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得出询问;

⑶、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及所属各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案;

⑷、向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院长提出罢免案;

⑸、有权依法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等。

3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职权:

⑴、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组织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如对本级或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

工作进行视察,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

⑵、人大代表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应邀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

34、〈代表法〉对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险规定:

⑴、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⑵、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⑶、对代表参加活动,所在单位必须给予时间保险,在其执行代表职务时,所在单位按正常出勤对待,享受所在

单位的工资和其他待遇。

35、罢免人大代表的程序:

对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罢免:对于县级人大代表,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对县乡级代表提出的罢免要求由县级的人大常委会派有关负责人主持。

对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罢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代会举行会议时,主席团或者1/10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常务委员会1/5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

第五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

成为国家的主人;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议行合的原则设臵国家机关,可以有效地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得到迅速执行,人

民的意志得到有效的实现。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机关体系中的地位:

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处于最高地位;

⑵、中央其它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选举、决定国家机关领导人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全国人大对重大问题的决定权:

⑴、主要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⑵、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⑶、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

⑷、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⑸、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5、全国人大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和监督形式:

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这种监督分为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各代表团组成:代表团团长、副团长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持及其任务:

会议由主席团主持,主席团是临时性机构,主席团推选常务主席若干人,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推选主席团若干人分别担任每次大会全体会议的执行主席,并由主席团会议决定下列事项:

⑴、副秘书长人选;

⑵、会议日程;

⑶、表决议案的方法;

⑷、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日期

⑸、其他需要主席团每一次会议决定的事项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议程:

⑴、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执行

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中央和地方预算及执行情况的报告;

⑵、提出议案,审议和表决法律草案;

⑶、如值国家机关领导人换届,全国人代会议将选举和决定各国家机关的领导人;

⑷、会议期间,代表可向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语和意见。

9、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的机构、组织、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以及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案的审议、表决和公布的规定

⑴、审议: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须由提案人向全体大会作出说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

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并由各代表团审议。再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修订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⑵、表决: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

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会议表决,大会全体会议表决法议案和一般法律案,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⑶、公布:大会通过的法律案由国家主席发布主席令公布;选举结果及重要决议案由主席团发布公告;任命决定

由国家主席发布主席令公布。

11、我国各国家机构领导人候选人的提名: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人选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国务院总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

中央军事委员会除主席以外的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提名。

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

1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是全国人大的一部分,是经常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与全国人大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也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13、委员长会议:〈宪法〉第68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14、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是对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资格进行审查,审查每一代表是否由选举产生,在选举的过程中,候选人的提出和正式确定,选票的获得等选举程序及其当选是否合法。

15、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⑴、立法权

⑵、决定权

⑶、任免权

⑷、监督权

⑸、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16、可以向会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的机构、组织、人员: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17、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审议、表决、公布的规定:

⑴、审议:列入常委会会议的议案,由提出议案的机关、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有关工作部门应当提供有关

资料。对任命案、提请任命的机关应当介绍被任命人员的基本情况;必要的时候,有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回答问题。

⑵、表决:法律案经常委会会议三审后,由法律委员会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委员会长会议提请常

委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委会全体会议成员的过半数通过;任免案则需逐人表决,根据情况也可以合并表决。

⑶、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其他决议由常委会公报进

行公布。

18、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

⑴、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交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

⑵、专门委员会审议质询案时,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出席会议,发表会议;

⑶、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常委会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

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⑷、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被质询机关负责人的签署,并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

19、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工作机构:

⑴、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⑵、办公厅

⑶、工作委员会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有关内容:

⑴、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⑵、撤消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⑶、撤消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及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的其他监督权。

21、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⑴、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议案;

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

⑶、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

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命令、指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提出报告;

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的答复,必

要的时候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

⑸、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

究,提出建议。

2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和任期:

地位: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

任期:每届任期五年

2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⑴、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即地方立法权;

⑵、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可行使审议、决定、任免、监督等15项职权

24、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

⑴、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⑵、提出和审议、表决议案;

⑶、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决定和选举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领导人;

⑷、向本级人大及常委会提出工作方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⑸、提出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

⑹、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和询问。

25、可以向地方人大提出议案的国家机关、组织和成员: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人民政府

2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的规定:

⑴、省、自治区、直辖市35人至65人,人口超过8000万的省不超过85人;

⑵、设区的市、自治州13人至35人,人口超过800万的设区的市不超过4人;

⑶、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11人到23人,人口超过100万的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不超

过29人。

2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具有的职权:

⑴、地方立法权

⑵、其他职权:保证权、领导、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本级人大会议、重大事情决定权、监督权、人事

任免权

2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的组成和职权:

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人大常委会会议组成

主任会议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负责召集人大常委会会议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决定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的任免;审议和通过议案;受理质询案等。

29、可向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提议案的国家机关和组织、成员: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

30、地方各级人大设立的工作机构:

⑴、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⑵、综合办事机构

⑶、工作机构

⑷、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地区设立工作机构

31、哪些地方人大可以设立专门委员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大可设立各专门委员会

32、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⑴、提出议案

⑵、审议本级人大主席团或本级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议案,提出报告;

⑶、审查政府工作报告

⑷、审议质询案

⑸、审议政府决定、命令、规章和下一级人大的决议案

⑹、提出立法意见,起草法规和决议草案

⑺、检查监督与本委员会有关法律、地方性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贯彻实施情况,必要时可

提出报告;

⑻、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听取意见和建议;

⑼、对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交付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组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综合上报;

⑽、办理属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与本委员会有关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项。

33、乡级人大的地位: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它直接代表各选区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34、乡级人大的任期:五年

35、乡级人大的职权:

⑴、保证权

⑵、决定权

⑶、审查、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⑷、选举权、任免权

⑸、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撤消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⑹、维护公共利益权

36、乡级人大主席、副主席的职责:

⑴、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

⑵、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主要区别:

