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资料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资料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资料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资料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地球已经是一个40多亿年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太阳星云。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揭示了生物由

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科学规律,认为人类就是由某种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3.在大约1400万年前,由于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森林地带的树木大批死亡,

使一部分古猿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能够直立行走,并开始使用石块和木棒等天然工具。

4.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首先是创造了阿拉伯数码。

5.中国的许多发明由阿拉伯人介绍给欧洲人,在欧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

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6.1487年,葡萄牙人的船队,沿非洲西岸南行,到达非洲的最南端,葡萄牙国王

把这里命名为好望角。

7. 1753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用他自己制造的风筝进行实验,终于发

明了避雷针。

8.就在近代科学家伽利略去世的1642年,另一位伟大的科学人物

牛顿诞生了。他出生在英国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

9.正是在西方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法传入我国以后,清初,由康熙皇帝

亲自领导完成了中国全图的测绘工作。这在我国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件,在世界测绘学史上也是一个创举。

10.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在一种铀盐中发现了铀元素的天然放射性。

它能使不透光的底片暴光。

11.电子、 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这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

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础上,20世纪初产生了原子物理学。

12.英国人卢瑟福在1911年经过实验,得出结论:原子中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核,

它集中了原子 99.99%的质量。他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

13.爱因斯坦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相对论。他在1905年发表的《论动体

的电动力学》一文中首先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14.人们把能够全部吸收辐射而无任何发射或透射的物体叫“理想黑体”。

15.1930年—1932年间,发明了能够获得高速粒子的回旋加速器、静电加

速器和高压倍加器,为核物理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二、选择题:

1. 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是-------( A )

A.石器 B. 铁器 C. 铜器 D. 银器

2. 火使人类走向光明,原始的人工取火有------( C )

A. 雷电

B. 太阳光

C. 击石取火

D. 气功发火

3. 自然科学中的浮力定律是由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 A )

A.阿基米德 B 亚里士多德 C 哥白尼 D 牛顿

4.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人和猿的本质区别就是( A )A.能否制造工具 B 手脚分工

C 使用火的能力

D 农业生产的发展

5.人类学家将现代人种分为三类,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属于( C )A.欧罗巴种 B 尼格罗种 C 蒙古利亚种 D 印地安那

6.有人估计,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技术,约有很多在原始的技术发明中可以找到它们的原形的( C )

A.80% B 50% C 70% D 60%

7.“条条大道通罗马”说明了在古罗马时代,实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公共事业上发达的( B )

A.园林建筑 B 公路和水陆 C 浴室和广场 D 教堂

8.我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父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是( B )

A.三峡工程 B 都江堰工程 C 钱塘江工程 D 京杭大运河

9. 牛顿第二定律又可以称为( B )

A.惯性定律 B 加速度定律 C 能量定律 D 电子反射定律

10. 蒸汽机的发明是大工业的开始,普遍应用的蒸汽动力机是由谁发明的。( A )

A.瓦特 B 牛顿 C 伽利略 D 史蒂芬逊

11. 伽利略把什么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方法?( D )

A.显微镜观察 B 望远镜观察

C 斜塔实验

D 观察和实验

12.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了土壤肥力的化学成分,农业的工业化正是从

( A )

A.化肥工业开始的 B “波兰特”开始的

C 机械化开始的

D 生物工程开始的

13.自然科学中的浮力定律是由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 A )

A.阿基米德 B 亚里士多德 C 哥白尼 D 牛顿

14.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称为是20世纪生物学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诞生的标志( B )

A.生物学 B.分子生物学 C.动物学 D.植物学

15. 瑞典的化学家和工程师,通过极其艰苦的实验,发明了一种“安全炸药”而闻名世界,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科学奖项。他就是( A )

A.诺贝尔 B 华盛顿 C 富兰克林 D 爱迪生

16. 电力的应用在20世纪开始时正方兴未艾,一个崭新的弱电领域的新分支---则又

刚刚兴起( A )

A.电子技术 B 计算机技术 C 卫星技术 D 航海技术

17. 1860年英国化学家斯旺开始研究白炽灯。而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发明家之一爱迪

生,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用什么作为灯丝材料,制造成功了耐用的白炽灯?

