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指南录后序练习苏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指南录后序练习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

、基础巩固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 荟萃(cu 1)

羁縻(m 1) 渚洲(zh u) 诋大酋(d 1) B. 纾祸(sh 口)

贵酋(qi u)

二阃(k u n) 分当引决(f e n) C. 献谄(ch a n) 号呼(h a o) 邯郸(g a n)

诟虏帅(g o u)

D. 巡徼(ji a o) 自刭(j i ng) 翌日(y 1)

觇北(zh a n)

解析A 项,"縻”应读"mi ”。C 项,"邯”应读"

h a n ”。D 项,"觇”应读"ch a n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官。 B.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间:机会。

C.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分:分外。

D.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怍:惭愧。

解析C 项,“分”是“本当,理当”的意思。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中“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日与北骑相出没

B. 道海安、如皋

C. 北虽貌敬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B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 A 项,名词作状语

,每天。C 项,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使动用法,使……称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

( )

D 项,名词的

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②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C.②④⑥⑧

D.①③④⑥

解析①大夫:古义,官职名;今义,医生。③遗体:古义,赐予的身体;今义,死者的尸体。⑤利害:古义, 个人的安危;今义,利益和损害。⑦物色:古义,盘查;今义,按照一定标准寻找和挑选 (需要的人或东 西)。

5.

下列句子与“缙绅、大夫、士萃于

左丞相府”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死生,昼夜事也

B.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C.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贾余庆献谄于后

解析]|D 项与例句都是介宾短语后置的倒装句。 A 项是判断句,B 项是省略句,C 项是被动句。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奇零草》自序

[明]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 ,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 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 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馀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 ,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 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 ,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 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 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 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 ,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_ 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 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 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 ,不可复

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③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④日与北骑相出没 于长淮间 ⑤不复顾利害

⑥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⑦为巡船所物色 A ③④⑥⑧

⑧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B.①②⑤⑦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③。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

《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馀,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①张煌言(1620 —1664),南明将领,诗人。②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③义熙:晋安帝

年号。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诚笔墨之不幸也诚:实在。

B.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 夷:太平。

C?余谬膺节钺膺:接受。

D. 求知于后世哉知:知识。

解析“知”是“了解”的意思。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欲以有韵之词不以物喜

B{余倡大义于江东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岂曰亡国之音

C. {

蚓无爪牙之利

D{丙戌所作亡矣

.{或因寄所托

解析 |A项,介词,凭借/介词,因为。B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C项,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用在谓语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十七年中写诗编集遇到多次厄运,接连不断的“亡诗”记录,是诗的不幸,也是诗人的不幸,国

家的不幸。

B?作者靠“索”“忆”只得到所有诗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编成诗集,这是因为作者青少年时期

酷爱写诗,但诗稿很多都在战火中散失了。

C?作者笔下的杜甫、陶潜等历史人物,都经历了激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他们的志向和

情操使作者深受感动。

D. 诗集之所以命名为“奇零草”,是因为诗篇散落,已非全貌;还因为集中所收,都是作者在战斗岁月的间

隙中写成的。

解析是想借诗篇以代年谱,以诗集的完成作为自己生平的总结。

答案B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2) 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

(3) 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解析第(1)句,“何”,为什么;“笔墨”代指诗稿,即所写诗歌;“一至于此哉”,竟到了这样的地步。第⑵ 句,“索”要回;“宾从”,宾客随从;“次第”,一一编次。第(3)句,“当”,正逢;“风骚” 代指诗歌;“名”,称,这里表被动。

参考答案|(1)为什么我写的诗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

(2) 于是要回平日亲朋好友收录和宾客随从抄记的诗歌一一加以编次(或“按次序编订在一起”)。

(3) 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在入蜀途中颠沛流离,也不曾荒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

“诗史”(或“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参考译文我从十五六岁起,就爱好写作诗歌。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一再劝诫,只得搁笔不再作诗,但有时还悄悄写上几首。中举之后,与各方名流广泛结交,诗文赠答,日积月累,诗稿盈箱。适逢国家多难,我在江东首倡抗清大业,做战斗的准备,以往诗稿,丧失殆尽。从此,运筹帷幄在军旅之中起草诏告于庙堂之上,空暇之际,仍不忘吟咏性情,付之笔墨。清兵渡江之后,长短诗篇,一概在战乱中丧失,实在是诗篇的不幸啊。

我从丙戌年浮海南下,算起来,已经历了十七个春秋。这期间,忧国思家,感时伤乱,无时不令人感慨万千,无事不叫我触目惊心。率军北伐时,壮怀激烈,长歌抒怀;避虏南行间,孤寂凄凉,短诗寄情。每当风雨飘摇之际,身处惊涛骇浪之巅,更加触发孤臣对大明君主的依恋,拨动游子思念亲人的心弦。这些诗篇哪里是亡国的绝望之音,分明表达了忠臣回天无术的哀叹之心!

丁亥年春,随着倾覆的战船,丙戌年写的诗歌也沉入长江。戊子秋日,驻军平冈山,又散失了丁

亥年的诗稿。庚寅夏天,率兵再次入海,戊子、己丑两年之诗又遭厄运。然而残缺不全的诗稿,只剩下十分之三四。到了辛卯年,舟山失守,书箱中残存诗稿无一幸免。为什么我写的诗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

此后,搜寻新诗旧作,渐渐汇集成册。可是,丙申岁,舟山二度失陷,散失了十分之三。戊戌年战舰在羊山倾覆,再散失十分之七,我这才相信。己亥年长江之战中,一同抗清的郑成功也战败了,我只好潜行山谷退回,所作诗歌没什么价值,都沉入水中,诗文翰墨也有在劫难逃的厄运呀。

近年以来,慨叹国运艰难不安定,等待天下太平遥遥无期,我想凭借诗篇代替年谱,于是要回平日亲朋好友收录和宾客随从抄记的诗歌一一加以编次。而且我记性很好,又把能够回忆起来的旧作重新誊清,共得若干首。在我的全部诗歌中,这只能算很小一部分。只有从前写的乐府歌行不能再查考,所以编

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

唉!在国破家亡之际,我谬掌兵权,既然不能讨灭贼子以雪国仇,又怎敢凭借声诗来传名后世呢!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在入蜀途中颠沛流离,也不曾荒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诗史”。陶潜生于晋亡之际,辞官归隐,写诗必以晋安帝年号“义熙”记年。宋亡后,郑所南尚且将《心史》

装在铁匣中,投入枯井,三百年后才被发现。他们的志向令人同情,他们的情操发人深省。那么,这

本诗集为何取名《奇零草》?这是因为诗篇散落,已非全貌,犹如兵家《握奇》中的余阵,又可以说明这些是我在军旅之间所创作的。南明桂王永历十六年,岁次壬寅,端阳节后五日,张煌言自叙。

三、语言表达

10. 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

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解析选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历史上的正面人物,然后紧扣这个人物的事迹写出他的生命价值

所在。

参考答案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高洁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司马迁含屈忍辱,发愤著书,用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

11. 请对下面的名言做简短的阐释。(不超过80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简短阐释:_

解析军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简短”“阐释”。对于“简短”的要求,题干有明确的字数限制,而“阐释”意味着有一定的分析阐发。

参考答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管职位和地位高低,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的兴盛做出自己的

努力,因为国家的兴亡,都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命运。兴国济民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要肩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