⑴、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资产阶级议会制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⑵、法律地位不同:

西方各国议会作为三权分立中的立法机关,主要是行使国家立法权,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比西方议会更有利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⑶、与政党关系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中国共产党创造并领导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

西方国家政党与议会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议会选举来确立的。

⑷、人大代表与议员的区别

人大代表和议员在选举方式上不同,西方议员通过竞选产生,人大代表按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差额选举产生。还有就是它们的阶级基础不同,人大代表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西方代表在形式上代表选民。⑸、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不同

这主要体现在立法机关体制和议会组织机构上

38、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⑴、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自觉地维护国家的这一根本制度;

⑵、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和执法监督职权;

⑶、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国家监督;

⑷、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制度建设;

⑸、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的领导。

第七章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

1、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外的代表,世界各国基本都制定了关于国家元首的制度,设立了国家元首职位。

2、虚位元首:在议会制国家既有国家元首,又有政府首脑,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因此只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不行使国家行政权,因此议会制国家元首的权力是有限的,即称为“虚位元首”。

3、君主制政体国家元首一般经世袭产生,实行终身制;共和制政体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实行限任制。

4、国家元首法律地位的主要类型:

⑴、总统制国家

⑵、议会制国家

⑶、议会制总统制国家

5、国家元首行使的主要职权:

⑴、公布法律权

⑵、发布命令权

⑶、召集议会权

⑷、外交权

⑸、统帅武装力量权

⑹、任免权

⑺、赦免权

⑻、荣典权

6、我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建立: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建立国家主席制度,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7、我国国家主席制度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⑴、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的政治体制

⑵、有利于进行国际交流活动

8、我国对国家主席候选人资格的规定

⑴、政治条件: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

⑵、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⑶、年龄条件:要年满45周岁

9、中国国家主席的产生: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10、中国国家主席的任期:五年

11、中国国家主席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独立的国家机构,它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是: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12、中国国家主席行使的对内职权:

⑴、公布法律

⑵、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

⑶、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⑷、发布特赦令

⑸、宣步进入紧急状态

⑹、宣布战争状态

⑺、发布动员令

13、中国国家主席行使的对外职权:

⑴、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

⑵、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⑶、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第八章当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

1、国务院的法律地位: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这就明确规定了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地位,即具体执行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和通过的决议。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受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法律对国务院组成的具体规定: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3、国务院每届的任期:五年

4、法律对国务院职权的具体规定:

⑴、立法权

⑵、提案权

⑶、领导权

⑷、监督权

⑸、人事权

⑹、决定紧急状态权

⑺、其他权力

5、〈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对国务院的职权进行规定的意义:

这些职权的行使一方面表现为权力的行使,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其必须承担的各种职能。职能是政府的核心要素,是政府角色定位的集中体现。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政府活动的内容和方向。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在性质和内容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6、建国以来我国国务院职权变化的基本特点:

⑴、依法界定政府的管理职能

⑵、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⑶、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7、现阶段我国国务院机构设臵的基本情况:

⑴、国务院组成机构 28个

⑵、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01个

⑶、国务院直属机构 18个

⑷、国务院办事机构 04个

⑸、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14个

⑹、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 11个

⑺、工作机构 01个

8、我国政府机构的设臵遵循的四个原则:需要原则、统一原则、精简原则、效能原则

9、国务院几次较大的机构改革

年份设臵情况数量

1958年撤消、合并9个部委、10个直属机构、2个办公室

1960年收回下放给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权力精简机关人员80万名

1963年增设77个部门45个部委、24个直属机构、7个办事机构、1个秘书厅

1970年国务院只设32部门

1975年国务院设立机构52个29个部委、19个直属机构、4个办公机构

1981年国务院设立机构100个52个部委、43个直属机构、5 个办公机构

10、政府领导体制的含义:是实现政府职能和各项政府管理制度的操作规范和科学程序。

11、国务院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⑴、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并按法定程序决定行政首长的人选;

⑵、行政首长全面领导本机关的工作,其他领导成员协助行政首长工作,并对行政首长负责;

⑶、行政首长须对本机关的工作担负起个人责任。

12、国务院工作规则:

⑴、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

⑵、推进依法行政

⑶、推行政务公开制度

⑷、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⑸、加强行政监督

13、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国务院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它是当代中国政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双重性质:一是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属于本级国家权力机关,另一方面,作为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了对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外,还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是我国单一制的国家行政结构决定的。

2、法律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级成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乡、民族乡的人民政府设乡长、副乡长。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五年

4、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职权:执行权、地方行政立法和制令权、管理权、领导和监督权、保障权、

关开乡、民族乡、镇的建臵的决定权和区域划分权

⑵、地级市人民政府的职权:执行权、制令权、管理权、领导和监督权、保障权

⑶、县级市人民政府的职权:执行权、制令权、管理权、领导和监督权、保障权

⑷、乡级人民政府的职权:执行权、保障权、其他职权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臵的不同规定:

⑴、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必设机构为:办公厅、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教育

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公安厅、国家安全厅(局)、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厅、建设厅、交通厅、农业厅、贸易厅、文化厅、卫生厅、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厅、统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

⑵、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政府机构设臵:以人口、面积、行政区划、财政预算内收入及国内生产总

值待指标为依据,可将市一级政府分为三大类,市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限额按市的分类确定,一类市设60个左右,二类市设50个左右,三类市设30个左右,其中,一、二类市政府必设机构为:办公室、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体质改革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贸易局、文化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局、统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三类市政府必设机构为:办公室、计划与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局、统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自治州的党政工作机构设臵35个左右。

6、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按我国现行《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由他们分别主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实施及意义:

这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政府工作经验,为明确行政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组织措施。

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会议制度:三种会议类型为政府会议、政府行政会议、政府扩大会议

9、地方政府的行政原则: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实施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行政监督以及推行政务公开。