( B )

A.钨丝 B 碳化棉丝 C 铽丝 D 细铜丝

18. 19世纪70年代,各种物理技术和发明不断出现,科学家已经和商业相联系,大

大改进了人们的生活。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 A )

A.格雷和贝尔 B 爱迪生 C 爱因斯坦 D 安曼

19. 美国人莫尔斯是个画家,原来对科学技术是个外行。可是,他1835年研制成功

了他的第一台发报机。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又发明了用点、划代表字母和数字的一套符号--- ( D )

A.计算机语言 B 计算机程序 C 计算机代码 D 莫尔斯电码

20. 1869年,已知的化学元素达63种,而且这期间的研究表明,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原子---分子论确立以后,化学上又一个重大的突破是( A )

A.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B 地球周期表的发现

C 潮汐周期表的发现

D 月亮周期变化的发现

22. 法国化学教授巴斯德正是在对细菌的研究中建立了细菌学说,从此开辟了医学研

究病因的新途径。他用病原菌毒素的接种法,防治炭疽病等传染病,开创了医学上的( D )

A.病毒学 B 烧伤学 C 病理学 D免疫学

23. 对子代与亲代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成为现代遗传学创始人的是奥地利

的修道士( A )

A.孟德尔 B 瓦斯敏 C 施莱登 D 布郎

24. 1909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在孟德尔遗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因说,把

基因看作是位于染色体上的( A )

A.球状颗粒 B 线状颗粒 C片状颗粒 D丝状颗粒

25. 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细菌学、病毒学等的相互渗透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

--- ( B )

A.生物学 B 分子生物学 C 动物学 D 植物学

26. 1868年瑞士科学家米希尔首先从细胞核中发现了一种物质叫核酸。它又可以分

为去氧核糖核酸DNA和( B )

A.核苷酸 B 核糖核酸RNA C 石炭酸 D 硫酸

27. 美国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实现了核裂变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

因斯坦建议美国试制( D )

A.激光导弹 B 自暴炸弹 C 执导鱼雷 D 原子弹

28. 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休斯研究所的梅曼,使用人造红宝石创造出第一个

红宝石激光器。后来人们把它叫做( A )

A.莱塞 B 梅塞 C 泰塞 D 尼塞

29. 1819年,英国的一位煤矿工人,经过多年的劳动和研究,终于制出了实用的蒸汽机车,他是( D )

A.瓦特 B.牛顿 C.伽利略 D.史蒂芬逊

30.在最早建立的科学社团中,最有影响的有佛罗伦萨的西芒托学院。它是由谁发起建立的?( A )

A.伽利略的学生 B.伽利略 C.西班牙国王 D.美国国会

31.显微镜的发明,使胡克在1665年,观察到了软木组织中的“小室或小盒”,他把

它们称为( B )

A.“包块” B.“细胞” C.“肿瘤” D.“气泡”

32.蒸汽机发明以后,出现了一批专门制造和修理机器的工厂,开始用机器制造机器,如车床。这种机器真正成为了机器制造行业的( C )

A.蒸汽机 B. 内燃机 C. 工作母机 D. 资本家

33. 牛顿第一定律又可以称为( A )

A.惯性定律 B 加速度定律 C 能量定律 D 电子反射定律

34. 20世纪30年代,人们把量子力学的原理推广到多原子分子的研究上来。建立了两种化学键理论,它们是( A )

A 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B 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理论

C 杂化轨道和分析理论

D 核物理和控制理论

35.考古学家将石器时代分为三个时代------(D )

A. 上、中、下

B. 左、中、右

C. 早、中、晚

D. 旧、中、新

三、是非题:

1.中国是世界上较晚由奴隶制度发展到封建制度的国家。 X

2.北京的天坛中有回音壁、三音石和园丘,它们是声学效应应用于建筑的杰作。√3.郑和下西洋时,我国已经有了航海大船,但还没有使用罗盘等航海仪器。×

4.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阿拉伯人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科

学文化。√

5. 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6.航海探险活动首先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兴起,意大利人哥伦布也是得到西班牙国

王的资助后,才有能力去发现新大陆的。√

7.学习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在16世纪发起的天文学革命。哈

维医生的血液循环理论。它们从神学和宗教中解放出来,为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8.瑞典化学家和工程师诺贝尔,通过极其艰苦的实验,发明了“安全炸药”,这种

“安全炸药”非常非常安全。×

9.明代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这一

点同近代意大利人哥伦布等的航海冒险活动是有相同之处的。×

10. 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佛教文化,而且积极传授了中国的医药学等

方面的知识。我国的天文仪器、造纸法、印刷术以及瓷器、铜镜等工艺技术,也都在唐代传入日本。√

11.机械制造业、轻工业、建筑工业、铁路运输业等传统生产部门的现代化,对社会生产和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12.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业都很重视材料的质量,同时认真研究防止摩擦的方法,以节约原材料。√

13.20世纪初,人工制造的高分子材料已经开始生产。由于有机化学、固体物理、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使高分子材料处在研究之中。√

14.人类对材料的研究日益深入,摆脱了完全依靠理论的状态而深入到材料的本质,这是认识和创造材料的重大飞跃。√

15.现代化生产在农业上也有了大发展,现在许多国家的种植业的产值已经同畜牧业相等,有的还超过了后者。×

16.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在法国、丹麦等农业发达国家,只有受过中学教育和农业基础学校教育,并在农场经过实践,再通过考试取得“绿色教育证书”的人,才能经营农场。√

17.美国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而日本从1950年开始,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8.控制论、信息论和人类学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这三个领域中许多现象的一致性。×

19.今天的社会是信息革命的社会,因为如果没有信息和学习传递就不会有组织的系统,也不会有有秩序的人口转化和交换。×

20.1965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含有51个氨基酸的胰岛素,首先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四、简答题:

1.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哪几代?

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五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目前正在进入第五代,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的具有人工智能的巨型计算机和微型机。

2.生物工程包括哪几个方面?

P282-283

3.简述蒸汽--机器时代技术体系的特征。

P132——133

4.什么是光电效应?

P237,19世纪80年代,——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5.论述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内容。

P73

6.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P90

7.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150,倒数第五行开始到p151段尾。

8.简述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P231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论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对埃及发展的意义。

P14,16,17,此只为要点。

要点:

1.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边万亩良田不仅保证定期灌溉,而且带来大量腐植土,使埃及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2.古代埃及的农业生活与尼罗河的泛滥和下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古代埃及人发现每当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时,尼罗河水就开始泛滥。埃及人据此做了历法。

3.在古埃及,每当尼罗河泛滥之后,国王都要派人重新丈量土地以确立该年的租税。因此,古埃及人在几何学方面的成就很大。

2.瓷器、茶叶和丝绸是我国古代的发明并著称于世,请探讨一下他们的发展历程。P44最后一段,到段尾结束。

3.如何从“曼哈顿工程”去理解爱因斯坦“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伟大意义。

P247,此只为要点,请结合实际与自己的理解展开论述。

要点:

美国政府为了研究和制造原子弹,实施了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计划。

原子弹给人类带来了不幸;虽然它是20世纪以来核物理学的重要成果的应用。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是对科学的滥用和恶用的有力批判。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电脑和人脑关系问题的争论。谈一谈你对此的观点。P294,此只为要点,请结合实际与自己的理解展开论述。

要点:

A 计算机再高级,它毕竟是以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等武装起来的机器,同在亿万年生物进化基础上形成的人类和人脑相比,有本质的区别。