10、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⑴、有利于实现我国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⑵、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⑶、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水平和行政能力

⑷、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促进精简、高效、统一的地方行政机构的建立。

1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又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指具有隶属关系或监督指导关系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主体,在行使国家权力和地方权力时,依法形成的权力义务关系。

1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

⑴、利益原则和法制原则

⑵、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⑶、应当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和责任原则

13、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现状:

⑴、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在主权问题上,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主权,地方各级政府都不是独立的主权实体;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政权机构,其行使职权,既要遵守法律、法规,又要服从中央统一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⑵、中央和地方的人事关系:实行党管干部原则、干部人事管理的组织体制、实行统一的公务员制度

⑶、中央的地方的法律关系:立法主体多元化、法治的统一化

⑷、中央的地方的经济关系:财政关系的重要性、1992年以后的财政关系—公税制改革,加强税收管理,防止

税源流失

⑸、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

第十章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

⑴、历史形成并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尚未完全消除;

⑵、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⑶、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观念及行为残余的存在;

⑷、民族差异的存在;

⑸、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阶级斗争。

2、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4、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5、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

⑴、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⑵、在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来不是一种殖民关系;

⑶、在国际上还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和其他敌对势力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与抵御它们可能的分裂、渗透、颠覆,

维护祖国的统一、独立与安全,更需要居住在广大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团结、统一于一个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单一制社会主义国家;

⑷、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⑸、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多元统一的民族格局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⑴、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民族平等的原则,并强调以联邦制方式解决国家的

民族问题;

⑵、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单一制国家结构的思路和民族平等原则;

⑶、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决定建立蒙古民族的自治区;

⑷、1947年5月1日,建立了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于中国

的过程中。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⑴、实行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在单一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不具有独立或半独立的联邦行政区

域性质;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大法和依据,

各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循;

⑶、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权,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以工农为主体的少数

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

⑷、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现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结合,是一定的政治形式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

结合的地方政权;

⑸、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适应了我国民族大杂居、

小聚居的状况,能充分满足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

8、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⑴、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同其他行政区域国家机关一样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

与基层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发挥着承上启下多级调控的功能。

⑵、任务:

1)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

2)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4)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6)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9、自治机关的组成: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政府

10、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立法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人事权、治安管理权、经济管理权、自然资源开发及地方基本建设权、对外贸易权、财政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管理权、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管理权、环境保护权

11、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2、民族自治地方的成效: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和睦的良好局面。

第十一章当代中国特别行政区制度

1、一国两制的概念:就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也就是说,在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提出:

⑴、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中,有初步体现一国两制构想;

⑵、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和谈话,具

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这标示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开始明晰化;

⑶、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简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不仅谈了收回香港的

问题,也谈了如何管理香港的问题,首次简明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3、中央人民政府在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

⑴、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⑵、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⑶、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

⑷、对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度的法律备案;

⑸、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⑹、有权解释和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

⑴、立法权

⑵、行政管理权

⑶、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5、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⑴、特别行政区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⑵、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基本保留原有法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特别行政区;

⑶、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高度自治权,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般地方

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

6、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任职资格及选举、任命

⑴、任职资格:

1)国籍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

2)居住年限条件:通常在香港、澳门居住连续满20年的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3)年龄限制:必须年满40周岁

4)有无外国居住权的限制

⑵、选举和任命:行政长官具体产生办法的三种情况:

1)第一任行政长官长征办法按全国人大关于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产法会产生办法的规定进行;

2)第二、第三任行政长官按照两个基本法附件一的规定的具体办法产生;

3)第三任以后的各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如果需要对基本附件进行修改,须经立法会全体议员2/3多数通

过,行政长官同意,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7、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

⑴、作为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他是特别行政区的全权代表,对外代表特别行政区;

⑵、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另一个身份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

8、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职权:

⑴、领导权

⑵、执行权

⑶、行使部分立法权

⑷、批准决定权

⑸、人事任免权

⑹、行使部分司法权

⑺、有权解散立法会

9、特别行政区行政机构:

⑴、三司: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这是第一级政府机构

⑵、局:这是第二级政府机构,职能局的具体数目由香港特别区行政长官决定

⑶、署、处:

10、特别行政区行政机构的主要职权:

⑴、制定并执行政策

⑵、管理各项行政事务

⑶、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

⑷、编制并提出财政预算、决算

⑸、提出法案、议案、草拟行政法规

⑹、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

11、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主要官员的任职资格: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官员由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12、廉政公署与审计署的职能

⑴、廉政公署的职能:调查一切违反各项条例规定的贪污舞弊案件,并立案检举或进行处分,其反贪污的主要对

象是政府部门,还有公共机构和私人公司。

⑵、审计署的职能:审核政府帐目,确保政府的财政和会计帐目正确适当。

13、特别行政区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⑴、公务人员的任职资格:原则上必须为特别行政区的永久性居民

⑵、公务人员的晋升

⑶、公务人员的薪金与福利

⑷、公务人员的退休制度

14、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的职权:

⑴、制定法律方面的职权

⑵、财政、税收方面的职权

⑶、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的职权

⑷、监督权

⑸、对《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

⑹、立法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15、立法会议员的权利

⑴、质询权

⑵、立法提案权

⑶、豁免权

16、立法会议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⑴、80%的立法会成员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⑵、20%的立法会成员可经有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

居民。

17、立法会主席的产生与职权

⑴、产生:它是通过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

⑵、职权:

1)主持会议

2)决定议程和开会日期

3)在休会期间召开特别会议

4)应行政长官的要求召开紧急会议(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可以直接召开紧急会议)

5)立法会议事规则规定的其他职权

18、立法机关的任期:四年

19、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的主要原则

⑴、独立审判原则

⑵、遵循先例原则(香港)

⑶、陪审制度原则(香港)

⑷、保留普通法的诉讼原则(香港)

20、特别行政区的法院制度:

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是行使特别行政区审判权和终审权的司法机关。

21、特别行政区法官制度的基本内容:

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的法官,都应根据本人的司法和专业才能,或专业资格标准选用。关于法官的任免,《基本法》规定,具备法官资格的人士,必须经过由法官、律师及其他方面的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的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才可以担任特别行政区法官。

22、特别行政区律师的分类和责任

⑴、香港的职业律师分为:大律师(出庭律师)和律师(又叫小律师、事务律师、诉状律师),二者区别在于:

律师的工作主要是出庭辩护,尤尤其是盘问证人和陈词辩论,高等法院以上受理的案子,只能由大律师出庭,但当事人打官司不能直接请大律师,必须先请律师,由律师去请大律师。律师则是处理文件方面工作和开庭之前的筹备工作,有时也可在中下级法院出庭。

⑵、澳门的律师分类与香港一样。

第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

1、审判制度的含义:是关于国家审判机关的性质、组织机构、职能和审判程序等方面制度的总称。

2、审判机关:其最主要的职能是贯彻国家意志,恢复因冲突而被破坏了的法律程序,维护既有的法律制度。

3、独立审判原则:我国的审判独立是在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之下的国家机关职能分工上的独立。

4、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我国的依法审判原则,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

绳,这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审判工作的基本精神,它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的一切审判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都必须以国家的法律为依据。

5、平等审判的原则:就是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民主审判原则:一是各级人民法院及组成人员都是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由两级人大产生,院长由同

级人大选举产生,其他也是由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体现了审判制度的民主性;二是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公开审判、辩护、回避、合议、上诉、申诉等符合民主精神的原则及制度;三是审判监督的民主体现在我国人民群众有权对审判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人民法院和审判人员的违法实施行为可以提出审诉、控告和检举。

7、合议制度:是一种集体审判案件的制度,这个集体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并进行活动的审判组织。

8、回避制度:是司法人员等由于与案件或者案件的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不得参加办理该案件的一种制度。

9、陪审制度: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民

事、行政案件。

10、审判监督制度:就是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或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依法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一种特别的审判工作制度。

11、两审终审制: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12、司法解释权: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有权对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适用法律、法令等问题作出解释。

13、司法行政权:各级法院机构内都设有主管审判行政工作的相应组织,行使有关审判行政方面的职权,由于不享有关键的人事任免权,因此我国法院的司法行政权是有限的。

14、司法建议权: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发现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不法行为时,有权向相应的机关提出建议作出处理。

15、人民法院的职权:

⑴、审判权

⑵、司法解释权

⑶、指导权

⑷、司法行政权

⑸、司法建议权

16、审判制度的原则:

⑴、独立审判原则

⑵、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⑶、平等审判原则

⑷、民主审判原则

17、审判制度的内容:

⑴、两审终审制

⑵、公开审判制度

⑶、合议制度

⑷、回避制度

⑸、陪审员制度

⑹、审判监督制度

18、人民法院组织体系:

⑴、基层人民法院、中层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组成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⑵、最高人民法院

19、法官选任资格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⑵、年满23周岁

⑶、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⑸、身体健康

⑹、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

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20、法官选任方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人民法院的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免。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的任免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21、检察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职权及其活动原则的制度总和。

22、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

23、审判监督权:是社会主义国家检察机关特有的职权,包括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的监督和审理结果的监督。

24、执行监督权:是指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判决是否得到正确执行及执行法院判决的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

25、立案侦查权:我国检察机关对部分刑事案件有侦查权,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有权进行补充侦查。

26、公诉权:就是将刑事案件由公诉机构提交法院,并向法院陈述起诉理由,由法院对犯罪人进行定罪和量刑,对刑事案件进行公诉是各国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

27、民事、行政诉讼参加权:检察机关参加的民事诉讼并非全部民事案件,而是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比较重大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

28、检察独立原则: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9、双重领导原则: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既受同级地方权力机关的领导,又受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

30、检察制度的性质: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行政机关是各自独立的,地位平等,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31、检察机关职权:

⑴、审判监督权

⑵、侦查监督权

⑶、执行监督权

⑷、立案侦查权

⑸、公诉权

⑹、民事、行政诉讼参加权

32、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实行检察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

33、检察机关活动原则:

⑴、法制原则

⑵、检察独立原则

⑶、双重领导原则

34、检察官任职资格:

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⑵、年满23周岁

⑶、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⑸、身体健康

⑹、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

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35、检察官任免形式: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36、侦查制度:特指刑事侦查,即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特定阶段。

37、侦查任务:

⑴、搜集证据

⑵、查明案件事实

⑶、查缉案犯

⑷、追缴赃物、赃款,收归国库或归还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

⑸、防止和减少犯罪

38、侦查程序:

⑴、讯问犯罪嫌疑人

⑵、询问证人、被害人

⑶、勘验、检查

⑷、搜查

⑸、扣押物证、书证

⑹、鉴定

⑺、通缉

39、侦查强制措施

⑴、拘传

⑵、取保候审

⑶、监视居住

⑷、拘留

40、侦查机关:公安局、人民检察院

41、律师从业资格:首先必须满足国籍条件和政治条件,国籍条件是指我国境内获得律师资格的人必须具有我国国籍,不允许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取得中国律师资格。政治条件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我国法律精神。其次必须满足专业要求,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

42、律师执业资格:指的是律师执业证的获取,律师执业证是律师执业的有效证件,是有关部门核定律师身份的依据。

43、执业律师的种类:专职、兼职、特邀律师三大类

44、律师协会:是根据律师管理法规的规定成立的,是由律师组成的群众性社会团体。

45、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是律师从事业务活动的机构,是律师组织形式之一。

46、律师事务所的种类:

⑴、国资律师事务所,即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它是由国家下达编制、拨给经费设立的。