B 电脑要完全代替人脑也是不可能的。

C 新技术革命也只能部分地代替人们的智力和体力。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总体要求

《公共政策导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公共政策导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习本课程必须既重视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不断提高自己对现实中政策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公共政策导论这门课程结合我国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实践,阐述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于广大初学者来说,要想学好本课程,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阅读教材,找出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并不断巩固记忆和加深理解,力求做到熟练掌握教程中的每个知识点。 第二,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即时练习和课程作业,从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不断提高。 第三,要认真阅读案例部分及其答题技巧,并有意识地留心新闻、报刊、杂志等媒介上的公共政策案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案例。 第四,对于例题分析部分要仔细领会,不仅要记忆例题的知识内容,更要学会回答各种题型的技巧和方法。 第五,在学习完课程的全部知识内容后,应认真做好模拟试题,这些题型、题量以及试题难度都是模仿全真试题而设计的,因此,同学们应当自己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在考试前完成考试题库中的模拟试题,以便在正式考试中驾轻就熟,取得优异成绩。 第六,学习本课程应当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断温习教程中理论知识,并能够结合现实社会中的政策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以上几点是对于公共政策导论这门课程的初学者提出的总体要点,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按照上述几点的基本要点,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争取在正式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二部分试卷结构 公共政策导论的正式考试试卷分为两部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题三种题型。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各种类型及其分值情况。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一般来说,单项选择题较其它题型容易,这部分题目重在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1分,共25分,这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已经相当高了,对于多数考生来说,单项选择题等于是送分题,因此,绝对不可轻视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的准确率,如果单项选择题不能得到较好成绩,总分就很难提高。下面我们试举一例,来看单项选择题的出题方式,例如: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决策 经分析我们知道,立法决策、司法决策、行政决策都在美国公共政策之列,政党虽然有时能够发挥较大的影响作用,但政党只能作为非官方参与者影响公共政策,政党的政策不能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从五个选项中选出二至五个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能得分。因此,多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就加大了许多。在标准试卷中,多项选择题有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大家千万不能轻视这10分多项选择题的份量,虽然分值比重不是太大,但这是最能够体现差距的一个地方,稍有不慎就会被别人超出4—6分,相反如果复习全面、准确,就能够轻松超出一般人的得分,稳获这10分。可以说多项选择题是许多人成败的关键点。多项选择题的出题方式如下: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 单选题 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C、等级决定制 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B、极端和绝对 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B、组织与实施 4. 前评估是指(B)。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C、林布隆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D、目标取向 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B、传统经济学 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C、委托评估 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C、确定政策目标 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B、分解 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C、对演法 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 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C、颂歌效应 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B、政策议程的建立 多选题 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 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 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 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 综合分析题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广东金融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性质 《公共政策学》课程是2020年本科插班生入学考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考试科目,该课程考试大纲是对考试试卷知识点分布、范围的规范与指导。 二、考试大纲目标 要求考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公共政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中的政策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考试方式 1.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3.《公共政策学》科目考试参考书: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ISBN:978-7-300-21528-0。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重点第二节全面理解公共政策 文字的游戏:多重定义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权力与控制、讨价还价、博弈) 从经济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考核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具体表现形式;特征;作用;公共政策的类型。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 了解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重点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重点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类型 重点第四节公共政策的作用 理解掌握三权分立、议政合一、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物质性政策、象征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边际效用、福利经济学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与环境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主体 重点第二节政策客体 理解性掌握第三节政策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相关理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模型概述 重点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模型:传统理性与有限理性、渐进主义、小组意识(Groupthink)、精英主义、制度理论、博弈理论、团体理论、过程理论、系统理论重点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 公共选择、社会实验、证伪理论、取舍理论 了解第四节中国古代政策史观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 第五章政策制定 重点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 重点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定 重点第三节政策议程的建立 了解第四节政策规划 理解掌握第五节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 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 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 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 共利益。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 (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 (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 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 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 代的重要作用。 7.公共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的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等。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1)正当性:公共秩序的需要是否比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2)必要性:除非必要,否则尽量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 (3)合法性 (4)合理性:个人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一、单项选择题 ()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A达尔文B马克思C魏源D孟德斯鸠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A政策环境B政策主体C政策条件 D 政策客体 “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这是()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从众效应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A效益原则B谨慎原则C客观原则D兼听原则 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C马克思D马歇尔 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的是()的利益。