⑵、合作律师事务所,是指由律师自愿组合,共同参与,其财产由合作人共有的律师事务所。

⑶、合伙律师事务所,是指由律师自愿组合,财产归合伙人所有的律师事务所。

⑷、个人律师事务所,指的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个人律师事务所。

47、律师管理体制: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律师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我国各级行政司法机关都设有专门机构对律师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在司法部设律师管理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设律师管理处,地方司法局(处)和县司法局设律师管理科。

48、律师事务所的责任:

⑴、应当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⑵、不得从事其他任何经营性活动;

⑶、应当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指导;

⑷、应当按规定设立事业发展、执业风险、社会保障和培训等项基金;

⑸、应当统一接受业务委托,统一收取服务费用,统一入帐;

⑹、应当按照司法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人事、财务、业务、收费等内部管理制度;

⑺、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依法纳税;

⑻、不得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或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

49、律师法律活动范围:

⑴、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聘请,担任法律顾问;

⑵、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⑶、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审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⑷、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⑸、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⑹、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服务;

⑺、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公文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50、律师的权利:

⑴、阅卷权

⑵、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的权利

⑶、调查取证权

⑷、拒绝辩护或代理权

⑸、有得到法院适当的开庭通知的权利

⑹、在法庭审理阶段的权利

⑺、代行上诉的权利

⑻、代理申诉和控告权

⑼、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障的权利

⑽、获取本案诉讼文书副本的权利

⑾、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或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

51、律师的义务:

⑴、应当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

⑵、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当事人的财物;

⑶、必须依法纳税

⑷、不得以诋毁其他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

⑸、必须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师协会,并履行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

⑹、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⑺、应当保守在职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⑻、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

⑼、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

⑽、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便利谋取当事人争议的权利,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

⑾、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代理;

⑿、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不得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请客送礼或者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

⒀、不得提供虚假证据,隐瞒实情或威胁、利用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实情以及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⒁、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裁决活动的正常进行。

52、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53、公证业务范围: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纪录;公司章程;保全证据;文书上的签名、印筌、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54、公证的效力: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对经公证的以给付内容度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55、公证机构设臵: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

56、公证程序:申请—公证

57、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58、法律援助机构:

⑴、在国家一级,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对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

⑵、在省级地方,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所辖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

⑶、在地、市(含副省级)地方,建立地(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的又重职

能;

⑷、在具备条件的县、区级地方,建立县(区)支委援助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

59、中国法律援助有三个基本的资金来源:政府出资、社会捐赠及行业奉献(主要指义务办案)

第十三章当代中国军事制度

1、中央军事委员会: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党和国家的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中国共产党设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两者实际上是同一机构。

2、中央军委总部机关:包括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它们既是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执行机构,又是掌管全军军事、政治、后勤、技术工作和武器装备的最高领导机关。

3、中央军委军兵种领导机关:陆军、海军、空军—军种领导机关,另外兵种领导机关有:炮兵司令部、装甲兵领导机关、工程兵领导机关、防化学兵部领导机关、通信兵部机关、第二炮兵领导机关、铁道兵领导机关。

4、军区领导机关:大军区领导机关、省军区领导机关、军分区领导机关、人民武装部

5、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人民解放军移交给公安部门的内卫部队及公安部原有边防、消防民警为基础,整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6、国防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军事工作部门,隶属于国务院。它成立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它的基本职能是统一管理全国武装力量的建设工作。

7、军衔:是指国家根据军人的职位,军事、政治和专业素质,资历和贡献而授予每个军人的用以表明其身份、地位、荣誉的一种衔称。

8、军官:是指人民军队排职或相当于排职以上军人。

9、文职干部:在军队中服务的非现役军人。

10、军衔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条文规定的,表明国家武装力量中自最高统帅至最末一级士兵的完整的军事等级的军阶制度。

11、军官服役:现役军官按规定服役已满最高年龄者,退出现役;退役后国家生活由国家妥善安排。

只有以下四种人才能任现役军官:

⑴、军画院校毕业的学员

⑵、在中央军委批准开办的培训机构受训后,经考核适合任军官职务的士兵;

⑶、高等院校、中等学校毕业的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

⑷、军队的文职干部和个别接受的非军事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12、文职干部制度:面向市场招聘文职人员,根据岗位确定文职人员工作职责,依据合同对文职人员进行教育与管理,参照事业单位同类岗位人员确定文职人员待遇,通过国家法定方式解决聘用双方争议,从而形成开放灵活的进出机制、竞争择优的使用机制、按岗定酬的分配机制、军地衔接的保障机制。

13、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

14、兵役制度的沿革:建国以后至1955年,一起实行志愿兵役制,1955年7月30日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78年3月7日,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998年12月29日后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5、新兵役制度的基本内容:

⑴、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

⑵、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⑶、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⑷、军事训练

16、现役的平时征集与战时动员:

⑴、平时征集:当年12月31日前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被征集服现役。

⑵、战时动员:为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有:

一、现役军人停止退役,休假和探亲的军人立即归队

二、预备役人员准血应召服役,得通知准时报到;

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负责人组织本单位被召的预备役人员适时报到;

四、交通运输部门优先运送军人和预备役人员。

17、军队政治工作的内容:

⑴、组织部队学习马克思主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抵御消极的不良思潮;

⑵、管理军队中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

⑶、进行军事训练和战时政治工作;

⑷、管理干部工作,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

⑸、加强法制和防特保密教育等。

18、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19、党委工作制度:党委与军政双首长领导的制度,即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根本领导制度。政治方面工作由政治委员组织实施。

20、政治委员制度:这是从行政职务上来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基本内容有:在团以上单位设

政治委员,营级设政治教导员,连级设政治指导员

21、政治机关制度:团或团以上的单位设政治机关,政治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中管理党的工作的政治工作的机关。

22、军内民主制度: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政治民主是指战士与干部在政治上完全平等,经济民主是指连队的一切经济活动对战士公开,军事民主是指在平时训练中实行官民互敬。

23、党支部建在连队制度:连队是我军战斗序列编制的基本单位,是部队政治工作和军事管理的基础。党支部建在连队是实现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制度,是军队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

24、我军政治工作的特点和意义:

社会主义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部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干部、战士培养成“四有三讲两不怕”的革命军人,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从政治、思想、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四章当代中国政党制度

1、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为实现其政治主张,维护其阶级(或阶层、政治集团)利益而泰斗的政治组织。

2、政党制度:是指政党领导或控制国家政权,干预政治的一种制度的通称。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⑵、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决定了她在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性质。

5、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

⑴、政治领导

⑵、思想领导

⑶、组织领导

6、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民主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8、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的主要任务:

⑴、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的决议,充分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⑵、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⑶、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开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

⑷、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

想政治工作;

⑸、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和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

⑹、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吸收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和青年

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⑺、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

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⑻、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党的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撤消党内职务、留党查看、开除党籍

10、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11、党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本部门的重大问题,团结非党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

12、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者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

1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大意义:

这一原则反映了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党员个人与党的整体在关系,党的中央组织与党的各级地方组织与党员群众的关系,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

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4、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最重要的是规范党和人大、政府、政协的人民团体的关系。处理好党委与各种组织的关系,必须做到:

⑴、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

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布署。

⑵、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民主讨论和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

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

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等。

15、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主要内容:

⑴、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

⑵、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

⑶、完善党委对干部选拔作用的民主决策机制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和优点:

⑴、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⑵、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党友,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者在

野党。

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

团体合作。

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以人民政协为主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

17、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重要意义:

⑴、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措施;

⑵、它有利于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监督体制;

⑶、它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⑷、实行多党合作,可以有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⑸、实行多党合作,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稳定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19、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是由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国民党其他爱国分子,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不断进步的精神,逐步发展联合而成的。

20、中国民主同盟:它的前身是1941年在重庆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该同盟曾提出“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的政治主张。

21、中国民主建国会:是1945年12月,由一批民族工商业资本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代表人物、川康金融资本家与工商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工商业人员在重庆建立的。

22、中国民主促进会:是在抗日反蒋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3、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于1927年12月,最初称“中华革命党”,1947年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以“全国同胞及民主党派推进团结,实现和平统一,建立独立富强之中国”为该党纲领。

24、中国致公党:1925年由华侨洪门组织“美洲旧金山致公总堂”发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25、九三学社:它的前身是1944年由一批爱国忧时的学术界人士,为发扬民主和科学传统,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而在重庆组成的“民主科学社”,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改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九三学社”。

26、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是1947年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后,由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台湾省籍人士发起,于同年11月在香港成立。当时台盟的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一切阴谋活动,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

2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党派的性质: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8、中国民主党派参政方式:

⑴、参政议政:这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是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

⑵、政治协商:包括两种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

⑶、民主监督: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发挥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是中

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十五章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制度:指的是我国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其他无党派人士,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各族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制度。

2、中国形成政治协商制度的特殊条件:

⑴、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和其他中间势力,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也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成为我国人民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通过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C ) 2.国务院组成人员中,除总理外,其他人员的提名权属于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C ) 3.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B.市辖区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A ) 4.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B ) 5.我国各省设置的人民法院称为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B )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C ) 7.邓小手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符合 A.马克思主义观点 B.精兵简政原则 C.市场经济要求 D.中国实际(D ) 8.1953年2月通过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的是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政务院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9.乡镇每届政府任期是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 A ) 10.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主要标志是(C )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基层民主 11.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B ) 12.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法规的前提是 A.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B.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10名代表提议 C.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D.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代表联名提议(C ) 13.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

中国政治制度史

填空: 1.郡县制推行始于(秦朝) 2.猛安谋克制度使用创立的是(女真人) 3.科举制建立于(隋朝)、(隋炀帝) 4.军机处设立于(雍正) 5.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6.明代(宗藩制度)是宗法制的复轨 7.明厂卫制有东厂、西厂、(锦衣卫) 8.明省级的长官叫(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9.明清的(改土归流)违背了因俗而治 10.秦朝的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11.春秋前宗教事务官吏称之为太史寮 12.秦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以吏为师)、(法家文化) 13.西汉(汉武帝)设立了(尚书台)为核心的中朝官架空了三公制 14.汉选举制有(察举、征辟) 15.科举制(进士科)士人最重视 16.元朝统治中原的制度是(投下分封制) 17.内阁制度设立于(明朝)(明仁宗朱高炽时) 18.元朝的四个等级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名词解释 宗法制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宗法制只适应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性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郡县制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秦末增至四十郡。郡设郡守掌管行政和军事,设郡尉并掌军事,监御史为中央派遣的监察官吏。郡下设县,大县长官为县令,小县县令为县长,县下有基层组织乡、亭、里。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职权总揽了外交及与玩过发生干系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大权。但无权指挥各省督抚,各省督抚也不对总理衙门直接负责。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清政府根据《辛丑条约》规定,将其改为外务部,但扔位列六部之首。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的中央官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早想,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任务、户部主户口赋税、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律和刑狱、工部主水路工程。各部长官均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三省六部制改变了以往宰相一人执掌大权的状况,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史》随堂练习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史》随堂练习答案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 A.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民族团结的原则 D.平等协商的原则 参考答案:A 2.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 A.三权分立的关系 B.相互制衡的关系 C.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D.相互监督的关系 参考答案:C 3.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宪法修改案须()提议。 A.1/2以上联名 B.1/3以上联名 C.1/4以上联名 D.1/5以上联名 参考答案:D 4. 我国宪法规定提名国家主席、副主席人选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全国人大全体会议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参考答案:B 5. 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B 6.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会议是() A.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 B.委员长主持常委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机构 C.全国人大的工作机构 D.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 参考答案:B 7.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权力属于()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共中央 D.国务院 参考答案:A 8.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由()提名。 A.中央军委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委员会 参考答案:C 9.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由委员长召集,一般()举行一次。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B 11.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普选是在1953-1954年。() 参考答案:√ 1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时间为1954年9月。() 参考答案:√ 13.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 14.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五年。() 参考答案:√ 16. 宪法的修改,由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 参考答案:√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产生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参考答案:√ 18. 全国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重要方式是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参考答案:√ 1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之前,全国人大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 参考答案:√ 20. 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决定任免驻外全权代表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参考答案:√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1.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A.地方权力机关 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C.地方立法机关 D.地方国家立法机关 参考答案:B 2. 县级以上地方人代会代表可以联名向本级人代会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的法定人数为() A.5人以上 B.10人以上 C.15人以上 D.20人以上 参考答案:B 3. 省级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代会闭会期间有权任免() A.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B.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C.省人民政府秘书长 D.省长 参考答案:C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作业12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 2、1954/《选举法》 3、形式上/实质上 4、宪法/保障人权 5、五/互选 二、选择 1C 2D 3 A 4D 5A 6C 7D 8B 9B 10C 三、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 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 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非正式约束 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 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 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狭义的制度指 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2、中共的组织原则:指人们在指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利制约 原则和法治原则。