A全体社会成员B一部分社会成员C极少数人D统治阶级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阶断性B政治性C普遍性 D 权威性 互补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系统的优化,通过群体间的有机协调,提高群体的整体效能,形象说法是()A团体理论B知识理论C木桶理论D近因效应 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A人口爆炸B老龄化现象C 各种不平等现象D种族歧视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人的头脑中存在两个相互矛盾或者互不相容的认识,从而引起内心的苦恼和烦闷,这叫()A阿伦森效应B心理挫折C认知失谐D定型效应 认为政策也有生命周期的观点属于()A过程模型B系统理论C选择理论D批判理论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A系统性B渐进性C客观性D重要性 社会问题通常是指实际状态与下面哪种情形之间的差距()A社会期望B其它地区、其他人C社会需要D社会供求 提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是()A马克思B达尔文C孙中山D韦伯 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A经验联想B经验迁移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西蒙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理性人假设C有限理性模型 D 国家干预论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A威尔逊B托马斯·戴伊C拉斯维尔D理查德·罗斯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单选题 1.(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 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 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3.(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 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4.(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 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5.(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 一步。 6.(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7.“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 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 早提出的。 9.《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休斯) 10.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 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11.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为测量标准。 12.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 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14.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 15.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 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6.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 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 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划)。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20.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21.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 会可持续发展)。 2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23.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24.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 2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全球性)。 2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总 结三个阶段。 27.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28.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 29.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 的行为准则。 30.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权威性)的分配。 31.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小论证)是政策问 题的最低层次。 32.公民的(教育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 策的解读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33.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 的学者。 34.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威廉 ?邓恩)。 35.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 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 36.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资源)。 37.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是(政策工具)。 38.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戴伊)。 39.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 步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40.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 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41.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年出版的(《政府过程》)揭示了 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42.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 称为(目标群体) 43.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基础)。 44.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前提)。 4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自 然地理环境)。 46.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利益)。 47.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 学者(戴维?伊斯顿)。 48.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 的是学者(保罗?A?萨巴蒂尔)。 49.萨巴蒂尔认为(信仰体系)是宣传联盟能够形成的关键要 素。 50.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社会 问题)。 5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52.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多样性) 53.首选的政策工具是(自愿(自主)性工具)。 54.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目标群体) 55.文化环境不包括(心理文化)。 56.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 尔的(实验理论) 57.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 的科学指的是(政治学)。 58.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洋里的动物》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里的第5课。前4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根据动物对外形特征等进行分类,并探究草地里的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探究,将学生的探究学习从熟悉的草地环境跳转至神秘而陌生的海洋环境。本课活动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 认识海洋动物”、“活动2 它们适应海洋生活”等3个教学活动。“情景图倒入”以卡通主题人物发现海上跃出海豚的情景,引出“海洋里还有哪些动物”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1 认识海洋动物”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生活在海洋里动物,并通过辨认这些动物的类别,知道浩瀚的海洋里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初步体会到海洋动物的多样性。“活动2它们适应海洋生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海洋动物的运动方式,知道不同种类海洋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同时,通过对比和归纳发现各种类的海洋动物都具有能适应海洋生活的特征。因此,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到海洋动物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适应海洋生活的方式不同,初步体会到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技能基础。虽已有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的学习基础。首先,学生从小到大,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一些海洋动物。其次,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动物类别的简单识别,同时还初步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本课学生对海洋动物的识别和分类。但海洋动物活动范围与人类生活范围交叉小、距离远,相对于较容易获取直接经验的草地小动物,学生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深海、远海区域的海洋动物,不容易取得如草地里蚯蚓、蚂蚱那样近距离多角度的详实观察。认知经验往往来自书籍、网络媒体等,或是在海洋馆里泛泛的展览和参观。所以,学生对海洋动物的了解远不如近在咫尺的草地动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政策导论指导笔记

公共政策导论的学习经验 公共政策导论(张红凤)这本书只是公共政策学的入门教材,内容和知识点都很基础,不需要你深入思考,理解学科基本知识即可,因此,鉴于14年考题的难易程度,公共政策导论这门科考到130以上,应该问题不大,前提是你按照我的计划执行下来,天道酬勤。万事开头难,第一,志愿问题。要确定报考的决心,不要左右摇摆,认清自己的实力以及兴趣,实力决定你的层次,山财比不是211,更比不上985高校,所以你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目标。兴趣决定你以后的发展方向,选择自己钟情的专业。既然本科专业多不如意,借考研的机会改变一下方向。第二,资料问题。决心已定,就需要准备资料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考研资料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分数,资料过多影响你的宝贵的复习时间,资料不全,信息不完备,同样会影响你的成绩。我建议公共政策导论这门课,只需要准备好教材和真题即可,真题只有14年的,13年用的是谢明的教材,并不是这本。所以真题在这课的重要性大大减弱,最重要的就是公共政策导论这本书了,一本书读三遍胜过三本书读一遍,这些道理大家一定都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你只要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内容知识点理解熟记,知识框架清晰,考试基本不成问题,我不推荐一直背书,我本人就很不喜欢背书,专业课,政治,英语我都没有背过,当然,如果你理解不了或者没有时间深入下去,背诵也不失一种好方法,背诵就因人而异吧。第三,辅导班问题。不要报所谓的山财老师开设的专业课辅导班,我花钱在网上听过几节的课,除了对简答,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型的答题思路有用之外,其余就是念课本了,不要浪费金钱和时间了。各个题型的答题方法我会在后面讲解的。第四,自制力问题。考研面前人人平等,都需要你经过自己的坚持和汗水去实现,不管你考哪一所学校,都要全力以赴。如果你不能克服笔记本上网和手机上网的习惯,请把笔记本和手机放在家里吧,不要说什么我要看考研视频什么的,笔记本和手机对你有没有用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多扣心自问,检讨一下自己,和你父母把手机换一下,我相信大部分家长的手机还是诺基亚的黑白手机吧,我觉着诺基亚低端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黑白手机)真是学习的利器,我自己就有一部,我上自习或者上课我都用这部,我觉着很时髦,比苹果亮多了。第五,计划问题。(1),五一之前把公共政策导论大体读一遍,做到基本了解这本书。(2),暑假之前,用黑色的笔把你自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化一下,不要怕自己乱花,花多了你最后就知道重点了。(3),暑假期间是最重要的时间,失去时间2个月的时间,你的考研就已经失败了一半了,珍惜暑假,不要出去散心也不要出去找同学谈心,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找个山找个庙找个塔上去吼一下或者哭一下,自己排解。7月到9月初开学,这两个月时间,你需要整理自己的笔记,这本笔记是你考高分的唯一法宝,这次用蓝色的笔把整理在自己笔记上的知识点在教材上花出来,大条抄在笔记上,这不需要你归纳,大条以教材为准。其余小点你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加课本上的内容自己归纳出来。笔记在开学还没做完,请在10月低之前必须做完,不能再晚了。(4),9月到10月这两个月时间,是巩固时间,我不赞成辅导班的基础,强化,冲刺,填鸭式的教课。按照辅导班的安排,多半是完不成考研的复习

(完整)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曾文奇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