3、人大代表视察权:视察权是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是指代表在大会闭会期间 有权参加本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专题调查和视察活动,了解同级政府、法院、 检察院的工作情况,收集选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那些基本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 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答:(1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2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3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4组织和动员社会。(5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 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

1制度,政治制度,隐性规则概念分析 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政治制度:指人类组织发展到国家阶段后,从事政治活动的组织、框架,以及政治游戏的规则和政治运行的内在机制 隐性规则:指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不以成文形式表现各种规则约束的总称,又叫非正式约束或者潜规则 2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体系(选拔平衡);文官政治文化或文治

精神,重文轻武; 3制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政治组织框架,政治文化变迁;政治运作规则机制变迁;社会权利结构变迁; 包括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军事、法律、监察、人事管理、财政、户籍管理、民族和宗教、外国事务管理制度。 4论述中国国家起源 经济上:随着部落的发展使得氏族成员内部发生了分化,某些强武和掌握巫术的氏族或者氏族首领逐渐占据了聚落权利中心,而生产的发展,使得这些人拥有更多财产,形成贫富分

化。 政治上:随着社会制度的进化,氏族制逐渐瓦解,被宗族制取代,军事与宗教贵族开始形成,富裕和握有权力的家族开始将权力世袭化,依权势的大小形成权力金字塔的雏形。 军事上:频发的自卫和扩张战争需要拉动了动员和从事战争的机制建立。5国家起源学说有哪些,试就其中一种谈谈自己看法 契约说冲突说贸易说水利灌溉说战争说圣人造福说; 六说各有道理,历史是复杂的,国家产生原因也是复杂的导致国家起源的因素也就不同,就契约说而言,这

种说法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为了避免自然状态的混乱和生活的不便,人们自动在某种契约下结合起来,形成组织,组成国家和政府,将自身的权力让渡给国家。霍布斯是契约理论的最早阐述者,洛饿休谟克完善和丰富了这种假说,认为国家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让渡的,也可以由人民收回。契约说的核心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是可以沟通和合作的,由沟通和合作,通过达成契约,产生了国家。 6夏朝的行政体系具体构建如何 A服内(夏后直接控制区):分为内廷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 6700万3.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 民定宪法4.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D. 邦联制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具备党龄()。A. 5年以上6. 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 政治体制7. 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 公民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10. 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A 满分:1 得分:111.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2. 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 全国人大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 民主集中制1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 D. 五年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律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中国公民的资格B. 成年性C. 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D. 精神健全、正常 E. 爱祖国爱人民2. 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 历史性B. 阶级性C. 权威性D. 层次性E. 稳定性3. 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 统一解释B. 部分解释C. 条理解释D. 专门解释E. 补充解释 F. 扩大解释4.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 平等权B. 政治自由C. 人身自由D. 信仰自由E. 监督权F.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依法行政D. 司法公正E. 执法必严F. 违法必究6.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主要有()A. 质询和询问权B. 视察权C. 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D. 列席其他会议权E. 召集临时会议的提议权F. 提出议案权7. 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有:()A. 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B. 选举权C. 任免权D. 地方立法权E. 监督权F. 否决权8.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 民主集中制原则C.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D. 群众路线的原则E. 首长负责的原则F. 精简和效率的原则9. 从宪法的形式看,我国宪法属于()A. 成文宪法B. 不成文宪法C. 刚性宪法D. 柔性宪法E. 协定宪法F. 民定宪法10. 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城市居民委员会C. 工会D. 妇联E. 共青团F. 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三、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25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的制定者,而不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A. 错误2. 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都应当集中在统治者手里。A. 错误3. 中共虽然禁止除共青团之外的其他任何党派、政治团体、政治组织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发展成员,但其他组织和团体的成员如果参加军队,并不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A. 错误4. 任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有权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A. 错误5. 我国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宪法修改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策性修宪”的模式。B. 正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15 分。)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D. 不定期召开2.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C. 64.3%3. 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 15个4.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C. 800人5.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决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6.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D. 五级7. 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C. 55个8.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职的年龄要求是\(C. 年满四十周岁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年D. 1954年10. 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川11. 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 中共中央书记处B. 国务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议行合一: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和结构体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6.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指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 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①国家x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具体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②法律xx: 1978年宪法第一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职权。 凡关于宪法、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加以补充。这种解释或者补充规定与原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③监督权: 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有权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包括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④决定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⑤任免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⑥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包括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大会;决定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主持全国人大预备会议;审查代表资格;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领导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等。 ⑦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2.选举制度主要原则: ①普遍原则: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1、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要官员。三公是秦汉最高的行政长官,秦及西汉前期是丞相(百官之首)、太尉(掌军政)和御史大夫(掌监察),西汉晚期为丞相、大司马(掌军事)、大司空(掌监察),东汉为司法、司徒、司空,但此时三公名义上分部九卿,实则丧失原有职权。秦汉九卿承担国家主要行政职能,职名前后变化较大,但组织职能相对稳定。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到隋唐三公九卿职能被三省六部取代。 2、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制度。隋唐改革国家组织,开始建立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到唐代完善这种制度。隋代三省为内史(掌拟诏制令权)、门下(掌封驳权)、尚书省(掌行政权),唐代为中书(内史省改名)、门下、尚书省。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六部是尚书省下辖的六个具体职能机构,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部,长官为尚书。六部成为当时及后世中国主流的国家行政职能机构。 3、南书房 清朝的内廷机构。原为康熙帝书房。康熙十六年(1677)始选翰林等官员入值,称南书房行走,为皇帝的文学侍从,有时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故南书房一度被视为机要机构。雍正设立军机处后,不再参与国家政务。 4、军机处 清代中后期处理机要政务的中枢机构。雍正八年(1730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参与政务的权力。军机处的人员主要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军机处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军机大臣下另有军机章京,从六部员司和内阁中书中选取,俗称“小军机”。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恭撰上谕,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用兵时则核查山川道里、兵马钱粮的树木,以备顾问;文武官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与,以及拟定对外藩朝觐者的颁赐等。军机处虽能参与军国大政,决定权仍在皇帝的手中,军机大臣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职权力,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5、酎金令 汉削弱诸侯国措施之一。酌金即汉时诸侯与宗庙祭祀时随同酌(指重酿之酒)所献的黄金。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长安祭高祖庙献酌饮酒时,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目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武帝时,曾借酌金不足为名,削弱、打击诸侯王和列侯的势力。 6、乡遂制度 西周时期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国的范围指国都及共近郊,划分为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比、闾、族、党、州、乡)。边远农村地区衽遂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邻、里、赞、鄙、县、遂)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乡遂制度是基层行政组织的蓝本。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1答案[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作业一参考答案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答: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答: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指政治制度改革。 答:错。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答: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答: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答: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组织和动员社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2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2分)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2分)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2分)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2分)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4.何谓“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4分)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 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分)。

中国政治制度史(三)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2、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战国)。 3、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4、(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 5、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6、唐代自开元以后,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并有专印的是(中书省)。 7、宋代(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8、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0、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11、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二、判断题 1、中国古代君主独裁下的封建官僚行政体制萌芽于秦朝时期,初步形成于西汉时期,至东汉开始在全国统一确立。 (错) 2、春秋时期,将、相分治始成定制。 (错) 3、汉武帝末年,自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后,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者往往为掌军国大政的实际丞相。 (对)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对) 5、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 (错) 6、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管理和任免,边防、兵备布置,出纳军事密令等。 (错) 7、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错) 8、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 (错) 9、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对) 10、三省制使丞相之权一分为三,由独相制到群相制演变,有利于皇权的集中。(对) 11、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 (对) 三、名词解释 1、中枢核心系统:指官僚机构中奉行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 2、中朝官:又称"内朝官",与以丞相为首的正式职官系统的"外朝"相对应,由宫廷内供皇帝差遣的侍从性质的文武官组成。总的特点是无定职、无定员、无官署,主要任务是在皇帝左右任护卫、陪从、处理文书、备顾问和随时差遣等。 3、尚书台:官署名,东汉时设置,又称"中台",为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二千石和南北两主客六曹分领事务,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4、内史省:即中书省。中国古代对帝王、尊者实行避讳制度,隋代,为避文帝的父亲杨忠的讳名,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5、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舍学士院,挑选用文才的朝臣任翰林学士,德宗时,翰林学士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权力日重,有"内相"之称。 6、枢密使:官名。唐代宗时设置,以宦官充任,掌中枢机密要务,时称"内枢密使",权力日重,侵夺相权。五代史设枢密院,枢密使多由武将充任,宋代枢密使掌军政,与宰相并称"执政"或"执宰"。 7、政事堂:唐代宰相集体议政、决策之处。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 8、内三院:清太宗时设立的官署名。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分别掌管修史、起草诏命和皇族教育等事宜。三院各设大学士1人,顺治时改称内阁。 9、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入关前后的最高权力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源于八旗的旗主会议,议政王大臣全由满族贵族担任,权力极大,凡军国大政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决定,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随着军机处的设立,权力被不断削弱,至乾隆后期始最后取消。 10、"南书房":南书房本为康熙皇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为加强皇权,康熙帝挑选了一批翰林官入南书房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陪侍皇帝充任文学侍从外,还秉承帝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中央发布政令的机构,其后,南书房参与机务的权力为军机处所取代。 11、三公制:秦朝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12、"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即节度使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 13、"二府制":宋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三省制向"二府制"过渡。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14、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始设于雍正年间,当时正值对西北准噶尔部用兵,因内阁距皇宫较远,加上为保密考虑,为处理军机要务,始于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15、内阁:官署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仿照宋制,从翰林院等文翰机构挑选了几名文臣充任文渊阁、东阁、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的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披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备顾问。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 四、简答题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单题及答案汇总 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2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2分)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2分)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2分)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少1项扣1分)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2分) 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 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2分) 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2分) 4.何谓“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4分)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 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2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分)。 5.电子政务有哪些优点? 第一,电子政务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组织的高度整合(2分) 第二,电子政务具有良好的交互性。(2分) 第三,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2分) 第四,电子政务可以提高行政效率。(2分) 第五,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2分) 10.什么是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职能,按照一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 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4分) 具体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6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_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答案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 全国人大。 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中央委员会。 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18岁以上。 9、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单一制。 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CE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BEF 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ABCDEF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对。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中、外层。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77) 答:⑴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⑵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⑶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⑷组织和动员社会;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B.国家主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