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准备:捡一些落叶。为每小组准备: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1、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师:上节课,老师要你们捡树叶,你们捡到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和小组的统计与分类。(2)、生:进行统计和分类。 (3)、交流: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和分类情况。 (4)、师: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会比较顺利。要知道:有几种树叶就有难度了。你们是根据什么理由对它进行分类的? (5)、师:这么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师:请大家比较一下:新鲜的树叶和你捡到的落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2)、生:比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长在树上的新鲜的树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新鲜的树叶是活的,落下的树叶是死的。让学生体会的叶的生命特征。) (4)、师: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去发现: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描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4、课堂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作业:预习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怎么知道里面重点知识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怎么知道里面重点知识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 第二节(10种) 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 (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 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 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 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 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3、2、2、4、5 (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 (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

(1)内容:决策追求满意解 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行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经常处于冲突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其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 (2)表现: ①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 (3)涉及的基本问题: ①有限目标:决策并不能保证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环境又不允许我们等到目标完全明确之后再做选择。 ②期望水平:随环境条件和个人体验的变化而变化。 ③搜索方法: A试探方法:选择若干试点进行试验 B随即方法 C折中方法 D效益方法:考虑成本与收益。 (4)优点: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做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放向。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 * )。 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B.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C.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 D.行政决策研究系统 2、( A )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A.行政效率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 行政技术 3、行政评估工作要本着( A )的原则进行。 A.实事求是B.靠近群众 C.以事为主 D.以人为主 4、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 * )。 A.硬技术 B.软技术 C.韧技术D.高新技术 5、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的依据是( B )。 A.行政领导体制 B.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 C.经济体制属性 D.国家结构属性 6、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超理性过程基本上是(B) A.逻辑过程B.非逻辑过程C.直接过程D.间接过程 7、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 A.确定型政策分析B.不确定型政策分析 C.政策的定性分析D.政策的模糊分析 8、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A) A.定量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辩证分析 9、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 象属于典型的(C) A.阶段性政策周期B.功能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D.恢复性政策周期 10、最早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是(*) A.G?D?布鲁尔B.P?德龙C.C?O?琼斯D.安德森 11、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指的 是(C) A.政策均衡B.政策调整C.政策持续D.政策终结 1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D) A.决策现代化B.本土化C.民族化D.科学决策 13、价值分析的关键环节是(D) A.制定改进方案B.实施改进方案 C.评价改进方案D.选出最优方案 14、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C) 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 15、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B) A.组织理论B.交易理论C.因果理论D.制度选择理论 16、“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思想是一种典型的(*) A.政策修正B.执行再决策C.政策变通D.政策替代 17、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B)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 18、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要(*)

【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五单元知识点 1、手指放在鼻子前,深呼吸时会感觉有气流出入。结论:通过鼻子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2 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时会感觉到身体的起伏。结论:通过胸下方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3、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了人体的呼吸道。 4、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5、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6、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7、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8、认识呼吸过程。 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体外 9、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进出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 10、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塑料袋、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塑料袋,把袋口撑开,袋口朝前在空中迅速移动,然后马上扎紧袋口,完成空气的收集。 (2)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一个塑料袋,用手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挤出。 (4)用力吸气,然后对准塑料袋口呼气,马上扎紧袋口。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塑料袋鼓起。 (5)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向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向装有呼出气体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容易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11、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13、每个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多。在相同条件下,男生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女生略少,因为通常男生肺活量较大,单次通气量比女生多,老师比同学的呼吸略慢。 14、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政策导论在线作业复习资料

1.第13题 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 A.政策断裂 B.政策僵化 C.政策均衡 D.政策失效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14题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 A.多数原则 B.赞成投票制 C.等级决定制 D.末位淘汰制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15题 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 A.客观和中肯 B.极端和绝对 C.相对和主观 D.以上都不对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16题

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A.理性模型 B.渐进模型 C.精英模型 D.团体模型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17题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施 C.总结与报告 D.搜集信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18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政策诉求的是()。 A.巴以冲突 B.学生要求校方解除网络封锁 C.矿工要求老板增加安全设施 D.农民要求政府提高粮食价格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19题 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20题 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21题 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的()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22题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确定政策目标 B.评估政策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